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二第3课伟大的抗日战争 (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伟大的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伟大的抗日战争》在必修一专题二中单独成节,凸显了这场战争的重要性和伟大意义。本节知识点多,内容琐碎,要在一课时的时间内讲授本节内容难度很大。因此,化繁为简、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成为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在设计过程中,以战争的普遍性的演变规律为主线,围绕主线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质疑讨论,分别获取有关战争原因、进程、结局、影响等方面的主干知识,并加深对战争原因、结局成因、深远影响等重难点的理解。掌握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学生基本获取这次战争的相关知识后,通过一道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题目的随堂练习,有效训练提升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重点培育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具有问题意识,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二、教材分析
《伟大的抗日战争》是本专题的最后一节,前面两节分别讲述了近代以来的列强侵华史包括了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行、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包括三元里抗英斗争、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等。抗日战争放在本专题的最后一节,从教材安排的逻辑顺序上突出了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最伟大的反侵略斗争这一历史地位。抗日战争的进程包括三个重要阶段即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这一进程包含了战争的爆发、战争的进程、战争的结局等基本要素,这些基本要素就是关于抗日战争的基本史实,而战争发生的深层起因、战争中两个战场的不同作用、战争结局的必然性、战争的深远影响等则是需要分析和理解的重点和难点。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刚进入高中不久的高一学生,这些学生都是90后、00后,他们兴趣广泛,知识面广,信息丰富,思维活跃,极富个性。他们头脑中关于抗日战争的知识很多,但大多来自于影视剧,是碎片化的、艺术化的东西,而初中教材中所介绍的抗日战争则是以趣味化为主。作为一名高中生,既要能够掌握关于抗日战争的系统性的知识,又要能够理性思考抗日战争的有关问题,这是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的基本落脚点和出发点。同时要合理运用初中知识以引导学生较快地进入问题思考的切口,展开对问题的讨论,在教学流程上要有大胆创新,突出与初中阶段的显著区别,以新颖的设计激发学生求知和探究的兴趣。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抗日战争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主要史实;分析和理解抗日战争发生的原因、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的作用、抗日战争的结局及成因、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
过程与方法:以战争的五个普遍性的规律为主线,紧扣每一规律设计问题,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探究,在师生互相讨论和交流中,学生获取关于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并形成对抗日战争的正确历史认知。通过具有思维含量的随堂训练,提升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战争是日本军国主义强加给中华民族的;中国的抗战是正义战争,中国的胜利是必然的;全民族团结一致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抗战胜利对中日两国的国家命运都产生了深远历史影响;战争是人类的灾难,人类命运休戚相关,防止战争发生、避免战争灾难是人类的共同责任。
五、教学重点
1.抗日战争的基本史实。
2.日本发动战争的背景因素。
3.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
4.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其影响。
六、教学难点
1.理解和认识近代日本侵华的必然性。
2.理解并认识中国抗战的正义性。
3.客观评价国共两党对抗战的贡献。
4.理解并认识抗日战争的深远影响。
七、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2.问题导学,论从史出。
3.提炼信息,注重运用。
八、教学过程
[投影]教师演示:从1937到1945,一组年代数字逐级而上,最后到达胜利之门。
[导入]从这一组年代数字的排列中,可以获得什么最直接的历史信息?
[过渡]战争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有自身的演变规律,人们经过研究,总结出战争的一般性规律。
[投影]1.战争是失衡之子
2.战争是强者之剑
3.战争是没有规则的游戏
4.战争是战场主动权的争夺
5.战争是国家命运的拐点
[老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循着这五个规律去探究一下抗日战争的进程。
[投影]规律一战争是失衡之子。平衡被打破不一定引发战争,但战争必然是平衡被打破的产物。通常与国家实力强弱的转换有关。
[老师]这一规律总结的是战争的起因,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投影]1.近代史上中日之间是否出现过力量的相对均衡状态?
2.这种相对均衡状态是如何被打破的?
[老师]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都面临怎样的局面?面对危局,两国分别采取了什么改革举措?成效有何不同?
[学生]小组合作研讨,第一小组展示研讨结果
[老师]总结小组发言,从这一规律及相关问题的研讨中,我们可以获取关于抗日战争起因方面的知识。
[板书]明治维新;经济发展;“大陆政策”。
[投影]规律二战争是强者之剑。战争由强者发起,运用战争迫使对方屈服是强者逻辑。
强者咄咄逼人,弱者忍气吞声,当弱者退无可退时,为了尊严的战争终被点燃。[老师]这一规律描述的是战争的初始进程,即战争是怎样打起来的?请同学们一起思考研讨以下三个问题。
[投影]1.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2.日本作为强者是如何步步紧逼?中国如何步步退让?
3.中国为了民族尊严采取了什么行动?
[学生]小组合作研讨,第二、三小组展示研讨结果。
[老师]根据两个小组的研讨结果,我们从这些问题中可以获知抗日战争初始进程的相关知识,即从1931年开始,日本不断扩大对华侵略,中国不断妥协退让,直至1937
年,中国被迫奋起抵抗。
[板书]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