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别董大等2首古诗教案
《别董大》示范教案
《别董大》示范教案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1.学生背诵《渭城曲》,复习该诗的主要内容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2. "相见时难别亦难',有人说离别是诗,有人说离别是歌,是画,有人说离别是泪水。
我们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们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今天我们再学一首送别的古诗《别董大》,看看和我们上节课学习的《渭城曲》有哪些相同,又有哪些不同。
(直接点题,学生明确本课的教学任务,有利于根据已掌握的学习方法学习古诗。
)二、反复诵读,整体把握(一)抓字眼,明诗意1.出示课件自读古诗,把诗读通读顺。
2.检查自读情况,教师范读。
3.简评"曛'这个生字,指出形声字。
"曛'是日落时的余光,曛黄、黄昏的意思。
第一句写了什么?其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天、雁、雪)(黄云:当时他们分别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地方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出示课件与"曛'联系起来即曛黄,指夕阳西下时天色昏黄。
"千里'是不是就是一千里?联系学过的诗句理解是虚指,很多,满天。
)4.出示课件说说这几幅图中,哪一幅图和诗里所描写的景象一致,并说说理由。
同学们修改课文插图,理解诗意。
5.如果你来到这样的情景中送别你的好友,你会不由得产生怎样的情感呢?再读第1、2句,走进景中,和诗人一起回到那个送别的黄昏,用心去感受。
6.与好友的心情都是忧愁、痛苦、压抑、伤感的,此刻应是挥泪告别,应是借酒消愁。
然而,高适写下后面的诗句,是带着这样的悲情吗?7.出示课件:集体交流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点评。
(怎么理解"知己'的意思?古人常用到这个"君',与你是有区别的,这里指谁?董大。
)说说高适所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出示课件是怎样豪情满怀的鼓励友人的。
为什么让董大"莫愁'。
三年级古诗《别董大》教案
三年级古诗《别董大》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诵和背诵古诗《别董大》。
2、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人在离别时的豁达胸怀。
掌握诗中的生字词,如“董大”“曛”等。
2、难点体会诗人以开阔的胸襟劝勉友人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和朋友分别,分别时总是会有许多的不舍和祝福。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也是诗人在送别友人时所作,那就是唐代诗人高适的《别董大》。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正音。
4、全班齐读。
(三)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董大、曛、莫愁、知己2、讲解生字词的意思,重点讲解“曛”字,指夕阳西下时的昏黄景色。
(四)理解诗句意思1、结合注释,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满天黄云,太阳被遮住了光辉,北风呼啸,大雁南飞,大雪纷纷扬扬。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两句诗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在安慰友人,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你呢?)(五)体会诗人情感1、诗人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送别友人,心情是怎样的?(豁达、开朗)2、从哪里可以看出诗人的豁达?(“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当我们送别朋友时,应该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1、学生自由朗读,试着读出诗人的情感。
2、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3、全班齐读,读出感情。
(七)背诵古诗1、学生自由背诵。
2、同桌互相背诵。
3、全班齐背。
(八)拓展延伸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送别诗。
2、教师补充几首送别诗,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赠汪伦》等,让学生课后自主阅读。
《别董大》教案
《别董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人对董大的各个角度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文本。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并解读诗歌。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写诗表达对身边人的评价。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诗歌《别董大》的基本信息及诗意。
2. 理解诗中对董大的评价,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董大的形象。
3.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董大的评价,自由创作。
三、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器2. 课件或黑板、粉笔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一段董大堂音乐,让学生感受一下董大的形象。
2. 教师引发学生对董大的好奇心,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描述董大的外貌、性格特点等。
Step 2 学习诗歌《别董大》1. 教师出示课件,呈现《别董大》的全文,让学生阅读诗歌,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理解诗中对董大的评价,从多个角度分析董大的性格特点。
3. 随机选择学生,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可以呈现在黑板上。
4.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理解诗中的具体意象,并解释诗中的隐喻和比喻。
5. 教师和学生共同阅读诗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Step 3 表达对董大的评价1. 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角度,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董大的评价。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分享小组的评价,由教师带领一起讨论,看是否有不同的看法。
3. 教师带领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是否有类似董大的人,要求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写一首诗表达对这个人的评价。
Step 4 练习巩固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以这张图片中的人物为蓝本,写一首《别XXX》的诗,表达对此人的评价。
2. 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创作。
五、作业布置: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写一篇诗歌,表达对一个身边人的评价。
六、板书设计:诗歌《别董大》别董大,别董大,鸟道奇,兔飞烹。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理解了《别董大》的意境,能够分析诗中对董大的评价。
《古诗二首》(别董大 送元二使安西)案例_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案例教学目的:1、在送别主题古诗对比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激发爱好对于现代小学生来说,本习惯于电视和电脑这些多彩的生活中,忽然要他们来上这种对他们来说非常深奥的古诗文,他们可能会提不起爱好。
因此,创设情境,奠定情感基调显得尤为重要。
歌仔戏,对于闽南的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戏种,但在他们的生活中又没有会唱的人,何况是用在唱古诗上,一下子引起了他们的留意,并一定会对这节课产生浓厚的爱好。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用歌仔戏的曲调唱出的古诗吗?生:没有!师:今天,老师就唱给你们听。
(用歌仔戏的曲调唱)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老师唱得怎么样?生:真好听!师:老师刚才唱时感情怎么样?生:很有感情。
生:很深情。
师:同学们都专心地去听、去领会。
是啊,唱这首诗时就应该布满感情,因为这是一首……生:送别情。
师:送的是谁呢?生:是自己的朋友。
师: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习两首送别朋友的诗。
板书:《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二、巧解诗题,发现奥秘诗的题目,大都是点睛之笔,理解诗的题目,可以为学古诗打下基础,因而在学习本课时,我让学习发现这两首诗题目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这样既理解了题目,又为下一步学习古诗做好铺垫。
师:同学们自己多读几遍课题,想一想,这两个课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什么不同的地方?生:《别董大》中的“别”和《送元二使安西》中的“送”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送别”的意思。
师:脑袋转得真快,既然是送别诗,这两个字当然是“送别”的意思了。
生:第一首诗是高适在送董大,第二首诗是王维在送元二。
师:眼睛真尖,一下子就被你给找到了。
那你们知道董大和元二是什么人吗?生:董大是高适的好朋友,原名叫董庭兰,是盛唐开元、天宝时期的有名琴师。
生:我只知道元二是王维的朋友。
别董大等2首古诗教案汇编
《别董大》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
【教学说明】本课主要以《别董大》这首诗为主,设计送别诗主题教学。
主题不仅是一个“话题”,更是一种意境,一种文化。
古往今来,离情别意,让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肝肠寸断,留下了千古传唱的不朽之作。
送别,已经不仅作为一种仪式,一个话题,它已经衍生成为一种“送别文化”。
我们教学的目标,是要引导学生走近这种文化,感受这种文化。
【教学准备】以卡书写辅助教学的其余几首古诗【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照例进行班级的课前热身操——古诗词推介会一、诵读导入,整体感知。
1、教师一句话小结诗词推介会,这是宋代著名词人柳永的的一首送别之词。
(板书:别)从这这首词中我们感受着作者浓浓的别愁离绪。
古代不比现在有汽车、飞机,还可以发电子邮件,因为交通的不方便,所以一旦分离,要想再见上一面就很难了,真的是“相见时难别亦难”。
因此,他们只能把这种别离的愁思深深地蕴藏心底,化作一句句真情的诗。
2、古代写送别的诗词很多,今天,咱们再来学一首送别诗。
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唐朝,和著名诗人高适一起去送一位好朋友。
知道他叫什么吗?(板书古诗《别董大》)3、请大家自己小声地读读古诗,把它读正确、读通顺了。
有什么疑惑也好,感受也罢,随手写在旁边。
并且试着说一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4、指名读,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齐读。
5、通过自学,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生用自己的话说诗句的意思,教师点出“曛”等重点词,并追问:你是如何理解诗句意思的,简要归纳理解古诗的方法,如:借助注释,反复诵读,请教别人等。
师生交流,补充介绍这是高适写给董大的一首送别诗。
别董大优秀教案
《别董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通古诗,理解诗意。
2、由景物想象画面,感受由离愁到信心满怀的情感变化,体会这首送别诗的独特魅力。
3、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由离愁到信心满怀的情感变化,体会这首送别诗的独特魅力。
难点:学会吟诵古诗词的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两个老朋友,李白和汪伦。
关于他们两个的友谊可以用一首诗来展现,请问是哪一首诗呢?(生:赠汪伦)请同学们背诵古诗《赠汪伦》,《赠汪伦》是一首什么诗呢?(生:送别诗)对,今天我们要学习另外一首送别的唐诗《别董大》。
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诗名叫《别董大》吗?别是什么意思?(生:送别)送的是哪个人呢?(董大)介绍董大(出示幻灯)。
再读诗题。
(师:谁送别董大?)生:高适,介绍诗人。
全班读诗题和作者。
下面我们就走进这个一千多年前的送别场景。
二、多种方式读古诗,体悟情感(一)出示古诗,读通读顺1、(播放别董大朗读,学生注意听,注意划分节奏。
2、指名读古诗,检查是否读准字音,是否读通顺,划分节奏是否正确。
3、(PPT出示已经)划分好节奏,指导重读反问句。
4、全班带着节奏读诗。
(二)滋味吟诵,激发兴趣。
同学用普通话读的真好,那你们能不能用四川话来读一读呢?(能)1、方言诵古诗。
(师板书:方言诵)(1)生自由读。
(2)请生诵读。
(3)开火车诵读(一人一句)。
用四川话读古诗可真是别有一番滋味,那你们知道唐代的诗人是怎么读诗的吗?你们知道他们在诵读古诗时爱做一个什么动作吗?(生:摇头)那你们想来扮演一下唐代诗人吗?2、摇头晃脑诵古诗。
(师板书:摇头诵)(1)生自由读。
(2)请生诵读。
(3)男女生比赛诵读。
同学们扮演的还真好,老师以为自己穿越到了唐代去了呢,古代的诗人在吟诗的时候不但会摇头,他们还会配上音乐呢,你们想试一试吗?3、配乐吟古诗(纯音乐:古筝弹奏)。
(师板书:配乐吟)(1)全班读(2)小组比赛读。
《别董大》教学设计
《别董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引导学生学习诗歌中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教学难点领悟诗歌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送别场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送别情境。
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经历过送别吗?送别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从而引出课题《别董大》。
(二)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3、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字音和节奏上的错误。
(三)理解诗意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歌的大意。
2、小组讨论交流,解决各自在理解上的疑问。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意的理解情况,重点讲解“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诗的含义。
(四)体会情感1、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在送别董大时,心情是怎样的?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诗的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通过描写恶劣的环境,烘托出诗人与董大分别时的凄凉心境;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则表现出诗人对董大的鼓励和安慰,展现出一种豁达的胸怀。
(五)朗读指导1、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读出前两句的凄凉和后两句的豪迈。
2、学生个别朗读,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全班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
(六)写作手法分析1、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是如何表达诗人的情感的?2、教师讲解:诗歌前两句借景抒情,通过描绘黄云、白日、北风、雁、雪等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烘托出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和忧伤;后两句则直抒胸臆,用豪迈的语言鼓励友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愿。
(七)拓展延伸1、让学生回忆自己所学过的送别诗,如《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等,比较它们在情感表达和写作手法上的异同。
别董大教案(2)
《别董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认、会拼写“曛”这个字,并能理解它的意思;能区别“已”和“己”;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字、词、句的理解和掌握,整体把握全诗,体会作者表达出的感情。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理解这首诗情感的转变,感受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悲凉之苦,以及诗人对友人的真情,还能懂得在慰籍中寄希望。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字、词、句的理解和掌握,整体把握全诗,体会作者表达出的感情。
难点:通过理解这首诗情感的转变(凄凉悲苦——昂扬豪壮),感受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悲凉之苦,以及诗人对友人的真情,还能懂得在慰籍中寄希望。
教学方法:本次课程主要在讲授法的基础上,采取创设情境引导学习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积极备课,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复习以往学过的赠别诗篇,收集一些有名的赠别佳句。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面临着离别。
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在送别亲人或友人的时候,都会说些什么呢?(要保重身体;要经常联系;如果有什么事需要帮助要记得找我……)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这些都是我们现代人常用的离别赠言。
那么,古代的那些人呢?他们又是怎样送别友人的呢?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学过的或者是你知道的关于送别的诗句,然后站起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好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看来大家都学得不错,知道的赠别诗句也很多。
那么,今天的这一课,我们还要再学一首有名的送别诗《别董大》。
(板书课题)(二)学习《别董大》1.读懂诗题,了解背景。
(1)这首诗的题目是《别董大》,我们知道“别”即离别、送别的意思,那么诗人要与谁告别呢?题中的“董大”指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的注释,简单了解一下董大。
(董大:是作者的一位朋友,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在音乐上有很高的造诣。
)教师可补充:董大,他的名字叫做董庭兰。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别董大》。
(2)理解古诗《别董大》的诗意和背景,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心他人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别董大》。
2. 理解古诗的诗意和背景,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2. 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古诗《别董大》的内容和画面。
2. 相关背景资料,用于帮助学生了解诗人和古诗的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古诗《别董大》的题目和作者。
(2)简要介绍诗人和古诗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古诗(1)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别董大》。
(2)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节奏和韵律,提高朗读水平。
3. 解析诗意(1)解释古诗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2)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4. 背诵古诗(1)组织学生进行反复朗读和背诵,巩固记忆。
(2)鼓励学生大胆上台展示自己的背诵能力,给予肯定和鼓励。
5.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用自己的话表达古诗中的情感。
(2)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6.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从古诗中汲取珍惜友情,关心他人的品质。
(2)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这种品质,引导学生付诸实践。
7.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别董大》的诗意和背景。
(2)强调学生要珍惜友情,关心他人,做一个有情感的人。
8.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所学古诗《别董大》。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别董大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给予表扬和鼓励。
4.学生互相交换检查作业,共同提高。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诗歌的意境、情感和韵律美。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点评并给予肯定。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
4.学生在合作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经验,但个别学生仍较依赖他人,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5.学生对于友情、团结等价值观有初步的认识,但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进一步强化和内化。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
3.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吟诵诗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4.运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学会珍惜友情,懂得关爱他人。
2.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1.学生分组,每组挑选一句诗句进行讨论,分析诗句中的关键词和表达的情感。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3.学生针对课堂所学,讨论如何将诗歌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如与朋友道别时使用诗句。
4.教师组织课堂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心得。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填空、翻译、连线等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生字生词和诗歌理解。
北师版六下_ 古诗两首 别董大【优质教案】.doc
别董大教案【教材分析】唐诗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
我们这个民族自古重离别,历代留下来的赠别送行的诗文多得不可胜数。
送别诗往往因其感情真挚,有感而发而令人难忘。
《别董大》是送别诗中的名篇,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凄凉却又雄浑的景象,景中寓情。
后两句语气雄壮,声势宏阔。
这首诗写得意境高远,真挚深沉,胸襟开阔,感人肺腑,写离别而一扫缠绵忧悒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境相媲美。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
掌握古诗的朗读方法。
通过对古诗的字、词、句的分析与思考,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正确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初步感知古诗的语言特点,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并积累古诗名句的兴趣。
3、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
引导学生感悟古诗表达的思想内涵,使学生受到积极向上的人生启示。
【重难点】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古诗,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古诗的特点,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3、领悟古诗所表达的思想内涵,获得人生的启示。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自读梳理感知寻疑1、回顾旧知、导入新课谈话导入:同学们,小学阶段我们已经学过很多古诗,谁能给大家背几首送别的诗?(生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板书:课题、作者)[通过背诵自己搜集的送别诗,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表达的情感,为学习课文2、读懂诗题,了解背景1、生读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内容?(介绍时代背景和有关作者的资料)2、师:高适和董大是一对好朋友,在董大受到冷落,愤而离开京城之时,高适为他送行,留下了这首诗。
3、读通读顺,整体把握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欣赏《别董大》,听后请同学们自由读这首诗(2-3遍)(课件:出示全诗)2、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中有一个生字“曛”,看他读准了没有?3、师:在六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大家一定积累了很多学习古诗的方法,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课件出示学习方法指导)。
别董大等2首古诗教案
《别董大》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
【教学说明】本课主要以《别董大》这首诗为主,设计送别诗主题教学。
主题不仅是一个“话题”,更是一种意境,一种文化。
古往今来,离情别意,让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肝肠寸断,留下了千古传唱的不朽之作。
送别,已经不仅作为一种仪式,一个话题,它已经衍生成为一种“送别文化”。
我们教学的目标,是要引导学生走近这种文化,感受这种文化。
【教学准备】以卡书写辅助教学的其余几首古诗【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照例进行班级的课前热身操——古诗词推介会一、诵读导入,整体感知。
1、教师一句话小结诗词推介会,这是宋代著名词人柳永的的一首送别之词。
(板书:别)从这这首词中我们感受着作者浓浓的别愁离绪。
古代不比现在有汽车、飞机,还可以发电子邮件,因为交通的不方便,所以一旦分离,要想再见上一面就很难了,真的是“相见时难别亦难”。
因此,他们只能把这种别离的愁思深深地蕴藏心底,化作一句句真情的诗。
2、古代写送别的诗词很多,今天,咱们再来学一首送别诗。
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唐朝,和著名诗人高适一起去送一位好朋友。
知道他叫什么吗?(板书古诗《别董大》)3、请大家自己小声地读读古诗,把它读正确、读通顺了。
有什么疑惑也好,感受也罢,随手写在旁边。
并且试着说一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4、指名读,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齐读。
5、通过自学,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生用自己的话说诗句的意思,教师点出“曛”等重点词,并追问:你是如何理解诗句意思的,简要归纳理解古诗的方法,如:借助注释,反复诵读,请教别人等。
师生交流,补充介绍这是高适写给董大的一首送别诗。
别董大等首古诗教案
别董大等首古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等首古诗;(2)理解诗句的意义,体会诗人的情感;(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2)学会通过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3)学会欣赏古诗,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古诗,喜欢传统文化的情感;(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品质;(3)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别董大》等首古诗;2. 理解诗句的意义,体会诗人的情感;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诗句中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2. 体会诗人情感,描绘古诗画面。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2. 生字词卡片;3. 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诗,分享喜欢的诗句;(2)介绍《别董大》等首古诗的背景及作者。
2. 学习古诗:(1)让学生跟随课件或黑板,朗读古诗;(2)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3)引导学生通过诗句描绘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3. 体会情感:(1)让学生讨论诗句中所表达的情感;(2)分享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
4. 应用拓展:(1)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生字词,创作一个小故事或描绘一个场景;(2)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鼓励学生。
5. 总结课堂:(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2)强调课后要加强背诵,巩固知识点;(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古诗,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6. 布置作业:(1)背诵《别董大》等首古诗;(2)写一篇关于友情的小作文;(3)搜集其他描写友情的古诗,进行欣赏。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2. 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进入诗歌情境;3. 采用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诗句的深层含义。
别董大二首其一教案
别董大二首其一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别董大二首其一》的背景和作者归属2.分析文本结构和语言特点,理解诗歌意象与主题3.学习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4.培养学生热爱诗歌、欣赏诗歌的兴趣和习惯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义2.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3.掌握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三、教学难点1.解读诗歌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能力四、教学准备1.课件、黑板、多媒体设备等2.《别董大二首其一》原文3.相关诗歌赏析的教辅材料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问答、图片展示等方式,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并了解学生对董大和乱世的认知。
第二步:背景介绍(10分钟)1.向学生简要介绍《别董大二首其一》的作者和背景(如:庆元董大和明末乱世)2.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这样的背景对诗歌的意义有哪些影响。
第三步:诗歌赏析(20分钟)1.整体理解-让学生大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分段讲解诗歌的基本内容,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传达的情感。
2.诗歌结构与语言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如押韵、排比、对仗等。
-解读诗歌中的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法。
3.诗歌主题与意义-让学生自由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主题和意义的理解。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情感和思考。
第四步:诗歌欣赏(20分钟)1.播放相关的音乐或音频,让学生在音乐中欣赏诗歌。
2.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诗歌的形象和意境。
3.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读、背诵等活动,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第五步:拓展活动(15分钟)1.分组演讲:让学生自由分组,选择自己喜爱的诗歌进行赏析和演讲。
2.诗歌创作: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创作一首与《别董大二首其一》相关的诗歌。
第六步:课堂总结(5分钟)通过问答、总结等方式,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鼓励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欣赏。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以《别董大二首其一》为题,撰写一篇诗歌赏析的文章,并分享给同学和老师。
《别董大》公开课教案
《别董大》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这首诗;(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3)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2)学会珍惜友谊,懂得关爱他人;(3)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提高道德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别董大》;(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3)掌握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诗中意境的理解;(2)生字词的准确运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文情境;2. 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文的韵律美;3. 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4. 实践教学法: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与诗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等;2. 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3. 讨论话题:提前准备与诗文相关的讨论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2)展示课件,引导学生关注诗文内容;(3)简介诗人董大,引出《别董大》这首诗。
2. 朗读诗文(1)引导学生朗读诗文,注意停顿和语气;(2)分析诗文韵律,体会诗歌的美感;(3)学生展示朗读,互相评价。
3. 理解内容(1)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2)回答问题,巩固对诗文内容的理解;4. 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2)分析生字词用法,讲解字词含义;(3)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进行练习。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情感;(2)讨论如何珍惜友谊,关爱他人;(3)分享自己的友谊故事,引导学生感悟情感。
《别董大》教案(10篇)
《别董大》教案(10篇)《别董大》教案(1)教学目标:1、熟悉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3、学习借助解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懂得这首诗表述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借助解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难点:懂得这首诗表述的思想感情。
教学预备:挂图和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同学们,大家回想一下,自己在学习上或生活中有过失败的经受吗?面对失败,你当时是抱着怎样的态度呢?(请同学说略)是啊!世界上没有人一生从不失败,从来不会遇到逆境。
(板书:面对逆境)面对逆境,有的人怀着一种悲伤,把绝望和气馁刻在了人生的底片上,而有的人接纳失败却像捧起一本书,倾注一种自信和才智的目光去阅读,而后去制造一种新的生活。
二、自选短文,初谈感受。
同学们手上拿着的一首古诗、三篇短文,都告知了我们同样的道理,老师每读一次,都会被里面的故事所震憾、所感动。
我想,这么好的故事应当与同学们一起共享。
课前这几篇短文大家都读过了,现在就请你选择一篇你感受最深的文章,再把它读一读,特殊是那些感动你的话,多读几遍。
读好后请你谈谈你的感受或理解。
(同学沟通,从同学的答案中板书。
)如:自信、不气馁、乐观、接纳失败、乐观面对人生、靠自己、不向逆境低头等等。
说得真是太好了!同学们,面对逆境我们是应当(同学读——板书。
)听了大家刚才的沟通,谈的大多是自己对三篇短文的理解,而老师在读这些文章的时候,恰恰是《别董大》这首诗给我的感受最深。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别董大》这首诗,看看在这首诗中,究竟是什么感动了老师,或许你读着读着,你也被深深地感动。
(展示古诗:《别董大》)(同学读)三、简介背景,研读“雁”字。
利用刚才的读,大家已经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
写的是谁在哪里送别谁?(高适在塞外送别董大)高适?高适是谁?(同学讲:高适是唐代诗人。
字达夫,渤海蓨(tiǎo)(今日的河北省景县)人。
由于官至散骑常侍,所以又称高常侍。
古诗两首:回乡偶书、别董大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回乡偶书》、《别董大》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掌握古诗的基本鉴赏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
三、教学难点1.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掌握古诗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回乡偶书》和《别董大》的背景及诗人简介。
学生分享对两首古诗的了解和预习成果。
2.学习《回乡偶书》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回乡偶书》,指导学生注意朗读节奏和韵律。
学生自读,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教师讲解诗句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主旨。
学生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3.学习《别董大》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别董大》,指导学生注意朗读节奏和韵律。
学生自读,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教师讲解诗句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主旨。
学生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4.比较阅读学生对比阅读两首古诗,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的结构、意象、情感等方面进行比较。
学生分享比较阅读的心得体会。
5.鉴赏方法指导教师介绍古诗的鉴赏方法,如关注诗歌的节奏、韵律、意象、情感等。
学生运用鉴赏方法,对两首古诗进行品析。
学生分享品析成果。
6.课堂小结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7.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熟读并背诵两首古诗。
学生选择一首古诗,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品析,写成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回乡偶书》和《别董大》,使学生掌握了古诗的基本鉴赏方法,提高了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读、理解、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学生积极参与,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两首古诗的背景及诗人简介。
学生分享对两首古诗的了解和预习成果。
2.学习《回乡偶书》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回乡偶书》。
学生自读,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教师讲解诗句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主旨。
古诗别董大的教案
古诗别董大的教案教案标题:古诗《别董大》的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韵律。
2. 理解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的基本结构和韵律。
2. 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3. 学习欣赏和朗读古诗。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古诗《别董大》的复制件。
3. 学生课前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古代诗歌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步骤二:课堂讨论(15分钟)1. 分发《别董大》的复制件给学生。
2. 引导学生读一读诗歌,然后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你对这首诗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你能理解诗中的意象吗?有哪些意象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你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之处?步骤三:诗歌分析(20分钟)1. 利用PPT演示,介绍古代诗歌的基本结构和韵律,包括平仄、押韵等。
2. 分析《别董大》的韵律和押韵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音韵美。
3.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步骤四:欣赏朗读(15分钟)1. 请几位学生朗读《别董大》,注重语调和抑扬顿挫。
2. 学生互相欣赏朗读,评价对方的朗读效果。
步骤五:课堂练习(15分钟)1. 分发练习题,要求学生回答与诗歌相关的问题。
2. 鼓励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回答。
步骤六:课堂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歌对我们的现代生活有什么启示?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选择并朗读其他古代诗歌,提高他们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文化遗址或博物馆,加深对古代文化的了解。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学生参与度。
2.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
4. 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和答案质量。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别董大》公开课教案
《别董大》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
(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情感以及诗歌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3)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赏析诗歌,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文学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理解友谊的可贵。
(2)学会关爱他人,珍惜身边的人际关系。
(3)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民族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别董大》。
(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情感。
(3)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美。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赏析诗歌中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1. 导入新课:(1)介绍诗人高适及其作品《别董大》。
(2)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引导students 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赏析与创作:(1)引导学生从意境美、语言美等方面赏析诗歌。
(2)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诗歌创作练习。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别董大》。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赏析创作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了《别董大》这首诗歌。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通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使学生感受到了友谊的可贵,提高了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练习。
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董大的音乐表演,让学生感受诗歌中描绘的场景,激发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董大》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
【教学说明】本课主要以《别董大》这首诗为主,设计送别诗主题教学。
主题不仅是一个“话题”,更是一种意境,一种文化。
古往今来,离情别意,让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肝肠寸断,留下了千古传唱的不朽之作。
送别,已经不仅作为一种仪式,一个话题,它已经衍生成为一种“送别文化”。
我们教学的目标,是要引导学生走近这种文化,感受这种文化。
【教学准备】以卡书写辅助教学的其余几首古诗【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照例进行班级的课前热身操——古诗词推介会一、诵读导入,整体感知。
1、教师一句话小结诗词推介会,这是宋代著名词人柳永的的一首送别之词。
(板书:别)从这这首词中我们感受着作者浓浓的别愁离绪。
古代不比现在有汽车、飞机,还可以发电子邮件,因为交通的不方便,所以一旦分离,要想再见上一面就很难了,真的是“相见时难别亦难”。
因此,他们只能把这种别离的愁思深深地蕴藏心底,化作一句句真情的诗。
2、古代写送别的诗词很多,今天,咱们再来学一首送别诗。
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唐朝,和著名诗人高适一起去送一位好朋友。
知道他叫什么吗?(板书古诗《别董大》)3、请大家自己小声地读读古诗,把它读正确、读通顺了。
有什么疑惑也好,感受也罢,随手写在旁边。
并且试着说一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4、指名读,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齐读。
5、通过自学,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生用自己的话说诗句的意思,教师点出“曛”等重点词,并追问:你是如何理解诗句意思的,简要归纳理解古诗的方法,如:借助注释,反复诵读,请教别人等。
师生交流,补充介绍这是高适写给董大的一首送别诗。
董大名叫董庭兰,因为在家居老大,所以又叫董大,王维的好友元二也是因为在家排行老二而得名。
董大是唐玄宗时代的著名琴手,曾经得到宰相房琯的赏识与宠信。
据说董大善古琴,可是当时举国上下却盛行胡乐,能欣赏古琴这类古乐的人并不多。
董大受到冷落,觉得京城再也无法呆下去了,失意至极,便决定离开。
他的好朋友高适给他送行。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诗人是在怎样的环境下送别好朋友的呢?品读前两句。
(1)指名读前两句诗。
(2)你从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什么?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引导学生发现理解这两句诗中涉及到的一些景物——黄云、白日、北风、雁、雪。
指导抓住如下重点: 黄云?白云、乌云大家听得多了,这里怎么是黄云?(点拨,当时他们分别地点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
) 你能把这句诗读一下吗?啊,我看到了一片黄云悠闲地向我飘来。
谁能再读一下?这一回我看到了两片了。
谁愿意再来试试?(突出“千里”)。
男生试读,女生试读,全班试读。
好一派黄云蔽空、天地间一片昏黄的情景! 在你们的眼前还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呢?第二句谁来读一下?学生读——见机点拔:(我感觉到的是微风,好舒服啊!你读的“北风”能再猛一些吗?你读的雪能再大一些吗?)(学生读) 两句连起来读。
(个别读,小组读) 同学们,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此情此景,你注意到那奋力高飞的大雁了吗?它又有何感受呢?(3)小结:是啊,已近黄昏,夕阳西下,北风呼啸,雁阵迁移,大雪纷纷,凄凄惨惨戚戚,此情此景,怎一个“愁”字了得!带着你的感受再读一读。
2、在我们这位董大的心里,自己就好像是这只被北风和大雪包围着的孤独的大雁。
大雁尚且还有南飞的目标,而自己却要漂泊他乡。
面对遭受挫折、怀才不遇的好友董大,高适又是如何安慰他的呢?品读后两句。
(1)指名读。
(2)听了这样的话语,董大还继续陷入无边无际的忧愁之中吗?这句话有何神奇的的力量,竟然能让处于抑郁悲伤之中的董大精神抖擞地踏上别途呢?(生谈感受,同时让他们再次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3)从这真情的话语中,你体会高适对董大的鼓励了吗?假如此刻你也在场,你又会如何鼓励即将离别的董大,你会说些什么?(4)说得多好,说得多轻松啊!同学们,可是你们毕竟不是高适,又如何体会他的苦衷阿!董大落魄,高适当时情况又是如何?(师生补充:好友董大受到冷落,高适送别他,可这时也正是诗人自己失意落魄的时候啊!高适一生无人赏识近30年。
这时的高适也到处流浪,陷入贫贱的境地之中。
他在另一首《别董大》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一个穷困潦倒到连买酒的钱都没有的人,在困境面前依然是那么自信,那么乐观,那么积极地面对着人生。
他在鼓励董大,同时也在——鼓励着自己!)(5)面对即将远行的董大,诗人充满深情地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面对即将远行的董大,诗人满怀豪气地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面对已经消失在茫茫风沙之中的董大,诗人依然在心底祝福,依然在心底高声呐喊——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如果你是董大,面对好友的赠言,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4、过渡:情由景生,但情不能完全被景控制,在那样凄苦难耐的黄昏,诗人却能勃发出如此昂扬雄壮的豪情来。
似乎只有诗人高适,才能以如此开阔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的赠言说得如此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5、再读整首古诗。
6、假如生活中你的好朋友遇到了挫折,你会怎么劝慰他们呢? 7、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失落,都会有悲哀。
所以在失意时,我们会要对别人说:——生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当我们遭受挫折、满怀忧愁时,我们会对自己说:——生读当我们无处施展自己的才情、伤心落魄时,我们会对自己说:——生再读三、对比参读,积累感悟。
过渡: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送别主题的古诗我们学过的还有很多,老师今天随手也抄了几首。
(出示古诗:《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请同学们任意选上一首,跟今天学的《别董大》比一比,看看这些古诗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1、生自己比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2、指名汇报。
(这里让学生各抒己见,感受体会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小结:这些古诗,同是写对好友的别情,然而描写的景物不同,抒发的情感也不同。
这些诗中,有的以歌相送,有的以目相送,有的以酒相送,有的以话相送,说到底诗人是以什么相送?(板书:以心相送以情相送)让我们怀着和诗人一样的心情吟诵这四首送别古诗吧。
4、你还积累了哪些送别诗词,给大家介绍介绍。
(生介绍,并将诗词中送别的名句板书到黑板上)5、指导诵读送别名句。
四、实践尝试,拓展延伸。
1、尝试整理送别诗词名句专辑。
2、结合《暮江吟》,搜集下节课山水主题古诗教学的相关资料。
同学们,下课铃响,我们马上就要分别了,请你们也用一句话送送今天听课的老师,好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念准每个字的字音,认识每个字。
2、吟唱中理解诗歌的含义。
3、学习《声律启蒙》真韵中的一节。
4、学习对对子【教学重点】学习《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孩子们,现在依然是寒冷的冬天。
在北方依然是白雪皑皑的世界。
虽然银白的世界看起来非常美丽,但严寒也是让人受不了的。
呼呼地北风刮得脸都快裂开了一样疼。
温度是那么的低,以致于手脚都常常冻僵冻坏了。
也是在这样大雪纷飞的日子,诗人刘长卿写下了这首诗——齐读题目: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二、念一念,读准字音1、这是一首五言诗。
请孩子们读一读,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自由读)2、反馈:哪位孩子认为自己读准了每个字的字音,敢来教大家读一读?3、齐读诗歌。
三、诵一诵,理解诗意1、请孩子们按照标出来的音长读一读这首诗歌。
(自由诵读)2、指名诵读3、一首好诗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请孩子们再用心地诵一诵这首诗,待会告诉大家,你从这首诗歌里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声韵分析参考:押韵的分析:这首诗歌押的韵是《声律启蒙》里第十一个韵部——真韵。
押这个韵的诗歌,一般是比较抒情的,表达一种忧愁、苦闷的情感。
“日-暮—苍—山——远—”,诗人用声音描绘出了时间“日暮”,入声字“日”与仄声字“暮”连在一起用,表现了诗人此时的情感,是一种无奈甚至绝望的感觉。
“苍山”两个字描绘着山的雄伟,一个上声的“远”字描绘着远处青黑色的山连绵起伏,而我要去的目的地更在遥远的地方。
这句诗充满了诗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
“天—寒——白-屋-贫————”,不光时间到了日暮,太阳已经下山的时刻,天气还非常寒冷,诗人把“寒”字放在第二个字,拖长,用声音描绘着天气的寒冷,我们甚至可以想象一个孤独的旅人抱着身子在寒风中颤抖的样子。
天气寒冷也就罢了,找个可以遮风避雨的屋子暖和暖和吧,可是“白屋贫”。
白屋:因屋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而得名。
贫:稀少。
就是农家那种最简陋的,没有油漆任何色彩的白屋也很难见到啊。
于是,我只能在这旷野中孤独地行走,哪怕已经走得筋疲力尽,为了寻找前方的那一丝温暖,我也只能不断地向前走去。
诗人的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担忧和悲哀。
“柴—门——闻—犬-吠-”诗人走啊,走啊,天已经完全黑了。
忽然间看到了前方有一处屋子,赶紧跑过去。
一户人家的柴门出现在诗人的眼前,诗人赶紧举起手来敲门,请求借宿。
一阵犬吠声是从柴门里传来的。
所以,诗人对“柴门”感到万分欣喜,所以拉长门字,再交待欣喜的原因,是因为听到了狗叫声。
“风—雪-夜-归——人————”,天已经完全黑了,在这风雪交加的夜晚,终于有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了。
拉长的“归”字,描绘出自己“宾至如归”的感受。
试想,诗人在日暮路遥之际,遇一暂可栖身之所,实属不易,因而倍感慰藉,顿时有了一种主人夜归之感。
诗人的心也从先前的凄凉紧张渐渐归于平静了。
四、反复诵读,玩味诗歌四、吟一吟,表达情感1、一首好诗是一首感人的歌。
通过反复的诵读,我们一定有了自己心中的旋律,现在,请孩子们自己试着吟一吟,待会来给大家展示展示。
(自由吟诵、展示)2、请孩子们来听一听徐建顺伯伯的吟诵。
看他的旋律跟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听、回答)3、再来听一听吟诵家彭世强先生的吟诵。
看看他的旋律跟我们又有什么不一样。
(听、回答)五、古诗配画欣赏请看看这首诗配的图画。
孩子们特别注意诗歌文字所在的位置。
希望大家的古诗配画也能像这样。
六、回顾全诗,体会作者的情感1、教师吟诵全诗。
(配乐)此时此刻在你头脑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谁愿意来读一读这首诗,其他人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你看到了什么画面?(找2-3名学生说一说)2、师总结:我们仿佛看到了傍晚时分,又阴又冷,作者一人在崎岖的山路上孤独的走着,在山路的尽头看到一间简陋的茅草屋。
夜里风呼呼地刮着,雪下了起来,他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觉,不知道什么时候,听到院子里狗的叫声,原来是主人深夜冒雪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