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萌芽到开花,安世亚太整理数字孪生体的标准化之路

合集下载

理解全域数字化转型:概念释义、影响因素与融合路径

理解全域数字化转型:概念释义、影响因素与融合路径

理解全域数字化转型:概念释义、影响因素与融合路径目录一、理解全域数字化转型 (2)1.1 全域数字化转型的定义 (3)1.2 全域数字化转型的内涵 (4)1.3 全域数字化转型的特点 (5)二、影响因素分析 (6)2.1 技术创新 (7)2.2 政策法规 (9)2.3 组织文化 (10)2.4 用户需求 (11)三、融合路径探讨 (12)3.1 技术融合应用 (14)3.2 管理模式创新 (15)3.3 业务模式变革 (16)3.4 数据驱动决策 (17)四、全域数字化转型案例分析 (18)4.1 国内外典型案例介绍 (19)4.2 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21)五、全域数字化转型趋势与挑战 (21)5.1 全域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 (23)5.2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24)5.3 应对策略与建议 (25)一、理解全域数字化转型全域数字化转型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它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变革。

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在于将传统的实体世界与虚拟的数字世界相融合,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各项业务的效率和质量,推动整个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全域数字化转型是指将某一领域或整个社会的各类业务、服务和流程进行全面数字化,并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优化和升级的过程。

数字化不仅仅局限于线上数据的处理和存储,还包括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生产、管理、服务、治理等各个环节,以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和协同化的目标。

在推动全域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影响因素。

首先是技术进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兴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其次是市场需求的变化,随着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个性化和多元化,数字化转型成为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手段。

政策推动也是关键因素之一,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引导和支持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

最后是企业竞争的需要,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大数据标准化白皮书

大数据标准化白皮书
3.大数据发展现状和趋势................................................................................................................ 89 3.1 国外大数据发展 ..........................................................................................................................89 3.1.1 政府出台计划.....................................................................................................................910 3.1.2 工业界大数据研究..........................................................................................................1213 3.2 国内的大数据现状 ..................................................................................................................1415 3.2.1 国内大数据关注焦点.......................................................................................................1415 3.2.2 地方政府探索大数据应用...............................................................................................1617 3.3 大数据产品的发展趋势 ..........................................................................................................2021 3.3.1 大数据由网络数据处理走向企业级应用 ......................................................................2021 3.3.2 移动终端数据应用将成为下一轮创新的中心 ..............................................................2122 3.3.3 “数据租售”成为最直接的盈利模式 ..........................................................................2122

C_CMTS基础知识培训

C_CMTS基础知识培训

C_CMTS基础知识培训目录一、C_CMTS概述 (2)二、C_CMTS系统架构 (3)2.1 系统组成 (4)2.2 基本框架 (5)2.3 关键技术 (6)三、C_CMTS关键技术 (7)3.1 无线传输技术 (8)3.2 数据处理技术 (10)3.3 网络管理技术 (11)3.4 安全技术 (12)四、C_CMTS系统性能评估 (13)4.1 传输性能评估 (14)4.2 可靠性评估 (15)4.3 安全性评估 (17)五、C_CMTS实际应用案例 (18)5.1 城市交通控制系统 (20)5.2 医疗卫生信息系统 (21)5.3 教育信息化系统 (23)六、C_CMTS未来发展挑战与展望 (23)6.1 技术创新 (25)6.2 应用拓展 (25)6.3 行业发展策略 (27)一、C_CMTS概述它将计算机科学、通信工程、电子工程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通信和多媒体服务。

C_CMTS基础知识培训旨在帮助学员掌握C_CMTS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实践奠定基础。

通信原理:包括数字信号处理、信道编码、调制解调、多路复用等基本原理,以及无线通信、有线通信等多种通信方式。

多媒体技术:包括图像处理、音频处理、视频处理等多媒体技术,以及流媒体传输、音视频编解码等关键技术。

网络技术:包括计算机网络、局域网、广域网等网络结构和技术,以及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等相关知识。

软件工程:包括软件开发过程、软件测试、软件维护等软件开发方法和技巧,以及软件项目管理、软件质量保证等管理知识。

硬件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结构、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硬件设备及其工作原理,以及嵌入式系统开发等相关知识。

通过C_CMTS基础知识培训,学员可以掌握C_CMTS系统的各个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从事相关工作或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C_CMTS系统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因此具备C_CMTS基础知识的人才具有很高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

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影响

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影响

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影响目录1. 内容概览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概念界定 (4)1.3 文章结构 (4)2. 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与特征 (5)2.1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6)2.2 新质生产力的特征表现 (7)2.2.1 技术驱动 (9)2.2.2 数据化 (10)2.2.3 智能化 (11)2.2.4 服务化 (12)3. 新质生产力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3)3.1 对传统产业的升级作用 (14)3.1.1 智能制造的推动 (15)3.1.2 生态圈构建与协同发展 (16)3.2 对新兴产业的培育作用 (17)3.2.1 数字经济的加速发展 (19)3.2.2 新兴技术的突破与应用 (21)3.3 对劳动结构和就业格局的影响 (21)3.3.1 非人机劳动力的转变 (23)3.3.2 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24)4.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与新质生产力 (25)4.1 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 (26)4.2 完善现代产业体系与升级传统产业 (28)4.3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与跨界融合 (29)4.4 加强创新驱动与自主可控 (30)4.5 构建共享发展与普惠福祉体系 (31)5. 应对新质生产力发展挑战 (32)5.1 优化创新生态与加强基础研究 (34)5.2 提升人力资本素质与培养数字人才 (35)5.3 及时规制与引导人工智能发展 (36)5.4 加强国际合作与促进全球治理 (37)1. 内容概览本段落旨在概述新质生产力如何具体而多维度地对中国式经济现代化产生深远影响。

新质生产力不仅仅体现了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上取得的根本突破,也代表了对传统经济模式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

技术创新层面,新型材料与智能制造正在不断增强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次,包括数字经济下的全新商业模式和供应链管理实践正在提升整体经济的运行效率;组织创新,比如公私合作模式和混合所有制企业架构的成功构建也在广泛推动经济的协同与互联互通。

新质生产力的三大实体性要素跃升

新质生产力的三大实体性要素跃升

新质生产力的三大实体性要素跃升目录1. 人力资源 (3)1.1 力量素质提升 (4)1.1.1 素养升级 (5)1.1.2 技能赋能 (7)1.1.3 创新驱动 (8)1.2 工作方式革新 (9)1.2.1 自主赋能 (10)1.2.2 协同合作 (11)1.2.3 数字化运营 (13)1.3 数字化新生态 (14)1.3.1 在线学习 (16)1.3.2 平台化共享 (16)1.3.3 个人品牌建设 (17)2. 物质资本 (19)2.1 基础设施跃升 (20)2.1.1 硬基建强化 (21)2.1.2 软基建赋能 (22)2.1.3 智慧互联 (23)2.2 设备技术革新 (25)2.2.1 先进装备引进 (27)2.2.2 智能化升级 (28)2.2.3 可持续发展 (30)2.3 产业网络延展 (31)2.3.1 全球化布局 (32)2.3.2 区域合作 (33)2.3.3 数字平台化 (34)3. 动力体系 (35)3.1 市场开放化 (36)3.1.1 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37)3.1.2 降低交易成本 (38)3.1.3 强化市场监管 (39)3.2 科技创新 (41)3.2.1 基础研究深化 (42)3.2.2 应用研究强化 (44)3.2.3 创新生态構築 (45)3.3 体制机制改革 (46)3.3.1 价值导向 (47)3.3.2 责任倒置 (49)3.3.3 制度创新 (50)1. 人力资源新质生产力的释放离不开具备新技能、新素养的人才队伍。

人力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正经历着深刻变革。

高质量持续发展: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价值由“数量”向“质量”转变。

培养具备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人才,成为关键。

这就要求企业加大对员工技能提升的投资,开展线上线下培训,鼓励知识分享和技能交流,不断打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多元化发展路径: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适应时代需求的转变,更加注重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发展。

信息物理系统标准化白皮书

信息物理系统标准化白皮书

(一) (二) (三)
基本定义................................................................................................................. 4 主要特性................................................................................................................. 7 信息物理系统与物联网、工业 4.0、工业互联网和两化融合的关系 .............10
四. 信息物理系统涉及的关键技术 ............................................................................................. 19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19 嵌入式技术........................................................................................................... 20 网络传输通信技术 ............................................................................................... 22 感知技术............................................................................................................... 28 海量数据处理技术 ............................................................................................... 32 控制技术............................................................................................................... 35 协同信息处理技术 ............................................................................................... 46 安全技术............................................................................................................... 49 实时性技术........................................................................................................... 55

基于大模型的具身智能系统综述

基于大模型的具身智能系统综述

基于大模型的具身智能系统综述目录1. 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 (2)1.2 具身智能系统的概念 (4)1.3 大模型在具身智能中的应用 (5)2. 具身智能系统的发展历程 (7)2.1 早期研究 (8)2.2 现代研究 (10)2.3 未来发展趋势 (11)3. 大模型在具身智能系统中的应用 (13)3.1 模型选择 (14)3.2 数据处理与生成 (15)3.3 模型训练与优化 (17)3.4 应用实例 (19)4. 具身智能系统的关键技术 (21)4.1 感知与理解 (22)4.2 运动规划与控制 (23)4.3 多模态交互 (25)4.4 自主学习与适应 (26)5. 应用领域 (27)5.1 医疗领域 (29)5.2 教育领域 (30)5.3 服务业 (32)5.4 制造业 (33)6.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34)6.1 安全性与隐私 (36)6.2 成本与资源消耗 (37)6.3 道德与社会影响 (39)6.4 技术合作与发展 (39)1. 内容概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模型及具身智能系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本综述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基于大模型的具身智能系统的研究现状、技术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我们将回顾大模型在具身智能系统中的应用背景和基本原理,包括强化学习、知识蒸馏等关键技术在大模型上的应用。

我们将重点分析当前具身智能系统的最新进展,如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实践案例,并从感知、决策、控制等方面评估其性能。

我们还将讨论大模型具身智能系统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如数据质量、模型泛化能力、计算资源限制等问题。

针对这些挑战,我们将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和未来研究方向。

我们将展望具身智能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跨模态融合、多智能体协同、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探索。

通过本综述,我们期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共同推动具身智能系统的进步与发展。

1.1 研究背景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深度学习技术和大模型的广泛应用,智能系统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数字孪生白皮书(2019年)

数字孪生白皮书(2019年)

机理模型
数据驱动模型
赛博空间 模型 软件
软件是载体
模型算法化
算法代码化
代码软件化
描述
诊断
预测
决策
数据驱动
模型支撑
软件定义
精准映射
智能决策
2.4 数字孪生典型特征:数据驱动、模型支撑、软件定义、 精准映射、智能决策
数据驱动 模型支撑 软件定义 精准映射 智能决策
• 数字孪生的本质是在比特的汪洋中重构原子的运行轨道,以数据的流动实现 物理世界的资源优化。
④产业化
②确定方案 ③试运行
评价产业化效果和投资效益
推进试行项目虚体,以 虚控实,实现产业化
运用数字孪生模型模拟 物理实体运行
数字孪生应用场景
3.1 数字化设计 3.2 虚拟工厂 3.3 设备预测性维护
3.4 智慧城市 3.5 车联网 3.6 智慧医疗
3.1 数字化设计:数字孪生+产品创新
➢ 达索、PTC、波音等公司综合运用数字孪生技术打造产品设计数字孪生体,在赛博空间进行体系化仿真 ,实现反馈式设计、迭代式创新和持续性优化。目前,在汽车、轮船、航空航天、精密装备制造等领域已 普遍开展原型设计、工艺设计、工程设计、数字样机等形式的数字化设计实践。
2.2 数字孪生定义:实现物理空间在赛博空间交互映射的通用使能技术
➢ 数字孪生是综合运用感知、计算、建模等信息技术,通过软件定义,对物理空间进行描述、 诊断、预测、决策,进而实现物理空间与赛博空间的交互映射。
⚫ 数据是基础
物理对象
原理+数据
控制器
⚫ 模型是核心
动态调整
机理模型
模型
+
数据驱动模型
自我学习

办公自动化word大作业

办公自动化word大作业
化,要用六万多人计算才能赶上天气的变化,而现在,用一般水平的电脑,算一个地区4天的气象变化只需十几分钟;再如:飞机外形设计往往需做风洞试验千百次,费用极大,风洞试验也不过是求解飞机外形设计特定方程或模拟方程的设计参数,而这些方程基本上都可用电脑来解,且快、准、成本低。求解后再做飞机外形模型作少量吹风试验即可定案。
因此,当夏季气温过高的时候,适应电脑时一定要注意散热,最好在机器工作一段时间后就让机器休息一会儿,或者打开机箱,加快机器内部的散热。电脑在工作时,热量实际上相对地集中在某些器件的某些部位上,比如CPU工作时要散发出大量的热量,内存芯片也是最容易受热的部件,一旦内存芯片的温度过高,就可能产生随机的数据丢失或系统错误。温度过高或过低的另一个后果是,导致芯片的损坏或元件接触点的连接故障,个别元件还会发生性能参数值的变化,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
3.电脑对环境湿度有什么要求
电脑工作的湿度范围应保持在相对湿度40%-60%。对于北方地区,常年气候干燥,主要因防止产生静电、造成元件的损坏;对于南方多雨地带,则应重点防止过分潮湿而造成机内元件和引线的锈蚀、霉烂。对于磁盘及其它磁性存储介质,也要特别地防止湿度过大造成霉变,使其中的信息被破坏。如果使用发霉的软盘还容易使软盘驱动器也造成损坏。因此,在南方梅雨季节,应定期开机,使电脑内部保持干燥。
(5)Windows 7、Word和Excel实验报告俱采用黑白打印,PowerPoint凡涉及颜色搭配或者凸显色彩设计等内容用彩色打印,其他可采用黑白打印。
篇二:办公自动化word练习题
练习一
1.将文中以“一般而言”开始的段的字符缩放到150%。
2.将文中最后一段的首字下沉2行,字体为黑体,且距正文0.5厘米。
格式要求:
(1)封面不能有页眉和页码,要用到艺术字,阴影,三维效果等。

中国智慧园区标准化白皮书

中国智慧园区标准化白皮书
第五章:智慧园区标准体系建设 .......................................................................... 52 5.1 标准体系建设工作路径 .......................................................................... 52 5.2 标准体系框架 ......................................................................................... 53 5.3 智慧园区标准清单表.............................................................................. 56 5.4 下一阶段编制的标准.............................................................................. 60 5.5 我国智慧园区标准化工作展望 ............................................................... 63
白皮书的发布,旨在与业界分享我们在智慧园区领域的思考和经验 标准 化工作是基础性工程,希望致力于智慧园区建设的合作伙伴们共同关注我国智 慧园区标准体系建设,切实促进我国智慧园区标准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智慧园区标准化白皮书
目录
第一章:智慧园区发展概况.................................................................................... 1 1.1 发展概况 ................................................................................................... 2 1.2 概念内涵 ................................................................................................... 7 1.3 建设目标 ................................................................................................... 8

智慧能源系统如何应用数字孪生技术

智慧能源系统如何应用数字孪生技术

一、前言全球能源行业顺应数字化时代不断发展,我国电力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在这一背景下加快能源转型已成为行业共识。

但能源行业存在着体制、技术与市场壁垒,使得能源转型面临挑战。

国家能源局提出智慧能源战略,建设互联互通、透明开放、互惠共享的能源共享平台,以期解决能源行业普遍存在的壁垒问题。

数字孪生技术可在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之间建立精准的联系,有助于解决智慧能源发展所面临的技术难题,支持从多角度对能源互连网络进行精确仿真和控制。

然而,数字孪生技术在智慧能源行业的定义和应用架构仍有待深入研究,对于能源系统的数字孪生技术应用试验也仅处于初步的验证探索阶段,涉及能源系统变电设备、电力传输网和热电厂的数字孪生模型研究。

本文以面向智慧能源系统的数字孪生技术为研究对象,重点梳理智慧能源领域对数字孪生技术的需求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探究数字孪生技术在智慧能源系统中的定义和通用架构,据此分析面向智慧能源系统的数字孪生关键技术和生态构建。

在此基础上开展数字孪生技术在智慧能源行业的部署和应用案例研究,进而展望数字孪生技术在智慧能源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应用趋势。

二、面向智慧能源系统的数字孪生技术需求分析(一)宏观需求分析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推进能源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培育基于智慧能源的新业务、新业态,建设新型能源消费生态与产业体系。

我国能源产业生态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发展和能源行业带来了冲击,煤炭、天然气、电力、新能源等行业均遭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这并不能改变我国能源体系实现能源转型的目标,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的根本性改变亟需以新一代数字化技术为关键支撑。

(二)技术需求分析我国能源供应朝着分散生产和网络共享的方向转变,但能源行业仍普遍存在体制、技术和市场壁垒,能源供应侧、传输侧和消费侧都存在大量信息不透明、不共享的问题。

《纯电动:一统天下》笔记

《纯电动:一统天下》笔记

《纯电动:一统天下》读书札记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背景介绍 (3)1.2 研究意义 (4)二、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历程 (5)2.1 国际发展概况 (7)2.2 国内发展概况 (8)2.2.1 历史发展 (9)2.2.2 当前现状 (11)三、纯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 (12)3.1 电池技术 (13)3.1.1 锂离子电池 (14)3.1.2 固态电池 (16)3.2 电机技术 (17)3.2.1 永磁同步电机 (19)3.2.2 交流异步电机 (20)3.3 控制系统技术 (21)3.3.1 整车控制系统 (22)3.3.2 辅助控制系统 (23)四、纯电动汽车的市场分析 (25)4.1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26)4.2 竞争格局 (27)4.3 消费者需求分析 (28)五、政策环境与影响因素 (30)5.1 政策支持 (31)5.1.1 财政补贴 (32)5.1.2 车辆使用优惠政策 (33)5.2 影响因素分析 (35)5.2.1 基础设施建设 (36)5.2.2 技术创新能力 (38)六、未来展望与挑战 (39)6.1 发展前景 (40)6.2 面临的挑战 (41)6.2.1 成本问题 (43)6.2.2 用户接受度 (44)七、结论 (45)7.1 主要观点总结 (46)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48)一、内容概述《纯电动:一统天下》犹如一幅宏伟的蓝图,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未来电动汽车的盛世景象。

本书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全面剖析了电动汽车行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清晰、全面的市场格局。

作者首先对电动汽车的历史背景进行了回顾,从早期的萌芽阶段到如今的市场主流,每一个关键节点都凝聚了无数人的智慧和汗水。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电动汽车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汽车行业的新星。

作者详细阐述了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包括电池技术、驱动系统、充电设施等。

这些技术是电动汽车发展的基石,也是决定电动汽车性能的关键因素。

数实融合加速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数实融合加速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数实融合加速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目录1. 内容概述 (2)1.1 数实融合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及方法 (3)1.3 文档结构 (5)2. 数实融合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 (5)2.1 数实融合的逻辑基础 (7)2.1.1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基础设施支撑 (8)2.1.2 物体智能化与数据化的转变 (9)2.1.3 生产体系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 (10)2.2 数实融合赋能生产力提升的机制 (11)2.2.1 数据驱动的精细化管理 (12)2.2.2 智能化决策和流程优化 (14)2.2.3 面向需求的定制化生产和供应链协同 (15)2.2.4 人机协同和人力资本再塑 (16)3. 数实融合加速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实践路径 (17)3.1 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19)3.1.1 国家战略和政策引导 (20)3.1.2 数字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 (21)3.1.3 融合创新技术的研发推广 (22)3.2 关键领域深度融合示范应用 (24)3.3 人才培养和制度机制改革 (25)3.3.1 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26)3.3.2 数实融合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27)3.3.3 适应数实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改革 (28)4. 总结与展望 (29)4.1 数实融合对未来生产力的趋势预测 (30)4.2 相关政策建议和研究展望 (32)1. 内容概述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本文档将从内在逻辑出发,分析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如何在创新、效率、市场拓展等方面发挥作用,进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

本文首先将对数实融合的内在逻辑进行阐述,指出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新引擎。

本文也将分析在这种融合的过程中,技术变革、组织结构和商业模式创新等是如何相互作用和协同作用,共同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文档将重点探讨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创新驱动、产业融合、人才培养等多种实践路径来实现数实融合的加速发展。

大模型时代的基础架构读书笔记

大模型时代的基础架构读书笔记

《大模型时代的基础架构》读书笔记目录一、内容描述 (2)二、大模型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3)2.1 大模型带来的挑战 (5)2.1.1 计算资源的限制 (6)2.1.2 数据隐私与安全问题 (7)2.1.3 模型可解释性与透明度 (9)2.2 大模型带来的机遇 (10)2.2.1 新算法与新架构的出现 (11)2.2.2 跨领域合作与创新 (12)三、大模型时代的基础架构 (14)3.1 硬件架构 (15)3.1.1 GPU与TPU的发展与应用 (16)3.1.2 其他硬件技术的发展 (18)3.2 软件架构 (19)3.2.1 深度学习框架的功能与特点 (21)3.2.2 软件架构的可扩展性与灵活性 (22)3.3 优化与加速 (23)3.3.1 模型压缩技术 (24)3.3.2 知识蒸馏技术 (26)四、大模型时代的基础架构发展趋势 (27)4.1 技术融合与创新 (28)4.1.1 硬件与软件的融合 (29)4.1.2 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 (31)4.2 用户需求与市场导向 (32)4.2.1 用户需求的变化 (34)4.2.2 市场导向的影响 (35)五、结论 (37)一、内容描述《大模型时代的基础架构》是一本关于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领域的重要著作,作者通过对当前最先进的技术和方法的深入剖析,为我们揭示了大模型时代下的基础架构设计原则和实践经验。

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从基础架构的概念、技术选型、部署和管理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

在第一部分中,作者首先介绍了基础架构的概念,包括什么是基础架构、为什么需要基础架构以及基础架构的主要组成部分等。

作者对当前主流的基础架构技术进行了简要梳理,包括云计算、分布式计算、容器化、微服务等。

通过对比分析各种技术的优缺点,作者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技术选型参考。

第二部分主要围绕技术选型展开,作者详细介绍了如何根据项目需求和业务场景选择合适的基础架构技术。

知识图谱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知识图谱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知识图谱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背景与意义 (3)1.2 知识图谱概述 (4)二、知识图谱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现状 (5)2.1 数据整合与挖掘 (6)2.1.1 历史数据整合 (8)2.1.2 实时数据集成 (10)2.2 油气勘探知识表示 (11)2.2.1 实体识别与描述 (12)2.2.2 关系抽取与构建 (13)2.3 油气勘探决策支持 (14)2.3.1 预测模型构建 (15)2.3.2 推荐系统应用 (16)2.4 油气勘探智能推荐 (18)2.4.1 地质信息可视化 (19)2.4.2 勘探方案优化建议 (20)三、知识图谱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发展趋势 (21)3.1 技术融合创新 (22)3.1.1 大数据分析 (24)3.1.2 人工智能辅助 (25)3.2 跨领域协同 (26)3.2.1 跨学科合作 (28)3.2.2 跨行业融合 (29)3.3 标准化与互操作性 (30)3.3.1 国际标准制定 (32)3.3.2 数据共享与交换 (33)3.4 应用场景拓展 (34)3.4.1 油气田开发全过程管理 (35)3.4.2 新型能源技术探索 (36)四、结论 (38)4.1 知识图谱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成果总结 (39)4.2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与建议 (40)一、内容综述知识图谱作为一种强大的知识表示和管理工具,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展现出了显著的应用潜力和价值。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图谱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深化。

在油气勘探阶段,知识图谱能够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源异构数据整合在一起,构建出全面、直观的知识框架。

通过图谱中的关联关系,可以更加便捷地挖掘和识别潜在的油气藏和勘探目标,为勘探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知识图谱还可以辅助进行油气田开发规划,优化开发策略,提高开发效率。

在油气开发阶段,知识图谱的应用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效。

智能建造数字孪生 第1部分:生产线规划与布局.pdf.pdf

智能建造数字孪生 第1部分:生产线规划与布局.pdf.pdf

中国技术市场协会
2021-XX-XX 实施 发布
T/TMAC XXX.1‒2021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体原则....................................................................................................................................... 2 5 基本流程....................................................................................................................................... 2 6 数字孪生规划............................................................................................................................... 3 7 三维建模....................................................................................................................................... 3

国内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检验检测认证数字化应用及研究进展

国内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检验检测认证数字化应用及研究进展

国内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检验检测认证数字化应用及研究进展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背景与意义 (2)1.2 检验检测认证数字化的必要性 (3)1.3 研究目的与内容概述 (4)二、数字孪生技术在检验检测领域的应用 (5)2.1 数字孪生技术在产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7)2.1.1 产品性能预测与评估 (8)2.1.2 产品质量控制与优化 (9)2.2 数字孪生技术在工艺流程优化中的应用 (10)2.2.1 工艺参数优化与调整 (11)2.2.2 工艺流程仿真与验证 (12)2.3 数字孪生技术在设备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13)2.3.1 设备故障预测与维护 (15)2.3.2 设备性能监测与数据分析 (16)三、数字孪生技术在认证领域的应用 (17)3.1 数字孪生技术在产品认证中的应用 (19)3.1.1 认证标准制定与实施 (20)3.1.2 认证流程优化与效率提升 (21)3.2 数字孪生技术在服务认证中的应用 (22)3.2.1 服务过程监控与评估 (24)3.2.2 服务质量保障与提升 (25)四、数字孪生技术的研究进展与挑战 (26)4.1 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比分析 (27)4.2 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 (29)4.3 面临的主要挑战与问题探讨 (30)4.3.1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31)4.3.2 技术成熟度与推广应用难度 (32)4.3.3 标准化与互操作性问题 (33)五、案例分析 (35)5.1 某企业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质量检测应用案例 (36)5.2 某机构利用数字孪生技术进行认证流程优化的实践案例 (37)5.3 某地区推动数字孪生技术在检验检测认证领域应用的政策措施案例39六、结论与建议 (40)6.1 研究成果总结 (41)6.2 对未来发展的建议与展望 (42)6.3 对政策制定者的建议 (43)6.4 对企业的建议 (44)一、内容概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孪生技术已逐渐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变革的核心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名不正则言不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这些古圣先贤的至理名言是数字孪生体标准化的指路明灯。

近年来,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19年,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通用目的技术,数字孪生体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极大关注。

这样的关注,同样也来自标准化组织。

而且,与一般的新兴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5G等)不同,甚至与人工智能和物联网这另外两个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通用目的技术也不同;上述这些技术在ISO、IEC或ITU都有专门的(联合)工作组负责相关技术的标准化工作,而数字孪生体却吸引了多个国际组织的多个联合技术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和分委会的关注,从各自领域、各个层面出发,成立了多个数字孪生体相关的工作组(对比德国工业4.0中的资产管理壳,在各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目前只有IEC/TC 65/WG 24这一个工作组以AAS命名)。

这样的态势,在标准化领域实属罕见,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各方对数字孪生体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地位和作用的共识,同时也反映了数字孪生体标准化工作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

在数字孪生体实验室刚刚发布的《数字孪生体技术白皮书2019》初步总结数字孪生体标准化工作的基础上,表1系统梳理了近年来数字孪生体的标准化历程。

表1 数字孪生体标准化相关活动(注:本表信息全部来自互联网)
从表1可以看出:
1. 韩国和美国是数字孪生体标准化工作的先行者。

2.ISO、IEC和IEEE三大组织全部介入数字孪生体的标准化。

3.工业数据(ISO/TC 184/SC 4和ISO/TC 184/AHG 2)和智能制造(ISO/IEC/JWG 21/TF 8)是数字孪生体标准化的两个重要的切入点:前者关注系统全生命期的建模和仿真,后者关注IT和OT在生产制造环节的结合这个数字孪生体最重要的应用场景。

4. 测试床和概念验证项目,既反映了利益相关方的诉求,也为数字孪生体、数字线程相关标准研发制定和实施推广提供了有价值的输入。

5. 除了数字孪生体本身的标准化工作,数字孪生体开始与其他应用领域(如智慧城市)的顶层标准相结合,助力相关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并深入到CPS或物联网的物理层(如智能传感器),为相关设备的优化升级提供支持。

这些都从标准化的角度验证了数字孪生体实验室提出的“数字孪生体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全球化进程中的遍在性”的观点。

6. 从2018年IIC与德国工业4.0平台的合作开始关注数字孪生体和资产管理壳之间的关系,到2019年ISO/IEC JWG 21成立“TF8数字孪生资产管理壳”任务组,说明两者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

关于DT与AAS的关系,这两个术语有收敛趋同的趋势。

德国有人认为,DT的定义含糊不清;“孪生”这个词的丰富语义来自DT概念的仿真模型背景,却缺少与物理实体的接口;DT 概念的发展,导致DT向AAS的静态增强(……led to a static enhancement of the DT towards an AAS concept)。

所以,强烈支持AAS。

德国工业4.0术语表对DT的定义和注释如下:
上面的看法加上这两个定义和两个注释,估计除了德国人,不会有人满意。

虽然AAS的标准化工作走在DT前面,但AAS相关标准仅限于德国国家标准,这与DT标准化的多方参与不可同日而语;AAS的研发推广应用,目前以工厂环境为主,以德国和德系企业为主导,法、意两国有参与,这与DT研发和应用的遍地开花不可同日而语。

如果这两个术语最终趋同的话,那DT这一名称的生命力将远远大于AAS,因为市场已经给出了回答。

笔者在《为什么需要给数字孪生加上一个“体”字?》一文中回顾数字孪生体的概念发展史时感叹,为一个概念起个好名字,有多重要。

想当初,既然DT能取代Grieves博士的信息镜像模型等若干名
字,那么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DT将融合AAS一统天下,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通用目的技术。

德国人对数字孪生体的误读或担心都不是问题。

数字孪生体的定义模糊正是接下来标准化工作的头等大事;数字孪生系统将秉承开放架构理念,不重复发明轮子,只要能解决问题满足需求,一切现有成熟标准和技术都可作为数字孪生体的使能技术,当然也包括AAS相关标准和实现技术。

回到正题,面对复杂的使能技术体系、遍在的应用领域、众多的利益相关方,数字孪生体的标准化之路如何走?笔者利用IDEF0功能建模方法,尝试给出数字孪生体标准化工作的顶层活动(图1)及其一级分解(图2),包括术语定义、架构开发、体系规划、基础标准制定、应用标准制定、验证项目研发等六大活动,敬请各位专家指正。

图1 数字孪生体标准化工作的顶层活动
图2 数字孪生体标准化工作的一级分解
实际上,无论是数字孪生体,还是资产管理壳等其他技术,基本上都不是中国人的原创。

面对大幕开启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以及这样一个支撑万物互联的综合技术体系和数字经济智能时代的信息基础设施,我们唯有走应用创新和集成创新之路,借助标准化平台,加强各工作
组中国代表团之间的协同,加强国内产学研之间的协作,努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