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3-15古代诗歌四首 课件(共30张ppt)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尾联: 最爱湖东行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 现西湖的美?从哪些词语可 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 2.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 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景情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 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 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 诗人曾往来于吴、楚之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名 于天下。
1.参照注释,同桌互译诗句。 2.不能解决的难点作好记录,在班上交流。 3.请同学讲述诗歌内容。(请一位同学读一句, 同桌用自己的话讲述一句。)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呢。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首联: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颔联: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ppt教学课件
2.赏析“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边塞的寒冷和凄苦,
营造了一种荒凉、凄冷的氛围,为下文表现征人思乡设定了情境。 3.赏析“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中“尽”和“望”两字 的表达效果。
“尽”字写出了思乡的普遍性,“望”字写出了思乡的情态,都 表现出了征人欲归而难归的愁苦之情,点明诗歌主旨,抒发了强烈的 思乡之情。
背景链接
本诗选自《岑参集校注》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唐玄宗天宝十 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次年长安被叛军攻陷。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二 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 同年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诗人于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
解读赏析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qiǎnɡ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bànɡ
应傍战场开。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勉强。
重阳节有登高、 赏菊、饮酒的
风俗。
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据南朝梁萧 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重阳日 在宅边的菊花丛中闷坐,刚好江州刺 史王弘送酒来,于是痛饮至醉而归。
诗意:(九月九日重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在战乱 中)没有人能送酒来。
典型考题
1.理解性默写。 (1)《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诗人借对菊的怜惜,以“__遥__怜___ _故_园__菊__,__应__傍_战__场__开___”寄托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 的渴望。 (2)《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写重阳节登高却无人送酒,表现诗 人在战乱中的凄苦境况的两句诗是:_强__欲__登__高__去___,无__人__送__酒__来___。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26张PPT)
聚焦问题
第 19 页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勉强地想要按照习
俗去登高饮酒,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我 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 场旁边盛开。
《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的沙漠被月光照得
像茫茫雪原,受降城外的月色让人感觉冷如秋霜。不 知什么地方的人儿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难眠的征人 们个个眺望遥远的故乡。
深度构建
1.尝试当堂背诵。 2.总结两首诗的主题:
《峨眉山月歌》通过写诗人在夜间行舟途中所见山、 月、江水等景致的融合变幻以及空间的迅速转换,展现了 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 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通过写“安史之乱”前后时代的变 迁,流露出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眷恋和对繁华时代落幕 、人生凄凉飘零的伤感之情。
研究分享
1.从练字或修辞角度赏析,“强欲登高去,无人 送酒来”。
炼字:①“强”字是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表现 了诗人在战乱中凄凉的心境。②“登高”二字紧扣题目中的“九 日”,也点明了作诗的时间。 用典:反用陶渊明“王弘送酒”的典故,写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 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 酒助兴,共度佳节。实际上写旅途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 菊可赏,暗寓着题目“行军”的特定环境。
研究分享
1.《峨眉山月歌》中连用 5 个地名极为独特,请 你品味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峨眉山月歌》中连用 5 个地名给人造成空间迅速转 换的感觉,让人感受到行船之快,这样既传达出诗人 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浓浓思念。
研究分享
2.《峨眉山月歌》中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一个字 便是“思”,诗人所思为何?请结合全诗内容试着补 充一段诗人的内心独白
2024年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1]-课件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 代表作有《夜雨寄北》《锦瑟》《无题》等。
诗词解读
夜雨寄北
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在 长安,所以说“寄北”。
作者简介
谭嗣同(1865—1898),男,字复生,号壮飞, 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 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 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诗词解读
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县北,关
潼关 城临黄河,依秦岭,当山西、 陕西、河南三省要冲,历来为 军事重地。
诗词解读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村不自哀,
躺卧不起,形容老病。 守卫。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阑(lán),夜深,夜色将尽。
铁马冰河入梦来。
披着铁甲的战马。
诗词翻译
我僵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 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夜将尽了,我躺 在床上听着风吹雨打的声音,披着铁甲的战马驰过冰河征 战疆场的情景又进入我的梦境中来。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泛指东川一带的山。东川 一带古属巴国。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何时将要。
回头说,追述。
诗词翻译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 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 涨满秋池。何时你我重新聚首, 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秋 雨,我痛苦的情思。
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描写现实之境的凄寒和想象之境的温暖, 表达了对妻子的深切思念。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赏析PPT课件 人教版 (共108张PPT)
演化成语 : 万籁俱寂; 籁:孔穴中发出的声音, 泛指声音;万籁:自然界万物发出的 各种声音。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 常寂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俱:都; 全。 曲径通幽;曲:弯曲;径:小路;幽: 指深远僻静之处。弯曲的小路,通到 幽深僻静的地方。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遥有此寄 李白 ---李白
作 者 简 介: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靠近。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写诗人告诉朋友:重阳节我还到你家,喝 菊花酒。朋友间那种融洽的感情、诗人对 田园的喜爱溢于言表。
课堂小结: 这首诗看似平淡,平平地叙 述,省净的语言,但读完之后, 却仿佛是一曲清幽淡雅的田园交 响曲,令人向往,令人陶醉,令 人回味不已。
题破山寺后禅院
作者简介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政治家、 军事家、诗人。二十岁举孝廉,在镇 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 势力,十数年间,先后击败了吕布, 袁术,袁绍等豪强集团,统一北方。 建安二十一年封魏王,四年后病死洛 阳,死后尊称魏武帝。其诗今存二十 首,都是乐府歌辞。风格悲凉慷慨, 气韵沉雄,古直悲凉。四言诗成就尤 其突出,今有《曹操集》问世。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作 者 简 介:
常建,盛唐著名诗人,有《常建集》, 与王昌龄是朋友。一生仕途不得志, 晚年的生活基本上是寄情琴酒,隐 居作诗。他的是现存五十多首,多 以山林胜景为题材。这首诗抒发了 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何当:什么时候。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此句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
却话巴山夜雨时。 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 而不得归的情景。“巴山夜雨”重出, 令人的思绪在现实与想象中徘徊。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诗词诵读(一)(共39张PPT)
江南逢李龟年 唐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见到什么), 崔九堂前几度闻(听到什么)。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⑴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 ⑵岐王:唐玄宗的弟弟。寻常:经常。 ⑶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 ⑷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⑸落花时节:暮春,阴历三月。落花的 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 都在其中。君:指李龟年。
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离开蜀地时的作品, 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 月诗。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 进发的途中,他怀着建功立业的政治抱 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 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 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 的情绪。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人借“ 山中月”和“江水流 ”两个意象来传送眷念之情,这 样寓情于景,使情景交融 。另外 ,诗歌意境清朗秀美,风致自然 天成,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写 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
《江南逢李龟年》
“旧时王谢”:指这条古
巷曾居住的王、谢两个显 赫的宰相家族:一是王导 ,辅佐创立了有百年历史 的东晋王朝;另一位是谢 安,指挥淝水之战,以少 胜多,打败符秦百万大军 。作为一代名相,王、谢 足以令后人追怀。王谢两 户大家族在这里居住了三 百年,出现了一批对晋朝 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的 人物。
诗中共有10字的地名,你能都找出来吗?
峨眉
平羌 清溪 三峡 渝州 你找对了吗?
不懂的词语可以同桌讨论一下。(半分钟)
[注释]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三峡: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 昌市的南津 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 成 君:指同住峨眉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今重庆一带。
七年级上册(2024修订)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共26张PPT).ppt
我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离你愈远就愈发思念,恋 恋不舍随着小舟去向渝州。
1.《峨眉山月歌》中连用 5 个地名极为独特,请你品 味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峨眉山月歌》中连用 5 个地名给 人造成空间迅速转换的感觉,让人感受 到行船之快,这样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 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浓浓思念。
硬要,迫使,尽力:~使。~迫。
3.jiàng 固执,强硬不屈:倔~。
结合诗歌,发挥想象,描绘岑参笔下的“故园菊”。
战火纷飞的长安故园四处断壁残垣,饿殍遍野,虽是金秋时 节,但是家乡却没有一丝生机。突然,诗人仿佛看到一抹淡雅的 黄,那是一丛菊花在战地傲然开放,她是如此弱小又如此倔强, 仿佛在哀诉又仿佛在期盼些什么……
课外 古诗词诵读
新课导入
李白和杜甫 论诗五首·其二 赵翼【清】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了解诗人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 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他 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 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军旅诗 闺怨诗 送别诗
军旅诗指以军队和战争为题材,表现现实的或虚拟的军人形象, 战时或日常的生活及其心态的诗词。
知人论世
岑参 (约 715 年— 770 年),江陵人(今湖北荆 州),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特色, 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岑参长于七 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 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
1.《峨眉山月歌》中连用 5 个地名极为独特,请你品 味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峨眉山月歌》中连用 5 个地名给 人造成空间迅速转换的感觉,让人感受 到行船之快,这样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 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浓浓思念。
硬要,迫使,尽力:~使。~迫。
3.jiàng 固执,强硬不屈:倔~。
结合诗歌,发挥想象,描绘岑参笔下的“故园菊”。
战火纷飞的长安故园四处断壁残垣,饿殍遍野,虽是金秋时 节,但是家乡却没有一丝生机。突然,诗人仿佛看到一抹淡雅的 黄,那是一丛菊花在战地傲然开放,她是如此弱小又如此倔强, 仿佛在哀诉又仿佛在期盼些什么……
课外 古诗词诵读
新课导入
李白和杜甫 论诗五首·其二 赵翼【清】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了解诗人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 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他 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 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军旅诗 闺怨诗 送别诗
军旅诗指以军队和战争为题材,表现现实的或虚拟的军人形象, 战时或日常的生活及其心态的诗词。
知人论世
岑参 (约 715 年— 770 年),江陵人(今湖北荆 州),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特色, 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岑参长于七 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 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PPT文档共42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精美课件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九月九日重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 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靠近这 战场开放了。
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点明 了诗文写作的时间。劈头一个“强”字,是不愿为 之而又不得不为之(无奈)的心态体现,表现了诗人 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长安不仅是故园,更是国家 的都城,而它竟被安、史乱军所占领。在这种特定 情境之下,诗人就很难有心思去过重阳节,去登高 胜赏了。典型的环境,使诗人登高时的心情愈趋复 杂:既思故园,更思帝都,既伤心,更感慨,两种 感情交汇撞击着他的心房。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过去之盛,为下文做了铺 垫 现在之衰,抒发无穷感慨。
杜甫在早年曾在洛阳听过李龟年的演唱,如今在 潭州相遇不禁引起万千感慨,于是以此诗相赠。 全诗无直接抒情之语,但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 之凄凉飘零,却尽寓其中。
本诗的一、二句追忆李龟年 出入达官贵人之家,间接说当时的太平 繁 盛。第三句特意提起江南的好风景,大有 风景不殊,河山有异之叹。第四句以“落 花时节”隐写世乱时艰。用一“又”字把 前后两相对照,大有风光不再,“同是天 涯沦落人”的感叹。早年在长安时看到的 太平景象不见了,社会萧条动摇,使人不 堪回首。
《峨眉山月歌》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 者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
《峨眉山月歌》是( 唐 )代诗人 李白 ( )的作品。诗人在(秋)(季节) 夜晚)(时间)乘船远行,从( 峨眉山 ( ) 出发,驶向( )。 三峡),最后到达( 渝州 表达了诗人思念( 故乡和友人 )的思 想感情。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60张PPT)
中心主旨:
全诗描绘了一幅千里蜀江行 旅图,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无尽的思 念之情,写山月更突出心中的思绪 。诗人出蜀远行,虽与朋友远隔千 里,但情谊依然不改,透露着“海 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蕴。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唐代)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 世称杜少陵。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 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 与李白并称“李杜”。
“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 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 “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 情的深重和急切。
赏
析
• 这首诗写得有色有声有情。烽火台、沙漠、高城 、月色,构成了征人思乡的典型环境;如泣如诉 的笛声更触发起征人无限的乡思。全诗将诗情、 画意和音乐美熔于一炉,构成了幽邃的艺术境界 。诗歌最后摄制征人望乡的特写镜头,非常醒目 地点明主旨,令人玩味不已。 • 诗意在抒写边防将士之乡情。前二句写月下边塞 的景色;三句写声音,闻见芦管悲声;四句写心 中感受,芦笛能动征人回乡之望。全诗把景色、 声音,感受融为一体,意境浑成。
中心主旨:
这首诗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 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 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表面看来写 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清韵 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 的抒情佳作。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唐代)
作者介绍:
李益(748-829),字君虞, 唐代诗人。大历四年进士,初任郑 县尉,久不得升迁。因仕途失意, 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 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峨眉山月歌
李白
表时间的词语有:
峨眉山月半轮秋, “半轮”、“秋月”、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 表地点的词语有: 羌江”、“青 溪”、“三峡”、 “渝州”
七年级上册(2024修订)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 课件(共30张ppt).ppt
风吹雨:风雨交加,和题目中的“风雨大作”相呼应;当时南 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风吹雨”既是自然之景,也是时局写 照,所以诗人直到深夜也难以入眠。
③④句是前面两句的深化,由现实转入梦境。借风雨交加的梦境,抒发 了诗人感人至深报光复故土、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忧 国忧民的情怀。
导入新课
“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人类各种各样 丰富的情感,无论是喜怒哀乐,还是转折、矛盾、相思、 煎熬,都可以在诗词中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 诗”、“诗中有情”、“诗中有理”,诗歌既闪耀着美的 光彩,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学习古诗词,使人犹如在花的世界中徜徉,染其色、闻 其香、尝其味,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净化自己的灵 魂,开阔自己的视野,使自己在思想情操上不断受到美的 陶冶和升华。
情景,抒发了思念之情;陆游听到风雨声,想到的是“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铁骑踏冰之声,抒发
了报国之志。
3.《潼关》表现作者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
气的诗句是
,
。
4.《秋词》中表现作者虽遭贬谪,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诗句是
,
。
课后作业
背诵并默写四首诗歌
今天晚上,巴山下着淅淅沥沥 的秋雨,雨水涨满了池塘。
要到什么时候你我才能重新相聚, 一起剪烛西窗,促膝交谈?
对你叙说,今夜我是如何在巴山漫 漫秋雨的夜里,独守孤灯,为你写 信,为你思念绵绵。
名句赏析
①句叙事点题,一句中两个“期”字,一问一答,一扬一抑,表现了 思念妻子,欲归不得的苦涩无奈之情。
②句写景抒情。诗人用绵绵密密、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涨满秋池的秋 雨之景,渲染了孤独凄凉的气氛,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烘托了诗人羁 旅的孤独凄凉和不得归之苦、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③④句是前面两句的深化,由现实转入梦境。借风雨交加的梦境,抒发 了诗人感人至深报光复故土、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忧 国忧民的情怀。
导入新课
“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人类各种各样 丰富的情感,无论是喜怒哀乐,还是转折、矛盾、相思、 煎熬,都可以在诗词中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 诗”、“诗中有情”、“诗中有理”,诗歌既闪耀着美的 光彩,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学习古诗词,使人犹如在花的世界中徜徉,染其色、闻 其香、尝其味,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净化自己的灵 魂,开阔自己的视野,使自己在思想情操上不断受到美的 陶冶和升华。
情景,抒发了思念之情;陆游听到风雨声,想到的是“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铁骑踏冰之声,抒发
了报国之志。
3.《潼关》表现作者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
气的诗句是
,
。
4.《秋词》中表现作者虽遭贬谪,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诗句是
,
。
课后作业
背诵并默写四首诗歌
今天晚上,巴山下着淅淅沥沥 的秋雨,雨水涨满了池塘。
要到什么时候你我才能重新相聚, 一起剪烛西窗,促膝交谈?
对你叙说,今夜我是如何在巴山漫 漫秋雨的夜里,独守孤灯,为你写 信,为你思念绵绵。
名句赏析
①句叙事点题,一句中两个“期”字,一问一答,一扬一抑,表现了 思念妻子,欲归不得的苦涩无奈之情。
②句写景抒情。诗人用绵绵密密、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涨满秋池的秋 雨之景,渲染了孤独凄凉的气氛,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烘托了诗人羁 旅的孤独凄凉和不得归之苦、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
万
曲
建
籁 此 都 寂 , 但
山 光 悦 鸟 晨 入 古 寺 ,
余 钟 磬 音 。
潭 影 空 人 心
房 花 木 深 。
初 日 照 高 林 。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当我漫步走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 照耀着高耸的丛林。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 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1. 作者为什么选“杨花”和“子规”两种景物?有什么作用? 扬花”,含飘零之感,唤起读者对王昌龄流落远方的担忧; “子规”,有离别之恨,触发宦游异乡的人们的心头的凄情。 渲染了暮春时节哀伤愁恻的气氛,也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 2.痛“。我寄愁心与明月”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诗人托明月所寄的 是什么情感?
拟人。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 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
3.这首诗歌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借景抒情,以悲景衬托离情,表现出作者 对好友旅途艰辛、贬所荒远的深切同情。 (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幸遭遇的急切关 照和安慰之情。)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诗,使人想象了什 么样的情景?表到了怎样的感情?
想象来来日与妻子重逢,在西窗下秉烛夜谈,诉说巴山夜时 彼此相互思念之情。虚写未来的欢聚,正是为了衬托眼下的 孤寂和思恋之情,更深刻地表达了现实的离愁和深切的思念。
5.诗中贮满了离情别恨, “巴山 夜雨”在今天已成为离情的代 用语,而这一短语在诗中反复运 用,你认为作用何在呢?
第一次出现的“巴山夜雨”,是实写,它点明诗人当时所在的时 空位置:秋天、雨夜、巴山;也是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羁旅情 愁的写照,长夜难眠。
第二次出现“巴山夜雨”,是在诗人的想象中和记忆中(虚写), 营造出了一个温馨浪漫的场面。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妻(友人)聚 首,促膝长谈的愿望【“巴山夜雨”的重复运用,构思巧妙,体现了 时间、地点的变化,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妻(友人)聚首,促膝长 谈的愿望,也能让人感受到诗人长夜难眠,仕途失意的怅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
迷茫的烟雾,暗淡的月光,笼罩 着清寒的秦淮河水和岸边的沙地。 朦胧的夜色中,船只停泊在靠近酒 店的秦淮河岸边。卖唱的歌女不知 亡国之恨,隔江还在唱亡国之音 《后庭花》。
[题解]: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 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 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 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 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 感怀,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借陈后主 之尸,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
3. 品读这首诗,你读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摒除俗念,不追名逐利,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 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清风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芯;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思念。
1.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 )衬托( ), ( )转化为( ) 以会晤的欢娱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 转化为重聚希冀。
2.“秋”字的作用 ?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秋季是 个让人感伤的季节,以景衬情。
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
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比喻,以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 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来说自己是仍有志干 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 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停息!
2.整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
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 心的乐观主义精神,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 命、奋斗不息的壮志豪情。
待开绿故
到轩树人
重面村具
阳场边鸡
日圃合黍 ,,,, 还把青邀 来酒山我
孟 浩 然
过 故 人 庄
就话郭至
菊桑外田
花麻斜家
。。。。
过故人庄
孟浩然
[译]: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老友备好了黄米饭和烧鸡,邀我做客到他朴实 的田家。村子外边是一圈绿树环抱,郊外是苍翠的 小山包平斜。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把酒对饮 闲聊着耕作桑麻。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再一 次来品尝菊花和酒好啦!
1.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历来是 脍炙人口的名句,写出了田园景物怎样的特 点?这一句子用了对偶的表现手法, “绿树 村边合”, 写出了绿树环抱,是近景, “青山郭外斜”展示了广阔的远景远景映衬 近景,描写出故人村庄环境的旷远幽静.
2. 作者描写了老朋友的农庄中怎样的生活 特点?这里的生活清淡幽静,美景映眼帘, 使人心旷神怡,田野之景和宾主的欢声笑语 相映成趣,由此,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 画呈现在我们眼前。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
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
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 觉得心境的空灵。
万物一片静寂,只有钟磐声在空中回荡。
1. 整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古老、幽静、清寂
2. “悦”和“空”两个词的含义和表达作用是 什么? 悦,使恰然自得;空,使空;悦,写出了鸟儿
自由自在地飞鸣欢畅的情态;空,写出诗人见到后 排院的优美景色而内心宁静平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