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主读后感
养心以养生——读《庄子养生主》有感
养心以养生——读《庄子养生主》有感第一篇:养心以养生——读《庄子养生主》有感养心以养生——读《庄子养生主》有感一代始皇帝嬴政,骁勇善战,其统一六国、“车同轨”等壮举为后人所称赞。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千古一帝”,在“长生不老”的诱惑面前却甘愿一次次地被糊弄,他多次花重金派船队远航寻找不老之术,尽管每次都是无功而返或不知所踪。
古代皇帝如此,现代新人亦如此。
上年有段时间,绿豆身价暴涨,原因居然是有许多养生专家通过电视节目、报纸专栏等频繁透露绿豆可治百病,利于养生,绿豆便一时成为人们眼中的“补品”。
看来,从古到今,人们对“万寿无疆”都心存向往,然而,恰恰是无尽的欲望会使人深陷痛苦,超然的心态则会令人感到幸福,从而感受到生活的美妙。
《庄子》的内篇之一《养生主》用四个小节,三个故事为世人道出养生的“秘诀”。
文章短则短矣,意却犹深。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的这句话使我感到很困惑。
自小便被灌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和“学到老,活到老”这样的学习观念的我,不免对庄子的“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是有害身心的”这样的观点产生质疑。
但是,经深入思考之后,便发现庄子的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而且并没有驳倒自己一贯的学习理念。
想想,如今大多数的人都是因名利的需要而学习,为考试、为文凭、为工作、为成名等,多不胜数,而真正为了充实自己而吸取知识的可谓凤毛麟角。
当你拼命吸取的知识量却不足以达到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名利心的时候,无尽的欲望便会让你陷入深深的痛苦中,影响了你的身心健康。
“庖丁解牛”的故事中,庖丁因为熟悉了牛的机理,因而懂得何处下刀,宰牛时自然“游刃有余”。
牛的机理是复杂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复杂多变呢?只是,生活和牛一样,有着各自的基本原理,如果我们能透解、领悟生活的道理,摸准其中的规律,就能和庖丁一样,做到目中有牛又无牛,从而化繁为简,真正获得轻松。
使我感触最深的是《养生主》中的最后一节。
【优质文档】养生主读后感-范文word版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养生主读后感养生主读后感养生主读后感庄子的人生哲学,不是一种救世学说,而是一种救人的、寻求个人解脱的学说。
<<养生主>>这篇文章就是如此.从表面上看来”养生主” 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这篇文章似乎就是说养”生”的了.的确这篇文章的前部分是讲养”生”之道的,但是我想这”生”的含义不止是和死相对的,它还包括死.这篇文章共有七段,主体部分由庖盯右师、泽雉、秦失四个寓言故事组成。
由生讲到死.先来看看养生: 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首先要忘却功利名声,甚至知识.而要遵从自然的中正之路并把它作为顺应事物的常法.这可谓是养生中最重要的事了. 其次说明处世、生活都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而且要取其中虚“有间”,方能“游刃有余”,从而避开是非和矛盾的纠缠。
这在”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之事中得以体现.解牛时要避其骨,就其虚方能游刃有余,使牛得以全解.这正如生活中我们要避开是非和矛盾的纠缠道理一样.摆脱了这些事的纠缠才能获得心灵的自由才能贴近人的自然本性.这第三就要讲到自由了.” 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
神虽王,不善也。
”自由是一切生物的天性.一切违背天性的人和事对于”生”来说都是不利的.这一点在<<庄子>>的整体哲学思想中占据很大的分量.庄子的思想和孔子是不同的,庄子讲求的是生,而不在于”为”.孔子恰恰相反,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也不堪其优,回也不改其乐"生活困苦,但用功于”为”,这得到孔子的极大赞赏.这差异源于孔庄的对于人生意义的看法的差别.孔子认为”生”就是为着人的伟大、道德的庄严崇高美。
读《庄子.养生主》-
读《庄子.养生主》-庄子通过《逍遥游》,说明人要解脱;通过《齐物论》,说明人要会解脱。
要解脱、会解脱的目的是什麽?是要活得自在,活得有尊严。
自在地活着很不容易,有尊严地活着更难,因为有一些很重要的观念性、技术性问题。
《养生主》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庄子不仅思想超前,说理雄辩,而且看事透彻,很善于比喻。
庄子在《养生主》里用了三个比喻,或者说讲了三个故事,就是要说明如何才能自在。
大家耳熟能祥的是“庖丁解牛”,至于“公文轩见右师”和“秦失吊孝”,可能生疏点。
但这三个比喻是密不可分的,要给我们讲很重要的道理。
外国人对“养生”这个词不甚了了,对“自我”很熟悉;国人恰恰相反。
养生与自我有些关联,但又容易混到一块,一混淆就会出大问题。
还记得《齐物论》中所主张的“吾丧我”吧,那可是“无我无不我”,与单纯“自我”大相径庭。
国人自古以来就是文、史、哲、医不分,不像希腊人在古代就搞了个“哲学”出来。
但他搞不出“国学”,“国学”才是真正的博大精深。
无视中国的传统文化,差不多等于白活一世。
通文就必须通史,通医就必须通文,通文、史、医,哲就在其中了。
读庄子的《养生主》,需要知道一点中医知识;读庄子的所有文章,需要有一点哲学头脑。
《养生主》这篇文章我主张倒着看,就是分析的时候,从“秦失吊孝”入手,“庖丁解牛”放最后。
为什么?下面说说理由。
(一)薪火相传,安时处顺,祛除哀乐,天人合一。
“秦失吊孝”是说秦失这个人去看死去的老子,结果发现不少人嚎啕大哭,还言不由衷地絮絮叨叨。
于是,秦失只号喊了三声,就算完事。
老子的学生很不满意,挡住秦失质问,说“你还是我们老师的好朋友哩,人都死了,你干喊三声合适吗!”秦失说,“合适。
刚开始我还以为老子有真传弟子呢,一听你们这般的哭,就知道完了!不是真心哀痛而来吊孝,不是真心悲戚而在那哭天抢地,这哪是老子教育出来的学生!”“‘遁天赔情,忘其所受,遁天之刑。
’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生死乃常事,有谁能躲得过!受命于天,归命于天,这是很自然的变化。
庄子内篇《养生主》解读:顺应自然存万世,忘却情感活千年
庄子内篇《养生主》解读:顺应自然存万世,忘却情感活千年庄子传世的现存著作有许多经典,正如内篇中的这个《养生主》,它给我们透露了先哲的智慧,为迷失在现代化里的我们指明了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
《养生主》并非是说一个喜欢养生的人的故事,而是讲养生的主旨。
文章通过庖丁解牛、与右师问答、薪火的例子,外加一段精辟的议论分析,提出了自己的养生主张:顺应自然,忘却情感。
而事实上“顺应自然,忘却情感”只是文中的惠文君所理解到的东西,庄子所表达的则有更大的智慧。
想要深刻透彻的了解《养生主》,还是要从文本出发,全文可以按表达的强度分为三个部分来讲述:一、与自然和谐,尽天理,穷人道与大多数,现存的对庄子《养生主》的观点不同。
我认为庄子所提出的顺应自然,不是对自然的百依百顺,而是与自然和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意思是说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确实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去追寻无限的知识吧!这是一种探索精神,对未知的探索。
而在探索的同时,庄子提出两个指导策略:尽天理,穷人道。
也就是说,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顺应天理,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也不能违背人伦道德。
二、与社会和谐,无是非、无争辩社会的构成是人,与社会的和谐说到底就是与人的和谐。
这与《齐物论》中,“齐论”的观点如出一辙。
人们的想法,看法和观点虽然千差万别,但是事物的本源就是那一个,不如探求本源,解决问题,而不是固守自己的态度。
庄子所主张的“顺应天理”,其中的“顺应”二字并非屈从与恐惧,而是一种谦让,更准确的说是一种不争是非,不纠缠矛盾的大胸怀。
《养生主》之所以回归到讲是非对错,其意义还是在传授于为人处世的哲学智慧:不争是非对错,顺应自然,趋避害处。
三、忘却情感,依乎天理金庸的名作《神雕侠侣》中的人物小龙女,在初期就是一个忘却情感的人。
从小生活在活死人墓中的小龙女,不懂得世俗种种,只有她的师父教导她人生来没有什么悲喜哀乐。
以至于,活死人墓中的老奶奶为搭救杨过而丧命后,小龙女并没有掉半滴眼泪,也未从心底真正的伤心。
庄子养生主读后感
庄子养生主读后感庄子养生主读后感(精选11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庄子养生主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庄子养生主读后感篇1在读过庄子的《逍遥游》之后,我对于庄子的其他著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在庄子内篇中,我选取了《养生主》一文阅读。
时值夏秋之交,坐在寝室的阳台眺望,大学城里的树木依旧苍翠,郁郁葱葱宛如盛夏。
每想到如此鲜活的景象也会在冬季偃旗息鼓,便感到自然力量的可怕。
天地之间的万物皆是如此,况人之渺渺乎?由此,我感到了养生之必要,顺从自然之必要。
而庄子一生所求有二,一是无所凭借的自由精神,二便是顺从自然。
庄子认为,养生之道,在于“缘督以为经”,如此,便“可以养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这对于我是一个很好的建议。
平时,我对于自然的规律是全然无视的,吃饭不准时,作息时间也不固定,饱受病痛之苦。
当然,庄子所谓养生,并非只是生命的休养,更是性格的保全及道德的修养。
在中国,儒家思想有着庞大而稳固的根系。
这种情况下,人无不以儒家为正统,以孔孟为先师,以其著述为道德准则,而忽视了人的个性。
庄子十分看重人的个性特征,即使是天生的残疾也是自然的恩赐。
防止我们思想固化方面,庄子真是有着莫大的贡献。
诚然,与其千篇一律,不如“鹤立鸡群”!文中,庄子还表达了对儒家道德的轻视,从其对于死亡的看法便可以洞悉。
他认为人的生死皆是天命,无需拒绝,极为潇洒大度。
这种顺应,近乎乐观,对人心境的开阔是不无裨益的。
当然,我觉得儒家思想也是平常生活的一般规范,毕竟千年的积累也是精华。
只是结合了庄子的思想更能发展人自身的修养,不是么?庄子养生主读后感篇2庄子在养生主中有言:“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庄老先生的本意到底如何,至今未弄得明白,倒是望文生义地觉得,会不会是这样的意思呢--为善嘛,千万不要走火如魔到一定要追求获得好的名声的地步,而为恶嘛,也千万不要一意孤行弄到不计后果以至于触犯刑律的境地。
最新养生书心得体会
最新养生书心得体会(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范文、党团范文、演讲范文、心得体会、合同范本、条据书信、礼仪范文、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ample essays, party and youth group sample essays, speech sample essays, personal experiences, contract sample essays, normative letters, etiquette sample essay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最新养生书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我们在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
《养生主》养生观
从《养生主》“三辨”看庄子的养生观摘要:《养生主》阐释了庄子的养生哲学,庄子在《养生主》一开篇就提到了自己养生哲学的主旨——缘督以为经,即顺应生命自然的循环规律。
庄子通过一则则寓言故事,主要从天人之辨、有无之辩和出入之辨三个方面了阐释“缘道以为经”的主张。
关键词:庄子《养生主》养生哲学《养生主》为《庄子·内篇》中的一篇。
顾名思义,《养生主》中谈论的就是关于养生的问题。
养生主即养生之主,是养生的宗旨。
庄子在文章开篇便点明了自己的养生观:“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保身”是保护身体,“全生”是保全生命,“养亲”是养护精神,“尽年”是享尽天年,“保身”、“全生”、“养亲”、“尽年”这四者是评判一个生命是好是坏的四个标准,要做到这一切就应该“缘督以为经”。
“缘督以为经”是全篇的主旨所在,庄子认为顺应生命自然的循环规律,不为自己的“成见”所禁锢,只有这样才能在充满了纷繁复杂的人世间游刃,达到保身、全生、养亲、尽年的目的。
而怎样做才算是真正的缘督以为经,我认为庄子是通过对三组相对意象的辨析来进行阐述的。
庄子以故事的形式,将天人之辨,有无之辩,出入之辨融入其中,向人们展示了自己的养生观。
一、天人之辨在《养生主》的几则寓言故事中,最突出的一组相对的意象就是天与人。
天即道,是主宰万物之所在。
它可以是构成万物的规律,也可以直接化为万物本身。
它是世界上万事万物存在与消亡的根本缘由,是先于一切存在的存在。
人指代一切与人相关的概念,人与天不同,天是无形的,其概念宽泛而抽象,而人是有形的,关于人的概念可以变得很具体;天不受任何事物的影响,是逍遥的,而人则往往受制于其它,是不自由的;天是一种规律,是一种共性,而人则充满了变数,是一个个体。
人需要“为人”,但更需要“顺天”以此达到平静身心,修身养性的目的。
庖丁解牛的故事中,文慧王惊叹于庖丁熟练地解牛手法,于是说出了:“嘻,善哉!技盖至此乎?”面对如此夸赞,庖丁却没有欣然接受,而是一本正经的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庄子养生主读后感
庄子养生主读后感
【篇一:庄子养生主读后感】
在读过庄子的《逍遥游》之后,我对于庄子的其他著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在庄子内篇中,我选取了《养生主》一文阅读。
时值夏秋之交,坐在寝室的阳台眺望,大学城里的树木依旧苍翠,郁郁葱葱宛如盛夏。
每想到如此鲜活的景象也会在冬季偃旗息鼓,便感到自然力量的可怕。
天地之间的万物皆是如此,况人之渺渺乎?
由此,我感到了养生之必要,顺从自然之必要。
而庄子一生所求有二,一是无所凭借的自由精神,二便是顺从自然。
庄子认为,养生之道,在于“缘督以为经”,如此,便“可以养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这对于我是一个很好的建议。
平时,我对于自然的规律是全然无视的,吃饭不准时,作息时间也不固定,饱受病痛之苦。
当然,庄子所谓养生,并非只是生命的休养,更是性格的保全及道德的修养。
在中国,儒家思想有着庞大而稳固的根系。
这种情况下,人无不以儒家为正统,以孔孟为先师,以其著述为道德准则,而忽视了人的个性。
庄子十分看重人的个性特征,即使是天生的残疾也是自然的恩赐。
防止我们思想固化方面,庄子真是有着莫大的贡献。
诚然,与其千篇一律,不如“鹤立鸡群”!。
《养生主》中关于养生的道理
《养生主》中关于养生的道理
在《养生主》中,养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以下几点道理。
一、调节生活节奏
养生首先要求我们调节生活节奏,睡眠充足,充分休息、合理安排工作和休闲,坚持早睡早起,多运动,限制电视看太多,不要熬夜,增强体质和抗疲劳能力。
二、补充营养
养生要坚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使更多的营养物质、维生素得到充分补充,也可以补充一些养生补品,保持机体抗病能力和免疫力。
三、减少压力
养生还要加强身心关系,减轻压力,学会放松,避免压力过大,降低紧张状态,保持情绪稳定,学会学习心理调节技术,保护自己的精神健康。
四、保持清洁
养生还要坚持保持清洁,多洗澡,及时更换衣物,加强饮食卫生,定
期做好家务清洁,将影响呼吸道的室内空气污染减少到最小。
五、适当运动
此外,养生还要多锻炼,选择和食物相适应的锻炼方式,增强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使机体状态更好。
总之,养生主强调要求我们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注重饮食和补品的调节,保持身心的健康,调节好身体的生活节奏,定期运动,保持清洁,从而使自身更加健康。
〖2021年整理〗《养生主》读后感
《养生主》读后感养生,即保养生命。
人既然生于世上,就要知道该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
庄子不是一个留恋人世问的人,他的养生也不是普通所谓的让生命延长的方法。
对于人的生死,庄子都是平淡的看待,一切都只是顺其自然而已,人没有必要在其中掺杂任何的动作或情感。
但是,当你还活在世上的时候,你应该用如何的心态还面对这个人世,庄子对于这点,有他的想法,这些想法即为他所谓的养生之主。
庄子认为,一切的一切,都要顺应与自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领导与服从的关系。
人没有必要去试图征服改造自然,那样只会给自己徒增烦恼。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很多人却想在有限的生命之中,获得无限的知识。
于是,就不断的去追求,索取,一生忙忙碌碌于自己不知足的求知欲,想要什么都了解,最后的结果也只是搞得自己身心疲惫。
最后又得到了什么昵?只会发现自己更加的无知。
庄子认为,只有古代的人的知识才是“有所至”,因为那个时候的人的心目中,并没有物我只分,他们并未意识到物的存在,因此也就未意识到我的存在。
因为物与我是对立的。
而只有这种不知有物不知有我的知才是最高的知。
当你把物和我对立起来再去寻求知,只会找到表面的无尽的小知,并为知无尽,找不到真知而困扰。
“庖丁解牛”,牛即是指人间的事纷繁复杂。
如果你不能找到正确的方法来应对人问的事,你就会想初杀牛者用的刀子一样,弄得自己遍体鳞伤。
什么才是正确的应对方法呢?就是要顺应自然。
人问的万象虽复杂,但必有其内在的规律,都是按着一定的顺序一定的方式编织起来的。
如果你不知其中的规律,你就会被其纷繁复杂的表象所混乱,不知如何下。
而当你了解了其中的规律以后,你就可以“以无厚入有闲,恢恢乎游刃有余矣”。
那如何才能学会认识事物的规律呢?庄子提出,首先要由技入道,庖丁也是练了三年以后才逐渐的认清了牛的结构,可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是单一‘的不断的杀牛,而是要在每一次的进行中深化认识总结经验,将对牛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阶段。
其次,要善刀而藏之,用刀解牛,刀无厚而牛节有问,只有以无后入有问,方可游刃有余,刀子也不会轻易坏掉。
成程:向《养生主》学教育之道
成程:向《养生主》学教育之道书韵闲话文史教育时事生活编者按成程是我多年来的朋友,茶余饭后,形影相伴的时间多。
这些年,我受他的影响大,对教育、对国学、对人生有了更深层理解。
拙著《让青春遇见大师——我说民国大师》的出版,就来源于他的鼓励和支持。
他的物理世界我不懂,但他对国学的研究,早已达到我这所谓语文特级教师难以企及的高度,这是我所知道的。
他口吐莲花的佛经解读和流利顺口的大段背诵,就让我膜拜好久,更让我自惭形秽,从而也激发了这几年我对国学的兴趣,以致于慢慢领悟“人生处处是修行”的道理。
他不嫌弃我,常将儒释道精髓传道于愚笨的我,在这个浮躁而功利的时代,寻找一片心灵栖息之所。
以前坚守国学“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的他,在我的鼓捣下,终于在我的“书韵闲话”里写字,理性多于感性,字字句句皆闪烁着过人的智慧和思想,许多文字公开见诸报刊。
我曾经送他八个字:文理兼通,文武双全。
他的长跑、攀爬、引体向上等运动项目一直在学校遥遥领先,盖过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他多次在文章中对我谬赞有加,我实在汗颜不止,或许是惺惺相惜吧!为了让更多人理解和关注这些不合时宜而又永不过时的观点和思想,特此辑录成程老师的文字,以期更多的同道者来交流和革新。
《养生主》为《庄子》内篇之第三篇,作者庄子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承扬者,崇尚“清静无为、天人合一、无待逍遥、道法自然”的生命境界,这种境界彰显了对自然之道的敬畏。
《养生主》讲养生的宗旨,深刻揭示了养生、修道要“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安时而处顺”;养神重于养形,重在涵养人的精神气质。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这是《养生主》的结尾句,发人深省,人的形体消亡,但精神可以永存;庄子时代远去,庄子思想却薪火相传,庄子《养生主》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细读《养生主》,我们不仅会发现其中蕴含的养生、修道的道理,字里行间也迸发出了教育智慧的星火。
“缘督以为经”,教育要秉持中道。
简述《养生主》中关于养生的道理
简述《养生主》中关于养生的道理《养生主》是一篇专论养生之道的名文,它所揭示的主题思想,就是护养精神生命的方法莫过于顺任自然。
“庖丁解牛”这个家喻户晓的的故事,是《养生主》篇的主体部分。
庄子以宰牛之方喻养生之理,由养生之理喻处世之道。
他以牛的筋骨之盘根错节,比喻世道之复杂凶险;以庖丁在实践中领悟的宰牛要“依乎天理”、“因其固然”的道理,启迪人们处世不能强行妄为,而要依循客观规律;以庖丁在解牛时遇到筋骨盘结之处所采取的“怵然为戒”、凝神专注的态度,告诫人们遇到困难时行事更应警惕、专注;又以庖丁成功后“踌躇满志”的喜悦和“善刀而藏之”的谨慎,教导人们凡事应含藏内敛,不宜过于张扬;更以庖丁解牛之挥洒自如和出神入化,向人们展示了“得道”者的自由境界。
惠文君观看庖丁解牛,不由得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放下刀回答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庖丁把宰牛的技艺升华至“道”的境界,这就告诉我们,大道是无所不在的,人生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中无不包含着通向最高的真理——“道”的途径,就看你是否善于体验和把握了。
庄子在《达生》篇和《知北游》篇中讲述的“佝偻者承蜩”和“大马之捶钩者”,与“庖丁解牛”一样,都是讲的在日常活动中通过心灵的虚静、凝聚而升华而臻至“道”的完美境界。
大道与人的心灵是相通的,惠文君观看了庖丁出神入化的表演,听了庖丁讲述解牛的道理,于是心领神会,从中悟出了养生的道理,那就是凡事都不能强行妄为,而应顺任自然,在平凡的生活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对养生之“主”(即精神境界)的求索,是人生塑造、提升、完善自我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同精神生命相比,人的肉体生命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甚至形体残缺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形全而心残。
庄子接着以残缺了一只脚却神气旺盛的右师为例,告诉人们那种存在于“形骸之外”的价值取向才是人生所真正应该予以关注和追求的。
生活在大自然中的野鸡,十步才得一啄,百步方能一饮,比起养在笼中的同类,虽无丰足的滋养,却不受牢笼之困,得以奋翼高鸣,自适其志,悠然自在。
读《养生主》有感
11124009 王丹读《庄子·养生主》有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仅是开篇的几句话就让我震撼了。
“活到老学到老”、“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我从小学就开始接受的教育。
而庄子教导的却是“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带着疑惑我查阅了资料和解析,才明白是自己浅薄了。
开篇的几句至“可以尽年”,是全片的第一部分,也是全篇的总纲,指出养生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缘督以为经”,即秉承事物中虚之道,顺应自然的变化与发展。
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
“养生主”意思可不是现在所说的单纯的“养生”,不仅仅是个人的身心健康而已。
“主”即关键所在,“养生主”即养生的宗旨要领。
本篇主要讨论有关养生的问题,揭示养生的方法没有比顺其自然更好的了。
文章第一段就提出了“缘督以为经”这个养生之道的总纲,它的核心就是教导我们做事一定要顺应事物的自然之理,不要被一些主观感情上的看法,欲望所牵制而悖逆自然;接下来借庖丁解牛的故事喻养生之理;紧接着用两个小故事深化;最后以“薪火”的寓意来对养生之道做进一步的说明。
第二部分至“得养生焉”,以厨工分解牛体比喻人之养生,说明处世、生活都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而且要取其中虚“有间”,方能“游刃有余”,从而避开是非和矛盾的纠缠。
在庄子看来,人类社会的各种矛盾就好比牛身上的筋腱和骨头,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像筋骨碰坏刀刃那样有害于刀刃一样,对于人自身有损害。
因此,为了保全性命不受损害,人应该“依乎天理”、“因其自然”,学会在矛盾的夹缝中求生存。
从养生延伸,其实庖丁的牛就好像一个错综复杂的的社会环境,而他那把牛刀就好比我们单独的生命体。
只要刀刃沿着筋、骨的缝隙间游动,不要碰着筋腱和骨头,就会保持锋利,不被损伤变钝。
我们想要在这社会里游刃有余,减少对自己的损伤,就要善于,适应周围的环境,并遵循事物的规律。
养生主读后感两篇
养生主读后感两篇在读过庄子的《逍遥游》之后,我对于庄子的其他着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在庄子内篇中,我选取了《养生主》一文阅读。
时值夏秋之交,坐在寝室的阳台眺望,大学城里的树木依旧苍翠,郁郁葱葱宛如盛夏。
每想到如此鲜活的景象也会在冬季偃旗息鼓,便感到自然力量的可怕。
天地之间的万物皆是如此,况人之渺渺乎?由此,我感到了养生之必要,顺从自然之必要。
而庄子一生所求有二,一是无所凭借的自由精神,二便是顺从自然。
庄子认为,养生之道,在于“缘督以为经”,如此,便“可以养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这对于我是一个很好的建议。
平时,我对于自然的规律是全然无视的,吃饭不准时,作息时间也不固定,饱受病痛之苦。
当然,庄子所谓养生,并非只是生命的休养,更是性格的保全及道德的修养。
在中国,儒家思想有着庞大而稳固的根系。
这种情况下,人无不以儒家为正统,以孔孟为先师,以其着述为道德准则,而忽视了人的个性。
庄子十分看重人的个性特征,即使是天生的残疾也是自然的恩赐。
防止我们思想固化方面,庄子真是有着莫大的贡献。
诚然,与其千篇一律,不如“鹤立鸡群”!文中,庄子还表达了对儒家道德的轻视,从其对于死亡的看法便可以洞悉。
他认为人的生死皆是天命,无需拒绝,极为潇洒大度。
这种顺应,近乎乐观,对人心境的开阔是不无裨益的。
当然,我觉得儒家思想也是平常生活的一般规范,毕竟千年的积累也是精华。
只是结合了庄子的思想更能发展人自身的修养,不是么?读过庄子的《养生主》,我不仅仅学会了如何养生,更学会了如何做人。
文章伊始,庄子就提出了养生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缘督以为经”,即秉承事物中虚之道,顺应自然的变化与发展。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其声“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解牛时,“未尝见全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结果是牛“謋然己解,如土委地”。
一切结束,文惠君曰:“得养生焉。
”其实,养生即是如此,只要顺其自然,让身体舒展到极致,我们的身体一定会得到全面的保养。
养身主读后感
读书心得·读庄子《养生主》心得关于庄子的《养生主》,几乎所有上过学的人都耳熟能详。
譬如《庖丁解牛》的故事和“游刃有余”、“批隙导窾”、“薪尽火传”等成语皆源于此文。
但假若读者未能深入体味,不仅辜负庄子所传递的精神,也对不起自己虚付于文字的光阴。
《养生主》这个标题大致有两层意思:一是以养生(颐养精神)为主,二是养生的主要内容。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逐渐开始注意养生,于是广场舞大妈成了中国标志性的时代风景。
然而,老百姓所谓的养生大都只停留在物质层面,没能领会到养生的关键在于内在精神。
庄子的寓言故事虽是虚构,却蕴含丰富的道理。
庖丁学宰牛包含人的成长历程的三个阶段。
在初步认识阶段看到的只是事物的表象,如瘦牛、肥牛、大牛、小牛、公牛、母牛、黄牛、黑牛等等。
中级认识阶段就深入了解到事物的内在结构和矛盾规律。
而高级认识阶段则摆脱现象与感官的约束和干扰,只以内在精神去领会事物的本质,物我之间不存在丝毫障碍,一切自然而然,类似于孔子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
与《庖丁解牛》一起收入中学语文课本的还有《九方皋相马》。
行家九方皋记不清马的毛色和性别,却真实地带回一匹千里神骏。
人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记忆力有限,以有限的生命去记住无限的知识并不明智。
况且知识中掺杂着大量的旁枝末节。
人之所以学习文化,是要从中获得益于立身与发展的理念。
战国时期有位公孙龙,辩才很好,能将两只耳的奴婢说成三只耳,能让人相信白马不是马。
可以想见,战国乱世与当时过多混淆视听、颠倒黑白的高端技术人才不无关系。
今天有句流行语:流氓不可怕,最怕流氓有文化。
所以庖丁听到文惠君赞美他的技艺时并不以为然,他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比“技”更进一层的是“道”。
孔子说的“君子不器(君子不能满足于当个专业技术人才)”意思与此相近。
明白关键道理,就能避免买椟还珠。
庄子说,普通厨师操刀不得要领,胡劈乱砍,致使锋卷刃缺,损毁严重,所以每个月都必须换刀。
庄子读后感600字
庄子读后感600字庄子读后感600字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庄子读后感6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庄子读后感600字1一提到庄子,我们就会想到他的《逍遥游》。
小时候,曾在语文书上读过简化版的《鹏程万里》,却从没有真正感受过“乘物以游心”的逍遥,从没有真正感受过那种“独于天地精神往来”的淡泊。
庄子一生贫而不穷,家住陋巷,以织草鞋为生,有时甚至无米下锅,要向人借粮。
但是他却能随心所欲,自得其乐。
生不逢时,如之奈何?就是这样一个一贫如洗的人,断然拒绝了楚王送上门的相国之位。
自称宁愿做一只在淤泥中拖着尾巴、自由自在的乌龟,也不愿意当供奉在庙堂上,受人尊敬的龟甲。
所以庄子选择了“无为”,敢于从容面对随之而来的寂寞和贫困,在天地间随心所欲,逍遥自在,达到心灵所追求的高度与境界。
《逍遥游》是全书的精髓,开门见山点出“逍遥”的境界,“游”的状态。
鹏程万里,扶摇直上,看似逍遥,其实都是“有所待”,不自足。
一旦时不我与,则无法成功。
如何才能超脱?庄子提出“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
也就是说,心灵顺应天地大道,跳出万物束缚,无物,无我,无功,无名,与天地精神相往来,逍遥自在。
其实,生活都一样,只是每个人看待生活的角度不同而已。
在每个人面前,生活都是不同的色彩,只在于你是如何去看待、如何去面对。
所以,胸怀博大是庄子、是《逍遥游》给我们上的第一课。
《逍遥游》中塑造的境界永远是没有边界的。
天地大道,发乎自然,庄子于虚静中挥洒他的放诞,于达观中流露出些许狡黠,让我们用一生的体温去温暖这个智慧的名字,渐行渐远,随着庄子去“乘物以游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当感受到心灵的疲倦与束缚时,让我们静下心来,跟着庄子一起展开一次心灵的逍遥游……庄子读后感600字2今天总算看完了庄子的智慧,得到很多感悟,人生两大关口,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也;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可逃于天地之间也。
庄子《养生主》读书笔记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先秦时期人们已颇为关注养生问题,所谓“卫生之经”“导引之术”就是这一领域的理论概括和经验总结。
庄子的《养生主》,顾名思义是“养生之要”,因此常被人认为是养生理论。
其实不是,《养生主》基本上无关养生。
《养生主》写法也很独特:起篇总起,然后分列出四个寓言故事,最后简短收尾。
在《庄子》内篇中,《养生主》是文字最简短的一篇,且结构简单,内容简要。
但是文约义丰,解读、阐释皆不容易。
庄子在全篇总纲指出养生之要是应做到“缘督以为经”,由此“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也就是说遵循自然中道,可以保卫生命、保全天性、奉养亲人、安享天年。
如何去践行?庄子列出两条基本原则,一是不“以有涯随无涯”,在有限的生命里不去追求无谓的知识,不去杀死脑细胞和消灭青丝黑发,因为知识不但无用,还简直要命。
二是“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人怕出名猪怕壮,好事要低调做,坏事也要做得有底线。
庄子从文化(思)和社会(行)两个层面对人们提出忠告,一句话:不要精神折磨,不要人间折腾。
庄子似乎不想让人做什么模范先锋。
当然,乱世之中,出头椽子先烂,出格人士先倒,所以保命为要。
概言之,庄子的“养生主”无关养生(譬如美食、气功、按摩等)这种奢侈的玩意,它只不过是保命的哲学。
在接下来的故事里,庄子要说些什么呢?其一,道与技。
寓言“庖丁解牛”说的是道与技的关系。
庖丁解牛,技术娴熟,但他“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道就是超乎技术的那点东西。
庄子没有贬损技术,他形容庖丁的刀技是“以无厚入有间”,称赞其刀法“游刃有余”,但“依乎天理”才是他真心点赞之处。
庄子把庖丁解牛的过程写得很有美感,大概美也是道之一种吧。
为了道可以舍弃技术,庄子后学们发挥了这一思想,但其实庄子只是说技术之上还有更高的东西不能忘记。
庄子的这一思想对于职业人士至少有点启发:为技术而技术(为科学而科学),还差那么一点儿。
处理好道与技的关系,确实是打工人不可避的境遇。
这是步入人生第一遭烦心事,庄子已经说给你听了。
读《养生主》的一些感想
读《养生主》的一些感想《养生主》是《庄子》内篇里最短的一篇,也是我们相对来说最熟知的一篇,庖丁解牛的故事便出于此。
《养生主》一文其实所给我们阐释的是一个如何立于社会、安于现实的问题,颇有一些道家清净无为的思想在其中,这并不全无道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可谓道尽了真理,适用于全人也。
在一开始,庄子其实已经就说明了他的态度,“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人的一生是会终结的,我们处在世上对万事万物的认知是难以穷尽的,显然我们想要在有限的人生去追逐或是透视这无限的认知,是一种难以达到的行为,不可图也,故而“殆也!”若是这样还要去为了无限的认知所拼尽力气,只能是更加的对自己有害。
这里的“知”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当认知来讲的话,固然也可以——本来世界上就有很多的未知,我们难以参透。
我个人认为这实际上所讲的是一个关于欲望的问题,也就是人常有所求但又常不得所求,亦或可求却又不得尽心也;人之所求又常不竭也,不竭而又不得,故而殆之。
也就是说,人的一生都会有所追求,有时候是可以追求到的,那便是人生中为数不多的美好的时间,但大多数的时间都难以追求到自己想要追求到的东西,或者说即使追求到了也不能完整的按照自己的意愿。
所以,人的一生终究是苦多于乐,忧多于欢。
庄子便紧接着提出了自己应对与此般情况的看法,“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从表面上来说是做善事不为名望,做坏事不要触犯刑法。
前一句还好说,后一句则有了些不太对的地方,“做坏事不要触犯刑法”,那么则可以做一些不至于触犯刑法的坏事了?也就是为一些小恶在这里则是被默认允许的事情。
这好像是有些不妥的,因为按照我们所接触到的正常的观念来讲,人是不允许去做坏事的——我们从小都会这样教育。
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难免会做一些“坏事”,是否做过,这得自己好好地去问一问自己吧。
也就是说,庄子在这里所说的,是人不为极善(“为善无近名”,故不为极善也)也不为大恶,这便是一种不触于极端的无为之思想。
养生主读后感
《庄子·养生主》读后感在我国古代众多的伟大思想家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哲人,他离经叛道,语出惊人,随心所欲,似已超越凡尘,冷眼旁观,而又梦呓般以恣肆的语句,新奇的比喻,跳脱的思维,为这浊世留下《庄子》名篇,引得众人千百年来不解,思索,惊醒。
《养生主》便是《庄子》名篇之一,整篇文章由几个寓言故事组成,将庄子关于“养生”的哲学蕴含其中。
我们可以从这几篇故事中看出庄子主张自由,顺应自然,随天道而行的思想。
开篇,庄子即提出了“吾生而有涯,而知而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即使是从现在这个开放的时代来看,这句话仍然是背离主流价值观的,他将追求知识看作是无意义的,甚至是危险的事。
我理解到的庄子认为,人,若想真正地“养生”,必须将自己投入到自然的法则中,顺应自然的规律。
我们应将自己视为宏大的自然轮回之道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组成,我们若要养生,就要做符合天道的事,“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由此观之,别说追名逐利,就是为善为恶,甚至求知,都被归为对我们养生无利的事了。
庄子的思想中的确有其消极的成分,这里显得过于避世了。
第二部分讲了庖丁解牛的故事。
神奇的庖丁目无全牛,以无厚入有间。
游刃有余地将“解牛”变为一场人生哲学的演绎。
令文惠君顿悟了养生之道。
我想,这段故事庄子想说的是“顺应自然”的道理。
骨肉之间天生有缝隙,浑然存在,若硬以蛮力折之割之,于己定有损害。
莫不如从容提刀,以刀刃在缝隙中游走,则不遇阻挡,豁然开解。
身陷迷乱纠缠时,庖丁则“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不蛮力横破之,也不自恃聪明寻法巧解。
“止,迟,微动”是非与纠缠反而开解,得到自由。
公文轩见右师,惊异他只有一只脚,问道:“是天生的,还是人祸呢?”不过旋即明白,人祸不过是天意的降临,自然的安排。
“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
神虽王,不善也。
”自由随性是一切生物的天性。
生死看似极端对立不可挽回,于自然之道,不过是在轮回往复。
“鼓盆而歌”是因为得道,哀恸痛苦,是还没能超然出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生主读后感
学完《养生主》一文后,感想颇多。
整篇文章贯穿着庄子的处事思想,乍见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但细细想来却充满着大智慧。
开篇,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原以为这又是一篇教育我们需抓紧时间学习的文章,但看到后面才发现,庄子认为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知识是危险的,不能把光阴虚度在孜孜追求于无限的小知上,而应当抛却外物,“缘督以为经”,追求自然的内心,方可活得充实而有意义。
接下来,庄子又讲了几个深刻却不失有趣的寓言小故事。
庖丁通过不断观察,思考牛的骨骼纹理并加以不断练习,做到了刀锋一如十九年一样的锋利,甚至在解牛时牛都不曾发觉。
庄子由浅及深,通过庖丁解牛的故事传达着人生大道。
处理事物应透过事物全貌,分析掌握事情的内在联系,方能游刃有余。
骨肉之间天生有缝隙,而这缝隙之中又隐藏着自然规律,如果以蛮力割之砍之,无论对刀对人,都有一定损害。
而后庄子以公子轩见到只有一只脚的人的故事为例,说明形体残全在于天而不在于人,更进一步说明世间万物皆是顺应自然的变化,而并非人为。
故顺其自然方能得其中道,方能养生。
接下来讲了草泽中的野鸡走十步才能吃到一口食,走百步才能喝到一口水,但它并不希求被豢养在笼子里。
在笼子里纵然很神气,但并不快乐。
这说明精神的自由胜于物质的满足,自由之重就在于自
由乃是顺其自然的体现。
所以人应当挣脱身体外物的束缚,而追求人心中自然的内心。
然后通过秦失三号而出的故事,说明情感亦应顺从自然的变化。
“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
”生离死别,在庄子看来竟是那样的从容。
当然,庄子安命的思想并不是消极避世的观念,而是让人顺其自然。
既然人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是不可避免的,就不应将自身为其陷入过度的悲伤痛苦之中。
最后,通过薪尽火传的比喻,说明外物虽然终究会消失而不可传,但精神是不灭的,会永远传承下去。
通过这篇文章,我感悟到生命的本质是最为重要的,其意义即在自然。
故人生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即在寻找自己性情,因为生命是不可受委曲,只有顺适自然,生命才能自由自在。
面对现实社会的残酷和勾心斗角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作为大学生,如果我们能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永远保持一颗清静淡泊、安时处顺的心,不被世俗困扰,视生死如一,那么我们的生活也会少许多痛苦和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