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计准则第24号对关联者的揭示
财务管理之国际会计准则第24号.doc
![财务管理之国际会计准则第24号.doc](https://img.taocdn.com/s3/m/0e59587f27284b73f2425077.png)
定义
9.本准则使用的下列术语,其含义为:
关联方,满足以下条件者为实体的关联方: ( 1)直接或者通过一个或若干个中介间接地: ①控制、或是受实体的控制、或是与实体同受控制(包括母公司 、子 公司和伙伴子公司) ; ②在实体中有权益,因此对该实体有重大影响;或 ③对实体具有共同控制; ( 2 )联营企业(按《国际会计准则第 28 号——对联营企业投资会计》 的定义) ; ( 3 )实体是合营者的合营企业(参见《国际会计准则第 31 号——合营 中权益的财务报告》 ) ; ( 4) 实体或其母公司关键的管理人员, 即直接或间接地有权并负责计划、 指挥和控制实体活动的人员,包括该实体的所有董事(执行董事或非执行董 事)或高级职员; ( 5)与( 1)和( 4)项提及的个人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 ( 6)由( 4)或( 5)项提及的个人拥有表决权,能直接或间接地控制或 共同控制,或者能对其施加重大影响的实体;或 ( 7)针对实体或其关联方实体的雇员福利的离职后福利计划。 关联方交易,指关联方之间相互转移资源、服务或义务,不论是否收取 价款。 控制,指为了从实体的活动中获取利益而决定该实体财务和经营政策的 权力。 共同控制,指按合同规定对某项经济活动共享控制。 重大影响,指参与实体财务和经营政策上的决定,但不控制这些政策的 权力。可以通过持股、章程或协议来获得重大影响。
管理人员报酬 A3.理事会建议不应披露管理人员报酬、业务费用津贴以及日常经营过程中支付 的同类项目,因为: (1)在某些地区,管理人员报酬的批准程序消除了进行关联方披露的根本 理由。 这些程序避免了关键管理人员和实体之间的关联方关系对日常经营过程中 支付的管理人员报酬金额的潜在影响; (2)要求披露管理人员报酬会导致隐私问题,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是通过 受托责任机制来解决这一问题,而非在财务报表中进行披露。 (3)如果要披露管理人员报酬,IAS24 则需要定义“管理人员”和“报酬” , 而这很可能是有争议的。而且, 只有在为所有形式的管理人员报酬制定了计量规 定后,才有可能对这些披露进行比较。
关联方交易国际趋同辨析
![关联方交易国际趋同辨析](https://img.taocdn.com/s3/m/f7102afc4afe04a1b071de68.png)
关联方交易国际趋同辨析提要本文通过比较和辨析国内外关联方交易准则的制定和演变趋同现象,就我国关联方交易和实际准则制定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解析和探讨。
一、国内外关联方交易相关准则说明国际会计准则第24号将关联方定义为“在财务和经营决策中,如果一方有能力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则认为他们是有关联的”。
国际会计准则只涉及下列所说明的关联方的相互关系:直接或者通过一个或若干个中介间接地控制报告企业或是受报告企业的控制,或是与报告企业同受控制的企业(包括控股公司、子公司和受同一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联营企业;直接或间接地拥有报告企业的表决权,借此对该企业有重大影响的个人以及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关键的管理人员,即有权并负责计划、指挥和控制报告企业活动的人员,包括公司的董事和高级职员,以及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由以上提及的个人直接或间接地拥有重大表决权的企业,或上述的个人能够对其施加重大影响的企业,包括报告企业的董事或主要股东拥有的企业,以及其一位关键管理人员同时是报告企业关键管理人员的企业。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57号将关联方描述为“某一企业所涉及的各方,如果其中一方有能力对其他方的管理或经营决策进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通过所有权或其他方式)达到可阻止交易各方中的一方或多方完全追求自身单独利益的程度”,包括:企业的关联企业;对该企业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主体;该企业的主要所有者;管理层;该企业主要所有者和管理者的亲密家庭成员;代表员工利益的信托基金;与该企业交易的其他各方,如果一方能够控制或能够显著地影响另一方的管理和经营政策,致使交易的一方可能无法完全地追求其个人单独的利益,或另一方能显著地影响交易各方的管理或经营策略或者拥有交易一方的所有权利益,并能显著地影响另一方,使得交易的一方或多方完全追求自身单独的利益受到阻碍,那么该方也被认为是一个关联方。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95年颁布的《财务报告准则第8号——关联方披露》将关联方定义为“在某财务期间的任何时候,如果符合下述四个条件之一即为关联方:一方能对另一方实施直接或间接的控制;各方受同一方的控制;一方能对另一方的财务和经营决策所具有的影响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至于另一方可能无法在任何时候全力追逐其自身的独立利益;进行交易的各方受同一方的影响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至于交易的一方已放弃其自身的独立利益”。
企业会计准则24号
![企业会计准则24号](https://img.taocdn.com/s3/m/c07358e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9b.png)
任务名称:企业会计准则24号一、引言企业会计准则(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Business Enterprises,以下简称“企业会计准则”)是中国财政部于2006年7月发布的一套强制性会计准则,旨在规范中国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本文将重点探讨企业会计准则24号的相关内容。
二、企业会计准则24号概述企业会计准则24号(以下简称“准则24号”)名为《关联方和关联交易的处理》,是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一项重要准则,主要规定了企业在处理关联方和关联交易时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三、关联方和关联交易的定义与识别3.1 关联方的定义准则24号中,关联方是指企业在直接或间接控制、被控制或共同受控制下的交易对方,以及与企业存在控制关系、重大影响关系或共同控制关系的人或组织。
3.2 关联交易的定义准则24号中,关联交易是指与关联方之间进行的交易、计划交易或非交易性资金、股权等流动。
3.3 关联方和关联交易的识别企业应通过审查股东、高级管理人员、关联方关系等方式来识别可能存在的关联方和关联交易,并及时披露相关信息。
准则24号规定了关联方和关联交易的披露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4.1 关联方的披露企业应披露与之存在关联关系的股东、高级管理人员、关联方以及其他可能影响财务报告的人或组织的具体情况和关联关系。
4.2 关联交易的披露对于涉及到的关联交易,企业应披露交易方、交易内容、交易价格、交易时间等详细信息,并说明相关交易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4.3 关联交易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披露企业应按照准则24号的规定进行关联交易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披露,包括关联交易对企业资产、负债、权益、利润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影响。
五、关联方和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准则24号规定了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5.1 关联交易的会计核算企业应按照公允价值原则,以交易当时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记录和确认关联交易的相关会计科目,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关联交易控制标准
![关联交易控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90f8b0d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38.png)
关联交易控制标准关联交易是指公司与其关联方之间进行的交易,包括直接交易和间接交易。
由于关联方间的交易存在利益相关,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以及利益输送的风险。
为了防止关联交易对公司利益产生不利影响,保护少数股东的利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关的关联交易控制标准。
以下是一些关于关联交易控制的参考内容:1. 法律法规: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对于关联交易的定义、报告和审批程序、利益相关方的披露等方面有明确规定。
2. 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通常对关联交易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第24号《关联方信息披露》(IFRS 24),要求上市公司披露与关联方进行的交易的性质、金额、条件以及可能影响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
3. 高级会计师公会等行业组织发布的指南:一些会计师公会或者其他行业组织会发布关联交易控制的指南,以提供相关的准则和解释。
这些指南可以帮助公司制定明确的关联交易政策和程序,并提供具体的披露要求。
4. 公司治理准则: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针对上市公司制定的公司治理准则,其中包括关于关联交易的规定。
这些准则通常要求公司建立有效的关联交易审批制度,加强对关联交易的监督和披露。
5. 上市规则:不少国家的证券交易所会制定上市规则,对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进行监管。
这些规则通常要求公司对关联交易进行披露,并对一些特定的关联交易进行审批。
6. 国际经验和最佳实践:在关联交易控制方面,不同国家和地区有各自的经验和最佳实践可供参考。
比如,在监管和披露方面,可以参考国际上一些典型的案例。
总之,关联交易控制标准涉及法律法规、会计准则、行业指南、公司治理准则、上市规则以及国际经验和最佳实践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公司应制定明确的关联交易政策和程序,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以防范信息不对称、利益输送等风险。
同时,公司应加强关联交易的披露和监督,确保少数股东的权益得到保护,维护公司的长期发展和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学ACCA就要懂IAS国际会计准则
![学ACCA就要懂IAS国际会计准则](https://img.taocdn.com/s3/m/e66e0ed2dd3383c4bb4cd28c.png)
学ACCA就要懂IAS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简称IAS),会计准则是各国的“准法律”,对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和报告具有强制约束力。
通常所说的国际会计准则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其含义是指在主要发达国家采用的、对其他国家影响较大的会计概念、方法、程序、做法等,其中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理事会(FASB)发布的会计准则(FAS)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发布的会计准则(IAS)最具影响力。
会计原则国际统一化运动自1904年的第一次国际会计师大会召开之后就开始了。
1962年在纽约召开的题为“会计、审计、财务报告和世界经济”的第八次国际会计师大会上,克雷安霍夫(第七次大会会长,荷兰会计师协会会长)以“会计方面的国际挑战”为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其演讲的主要内容包括:国际会计统一化的意义和可能性以及为此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各个国家会计原则研究的现状等。
20世纪60年代以后,这种会计国际化的运动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
1966年,由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会长H·边逊爵士发起,联合美国和加拿大的会计师协会共同组成会计师国际研讨组。
该研讨组主要是对美、英、加三国的会计实务和会计准则进行比较研究,并发表研究报告。
1968年研讨组发表了第一份研究报告,题为《三国对存货的会计和审计方法》。
国际研讨组的活动虽不是以直接制定国际会计准则为目的,但它却是朝着制定国际会计准则这个方向迈出了第一步。
1972年在悉尼召开的国际会计师大会上,成立了会计职业国际协调委员会。
经过该国际组织的主要成员国的有关人员的协商,提出了设立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方案,后经准备委员会的筹备,终于在1973年6月由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墨西哥、荷兰、英国和爱尔兰以及美国的会计职业团体发起成立的建立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英文简称IASC)。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是个国际民间组织,其宗旨是要制定和发布为各国、各地区所承认并遵守的国际会计准则,促进国际会计的协调。
国际会计准则 24号
![国际会计准则 24号](https://img.taocdn.com/s3/m/9261b8d3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65.png)
国际会计准则 24号
(最新版)
目录
1.国际会计准则第 24 号的适用范围
2.国际会计准则第 24 号的主要内容
3.国际会计准则第 24 号的修订历史
正文
一、国际会计准则第 24 号的适用范围
国际会计准则第 24 号(以下简称“准则”)适用于对关联者的揭示,以及报告企业与其关联者之间的交易的处理。
本号准则中的要求适用于各个报告企业的财务报表。
需要注意的是,本号准则仅适用于第 3 段所述、第 6 段所修正的那些关联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国际会计准则第 24 号的主要内容
准则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关联者的定义:关联者是指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与企业存在直接或间接控制关系的企业、其他组织或个人。
2.关联交易的披露要求:企业与关联者之间的交易应当在财务报表中予以披露,包括交易金额、交易性质、交易双方的关系等。
3.关联方权益的披露要求:企业应当在财务报表中披露与关联方之间的权益关系,以及关联方对企业净资产的影响。
4.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企业与关联者之间的交易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进行会计处理,并在财务报表中予以披露。
三、国际会计准则第 24 号的修订历史
国际会计准则第 24 号自 1984 年 7 月公布以来,经历了多次修订。
其中,最近的一次修订于 200X 年进行,对关联方披露的要求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和完善。
国际会计准则第24号关联方披露外文翻译
![国际会计准则第24号关联方披露外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d6cfb247375a417866f8f66.png)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外文翻译外文出处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2002:412-415.外文作者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原文:IAS24 Related Party DisclosuresThis reformatted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 supersedes the Standard originally approved by the Board in March 1984. It is presented in the revised format adopted for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in 1991 onwards. No substantive changes have been made to the original approved text. Certain terminology has been changed to bring it into line with current IASC practice.The standards, which have been set in bold italic type, should be read in the context of the background material and implementation guidance in this Standard, and in the context of the Preface to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are not intended to apply to immaterial items (see paragraph 12 of the Preface).ObjectiveThe objective of this Standard is to ensure that an entity's financial statements contain the disclosures necessary to draw attention to the possibility that its financial position and profit or loss may have been affected by the existence of related parties and by transactions and outstanding balances with such parties.Scope1. This Standard should be applied in dealing with related parties and transactions between a reporting enterprise and its related parties. The requirements of this Standard apply to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each reporting enterprise.2. This Standard applies only to those related party relationships described in paragraph 3, as modified by paragraph 6.3. This Standard deals only with those related party relationships described in (a) to (e) below:(a) Enterprises that directly, or indirectly through one or more intermediaries, control, or are controlled by, or are under common control with, the reporting enterprise. (This includes holding companies, subsidiaries and fellow subsidiaries);(b) Associates (see IAS 28, Accounting for Investments in Associates);(c) Individuals owning, directly or indirectly, an interest in the voting power of the reporting enterprise that gives them significant influence over the enterprise, and close members of the family [1] of any such individual;(d) Key management personnel, that is, those persons having authority and responsibility for planning, directing and controlling the activities of the reporting enterprise, including directors and officers of companies and close members of the families of such individuals; and(e) Enterprises in which a substantial interest in the voting power is owned, directly or indirectly, by any person described in (c) or (d) or over which such a person is able to exercise significant influence. This includes enterprises owned by directors or major shareholders of the reporting enterprise and enterprises that have a member of key management in common with the reporting enterprise. In considering each possible related party relationship, attention is directed to the substance of the relationship, and not merely the legal form.4. No disclosure of transactions is required:(a) In consolidated financial statements in respect of intra-group transactions;(b) In parent financial statements when they are made available or published with the consolidated financial statements;(c) In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a wholly-owned subsidiary if its parent is incorporated in the same country and provides consolidated financial statements in that country; and(d) In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state-controlled enterprises of transactions with other state- controlled enterprises.Definitions5. The following terms are used in this Standard with the meanings specified:Related party - parties are considered to be related if one party has the ability to control the other party or exercis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ver the other party in making financial and operating decisions.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 - a transfer of resources or obligations between related parties, regardless of whether a price is charged.Control - ownership, directly, or indirectly through subsidiaries, of more than one half of the voting power of an enterprise, or a substantial interest in voting power and the power to direct, by statute or agreement, the financial and operating policies of the management of the enterprise.Significant influence (for the purpose of this Standard) - participation in the financial and operating policy decisions of an enterprise, but not control of those policies. Significant influence may be exercised in several ways, usually by representation on the board of directors but also by, for example, participation in the policy making process, material intercompany transactions, Inter change of managerial personnel or dependence on technical information. Significant Influence may be gained by share ownership, statute or agreement. With share ownership, significant influence is presum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efinition contained in IAS 28, Accounting for Investments in Associates.6. In the context of this Standard, the following are deemed not to be related parties:(a) Two companies simply because they have a director in common, notwithstanding paragraphs 3 (d) and (e) above, (but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 possibility, and to assess the likelihood, that the director would be able to affect the policies of both companies in their mutual dealings);(b) (i) Providers of finance;(ii) Trade unions;(iii) Public utilities;(iv)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agencies,In the course of their normal dealings with an enterprise by virtue only of thosedealings (although they may circumscribe the freedom of action of an enterprise or participate in its decision-making process); and(c) A single customer, supplier, franchisor, distributor, or general agent with whom an enterprise transacts a significant volume of business merely by virtue of the resulting economic dependence.The Related Party Issue7. Related party relationships are a normal feature of commerce and business. For example, enterprises frequently carry on separate parts of their activities through subsidiary or associated enterprises and acquire interests in other enterprises - for investment purposes or for trading reasons - that are of sufficient proportions that the investing company can control or exercis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financial and operating decisions of its investee.8. A related party relationship could have an effect on the financial position and operating results of the reporting enterprise. Related parties may enter into transactions which unrelated parties would not enter into. Also, transactions between related parties may not be effected at the same amounts as between unrelated parties.9. The operating results and financial position of an enterprise may be affected by a related party relationship even if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 do not occur. The mere existence of the relationship may be sufficient to affect the transactions of the reporting enterprise with other parties. For example, a subsidiary may terminate relations with a trading partner on acquisition by the parent of a fellow subsidiary engaged in the same trade as the former partner. Alternatively, one party may refrain from acting because of th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f another - for example, a subsidiary may be instructed by its parent not to engage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10. Because there is an inherent difficulty for management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influences which do not lead to transactions, disclosure of such effects is not required by this Standard.11. Accounting recognition of a transfer of resources is normally based on the price agreed between the parties. Between unrelated parties the price is an arm's length price. Related parties may have a degree of flexibility in the price-settingprocess that is not present in transactions between unrelated parties.12. A variety of methods is used to price transactions between related parties.13. One way of determining a price for a transaction between related parties is by the comparable uncontrolled price method, which sets the price by reference to comparable goods sold in an economically comparable market to a buyer unrelated to the seller. Where the goods or services supplied in a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 and the conditions relating thereto, are similar to those in normal trading transactions, this method is often used. It is also often used for determining the cost of finance.14. Where goods are transferred between related parties before sale to an independent party, the resale price method is often used. This reduces the resale price by a margin, representing an amount from which the re-seller would seek to cover his costs and make an appropriate profit, to arrive at a transfer price to the re-seller. There are problems of judgment in determining compensation appropriate to the re-seller's contribution to the process. This method is also used for transfers of other resources, such as rights and services.15. Another approach is the cost-plus method, which seeks to add an appropriate mark-up to the supplier's cost. Difficulties may be experienced in determining both the elements of cost attributable and the mark-up. Among the yardsticks that may assist in determining transfer prices are comparable returns in similar industries on turnover or capital employed.16. Sometimes prices of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 are not determined under one of the methods described in paragraphs 13 to 15 above. Sometimes, no price is charged - as in the examples of the free provision of management services and the extension of free credit on a debt.17. Sometimes, transactions would not have taken place if the relationship had not existed. For example, a company that sold a large proportion of its production to its parent company at cost might not have found an alternative customer if the parent company had not purchased the goods.Disclosure18. In many countries the laws require financial statements to give disclosuresabout certain categories of related parties. In particular, attention is focused on transactions with the directors of an enterprise, especially their remuneration and borrowings, because of the fiduciary nature of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 enterprise, as well as disclosures of significant intercompany transactions and investments in and balances with group and associated companies and with directors. IAS 27, Consolidated Financial Statements and Accounting for Investments in Subsidiaries, and IAS 28, Accounting for Investments in Associates require disclosure of a list of significant subsidiaries and associates. IAS 8, Net Profit or Loss for the Period, Fundamental Errors and Changes in Accounting Policies, requires disclosure of extraordinary items and items of income and expense within profit or loss from ordinary activities that are of such size, nature or incidence that their disclosure is relevant to explai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nterprise for the period.19. The following are examples of situations where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 may lead to disclosures by a reporting enterprise in the period which they affect:(a) Purchases or sales of goods (finished or unfinished);(b) Purchases or sales of property and other assets;(c) Rendering or receiving of services;(d) Agency arrangements;(e) Leasing arrangements;(f) Transfer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g) License agreements;(h) Finance (including loans and equity contributions in cash or in kind);(i) Guarantees and collaterals; and(j) Management contracts.20. Related party relationships where control exists should be disclosed irrespective of whether there have been transactions between the related parties.21. In order for a reader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to form a view about the effects of related party relationships on a reporting enterprise, it is appropriate to disclose the related party relationship where control exists, irrespective of whether there have been transactions between the related parties.22. If there have been transactions between related parties, the reporting enterprise should disclose the nature of the related party relationships as well as the types of transactions and the elements of the transactions necessary for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23. The elements of transactions necessary for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would normally include:(a) An indication of the volume of the transactions, either as an amount or as an appropriate proportion;(b) Amounts or appropriate proportions of outstanding items; and(c) Pricing policies.24. Items of a similar nature may be disclosed in aggregate except when separate disclosure is necessary for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effects of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 on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the reporting enterprise.25. Disclosure of transactions between members of a group is unnecessary in consolidated financial statements because consolidated financial statements prese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parent and subsidiaries as a single reporting enterprise. Transactions with associated enterprises accounted for under the equity method are not eliminated and therefore require separate disclosure as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 Effective Date26. This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 becomes operative for financial statements covering the periods beginning on or after 1 January 1986.[1] Close members of the family of an individual are those that may be expected to influence, or be influenced by, that person in their dealings with the enterprise.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2002:412-415.译文:国际会计准则第24号——关联方披露本国际会计准则重编版取代了理事会于1884批准的原准则,并按国际会计准则自1991年以来采用的修订格式重新编排。
24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
![24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https://img.taocdn.com/s3/m/6c0b52eeaeaad1f346933fdd.png)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第一部分背景分析与准则概述本准则虽然在形式上是独立的一项具体会计准则,但无论从内容体系上,还是从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应表述上来说,实质上都归属于金融工具会计的范畴之内。
中国证监会在2001年6月20日颁布并于同日实施了《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办法》,其中第九条明确规定,获得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的企业在境外期货市场只能从事套期保值交易,不得进行投机交易。
并且进一步规定上述企业期货持仓量不得超出企业正常交收能力,不得超过进出口配额、许可证规定数量,期货持仓时间应与现货保值所需计价期相匹配等。
财政部于1997年10月颁布了《企业商品期货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财会字[1997]51号);财政部于2004年7月发布了《金融机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和套期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
第二部分准则讲解与实例第一节准则体系介绍CAS24共分为三章,分别是:总则、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套期确认和计量。
其中总则部分规范了CAS24的制订目的、依据,并对套期保值进行了定义,将套期分为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三种。
对套期会计方法进行了定义。
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一章是本准则的基础,对于套期保值的两个基本构成部分即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进行了定义及详细的解释性说明。
套期确认和计量一章是本准则的核心。
也是我们讲解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主要概念CAS24涉及很多概念,主要包括:套期保值及三类具体的套期,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等。
一、套期保值的概念和分类(一)套期保值的概念套期保值,是指企业为规避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指定一项或一项以上套期工具,是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预期抵消被套期项目全部或部分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
《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办法》则规定,套期保值是为冲抵现货价格风险而买卖期货合约的行为。
套期保值主要涉及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和套期关系三个要素。
国际会计准则(中文版)【完整版】
![国际会计准则(中文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9c169eca300a6c30d229f9c.png)
国际会计准则(中文版)【完整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可编辑放心下载)国际会计准那么〔中文版〕国际会计准那么〔中文版〕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Chinese Edition目录7>1国际会计准那么第1号--会计政策的揭示4国际会计准那么第2号--存货10国际会计准那么第3号--已失效10国际会计准那么第4号--折旧会计13国际会计准那么第5号--已失效13国际会计准那么第6号--已失效13国际会计准那么第7号--现金流量表21国际会计准那么第8号--本期净损益、根本错误和会计政策的变更29国际会计准那么第9号--研究和开发费用35国际会计准那么第10号--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以后发生的事项39国际会计准那么第11号--建筑合同46国际会计准那么第12号--所得税会计53国际会计准那么第13号--已失效54国际会计准那么第14号--按分部报告财务信息58国际会计准那么第15号--反映价格变动影响的信息61国际会计准那么第16号--不动产、厂房和设备73国际会计准那么第17号--租赁会计82国际会计准那么第18号--收入89国际会计准那么第19号--退休金费用97国际会计准那么第20号--政府补助会计和对政府援助的揭示103国际会计准那么第21号--外汇汇率变动的影响111国际会计准那么第22号--企业合并124国际会计准那么第23号--借款费用128国际会计准那么第24号--对关联者的揭示132国际会计准那么第25号--投资会计140国际会计准那么第26号--退休金方案的会计和报告147国际会计准那么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对附属公司投资的会计152国际会计准那么第28号--对联营企业投资的会计156国际会计准那么第29号--在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财务报告161国际会计准那么第30号--银行和类似金融机构财务报表应揭示的信息171国际会计准那么第31号--合营中权益的财务报告178国际会计准那么第32号--金融工具:揭示和呈报197国际会计准那么第33号--每股收益208国际会计准那么第34号--中期财务报告216国际会计准那么第35号--中止经营223国际会计准那么第36号--资产减值242国际会计准那么第37号--准备、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255国际会计准那么第38号--无形资产275国际会计准那么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313国际会计准那么第40号--投资性房地产325国际会计准那么第41号--农业国际会计准那么第1号--会计政策的揭示〔1975年1月公布,1994年11月格式重排〕范围13>.在揭示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所采用的所有重要会计政策时,应该应用本号准那么。
企业会计准则第 24 号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 24 号应用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919ad515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bf.png)
企业会计准则第 24 号应用指南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应用指南解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以下简称“准则24号”)关于金融工具的处理及披露,为企业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
国际会计准则关联方披露
![国际会计准则关联方披露](https://img.taocdn.com/s3/m/71e47194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f3.png)
国际会计准则关联方披露导言为了增强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靠性,国际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对其关联方进行披露。
这是为了确保企业在其报告中提供准确和完整的信息,以帮助利益相关者做出合理的决策。
本文将探讨关联方披露的定义、目的以及相关要求。
关联方披露的定义国际会计准则中对关联方的定义可以广义地理解为与报告实体有相关联的任何方面,包括与报告实体有控制、共同控制或有重大影响力的方面。
这些方面包括但不限于法人实体、个人、关联公司、联合企业、合营企业、员工、管理层和其家庭成员等。
关联方披露的目的关联方披露的目的是为了向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关与报告实体相关的交易、关系和风险的信息。
这样做的目的有以下几点:1.透明度和可靠性:披露关联方可以增加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使利益相关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
这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了更可靠的信息基础,以做出明智的决策。
2.风险管理:披露关联方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与其相关的风险。
通过了解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和关系,企业可以评估其所面临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的发生。
3.公平性和一致性:披露关联方可以确保企业的会计处理在公平和一致的范围内进行。
这可以防止利益相关者获得有关关联方的不完整或误导性信息,并保证所有利益相关者都能以公平方式对待。
1.关联方的定义和身份:企业应明确定义其关联方的范围,并提供与关联方相关的信息,如名称、法人实体关系以及管理层和其家庭成员的身份信息。
2.关联方交易的披露:企业应披露与其关联方之间发生的交易的性质、金额以及与关联方进行交易的原因。
此外,如果这些交易是非常规或具有单一性质的,还应披露相关的详细信息。
3.关联方资产和负债的披露:企业应披露与其关联方之间存在的资产和负债的性质、金额以及与关联方进行资产或负债交易的原因。
此外,如果这些交易是非常规或具有单一性质的,还应披露相关的详细信息。
4.关联方与企业的关系和风险的披露:企业应披露与其关联方之间存在的关系以及相关的风险,如管理层与关联方之间的利益冲突、相关方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等。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之间的实质性差异及原因分析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之间的实质性差异及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b76fa8c1a37f111f1855b55.png)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之间的实质性差异及原因分析作者:周颖段跃芳来源:《财会学习》2017年第24期摘要:为了适应全球经济日益融合的发展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与完善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了持续性趋同。
但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在关联方披露和资产减值等方面仍然存在实质性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是法律体系差异、政府干预程度不同、市场经济发育程度差异、会计准则制定话语权差异等原因造成的。
各国会计准则趋同是全球会计准则发展的基本趋势,我国应当顺应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趋势,深度参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不断完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提升我国在国际会计准则建设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从而使国际会计准则更多地兼顾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和需求。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差异性分析企业会计准则是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维护利益相关者权益的重要规则。
我国在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为了顺应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加快了会计国际化进程。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不仅建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且与国际会计准则进一步全面接轨[1],企业会计准则在促进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进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07年12月,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与香港会计师公会联合签署了《关于内地企业会计准则与香港财务报告准则(HKFRS)等效的联合声明》;2008年11月由欧盟成员国代表组成的欧盟证券委员会(ESC)认可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具有同等效力。
这表明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道路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国企业会计准侧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持续趋同,2014年我国财政部基于我国企业和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陆续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财务报表列报、职工薪酬等八项企业会计准则[1]。
尽管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持续趋同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目前还存在一些实质性差异,这些差异对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对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仍然产生了不利影响。
国际会计准则解读与应用案例分析
![国际会计准则解读与应用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720bce5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8c.png)
国际会计准则解读与应用案例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蓬勃发展和跨国贸易的日益增加,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为了实现财务信息的全球标准化,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简称IASB)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会计准则。
这些准则旨在提供一个共同的财务报告框架,方便跨国企业之间的交流和比较。
在本文中,我们将解读并应用国际会计准则,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分析其具体应用。
案例一:收入确认与商誉测试公司A是一家全球性的制药公司,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15号(IFRS 15)收入确认准则,公司A需要根据以下步骤确认收入:确定合同;识别合同中存在的性能义务;确定合同的交易价格;分配交易价格到合同中的性能义务;确认收入。
该公司与一家医疗器械公司签订了一份销售合同,合同涵盖产品销售和维护服务。
根据合同,公司A将在销售产品之后提供维护服务,并可为此收取额外费用。
根据IFRS15,公司A应将销售额和维护服务的费用在合同签订时分配到不同性能义务中,并根据完成维护服务时的进展确认收入。
此外,公司A在并购一家竞争对手时,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3号(IFRS 3)商誉测试准则,公司A需要对并购交易进行商誉测试。
商誉是超过合理价值的支付金额,其中包括未能在资产和负债中识别的无形资产。
案例二:金融工具和关联方交易公司B是一家跨国投资公司,其主要业务是投资金融工具和参与关联方交易。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9号(IFRS 9)金融工具准则,公司B 需要对其投资的金融工具进行分类和计量。
该准则根据金融资产的特性和管理意图,将其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的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
此外,公司B还需要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24号(IFRS 24)关联方交易准则揭示与关联方的交易和关系。
该准则要求公司B披露其在报表日期的关联方交易的性质、类型和金额,以及与关联方交易相关的任何重大风险和控制措施。
外资关联企业转让定价与规避税收的实证分析
![外资关联企业转让定价与规避税收的实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200dbd828ea81c758f57894.png)
征税 的协定 范本》 将“ 缔约 国一方企业 直接 或间接参 与 缔约 国另一方 企业 的管理 、 控 制或 资本 , 或 者 同一人 直 接或共 同参 与缔约 国一方 企业和缔 约 国另 一方企业 的 管理 、 控制或 资本 , 称为关联 企业 。1 9 8 4年 7月公布 的 《 国际会计准则 系统 2 4号—— 对关 联者 的揭示》 将关联 企业定 义为 “ 在制订财 务或经 营决策 中 , 有能力 控制 另
业 的财 务业绩 、 利税 率 、 进 出 口贸易 以及 经 营效益 等方 面数额 同内资企业 的不同之处 , 然后 进一步采取 实证分 析 的手段估算外 资企 业转移利润 的大致数额 。 关联企 业、 关联交易及转让定价
一
、
( 一) 关联企业
( O E C D) 关于转让 定价 的报告序 言部分 , 转 让定 价是一 个 中性概念 , 它是指涉及跨 国企业 中各所属 经济实体 间 商 品、 劳务和无形资产转让 的一种 内部定价 机制 。常见 的转让定价形式 主要有 以下几种 :
据东莞市规模 以上工业企业总额 的 8 5 %以上 。 那么, 撑起东莞 市半壁江 山的外 资企业是否存 在转 让定价方式转移利 润的问题呢? 本文分 析东莞 市外资企
劳务或义务 的行为 , 而不论是 否收到价款 。跨 国公 司可 以借助关联企业 间的出资 、 经 营管理 、 生产制造 、 购销 商 品、 融 资借债 等关联交 易 , 追 求跨 国公 司整体 利益 的最 大化 、 使公 司整体 的税 负最低 化 。关联企业进行关联交
披露关键管理人员薪酬【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披露关键管理人员薪酬【会计实务经验之谈】](https://img.taocdn.com/s3/m/0b46e2e7aef8941ea76e055b.png)
披露关键管理人员薪酬【会计实务经验之谈】关键管理人员是企业的关联方,因而向其支付薪酬是关联交易,企业需要遵守国际会计准则24号 (以下简称IAS24号) 关联方交易的披露要求,对关键管理人员的薪酬支付进行披露。
关键管理人员和关联方IAS24号在采用描述形式定义关联方时,直接指出企业 (或其母公司)的关键管理人员属于企业的关联方 [见IAS24号第9. (d) 段]。
关键管理人员是企业聘用的照看和经营企业的“管家”。
股东将经营企业的权力交付给关键管理人员,因而关键管理人员在法律上对企业有忠心尽责的义务。
而且在确定关键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时,关键管理人员自身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股东要求关键管理人员作为关联方对其薪酬支付的内容和金额进行全面披露。
另外,这样做也有利于建立公司股东对关键管理人员的问责制。
企业中哪些人员是关键管理人员?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定义,关键管理人员是对企业的活动有直接或间接的计划、指挥与控制权力和责任的人士,包括全体董事 (不论是执行董事或非执行董事) 。
除了董事会成员是在准则中特别指出的关键管理人员外,其他的关键管理人员包括直接或间接参与企业领导活动的成员。
企业的领导活动包括对企业的计划、指挥和控制。
一般而言,企业的行政总裁和直接向行政总裁报告的副行政总裁、部门总经理或业务总经理都是企业的关键管理人员。
一个部门总经理如向副总裁报告,那么,副总裁是关键管理人员,而部门总经理则不是。
另外,在中国,两个比较有特色的权力机构的领导人员应该包括在关键管理人员中。
他们是监事会的监事和没有包括在上述关键管理人员中的企业党委会的其他成员,如纪委书记等。
不容置疑,他们直接参与了企业的领导活动。
薪酬的组成部分IAS24号对薪酬的组成部分的最重要的定义词是“全部”。
无论用什么支付形式,只要是已经支付,或应付,而且与关键管理人员向企业提供他们的服务有关,那么这些内容都应被包括在关键管理人员薪酬中。
这不仅包括企业自身已付,应付,或计提的金额,而且还包括其他相关联企业为他们支付的金额,如母公司支付的子公司董事薪酬,或子公司支付的母公司董事薪酬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会计准则第24号--对关联者的揭示
(1984年7月公布,1994年11月格式重排)
范围
1.本号准则适用于对美联者以及报告企业与其关联者之间的交易的处理。
本号准则中的要求适用于各个报告企业的财务报表。
2.本号准则仅适用于第3段所述、第6段所修正的那些关联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3.本号准则仅涉及下列第(l)-(5)段所述的那些关联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l)直接地或通过一个或若干个中间者间接地控制报告企业,或是被报告企业所控制以及和报告企业共同受控制的那些企业(其中包括控股公司、附属公司和其他附属公司);
(2)联营企业(见国际会计准则第28号“对联营企业投资的会计”);
(3)直接或间接地拥有报告企业有表决权的股份,并对该企业具有重大影响的那些个人及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
(4)重要的管理人员,即有权力和责任来进行计划、指挥和控制报告企业活动的那些人员,包括公司的董事和高级职员以及与这些人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
(5)由上述第(3)段或第(4)段所述人员直接或间接地拥有重大表决权的企业,或是这种人员能够对其施加重大影响的企业。
它包括由报告企业的董事或主要股东拥有的企业,以及与报告企业拥有共同的重要管理人员的那些企业。
在考虑各种可能的关联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时,应注意相互关系的实质,而不仅仅是法律形式。
4.不需要对交易作出揭示的情况有:
(1)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对有关集团内部之间的交易不需要作出揭示;
(2)当母公司财务报表与合并财务报表一起提供或公布时,在母公司的财务报表中不需要对交易作出揭示;
(3)如果母公司与全资附属公司在同一国家经营并在该国提供合并财务报表,在全资附属公司的财务报表中不需要对交易作出揭示;
(4)在国家控制的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对与其他国家控制的企业的交易不需要作出揭示。
定义
5.本号准则所使用的下列术语,具有特定的含义:
关联者,是指在制订财务或经营决策中,如果一方有能力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则认为它们是有关联的。
关联者之间的交易,是指在关联者之间相互转移资源或义务,不论是否收取价新。
控制,是指直接地或通过附属公司间接地拥有一个企业半数以上,或相当大姑量的表决权,并且根据章程或协议,有权指挥该企业的财务与经营政策。
重大影响(为本号准则的目的),是指参加企业财务和经营政策的制订,但不控制这些政策。
施加重大影响可以通过若干途径,通常可以通过出席董事会的方式,但也可以通过诸如参加政策的制定过程、重要的公司间交易、管理人员的交换、技术资料上的依赖性等方式。
重大影响可以通过股份的拥有、章程或协议达到。
对于拥有股份的情况,重大影响应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第28号“对联营企业投资的会计”中的定义来假定。
6.在本号准则中,下列情况不视为是关联者:
(1)尽管有上述第3(4)段和第3(5)段的规定,但是因为两个公司具有一位共同的董事,这两个公司不认为是关联者(但是有必要考虑这位董事在两个公司的相互交易中,能够影响双方政策的可能性,并评估这种可能性);
(2)①资金提供者;
②工会;
③公用事业;
④政府部门和机构。
不应当仅以日常往来为由而视其为关联者(虽然它们可能限制一个企业的行动自由,或是参与其决策过程)。
(3)与企业发生大量业务的单个买主、供应商、专销商、批发商或一般代理商(不应仅仅由于因此产生的经济依赖性而视其为关联者)。
关于关联者的问题
7.与关联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商业活动的通常特征。
例如,企业经常通过附属公司或联营企业从事一部分单独的经营活动,并且为了投资或贸易的目的购买其他企业的股权,而且此股权份额之大,足以使投资公司对被投资者的财务和经营决策施加重大的影响。
8.与关联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可能会对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发生影响。
关联者之间的交易活动,在无关联者之间可能不会发生。
并且,关联者之间的交易可能不会按与无关联者之间的交易相同的金额进行。
9.即使与关联者之间的交易不发生,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也可能会受到关联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影响。
仅是这种相互关系的存在,就可能足以影响报告企业与其他各方的交易。
例如,一家附属公司在其母公司购买了另一家与其以前的贸易伙伴经营相同业务的附属公司以后,就可能中断与该贸易伙伴的关系。
此外,某一方可能因另一方的重大影响而不采取行动。
例如,一家附属公司可能受其母公司的指示不进行研究和开发活动。
10.对于管理部门而言,确定不导致交易的影响效果,有内在的困难。
本号准则不要求揭示这种效果。
11.在会计上确认资源的转移通常依据各方同意的价格。
在无关联者之间的价格是一项公平价格。
而关联者之间在定价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这一点在无关联者之间是不会出现的。
12.关联者之间的交易可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定价。
13.关联者之间的交易有一种定价方法是根据不受控制的可比价格,即参照在一个经济上可比较的市场上向与卖方无关联的一302一买方出售可比产品的情况来制订价格。
当在一项关联者之间的交易中提供产品或劳务,并且其有关条件与正常商业交易的条件相似时,就经常使用这种方法。
这一方法还常常用于确定财务费用。
14.如果货物在销售给独立的一方之前,在各关联者之间发生转移,通常使用再售价格法。
即从再售价格中扣减一笔毛利,其扣减额应能弥补再售者成本并赚取适当的利润,以便得出再售者应付的转移价格。
在确定与再售者的贡献相适应的报酬时,有一些需要运用判断的问题。
这一方法也可用于其他资源的转移,诸如权利与劳务等。
15.已另一种方法是成本加成法,即要求在供应商的成本上增加适当的附加额。
在确定可归属的成本要素和附加额时都可能发生一些困难。
类似行业的可比销售利润率或资金利润率是有助于确定转移价格的几种尺度。
16.关联者之间的交易的价格,有的不是根据上述第13-15段所述的方法确定的。
有时甚至不计价格,例如,免费提供管理服务和延长免息债务信用期限等。
17.有时,若不存在相互关系,则交易就不会发生。
例如,一个将其大部分产品以成本价销售给母公司的公司,如果母公司不购买这些产品,可能就找不到另外的买主。
揭示
18.在很多国家,法律要求财务报表对某些类别的关联者给予揭示。
尤其是将注意力集中于与企业董事的交易,特别是他们的报酬与借款,因为他们与企业的关系具有信托性质。
此外,国际会计准则第5号“财务报表应揭示的信息”,要求揭示公司之间重大的交易,对集团内公司和联营公司的投资,以及与集团内公司、联营公司和董事们往来的余额。
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对附属公司投资的会计”与国际会计准则第28号“对联营企业投
资的会计”,要求揭示重要的附属公司和联营企业的名单。
国际会计准则第8号“本期净损益、基本错误和会计政策的变更”,要求揭示非常项目以及由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产生的收益与费用项目(它们需达到这样的规模、性质和影响,以致对它们的揭示对说明企业在这一期间的经营业绩是至关重要的)。
19.在下列情况下,关联者之间的交易可能导致报告企业在它们影响的当期作出揭示:
(1)货物(产成品或半成品)的购买和销售;
(2)不动产或其他资产的购买和销售;
(3)劳务的提供或取得;
(4)代理安排;
(5)租赁安排;
(6)研究和开发的转让;
(7)许可证安排;
(8)理财(包括现金或实物的贷款或权益分配);
(9)担保和抵押;
(10)管理合同。
20.在存在控制的情况下,不论在关联者之间是否发生了交易,关联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均应予以揭示。
21.为便于财务报表的读者了解关联者之间的关系对报告企上的影响,在存在控制的情况下,不论关联者之间是否发生了交易,揭示关联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都是恰当的。
22.如果在关联者之间发生了交易,则报告企业应揭示关联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性质,以及为了了解财务报表所必须了解的交易类型与交易要素。
23.为了了解财务报表所必须了解的交易要素一般包括:
(l)对交易数量的说明,不论是以金额还是以适当的比例加以说明;
(2)未结算项目的金额或适当的比例;
(3)定价政策。
24.性质类似的项目可以用汇总的方式予以揭示,除非为了了解关联者之间的空易对报告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而需要分别予以揭示。
25.集团成员之间的交易不需在合并财务报表中揭示。
因为合并财务报表对母公司和附属公司已作为同一报告企业来提供资料。
在按权益法核算的情况下,与联营企业的交易不应略去,而应作为与关联者之间的交易来单独揭示。
生效日期
26.本号国际会计准则,对从1986年1月1日或以后开始的会计或间的财务报表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