中考数学总复习专题教案

合集下载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代数应用性问题复习》的教案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代数应用性问题复习》的教案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代数应用性问题复习》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代数应用性问题的基本类型及解题方法。

2. 提高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代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代数应用性问题的基本类型:方程问题、不等式问题、函数问题。

2. 解题方法:列方程、列不等式、列函数关系式。

3. 实际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的步骤:(1)理解实际问题的背景,找出关键信息。

(2)设未知数,找出已知数。

(3)根据实际问题建立代数模型。

(4)解代数方程(不等式、函数)。

(5)检验解的合理性,解释实际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代数应用性问题的基本类型及解题方法。

2.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的步骤,解题方法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代数应用性问题的思考。

2. 讲解:介绍代数应用性问题的基本类型及解题方法,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函数关系式。

3. 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典型代数应用性问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

4. 练习:布置一些代数应用性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总结代数应用性问题的解题步骤。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收集一些实际问题,尝试将其转化为代数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代数应用性问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

2. 问题驱动: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3.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反馈与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效果。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代数应用性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中考总复习:矩形、菱形和正方形教案

中考总复习:矩形、菱形和正方形教案

中考总复习:矩形、菱形和正方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及性质;(2)掌握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判定方法;(3)学会运用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探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矩形的性质(1)定义:有一个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2)性质: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对边垂直。

2. 菱形的性质(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菱形;(2)性质: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邻边垂直。

3. 正方形的性质(1)定义:有一个角为直角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正方形;(2)性质: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邻边垂直,四条边相等。

4. 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判定(1)有一个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3)有一个角为直角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

2. 难点:矩形、菱形和正方形性质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特殊性质。

2. 新课导入:介绍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及性质。

3. 实例分析:运用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 判定方法:讲解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5. 练习与讨论:学生分组练习,探讨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

五、课后作业:1. 复习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思考如何运用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2. 利用几何画板或实物模型,直观展示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巩固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知识。

安徽中考数学总复习教学案:第一章数与式

安徽中考数学总复习教学案:第一章数与式

第一章数与式第一章数与式第1讲实数及其运算~安徽中考命题分析安徽中考命题预测预测安徽省中考仍将主要考查:有理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平方根、算数平方根、立方根、无理数、实数、近似数等的相关概念;有理数的加、减、乘方运算;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等.题型多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偶尔也有解答题出现,但难度都属于基础题的要求.科学记数法、实数的运算,都是安徽中考的重点考查对象,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年份考察内容题型题号分值有理数的乘法选择题14科学记数法填空题115倒数选择题14科学记数法选择题24有理数的加法选择题14科学记数法填空题11 51.实数的有关概念(1)数轴:规定了__原点__,__正方向__和__单位长度__的直线叫做数轴,数轴上所有的点与全体__实数__一一对应.(2)相反数:只有__符号__不同,而__绝对值__相同的两个数称为互为相反数.a ,b 互为相反数⇔a +b =__0__.(3)倒数:1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实数所得的__商__,叫做这个数的倒数.a ,b 互为倒数⇔ab =__1__.(4)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对应的点离开原点的__距离__,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a |=⎩⎨⎧ a ,(a >0) 0 ,(a =0) -a ,(a <0)|a |是一个非负数,即|a |__≥0__. (5)科学记数法,近似数:科学记数法就是把一个数表示成__±a ×10n __(1≤a <10,n 是整数)的形式;一个近似数,__四舍五入__到哪一位,就说这个数精确到哪一位.(6)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如果x 2=a ,那么x 叫做a 的平方根,记作__x =±a __;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叫做这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如果x 3=a ,那么x 叫做a 的立方根,记作__x =3a __.(7)识记:112=________,122=________,132=________,142=________,152=________,162=________,172=________,182=________,192=________,202=________,212=________,222=__________,232=________,242=________,252=__________.13=________,23=________,33=__________,43=________,53=________,63=__________,73=________,83=________,93=__________,103=________.2.实数的分类按实数的定义分类:实数⎩⎪⎪⎨⎪⎪⎧ 有理数⎩⎪⎨⎪⎧⎭⎪⎬⎪⎫整数⎩⎨⎧ ⎭⎪⎬⎪⎫ 正整数 零 自然数负整数分数⎩⎪⎨⎪⎧ 正分数负分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无理数⎩⎪⎨⎪⎧⎭⎪⎬⎪⎫ 正无理数负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根据需要,我们也可以按符号进行分类,如:实数⎩⎪⎨⎪⎧正实数零负实数3.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任何非零数的零次幂都等于1,即__a 0=1(a ≠0)__;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p 次幂,等于这个数p 次幂的倒数,即__a -p =1ap (a ≠0,p 为正整数)__.4.实数的运算实数的运算顺序是先算__乘方和开方__,再算__乘除__,最后算__加减__,如果有括号,先算__小括号__,再算__中括号__,最后算__大括号__,同级运算应__从左到右依次进行__.五种大小比较方法实数的大小比较常用以下五种方法:(1)数轴比较法:将两数表示在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 (2)代数比较法: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3)差值比较法:设a ,b 是两个任意实数,则:a -b >0⇒a >b ;a -b =0⇒a =b ;a -b <0⇒a <b .(4)倒数比较法:若1a >1b,a >0,b >0,则a <b .(5)平方比较法:∵由a >b >0,可得a >b ,∴可以把a 与b 的大小问题转化成比较a 和b 的大小问题.1.(·安徽)(-2)×3的结果是( C )A .-5B .1C .-6D .6 2.(·安徽)-2的倒数是( A ) A .-12 B .12C .2D .-23.(·安徽)下面的数中,与-3的和为0的是( A ) A .3 B .-3 C .13 D .-134.(·安徽)据报载,我国将发展固定宽带接入新用户25000000户,其中25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2.5×107__.5.(·安徽)安徽省棉花产量约37800吨,将378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是__3.78×104__.实数的分类【例1】 (·合肥模拟)实数π,15,0,-1中,无理数是( A )A .πB .15C .0D .-1【点评】 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无理数,关键就看它能否写成无限不循环小数,初中常见的无理数共分三种类型:(1)化简后含π(圆周率)的式子;(2)含根号且开不尽方的数;(3)有规律但不循环的无限小数.掌握常见无理数类型有助于识别无理数.1.(1)(·安顺)下列各数中,3.14159,-38,0.131131113…,-π,25,-17无理数的个数有( B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2)(·安庆模拟)下列各数中,为负数的是( B )A .0B .-2C .1D .12实数的运算【例2】 (·重庆)计算:4+(-3)2-0×|-4|+(16)-1.解:原式=2+9-1×4+6=11-4+6=13【点评】 实数运算要严格按照法则进行,特别是混合运算,注意符号和顺序是非常重要的.2.(·东营)计算:(-1)+(sin 30°)-1+(35-2)0-|3-18|+83×(-0.125)3.解:原式=1+2+1-32+3-1=6-3 2科学记数法与近似值、有效数字【例3】 (1)(·芜湖模拟)餐桌上的一蔬一饭,舌尖上的一饮一酌,实属来之不易,舌尖上的浪费让人触目惊心.据统计,中国每年浪费的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千克,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A .5×1010千克B .50×109千克C .5×109千克D .0.5×1011千克(2)下列近似数中精确到千位的是( C ) A .90200 B .3.450×102 C .3.4×104 D .3.4×102【点评】 (1)科学记数法一般表示的数较大或很小,所以解题时一定要仔细,确定n 的值时,把大数的总位数减1即为n 的值,较小的数表示时就数第1个有效数字前所有“0”的个数(含小数点前的那个“0”)即为n 的值;(2)科学记数法写出这个数后可还原成原数进行检验;(3)用有效数字表示的数,在确定其精确度时,要还原成原数后再进行处理判断.3.(1)近似数2.5万精确到__千__位. (2)(·内江)一种微粒的半径是0.00004米,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C )A .4×106B .4×10-6C .4×10-5 D .4×105与实数相关的概念【例4】 (1)(·河北)-2是2的( B )A .倒数B .相反数C .绝对值D .平方根(2)已知|a |=1,|b |=2,|c |=3,且a >b >c ,那么a +b -c =__2或0__.【点评】 (1)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和为0;(2)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3)两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这两个数分别等于0.4.(1)计算:-(-12)=__12__;|-12|=__12__;(-12)0=__1__;(-12)-1=__-2__. (2)若ab >0,则|a |a +|b |b -|ab |ab的值等于__1或-3__.数轴【例5】 (·呼和浩特)实数a ,b ,c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D )A .ac >bcB .|a -b|=a -bC .-a <-b <cD .-a -c >-b -c【点评】 数形结合借助数轴找到数的位置,或由数找到在数轴上的点的位置及其相反数的位置,再根据数轴上右边的数大于左边的数,确定各数的大小或根据大减小为正,小减大为负,以及有理数的加法、乘法法则来确定数的运算后的符号.5.(1)(·蚌埠模拟)在如图所示的数轴上,点B 与点C 关于点A 对称,A ,B 两点对应的实数分别是3和-1,则点C 所对应的实数是( D )A .1+ 3B .2+ 3C .23-1D .23+1 (2)(·宁夏)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A .a +b =0B .b <aC .ab >0D .|b|<|a|实数的大小比较【例6】 (1)(·绍兴)比较-3,1,-2的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A .-3<-2<1 B .-2<-3<1 C .1<-2<-3 D .1<-3<-2(2)(·河北)a ,b 是两个连续整数,若a <7<b ,则a ,b 分别是( A ) A .2,3 B .3,2 C .3,4 D .6,8【点评】 实数的大小比较要依据数值特点来灵活运用比较大小的几种方法来进行.6.(1)(·阜阳模拟)比较大小:-2__>__-3. (2)比较2.5,-3,7的大小,正确的是( A ) A .-3<2.5<7 B .2.5<-3<7 C .-3<7<2.5 D .7<2.5<-3第2讲整式及其运算~安徽中考命题分析安徽中考命题预测预测安徽省中考仍将主要考查:用字母表示数,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求代数式的值,代数式的分类,整式加、减、乘、除运算,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整数指数幂的简单计算,这里要重点指出的是用字母表示数中渗透合情推理思想,它是安徽中考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难点,要求复习时重点突破.年份考察内容题型题号分值乘方运算选择题 2 4整式加减解答题15 8整式运算选择题 4 4乘方运算选择题 3 4代数式的表示选择题 5 4整式加减解答题15 81.单项式:由__数与字母__或__字母与字母__相乘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做__单项式的次数__,数字因数叫做__单项式的系数__.单独的数、字母也是单项式.2.多项式:由几个__单项式相加__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多项式,多项式里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__多项式的次数__,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__常数项__.3.整式:__单项式和多项式__统称为整式.4.同类项:多项式中所含__字母__相同并且__相同字母的指数__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5.幂的运算法则:(1)同底数幂相乘:__a m·a n=a m+n(m,n都是整数,a≠0)__;(2)幂的乘方:__(a m)n=a mn(m,n都是整数,a≠0)__;(3)积的乘方:__(ab)n=a n·b n(n是整数,a≠0,b≠0)__;(4)同底数幂相除:__a m÷a n=a m-n(m,n都是整数,a≠0)__.6.整式乘法: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作为积的因式,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单项式乘多项式:m(a+b)=__ma+mb__;多项式乘多项式:(a+b)(c+d)=__ac+ad+bc+bd__.7.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__(a+b)(a-b)=a2-b2__;(2)完全平方公式:__(a±b)2=a2±2ab+b2__.8.整式除法:单项式与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将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这个单项式,然后把所得的商相加.一座“桥梁”用字母表示数是从算术过渡到代数的桥梁,是后续学习的基础,用字母表示数能够简明地表示出事物的规律及本质特征.只有借助字母,才能把一些数量规律及数量更简洁、准确地表示出来.用字母表示数:(1)注意字母的确定性;(2)注意字母的任意性;(3)注意字母的限制性.二种思维方法法则公式既可正向运用,也可逆向运用.逆向运用和灵活变式运用既可简化计算,又能进行较复杂的代数式的大小比较.当直接计算有较大困难时,考虑逆向运用,可起到化难为易的功效.1.(·安徽)x2·x4=( B )A.x5B.x6C.x8D.x92.(·安徽)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B )A .2x +3y =5xyB .5m 2·m 3=5m 5C .(a -b)2=a 2-b 2D .m 2·m 3=m 6 3.(·安徽)计算(-2x 2)3的结果是( B ) A .-2x 5 B .-8x 6 C .-2x 6 D .-8x 5 4.(·安徽)某企业今年3月份产值为a 万元,4月份比3月份减少了10%,5月份比4月份增加了15%,则5月份的产值是( B )A .(a -10%)(a +15%)万元B .a(1-10%)(1+15%)万元C .(a -10%-15%)万元D .a(1-10%-15%)万元5.(·枣庄)如图,在边长为2a 的正方形剪去一边长为(a +2)的小正方形(a >2),将剩余部分剪开密铺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则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 C )A .a 2+4B .2a 2+4aC .3a 2-4a -4D .4a 2-a -2整式的加减运算【例1】 (1)(·邵阳)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 A .2x -x =x B .a 3·a 2=a 6 C .(a -b)2=a 2-b 2 D .(a +b)(a -b)=a 2+b 2 (2)(·威海)已知x 2-2=y ,则x(x -3y)+y(3x -1)-2的值是( B ) A .-2 B .0 C .2 D .4【点评】 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合并同类项,有括号的,先去括号,只要算式中没有同类项,就是最后的结果.1.(1)(·威海)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C ) A .2x 2÷x 2=2x B .(-12a 2b)3=-16a 6b 3C .3x 2+2x 2=5x 2D .(x -3)3=x 3-9(2)(·厦门)先化简下式,再求值:(-x 2+3-7x)+(5x -7+2x 2),其中x =2+1.解:原式=x 2-2x -4=(x -1)2-5,把x =2+1代入原式,原式=(2+1-1)2-5=-3同类项的概念及合并同类项【例2】 若-4x a y +x 2y b =-3x 2y ,则a +b =__3__.【点评】 (1)判断同类项时,看字母和相应字母的指数,与系数无关,也与字母的相关位置无关,两个只含数字的单项式也是同类项;(2)只有同类项才可以合并.2.(·淮南模拟)已知12x n -2m y 4与-x 3y 2n 是同类项,则(mn)的值为( C )A .B .-C .1D .-1幂的运算【例3】 (1)(·济南)下列运算中,结果是a 5的是( A ) A .a 3·a 2 B .a 10÷a 2 C .(a 2)3 D .(-a)5(2)(·芜湖模拟)计算(a 2)3÷(a 2)2的结果是( B ) A .a B .a 2 C .a 3 D .a 4【点评】 (1)幂的运算法则是进行整式乘除法的基础,要熟练掌握,解题时要明确运算的类型,正确运用法则;(2)在运算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指数、系数和符号的处理.3.(1)(·)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D ) A .a 2+2a 3=3a 5 B .(a 2)3=a 5 C .a 6÷a 2=a 3 D .a ·a 2=a 3(2)(·随州)计算(-12xy 2)3,结果正确的是( B )A .14x 2y 4B .-18x 3y 6C .18x 3y 6D .-18x 3y 5 整式的混合运算及求值【例4】 (·绍兴)先化简,再求值:a(a -3b)+(a +b)2-a(a -b),其中a =1,b =-12.解:原式=a 2-3ab +a 2+2ab +b 2-a 2+ab =a 2+b 2=1+14=54【点评】 注意多项式乘多项式的运算中要做到不重不漏,应用乘法公式进行简便计算,另外去括号时,要注意符号的变化,最后把所得式子化简,即合并同类项,再代值计算.4.(·合肥模拟)化简2[(m -1)m +m(m +1)][(m -1)m -m(m +1)],若m 是任意整数,请观察化简后的结果,你发现原式表示一个什么数?解:2[(m -1)m +m(m +1)][(m -1)m -m(m +1)]=2(m 2-m +m 2+m)(m 2-m -m 2-m)=-8m 3.原式=(-2m)3,表示3个-2m 相乘,或者说是一个立方数,8的倍数等乘法公式【例5】 (·芜湖模拟)如图①,从边长为a 的正方形纸片中剪去一个边长为b 的小正方形,再沿着线段AB 剪开,把剪成的两张纸片拼成如图②的等腰梯形.(1)设图①中阴影部分面积为S 1,图②中阴影部分面积为S 2,请直接用含a ,b 的代数式表示S 1和S 2;(2)请写出上述过程所揭示的乘法公式.(1)S 1=a 2-b 2;S 2=12(2b +2a)(a -b)=(a +b)(a -b)(2)(a +b)(a -b)=a 2-b 2【点评】 (1)在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求值时,通常用到以下几种变形: ①a 2+b 2=(a +b)2-2ab ; ②a 2+b 2=(a -b)2+2ab ;③(a+b)2=(a-b)2+4ab;④(a-b)2=(a+b)2-4ab.注意公式的变式及整体代入的思想.(2)算式中的局部直接使用乘法公式、简化运算,任何时候都要遵循先化简,再求值的原则.5.(1)整式A与m2-2mn+n2的和是(m+n)2,则A=__4mn__.(2)(·广州)已知多项式A=(x+2)2+(1-x)(2+x)-3.①化简多项式A;②若(x+1)2=6,求A的值.解:①A=(x+2)2+(1-x)(2+x)-3=x2+4x+4+2-2x+x-x2-3=3x+3②(x+1)2=6,则x+1=±6,∴A=3x+3=3(x+1)=±3 6第3讲因式分解~安徽中考命题分析安徽中考命题预测预测安徽省中考仍将主要考查: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分解因式等.题型多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偶尔也有解答题出现,但难度都属于基础题的要求.年份考察内容题型题号分值因式分解选择题 4 4因式分解填空题12 5因式分解选择题 4 41.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__整式__积的形式,叫做因式分解,因式分解与__整式乘法__是互逆运算.2.基本方法(1)提取公因式法:ma+mb-mc=__m(a+b-c)__.(2)公式法:运用平方差公式:a2-b2=__(a+b)(a-b)__;运用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__(a±b)2__.3.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1)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那么必须先提取公因式;(2)如果各项没有公因式,那么尽可能尝试用公式法来分解;(3)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每个因式的内部不再有括号,且同类项合并完毕,若有相同因式写成幂的形式,这样才算分解彻底;(4)注意因式分解中的范围,如x4-4=(x2+2)(x2-2),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x4-4=(x2+2)(x+2)(x-2),题目不作说明的,表明是在有理数范围内因式分解.思考步骤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有许多方法,但对于一个具体的多项式,有些方法是根本不适用的.因此,拿到一道题目,先试试这个方法,再试试那个办法.解题时思考过程建议如下:(1)提取公因式;(2)看有几项;(3)分解彻底.在分解出的每个因式化简整理后,把它作为一个新的多项式,再重复以上过程进行思考,试探分解的可能性,直至不可能分解为止.变形技巧当n为奇数时,(a-b)n=-(b-a)n;当n为偶数时,(a-b)n=(b-a)n.1.(·安徽)下列四个多项式中,能因式分解的是( B)A.a2+1B.a2-6a+9C.x2+5y D.x2-5y2.(·毕节)下列因式分解正确的是( A)A.2x2-2=2(x+1)(x-1)B.x2+2x-1=(x-1)2C.x2+1=(x+1)2D.x2-x+2=x(x-1)+23.(·安徽)因式分解:x2y-y=__y(x+1)(x-1)__.4.(·安徽)下面的多项式中,能因式分解的是( D)A.m2-n B.m2-m-1C.m2+n D.m2-2m+15.(·哈尔滨)把多项式3m2-6mn+3n2分解因式的结果是__3(m-n)2__.因式分解的意义【例1】(·泉州)分解因式x2y-y3结果正确的是( D )A.y(x+y)2B.y(x-y)2C.y(x2-y2) D.y(x+y)(x-y)【点评】因式分解是将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的恒等变形,若结果不是积的形式,则不是因式分解,还要注意分解要彻底.1.(·玉林)下面的多项式在实数范围内能因式分解的是( D )A.x2+y2B.x2-yC.x2+x+1 D.x2-2x+1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例2】阅读下列文字与例题:将一个多项式分组后,可提取公因式或运用公式继续分解的方法是分组分解法.例如:(1)am+an+bm+bn=(am+bm)+(an+bn)=m(a+b)+n(a+b)=(a+b)(m+n);(2)x2-y2-2y-1=x2-(y2+2y+1)=x2-(y+1)2=(x+y+1)(x-y-1).试用上述方法分解因式:a2+2ab+ac+bc+b2=__(a+b)(a+b+c)__.【点评】(1)首项系数为负数时,一般公因式的系数取负数,使括号内首项系数为正;(2)当某项正好是公因式时,提取公因式后,该项应为1,不可漏掉;(3)公因式也可以是多项式.2.(1)多项式ax2-4a与多项式x2-4x+4的公因式是__x-2__.(2)把多项式(m+1)(m-1)+(m-1)提取公因式(m-1)后,余下的部分是( D )A.m+1 B.2mC.2 D.m+2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例3】(1)(·东营)3x2y-27y=__3y(x+3)(x-3)__;(2)(·邵阳)将多项式m2n-2mn+n因式分解的结果是__n(m-1)2__.【点评】(1)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其关键是将多项式转化为a2-b2的形式,需注意对所给多项式要善于观察,并作适当变形,使之符合平方差公式的特点,公式中的“a”“b”也可以是多项式,可将这个多项式看作一个整体,分解后注意合并同类项;(2)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时,其关键是掌握公式的特征.3.分解因式:(1)9x2-1;(2)25(x+y)2-9(x-y)2;(3)(·淮北模拟)a-6ab+9ab2;(4)(·湖州)mx2-my2.解:(1)9x2-1=(3x+1)(3x-1)(2)25(x+y)2-9(x-y)2=[5(x+y)+3(x-y)][5(x+y)-3(x-y)]=(8x+2y)(2x+8y)=4(4x+y)(x+4y)(3)a-6ab+9ab2=a(1-6b+9b2)=a(1-3b)2(4)mx2-my2=m(x2-y2)=m(x+y)(x-y)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分解因式【例4】给出三个多项式:12x2+x-1,12x2+3x+1,12x2-x,请你选择其中两个进行加法运算,并把结果分解因式.解:(12x 2+x -1)+(12x 2+3x +1)=x 2+4x =x(x +4);(12x 2+x -1)+(12x 2-x)=x 2-1=(x+1)(x -1);(12x 2+3x +1)+(12x 2-x)=x 2+2x +1=(x +1)2【点评】 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分解因式,其一般顺序是:首先提取公因式,然后再考虑用公式,最后结果一定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4.(1)(·武汉)分解因式:a 3-a =__a(a +1)(a -1)__; (2)(·黔东南州)分解因式:x 3-5x 2+6x =__x(x -3)(x -2)__;因式分解的应用 【例5】 (1)(·河北)计算:852-152=( D )A .70B .700C .4900D .7000 (2)已知a 2+b 2+6a -10b +34=0,求a +b 的值.解:∵a 2+b 2+6a -10b +34=0,∴a 2+6a +9+b 2-10b +25=0,即(a +3)2+(b -5)2=0,∴a +3=0且b -5=0,∴a =-3,b =5,∴a +b =-3+5=2【点评】 (1)利用因式分解,将多项式分解之后整体代入求值;(2)一个问题有两个未知数,只有一个条件,根据已知式右边等于0,若将左边转化成两个完全平方式的和,而它们都是非负数,要使和为0,则每个完全平方式都等于0,从而使问题得以求解.5.(1)(·马鞍山模拟)若ab =2,a -b =-1,则代数式a 2b -ab 2的值等于__-2__.(2)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边长,且满足a 3+ab 2+bc 2=b 3+a 2b +ac 2,则△ABC 的形状是( C )A .等腰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3)(·北京)已知x -y =3,求代数式(x +1)2-2x +y(y -2x)的值.解:原式=x 2-2xy +y 2+1=(x -y)2+1,把x -y =3代入,原式=3+1=4第4讲 分式及其运算~安徽中考命题分析安徽中考命题预测预测安徽省中考仍将主要考查: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与通分,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也有解答题,但难度都属于基础题和中档题的要求.这里要重点指出的是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它一直是安徽中考的一个重点,这是因为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几乎可以涵盖所有代数式的基本运算,因此考生一定要注意.年份 考察内容 题型 题号 分值 分式方程的计算 填空题 13 5 分式方程的应用解答题 20(2) 8 分式计算选择题 6 41.分式的基本概念(1)形如__AB(A ,B 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B ≠0)__的式子叫分式;(2)当__B ≠0__时,分式A B 有意义;当__B =0__时,分式AB 无意义;当__A =0且B ≠0__时,分式AB的值为零.2.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或除以)__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__,分式的值不变,用式子表示为__A B =A ×M B ×M ,A B =A÷MB÷M(M 是不等于零的整式)__.3.分式的运算法则(1)符号法则:分子、分母与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用式子表示:a b =-a -b =-a -b =--a b ;-a b =a-b =-a b .(2)分式的加减法:同分母加减法:__a c ±b c =a±bc __;异分母加减法:__b a ±d c =bc±adac __.(3)分式的乘除法: a b ·c d =__acbd __; a b ÷c d =__adbc __. (4)分式的乘方:(a b )n =__a nbn (n 为正整数)__. 4.最简分式如果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那么这个分式叫做最简分式. 5.分式的约分、通分把分式中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这种变形叫做约分,约分的根据是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几个异分母分式化为与原分式的值相等的同分母分式,这种变形叫做分式的通分,通分的根据是分式的基本性质.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6.分式的混合运算在分式的混合运算中,应先算乘方,再将除法化为乘法,进行约分化简,最后进行加减运算.若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灵活运用运算律,运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式或整式.7.解分式方程,其思路是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要特别注意验根.使分母为0的未知数的值是增根,需舍去.两个技巧(1)分式运算中的常用技巧分式运算题型多,方法活,要根据特点灵活求解.如:①分组通分;②分步通分;③先“分”后“通”;④重新排序;⑤整体通分;⑥化积为差,裂项相消.(2)分式求值中的常用技巧分式求值可根据所给条件和求值式的特征进行适当的变形、转化.主要有以下技巧:①整体代入法;②参数法;③平方法;④代入法;⑤倒数法.1.(·温州)要使分式x +1x -2有意义,则x 的取值应满足( A )A .x ≠2B .x ≠-1C .x =2D .x =-1 2.(·广州)计算:x 2-4x -2,结果是( B )A .x -2B .x +2C .x -42D .x +2x3.(·安徽)化简x 2x -1+x1-x 的结果是( D )A .x +1B .x -1C .-xD .x 4.(·济南)化简m -1m ÷m -1m 2的结果是( A )A .mB .1mC .m -1D .1m -15.(·安徽)方程4x -12x -2=3的解是x =__6__.分式的概念,求字母的取值范围【例1】 (1)(·贺州)分式2x -1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A )A .x ≠1B .x =1C .x ≠-1D .x =-1 (2)(·毕节)若分式x 2-1x -1的值为零,则x 的值为( C )A .0B .1C .-1D .±1【点评】 (1)分式有意义就是使分母不为0,解不等式即可求出,有时还要考虑二次根式有意义;(2)首先求出使分子为0的字母的值,再检验这个字母的值是否使分母的值为0,当它使分母的值不为0时,这就是所要求的字母的值.1.(1)(·铜陵模拟)若代数式xx -1有意义,则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 D )A .x ≠1B .x ≥0C .x >0D .x ≥0且x ≠1(2)当x =__-3__时,分式|x|-3x -3的值为0.分式的性质【例2】 (1)(·贺州)先化简,再求值:(a 2b +ab)÷a 2+2a +1a +1,其中a =3+1,b =3-1.解:原式=ab(a +1)·a +1(a +1)2=ab ,当a =3+1,b =3-1时,原式=3-1=2(2)(·济宁)已知x +y =xy ,求代数式1x +1y-(1-x)(1-y)的值.解:∵x +y =xy ,∴1x +1y -(1-x)(1-y)=y +x xy -(1-x -y +xy)=x +y xy -1+x +y -xy=1-1+0=0【点评】 (1)分式的基本性质是分式变形的理论依据,所有分式变形都不得与此相违背,否则分式的值改变;(2)将分式化简,即约分,要先找出分子、分母的公因式,如果分子、分母是多项式,要先将它们分别分解因式,然后再约分,约分应彻底;(3)巧用分式的性质,可以解决某些较复杂的计算题,可应用逆向思维,把要求的算式和已知条件由两头向中间凑的方式来求代数式的值.2.(1)(·安庆模拟)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A ) A .0.2a +b 0.7a -b =2a +b 7a -b B .x 3y 2x 2y 3=x yC .a -b b -a=-1 D .1c +2c =3c(2)(·广安)化简(1-1x -1)÷x -2x 2-2x +1的结果是__x -1__.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例3】 (·深圳)先化简,再求值:(3x x -2-x x +2)÷xx 2-4,在-2,0,1,2四个数中选一个合适的代入求值.解:原式=3x (x +2)-x (x -2)(x +2)(x -2)·(x +2)(x -2)x =2x +8,当x =1时,原式=2+8=10【点评】 准确、灵活、简便地运用法则进行化简,注意在取x 的值时,要考虑分式有意义,不能取使分式无意义的0与±2.3.(1)(·十堰)已知a 2-3a +1=0,则a +1a-2的值为( B )A .5+1B .1C .-1D .-5(2)(·黄山模拟)先化简x 2-4x 2-9÷(1-1x -3),再从不等式2x -3<7的正整数解中选一个使原式有意义的数代入求值.解:原式=(x +2)(x -2)(x +3)(x -3)÷x -3-1x -3=(x +2)(x -2)(x +3)(x -3)·x -3x -4=(x +2)(x -2)(x +3)(x -4),不等式2x -3<7,解得x <5,其正整数解为1,2,3,4,当x =1时,原式=14分式方程的解法【例4】 (·舟山)解方程:x x +1-4x 2-1=1.解:去分母,得x(x -1)-4=x 2-1,去括号,得x 2-x -4=x 2-1,解得x =-3,经检验x =-3是分式方程的解【点评】 (1)按照基本步骤解分式方程,其关键是确定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若分母为多项式时,应首先进行分解因式.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乘最简公分母时,应乘原分式方程的每一项,不要漏乘常数项;(2)检验是否产生增根:分式方程的增根是分式方程去分母后整式方程的某个根,但因为它使分式方程的某些分母为零,故应是原方程的增根,需舍去.4.(1)(·阜阳模拟)若分式方程x x -1-m1-x =2有增根,则这个增根是__x =1__;(2)(·)解分式方程:3x 2-9+xx -3=1.解:方程两边都乘(x +3)(x -3),得3+x(x +3)=x 2-9,3+x 2+3x =x 2-9,解得x =-4,检验:把x =-4代入(x +3)(x -3)≠0,∴x =-4是原分式方程的解第5讲 二次根式及其运算~安徽中考命题分析 安徽中考命题预测预测安徽省中考仍将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用有理数估计无理数的大致范围仍将是安徽中考的主要考察点.尤其是用有理数估计无理数的大致范围是安徽中考的一个重点.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居多.无论什么形式,计算的难度都不会太大,难度均属于基础题.年份 考察内容 题型题号 分值 用有理数估计无理数的大致范围选择题6 4 二次根式有意义 填空题 11 5 - ---1.二次根式的概念式子__a(a ≥0)__叫做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的性质 (1)(a)2=__a(a ≥0)__.(2)a 2=|a|=⎩⎪⎨⎪⎧ a (a >0) ; 0(a =0) ; -a (a <0) W.3.二次根式的运算(1)二次根式加减法的实质是合并同类根式;(2)二次根式的乘法:a·b =__ab(a ≥0,b ≥0)__; (3)二次根式乘法的反用:ab =a·b(a ≥0,b ≥0); (4)二次根式的除法:ab=__ab(a ≥0,b >0)__;(5)二次根式除法的反用:a b =__ab(a ≥0,b >0)__. 4.最简二次根式运算结果中的二次根式,一般都要化成最简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需满足两个条件:(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2)被开方数中不含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双重非负性”算术平方根a 具有双重非负性,一是被开方数a 必须是非负数,即a ≥0;二是算术平方根a 的值是非负数,即a ≥0.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主要用于两方面:(1)某些二次根式的题目中隐含着“a ≥0”这个条件,做题时要善于挖掘隐含条件,巧妙求解;(2)若几个非负数的和为零,则每一个非负数都等于零. 求值问题“五招”(1)巧用平方;(2)巧用乘法公式;(3)巧用配方;(4)巧用换元;(5)巧用倒数.1.(·安徽)设n 为正整数,且n <65<n +1,则n 的值为( D ) A .5 B .6 C .7 D .82.(·安徽)若1-3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x ≤13__.3.(·徐州)下列运算中错误的是( A ) A .2+3= 5 B .2×3= 6 C .8÷2=2 D .(-3)2=34.(·福州)若(m -1)2+n +2=0,则m +n 的值是( A ) A .-1 B .0 C .1 D .25.(·内江)按如图所示的程序计算,若开始输入的n 值为2,则最后输出的结果是( C )A .14B .16C .8+5 2D .14+ 2二次根式概念与性质【例1】 (1)等式2k -1k -3=2k -1k -3成立,则实数k 的范围是( D ) A .k >3或k <12 B .0<k <3C .k ≥12D .k >3(2)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边长,试化简:(a +b +c )2+(a -b -c )2+(b -c -a )2+(c -a -b )2.解:原式=|a +b +c|+|a -b -c|+|b -c -a|+|c -a -b|=(a +b +c)+(b +c -a)+(c +a -b)+(a +b -c)=2a +2b +2c【点评】 (1)对于二次根式,它有意义的条件是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2)注意二次根式性质(a)2=a(a ≥0),a 2=|a|的区别,判断出各式的正负性,再化简.1.(1)(·达州)二次根式-2x +4有意义,则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 D ) A .x ≥-2 B .x >-2 C .x <2 D .x ≤2(2)如果(2a -1)2=1-2a ,则( B ) A .a <12 B .a ≤12C .a >12D .a ≥12二次根式的运算【例2】 (1)(·济宁)如果ab >0,a +b <0,那么下面各式:①a b =ab;②a b ·ba=1;③ab÷ab=-b.其中正确的是( B ) A .①② B .②③C .①③D .①②③ (2)计算:24-32+23-216. 解:原式=26-126+136-136=326【点评】(1)二次根式化简,依据ab=a·b(a≥0,b≥0),ab=ab(a≥0,b>0),前者将被开方数分解,后者分子、分母同时乘一个适当的数使分母变成一个完全平方数,即可将其移到根号外;(2)二次根式加减,即化简之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2.(1)(·黄山模拟)若20n是整数,则正整数n的最小值为__5__.(2)(·抚州)计算:27-3=__23__.二次根式混合运算【例3】计算:(10-3)·(10+3).解:原式=(10-3)×(10+3)×(10+3)=[(10-3)(10+3)]×(10+3)=1×(10+3)=10+3【点评】(1)二次根式混合运算,把若干个知识点综合在一起,计算时要认真仔细;(2)可以运用运算律或适当改变运算顺序,使运算简便.3.(1)(·荆门)计算:24×13-4×18×(1-2)0;解:原式=26×33-4×24×1=22-2= 2(2)已知10的整数部分为a,小数部分为b,求a2-b2的值.解:∵3<10<4,∴10的整数部分a=3,小数部分b=10-3.∴a2-b2=32-(10-3)2=9-(10-610+9)=-10+610。

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教案

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教案

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教案第一章:实数与代数1.1 有理数理解有理数的定义及分类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能够进行有理数的乘方和开方运算1.2 整式与分式理解整式和分式的定义掌握整式和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能够进行整式和分式的化简和求值第二章:函数与方程2.1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理解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掌握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像和解析式能够解决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实际问题2.2 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解法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能够解决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问题第三章:几何与变换3.1 平面几何基本概念理解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线段、射线、直线的性质和运算能够进行线段和角的大小比较3.2 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三角形的分类和判定方法能够解决三角形的相关问题第四章:统计与概率4.1 统计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能够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4.2 概率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事件的分类和概率的计算方法能够解决概率相关问题第五章:综合应用题5.1 实数与代数的综合应用题能够解决涉及实数与代数的综合应用题5.2 函数与方程的综合应用题能够解决涉及函数与方程的综合应用题5.3 几何与变换的综合应用题能够解决涉及几何与变换的综合应用题5.4 统计与概率的综合应用题能够解决涉及统计与概率的综合应用题第六章:实数与代数的综合应用题6.1 实数与代数的综合应用题能够解决涉及实数与代数的综合应用题,如面积、体积、距离等问题。

6.2 列代数式与求代数式的值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列出相应的代数式能够求出代数式的值,包括解含绝对值、平方、立方等的代数式。

第七章:函数与方程的综合应用题7.1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题能够解决涉及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题,如实际问题、图像分析等问题。

7.2 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综合应用题能够解决涉及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综合应用题,如实际问题、方程组等问题。

初三数学中考总复习教案全集最新版

初三数学中考总复习教案全集最新版

初三数学中考总复习教案全集最新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掌握数的概念与运算,能够熟练运用各种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2. 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组,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 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像,了解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能够进行几何证明,解决几何问题。

5. 掌握三角形与四边形的性质,熟练运用勾股定理、相似等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6. 理解相似与位似的概念,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7. 学会解三角形,了解圆的性质,并能解决与圆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像、几何证明、解三角形。

2. 教学重点:数的概念与运算、方程与不等式、几何图形的性质、相似与位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圆规、直尺、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讲解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出本章所学知识。

2.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3.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解答疑问。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列出本章的知识点、公式、定理。

2. 黑板右侧:展示例题、解题过程、答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数的概念与运算。

(2)解答题: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组。

(3)应用题: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证明题:几何图形的性质与证明。

(5)综合题: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与位似、解三角形、圆等知识点的综合应用。

2. 答案:课后作业答案附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一些提高性的题目,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全面性与深度。

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与具体性。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与处理。

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与随堂练习设计。

中考数学总复习的教案5篇

中考数学总复习的教案5篇

中考数学总复习的教案5篇中考数学总复习的教案篇1一、第一轮复习【3月初—4月中旬】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理解为主,做题为辅(1)目的:过三关①过记忆关必须做到: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牢记所有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定理,推论(性质,法则)等。

②过基本方法关需要做到:以基本题型为纲,理解并掌握中学数学中的基本解题方法,例如:配方法,因式分解法,整体法,待定系数法,构造法,反证法等。

③过基本技能关应该做到:无论是对典型题、基本题,还是对综合题,应该很清楚地知道该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并能找到相应的解题方法。

(2)宗旨:知识系统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

①数与代数分为3个大单元: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

②空间和图形分为5个大单元:几何基本概念(线与角)与三角形,四边形,圆与视图,相似与解直角三角形,图形的变换。

③统计与概率分为2个大单元:统计与概率。

(3)配套练习以《中考精英》为主,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2、第一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1)必须扎扎实实夯实基础中考试题按难:中:易=1:2:7的比例,基础分占总分的70%,因此必须对基础数学知识做到“准确理解”和“熟练掌握”,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必须深钻教材,不能脱离课本。

(3)掌握基础知识,一定要从理解角度出发。

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要建立逻辑思维能力,基础知识只有理解透了,才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相对而言,“题海战术”在这个阶段是不适用的。

(5)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

二、第二轮复习【4月中旬—5月初】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侧重双基训练,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第二轮复习时间相对集中,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次函数中考复习专题教案

二次函数中考复习专题教案

二次函数中考复习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二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图像;2. 掌握二次函数的求解方法,包括顶点式、标准式和一般式;3. 能够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二次函数的定义与性质二次函数的定义:函数f(x) = ax^2 + bx + c(a≠0);二次函数的图像:开口方向、顶点、对称轴、单调区间。

2.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图像特点:开口方向、顶点、对称轴;性质:单调性、最值。

3. 二次函数的求解方法顶点式:f(x) = a(x h)^2 + k;标准式:f(x) = ax^2 + bx + c;一般式:ax^2 + bx + c = 0。

4. 实际问题求解应用二次函数解决几何问题;应用二次函数解决物理问题;应用二次函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5. 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二次函数与其他函数的结合;二次函数与方程组的结合;二次函数与不等式的结合。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一次函数和指数函数的相关知识,为二次函数的学习打下基础;2. 知识讲解:分别讲解二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与求解方法;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4.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巩固所学知识;3.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资源1. PPT课件:展示二次函数的相关概念、性质、图像等;2. 练习题: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实际问题案例:提供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二次函数解决;4. 教学视频:讲解二次函数的求解方法和解题技巧。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数形结合:利用图形展示二次函数的性质,加深学生对二次函数的理解;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4. 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给予相应的指导和辅导;5. 激励评价: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考数学总复习教案七篇

中考数学总复习教案七篇

中考数学总复习教案七篇中考数学总复习教案【篇1】【教学目标】1、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

2、会把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能说出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3、了解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能画出数轴。

4、会比较数轴上数的大小。

【知识讲解】一、本讲主要学习内容1、负数的意义及表示2、零的位置和地位3、有理数的分类4、数轴概念及三要素5、数轴上数与点的对应关系6、数轴上数的比较大小其中,负数的概念,数轴的概念及其三要素以及数轴上数的比较大小是重点。

负数的'意义是难点。

下面概述一下这六点的主要内容1、负数的意义及表示把大于0的数叫正数如5,3,+3等。

在正数前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如-5,-3,-等。

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如:低于海平面-155米表示为-155m,亏损50元表示-50元。

2、零的位置和地位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它是自然数。

它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在数轴上分隔正数和分数,甚至可以表示始点,表示缺位,这将在下面详细介绍。

中考数学总复习教案【篇2】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2)了解正数、负数的概念.(3)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重点:理解相反意义的量,理解负数的意义.难点:正确区分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并会用正负数表示.2.例、习题的意图通过补充的引例,复习回顾上一学段学习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和分数,然后通过观察、分析P3的几幅画和图表所列举出的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通过分析正、负数与以前学过的整数和分数的区别与联系,进而归纳出正、负数的概念.例1为P5练习1,设置目的是强化学生对正、负数表示形式的理解.让学生准确的认识和区分正数与负数。

在学生对正、负数的概念与表示形式掌握的基础上,补充例2.例2是明确了哪一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则与其相反意义的量用负数表示.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如何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数量.并理解相反意义与数量的含义.进而利用课本P5观察让学生认识正、负数表示实际生活中的数量的意义和必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数学总复习专题教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课时18.二次函数的应用
【课前热身】
1.二次函数y=2x2-4x+5的对称轴方程是x=______;当x=_____时,y有最小值是______.
2.有一个抛物线形桥拱,其最大高度为16米,跨度
为40米,
现在它的示意图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右图),
则此抛物线
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
3.某公司的生产利润原来是a元,经过连续两年的增长达到
了y万元,如果每年增长的百分数都是x,那么y与x的函数
关系是()
A.y=x2+a B.y=a(x-1)2C.y=a(1-x)2D.y=a(l+x)2
4.把一段长1.6米的铁丝围长方形ABCD,设宽为x,面积为y.则当y最大时,x所取的值是()
A.0.5 B.0.4 C.0.3 D.0.6
5.已知二次函数y=kx2-7x-7的图象和x轴有两个交点,则k的取值范围是()
A.k>-7
4B.k≥-7
4
C.k>-7
4
且k≠0D.k≥-7
4
且k≠0
6.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
①a>0;②c>0;③b2-4ac>0,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知识整理】
1.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x1、
x2,是对应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个实数根,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情况可以由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中b2-4ac来判定:
(1)b2-4ac>0⇔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
(2)b2-4ac=0⇔抛物线与x轴只有1个交点,此交点即顶点;
(3)b2-4ac<0⇔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
2.二次函数与日常生活、自然、体育、科学技术有密切联系.应用二次函数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时,首先要考虑“四方面”(与x轴的交点、对称轴、与y轴的交点、顶点),然后充分发挥“形”的直观作用和“数”的关系,由数思形,由形定数,数形结合.
【例题讲解】
例1华联商场以每件30元购进一种商品,试销售中发现每天的销售量
y(件)与每件的销售价x(元)满足一次函数y=162-3x;
(1)写出商场每天的销售利润w(元)与每件的销售价x(元)的函数关系式;
(2)如果商场要想获得最大利润,每件商品的销售价定为多少元时最合适最大销售利润为多少
例2橘子洲头要建造一个圆形的喷水池,并在水池中央垂直安装一个柱子OP,柱子顶端P处装上喷头,由P处向外喷出的水流(在各个方向上)沿形状相同的抛物线路径落下(如图所示).若已知OP=3米,喷出的水流的最高点A距水平面的高度是4米,离柱子OP的距离为1米.
(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不计其它因素,水池的半径至少要多少米,才能
使喷出的水流不至于落在池外?
例3某建筑物的窗户如图所示,它的上半部是半圆,下半部是矩形,制造窗框的材料总长(图
中所有的黑线的长度和)为16m.求出y与x的关系式;当x等于多少时,窗户通过的光线最多?此时,窗户的面积S是多少?
【中考演练】
1.已知,抛物线y=x2-2x,它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抛物线y=ax2+x+c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为-1,则a+c=_____.
3.无论x取何值,抛物线y=(k+1)x2+2x-3的函数值恒为负,则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4.若抛物线y=-x2-2x+m的顶点在x轴上,那么m=____.
5.二次函数y=x2+10x-5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6.矩形周长为16cm,它的一边长为x cm,面积为y cm2,则y与x之间函数关系为______.
7.某飞机着陆后滑行的路程s米与时间t秒的关系式为:s=60t-1.5t2,试问飞机着陆后滑行________米才能停止.
8.将一张边长为30cm的正方形纸片的四角分别剪去一个边长为x cm的小正方形,然后折叠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当x取下面哪个数值时,长方体的体积最大()
9.下列函数关系中,是二次函数的是()
A.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长度y与所挂物体质量x之间的关系
B.当距离一定时,火车行驶的时间t与速度v之间的关系
C.等边三角形的周长C与边长a之间的关系
D.圆心角为120°的扇形面积S与半径R之间的关系
10.抛物线y=ax2+bx+c(abc≠0)的图象过(1,0),则a
b c
++
b
a c
+
+
c
a b
+

值是()
11.根据下列表格中二次函数y=ax2+bx+c(a≠0)的自变量x与函数值y的对应值,判断方程ax2+bx+c=0(a≠0,a,b,c为常数)的一个解x的范围是()
A.6<x<6.17
B.6.17<x<6.18 C.6.18<x<6.19 D.6.19<x<6.20
12.如图,从一张矩形纸较短的边上找一点E,过E点剪下两个正方形,它们的边长分别是AE、DE.要使剪下的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最小,点E应选在何处为什么
13.某公司草坪的护栏是由50段形状相同的抛物线组成的,为牢固起见,每段护栏需按间距0.4m 加设不锈钢管如图
做成的立柱,为了计算所需不锈钢立柱的总长
度,设计人员测得如图所示的数据.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计算所需不锈钢管的总长度.
14.体育测试时,初三一名高个学生推铅球,已知铅球所经过的路线为抛物21212++-
=x x y 的一部分,根据关系式回答:
(1)该同学的出手最大高度是多少?
(2)铅球在运行过程中离地面的最大高度是多
少?
(3)该同学的成绩是多少(精确到0.1米)
15.某跳水队员进行10米跳台跳水训练时,身体(看成一点)在空中的运动路线是如图所示坐标系下经过原点O 的一条抛物线,(图中标出的数据为已知条件),在跳某个规定动作时,正常情况下,该运动员在空中最高处距水面1023米,入水处距池边的距离为4米,同时,运动员在距水面高度为5米以前,必须完成规定的翻腾动作,并调整好入水姿势,否则就会出现失误,
(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2)在某次试跳中,测得运动员在空中调整好入水姿势时,距池边的水平
距离为33
5
米,问此次跳水会不会出现失误并通过计算说明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