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单元的第2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说教材

本课是继前一课观察了一些物质的变化之后,从更深入更科学的角度继续研究物质的变化。本课由两个实验组成:一是观察沙子和黄豆混合后的变化,二是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通过两个实验引导学生用观察结果作为证据进行判断。这两个实验中,沙子和黄豆混合后没有明显变化,加热白糖产生了新的物质,学生就是要通过这种“不变”与“变”来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其中“观察沙子和黄豆混合后的变化”是铺垫,“加热白糖”实验是本课重点,找到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本课要突破的难点。

这两个实验是有一定危险性的活动,正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尤为重要。所以我准备了沙子、黄豆、筛网、小金属勺、蜡烛、实验金属盘、打火机还另外准备了长柄小木夹、塑料手套等实验材料。同时也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和实验记录单以帮助学更清晰地建构科学知识。

二、说学情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通过三年科学课的学习,学生已经逐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探究欲望。而本课所要接触的是沙子、黄豆及白糖,这是他们所熟悉的物质,这就更能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进行学习。

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所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还是本课训练的重点。

三、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道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通过“观察沙、豆混合后的变化”和“加热白糖的变化”探究实验找到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否产生新物质。

3、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认真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四、教学方法

学习科学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经历一个个有结构的科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乐于探究和动手,乐于表达与合作,乐于对问题做出解释,形成结论,从而获得科学知识。由此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本课采用以教师引导启发为主,学生自己设计、开展小组探究活动,并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经历一个“观察——预测——实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去观察现象,从而找到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否产生新物质,这个过程可以提高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设计了:导入新课环节,实验探究环节,总结特点环节和拓展延伸环节,四个环节来展开教学活动的: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从实际生活入手,调查两三名同学在家里是怎样做菜的,来导出物质之间相互混合这一现象,这些物质混合发生什么变化了吗?引出本课课题。由于是六年级的学生,很多同学会有做菜的经历,他们也会很高兴的说出自己做菜的经历。从而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第二环节:实验探究

本节课的活动有2项:“黄豆与沙子的混合”实验和“加热白糖”的实验。

1、“黄豆、沙子混合后的变化”实验

“黄豆与沙子的混合”实验就是引导学生从颜色、气味、形状等方面进行观察比较混合前、混合后、分离后黄豆与沙子的变化。这个实验中,个别学生会纠缠于黄豆没有之前光滑了,沙子里面有黄豆皮等等,这里要引导学生准确分析细微变化的只是形状上的变化,黄豆还是黄豆,沙子还是沙子,并没有产生新物质,从而为下一步的“白糖加热”做铺垫。

这个实验让学生经历了观察→描述→猜测→混合→分离→

汇报交流→小结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2、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

接下来,进行第二项实验活动: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

1)观察白糖的特点

2)预测:

在这里,鼓励学生大胆预测,这会激起学生对推测进行探究验证的欲望。

3)实验:

这个环节里,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做“给白糖加热”的实验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然后根据学生的讨论,再借助课件,出示“给白糖加热”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作示范。

适时提问:给白糖加热时,加热到什么程度就不用加热了呢?我认为加热到不再有明显的变化时即可。这也是需要强调的。

(设计意图:这个步骤学生很难把握好,所以把这个步骤明确了,实验过程就更加地完整,学生可以看到更多的实验现象,从而得出更科学的结论。)由于这个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教师实验前强调:

①控制好白糖的量:1/3勺左右,白糖过多,加热后的白糖就会从勺中溢出而烫伤学生。

②加热时用长柄小木夹夹住勺柄给白糖加热,加热后的一勺白糖要放在准备好的主内好的金属盘子里,不能将白糖倒出来以避免被烫伤或烫损桌面。

③实验完成后立即将蜡烛熄灭,避免被蜡烛烧伤。

④白糖加热会产生气体,所以强调让学生避免过近的观察。

然后,各小组开始给白糖加热,并在记录表上及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在活动当中,要进行巡查和和适当的指导,还要注意控制课堂纪律,以防突发事件的发生。

为了学生能更好地观察实验,我设计了从状态、颜色、气味和其他现象等方面的变化来进行交流。

①状态:固体颗粒状→液态→糊状→固态

②颜色:白色→浅黄色→黄色→褐色→黑色

③气味:白糖香味→焦味

④冒气泡:产生了气体

这时我会提问“黑色固体是不是原来的白糖呢?”在这一问题上学生一般会回答已经不是白糖了,但又无法明确地解释。这时可以提醒学生从形状、颜色、气味上来判断。也可以启发学生四年级就学过的知识:白糖能在水中溶解,引导学生用“溶解”的方法来判断它是不是白糖。这个环节让学生亲眼见证“黑色固体不能溶解在水里”的现象,所以可以判断它不是白糖,这说明白糖在加热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这种变化是特征和性质上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而这种黑色固体,科学家也早就通过实验证明了是----黑炭。

这个实验实际上就是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预测→交流设计→实验→交流汇报→得出结论的过程。

3、蜡烛燃烧的变化。

由于观察的局限性,以及前面对白糖的分析已经很详细,我会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的变化。引导学生准确从发现的现象中进行判断就可以了,为下边研究做好了铺垫。

形状上:由长变短

状态上:固态→液态→气态

气味:无味→刺鼻气味

颜色上:有黑烟(炭)产生

勺子底部变黑了,这种黑色的物质蜡没完全燃烧时产生的黑炭。

还产生了水和二氧化碳。

讨论交流后,进行小结并板书:加热白糖,蜡烛燃烧都产生了新的物质。

上面两个实验的有序展开,学生的探究兴趣层层递进,让学生对物质的变化有了很深的认识。

第三环节: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点。

接下来就适时进入第三环节的教学:总结特点。

①总结概念:我们发现前一个实验中混合后的沙和豆子并没有变化,这种变化是物理变化:而后一个实验中我们发现加热后的白糖变成了新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