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病兼变证的辨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忌下(不绝对):出现三种变证 ——栀子豉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猪苓汤证
提要3:阳明经腑同病,下之不当出现的变证
1)栀子豉汤证 实热病邪已去,余热留扰胸膈——心中 懊憹,舌苔黄腻
2)白虎加人参汤证 阳明腑证已去,阳明经证仍在,并伤津 耗气——渴欲饮水,口干舌燥
提要3:阳明经腑同病,下之不当出现的变证
提要1:阳明少阳同病,皆不典型
见症:潮热,小便自可,大便溏或 不大便而呕,胸胁满或胁下硬满
治疗:治从少阳——小柴胡汤
提要2:小柴胡汤的作用机理
三焦气机宣通,津液代谢恢复 上焦得通——汗出畅 胃气因和——大便通 津液得下——小便利
四、阳明中风发黄
原文
231、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 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 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 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 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 胡汤。
主之。 224、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
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提要1:阳明经腑同病表现
经证:脉浮,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 热,身重
腑证:脉紧,腹满而喘 经腑共见证:咽燥口苦
提要2:阳明经腑同病的治疗禁忌
忌汗——躁,心愦愦,讝语 ——津伤热盛,心神被扰
忌温针——怵惕,烦躁不得眠 ——热盛扰心
第五节 阳明病兼变证的辨治
一、阳明病攻下后的变证
原文:
221、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 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 愦愦,反讝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 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 胎者,栀子豉汤主之。
222、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223、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
3)猪苓汤证 主症: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 亦可见下利,咳而呕渴,心烦不得 眠—319条,舌红苔少或薄黄少 津,脉细数或濡 病机:水热互结,阴液损伤 治法:清热利水养阴
提要3:阳明经腑同病,下之不当出现的变证
3)猪苓汤证
方药:猪苓汤 猪苓、茯苓——性味甘平,淡渗利水 泽泻——咸甘微寒,利水、泄热 滑石——甘寒,清热利尿 阿胶——甘平,滋阴养血润燥
不结胸,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 出者,栀子豉汤主之。
提要1:阳明病攻下后转为虚寒证
轻:胃气虚寒——不能食,哕 ——可用甘草干姜汤、吴茱萸汤、 理中汤加丁香、吴茱萸等(226)
重:阴盛阳衰,真寒假热——下利清谷 ——用四逆汤回阳救逆(225)
提要2:阳明病攻下后转为实热证
阳明气分热盛——脉浮发热,口干鼻燥, 衄(227)
232、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 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提要:
1、三阳合病发黄(湿热内蕴,气机阻滞) ——治从少阳,用小柴胡汤
2、阳明中风,表邪为重(“脉但浮”) —— 治从太阳
3、三阳合病危重证:无尿,严重腹满,哕 ——三焦气机壅闭,正气衰败
五、导法
原文
233、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 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 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难解不下。 病机:阴液亏损,肠胃干燥 治疗:蜜煎导润滑导便,土瓜根及大猪胆
汁灌肠通导(最古老的开塞露)
六、阳明兼太阳证治
原文 234、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
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235、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
汗则愈,宜麻黄汤。
提要:阳明兼太阳证治辨别
阳明兼太阳——先表后里 阳明证:里热较轻 太阳证:
余热留扰胸膈——发热,手足温,心中懊憹, 饥不能食,但头汗出 ——栀子豉汤(228)
三、阳明兼少阳证治
原文 229、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
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230、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
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 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 出而解。
特点: 利水而不伤阴,养阴而不碍利水
★思考:五苓散证与猪苓汤证的比较。
提要4:猪苓汤的禁忌证
汗出多而渴 ——阳明里热盛,津液受损重 ——防利水更伤阴液
二、阳明病攻下后寒热之辨
225、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 四逆汤主之。
226、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 227、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则衄。 228、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
237、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畜血。所以然者, 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 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
提要1:阳明湿热发黄
主症:身黄(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发 热,无汗或但头汗出,身无汗, 齐颈而还,小便不利,口渴引饮。 (以目黄,身黄,尿黄为特征)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可伴有纳呆,厌食油腻,腹满, 便秘等症。
病机:湿热蕴结,熏蒸肝胆
提要1:阳明湿热发黄
治法:清热利湿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
茵陈蒿(先煮)——清利湿热 栀子——清利三焦之热 大黄——通便泻热 (三药均都有退黄之效)
提要2:阳明蓄血
主症:喜忘(健忘)或喜妄(狂躁,胡言乱 语);大便色黑,质软或稀。
病机:血热互结中焦 治法:活血化瘀,通下瘀热 方药:抵当汤
蜜煎方
食蜜七合
上一味,于铜器内,微火煎,当须凝如饴状,搅 之勿令焦著,欲可丸,并手捻作挺,令头锐,大如 指,长二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硬。以内谷道中, 以手急抱,欲大便时乃去之。疑非仲景意,已试甚 良。又大猪胆一枚,泻汁,和少许法醋,以灌谷道 内,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
提要: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导法——医学史上灌肠疗法的先驱 导法的适应症:大便干硬,虽有便意,但
1)发热微恶寒,汗出,脉不数(脉迟) ——桂枝汤
2)无汗而喘,脉浮——麻黄汤
七、阳明湿热发黄与阳明蓄血的辨治
原文
236、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
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 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擘 大黄二两,去皮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 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 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