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特福德_语言不可译_与_文化不可译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第

8期

安徽文学

科特福德“语言不可译”与“文化不可译”

◎肖洋

(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沈阳110004)

摘要卡特福德认为因为语言之间的异质性存在,绝对等值的翻译是不可能的,总是存在着某种可译性的限度,也就是存在着不

可译。不可译既来源于两种语言本身的差别,被称之为“语言不可译”,也来源于文化的差异,被称之为“文化不可译”。关键词语言不可译文化不可译译者文章编号1671-0703(2011)08-0171-01一、引言

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卡特福德(J.C.Catford )在其著作《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模式作为翻译理论研究基础,从现代语言学角度阐释翻译问题。卡特福德认为任何翻译都会面临不可译问题。在卡特福德看来,主要有两种形式的不可译,一是“语言不可译”,二是“文化不可译”。二、语言不可译

卡特福德认为“源语几乎不可能全部被译语文本的等值成分所替换”(郑延国:47),所以翻译中存在不可译现象,比如源语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法单位共用一个语法形式。如Time flies 可能有两种意思:一是指How

quickly time flies ;二是指make observation on the speed of flies 。或者源语单位一词多义而译语中没有对应的一词多义。就英汉互译而言,一语多义或一词多义就会带来一定程度的不可译现象。例如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名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有译文将其译为“Is he

singing with love?Ask if the day is fine.”这里出现了严重的欠额翻译,没能体现出“晴”字的一语双关。这一双关表面上指的是天气,实际上说的是爱情。“这在汉语里天衣无缝,但要在英语中找到对应的表达是不可能的。也可以勉强模拟出一些东西,但效果不可能等值。”(辜正坤:225)辜正坤将这种不可译比喻为用西方油画绘中国水墨,“除非你有一套东西你才能创造出典型的中国水墨画来。用西方的那一套媒介就变不出中国水墨画那一套东西出来。同理,用英语你也变不出原汤原味的汉语诗歌来。”(辜正坤:

226)

另外,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音特征和书写形式,作家往往通过某种表达手法或修辞手段,恰如其分地利用其语言的语音特征和书写形式来达到一定的美学效果。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和各自的书写系统差异巨大,二者的异质性尤为明显地体现在诗歌写作上,甚至有些特殊形式的诗歌根本找不到相应译本。如美国20世纪现代派诗人卡明斯著名的视觉诗《落叶》等。

三、文化不可译

文化不可译(cultural untranlatability)产生是因为译语文化中不存在与源语文本功能相同的语境特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深层结构。同为语言学派译论家的尤金·奈达曾说过,“文化差异给译者带来的难题比语言结构带来的问题要多得多。”(谢天振:43)文化不可译现象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形式“抗译性”,主要体现在诗歌形式翻译中;二是文化内涵“抗译性”,主要体现在文学意象翻译中。前者的不可译程度高于后者,因为它是由深层文化造成的;后者属于表层文化差异,随着两种语言之间文化交流的深入,会由绝对不可译过渡到相对不可译,甚至完全可译。

文化不可译是诗歌翻译中形式“抗译性”的深层原因。以中国的格律诗和英语十四行诗为例,二者都是在各自文化中形成的诗歌传统,拥有固定的文化模式,把两种诗歌形式对应地翻译成目标语言时,译语文本却无法提供与源语文本相同的功能,因为译语文化不具备与源语文化相同的语境特征。四、结语

卡特福德认为因为语言之间异质性的存在,绝对等值的翻译是不可能的,总是存在着某种可译性的限度,也就是存在着不可译。不可译既来源于两种语言本身的差别,被称之为“语言不可译”;也来源于文化的差异,被称之为“文化不可译”。本文认为语言不可译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一词多义带来的语言不可译;二是语言自身特定的语音特征和书写形式造成的语言不可译。文化不可译也有两种表现形式,一为深层文化差异造成的文学形式“抗译性”,即译

入语文化排斥源语形式的移植;二为表层文化差异造成的文学意象上文化内涵不可译性。

参考文献

[1]辜正坤.互构语言文化学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刘军平.西方翻译理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1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