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苏科初中物理九上《11.5 机械效率》 (1)

合集下载

苏科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 五、机械效率 课件(共22张PPT)

苏科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 五、机械效率  课件(共22张PPT)
J,人的拉力所做的功为 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一、滑轮组
4、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
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装置如图所示:
次 钩码 钩码上 拉力 绳子移 机械
数 重 升距离 F(N) 动的距 效率
G(N) h(m)
离s(m)
1 4 0.1 1.8 0.3 74℅
2 4 0.1 1.4 0.5 57℅
3 6 0.1 2.4 0.3 83℅
(1)、分析数据,可知实验1是用__甲___ 图做的 实验,实验2是用__乙___ 图做的实验,
一、滑轮组
次 钩码 钩码上 拉力 绳子移 机械
数 重 升距离 F(N) 动的距 效率
G(N) h(m)
离s(m)
1 4 0.1 1.8 0.3 74℅
2 4 0.1 1.4 0.5 57℅
优点是 比直接把物体提到一定的高度 省力 。
二、斜面
区分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如图,斜面把小车抬高做的功是 有用功 ,人
对小车的拉力做的功是 总功 。斜面对小车的
摩擦力所做的功是是 额外功 。W有用= Gh ;
W总 = Fs ;
η=
W有 W总
100%

GF。hs
二、斜面
5、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实 验装置如图。
2、如图,物体重为100N,物体被拉高 1m,动滑轮的重为20N,不计绳重、摩 擦,求:(1)有用功 (2)总功 (3)机械效率;
一、滑轮组
1、如图,物体重为100N,物体被拉高 1m,拉力为60N,求:(1)有用功 (2)总功 (3)机械效率;
2、如图,物体重为100N,物体被拉高 1m,动滑轮的重为20N,不计绳重、摩 擦,求:(1)有用功 (2)总功 (3)机械效率;

苏科版 初中物理 九年级全册 11.5 机械效率(第1课时)基本知识 课件 (共16张PPT) +

苏科版 初中物理 九年级全册 11.5 机械效率(第1课时)基本知识 课件 (共16张PPT) +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11.5 机械效率(第1课时)基本知识课件(共16张PPT)+ 教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0课时总课时:第10课时备课时间:年月日课题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五、机械效率(一基本知识)(附课件)教学目标1、经历使用动滑轮的实验探究过程,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理解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3、了解常用机械的效率,通过讨论、分析,了解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4、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和方法,有合理改进机械、提高效率的意识,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影响动滑轮的机械效率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实验指导与讨论交流五、教具动滑轮、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细线。

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新课复习:功:“W”(1)概念: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称为功(2)、功的公式:W=Fs 功的单位:焦(J)(3)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缺一不可.引入:我们在利用动滑轮将物体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时,手拉绳子做了功:F·s,同时动滑轮也拉了物体做了功:G·h,那么,手拉绳子做的功与动滑轮对物体做的功相等吗?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学习新课内容1、[活动]:11.7再探动滑轮(1)、按右图,将滑轮安装好,用手通过一只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匀速缓缓拉动重为G的钩码(2)、分别测出拉力F,绳子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和钩码上升的距离h(3)、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上述测量(4)、将数据填入表中实验数据记录表:实验次数F/N s/m G/N h/m W1=FS/J W2=Gh/J123分析:“想一想”①、手拉绳子所做的功和动滑轮拉钩码所做的功相等吗?不相等。

②、为什么Fs>Gh呢?讨论后小结:非理想情况下,动滑轮的自重和摩擦的存在,需要多做功.2、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概念(1)、有用功:“W有用”我们利用机械来提升重物是我们的目的,所以机械对重物所做的功是有利用价值的,我们称为有用功。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一章第五节 11.5机械效率 课件 22张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一章第五节 11.5机械效率 课件 22张
11.5 机械效率
知识目标
1.通过探究动滑轮,知道有用功、总功、额外功以及它 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知道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会 计算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3.会分析影响动滑轮机械效率的因素.
复习回顾
功的概念、表达式、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概念: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称为功.
10cm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75%,则这个动滑轮的自重为多少?
(摩擦力忽略不计)
反馈练 习:
9.甲乙两个滑轮组如图所示,其中每一个滑轮的重 量都相同,用它们分别将重物G1、G2提高相同的高
度,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若G1=G2,则拉力做的总功相同 B.若G1=G2,则甲的机械效率大于乙的机械效率 C.若G1>G2,则拉力做的有用功相同 D.用甲、乙中的任何一个滑轮组提起不同的重物,机械效率不变
对人们有用的功. 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总功( W总 ): 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 W总 = W有用 + W额外
机械效率的定义: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计算表达式】 W有 100%
W总
W有 W总 ∴
永远小于1.
作业:完成课时作业本相应习题. 要求:字迹工整,表述科学.
功的公式: W = Fs 功的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②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活动]:再探动滑轮
利用动滑轮将物体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时, 手拉绳子做了功:F·s, 同时动滑轮也拉了物体做了功:G·h, 手拉绳子做的功与动滑轮对物体做的功相等吗?
180N的物体匀速举高1m,绳重、摩擦不计.求:

苏科初中物理九上《11.5 机械效率》

苏科初中物理九上《11.5 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一、教学目标: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的概念。

2.知道总功与有用功、额外功的关系,理解机械效率计算公式的物理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的概念,公式η=W有/W总的物理意义。

三、学习与交流:1.提高机械效率的有效措施是()A.增大动力B.增大阻力C.增大机械重力D.在不改变机械装置的情况下增大物重2.使用斜面时,其机械效率应表示为()A.η=GS/FhB.η=GhSC.η=FS/GhD.η=Gh/FS3.使用机械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做_________,对人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那部分功叫做_________,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叫做_________,即W总=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与总功的_________叫做机械效率,用公式η=________×100%来表示,η是一个比值,它的大小总小于________。

5.用一动滑轮把重为50N的物体匀速竖直提升1m,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________;克服重力做功_______J;如果所用的动力为30N,则拉力做功为______J,此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___。

6.用100N的物体把重为250N的物体从斜面的底端匀速拉到顶端,已知斜面长为9m,高为3m,则该装置的有用功为_______J,额外功为_______J,机械效率为________;若用该斜面来拉动300N的物体,且机械效率保持不变,则所用的拉力应为________N。

7.某同学通过仔细观察,发现生活中有许多简单机械,如:手钳、剪刀、镊子、扳手、钥匙等等,当把钥匙插入锁孔开锁时,就相当于________(选填“杠杆”、“轮轴”、“滑轮”、或“斜面”),它是一个________(选填“省力”或“费力”)的机械。

四、典型题列:1. 如图所示,建筑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为220N的泥桶,动滑轮重为20N,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 若工人在5s内将绳子匀速向上拉6m,则泥桶上升_________m,手拉绳子的力为______N,拉力的功率为________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

苏科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 五、机械效率 课件(共18张PPT)

苏科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 五、机械效率  课件(共18张PPT)
功中占有60%,另外的40%是额外功.
一些机械的机械效率:
起重机: 40%-50%
滑轮组: 50%-70%
一些机械的机械效率:
抽水机: 60%-80%
柴油机: 28%-40%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1)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减少能耗, 降低生产成本 ,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2)提高机械效率的办法是:改进结 构,使它更合理、更轻巧,在使用中 按照技术规程经常保养,定时润滑, 以减小摩擦。0%=2 20 4
0 0
JJ1
0
0
%
83.33%
小 结
有用功 W有用 :对人们有用的功
: 额外功 W额 :人们不需要但又不 得不做的功
总功 W总 :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
机械效率: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公式: W有
W总
W有 W总 ∴ 永远小于1
反馈练习
1. 建筑工地上,起重机几分钟内就能把所需 的砖块运到楼顶,若人直接用滑轮组来提升相 同数量的砖块则需要几个小时,其原因是(C )
F
通过一动滑轮用60 牛的拉力提起重为100牛的
重物,使重物提高2米。(不考虑绳重及摩擦)
(1)拉力做的多少功W总?
(2) 有用功W有用为多少?
(3)机械效率?
解:(1)S=2h=2×2m=4m
W总=FS=60N×4m=240J
(2)W有用=Gh=100N×2m=200J
(3)
η
W有 W总
1
0
1.有用功W有用 :为了达到我们的目的 而做的功
2.额外功W额 : 并非我们所需的,但 又不 得不做的功
3.总功W总 :动力所做的功
4. W总 W有 W额
★用水桶从井中提水时,所做的有用功是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11.5 机械效率 课件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11.5 机械效率 课件
对沙子做功600J
3
对沙子做功600J
1 对桶做功
3120J
2 对桶做功
780J
3 对桶做功

690J
2520J
180J
90J
克服重力做功
对滑轮做功
对滑轮做功
19%
76%
86%
二、 机 械 效 率
1.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2.表达式: W有
W总
分组讨论:
有没有机械效率为100%的机械?为什么?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减小机械自重; 减小机械间的摩擦力。
小 结 有用功 W有用 :对人们有用的功 :
额外功W额 :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总功 W总: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 W总 W有 W额
机械效率的定义 :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公式: W有
W总
W有 W总 ∴ 永远小于1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解:
W有 G h 200 N 9m 1800 J
W总 F s 120N 18m 2160J
W有 1800J 83.3%
W总 2160J
一台起重机将重3600N的货物提高4m。如 果额外功是9600J,起重机做的有用功是 多少?总功是多少?机械效率是多少? 起重机在哪些方面消耗了额外功?
探究 斜面的机械效率
1、提出猜想:
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和斜面的坡度 有关。
2、参考器材:
长木板、小木块、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3、探究过程:
⑴组装器材 ⑵进行实验 ⑶分析数据,得到结论
⑴实验装置:
F S
h
⑵实验过程:
①测量小木块的重量,记录数据; ②把小木块用弹簧秤沿斜面匀速向上拉; 分别记录拉力F、木块沿斜面移动的距离S、 木块上升的高度h。

最新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1.5机械效率第1课时认识机械效率 课件

最新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1.5机械效率第1课时认识机械效率 课件
解:(1) W有用=Gh=100N×4m=400J
第2题
(2) 斜面的机械效率.
有用
解:(2) W总=W有用+W额外=400J+100J=500J,η=
×100%=


×100%=80%

1
2
3
(3) 拉力F的大小.
解:(3) F=



=50N


第2题
1
2
3
3. 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物体匀速提升2m,所用的拉力为
=W有用+W额外

.

5. 物理学中,将 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叫作机械效率.


有用功
×100%
6. 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机械效率= 总功
;用符号表

有用
示:η=

×100%
7. 对于实际机械,由于
.

额外 功的存在,机械的机械效率总
于 (大于/等于/小于)100%.


1. 做值日时,小阳将一桶水从一楼提到三楼.此过程中,小阳对水做的

(3) 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动力做的功
①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比较
与动滑轮拉钩码

所做的功是否相等.
② 根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数据可知,使用动滑轮
(能/不能)省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不能

12. (2023·吉安模拟)如图所示为一种塔式起重机上的滑轮组,它将
D. 机械效率较低
1

优秀课件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课件:11.5 机械效率 (1)(共9张PPT)

优秀课件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课件:11.5 机械效率 (1)(共9张PPT)

总功/j
机械效率
例. 在“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 明同学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1)在表中空白处写出有用功、总功和机械效 率的值; (2)实验时。应使弹簧测力计做 运动。 实验中除弹簧测力计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________
总功 W总 :动力所做的功
W总=W有用+W额
机械效率定义: 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 械效率. 表达式:
W有 W总
×
100%
有没有机械效率为100%的机械? 为什么? 没有!因为额外功的存在,有用功总小于总 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滑轮、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滑轮、滑轮组提升重物:
W有用= Gh

• 例.如图所示,物体G在拉力F的作用下做 匀速直线运动,拉力所做的功是600J,物 体向左移动了2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 求: (1)拉力F是多少? • (2)额外功是多少?
弹簧测力 计的 钩码重/n 示数 /n 3 1.2
钩码移动 的距 离/m 0.1
弹簧测力 计移动 有用功/j 的距离 /m 0.3
第11章
五、机械效率
学习目标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间的关系, 能计算机械效率,并用机械效率解释有关 现象。 2、能在具体实际中找到提高机械效率的 办法。
人 提 沙 子 做 功
1对沙子做功 2对桶做功
有用功 额外功
总功
3克服自重做功
一、机械效率
有用功 W有用:对人们有利用价值的功 额外功W额:无利用价值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w总 = FS
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 (1)增大物重; (2)减小动滑轮重; (3)减小绳重及摩擦
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课件《11.5机械效率》ppt课件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课件《11.5机械效率》ppt课件
(4) η = 75%; (5) G0=60N。
F
.
G
小 结
有用功 W有用 :对人们有用的功
: 额外功 W额 :人们不需要但又不 得不做的功
总功 W总 :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
机械效率: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公式: W有
W总
W有 W总 ∴ 永远小于1
斜面的机械效率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பைடு நூலகம்
W有 ×100﹪= 1.44×104J/2.4×104J=60%
W总
3、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F=80N的拉力作用下,
将一个重为180N的物体匀速举高1m,绳重、摩擦不计。
求:(1)W总=?(2)W有用=? (4)η =? (5) G0=?
(3) W额外=?
答案: (1) W总= 240J; (2) W有用= 180J; (3) W额外= 60J;

额轮外做的功 轮
3克服自重做功
做 功
3对动滑轮做功
做 功
1对砂子做功 2对口袋做功 3对动滑轮做功
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有用功 W有用 :使用机械时对人们有用的功
额外功W额:人们不需要但又不 得不做的功 总功 W总: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即
W总=W有+W额
请计算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分别是多少?
思考:
有什么办法将课室门口的沙子运上教 学楼顶楼?
想想议议
你 会 选 哪 种 方 法 呢 ?
1
2
3
对沙子做功
1 对桶做功
对沙子做功
对沙子做功
2 对桶做功 3 对口袋做功
克服重力做功
对滑轮做功
对滑轮做功
人 提 沙 子 做 功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11.5 机械效率 课件 (共28张PPT)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11.5 机械效率 课件   (共28张PPT)

通过一只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匀
速缓缓拉动重为G的钩码
2、分别测出拉力F,绳子自由端通
S
过的距离S,和钩码上升的距离h
3、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上述测量
4、将数据填入表中
h
收集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拉力F/N
绳子自由 端移动距
离S/m
钩码重 G/N
钩码上升 高度h/m
F·s/J
G·h/J
(1) (2) (3)
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有用功 W 有用:使用机械时对人们有用的功
额外功W 额 :人们不需要但又不 得不做的功
总功 W:总 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即
W总=W有+W额
活动二: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1).原理:
有用功
机械效率= 总功 ×100%
Gh
η=
×100%
FS
目 的: 提升物体 有用功: 提升物体所
2.我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 记为W额外
3.手拉绳所做的功叫总功,记为W总
合作研讨 展示交流
[活动2]:回忆斜面实验 利用斜面做功时,拉力沿斜面做的功: Fs
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 Gh
s
s
h
F
G
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有用功 W 有用:使用机械时对人们有用的功
额外功W 额 :人们不需要但又不 得不做的功
若用该滑轮组提升300N的重物 到同样的高度,机械效率又是 多少?
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
1、这节课我收获了什么? 2、我的问题解决了吗?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有用功 W 有用 :使用机械时对人们有用的功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11.5《机械效率》PPT课件1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11.5《机械效率》PPT课件1
你知道生活中的
•粉笔利用率 •时间的利用率
一词吗?
•种子的发芽率、树的成活率
上述的几个“率”=有用的量/总量 表示事物某一方面的优劣。
我家住在四楼,买了一批木料,可以 直接用手拉到四楼,也可以使用动滑轮, 使用动滑轮的作用为了 省力。 www:
用手直接对木料 做功与手对机械 做功相等吗?
物 理 量 1
www: 用手直接对木料做功与使用 机械手对木料做功相等吗?
物理 量 1 2
G/N
h/m
F/N
s/m
W手对
木材
W手对
机械
用手直接对木料做功与使用斜面手对木料做功 议一议:为什么使用斜面后手要多做功?
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叫做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η W有用 100%
W总
机械效率常用百分数表示, 小于100%,没有单位。
G/ N
h/m F/N s/m W
手对 木材
W手
对机 械
2
3
用手直接对木料做功与手对机械做功相等吗? 议一议:为什么使用动滑轮后手要多做功?
有用功:直接提升物体所做的功。 (有利用价值的功)
总 功:手对机械所做的功。
额外功:克服机械重力、摩擦 力做的功。(我们不 需要却不得不做的功)
我可以直接用手拉到四楼,也可以使 用斜面,使用斜面的作用为了 省力 。
有一对兄弟,他们的家住在80层楼上。有一 天他们外出旅行回家,发现大楼停电了!虽 然他们背着大包的行李,但看来没有什么别 的选择,于是哥哥对弟弟说,我们就爬楼梯 上去!包包太重了,不如这样吧,我们把包 包放在这里,等来电后坐电梯来拿。”于是, 他们有说有笑地往上爬,
但是好景不长,到了40楼,两人实在累了。 想到还只爬了一半,两人开始互相埋怨,指 责对方不注意大楼的停电公告,才会落得如 此下场。他们边吵边爬,就这样一路爬到了 60楼。到了60楼,他们累得 连吵架的力气也 没有了。弟弟对哥哥说,“我们不要吵了, 爬完它吧。”于是他们默默地继续爬楼,终 于80楼到了!兴奋地来到家门口兄弟俩才发 现他们的钥匙留在了1楼的包包里了……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1.5《机械效率》教学课件(共28张PPT)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1.5《机械效率》教学课件(共28张PPT)

η=
W有用 W总
=600J/690J=87%
涿州市实验中学 李晓健
苏科版新教材同步教学课件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五 机械效率
提出问题 有用功和额外功 机械效率 小结 练习 退出
要把重100N的沙子运上三楼。下图 画了三种办法。同学们讨论一下: 哪种办法最好,哪种办法最不好, 为什么?
学 生 讨 论
返回主页
有用功
利用机械的时候,对人们有用的功叫做有用功。
提起重100N的沙子提高6m所做的有用功为
W额外=G动h+G桶h=10N
×6m+20N ×6m=180J
返回W额外
W总=W有用+W额外 =600J+180J=780J
η=
W有用 W总
=600J/780J=76.9%
W有用=G·h=100N×6m=600J
W额外= G动h+G袋h=10N
×6m+5N ×6m=90J
返回W额外
W总=W有用+W额外 =600J+90J=690J
• 8、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 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上午9时20分 17秒上午9时20分09:20:1721.11.22
提 沙 子 做 功
提水桶所做的功是有用功;提水所做的功是 额外功。
达标检测
1、用一个动滑轮把重100N的沙子提到9m高的脚 手架上,所用的力是60N,那么做的总功是 1080 J, 有用功是900 J ,机械效率是 83.3% 。
2、用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将重400N的货 物抬高20cm,手向下压杠杆的力是220N,手下 降的高度是 40 cm,人做的总功是 88 J,有 用功是 80 J,这根杠杆的机械效率是90.9%。

苏科初中物理九上《11.5 机械效率》word教案 (1)

苏科初中物理九上《11.5 机械效率》word教案 (1)

教学内容第五节——机械效率课题第一课时:机械效率课型:新授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使用动滑轮的实验探究过程,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理解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学会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有关问题的简单计算。

3.了解常用机械的效率,通过分析,了解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机械效率的了解,认识到做所有的事情都要讲究效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使用机械的历史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重点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及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并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有关问题的简单计算。

3.了解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教学难点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及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2.了解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教具学具滑轮组、斜面等学习内容.过程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订栏一、复习提问:小明利用动滑轮将木料运上楼,对木料做功了吗?这个功的大小与用绳子将木料直接提上楼相等吗?(引导学生从实际考虑)师:这个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机械效率。

(板书课题)一、探究新知1、再次探究动滑轮(1)直接用弹簧测力计提着一个重物测出它的重力和移动的距离。

记下数值。

(2)使用动滑轮将这个物体提高相同的高度记下拉力和高度的数值。

(3)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复上述步骤。

比较使用动滑轮和不使用动滑轮做功数值的大小。

引导学生探究: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指导学生认识:○1象刚才直接用手将钩码提到一定的高度是我们的目的,所做的功叫有用功。

记作W有用。

思考小组交流动手操作集体讨论理解教师活动学生活动○2象刚才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时,需克服摩擦力做功,还要克服动滑轮的重力做功,虽然这些功并非我们所需要的,但又不得不做的,我们把它叫做额外。

记作W额外。

○3如果把手的拉力对动滑轮做的功叫总功,记作W总。

则总功应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W总=W有用+W额外2.指导学生认识机械效率出示:下面有几种衡量机械好坏的方法你认为那种好?1.做功越多的机械越好2.做功越快的机械越好3.做有用功比例越多的机械越好指导学生讨论后板书: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11.5 机械效率 课件 (共28张PPT)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11.5 机械效率 课件 (共28张PPT)

F做的功为总功 克服物重做的功为有用功
克服动滑轮重、绳重、摩擦 等做的功为额外功
F做的功为总功
克服物体所受摩擦力做的功 为有用功 克服绳和轮、轮和轴间摩擦 等所做的功为额外功
机械效率
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2.公式: W有用 100% W有用 100%
W总
W有用 W额外
有用功(J) 额外功(J) 总功(J)
有用功与总功比值
1 600
2520 3120 19.2%
2 600
180 780 76.9%
3 600
90 690 87.0%
实验探究: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原理:
•所测物理量: 物重G、拉力F、重物上升的距离h、 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 •测量仪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们做功虽无利用价值 但你又不得不做。
F
G
实现目的,必须 由我对滑轮做功。
提升我是目 的,有利用
价值。
有用功和额外功: •有用功(W有用):利用机械工作时对人们有用的 功叫有用功 .
•额外功(W额外):提升动滑轮做的功、克服摩擦和绳 重等做的功,对我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这种 功叫额外功。 •使用任何机械做额外功是不可避免的。
16
3
2.5
9
80
26
5
2.5
18
80
36
8
2.5
24
❖小红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 利用图乙也做了实验, ①小红的做法目的是为了改变 滑轮组的绕线方式;
②当这两位同学使用各自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 ,若忽略绳重及摩擦,它们的机械效率 相同 ,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理由是: 做的有用功相同,做的额外功也相同 。 得到的结论是:_滑__轮_组__的_机__械_效__率_与__绕_线__方__式_无__关_

苏科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五 机械效率(共16张PPT)

苏科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五 机械效率(共16张PPT)

4、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
系?
W总=W有用+W额外
再探动滑轮:
F
1、动力对机械做的功:
S
W总=FS
F' S'
G
2、机械对重物做的功: W有用=F'S' =Gh
如果是定滑轮,你能写对应的关系吗?
1、动力对机械做的功: W总=FS
F' S' F S 2、机械对重物做的功: W有用=Gh
机械效率
讨论;
将一重500N的物体从一楼搬上二楼,你有几 种方法?
(1)直接从楼梯搬上去
(2)用定滑轮
(3)用动滑轮
通过实验测量:
1、拉力F做的功 (1)绳子自由端拉力F=?
(2)在拉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 离S=?
F
(3)拉力做的功W=?
S
2、动滑轮对物体做的功
(1)动滑轮对物体拉力F'=? S' F'
机械效率越高; C、做功越多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D、省力越多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2、如图所示:用一动滑轮将一重300N 的重物提升2m,拉力F 为200N 求:1、有用功 2、总功
3、额外功 4、该滑轮的机械效率
解:
F =200N SS==?4m
(1)W有用=Gh=300N×2m=600J
(2)W总=FS=200N×4m=800J (3)W额外=W总-W有用
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60%它表示什么意思?
使用起重机提升重物
时,所做的有用功跟 总功的比值是60%.
也可以说有用功在总功 中占有60%,另外的40%
是额外功.
下列装置中额外功的来源在哪?

11.5机械效率 课件 --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

11.5机械效率 课件 --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
W有用= fs物
使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是目的,克服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摩 擦力做功能到达目的,所以做的功是有用功。
19
练习4
感悟新知
83.3%
400 20
20
知识点 2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感悟新知
前提:不考虑摩擦
1.实验原理: =W有用 100 W总
2.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s
滑轮及物体(钩码)的重力,绳端的拉力,物体
33
演练 小拓展
影响斜面 机械效率的因素
随堂检测
斜面的倾斜程度 斜面的粗糙程度
34
机械效率的计算 演练
随堂检测
15 N 0.72 kg
60 %
35
结构导图
有用功和总功
课堂小结
W有用+W额外
=W有用 100 W总
36
5
知识点 1 认识机械效率 活动实验:再探动滑轮(不计摩擦)
1.实验器材:见右图 2.实验所要测量的物理量
根据功的公式可知,需要测出绳子受到的 拉力F、绳端移动的距离s、钩码所受的重 力G和钩码上升的高度h
感悟新知
s h
6
知识点 1 认识机械效率
活动实验:再探动滑轮(不计摩擦) 3.实验步骤
用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匀速拉一个动滑 轮,使挂在动滑轮下面重为G的钩码缓慢 匀速上升。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上述步 骤。
知识点 2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感悟新知
6.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 s
的重物时,重物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h
25
知识点 2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感悟新知
分析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1.额外功不变时,增加有用功,以此实验为例,增加钩码 的重力,上升相同高度时,有用功增加,机械效率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们有说有笑地往上爬,
但是好景不长,到了40楼,两人实在累了。 想到还只爬了一半,两人开始互相埋怨,指 责对方不注意大楼的停电公告,才会落得如 此下场。他们边吵边爬,就这样一路爬到了 60楼。到了60楼,他们累得 连吵架的力气也 没有了。弟弟对哥哥说,“我们不要吵了, 爬完它吧。”于是他们默默地继续爬楼,终 于80楼到了!兴奋地来到家门口兄弟俩才发
2、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F=80N的拉力 作用下,将一个重为180N的物体匀速举高1m,绳重 、摩擦不计。求:(1)W总=?(2)W有用=? (3) W额外=? (4)η=? (5) G动=?
答案: (1) W总= 240J; (2) W有用=
180J(;3) W额外= 60J; (4) η = 75%;
(5) G动=60N。
F
.
G
3、小明用100N的力沿竖直方向将 杠杆的一端拉下2m,杠杆的另一端 将320N的重物提高了0.5m,
他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总功是多少?
杠杆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用水桶从井中提水时,所做的有用功是
克服水的重力做功,额外功是 克服桶的重力做功 ,总
功是 拉力所做的功

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桶时,捞上来
计算公式:
η W有用 100% W总
机械效率常用百分数表示, 小于100%,没有单位。
起重机的 机械效率 是60%, 它表示什 么意思?
使用起重机提升重物时所做的有用功跟 总功的比值是60%,也可以说有用功在总 功中占有60%,另外的40%是额外功.
1、用一个动滑轮把500N的重 物 提高1m,所用的拉力是 300N, 在此过程中有用功为多少? 总功为多少? 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多少?

我可以直接用手拉到四楼,也可以使 用斜面,使用斜面的作用为了 省力。
用手直接对木料做功与使用 机械手对木料做功相等吗?
物理 G/N h/m F/N s/m W手对 W手对

木材
机械
1
2
用手议直一接议对:木为料什做么功使与用使斜用面斜后面手手要对多木做料功做?功
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叫做机械效率。
现他们的钥匙留在了1楼的包包里了……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你知道生活中的
一词吗?
•种子的发芽率、树的成活率 •粉笔利用率 •时间的利用率
上述的几个“率”=有用的量/总量 表示事物某一方面的优劣。
我家住在四楼,买了一批木料,可以 直接用手拉到四楼,也可以使用动滑轮 ,使用动滑轮的作用为了 省力。
用手直接对木料 做功与手对机械 做功相等吗?
的桶里带了一些水,有用功是 克服桶的重力做功 ,
额外功是 克服水的重力做功 ,总功是 拉力所做的功 。
有一对兄弟,他们的家住在80层楼上。有一 天他们外出旅行回家,发现大楼停电了!虽
然他们背着大包的行李,但看来没有什么别 的选择,于是哥哥对弟弟说,我们就爬楼梯 上去!包包太重了,不如这样吧,我们把包 包放在这里,等来电后坐电梯来拿。”于是
物 G/ h/ F/ s/ W W手
理 N m N m 手对 对机

木材 械
1
2
3
用议手一直议接:对为木什料么做使功用与动手滑对轮机后械手做要功多相做等功吗?
有用功:直接提升物体所做的功。 (有利用价值的功)
总 功:手对机械所做的功。
额外功:克服机械重力、摩擦 力做的功。(我们不 需要却不得不做的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