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 《君子之风》 课件7(42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君子义以为质;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联系生活实际,从孔子师徒安贫乐道、虽 苦犹乐的事例中,你可以获得什么启发?
参考: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 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 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 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 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 自得其乐。
三、思君子(见贤思齐)
纵观古今中外,在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 多或伟大或平凡的优秀人物,在你的心目中, 谁堪称君子?请简要谈谈你的想法。
㈠颜回和孔子两人的生活状况(包括物质和精神 两个方面)如何?
明确:物质上贫穷;精神上:快乐
评析: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师必有其徒。作为孔子的 第一高徒,颜 回和老师一样,都是以“义”为乐。这 个“义”,也就是仁义、道 义。所以,孔子也好,颜 回也好,都是因为心中有了仁义,有了 道义,才能够 安于贫困。说到底,也就是安贫乐道,为了精神的 追 求而不在意物质生活的窘迫。
一、说君子
㈡君子身上具体表现为哪些优秀品质?
有正气、有仁德、好学 习、重道义、懂礼让、 讲诚信、舍生取义、杀 身成仁、 轻利益
二、做君子
阅读6.11和 7.16两节文字,通晓字词句,并思考: ㈠颜回和孔子两人的生活状况(包括物质和精源自文库 两个方面)如何? ㈡他们的行动合乎君子的要求吗?为什么?
6-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①食② ,一瓢 饮,在陋巷,人不堪③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17-15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 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 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鄙夫:庸俗浅薄的人 事:侍奉 其:代词,他 患:担心,担忧 苟:如果 至:到极点 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 鄙夫可与(之,代鄙夫)事君也与哉
㈠这两段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人?
⑴耻恶衣恶食者 ⑵鄙夫:表现为患得患失
前一个“以”:表结果连词,导致 后一个“以”:表目的连词,用来
子曰:“君子喻①于义,小人喻于 利。”
①喻:明白,懂得。
㈠何为君子?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 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 于利。”
“君子”在《论语》一共出现了103次之多,和作为《论语》 的核心范畴的“仁”相比,略低于其出现的次数,“仁”出现 了109次。《论语》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开头, 以“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煞尾,“君子”一词在《论语》 中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
①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②食:食物,指饭,名词 ③堪: 能忍受
贤哉,回也! →回也,贤哉!(主谓倒装)
7-16子曰:“饭①疏食,饮水,曲肱②而枕③之,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①饭:这里是“吃”的意思,名词作动词。 ②肱:音gōng,胳膊 ③枕:当枕头,名词作动词
二、做君子(身体力行)
㈡孔子对他们的态度如何?
鄙视,不愿与其共处
你如何看待孔子对他们的态度? 你赞成吗?为什么?
解读孔子: 孔子认为,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生 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此,根本就 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道的问题。 孔子对那些一心想当官的人斥为鄙夫,这种 人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一旦得到又 怕失去。为此,他就会不择手段去做任何事情, 以至于不惜危害群体,危害他人。这种人在现实 生活中也是司空见惯的。当然,这种人是不会有 什么好的结局的。
归 来 兮 之 风
一、说君子
阅读文章前四节,疏通字词句,并思考:
㈠一言以蔽之,何为君子?
㈡君子身上具体表现为哪些优秀品质?
7-6子曰:“志①于②道,据于德, 依于仁,游③于艺④。”
① 志:追求 ② 于 : 介词,表引进动作的对象,可不译 (李斯,相也,具于五刑) ③ 游: 游习,广泛涉猎 ④ 艺:指孔子教授学生的礼、乐、 射、御、书、数等 六艺,都是 日常所用。
一言以蔽之,一个人对物质、名利 过分看重,很难成为真正的君子,也很难 获得真正的快乐。
7-1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①。子曰: “女②奚不曰:其③为人也,发愤忘食,乐 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④。”
① 对:回答 ②女:通假字,第二人称代词 ③其:代词,他 ④云尔:云,代词,如此的意思。尔同耳, 而已,罢了。
阅读4.9和17.15,并且思考: ㈠这两段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人? ㈡孔子对他们的态度如何?
4-9子曰:“士①志于道,而耻②恶 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①士:“士”在古代有多种 含义,是一种特殊的阶层, 总起来说,是指有 知识, 有修养,有一定社会地位 的人。《论语》中的“士” 则多指读书人,即 知识分 子。 ②耻:以……为耻,意动用法 未足与议也:未足与(之)议也
15-18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 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孙:通“逊”,谦逊 出:谈论 之:代词,它,指“义” 义以为质:以“义”为质,介词“以”的宾语 前置 礼以行之:以“礼”行之,同上 孙以出之:以“孙”出之,同上 信以成之:以“信”成之,同上
15-9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 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 《论 语· 阳货》第四章) “君子思不出其位。” (《论语· 宪问》第二十六章)
译文:君子学了礼乐之道就会爱人,百姓学了礼乐之 道就容易役使。 君子考虑问题不要超出自己的职位。
君子:在位者→有德者
这意味着政治地位低而道 德品质高的人,也可以称为君子, 在对于人的评价中,道德品质的 高低逐渐上升到重要位置。
14-28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 焉①: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 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①焉:于之,在这些方面
• 「评析」 作为君子,孔子认为其必需的品格有 许多,这里他强调指出了其中的三个方面: 仁、智、勇。
6-23子曰:“知①者乐②水,仁者 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 仁者寿。”
这一段主要讲什么?如何评价孔子的“三忘”?
这是孔子对自己的充分肯定,是一种 志趣的体现。 “忘食” “忘忧”说明孔子 得到的不是物质的快乐,而是追求“仁”的 过程中产生的快乐; “忘老”(不知老之 将至)则把这种快乐推向更深的境界。三个 “忘” ,把孔子对自己安贫乐道的生活态 度的自我欣赏表现得十分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