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业部撤销前后 邵奇惠:不能叫一个干部寒心

合集下载

萧克的农垦岁月

萧克的农垦岁月

萧克的农垦岁月作者:梅兴无来源:《世纪风采》2019年第12期在1958年的军队“反教条主义运动”中,国防部副部长、解放军训练总监部部长萧克上将受到错误的批判,被撤销在国防部、训总的职务。

他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命运如何,但有一个信念是坚定不移的:不管到哪里,不管干什么,都不会消沉,用努力工作来证明自己对党的忠诚。

1959年9月,他被安排到农垦部当副部长,在农垦系统度过了12年不平凡的岁月,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老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诚。

学开拖拉机以管好农机工作1959年5月,中央批转了总政关于“反教条主义”的报告后,对萧克的批判基本上结束了,但在军队的职务已被撤销,他处于赋闲状态。

贺龙、王震、张子意、张启龙等红二方面军的老领导、老战友来看他。

他表明自己的态度:“我是共产党员,永远不会消极。

”王震和萧克是老战友、老搭档,红军时期,萧克是红六军团军团长,王震是红六军团政治委员,两人一道并肩指挥作战。

王震除了关心萧克的境遇外,还对他今后的去向提出了建议:“黑龙江垦区准备建一个水库,正缺少人手,我给省委书记欧阳钦打个电话,你去那里建水库怎么样?”萧克满口答应:“行,干什么都行。

”萧克早年在中央苏区时就与欧陽钦认识。

欧阳钦也表示欢迎萧克去黑龙江。

1959年9月,萧克接到中央的通知是让他去农垦部当副部长。

他已做好去黑龙江修水库的准备,打算到最基层从头干起。

对这个安排他有些意外,但穿了一辈子军装,一旦脱下来,不免有些感伤。

国庆节一过,萧克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到农垦部上班。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已养成了一个坚定的政治秉性:一切行动听指挥,党叫干啥就干啥,不遗余力把工作做好。

农垦部部长是王震,他真诚地欢迎萧克的到来。

萧克对老战友说:“我要重新做起!”当时,农垦部直接管辖的新疆、黑龙江、广东、云南四大垦区,集中了全国大部分国营农场,而这些农场的职工大多是部队转业或成建制调动过去的部队官兵,与部队有着天然的联系。

这使萧克感到欣慰,虽然脱掉了军装,但仍有部队的工作氛围。

见微知著

见微知著

见微知著作者:暂无来源:《经理人》 2013年第2期#三一中联暗战继续工程机械行业面临信任危机#@经理人: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的暗战仍在持续,间谍门、裁员门、微博门、行贿门各种戏码接踵而至。

三一迁京事件仍在发酵,中联重科又遭匿名举报财务造假,在行业下行周期,中国工程机械正面临着集体信任危机。

@石述思:如果将三一搬家简单地归结为国企利用自身独特优势成功挤兑民企,显然有失偏颇。

三一重工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颇得政府青睐—其实,在现有体制环境内,任何一个民企能膨胀到国际知名企业的地步,都离不开政府的亲切关怀。

@金证首席分析师陈自力:中联重科否认存在财务造假,不管这件事是不是真实的,但是整个机械制造行业2012年的表现让投资者无比失望。

在行业的寒冬期,作为中国制造行业龙头的几大厂商不是集体抱团取暖,而是互相揭短攻击,试想这样的企业如何同国外的企业竞争?我看这个再不整顿怕是没有希望啦!!!#国开行退出交易平安买家成迷#@经理人:国家开发银行已叫停对泰国正大集团收购中国平安股份交易的440亿港元贷款。

这一消息公布后,平安A股当即以跌3.73%收盘,H股则告跌4.01%。

在国开行中止贷款后,正大集团还能否、如何完成此次规模近百亿美元的收购,是所有人关心的问题。

@付祥隆:知情人士透露,预计中国监管机构可能会否决汇丰控股有限公司以93.9亿美元向泰国正大集团出售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少数股权的交易。

@毕晓雯Bixiaowen:一位来自平安集团的知情人士透露,若国开行真的停了对此项交易的贷款,反而降低了保监会否定此次交易的一个风险点,因为利用银行贷款投资保险公司股权本身就不合规。

“但目前这项风险反而没有了。

”该消息人士称,“现在要么汇丰再找新买家,要么正大集团自己另找资金来源。

”#东方家园资金链断裂濒临破产未来何去何从#@经理人:2013年初,东方家园在北京的5家门店突然悉数关闭,公司总部人去楼空,外地市场也接连爆出关店新闻,讨债的供应商和企业员工络绎不绝,两大股东东方集团和龙柏宏易资本却均声称自己未参与东方家园建材的实际运营,亦未有相应善后解决办法出台。

廉洁小报内容

廉洁小报内容

廉政名言警句1、执政以廉为本,为官以勤为先。

2、做人一身正气,为官一尘不染。

3、贪婪的欲望使人堕落,廉政的品质使人奋进。

4、唯德唯廉唯实,尽心尽职尽力。

5、名位利禄皆为身外之物,品格事业才是立身之本。

6、鱼贪饵,容易上钩; 人贪利,终落陷阱。

7、对知识的追求是学习的动力,对金钱的贪婪是腐败的起因。

8、奋起廉政双刃剑,外拒腐蚀,内防蜕变,上忠国家,下慰妻儿。

9、戒贪,求心安理得; 慎行,为正人君子。

10、心底无私天地宽,一生一世不翻船。

11、清正在德,廉洁在志。

12、党的事业重如山,个人名利淡如水。

13、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从政,勤勤恳恳工作,默默无闻奉献。

14、有公德乃大,无私品自高。

15、宁以正气清贫谈笑,勿以名利金钱折腰。

16、公以至仁,正以尽义,廉以树威,明以立信。

17、牢记宗旨,永葆本色。

18、慎独慎微,慎始慎终。

19、人才是压出来的,高效率是严出来的。

20、坚持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统一起来。

21、牢记政治责任,保持好的作风,掌握理论武器,深入扎实工作。

22、根本是理想信念问题,而总开关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3、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

24、不给别人一点送礼的由头,不给自己半点腐败的念头。

25、作风要朴实,工作要扎实,任务要落实。

26、克己奉公,干净干事。

27、歪风不止,正气难树;正气不树,事业难成。

为那些想事和干事的党员干部撑腰壮胆,排忧解难。

28、知难而进的决心,锲而不舍的精神,攻坚破难的魄力,切实可行的办法,组织协调的本领。

29、用“钢班子”带“铁队伍”。

30、名节重泰山,正道是清廉。

31、一文虽微,能污清白人格,万金价昂,难收公道人心。

32、为政清廉从古至今人称颂,公仆亮节继往开来胜前贤。

33、草骑墙头因风势而倒,官无正气因德殇而亡。

34、酬薄酬厚皆为百姓血汗,位卑位尊同是人民公仆。

35、蚁穴失察必崩大坝,小贿不拒定成巨贪。

36、为官惟廉,从政惟勤,处事惟公,做人惟实。

人体内部器官原位再生应用研究的科学诉说

人体内部器官原位再生应用研究的科学诉说

原国家机关党工委周敬东副书记,率先进行了器官再生内分泌整体运行生理功能实验,探 知了再生物质可调整人体激素平衡。徐荣祥任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副主席时的上级组织领导 人; 我国心脏肺脏联合移植手术专家第一人,世界最著名的心脏外科科学家刘晓程教授,率先 亲身进行心血管原位再生复原数据验证,科学的展现了心血管原位再生复原的临床机理 ; 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志愿者白春礼先生,为了解人体再生复原科学,率先亲身体验其科学机 理,验证皮肤器官组织原位再生复原的过程 ; 著名法学家宋大涵先生,率先进行了再生生命诊断标准及生物钟饮食计划试验,首先验证 了第一阶段再生计划三年期全胃肠再生复原,诊断全器官衰老生命状态的数据,以及验证 了第一阶段再生计划的生物钟饮食计划 ;
刘秋婷女士,率先进行了心脏骤停后的心脏原位再生复原试验,探知了心脏骤 停后的心脏可原位再生复原 ; 著名领袖媒体人翟惠生书记、夏春平先生,作为媒体人率先亲自体验器官再生 科学在自身出现的结果,以身验证其再生生命启动计划第一阶段实现的再生生 命真谛 ; 前卫生部食品安全局局长赵同刚先生,率先进行了自身免疫疾病的再生复原试 验,探知了“自身免疫溃疡”能用再生复原治愈 ;
国家机关党工委原第一副书记、原重庆市张德邻书记,率先进行了导致肾功能衰竭的严重 糖尿病的原位再生复原试验,探知了糖尿病可再生复原消除 ; 原国资委副主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先生, 率先进行了多器官原位再生复 原试验及“三高代谢”指标再生复原试验,探知了人体在器官再生复原的同时,三高指标 可自然复原 ; 国家十二五科技规划组组长、原国家外国专家局马俊如局长,率先进行了肺纤维化的原位 再生复原试验,探知了影响70%老年人生命安全的肺纤维化可再生复原。徐荣祥科学研究 的上级主管领导人 ; 全国人大常委、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李慎明委员,率先进行了器质性心律不齐的 原位再生复原试验,探知了器质性的心律不齐可原位再生复原 ;

古今廉洁小故事

古今廉洁小故事

廉洁小故事清初,陈居官至闽浙总督。

他为官清廉,生活俭朴,临终时仍身着粗袍布履。

他在台湾任职期间,把自己应得的三万两银子全部用于修复炮台等公务。

任闽浙总督期间,应得的银两也分文不取。

他常说:“贪取一钱,即与百千万金无异。

人之所以贪污妄取,都是因为奢侈挥霍,取用无度,不能节制。

我初任知县时,一钱不取也不至于缺衣少食,就是因为重视节俭。

”康熙皇帝称赞他为“清廉中之卓绝者”。

李以俸外为赃清朝人李(音jiào)刚做官时对家人说:“为官者除公家俸禄,任何所得都是不应该的。

你们切忌贪取一文一物。

”县衙内有两株桂花树,他对家人说:“这也是公家的财物,不可采摘。

”有一次外出,仆人在路旁摘了一个桔子,李斥责他坏了规矩,命令他照价赔偿。

李做了三年知县,因为上司向他索取贿赂,他抵制了上司的要求,辞去了官职。

临行时,老百姓恋恋不舍,哭泣相送。

郭琇洗心戒贪欲康熙年间,任湖广总督的郭琇为官清正,但他在做江苏吴江县令时,恋于游玩山川,处理疑案不慎,还有贪污问题。

江南巡抚汤斌准备上书弹劾,郭琇猛然惊醒,他求见汤斌,发誓痛改前非。

被获准后,郭琇回吴江让人用清水把县衙内外和自己的居处洗刷一新,显示他洗心革面的决心。

他说到做到,从此日夜辛勤,政绩显著,深得民心。

任御史、总督时,他不仅自己清廉不贪,而且胆量过人,敢于揭发朝廷大臣的不法行径。

那些结党营私、背公纳贿之徒都非常怕他。

他也因此成了康熙年间的刚正名臣。

悬鹅示众明时,周新担任司法按察使后,一天,有人给他送来一只烤鹅,他坚决不受,但送礼人已经抢先出门了。

于是,周新叫家人把烤鹅挂在屋子后面,以后凡是送礼者,他就让家人领着去看那只已经风干了的烤鹅。

从此,再没人自讨没趣了。

立檄拒礼康熙19年,于成龙改任直隶巡抚。

大名县县官遵循旧习,在中秋节前给他送了一份“中秋礼”。

于成龙严词拒收,还特地颁布了《严禁馈赠檄》,通报了大名县县官的送礼行为,并明令所属官员,今后如果发现逢年私送者,“决不宽恕”。

贺龙怒斥国防工业系统“浮夸风”

贺龙怒斥国防工业系统“浮夸风”

贺龙怒斥国防工业系统“浮夸风”《党史博览}2006年第7期1958年lO月19日.贺龙与聂荣臻(右二),罗荣桓(右一)在太原视察. 1959:~9月,贺龙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l1月7日,中央军委常委在听取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赵尔陆关于国防工业情况的汇报后,认为应该在军委领导下成立一个国防工业委员会,以加强对国防工业的领导.l1月10日,军委常委向中共中央建议成立国防工业委员会.1960~1月5日,中共中央批准了这个建议,并任命贺龙为主任.从此,贺龙便将巨大的精力,投入到国防工业系统."党要我管.我就要真管.我管国防工业,不能只挂牌子.不做实际工作.我要扎扎实实地把工作抓起来."国防工业,是实现军队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作为主管国防工业的军委副主席,贺龙深知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他在接到任命的第二天,便召开国防工业委员会会议,研究确定委员会的性质和任务.他说:"国防工业委员会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下的协商组织,是研究,发展国防工业并协调解决建设中有关问题的办事机构,是协商委员会.国防工委向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提出发展和建设国防工业的建议,经批准后组织监督执行.委员会不是一级行政机构,不代替国务院,中央军委行使行政职权." 为了工作方便,委员会下设一个办事O升介甫圈墨春秋机构,叫国防工委办公室,处理日常事务.随后,贺龙于1960#1月13日主持召开了国防工业系统各企业,事业-~fCz负责干部会议.他郑重地对大家说:"党要我管,我就要真管.我管国防工业,不能只挂牌子,不做实际工作.我要扎扎实实地把工作抓起来."2月下旬,在广州参加中央军委扩大会议时,贺龙同聂荣臻,罗瑞卿商定,会后一起去视察国防工业,并准备用一年时间对全国的重点军工企业巡视一遍.2月27日,军委扩大会议结束, 3月2日他们就动身了,先去贵阳,重庆视察,3月13日到达成都.3月17日,贺龙,聂荣臻,刘亚楼等又到成都市郊的飞机制造厂视察. 这个厂是1958年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二个歼击机制造厂.该厂的口号是"一年建成,当年生产飞机".贺龙去这个厂视察时,因腿疾未愈,以手杖助行.走进工厂办公室,他见厂领导人夹着厚厚的一叠文件,就问:"你拿那么多资料干什么?是不是要汇报?"厂领导答道:"是的."贺龙说: "先不用了,我们看看再说."说罢,贺龙便从屋顶到地面,从墙到窗户看了几眼.这里的墙没有粉刷,露着砖缝. 他用手杖轻轻一捅,一块砖竞捅出了半截,还旋转了90多度!他惊奇地问: "嗯?怎么搞的?"总工程师回答说: "这是建厂时为了'多快好省',用空心砖砌的空心墙,又没有填土,re)灰黏结不牢,所以……"贺龙生气地说:"四JIl素称天府之国,穷得连砖都没有了吗?这么简陋的房子,我看不是'多快好省',而是'少慢羞费'!"他又转过身问刘亚楼:"你是空军司令员,是使用飞机的,你也到外国考察过,人家的飞机制造厂是这个样子吗?"刘亚楼苦笑了一下,没有回答.贺龙又问厂领导人:"你拿那么多材料,是不是想说建成了多少建筑面积,速度如何快?"这位厂领导连忙解释说:"我们厂是在'大跃进'中开始建设的,为了省钱,一个钱顶两个钱用.要求一年建成,第二年国庆节飞机上天……"贺龙打断了他的话:"我们就是来看工厂和你们去年上天的飞机的.是好是差,眼见为实."贺龙等来到飞机总装配车间.这贺龙怒斥国防工业系统一浮夸风~圈墨春欲毫≮《党史博览~2006年第7期鹰厂房的设计'和施工都非常粗糙.厂房的跨度有30米, 却用了很细的立柱和横梁,给人以岌岌可危之感.贺龙问道:"这么大的跨度,柱子和梁又这么细,会不会垮下来?"总212程师说:"设计的人说有安全系数.能不能垮, 现在还难说.看来必须加固."贺龙问:"你能保证不垮吗?"党委书记连忙为他解释:"他是总工程师,是管生产的,不管基建."贺龙说:"那好,你既然是管生产的,我就问你,这样的厂房能生产飞机吗?"总工程师说: "不能.建厂过程中出现了很大问题,也有过不少争论. 我们也提过意见,但上级没有采纳."贺龙追问:"哪个上级?…'机械工业部,航空工业部管理局和基建设计院,都是我们的上级."贺龙说:"你们向中央反映过没有?建筑质量这么差,你们有意见,上级不采纳,你们可以向中央反映嘛."工厂领导人回答:"没有."贺龙说:"建设国防32厂,要保证工程质量,这是百年大计.你们厂搞成这个样子,不能生产,这怎么行!"他对_I:厂领导人说:"你们马上整理一个材料,我拿着'通天去'"他用手杖朝天空指了指,又问:"你们去年上天的新飞机在哪里?我要看看.…'新飞机连影子还没有哪!"总工程师说.贺龙沉默了.3月l8日,贺龙,聂荣臻等又来到成都航空发动机厂.该厂负责人事先听说有中央领导人要来视察,临时作了准备.贺龙一行在厂部办公楼前下了汽车.贺龙对聂荣臻说:"我们不上办公室去了,先到工地看看吧."聂荣臻点头同意.他们径直朝车间走去.厂党委书记快步赶上,介绍说:"这个厂是在'大跃进'的1958年l0月18日动32的.上级提的口号是'一个钱顶两个钱用','一百天建成工厂',要全面铺开,快速施工.就地取材,因陋就简;还要边施工,边试制,边生产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7个月,但主厂房仅仅建成了外壳,内部还没有安装.辅助系统也只有工具,木工车间投产."贺龙,聂荣臻放慢了脚步,认真地听着.厂党委书记继续说:"所有的厂房,设计标准都低,屋架跨度大,横梁小,立柱细,承受力量过大.厂房全部采用木屋面,木望板,术檩条,木框天窗和木制大侧窗,就连铸,锻和热处理高温车间也是木结构,随时都有起火的危险.车间的地坪过薄,而且把原设计的水泥地面改成了沥青地面.机器一开,地面就震动,下陷,不能保证加工精度.因为存在这些问题,我们现在已经不是'三边',而是'六边'了."贺龙停住脚步问:"什么叫'六边'?"厂党委书记说:"就是边施工边返工,边开工,边停工,边建设,边加固一"贺龙"哦一-j一声说:"还是到车间看看去吧"贺龙,聂荣臻来到三号车间.看见有一扇大型水平折Ⅱt玻璃窗开着,就问:"天气还凉,为什么不关上?"说着.用手杖把窗子轻轻一推,准备关上.突然,一块近一平方米的玻璃劈头掉落下来.贺龙急忙向后退了一步, 那块玻璃落地,"哗的一声在他的脚前摔得粉碎.在场的人都惊呆了.贺龙面带怒容地说:"这样的厂房能生产发动机吗?工人的安全有保障吗?"无人回答.因为从厂长,党委书记,总工程师,军代表到每一名工人,谁都不情愿进这样的厂房.在会议室里,由于激动,贺龙不时地用手杖戳着地板,连声音也有些颤抖了:"造飞机厂的钱,是六亿人民勒紧裤腰带省下来的!建得这么糟,简直是犯罪!设备还没有完全搬进来,房子就快塌了!你们对得起老百姓吗?"说着,他又戳了几下地板:"有人说你们盖厂房多快好省.我看这是少慢差费!"厂长说:"我们提出过这样盖厂房不行,但是,'胳膊扭不过大腿',争不过来."贺龙问:"那你们为什么不坚持原则?为什么不直接向中央汇报?"厂长答:"我们向主管部门汇报过,但只同意我们维修,不准重建.说如果重建, 就是否定'大跃进'的成果.其实维修比重建还费钱."贺龙说:"你们写个报告,把什么时候向谁汇报过,都写清楚.我倾向推倒重建.我回北京清建委派专家来,在技术上再作一次检查.推不推倒,最后由技术部门定.""质量第一.""对军工产品质量的态度,是一个党性问题,是一个对待革命事业是否忠诚的问题."贺龙在四川视察时,深深感到国防32业基本建设的问题严重.3月25日返回北京后,第二天上午,他就到周恩来那里,详尽地汇报了视察中发现的问题.回到办公室,他又和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通电话交谈了许久. 放下电话,他写了一封信,附上成都两家工厂的材料,作为急件送给了李富春.李富春看后,决定向这两家工厂派出专门检查组.检查组在成都进行了两个月的检查,写出了《关于成都厂质量问题的检查报告》,由贺龙转呈中共中央.中共中央批示说:"成都两厂工程质量问题的性质是严重的,必须从中吸取教训."机械工业部应"进行一次全面的2]2程质量检查,凡质量不好的,影响安全和生产的工程.从速采取措施,予以解决".根据这一批示,贺龙委托罗瑞卿去成都,同成都军区,成都市委负责人一起,采取落实措施,并决定从军区抽调个工兵团,两个运输连,快刀斩乱麻,重建成都那网个不合格的工程,返修,加固尚能保证生产的工程.经过返修重建,两厂的基建和生产逐步走上了正轨.国防工业系统中的质量问题,不仅存在于基本建设方面,产品质量也在普遍下降.l96o~1z4月,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赵尔陆到沈阳检查,发现航空产品质量严重下降.以致大批飞机无法出厂.他立即给中央军委和贺龙写了报告.贺龙看到报告,感到问题严重,决定进一步听取一机部领导的汇报.5月10日,中央军委常委听取汇报后认为:"目前国防212业生产中存在的质量不好问题是严重的,需要立即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并且决定:"在一切国防工业生产中,应当明确提出:质量第一,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数量的口号;坚决反对单纯追求数量,0O6年第7期,不顾质量的错误观点."于是,"质量第一"至国防工业系统第一次被明确提了出来.日,贺龙给中央写了两份报告:一份是《关于'和沈阳发动机厂产品质量问题的报告》,另于国防工业生产和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报一份报告中,他郑重指出:"军工产品是直接f上的.只有质量好,数量多才有意义."针对:重的质量问题,他提出了四项改进措施:党亲自抓质量;加强企业管理,迅速恢复和7规章制度;材料不合格,宁可不生产;加强厂的干部,首先是加强导弹,航空,造船,无的干部.他建议从全国范围内遴选最优秀,的干部到这些工厂去担任厂长和党委书奂不称职或玩忽职守的干部.央同意了贺龙的报告.完成都两个工厂的施工质量和沈阳两个工量问题后,5月31日,贺龙到株洲湘江机器童个厂住了6天.临行前,他一再叮嘱党委成雾不好,是党性不纯的表现;一定要确保产七基础上,加快生产和试制的进度.,贺龙到达湘潭,视察江南机械厂.6日到达日至l8日在那里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利用会议的空隙时问,在6月l4日向中央军于=检查湘江机器厂生产情况的报告》,提出厂发展方向的设想.他首先肯定了湘江厂发展到生产发动机的成绩,然后,根据军事在的问题,指出:"该厂今后不应再扩建,宅掘潜力.广泛地开展业务技术革新,充分条件做到在基本上不扩大规模的情况下,尖端产品为主的工厂.亦即向'尖'的方向月,贺龙(右二),罗瑞卿(左二)一起视察一二二!GSCQ发展,而不是向'大'的方向发展".经过贺龙和国防工业战线其他领导人的种种努力,不少军工企业的领导人头脑清醒了,开始采取措施,提高产品质最.但是,也还有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没有完全转过来,甚至有抵触情绪.针对上述情况,在9月l3口中共中央召开的电话会议上,贺龙再次就军工产品质量问题作了重要讲话.他说:"军工产品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质量问题.产品质量不好,不仅影响了部队装备供应的完成,给国家经济造成重大损失,而且直接影响J'部队装备供应和对敌斗争,还丧失了宝贵的时间,耽误了掌握新的技术的进程因此,必须明确认识质世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这个问题的迫切性.要下最大决心狠抓质量."他强调:"军工产品都是直接用于战场}:的在战场上,你消灭不了敌人,敌人就消灭你.所以,军工产品的质量必须精良,产品质量不好,在战场上出了故障,实际上起了帮助敌人的作用.因此,对军丁产品质最的态度,是一个党性问题,是一个对待革命事业是忠诚的问题.每一个共产党员,干部,工人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去关心产品质量,坚决同一切忽视产品质量的现象作斗争.""军工厂的产品质量一定要好,如果不好,会误国误民;军用产品是用于打敌人的.质量如果不好,不仅会伤害战士的生命.还会影响战斗的胜利."1960~l1月I1日,贺龙和罗瑞卿率领中国军事代表团结束了对朝鲜的访问回国.回国途中,代表团的专列直驶哈尔滨.l4日上午,贺龙一行到哈尔滨飞机发动机制造』一视察.这个工厂的负责人在l3日下午接到通知后.连夜准备了一份厚厚的汇报材料,并在总装车间布置了一个小型实物展览,挂满了各种图表.最引人注目的,是挂在入口处的"前言".贺龙走到"前言"处停住了脚步,仔细地看了一遍,没有说什么就走进展窄,听厂党委书记念汇报稿刚听完一段,贺龙便打断了他:"请你讲讲目前产品的质量情况."书记说:"产品质鼍情况,我还不清楚."贺龙问: "这几年来,你们厂交付了多少台合格的发动机?"书记答不上来.工厂的另一位负责人同答说:"我们厂3年还没有交付过l台合格的发动机."贺龙问:"为什么?"但没有一个人问答.贺龙严肃地说:"3年了,投入那么多材料,合格的发动机还造不出来.你们知道制造发动机的材料是哪里来的吗?这是全国人民省吃俭用,节约外汇买来的,被你们白白遭蹋了.要是人民知道你们这样干,是不会饶恕你们的:"他边说边用手杖戳着地坪,发出"咚咚咚"的声响: "帝国主义仇视封锁我们,苏联撤销合同卡我们,都是看我们落后,欺负我们!你们还不争口气!一旦发生战争,怎么办?"小小展宰里,气氛立时紧张起来.贺龙双手一按手墨春秋|《党史博览}2006年第7期杖站了起来,径:直走到"前言—F,指着上面写的"在省市委和部,局正确领导下,胜利地完成了国家交给的任务"这句话,对那位书记说:"你把我们当成什么人?对我们也不讲实话.明明3年没有出过1台合格发动机,却写什么'胜利完成了国家交给的任务'.这套做法不就是浮夸吗?!"临出厂时,贺龙的情绪已经平静下来.他和蔼地问那位书记:"你当党委书记几年了?""6年了一""在这个厂当了6年的党委书记,汇报时却讲不出生产和质量情况,你要好好学习啊!"书记点点头,愧疚地说:"我们马上把'前言'撤下来."贺龙说:"先不要撤,要有勇气把这个'前言'放在工厂的大门口,示众3天,让职工们看看."这天下午,贺龙一行来到飞机制造厂.贺龙在总装车间看到有一批飞机正在检修,便问:"飞机的交付情况怎么样?"厂党委书记如实回答:"几年来还没有交付1架合格的飞机."贺龙,罗瑞卿一听,哪里也不去看了,径直来到厂部会议室.这里已经坐满了哈尔滨几家军工厂的厂长和党委书记一进会议室,贺龙便说:"今天把大家找来,主要是谈谈军工产品的质量问题.首先请飞机制造厂的同志谈谈质情况,."飞机制造厂的军代表说:"这个厂制造的一架直升机,原来是准备赠送给越南胡志明主席的,但运到南宁后,因为质量有问题,没有送出去.飞机上零件也是进口的." 这架飞机是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赠送给胡志明的一贺龙来厂前,只知道这架飞机质量不行,没有送出去,却不知道零件还是苏联产品.他按捺不住心中的不快,严肃地批评说:"装的什么零件?又去送给谁?你们也看看对象!这种没有志气的做法,怎么也说不过去.我们是国际主义者,有义务支援兄弟国家,但是,必须川/J所能及的尔去支援要实事求是,不要欺骗.本来这种苴升机经是比较落后的型号.你们试制了3年,交付了儿架?"制造厂的一位负责人回答说:"还没有交付1架合格的飞机."贺龙听罢,用手杖指着会议室里挂着的领袖像说:"你们要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国防想想,为毛主席, 少奇同志想想,要为总理,小平同志想想,你们对得起谁呢?你们是一个大厂,国家花了这么多钱,党把这么重的担子交给你们,可是你们几年出不来合格的飞机, 还这样心安理得!"他又看看发动机厂的负责人,接着说:"他们那个厂还在'前言'里写上'胜利地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3年没出合格的飞机发动机.给谁完成了任务?现在看来,整顿产品质量问题,靠修修补补是不行了,必须下决心同过去那一套错误做法'一刀两断',要采取彻底的办法,重新来过."在从飞机制造厂返回哈尔滨市区途中,贺龙一行顺便视察了铝加工厂.贺龙看到制造飞机能够用上自己加_r的各种铝板很高兴.他与罗瑞卿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铝冶炼车间,又来到铝板压延车间.当他发现该厂因卫生1965年lOg].贺龙(右三)在四一.工厂视察.状况不好而影响到铝板的质量时,叮嘱厂长说:"要文明生产,才能保证质量.铝板出厂前要严格检查呀!"贺龙和罗瑞卿在离开哈尔滨之前,又把那里的几家军工厂的党委书记召集在一起,再一次强调了质量对于军工产品的重要性:军工厂的产品质量一定要好, 如果不好.会误国误民;军用产品是用于打敌人的,质量如果不好,不仅会伤害战士的生命,还会影响战斗的胜利.敌人每时每刻都想整我们,我们如果刀子不快,就会被敌人杀害.l1月18日,贺龙一行到达沈阳.2O日,他们来到沈阳飞机制造厂.半年前,军委常委曾听取过一机部领导人关于这个工厂和发动机厂新产品质量不合格的汇报;贺龙还给中共中央写过专题报告.所以,贺龙很关心该厂目前飞机的质量.他走进工厂总装车间,指着一排排飞机问正在检修的工人:"这些飞机的质量怎么样?"工人们回答说:"修来修去,还是出不了厂!"贺龙看看车间的黑板,上边"质量第一"4个字是刚刚写上去的.墙上也贴着带有"质量第一"的标语,他摸了摸,糨糊还没有干.他转身问总工程师:"飞机的质量究竟怎么样?"总工程师回答说:"飞机的抖动问题还没有解决,不能出厂."贺龙没有再问什么,直奔停机坪.这里停放着两排银白色的米格一19歼击机.由于故障没有完全排除,一直停在那里,因而这个停机坪被工人谑称为"养鸡(机) 场".贺龙望望"养鸡场",心情沉重地对该厂负责人说: "关于'质量第一'的问题,今年1月中央上海会议时毛主席讲过,刘主席,周总理,总书记都讲过;5月军委又作了决定;9月在全国国防工业电话会议上,我直接给你们传达了.这样三番五次地讲'质量第一',按理说大家应该很好地执行了.这么多飞机摆着出不了厂,还在投料,还在追求总产值!你们为什么不按中央,军委的指示办?全国六亿八千万人民宁可不吃肉,不吃鸡,换回来的材料, 你们却把它做成超差品,怎么对得起全国人民?"《党史博览))2006年第7期"上次空军接收的飞机,一架也不合格."驻厂军事代表插了一句."啊贺龙吃了一晾,"上次听说那架飞机合格了,我在电话会议上还说'要发电报表示祝贺',原来是一架都不合格,我们受骗了!"罗瑞卿气愤地说:"你们敲锣打鼓喊着捷报,我们听了非常高兴.我想,外国专家撤走了,我们自己也可以造飞机嘛!我见了毛主席,刘主席和周总理,见了元帅们都报告了,大家都挺高兴,还给你们发了贺电.没料到你们是搞假动作,瞒上啊!"贺龙当即果断地决定:"重新试制!不要采取改良的办法.新的与旧的要一刀两断,不要藕断丝连.从图纸,资料,工艺规程,第一道工序,一直到出飞机,都要严肃认真."罗瑞卿表示赞成:"对,从头做起.新的,旧的之间划一条线,不要搭界.新的,按正规做法搞,重新投料;旧的,这qtt-~合格的飞机,要考虑补救办法."他问厂长和工程师: "你们有什么打算?"厂长回答:"我们就照这个指示办." 当天,贺龙一行又到了沈阳航空发动机制造厂.贺龙问厂长:"你们对引进的外文资料消化透了没有?"厂长说:"前几年,引进的资料的一部分还没有开箱, 试制工作就已经开始了.我们把不断更新时速飞机发动机的零件装配到超音速飞机发动机上,结果不合格."贺龙对厂长和党委书记说:"已经造出来的,要一件一件地检验,合格就要,不合格的就不要.要下这个决心.发动机质量不好,空军就不接收.规章制度,不该改的就不改;过去改错了的,要坚决改回来.我们讲改革,是指改那些不合理的,不要把合理的也改掉了.在技术上一定要'先学楷书后草书',按原来资料进行改正.未经认真试验的不能随便改.我说的中心意思就这么一句:只许往上爬,不许往后退!相信你们一定能搞出合格的产品来."离厂前,贺龙,罗瑞卿建议这个工厂进行一次质量整风."现在你们1个月生产好几架优质飞机和发动机,搞的很好,大有进步.现在应该鼓励,表扬你们."贺龙回到北京后四处奔波,推动国防工业"质量第一"方针的深入贯彻落实.通过努力,国防工业建设和产品质量不好的状况有了不同程度的扭转.4年后,当贺龙再到西南和东北的一些军工厂时,见到那里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1965年4月13日,贺龙,聂荣臻和四川I省委书记李。

国务院机构改革30年

国务院机构改革30年

国务院机构改革30年:那些消逝的部委2013年,“两会”通过的新一轮大部制改革方案中,一些部门被撤并,其中就包括拥有数百万职工的铁道部。

事实上,自1982年以来,国务院已进行过六次机构改革。

梳理这几次改革中被撤并的部委,回味其中人物命运的进与退,我们能看到在改革阵痛中不断前进的中国。

最具计划特色的粮食部先被撤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机构精简,粮食部被撤销。

粮食部成立于1952年。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涉及粮食跨省调拨这样的事,粮食部不能单独完成,需要更高层面的协调。

1961年9月,周恩来开完庐山中央工作会议后来到南昌,江西省委书记杨尚奎敬酒时,周恩来说:“要敬就敬三杯!但我有一个条件,干一杯酒,要增加你们省外调粮食1亿斤,好不好?”在20世纪80年代,《人民日报》第二版上,曾刊登出很醒目的文章《发生在卢氏县的一场“官司”》,同时加发了短评,批评地方限制农民收购、加工农副产品。

邓小平看到文章后,发表意见称:“要从经济体制上改革,粮食部和全国供销总社可撤掉。

”石油部,撤了还是“高富帅”1980年8月,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讲话称:“机构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不负责任,不讲信用,公文旅行,互相推诿,以致官气十足。

”1982年1月,他明确提出:“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

”随后,中央和国务院机构改革工作开始进行。

国务院所属部委、直属机构和办公机构,由原100个裁到61个,工作人员总编制缩减1/3左右。

国务院本身的领导体制也进行了改革,副总理由13人减为2人。

1988年,国务院再次改革,撤销煤炭工业部、石油工业部、核工业部,组建能源部。

石油工业部有着光辉的历史,1988年被撤销后,其政府职能转移到新的能源部,生产经营职能则被先后成立的中石化、中海油和中石油取代。

哪个领域发展不好,就把主管部门撤掉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为了适应这一需要,政府职能转变、政府机构改革再一次进行。

大学团委副书记升官未成跳楼自杀 遗书留在春天里

大学团委副书记升官未成跳楼自杀 遗书留在春天里

大学团委副书记升官未成跳楼自杀遗书留在春天里前些天,合肥工业大学一位34岁的校团委副书记,因为未能竞争上团委书记,而坠楼自杀。

11岁丧父的他留下了年轻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儿,并留下一封遗书,称“我已留在了春天里”。

他的妻子做了一些补充回应。

在外人看来,这位团委副书记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副处级干部,前程似锦。

也许许多人会将他的死归结为他太脆弱,或许他不够坚韧,但单纯地这样归因,显然也是太片面了。

仔细读读他的遗书吧。

你对大学校园的现状也许会有新的想法。

下面是他的遗书:《为了理想中的合肥工大而献身》领导们,朋友们,学生们,爱我的人们、恨我的人们:我是合肥工业大学团委的陈刚,现任校团委副书记。

我1977年出生,94年考入合肥工业大学,98年本科毕业留校工作,2008年元月担任校团委副书记、校团委党支部书记,2010年上半年学校选派我到东南大学挂职担任学工部副部长,现任安徽省学生联合会副秘书长、校关工委委员、校教代会代表。

低头努力工作,给学校挣了不少牌子,安徽省首个学生支部获省级奖励是我的支部,安徽省首届人才工作先进单位是我写的材料、安徽省首届创新创业示范高校是我执笔写的材料,还有很多。

作为14年党龄的青年处级干部,最后想向大家说一声对不起组织的培养,朋友们的帮助,再见了。

合肥工业大学今年3月启动第四轮人事制度改革,据说徐枞巍曾经到教育部汇报过方案。

本次工大启动所谓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改革,仿照台湾高校模式进行大部制改革,事实上完全是一种人事清洗,和我徐枞巍关系好的就上,看不上的别人怎么说都不行。

从我个人说起,我竞聘的岗位是校团委书记,三年前任职校团委副书记,而且排序第一,按照校领导的话说是有意培养的,三年中阅历很丰富,出去培训过、挂职过,工作尽职尽责,愿意和青年学生在一起交流,小有成绩,其他的可以看我的有关资料略去不表。

本以为(不仅仅是我个人)而且是人人见到我都说团委书记肯定我接任,半年多来,所有人见到说我肯定可以干,我都讲“不见得,不一定”,我明白其中玄机奥妙处处小心,但终因徐枞巍反对而泡汤,原因清晰可见。

“文革”后销声匿迹的中央领导人

“文革”后销声匿迹的中央领导人

“文革”后销声匿迹的中央领导人作者:暂无来源:《农家之友》 2015年第10期“文化大革命”中,许多从社会的最底层直接提拔上去一步登天的风云人物,他们由工人、农民一跃成为中央级领导人,“文革”结束后他们一下子又变回普通人,湮没在历史中鲜为人知……人大副委员长姚连蔚:不能继续开车床改学中医1975 年1 月,朱德当选全国人大委员长,而和董必武一起出任副委员长的,还有工人姚连蔚。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从部队退伍分到西安机械厂当车工的姚连蔚当上了厂革委会副主任。

1969 年4 月1 日,中共九大在北京召开,姚连蔚被推选为九大代表。

41 岁的姚连蔚当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后,除了例行的外交礼仪事务外,还兼任国务院常规武器装备领导小组副组长。

“四人帮”被粉碎后,1979年2 月,姚连蔚被逮捕,在西安北郊的监狱关押两年半,1984 年被开除党籍。

姚连蔚说,他对当官并无兴趣,只想回到工厂继续开车床,但这个愿望一直没能实现。

出狱后,姚连蔚每天读中医书,因为生病不能报销医疗费,一切自理。

考取行医执照后,他开办了一家中草药诊所,后来进入了儿子开办的西安建国科技开发公司当“兼职工程师”,2012 年10 月去世。

副总理孙健:改革开放后进入商海沉浮1975 年 1 月,39 岁的天津市委工业书记孙健和陈永贵、吴桂贤同时被选为国务院副总理。

孙健1951 年进天津内燃机厂学翻砂,在学习毛主席著作热潮中,孙健凭一篇叫《朝着共产主义大目标,两步并做一步跑》的讲稿受到市领导的重视,被提拔为分管工业的市委副书记。

当时,中央需要在天津选一位抓经济的副总理,于是,孙健“两步并做一步跑”,正巧跑到跟前……1978 年春天,孙健正在外地检查工作,接到电话,通知他停职检查。

有关方面找孙健谈话,他当时只有一个要求:回天津。

他被送到天津机械厂接受“监督改造”,上级允许他妻子庞秀婷来见他一面。

他对善良、温顺、胆小的妻子讲了三条:“一、我不会自杀,我对自己心里有底;二、相信现在的政策;三、你从来都是我的靠山,这次更得依靠你,听见别人说我什么也别当真,带着孩子好好过日子。

邵式平的公仆情怀

邵式平的公仆情怀

邵式平的公仆情怀同志是赣东北根据地的重要创始人,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江西省省长16年,直至逝世。

今年是邵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我们编发这篇文章,与读者们一同怀念他。

——编者“要让死者有所安、老者有所养、幼者有所教,这是我的理想”新中国成立之初,江西大地上满目疮痍,民生凋敝,百废待兴。

一次,邵式平考察路过弋阳横峰交界的朱家坎村,被群众认出,“你不是…阎王‟同志吗?”群众立刻围拢过来,号啕大哭:“见到你,我死也安心了。

”这情景,令邵式平久久难以平静。

回南昌后他立即致信李富春,叙述当时情景,动情地说:“就这样一句话,我感觉到群众是把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我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能有什么更多的话呢!”“如何使这样的群众更快地医好过去的创伤,如何更快地使他们享受一些胜利的幸福呢?要使死者有所安,老者有所养,幼者有所教,这就是我当时的理想。

”邵式平言信行果。

为了在战争废墟上建设人民的新江西,尽快使死者有所安,老者有所养,幼者有所教,邵式平在党中央和省委的领导下,亲率慰问团,深入老区慰问,访贫问苦,抚恤救助。

在南昌建立革命烈士纪念堂,在全省各地建立革命烈士纪念碑(塔);在全省各地兴办敬老院,邵式平还特别指示在敬老院前面要加上“光荣”二字;在迅速恢复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同时,在南昌和老区创办了革命烈士子弟学校、工农速成中学、“八一”革命干部大学,积极寻找招收烈士子女入学,以后又创办了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为广大工农及其子女入学开辟广阔道路。

为了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邵式平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积极防治血吸虫等职业病、地方病;建设老区,妥善处理山林纠纷等历史遗留问题,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上世纪50年代,江西的民政、老建、血防等多项工作受到中央表扬。

1959年,毛泽东在庐山会议上曾风趣地对邵式平说:“有人叫你邵大哥,有人叫你邵阎王,你到底是大哥还是阎王?我看,你对人民群众是大哥,对敌人是阎王。

”毛泽东目光如炬,风趣幽默。

诚信廉洁小故事

诚信廉洁小故事

诚信廉洁小故事目录1.周总理廉洁从政小故事2.刘少奇的廉洁故事3.共和国三位总理的廉洁小故事4.孔繁森廉洁小故事5.毛泽东的廉洁故事6.包公无私流芳百世7.唐朝宰相卢怀慎8.白居易怒打行贿人9.父子清廉10.常恩多 111.沂蒙革命先烈廉洁故事赵博12.自报财产留清名———一代名相诸葛亮的廉洁故事13.“坚强的老战士”徐特立14.刘伯坚:“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15.董必武:人民公仆党的“老牛”16.海瑞巧治胡公子17.古代廉吏佳话四则18.古代廉吏拒贿故事四则19.导弹司令--杨业功20.回忆伯父周恩来侄女秉德话“反腐”1.周总理廉洁从政小故事“我作为国务院总理,工作是失职的,对不起那里的人民。

”周总理的廉洁从政深入人心,不是表面的,是实实在在的。

70年代初,素有“苦甲天下”的甘肃定西连续20多个月没有下过一场透雨,许多群众不仅缺衣少食,连饮水都十分困难。

在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来自甘肃的宋平同志汇报了定西的灾情。

周总理听完汇报,神色十分严峻。

他说,要想尽一切办法把群众组织起来,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改变面貌。

后来,中央工作会议召开全体会议,周总理在大会上心情沉重地说:“我听到了甘肃中部地区群众生活困难的情况,心里难过,很不安。

解放20多年了,那里的群众生活还这样困难,我作为国务院总理,工作是失职的,对不起那里的人民。

”会后不久,总理便派工作组到甘肃,带去粮食、棉衣、棉被等救灾物资。

若干年后,当人们看到定西群众仍穿着当年总理亲自布置发放的棉军衣时,无不感慨万千。

“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

”周总理的廉洁是无比的威严,他的影响力是当今无人能比的。

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镌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木屏风,这是总理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的写照。

在国务院的会上,人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总理拒绝装修会议厅的建议,总理说:“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

”1959年,在大跃进的气氛下,水利部未经报告请示,在密云水库附近兴建一座水利建设成就展览馆。

我了解的柯庆施

我了解的柯庆施

我了解的柯庆施作者:马达来源:《领导文萃》2011年第11期柯庆施在人们的心目中,似是一个盖棺而未论定的重要人物。

柯庆施是中共老党员,1922年入党,据说是中共领导人中唯一和列宁握过手的人。

柯的仕途并不顺利,延安整风时被康生诬陷,妻子跳井自尽。

建国后,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市长,江苏省委书记,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市长,南京军区第一政委,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国务院副总理;1958年5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其时,可谓权倾一时,威震一方。

我于1957年因“严重思想右倾”,被撤掉《劳动报》社长兼总编辑职务,调去筹备创刊上海市委理论刊物《解放》杂志,并担任评论员。

1963年任市委副秘书长。

在1958年到1965年的七八年间,大部分时间为市委领导柯庆施、陈丕显等起草讲话、工作报告、理论文章,随从他们参加中央工作会议、到基层单位调查研究。

我不了解柯庆施的全部历史和全部活动,也不想涉及对柯庆施的全面评价问题,本文只是就我和柯庆施在1958年到1965年间的接触中,如实讲述一些具体事实。

身不由己为名所累在当时党政体制下,市委第一书记有最后决定权,往往一锤定音,一个人说了算,造成党内生活很不正常。

在市委里有两名中央委员,一是柯,一是中央候补委员陈丕显。

柯为了显示“第一书记”的重要性,经常以批评别人来突出自己的正确。

陈丕显分工抓农业和基本建设,在上海建设卫星城镇的规划中,闵行区是大工业区,有制造电站成套设备的大厂,货运繁忙,在上海与闵行之间需要建造一条一级公路,占用了一些农田,这本来是必需的,无可非议的。

不料,柯在视察后大发雷霆,借此大做文章,批评说,你们要不要吃饭了,占用了农田,天上会掉下粮食吗?马路造得如此之宽,是典型的大少爷作风。

他在市委会上反复批评,还召开全市干部大会,要市委一位副秘书长代表作公开检讨,实际上是整陈丕显。

现在看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这条公路造得很好,不是造宽了,而是造窄了。

有一次,我为柯庆施起草一篇机械工业部在上海召开全国现场会上的讲话,会议是毛泽东亲自指示要开的,并指定柯在会上代表中央讲话。

机械工业部撤销前后 邵奇惠:不能叫一个干部寒心

机械工业部撤销前后 邵奇惠:不能叫一个干部寒心

机械工业部撤销前后邵奇惠:不能叫一个干部寒心-历史论文机械工业部撤销前后邵奇惠:不能叫一个干部寒心本刊记者|纪彭在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历史上,1998年的那次改革可谓大刀阔斧,所有与经济管理直接相关的部门被一刀砍掉。

经历了这次改革,计划经济向后退了一步,市场经济向前进了一大步。

如今进一步深化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等等。

人人都喜欢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但是改到自己头上时就不好说了!当我们回首十六年前的那场改革时,不仅要看到“狠”,还要思考“仁”。

一个部级单位的撤销,牵扯着多少人的命运?那些在机关辛劳一生的老同志们,当年可安心?如今可安好?带着这些问题,《国家人文历史》记者专访了改革前机械工业部最后一任正部长级的常务副部长,改革后机械工业局第一任局长——邵奇惠。

国家人文历史(以下简称国历):1998年撤销前,机械工业部的情况如何?当时有多少干部需要分流?得知机械工业部被撤销后,您有什么想法么?邵奇惠:机械工业部最大时,共计有4600 多人,管了900 多个企业,是一个大部。

到1998 年,经过了几轮的改革,人员已经大幅减少。

如果不算各个下属单位借调人员,机械工业部只有380 多个干部。

机械工业部撤销后,改为机械工业局,归国家经贸委管理。

当时,给国家机械工业局的编制是104个或105 个。

其中还包括一些已经退休,还在人大和政协工作的老同志,他们又占了几个编制。

因此,机械工业部能安排九十多个干部。

碰到这样突然的情况,很多干部都慌了神。

那时候,大家视机关工作为铁饭碗,人在机关工作就是一辈子的事情,绝大多数人从来就没有想过离开机关,而且觉得在国家机关工作有一种荣誉感。

按照现在的眼光看,这种思想是不对的,但当时大家就是这样想的。

我1994 年从黑龙江调到机械工业部当常务副部长,到1998 年时,时间不是很长。

对部里的干部还不是很了解。

虽然到机械工业部时间不是很长,但我自己在机关工作了二十多年,深知这些干部的难处,也知道他们的辛苦。

现代廉政故事

现代廉政故事

现代廉政故事篇一:廉政建设小故事1 、康乡长的忙(通俗小故事)南湾村位置偏僻,周围都是山。

山里也没什么矿产资源,村里也没一家企业,是石庙乡有名的穷村,别的地方早几年都奔上了小康,这个村的温饱才刚解决。

几十年来,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一如过去那般山清水秀,没什么变化??新上任的康乡长到任后,听说了南湾村的情况,就抽个双休日下乡了。

南湾村村主任老贵喜出望外,以为又是康乡长来给他们送扶贫款救济物资的,谁知康乡长一分钱也没给他捎,一壶油也没给他带,而是让他领着去山上、河边瞎逛。

老贵不知道康乡长的壶里卖的什么药,遂心一横,只管吊着脸说村里的小学校舍破破烂烂该补了,说村里的道路坑坑洼洼该修了,说他老贵在村委多年的工资没得过??康乡长也不搭话,任由老贵吐苦水。

这时,他看到小河边几只正在嬉水的鸭子,就两眼放光,说老贵,村里养鸭的不少吧?老贵点点头,说康乡长,说句不好听的话,村里人都拿鸭屁股当银行哩,鸭蛋也不舍得吃,都攒起来拿到镇上换油盐酱醋了。

康乡长点了点头,没说话。

中午在老贵家吃饭时,老贵又厚着脸皮提出让乡里帮助南湾村脱贫。

康乡长说老贵,乡里也有乡里的困难??这么着吧,你先帮我个忙,只要这个忙你肯帮我,我一定要让南湾村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

康乡长的话音刚落,老贵就激动地差点将手里的饭碗撂地上,说乡长让我帮啥忙?康乡长微微一笑,说老贵放心,这个忙你一定能帮上,就是我想要一些鸭蛋。

老贵松了一口气,说这个没问题,我现在就让老伴去村里弄。

康乡长摆摆手,说不急不急,我要的多。

你们村多少户人家?老贵迟疑了一下,说不多不少二十户。

康乡长说每户三百个,总共六千个。

老贵吃了一惊,心想这么多?但他也只是愣怔了一下,权衡利弊后,便拍着胸脯保证说,好,没问题,康乡长你可说话算数?康乡长就肃着脸,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村里的老少爷们知道这件事情后,不用老贵多做思想工作,都开始把鸭蛋给康乡长攒了起来。

半月时间,老贵根据各户报的数字,算出已经有六千个鸭蛋了。

车工——总工程师

车工——总工程师

作者: 林梅
出版物刊名: 成人教育
页码: 38-39页
主题词: 邵奇惠;林业机械厂;副部长;披红挂彩;反社会主义;表现好;文革期间;终生难忘;管教人员;就业人员
摘要:<正> 本文向读者介绍的是哈尔滨林业机械厂厂长兼总工程师邵奇惠自学成才的事迹。

不过,追溯邵奇惠成才的轨迹,倒是应该从他当“劳改犯”的那些日子谈起……一九五七年,由于历史的误会,潇洒干练、年仅二十二岁的共青团杭州市委办公室主任、学校工作部的副部长——邵奇惠,成了“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被送进杭州市郊的劳改工厂,开始了“劳改犯”的生活。

困惑、痛苦一齐向他袭来,轻生之念也曾向他招手……。

然而,从懂事起,小邵一直是吸吮着党的思想乳汁长大的啊.鲜红的队旗、团旗、党旗,。

机械工业部撤销前后 邵奇惠:不能叫一个干部寒心

机械工业部撤销前后  邵奇惠:不能叫一个干部寒心

机械工业部撤销前后邵奇惠:不能叫一个干部寒心
纪彭
【期刊名称】《国家人文历史》
【年(卷),期】2014(000)009
【摘要】邵奇惠,1934年6月生于江苏宜兴,195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教授,高级工程师,是获国家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者之一。

曾任杭州市第二中学团委书记、共青团杭州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学校工作部副部长。

哈尔滨林业机械厂工人、技术员、总工程师、党委副书记、厂长。

哈尔滨市委副书记、齐齐哈尔市委书记、黑龙江省副省长、黑龙江省委
【总页数】3页(P52-54)
【作者】纪彭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4
【相关文献】
1.邵奇惠变革年代的学者型省长 [J],
2.邵奇惠开放龙江之门 [J],
3.机械工业部召开全国职工教育工作会议邵奇惠副部长在会上作报告 [J],
4.在全国机械工业工作会议上邵奇惠对今后工作提出四点意见 [J],
5.坚持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努力做好机械工业行业工作──邵奇惠副部长在全国机械工业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邵省长这一板斧砍得好

邵省长这一板斧砍得好

作者: NULL
出版物刊名: 领导科学
页码: 44-44页
主题词: 斧砍;邵奇惠;会议大厅;领导干部;联系群众;三分之一;体察民情;宫僚
摘要: 黑龙江省省委副书记、省长邵奇惠同志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十三届六中全会决定的省委会议上,力劈“文山”,志填“会海”,毅然决定,将会议、文件经费砍掉三分之一。

邵奇惠这一板斧砍得实在是好! 说其好,首先好在这一板斧砍掉了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一大障碍。

许多领导干部,整天蹲在“文山”上,泡在“会海”里。

他们走出这个会议大厅,又迈进那个会议室的门槛,个别人少的机关单位不得不派出人常驻上级机关参加形形色色的会议。

至于文件,每天成堆成箩,要阅示,要传达,要落实,。

1956年毛泽东谈公平完全公道永远也不可能

1956年毛泽东谈公平完全公道永远也不可能

1956年毛泽东谈公平:完全公道永远也不可能本文摘自《党史博览》2012年第1期作者:彭厚文原题为:《毛泽东怎样对待不公正待遇》政治生涯中的四起四落毛泽东成长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之前,在党内的地位曾几度沉浮。

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三落三起的传奇政治生涯,已为人们所熟知,但很少有人知道,毛泽东其实还不止三落三起。

1923年6月,毛泽东在中共三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并被选入由五人组成的中央局,担任中央秘书,与陈独秀等一起负责中共中央的日常工作。

这是他第一次进入中共中央的领导核心。

但在1925年1月召开的中共四大(这次会议他因在湖南老家养病没有出席)上,他没有被选入中央委员会。

这是第一次起落。

1927年,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

在随后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中,他从敌强我弱的客观形势出发,果断改变中共中央原定的攻打长沙的计划,率领部队向农村进军,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这一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壮举,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和支持,反而遭到了瞿秋白主持的中共中央的批评。

1927年11月召开的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决定,撤销了毛泽东的政治局候补委员和湖南省委委员的职务。

这一决定在井冈山传达时,又被误传为“开除党籍”,结果他一度成为“党外人士”,不能担任前委书记和党代表,只能担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长。

这是第二次起落。

毛泽东政治生涯中的第三次起落,发生在1929年红军第四军第七次至第九次党代表大会期间。

在6月召开的红军第四军第七次党代表大会上,他关于加强党对红军绝对领导的正确意见没有得到当时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没有继续当选为红四军前委书记,被迫离开了红四军的领导岗位。

后来,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发来“九月来信”,对他的正确主张表示肯定和支持。

他在1929年12月召开的红四军九大上重新当选为前委书记。

毛泽东受到的最大一次挫折,是在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者统治中央期间,遭到错误的批判,并被剥夺对红军的军事指挥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工业部撤销前后邵奇惠:不能叫一个干部寒心-历史论文机械工业部撤销前后邵奇惠:不能叫一个干部寒心本刊记者|纪彭在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历史上,1998年的那次改革可谓大刀阔斧,所有与经济管理直接相关的部门被一刀砍掉。

经历了这次改革,计划经济向后退了一步,市场经济向前进了一大步。

如今进一步深化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等等。

人人都喜欢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但是改到自己头上时就不好说了!当我们回首十六年前的那场改革时,不仅要看到“狠”,还要思考“仁”。

一个部级单位的撤销,牵扯着多少人的命运?那些在机关辛劳一生的老同志们,当年可安心?如今可安好?带着这些问题,《国家人文历史》记者专访了改革前机械工业部最后一任正部长级的常务副部长,改革后机械工业局第一任局长——邵奇惠。

国家人文历史(以下简称国历):1998年撤销前,机械工业部的情况如何?当时有多少干部需要分流?得知机械工业部被撤销后,您有什么想法么?邵奇惠:机械工业部最大时,共计有4600 多人,管了900 多个企业,是一个大部。

到1998 年,经过了几轮的改革,人员已经大幅减少。

如果不算各个下属单位借调人员,机械工业部只有380 多个干部。

机械工业部撤销后,改为机械工业局,归国家经贸委管理。

当时,给国家机械工业局的编制是104个或105 个。

其中还包括一些已经退休,还在人大和政协工作的老同志,他们又占了几个编制。

因此,机械工业部能安排九十多个干部。

碰到这样突然的情况,很多干部都慌了神。

那时候,大家视机关工作为铁饭碗,人在机关工作就是一辈子的事情,绝大多数人从来就没有想过离开机关,而且觉得在国家机关工作有一种荣誉感。

按照现在的眼光看,这种思想是不对的,但当时大家就是这样想的。

我1994 年从黑龙江调到机械工业部当常务副部长,到1998 年时,时间不是很长。

对部里的干部还不是很了解。

虽然到机械工业部时间不是很长,但我自己在机关工作了二十多年,深知这些干部的难处,也知道他们的辛苦。

对这批听党的话、忠于党的事业、勤勤恳恳干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干部,不应该让他们感到失望,更不应该让他们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感到迷茫。

讲良心话,我这个人性格比较急,但是面对每一个干部,我都细心地、耐心地,关心每一个人的诉求,绝不跟他们发脾气。

我和人事司负责同志定下一条,即便不能叫每一个人满意,也要做到叫每一个人放心。

国历:机械工业部改为机械工业局,作为局长您就肩负起了分流干部的重任,这项艰巨的任务是如何展开的?您用了多长时间完成?具体是如何安排这二百多干部的呢?邵奇惠:我到机械局工作伊始,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干部分流。

整个分流工作从1998 年3 月开始,总共花了八九个月时间,也就是到了年底,终于陆陆续续把分流工作完成。

老实讲,虽然二百多人不是个大数目,但是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人生大事儿。

所以,接下机械局局长的职务后,我就下了决心:大家把机械部当成依靠,关键时刻不能对不起人家。

另外,你不把这些干部安排好,机械局肯定不能正常工作。

机械局局长和副局长是中央定,另外的四个副局长很快也定了下来,他们就开始抓日常工作。

然后,我就集中精力来安排那二百多需要分流的干部。

最开始定下来的就是那104 个留在机械局的干部,他们自然是没有什么意见。

这样日常的业务工作就交给了到机械局的这些人来干。

这两个工作开始时有并行,因为定谁留下也不是很容易,局里也有争论。

同时,我们把分流方向都告诉了大家:“部属所有的公司、设计院、研究院、在京的其他单位都可以选择。

”有的干部自己就主动到下面联系,减轻了我们的负担。

为了把善后安排工作具体做好,我就让秘书和人事司的同志一起,把机关里的380 多名干部的名字、职务信息画了个比世界地图还要大的图表,挂在我办公室的屏风上。

在这张图表上,记载着我和每一名干部谈过几次话,谈了之后的效果等等信息,时时记录、更新。

每名干部至少谈两次话,最多的谈七八次,直到他同意商量好的安置方案,也没什么其他要求之后,我就在他的名字后面打个钩。

国历:机械工业部这二百多名干部,级别不同、教育程度不同、年龄不同、个性也不同。

在分流过程中,作为局长您具体是如何对症下药?邵奇惠:对于各个部委如何分流干部,国务院是有政策的,开始讲“在系统内安排”,主要就是把这些干部安排到下属单位,比如下属的公司、院校、研究所、出版社等等。

这是总的方针,具体到机械工业部,我们有自己的情况。

部里需要分流的二百多名干部情况各异,但大致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种就是五十多岁的干部,比较接近退休年龄,职务上以司局长为主;第二种就是四十岁左右的干部,他们是机关未来的核心骨干力量,职务上以处长为主;最后一种就是二十多岁、三十出头的干部,到机关时间不长,职位比较低。

五十多岁的同志,我就不考虑让他们继续留在机械局工作。

因为按照计划,机械局将在三年之后撤销,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把他们留在机关里面,三年之后,他们怎么办?这些人多数是机关的骨干、很多是司局长,对这部分人,我是尽量把他们安置到经济情况好、有实力的下属单位,给一个比较好的待遇,就希望他们将来在经济上有所保障。

除此之外,只要是具备提拔条件的,尽可能地提拔一下。

比如,你是处长,现在到了下属企业就当个副总经理。

现在回过头看,这批人都比较稳定。

四十多岁的干部,也就是机关里处长们。

这些人都是业务骨干,我就尽量把他们安排到国家机械局。

因此,国家机械工业局一百零几个干部,除了一个是科级,其余干部均是处级和处级以上干部。

我的想法也很简单,首先机械局人少了,管的事儿还挺多,留下骨干好办事。

机械局除了管理全国机械行业发展改革以外,还面临机械部下一步改革的难题,六十多个研究院所,十八所直管高校有十几万人,这些改革都需要人去抓。

另外,机械局三年后就要撤销,这些年轻干部经过此番历练,将来能够被别的机关用起来。

实践证明,这些机械局的干部后来基本上都去了其他部委,有的现在已经是副部长。

对于更年轻的干部,也就是二十多岁、三十出头的年轻干部,大多数安排他们去读研究生。

开始时,国务院政策只讲“在系统内安排”,没有安排学习这一条。

安排学习的政策是过了半年之后才提出来的新方案。

国务院不提,我们肯定不敢擅自主张。

大概各部在分流过程中遇到困难,反映了意见之后,国务院下发文件,允许安排部分干部先学习深造,这样缓一步,很多年轻干部得到了学习的机会。

等他们提高了知识文化水平,再继续安排。

按照国家政策,学习期间由本单位继续发工资。

经过三年学习,再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工作。

尽管如此,还是有人不太放心。

他们提出:“现在说得好好的,可是三年之后机械局都撤销了,我们找谁去啊!学校不管,单位不要,那怎么办?”我觉得,这些年轻干部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为了打消他们的疑虑,我想了一个办法,凡是参加学习的人,回来之后的工作,先分配好。

不论是去下属公司、协会、院所,从读书那天起,工资就在新单位领。

国历:机械工业部有二百多干部需要分流,就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有没有闹事的、死活不服从安排的人呢?邵奇惠:说到困难,也有。

不过,由于部里本着从优安排的原则,所以大部分干部谈两三次就解决了。

司局长们稍微难办一点,他们位置高一些,要求自然也高,不好安排,所以一般都要谈几次才能解决。

最多的一个司局长谈了七次。

他是部里的老人,干了一辈子军工,当时是军工司的司长,1998 年时已经58 岁了。

在部里军工司勤勤恳恳干了一辈子的老同志、老军工,叫他离开军工系统,他确实离不开,也舍不得。

留在军工呢?又确实没有合适的位置。

我跟他谈了几次,他的情绪一次比一次激动,个人想法变化得也很快。

为了照顾老同志,我说:“部里上百个单位,你挑。

你挑上哪就去哪”,我也提了几个在部里收入高、又稳定的好单位。

谈到第六次时,我发现他的精神状态很不好,说话有点儿语无伦次,眼神、嘴角流露出有点儿不正常。

安排分流干部,最怕出这样的事情,我赶紧与其他几位党组同志商量,“别谈了!再谈容易出事儿”。

经过我们打听,自从决定撤销机械工业部开始,他精神就不好,在家天天睡不着觉。

第七次谈话时,我就宽慰他“工作一定会安排好”叫他放心,然后建议他先去北戴河休息一段时间。

休息回来之后,我还特意嘱咐他爱人,多开导他。

在北戴河休息了一段时间后,他的思想转过弯了,也就想通了。

回来之后就安排他在军工办当了顾问,不久就平稳退休了。

在干部分流过程中,机械工业部搞得比较认真,过去这么多年没有一个告状的、上访的。

当时主管我们的国家经贸委负责同志对我说:“老邵,你们搞得还挺好,没一个来告状的。

”“谢天谢地啊!这些人都是好干部,我们要是逼着他们告状,那共产党算是个什么东西?”这就是我在分流干部时的真心话!国历:1998 年撤销机械工业部是大势所趋,谁也挡不住。

但是,一个部委被撤销,肯定牵扯面很广,除了众多干部个人际遇的变迁,从大局上看,您有什么遗憾吗?邵奇惠:确实,国务院机构改革是个大趋势,必有之义。

但是,我感觉还是着急了,以搞运动的方式来搞机构改革,并非最好的选择,比较稳妥的办法是从职能上面逐步改。

我只谈一点:机械工业部有六十多个科研院所,其中一半是研究机械工业的共性技术,比如金属材料、焊接、铸造、锻造、自动化等共性的技术。

另一半是产品开发,比如汽车研究所、拖拉机研究所、工程机械研究所、重型机械研究所等等。

有些技术当时并不觉得有多大价值,但后来的建设特别需要。

我们的改革一下子把科研院所推向市场,叫他们自谋生路。

自谋生路对于研究院所本身困难不大,这些单位掌握着很好的技术,在市场上肯定有办法生存。

现在看,大部分都挣了不少钱。

可这样就使得我国几十年的研究体系遭到严重损失。

举个例子,我们在青海有个高原所,专门研究在高原缺氧的情况下,发动机如何做到最好的功率匹配。

当时看起来没多大用,可是到修青藏铁路时,这个技术就特别有用。

还有,我们在广州有一个机床研究所,原来叫广州热带机床研究所,主要研究机床的液压系统,在国内外都非常有名。

市场化之后,这个研究所就保留很小一部分搞机床液压。

除此以外都搞润滑油生产,密封圈生产等业务。

虽然企业收入成倍增长,可是我国数控机床的液压系统的科研力量损失了。

如果当初机构改革是不那么“疾风暴雨”,而是慢慢从部委职能上转变,我们就有力量、有时间将六十多个研究所的研究力量整合起来。

虽然我们尽力把二十多个研究所整合到中国机械工业集团里,保留了一部分研究力量,但是损失还是很大的。

(实习生郑博文对此文亦有贡献)邵奇惠,1934 年6 月生于江苏宜兴,1953 年10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教授,高级工程师,是获国家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者之一。

曾任杭州市第二中学团委书记、共青团杭州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学校工作部副部长。

哈尔滨林业机械厂工人、技术员、总工程师、党委副书记、厂长。

哈尔滨市委副书记、齐齐哈尔市委书记、黑龙江省副省长、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