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古国历史简介

合集下载

大理三塔千年文化遗产

大理三塔千年文化遗产

大理三塔千年文化遗产大家好,欢迎来到大理三塔,这座千年历史的文化遗产。

我是今天的导游,将为大家介绍这座迷人的古城以及三塔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一、大理简介大理,是云南省住自治区的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大理古城位于滇池之滨,是中国南方最大的高原湖泊,素有"水城"之称。

大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9年,是南诏古国的都城,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之一。

二、大理古城大理古城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这里一直是汉族与少数民族相互融合的中心地带,给了古城独特的文化氛围。

古城沿用了南诏时代的风格,具有典型的巴士特征,建筑造型宏伟壮观,巷道纵横交错,错落有致,仿佛时间穿越回古代。

三、三塔的历史和文化背景1. 大理三塔的概括大理三塔是指大理市区内的三座古塔,分别是喜洲塔、通泉塔和卧佛塔。

它们都属于佛教寺庙的一部分,是大理地区佛教文化的重要代表。

这三座塔,分别追溯到唐、宋、元三个时期,见证了大理历史文化的发展和变迁。

2. 喜洲塔喜洲塔,又称南寺塔,是大理三塔中最古老的一座塔,建于唐朝时期。

该塔以其精美的砖雕和华丽的壁画而闻名,塔身饰以各种神兽和佛教图像。

这些雕塑和壁画讲述了佛教的故事和佛家的艺术表达,是研究唐代佛教艺术的重要珍品。

3. 通泉塔通泉塔位于大理市区北部,是南诏时期的建筑,是一座六层砖塔,是大理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佛塔之一。

通泉塔的塔刹上,刻有精美的佛教造像和壁画,塔内供奉着佛陀神像,塔外凹有罗汉石像。

这些雕像和壁画传承了南诏艺术之精髓,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4. 卧佛塔卧佛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南,是元代建筑,也是三塔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卧佛塔因其特殊的建筑风格而得名,其外形似卧佛。

这座塔采用了木结构的建筑方式,富有浓郁的汉族民间建筑特色。

卧佛塔内部陈列着许多精美的佛教造像和镇塔神像,是研究元代寺庙建筑与佛教艺术的重要实物。

四、大理三塔的意义和价值大理三塔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珍贵遗产,它们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来此参观和学习。

大理古城的资料和介绍

大理古城的资料和介绍

大理古城位于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古城。

大理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它东临碧波荡漾的洱海,西倚常年青翠的苍山,形成了"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城市格局。

一、大理古城的历史沿革大理古城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曾是古代大理国的都城。

大理国成立于公元937年,历时约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少数民族政权。

大理国时期,民族文化融汇,宗教兴盛,享有“妙香国”的美誉。

元朝时期,大理国被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成为云南行省的一部分。

明朝时期,大理古城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建和加固,成为了云南省的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二、大理古城的文化特色大理古城的文化特色丰富多彩,交融了汉、藏、白、彝等多种民族文化。

古建筑、民族风情、宗教信仰等方面都体现了大理古城独特的文化内涵。

1. 古建筑:大理古城内的古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古城墙、城门、街道、寺庙、民居等建筑风格各异,展现了古代建筑技艺的高超。

2. 民族风情:大理古城是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民族风情浓郁。

这里的居民服饰、饮食、民居建筑、民族节日等都充满了独特的地域特色。

3. 宗教信仰:大理古城内的宗教建筑众多,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不同信仰。

这些寺庙、道观、清真寺等宗教场所见证了大理古城宗教文化的繁荣。

三、大理古城的旅游景点1. 洋人街:位于大理古城南门,是一个充满异国风情的商业街区。

这里的建筑带有浓厚的欧洲风格,各种特色店铺琳琅满目,是游客购物的理想之地。

2. 大理王府:位于大理古城内,是历史上大理国的皇家宫殿。

王府由五进三院组成,建筑风格兼容并蓄,融合了汉、藏、傣等多种民族文化元素,是了解大理历史文化的绝佳场所。

3. 苍山洱海:位于大理古城的西北方向,是大理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

苍山峻拔、草木葱郁,洱海湛蓝、波光粼粼,两者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天然的画卷。

大理国历史简介

大理国历史简介

大理国历史简介大理国历史简介大理国是中国南方古代民族国家之一,地处云南省中部,东界滇池,南缘云南广南,西靠滇池与佤山,北部绵亘于滇池与楚雄高原之间,是滇池周边地区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大理国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王国,它的兴衰历程,凝聚着傣族、白族、汉族等多种族群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

大理国自成立至于消亡,大概经历了800余年的历史,大理国势力曾经一度从云南广泛扩展到四川、贵州、西藏、纳西等地。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理国之所以能够形成并存在那么长时间的原因,让我们逐步认识大理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起源据《大理国志》记载,大理国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原地区的齐、楚、秦等多个政权建立,大量的人民迁徙到南方的大理地区,从而推动了大理国的诞生。

至公元937年,南诏由于内部斗争、外部战争及地震等原因,国家衰落,大理国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不断扩张,成为代替南诏的新兴势力。

兴盛时期在唐朝“安南都护府”的管辖下,大理国处于朝贡体系下,不断侵占安南地区的领土。

到宋代后期,大理国逐渐脱离中原封建政权的束缚,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开始创立自己的独特文化和政治制度。

大理国时期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原、汉地、印度、缅甸、波斯、突厥、西域等地区的文化元素,呈现了独特的多元文化风貌。

在大理国的政治和经济领域,数百年来始终遵循民主议政的制度,让百姓有更大的自主权和发挥空间。

在农耕、畜牧、纺织、伐木、铸造等方面,达到了较高的生产水平,尤以宣传佛教及经济文化发展颇为繁荣,比邻的国家和地区对大理地区的“达延之盛”仰慕不已。

大理国历史上最辉煌时期是在13世纪前后,这一时期大理国形成了完备的王权体系、司法制度和行政机构,因此,大理国的地理范围达到极大的扩张,甚至包括增城、蒙舍、双江等地的汉人自发地接纳大理政权的领导。

一度向四川南部一带挺进,包括建瓯、凉山等地。

甚至是到了西藏境内,其版图更是一度膨胀到贡山等地,皇帝的威望和统治力不断上升,使得当时的周边地区紧张不安地观望。

大理国的历史发展

大理国的历史发展

大理国的历史发展大理国(938-1253)大理国(937年-1254年)是位于中国云南周边地区由白蛮人段思平建立的政权。

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现在的中国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大理国于937年由段思平灭南诏建国。

都城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太和村),国号大理,以其尊崇佛教,又称妙香国[1]。

1095年高升泰改国号为大中国,1096年高升泰在死后归政于段正淳,史称后理国[2]。

1253年,大蒙古国忽必烈“革囊渡江”征云南,灭大理国,后建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原大理国王段氏被任为大理世袭总管。

详细大理国国君1,太祖神圣文武皇帝段思平,年号文德、神武,公元937年至公元944年在位。

公元937年灭大义宁,建立大理国。

2 ,文经皇帝段思英,年号文经,公元944年至公元945年在位。

皇叔段思胄争位,被废帝为僧,法号宏修大师。

3 ,太宗慈武皇帝(文武皇帝)段思胄(良),年号至治,公元945年至公元951年在位。

4 ,广慈皇帝段思聪,年号明德、广德、顺德,公元951年至公元968年在位。

5 ,应道皇帝段素顺,年号明正,公元969年至公元985年在位。

6,昭明皇帝段素英,年号广明、明治、明统、明圣、明德、明应,公元986年至公元1009年在位。

7,宣肃皇帝段素廉,年号明启、乾兴,公元1010年至公元1022年在位。

8 ,秉义皇帝段素隆,年号明通,公元1022年至公元1026年在位。

9 ,圣德皇帝段素真,年号正治,公元1026年至公元1041年在位。

10 ,天明皇帝(炀皇帝)段素兴,年号圣明、天明,公元1041年至公元1044年在位。

因荒淫背废,立太子曾孙段智思之子段思廉为帝。

11 ,兴宗孝德皇帝段思廉,年号保安、正安、正德、保德、明侯,公元1044年至公元1074年在位。

12 ,上德皇帝段廉义,年号上德、广安,公元1075年至公元1080年在位。

段思平传12世至段廉义时,权臣杨义贞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杀廉义自立为广安皇帝,年号德安。

大理古城的历史文化介绍

大理古城的历史文化介绍

大理古城的历史文化介绍
大理古城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云南省历史最悠久的城市,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理古城位于大理市,东接下关、南邻剑川、西靠洱源、北临洱海,古城依山而建,北高南低,海拔在1703米到1993米之间,东西宽约2公里,南北长约3公里。

古城始建于公元427年(东晋咸和四年),公元682年(唐开元十九年)扩建为城。

大理古城是一个“城在山中、水在城内”的城市,由南至北有苍山洱海环绕四周,整个古城依山势而建,高低起伏、错落有致。

古城内的街道分为北、中、南三条大街。

北大街为城市主要交通干道,其北端与海东桥相接;中部大街是城内主要的商业街区;南大街为古城的商业中心。

整个城市沿苍山洱海分布。

大理古城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公元622年唐朝统一了大理地区,设置了“南诏国”。

公元937年后,大理国段氏家族为了表示对唐朝的忠诚,又在洱海东岸重新修建了“大理城”。

—— 1 —1 —。

大理古城之大理国

大理古城之大理国

公元八世纪:灭五诏,建立南诏政权
公元749年和公元754年:天宝战争
历史悠久,是云南最早文化发祥地之一
7.五代十国(后晋):公元937年,段思平建立 了大理国 8.元朝:元跨革囊,大理国亡
9.清朝:“改土归流”,划为云南内地;设迤西 道、大理府
10.现代: 1956年11月22日,建立大理白族自 治州,下关定为自治州首府,是全国唯一 的白族自治州。
历史悠久,是云南最早文化发祥地之一
1.战国时期:白族先民、“昆明之属”
2.秦朝:在西南建立行政机构 ,开始统治大理
3.汉代:汉武帝击败“昆明之属”,设叶榆县, 成为“南方丝绸之路”中转站
4.三国时期:重建云南郡 5.隋唐:设戎州都督府,大理地区各县均归其 管辖
历史悠久,是云南最早文化发祥地之一
6.唐朝: 公元七世纪:六诏(蒙巂guī、越析、浪穹、 邆téng睒shǎn、施浪、蒙舍) 南诏
1.段氏建国
段思平建立大理国 段思英继位后段思 良篡位 段氏沦为高氏傀儡
2.两系相争
大理国
3.高氏掌权 4.后理国 5.王国后期
高氏归还政权 高氏势力尤存,段 氏大兴佛教 外患过系相争 段思平 段思英 段思良 高升泰 高泰明 段正淳 段智兴 段智廉 段祥兴 段兴智
重要事件 建立大理国 继位 篡位 控制实际真 正朝政大权 归还政权 被拱上位 大兴佛教
人物关系 段思英之父 段思平之子 段思平之弟 大理国宰相 高升泰之子 段和誉之父 段智廉之父 段祥兴之叔 段兴智之父
高氏掌权
后理国 王国后期 大理亡国
蒙古南侵 国亡

神秘的西南国度——大理国

神秘的西南国度——大理国

神秘的西南国度——大理国前言大理国是中国古代白族人建立的一个封建制国家,存在了三百多年,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其政治中心在云南大理的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大理是与宋朝同时存在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简单点可以说是唐时南诏国的延续。

大理国于1253年被蒙古帝国攻灭。

很多人是从金庸先生的小说《天龙八部》和《射雕英雄传》中得知大理国的,在书里,段氏子弟人人武功盖世,侠骨柔情,而六脉神剑、一阳指等绝世神功令人思之神往从而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现在我简单收集了一下各种资料,汇编成了这篇文章,为大家简单的讲述一下这个神秘的国度——大理!正文大理国(937—1253年),都城阳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城),是中国宋朝时期存在于西南地区的额一个由白族建立的封建政权。

大理国的疆域与中国唐朝时期的南诏国大致相同,东至普安路之横山(今贵州普安),西至缅甸之江头城(今缅甸杰沙),南至临安路之鹿沧江(今越南莱州北部的黑河),北至罗罗斯之大渡河。

政治制度也与南诏国基本相同,国土面积相当于今天云南省面积的2.9倍。

白族古称“白蛮”,是古老的僰人民族和汉民族融合形成的。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集解》中说:“僰,羌之别种也。

”在战国时期就融合了部分楚文化的僰人,在汉晋之世,中原政府迁徙了一部分汉人到“西南夷”屯垦,加上中原战乱中流落到西南的汉族士兵和平民,进一步与僰人融合形成了称为“白蛮(白人)”的新民族。

部分汉人移民中得势的“豪民”,成为“白蛮”中占统治地位的“大姓”。

在汉晋时代西南著名的僰人大姓有焦、雍、孟、董等家,段氏的声名还称不上显赫。

段家的飞黄腾达是在南诏国时期。

大理的建立者段思平,公元893出生于大理喜睑(今喜洲),祖籍甘肃武威,先世移居云南,融入白蛮,成为白蛮大姓,世代为南诏大臣。

段思平祖上虽然簪缨世家,威名显赫,但是到段思平出生时,家道中衰,已成为没落贵族。

大理简介

大理简介

大理简介没有来过大理的人,认识大理大都源于两个出处,一是金庸先生的小说,小说中段皇爷的“一指神功”点出了南昭古国的清远神秘,引人掩卷遐思;二是六十年代的《五朵金花》随着一曲唱遍大江南北的“蝴蝶泉边来相会”,大理秀美的风光也广为人知。

其实,大理有的远不止这些。

大理历史悠久,素有“文献名邦”的美名。

远在新旧石器时期,就有古人类居住。

西汉武帝在云南设置郡县时,大理纳入了汉王朝的版图。

唐宋时期,大理先后出现隶属于唐宋王朝的南昭国和大理国两个地方政权。

在元代前,大理一直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元代,云南行省建立,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始由大理移至昆明。

但是,大理仍然是滇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先后设有路、府、行政专员公署等地级一级的政区机构。

1956年,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

同时,大理也是滇西的交通枢纽。

改革开放后,大理已逐步发展为滇西的商贸旅游中心城市。

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

玉洱银沧之间,自然风光绮丽多姿,苍山如屏,洱海如镜,蝴蝶泉深幽,兼有“风花雪月”四大奇景(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大理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这里保存着古朴而浓郁的白族风情。

到大理你可以了解白族的生活习俗,可以品尝别具一格的白族风味食品,可以选购到称心如意的白族民间工艺品,还可以参加传统的大理白族三月街节日庆典活动.古城大理吸引了来自国外的自助旅游者,在城内护国路内形成了一条有名的“洋人街”。

陶醉于白族古朴的民风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他们甚至会在大理长期居留。

白族哭嫁云南彝族、哈尼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大都有着哭嫁的习俗。

相对而言,鹤庆白族新娘的哭嫁形式较为简单。

崇尚自由婚恋的鹤庆白族青年,相亲相爱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便由男方家请一位能说会道的媒人(男女不限),往返于双方家长之间,办妥提亲、定亲、下聘礼等事宜。

结婚是鹤庆白族青年人生中的意见大事。

结婚当天,新娘是家中最受尊重的人,长辈们都对之百依百顺,权威有加。

大理古城历史文化介绍

大理古城历史文化介绍

大理古城位于云南省西部,又名叶榆城、紫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是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的新都。

大理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

在唐、宋500多年的历史间,大理古城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大理古城承载着大理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是大理旅游核心区,设有大理古城景区,为国家4A级景区。

古城内分布了14处市级以上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理古城不仅具有古色古香的韵味,还融入了西洋文化的气息。

大理古城在选址上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它东临洱海,西枕苍山,几乎成为了大理的标签。

这里的城墙四面各长约1500米,高6米,厚达12米多,设东、南、西、北四门及门楼。

城墙部分虽被拆除,但古城的规模、格局至今仍保持不变。

古城内道路有九街十八巷,呈棋盘式方整布局,道路主次分明,疏密相间。

主要街道两侧为前店后屋或下店上屋的传统建筑。

小街小巷,环境幽深。

此外,大理古城还是多民族杂居地区,以白族为主,还包括回、汉、彝等十四个少数民族。

城内拥有天主教堂、基督教堂,城外有佛教圣地崇圣寺,是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的盛行地区,是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乐土。

总之,大理古城是大理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展现了大理的多元文化魅力。

关于大理的历史

关于大理的历史

关于大理的历史大理历史大理,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北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

它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

在这里,我们将带您一起回顾大理的历史,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

大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9年左右的春秋时期。

当时,大理是滇池流域的一个小国家,被称为“滇池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理逐渐崛起为一个强大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公元738年,大理建立了一个名为“太和”的王朝。

这个王朝统治了整个滇池流域,并将其疆域扩展到今天的云南、西藏和缅甸等地。

太和王朝的首都设在现在的大理古城,这个古城至今仍然保留着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文化遗迹。

在太和王朝的统治下,大理经历了一个繁荣的时期。

它成为了一个文化交流的中心,吸引了来自中原、西域、南亚和东南亚等地的商人和学者。

大理的文化和艺术也达到了巅峰,特别是大理石雕刻和壁画艺术,成为了太和王朝的代表。

然而,大理的繁荣并没有持续太久。

公元1253年,蒙古帝国的军队入侵了大理,并将其征服。

太和王朝灭亡,大理成为了蒙古帝国的一个属地。

在蒙古人的统治下,大理逐渐失去了它的政治和经济地位,进入了一个相对衰落的时期。

到了明代,大理重新恢复了一些繁荣。

明朝时期,大理成为了云南的一个重要军事和文化中心。

明朝政府在大理建立了驻军,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和经济改革。

大理的城墙和街道也得到了修复和扩建。

然而,明朝的统治并没有持续太久。

在17世纪,大理再次陷入动荡。

在明朝灭亡后,大理成为了明朝遗臣的抗清基地。

然而,清朝政府最终击败了抗清势力,并重新统治了大理。

自清朝统治以来,大理的历史相对平稳。

大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商业和文化城市,并逐渐发展成为云南的一个重要城市。

如今,大理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学者。

大理的历史是丰富多彩的,它见证了中国南方地区的政治、文化和艺术的发展。

无论是太和王朝的繁荣时期,还是明朝和清朝的统治,大理都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遗产。

这些遗产不仅是大理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南大理历史简介

云南大理历史简介

云南大理历史简介
大理古称“太和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丰满、宁静的城市,
位于云南西北部的滇池畔。

此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历史悠久,曾经是南诏、大理国、元代远华行省等重要政治中心。

其中,唐朝时期的南诏国号为越南,代表了大理历史的划时代意义。

大理历史上最显著的是大理国,始建于8世纪。

公元937年,大
理国盛唐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之一阮福极为吴后赐号大理国王,开启了大理国的历史。

自此,大理国的政治、文化与宗教在几百年的
时间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487年明朝攻占大理,结束了大理国的历史。

此后,大理成为了云南各民族繁衍生息和文化传承的中心之一。

大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城市风光旖旎,被誉为“天下大
都市第一景,万国照片第一名城”。

如今,大理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旅
游胜地,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纳凉观光,感受这座辉煌文化都
市的独有魅力。

大理古城的历史和故事

大理古城的历史和故事

大理古城的历史和故事
大理古城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洱海之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理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00多年前的唐朝,当时的大理国是南诏的后裔,是一个以白族为主的国家。

大理国的建立者段思平,是南诏的一位将领,他在唐朝末年时,趁着唐朝内乱之际,建立了大理国。

大理古城的建筑风格独特,是白族文化和汉族文化的融合体现。

大理古城的城墙是用石头和土坯夯筑而成,城墙高达7米,周长达6公里。

城墙上有四个城门,分别是南门、北门、东门和西门。

城墙内有许多古建筑,如三塔寺、五华楼、龙龛、白族民居等,这些建筑都是白族文化和汉族文化的融合体现。

大理古城的历史故事也很丰富。

在唐朝时期,大理国是一个强盛的国家,曾经与唐朝交战多次,最终与唐朝达成了和平协议。

在宋朝时期,大理国成为了南诏的附庸国,但是在元朝时期,大理国又重新独立了。

明朝时期,大理国被明朝所灭,大理古城也开始逐渐衰落。

在清朝时期,大理古城又重新兴盛起来,成为了一个商业繁荣的城市。

当时的大理古城是一个重要的商业中心,有许多商人来这里进行贸易活动。

但是在20世纪初期,大理古城又开始衰落,直到1982年,大理古城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才得以得到保护和修缮。

今天的大理古城已经成为了一个旅游胜地,每年有数百万的游客来到这里游览。

大理古城的历史和故事,让人们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也让人们更加珍惜这座城市的文化遗产。

大理古城历史简介

大理古城历史简介

大理古城历史简介大理古城简称叶榆,又称紫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今城之西三塔附近,为其新都。

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方圆十二里,城墙高二丈五尺,厚二丈。

东西南北各设一门,均有城楼,四角还有角楼。

解放初,城墙均被拆毁。

1982年,重修南城门,门头“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书法而成。

由南城门进城,一条直通北门的复兴路,成了繁华的街市,沿街店铺比肩而设,出售大理石、扎染等民族工艺品及珠宝玉石。

街巷间一些老宅,也仍可寻昔日风貌,庭院里花木扶疏,鸟鸣声声,户外溪渠流水淙淙。

“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的景象依然。

古城内东西走向的护国路,被称为“洋人街”。

这里一家接一家的中西餐馆、咖啡馆、茶馆及工艺品商店,招牌、广告多用洋文书写,吸引着金发碧眼的“老外”,在这里流连忘返,寻找东方古韵,渐成一道别致的风景。

古城的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今城之西三塔附近,为其新都。

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方圆12里。

1982年2月8日,国务院公布大理古城为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理古城东临碧波荡漾的洱海,西倚常年青翠的苍山,形成了“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城市格局,给人以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之感觉。

从779年南诏王异牟寻迁都阳苴咩城,已有1200年的建造历史。

现存的大理古城是以明朝初年在阳苴咩城的基础上恢复的,城呈方形,开四门,上建城楼,下有卫城,更有南北三条溪水作为天然屏障,城墙外层是砖砌的;城内由南到北横贯着五条大街,自西向东纵穿了八条街巷,整个城市呈棋盘式布局。

现存的大理古城是在明朝初年阳苴咩城的基础上恢复的,城呈方形,开四门,上建城楼,下有卫城,更有南北三条溪水作为天然屏障,城墙外层是砖砌的;城内由南到北横贯着五条大街,自西向东纵穿了八条街巷,整个城市呈棋盘式布局,素有九街十八巷之称。

南北对峙的两座城楼被修复一新。

城内由南到北,一条大街横贯其中,深街幽巷,由西到东纵横交错,全城清一色的清瓦屋面,鹅卵石堆砌的墙壁,显示着古城的古朴、别致、优雅。

大理国历史

大理国历史

大理国历史大理国是中国古代南方大国之一,其疆域辽阔,历经了数个朝代的变迁。

大理国的兴起源于唐朝时期,在此基础之上逐渐发展壮大,在宋、元时期达到了鼎盛时期。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大理国的历史发展。

一、唐朝时期唐朝时期,云南地区被称为南诏,其统治地区包括今云南省东北部,西南部以及四川、贵州、广西一带。

南诏的首都为太和城,即现在的大理城。

唐朝时期,南诏受到唐朝的控制,朝贡纳税,但在唐朝衰落的时期,南诏逐渐得到了独立地位。

唐朝玄宗年间,南诏柿子部首领段思平称帝,建立大理国,国号“大理国”源于“太平盛世”的意思。

二、大理国的初期发展大理国建立之初,吸收了南诏的政治、军事制度,并且采取了新的政策,如丝绸之路的改变、商品易货、水利工程、农业、开矿等,使得大理成为了一个以农业为主,以工商业为辅的国家。

由于大理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加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大理成为了富庶的国家。

三、政治制度大理国的政治制度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个层面。

中央政府由皇帝和六个部门组成,这六个部门分别是军政、财政、兵马、祭祀、户部和法制。

地方政府则分为岛、镇和县三个级别,下设坊、乡、村、社四个层级。

大理国的政治制度非常完善,统治实力非常强大,这使得大理国在南诏、佤邦和缅甸等周边国家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力。

四、文化与宗教大理国在文化和宗教方面也非常发达。

在文化方面,大理国人民善于制造纸张、染色、画画和书法等,其中以其独特的画画和书法艺术而驰名。

在宗教方面,佛教是主要信仰,还有民间宗教和土地神等信仰。

五、统治者大理国统治者为太和王陈规、熹宗陈承祐等。

其中,陈规是大理国建国后的第二位皇帝,他非常注重农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而陈承祐则是大理国的最后一位统治者,他在面对元朝的入侵时,坚持抗战,最终被元军所俘虏。

六、衰落大理国在宋朝时期达到了鼎盛时期,后来在元朝时期被消灭。

元朝灭大理国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大理国和元帝国的冲突,二是大理国统治者的内斗。

大理历史简叙

大理历史简叙

大理历史简叙大理在中国历史上很长的时间里一直是少数民族地方割剧政权的中心,大理的历史是中华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大理人的发源我们知道,在今天的楚雄州元谋县,170万年前出现了一种称为"元谋人"的远古人类.随着发展和迁徙,在滇池和洱海两大淡水湖泊周围,人类越来越密集,洱海也成为了大理文明的摇篮.到了公元前286年左右,有个楚国人庄蹻率领几千部众来到滇池区域,当上了部落的首领.跟随而来的楚国人有一部分来到大理地区,他们将先进技术和文化带了进来,因而白彝各族先民的语言文学,种田养蚕,神话风俗也受到了楚文化的影响.二.秦时大理秦以前,大理主要为一些少数民族部落所控制,这些少数民族被称为西南夷.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取得四川,设立蜀,巴,汉中3郡以后着手开发云南.公元前285年蜀郡太守张若"取笮及其江南地".这里说的江南地指的就是金沙江以南丽江,大理,楚雄一些地区.秦还在西南夷部落散布地带筑"五尺道","置吏","通郡县",所以当时大理地区归入"秦地"范围.三.两汉时的大理秦灭.公元前122年,张骞出使西域回来,向汉武帝报告说,若从四川去身毒(今印度),必有安全近便的道路可走.武帝派人到云南寻找通往身毒的商路,不料被居住在洱海附近的当地部族阻挡.于是武帝在长安西仿照洱海的样子凿了一座40里宽的"昆明池",建造楼船,操练水军,表示决心征服这些部落."汉习楼船"的典故来源于此.公元前109年,武帝派将军郭昌,中郎将卫广率领四川兵卒征服了劳浸,靡莫等滇东地区部落,滇人降.武帝于是在降地设置益州郡,以滇池县(今晋宁)为中心辖24县,大理为叶榆县.到三国时,刘备建蜀汉政权.这时中原军阀连年混战.而益州毫强大姓高定,雍闿,孟获,朱褒等据地称雄,有的则叛蜀投吴.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分兵三路南征.马忠一军由宜宾入牂牁(今贵州黄平)攻朱褒,李恢一军由平夷(今贵州毕节)入建宁(今曲靖)攻雍闿,孟获,诸葛亮自率主力从安上(今四川屏边)入越嶲(今四川西昌)攻高定.3路大军进展顺利,很快击溃了雍闿,高定,朱褒.而后,诸葛亮从会理南渡金沙江到曲靖与孟获交战.孟获被七擒七纵,最后投降.民间还流传着诸葛亮在下关天生桥擒孟获,在弥渡立铁柱封白王的传说.叛乱平定后,诸葛亮在大理设云南郡.四.两晋,南北朝,隋朝时的大理265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命蜀国降将霍弋为都督统治西南,设置宁州,宁州是当时全国19州之一,大理属宁州管辖.之后数百年,战乱不断,大理地区不断易主.这一历史时期最重要的是民族大融合.到隋唐时期形成了乌蛮和白蛮两大部族.乌蛮是昆明,哀牢,磨些的融合体,白蛮主要是僰人和汉族大姓融合而成.乌蛮,白蛮不只在服饰,语言,风俗上有所不同,更重要的是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白蛮文化程序接近汉族,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乌蛮停留在原有水平.乌蛮是今天彝族的先民,白蛮融合了一部分乌蛮及别种民族,形成现代白族.五.南诏(唐时大理)隋末唐初,在今云南大理的洱海周围及哀牢山、无量山北部地区,分布有乌、白蛮众多部族和部落,649~902年间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乌蛮”联合“白蛮”建立的奴隶制的边疆民族政权。

大理古城的历史和故事

大理古城的历史和故事

大理古城的历史和故事大理古城位于云南省大理市中心,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浓郁文化气息的古城。

下面,我们来一步步了解大理古城的历史和故事。

第一步:大理古城的历史大理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00多年前的唐朝时期,在当时,大理是南诏国的都城,至今尚留有南诏文物遗址。

到了宋朝时期,大理古城成为一个繁荣的商业城市,日益繁荣。

明朝时期,大理成为了永昌路的治所,并在此时形成了古城的规模和形态。

清朝时期,大理成为了滇池提督府的驻地,并在此时建造了许多重要的建筑和宫殿。

后来,大理古城曾经历过多次战争和毁坏,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大理古城才得以修复和保护。

第二步:大理古城的故事大理古城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还有很多传奇的故事。

据传,古时候的大理有一位女王,名叫“敏颜公主”。

她聪慧美丽,深受百姓们的喜爱和敬仰。

但是,因为她的美貌引来了太多的男子爱慕,最后,她选择了离开世人的眼前,来到了一个童话般的仙境中,与仙女一起生活。

另外,大理古城还有一个曾经幽静浪漫的湖泊,名叫洱海。

根据传说,这个湖泊的水是玉龙雪山融化的雪水,而湖中的岛屿则是由三位仙女捧着倾倒下来的金银珠宝,因此洱海也被称为“翡翠之湖”。

还有一个传说,讲述的是一位名叫“杏花村媳妇”的女子,她深爱着她的丈夫,并且在战乱之中,毅然决定成为士兵,跟随丈夫一同上阵,最后战死沙场。

为了纪念杏花村媳妇的英勇事迹,村子里的每个孩子出生时,都会被取名为“杏花村的儿子”。

这些传奇的故事,都在今天的大理古城中留下了痕迹,成为了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大理古城的历史和故事,让人们更加热爱这座古城。

在未来,我们要更加努力地保护它,让世人继续感受到大理古城的魅力。

大理历史文化简介

大理历史文化简介

大理历史文化简介
大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我国古代南诏、大理国的发祥地。

公元758年,唐朝在大理设置云南县,到公元979年,大理国的统治者段思平在此建立了大理国,经历了六世皇帝,于公元1260年被元朝所灭。

大理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南诏古国”和“大理国”的都城所在地。

公元960年,大理国统治者段思平在此建立了南诏国。

从此,大理成为南诏国、大理国的都城。

大理白族的“三坊一照壁”的民居建筑为我国罕见。

整个建筑形式为木构建筑,砖石结构与雕刻艺术相结合。

主体建筑“三坊一照壁”有三处:一处位于古城南门外;另两处分别在古城北门外和城南门内,是白族民居的代表作品;第三处位于城内,即现在的大理市玉洱路西段北侧。

白族民居布局严谨和谐。

白族人民擅长雕刻艺术,白族建筑大量地运用了各种雕刻艺术。

其代表作品有石雕、木雕、泥塑等。

大理文化底蕴深厚。

大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1300余年,其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 1 —1 —。

历史上的大理国

历史上的大理国

历史上的国洱源县职业高级中学左有萍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一个神秘的边疆之地,由于远离政治中心,这里的历史文化也少见记载。

后来随着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天龙八部》等作品及电视剧的传播,更多目光开始投向这片多民族聚居地上的灿烂文化,近年来的一些科考也慢慢掀起历史上“古国”的面纱。

下面请随我一起探秘历史上的神秘古国:国。

国是中国宋代以“白蛮”(白族)为王室、“乌蛮”(彝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联合政权。

1253年,元朝忽必烈率兵灭了。

一、段氏建国段思平,祖籍喜洲,始祖段俭。

唐朝天宝战争中,大将军段俭大败唐军,为南诏国立下赫赫战功,被南诏国王蒙阁罗凤擢授为清平官,传六世至段思平。

段思平初为幕览(小府副将),由于武艺超群,才干出众被提拔为通海节度使,成为统辖一方的大将。

当时社会正处变革中,南诏政权走向末路,先后被买嗣的“大长和国”、善政的“大天兴国”和干贞的“大义宁国”取代。

这几个政权相互更迭杀戮,使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南诏尊圣二年(929年),干贞夺善政之位,建大义宁国,改元兴圣。

其弟诏指段思平有帝王之相,疑惧之下干贞下令追杀段思平,段思平因到秀山神祠占卜得到启示,藏匿在自己舅父部族中。

会善政臣守高方和段思平关系密切,派段思平之弟段思良和军师董迦罗前来加以保护。

南诏兴圣元年(930年),干贞的位置被其弟诏所篡,诏得位后,改元“大明”。

段思平随即向三十七蛮部借兵,会于石城,以董迦罗为军师进攻南诏,诏兵败自杀,干贞知道兵败消息后弃城而逃,为段思平军所擒,大义宁国灭亡。

大明七年(937年),段思平即位,建元文德,定都羊苴咩城(今),国号“”,史称“前”。

疆域覆盖今中国、、西南部,以及缅甸、老挝、越南北部部分地区。

段思平建立国后,厉行改革、励精图治、发展生产,着手建立新的封建秩序,国的生产、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公元944年,段思平在邓川视察农业时去世,其子段思英继位。

二、两系相争段思英即位,改元文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理古国历史简介
段氏建国
唐朝天宝战争中,大将军段俭魏大败唐军,为南诏国立下赫赫战功,被南诏国王蒙阁罗凤擢授为清平官,传六世至段思平。

段思平初为幕览(小府副将),由于武艺超群,才干出众被提拔为通海节度使,成为统辖一方的大将。

南诏尊圣二年(929年),杨干贞夺赵善政之位,建大义宁国,改元兴圣。

其弟杨诏指段思平有帝王之相,疑惧之下杨干贞下令追杀段思平,段思平因到秀山神祠占卜得到启示,藏匿在自己舅父部族中。

会善政臣守高方和段思平关系密切,派段思平之弟段思良和军师董迦罗前来加以保护。

南诏兴圣元年(930年),杨干贞的位置被其弟杨诏所篡,杨诏得位后,改元“大明”。

段思平随即向东方的黑爨三十七蛮部借兵,会于石城,以董迦罗为军师进攻南诏,所向皆克,遂进攻大理。

杨诏兵败自杀,杨干贞知道兵败消息后弃城而逃,为段思平军所擒,大义宁国灭亡。

大明七年(937年),段思平即位,改国号“大理”,建元文德,仍定都羊苴咩城。

段思平建立大理国后,厉行改革、励精图治、发展生产,着手建立新的封建秩序,大理国的生产、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两系相争
944年,段思平在邓川视察农业的时候去世,其子段思英继位,改元
文经。

文经二年(946年),段思平之弟段思良联合相国董迦罗发动政变,逼段思英退位出家,并自立为帝,改元至治。

从此大理皇位的继承由段思平一系转到了段思良一系。

段思良在大理政权建立过程中出过不少力,颇有功劳,在段思平在位期间他也颇受信任,是王族中的实力人物。

他逼侄逊位后,成为大理第三代皇帝,在位6年。

951年,段思良去世,谥号圣慈文武皇帝。

段思良死后,子段思聪立。

段思聪时期,迅速膨胀起来的高氏已经取代董氏,成为朝政大权的实际控制者。

段思聪在位17年,用过三个年号,明德(952—?)、广德(?—967)、顺德(968)。

960年,宋朝建立,开宝元年(968年),大理致书宋朝廷,要求通好。

开宝二年(969年),段思聪卒,子段素顺立。

同年,大理东部发生边乱,延众镇长宗奇、求州首领代连弄兔,攻陷糜乃等三邑,段素顺派都统、长皇叔、布燮段子标,都监三军、礼乐爽、长驸马、布燮段彦贞等统军平定边寨,诛代连弄兔等,同时讨伐了郎羽、阿房、田洞,会集三十七部首领在石城(曲靖)会盟、颁赏。

段素顺碰上赵匡胤南征,赵匡胤鉴于唐朝的失败,以玉斧划大渡河为界,说“此外非吾有也”,大理国得以保全。

后继者段素英笃信佛教,刺文著述《传灯录》举行开科取士,以和尚读儒书者应考,这些人称“释儒”,官吏多从释儒中选任。

在位24年。

其子段素廉在位13年,无所为。

用过一个年号,明启(1010—1022)。

段素廉死后,侄儿段素隆继位。

段素隆不乐为帝,禅位为僧,开了大理皇帝禅位为僧的先河。

侄儿段素真继位。

后来段素真禅位为僧,孙子段素兴继位。

谥号圣德皇帝,故史称大理圣德帝。

段素兴“性好游狎”,又好大喜功,“广营宫室于东京(昆明),多植花草,于春登堤上植黄花,名绕道金棱,云津桥上种白花,名萦城银棱。

每春月,挟妓载酒,自玉案三泉,溯为九曲流觞。

男女列坐,斗草簪花,昼夜行乐。

”“又有花遇歌则开,有草遇舞则动”,于是段素兴“令歌者傍花,舞者傍草。

”“素兴在位,荒淫日甚”。

天明元年(1044年),相国高氏废掉日益荒淫的段素兴,拥立段思平玄孙段思廉为帝,皇位才回到段思平一系。

高氏掌权
段思廉继位,高氏如昔日之董氏,以此拥立之功,一举凌驾于诸姓之上。

杨氏势衰,遂铤而走险。

1063年,杨允贤公开叛乱,段思廉已经无力平乱,只好请岳侯高智升出兵灭之。

至是高氏益盛,高智升占据了整个鄯阐府辖境,段思廉只好晋封高智升为鄯阐侯,赐给王室直辖领地白崖、茹甸两地,王室实力更加削弱,进一步促成了段氏统治的危机。

段思廉时,曾将兵败逃入大理的两广蛮酋侬智高,斩首以献北宋。

段思廉在位31年,用过5个年号,保安(1045—1052)、正安(1053—?)、正德(?)、保德(?—1074)、明侯(?)。

段思廉后禅位为僧,庙号兴宗。

其子段廉义继位,高智升渐渐攫取了全部权柄。

段廉义在熙宁九年(1076年),曾派使者入贡宋廷。


允贤虽败,但是杨氏实力仍存,1080年,杨义贞再度发动政变,杀国君段廉义而自立,改元德安,号“广安皇帝”。

时为清平官(即宰相)的高升泰受其父高智升之命率东方兵马攻灭杨义贞,拥立段寿辉为大理皇帝,高智升自任布燮,以儿子高升泰为鄯阐侯。

自此高氏父子在大理国权倾朝野。

段寿辉即位后,因疑惧高氏,常心神恍惚、忐忑不安。

该年,“日月交晦,星辰昼见”,段寿辉更以为“天变”。

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时,高智升与高升泰父子逼迫段寿辉退位出家,接着便拥立段正明继位,即保定帝。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一直以来都在专权的高升泰废段正明,自立为帝。

天授元年(1096年),高升泰病逝。

由于云南诸部的反对,高升泰临终嘱咐其子高泰明还政段氏,于是高泰明拥立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为大理皇帝。

后理时期
由于段氏政权中断过,故从段正淳起的大理国史称“后理国”。

段正淳虽然是大理国的皇帝,接受高氏归还的政权,然而高氏在朝廷仍有很大的势力,宰相皆出自高氏之门,世称高国主。

1108年,段正淳让位给其子段和誉(段正严),出家为僧。

死后谥号为文安帝,庙号中宗。

段和誉是在宋徽宗大观二年(1107年),接替其父段正淳为大理国第16代国王,直至宋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年)禅位为僧,在位长
达39年,是后理国诸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死后谥号宣仁皇帝。

段和誉是个有所作为的君主,他明白与宋朝建立友好关系是立国之本,特别重视加强与宋朝的联系,入贡大理马、麝香、牛黄、细毡等土特产,还派幻戏乐人(魔术师)到宋朝表演,深得宋徽宗的礼遇,册封他为金紫光禄大夫、云南节度使、大理国王等。

王国后期
段正兴,又名段易长,段正严之子。

当时大权都由高氏相国把持,先后有高量成、高寿贞、高寿昌等。

段正兴由于得到相国高量成的支持,在皇位之争中最终胜出。

段正兴在位24年,禅位为僧,其子段智兴嗣位。

段智兴极其崇佛,“智兴奉佛,建兴宝寺,君相皆笃信佛教,延僧入内,朝夕焚咒,不理国事”。

大修佛寺,建了60寺院,大理是小国,消耗不起,国力有所衰落。

段智兴在位时,加修龙首关、龙尾关,加强羊苴咩都城的防御。

此间,大理国内高氏子弟多次混战。

段智兴死,子段智廉立。

段智廉对佛教也感兴趣,派人到宋朝求得大藏经1465部,放置在都城内五华楼。

在位仅4年就去世,其弟段智祥继位。

段智祥在位期间广纳贤才,发展农业,治国有方。

《南诏野史》称:“举贤育才,时和年丰,称治国焉。

”他笃信佛法,后也禅位为僧,位传其子段祥兴。

大理亡国
宋淳佑四年(1244年),大蒙古国出兵临关,远征大理,段祥兴派大将高禾出战,战死于九河。

不幸中的万幸是,大理没有因为失败而
立即灭亡,蒙古军因大汗窝阔台的死而退兵。

段兴智继位后,大理终于抵挡不住蒙古兵的又一轮进攻,段兴智成了大理国的末代帝王。

次年9月,蒙哥汗命其弟忽必烈和大将兀良合台统军,发动了对大理国的大规模征伐,兵分东、西、中三路。

忽必烈亲率中路军,于1253年10月过大渡河,抵金沙江,多位酋长归附,献计用革囊渡江,蒙古军遂用皮筏渡江,到达丽江,即历史上有名的“元跨革囊”。

忽必烈先派使者到大理劝降,大理相国高泰祥主张坚决抵抗,杀了使者。

12月,忽必烈大军一路长驱直入,进军龙首关,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抵抗地直逼大理城。

随后,兀良合台率领的蒙古西路军也渡江到丽江县塔城、巨甸、石鼓。

东路军过金沙江到达楚雄、姚安。

这样,三路大军对大理城形成包围之势。

大理国内各族的贵族分子纷纷降蒙。

当时的大理国,军事力量并不薄弱,但为了削弱段氏势力,控制国政,高氏有意一方面把大理国军队的精锐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一方面则着力发展自己的地方武装,王畿之地的力量反而相当薄弱。

段兴智与高泰祥,引兵背城出战,惨遭大败,弃城而逃,各奔一方,蒙古军队不费吹灰之力地攻占了大理都城。

忽必烈命令姚枢裂帛为旗,上写止杀,分头号令各街巷,于是军民安定。

姚枢还搜集了大理的图书档册。

蒙古兵在姚州抓获高泰祥。

天定三年(1254年),忽必烈北归,留兀良合台继续进攻。

兀良合台先后平定了大理国的五城、八府、四郡及乌、白蛮三十七部。

同年秋,在昆泽(今宜良)俘获大理王段兴智,大理国亡。

[14]段兴智被擒后,被送到北方蒙古汗廷,去见蒙哥汗,蒙哥汗施以怀柔,赐金符,
令其归国,继续管理原属各部。

至元七年(1270年),元朝在大理原境置云南行省,加强了中国对西南边陲的统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