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合集下载

《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同步训练)高中历史第二分册_华东师大版_2024-2025学年

《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同步训练)高中历史第二分册_华东师大版_2024-2025学年

《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封邦建国制度下,周王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将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形成诸侯国。

这些诸侯对于周王有何主要义务?A、每年向周王进献粮食B、向周王朝定期贡献土特产品C、承担军事上的义务,随从周王出征D、定期朝贡和朝见,提供粮食、土特产品及力役2、礼乐文化在西周时期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而且赋予了社会生活的庄严性和严肃性。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西周时期的礼乐文化内容?A、《诗经》B、《礼记》C、青铜器的制作与使用D、佛教绘画3、题干:《左传》中提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则天下大乱。

”这段话说明的是以下哪项?A. 礼乐制度的衰落B. 分封制度的崩溃C. 礼乐文化的末落D. 儒家思想的兴起4、题干: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作品中提到:“以后无论何人,终将仰慕我们的法律、文化,并将我们的制度奉为最高的典范。

”这段话反映了以下哪项?A. 古希腊雕塑艺术的繁荣B. 古希腊民主制度的影响力C. 古希腊哲学思想的传播D. 古希腊航海上取得的成就5、题干:《左传》中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这句话反映了以下哪种社会现象?A. 奴隶制社会的阶级分化B. 封邦建国后的礼乐制度C. 春秋时期的兼并战争D. 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6、题干:西周时期,周公旦制定的“周礼”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 礼仪规范、音乐舞蹈、服饰车马B. 宗法制度、分封制度、井田制度C. 礼仪规范、官职制度、刑法制度D. 宗法制度、土地制度、货币制度7、《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7、西周实行的分封制主要目的是什么?A、增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B、利用诸侯维护王朝的统治秩序C、扩大周朝的领土范围D、促进各诸侯国之间的文化融合8、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主要包含哪些内容?A、宗法制度、等级制度、祭祀制度B、等级制度、祭祀制度、宫廷乐舞C、宗法制度、等级制度、宫廷乐舞D、等级制度、宫廷乐舞、冠婚丧祭9、题干:西周时期的宗法制规定,诸侯国君位的传承必须遵守的原则是:A. 父死子继B. 长子继承C. 女子不得继承D. 寡不敌众 10、题干:《周礼》中记载的“五礼”包括:A. 冠礼、婚礼、丧礼、祭礼、笄礼B. 服饰礼、饮食礼、居处礼、人际交往礼、丧葬礼C. 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D. 教育礼、礼仪、乐礼、兵礼、政治礼11、【题目】西周时期,周天子对诸侯国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 世袭制B. 郡县制C. 封邦制D. 宗法制12、【题目】以下关于西周礼乐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礼乐文化是西周时期的统治工具B. 礼乐制度体现了等级秩序C. 礼乐制度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D. 礼乐制度在秦朝时期被废除13、分封制最初是在哪个时期确立的?A、商朝B、西周C、春秋D、战国14、西周初期推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加强对各地的直接控制B、确立周天子至高无上的地位C、巩固西周政权和稳定统治秩序D、发展地方经济15、题目:西周时期,对当时社会和后世影响深远的一种政治制度是:A. 宗法制度B. 分封制C. 奴隶制度D. 都城制16、题目:以下关于周公制定礼乐文化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礼乐文化是体现西周分封制和国家统一的重要制度B. 礼乐文化具有鲜明的等级性,反映了西周社会的等级关系C. 礼乐文化要求社会成员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用以规范行为D. 礼乐文化主要促进了西周时期农业经济的发展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2023华师大版第2册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ppt

2023华师大版第2册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ppt
译文: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 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意识是“乐”的和同使人们相互 亲爱,礼的差异使人们相互尊敬。
• “礼仪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意识有了礼,贵 贱的等级差别就显示出来了,有了乐,各色人等上下之间就和谐 了。
• “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有了讲究和同的乐,人们就 不会埋怨;有了讲究差异的礼,人们就不会相争了。
• 提示: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对西周宗法分封制的 内容和作用的掌握。(1)抓住“以藩屏周”,判 断此种政治制度为周初的分封制;(2)抓住“ 巡守”、“述职”等关键词进行概括;(3)抓住“ 郑伯不朝”、“诸侯伐郑”等关键词释读材料,联 系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解答。
• 答 案:
• (1)周初的分封制。(2)义务:忠于职守, 拱卫王室;保卫封地,定期朝见天子,述职。 关系:诸侯服从天子。(3)问题:王室衰微, 诸侯不朝。实质:分封制崩溃。(4)生产力不 断发展,分封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逐步瓦解
【探索与争鸣】
• 正确:
《礼记"乐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 乐以音调节奏激起人们相同的情感,因此先王根据人们的喜怒哀 乐,用礼阐明人们的志向,用乐表达人们的共同心声。礼讲差异, 乐则讲和同。对礼乐的遵守,要靠自己的言行来表现,支配自己 言行的是思想意识,因此理想的礼乐应该发自内心。
• 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一个 新时期
第4课
封邦建国 与礼乐文化
重点与难点 ① 重点:西周的分邦建国体制 ② 难点:“礼”和“乐”对维
系西周统治的作用
一、封邦建国
1、西周的建立 - 武王克商
时间:公元前1046年

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有血缘关系的宗法等级制。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周公东征(西周的军事)
A. 东征平 定三监 之乱 B. 征服殷 商东方 的残余 势力
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 分封制是建立在血缘和亲缘基础上的, 为能有效巩固天子权威统治,又不影响 亲情,周公在东征胜利又制定了一套礼 乐制度,以规范全社会的行为,鼓舞人 心、进而维系社会团结,并且使社会有 序。
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牧野之战——“铜”证如山
铭文的大意是: 武王伐纣,在甲子日 黎明,并逢岁(木) 星当空,并对伐商能 否取得胜利进行了卜 问,兆象很好。就在 当天,周师一举打败 了商军。到辛未这天 (七天以后),武王 在驻军处,赐给有吏 (官名)利(人名) 以金(青铜),利觉 得很荣耀,遂铸此簋 作为纪念。 这段铭文的 重要意义: 在于印证了 《尚书· 牧 誓》、《逸 周书· 世俘》 及《史 记· 殷本纪》 等古代文献 中关于武王 克商在甲子 日,又恰逢 岁星当空的 记载。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大夫 庶人 奴隶
特点:融合宗法血缘
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
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嫡长子
嫡长子
嫡长子
嫡长子
嫡长子
表示其余嫡子及庶子等降一级
思考: 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西周的封建等级制与西欧的封建等级制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西周封建 等级制
天子
(西欧)
诸侯 卿、大夫 士 庶人 奴隶
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制礼作乐
周礼之一:嫡长子继承制 周礼之二:等级制 周礼之三:礼仪制
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 丧祭器用,皆有等宜。 ——《礼记· 王制》

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礼乐制度
维护秩序、巩固统治
西周的封邦建国与商朝的内外服制有什么不 同?
商与周边方国存在着一种松散的联盟关系, 商王是联盟里的共主,方国则臣服或归附于商。 而西周一方面分封已臣服的殷人后裔和原殷邦 方国首领;另一方面以武力为后盾,将同姓诸侯分 封到各地,以发挥监督的职能,达到“封邦建国, 以藩屏周”的目的。它不仅实现了对殷人的合围控 制,也提高了王权的地位,西周的国王遂成为“天 下”的共主。
礼― 习俗仪式,共同遵守的规范, 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
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 以显示身份差异及权利义务。
乐- 作舞乐、史诗的认同感,维系 社会成员团结。
• 礼的重心从神事转到了人事―― 礼的核心是“德治”
• “皇天无亲,唯德是辅” ――“敬天保民”
礼乐文明的确立
分封制度
宗法制度
前1046年二月 初五(甲子日)
指挥姜太公
一、周朝的建立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灭商, 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武征商,唯甲子朝,岁鼎, 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 阑师,赐右吏利金,用作 檀公宝尊。 ——利簋铭文
实物与文献相印证
周初利簋
众爱卿,你们有 什么治国良策?
臣以 为……
周公 周武王姬发
有血缘关系的宗法等级制。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请思考:
形式上:两者都是分封土地和土地上的人。 关系上:西周的分封制由于建立在宗法制度上,关系 比较亲密,上下级关系严密,权利最终归属于中央; 西欧的分封制度关系则比较疏远,“我的附庸的附庸 不是我的附庸”,等级并不严密。 最终的结果:西周的分封制度为拱卫王室而建,最终 延续了800多年;而西欧的分封制度最终导致了西欧 战乱不断。

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崇明中学陆菊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西周建立的基本史实,了解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井田制经济制度及周公的“制礼作乐”。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武王克商”,了解以现代天文学方法印证传世文献和金文历谱,可以得出比较可信的结论。

2.通过分析封邦建国体制和礼乐文化的内容、作用,辨识西周分封形势图,初步掌握读通相关历史文献的能力,体验利用课本内外的史籍、图片、音乐等资料探寻史实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周初的“封邦建国体制” ,懂得分封制跨出了我国历史自分立进于统一的第一步,进而理解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2.认识周公创立的礼乐制度既顺应了当时国家政治的需要,又对后世的儒家学说和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难点:西周礼乐制度与封邦建国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材料: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问:西周的什么制度值得孔子如此赞美呢?2.阅读材料:(书本第14页知识链接“武王克商”)得出西周的建立的时间,让学生了解以现代天文学方法印证传世文献和金文历谱,可以得出比较可信的结论,告诉学生文献、考古、天文、金文、历谱都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多重印证。

3.讲解封邦建国体制出示《西周分封形势图》和有关资料问:(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分封?如何分封?西周分封的诸侯共有哪几类?分封的实质是什么?材料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篇》“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

——《左传·定公四年》教师指出:受封的主要是亲族、功臣、先代贵族等。

受分封的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服从周王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2013华师大版第2册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2013华师大版第2册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论语·八佾》中有“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谈论季孙氏时说:“他竟然用六十四人在庭院中奏乐舞蹈,这 种僭礼的事都可以狠心地做出来,还有什么不可以狠心做出来?” 《论语·季氏》“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礼乐 征伐自诸侯出”
• 夏:B.C.2010(启)—B.C.1600(桀) • 商:B.C.1600(汤)—B.C.1046(纣) • 西周:B.C.1046(武王)—B.C.771(幽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西周文化——周公“制礼作乐”
1、周公政绩
(1)辅佐成王
(2)平定三监之乱
(3)东征殷商在东方的残余
(4)制定礼乐制度
2、礼乐制度


音乐、乐舞、史诗 激起人们认同感、维系 社会成员间的团结
定义 功能
原始先民习俗仪式→人们生 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规范
维护社会秩序、推广到宗法关 系和政治等级上、显示贵贱、 尊卑、长幼、亲疏之间的身份 差异及权利义务
• “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 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 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 • ——《乐记》
钟鸣鼎食:古代豪门贵族吃饭时要奏乐击钟,用鼎盛着
各种珍贵食品(敲着钟,列鼎而食)。故用“钟鸣鼎食”形 容权贵的豪奢排场。
思考:
人们常用“礼崩乐坏”来指世道衰退,你能说出其 中的历史内涵吗? 礼崩乐坏是对东周时期典章制度逐渐被废弃的一种形象描述。 在春秋中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导致西周确立的封邦建国 体制和礼乐制度逐渐瓦解,具体表现:势力强大的诸侯开始变 王田为私田,变分封制为郡县制,政权不断下移,并纷纷制定 自己的法律;各分封诸侯间征战不已;各诸侯,卿大夫僭越礼 乐的现象十分普遍,周天子无力阻止,政治权力不断下移,社 会出现大动荡局面。

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西周的封建等级制与西欧的封建等级制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西周封建 等级制
天子
(西欧)
诸侯 卿、大夫 士 庶人 奴隶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周公“制礼作乐”一览表 分类
内容 礼 乐 音乐、乐舞、史 诗
原始先民习俗仪式→人们 定义/内容 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规 范 维护社会秩序、推广到宗 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显 功能/作用 示身份差异及权利义务 异、分、尊
激起人们认同感、 维系社会成员间 的团结 同、和、亲
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礼义立则 相互关系 贵贱等,乐文同则上下和;既能维护等级制 度,又能使人们和谐地生活在社会共同体中
文献选读
乐者为同(同:协调,使之团 结),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 相敬。乐胜则流(流:不重视、不 尊重),礼胜则离。合情饰貌(饰 貌:检点仪表)者,礼乐之事矣。 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 上下和矣。 ——《礼记· 乐记》
宗法制的核心是什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具有严格等级 嫡长子继承制(有嫡有庶以嫡 秩序的“宗法制” 为主,无嫡有庶以长为主)
请你做判官
3、周天子年老了,有四个儿女,大儿子(二夫人所 生),二女儿(大夫人所生),三儿子(大夫人所 生),四儿子(二夫人所生)。请问王位该传给谁? 为什么? 三儿子,有嫡有庶以嫡为主。
封邦建国 与 礼乐文化
进入
“前徒倒戈”
鹿 台
牧野之战
前1046年二月 初五(甲子日)
分封远古部落首领的后代
舜后代 颛顼后代
纣王子武庚 封国
分封臣服的殷人后裔和原殷邦方国的首领
分封功臣将士
功臣姜尚 的封国
分封同姓诸侯和其他皇亲国眷

第4课 封邦建国和礼乐文化

第4课 封邦建国和礼乐文化

“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 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
《周礼》对乐队的排列规定是:“王宫县”,即排列成东西南 北四面;“诸侯轩县”,排列三面;“大夫判县”,排列两面; “士特县”,只排列一面。 歌舞队的规定是:天子用六十四人,列成八行,称为“八 佾(yi)”;诸侯用三十六人,列成六行,称为“六佾”;卿 大夫用十六人,列成四行,称为“四佾”;士用四人,列成二 行,称为“二佾”。
宗法制
嫡长子
分封制
鲁 齐 燕 卫 宋 晋
嫡长子
嫡长子
主 要 封 国
嫡长子
嫡长子
井田制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 亩,同养公田。” 《孟子· 滕文公上》
土地名义上归周王所有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
礼的范围: 祭祀、丧葬、军旅、 朝觐盟会、 婚冠喜庆等各种典礼仪式。 以及宫室、衣服、车马等礼仪等级规定。
(湖 北 随 县 曾 侯 乙 墓 编 钟)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 礼义立,则贵贱等矣。 乐文同,则上下和矣。”
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一、封邦建国
1、背景:西周的建立 BC1046年,牧野之战,西周建立,定都镐。 2、目的:对新征服地区进行有效统治 3、内容: 分封已臣服的殷人后裔和原殷邦方国首领 分封同姓诸侯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4、作用: 实现对殷人的合围控制,也提高了王权地位 5、“建国”“立家”:宗法制度
二、周公“制礼作乐”
1、周公的政绩 平定三监之乱、征服殷商残余势力、制礼作乐 2、礼乐文化 (1)礼:先民习俗→生活规范→宗法关系、政治等级 乐:舞乐、史诗→认同、团结 (2)目的:维护等级秩序,维系社会成员团结 (3)礼乐关系: 礼与乐关系:礼与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课件

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课件

军事上,诸侯有义务率领本地的军队,参与周王的征伐战争。
幽王为烽火大鼓,有寇至举烽火,诸侯悉至…——《史记·周本记》
堇鼎内壁铭文26字,大意是 燕侯命堇去镐京向太保奉献礼 品和太保赏贝给堇。铭文中的 太保即是西周初年任太保的召 公奭,封于燕,因留朝中辅佐 周王,由他的儿子旨去封地为 燕侯。 这件堇鼎及其铭文,反映了 周初周王封燕及诸侯与天子的 关系。 堇鼎 首都博物馆 Nhomakorabea九鼎
七鼎 五鼎 三鼎或一鼎
天子
八佾舞 六佾舞 四佾舞 二佾舞
诸侯
卿大夫

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也。” ——《公羊传· 桓公二年》何休注
墓编 出 土磬 )( 湖 北 随 县 曾 侯 乙
关于乐队和歌舞队的编制,《周礼》有严格规定。 如歌舞队的规定是:天子用六十四人,列成八行,称为 “八佾”;诸侯用三十六人,列成六行,称为“六佾”; 卿大夫用十六人,列成四行,称为“四佾”;士用四人, 列成二行,称为“二佾”。
周公的主要政绩:
《尚书大传》记载:“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 三年践奄,四年建卫侯,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 七年致政成王。”


①辅佐武王,克商灭殷 ②三年东征,平定天下 ③分封诸侯 ④制礼作乐
称死,在不同等级的贵族是不一样
天子 崩 诸侯 薨 庶人 死 大夫 卒 士 不禄
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礼记·曲礼》
分封已臣服的殷人后裔
宋国:是纣王之兄微子启的封国,建都商丘(今 河南商丘)。周武王利用他以统治商的部分遗民。
阅读课本,思考以下问题:
周王分封土地的目的是什么?分封的对象是哪些人? 分封的纽带是什么?

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封邦建国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军队发起对商的进攻,在商都郊外牧野打败商军,商纣王兵败自杀。

商朝灭亡后,武王建立了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

周族原是和夏、商同样古老的部族。

商晚期,周部首领公亶父率众迁至岐山之阳(周原),周族从此发展壮大。

周文王继位后,进一步发展经济,内抚百姓,外合诸侯,势力大增,史称“三分天下有其二”,奠定了灭商的基础。

周朝建立后,为了对新征服的地区进行有效统治,创立了封邦建国体制。

一方面体现分封已臣服的殷人后裔和原殷邦方国的首领;另一方面,以武力为后盾,将同姓诸侯分插到各地方国间,成为地方的政治中心,达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功效。

这种由周人新创的统治方式,不仅实现了对殷人的合围控制,也提高了王权的地位,周王成为“天下”的共主。

周朝的经济较商代进步,青铜铸造、制陶、制玉和纺织业都有一定的发展。

井田是西周的主要土地制度,农业生产已采用了土地轮流种植的耕作方式。

据说战国时期的文献记载,西周实行井田制度,土地划分成棋盘状,有“公田”和“私田”的区分。

“公田”是领主的土地,“私田”是领主分给农人的份地。

农人必须先无偿代耕公田,才可以经营自己的份地。

土地名义上都归周王所有,不可买卖,按期平均分配。

虽然井田制在西周末年就难以维持,但这种均分共耕的方法还是成为后世田制改革的理想模式。

周公“制礼作乐”周公,名旦,是武王之弟,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宝鸡东北),被称为周公。

武王去世后,周公拥立武王幼子为成王,自己执掌朝政。

当时各地发生叛乱,周公调集军队东征,平定三监之乱1,又征服殷商在东方的残余势力,周的国土和影响也随之向东拓展。

周公辅政七年,政绩斐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制定礼乐制度。

礼起源于原始先民的习俗仪式,后逐渐演变为人们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规范,起到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

周公制定礼乐制度,将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以显示贵与贱、尊与卑、长与幼、亲与疏之间的身份差异及权利义务。

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周公主张并推行封邦建国起到了哪些效果?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左传· 僖公二十四年》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不 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 六师移之。 ──《孟子· 告子》
比较:与商朝政治制度的比较
西周的封邦建国与商朝的内外服制有什么不同?其 进步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尚书•牧誓》
Page 3
3
利 簋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 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 作檀公宝尊彝。
Page 4
4
思考:假如你是周武王,你会用什 么办法来治理这个刚刚建立起来、 疆域辽阔而不稳定的国家呢?
Page 5
5

封建制
第一次封建
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 民。„„封诸侯,„„武王 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 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 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 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 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 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 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 奭(shì)于燕。封弟叔鲜于 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 受封。 —— 《史记·周本纪》
材料一: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材料二: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论语》 材料三:周公摄政,一年救乱(指三监之乱),二年克 殷,三年践奄 (古国名,商盟国,在山东曲阜旧城 东),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即洛邑),六年制礼 作乐,七年致政成王。 ——《尚书大传》
请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和教 材15页“名家史论”,说说你对周公的 看法。
11
礼的内容很广泛,周礼大致分为吉、凶、宾、 军、嘉五类: 吉礼讲祭祀,敬事邦国鬼神; 凶礼哀忧患,多属丧葬凶荒; 宾礼讲会同,多属朝聘过从; 军礼讲行师动众,征伐不服; 嘉礼为宴饮婚冠,吉庆活动。

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

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

• 复习西欧封建制 • (1)封建制度产生的因素: • 日耳曼氏族制(武士向首领宣誓效忠为其作战,首领照应部下生 活,提供土地)和罗马隶农制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 (2)封建制度形成的催化剂——采邑改革 8世纪上半叶,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 马特改革土地分配制度,变 无条件赏赐为有条件分封。 • 封主与封臣的关系:以土地、(效忠)为纽带,互有义务的封建 契约关系 • 采邑改革的影响: • A加速了自由农民的农奴化进程,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 • B封建主层层分封,形成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等级制。 • C国王仅仅是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实际权力有限。 • D. 导致封建割据状态:法兰克王国后期,采邑渐渐演变为世袭 领地,封建领主势力坐大,王国陷于分裂割据状态。 • (3)封建制度形成时间:大体产生于6世纪下半叶,后逐步扩展, 11世纪前后基本确立。
• •
2 周公东征平定三监之乱,向东拓展周的国土 和影响 三监之乱:周公摄政,管叔、蔡叔怀疑周 公将篡夺王位,传播流言,武庚也谋划复国, 与管、蔡再加上霍叔结合叛周。周公经过三年 平定叛乱。

为了消弭商残余势力叛周的隐患,A在伊洛 地区营建东都洛邑,B再度分封 • 封降周的微子启于商朝故都宋(河南商丘); • 封武王少弟康叔于纣都,成立卫国,起 殷民七族; 封周公旦之子伯禽于奄。
• (3)礼的重心与核心:礼的重心从神事转到人事, 礼的核心是“德治” • 礼的重心转变的原因:周公总结了商朝灭亡的原 因是因为商朝无德,失去了天命,周人勤俭有德, 最终获得了天命。为保有天命,与殷人尊神尚鬼 的做法不同,周人对鬼神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 把注意力集中在现世人间,通过礼的实践以行人 事。(如,周王自称“天子”——天帝之子,垄 断对天的祭礼,用祭天的礼仪表明自己存在的合 法性,并显示其威仪。周王的祭天礼仪是用以强 化王权,)天帝及其他受祭祀的神鬼的存在真实 性,逐渐为周人所漠视。 • 随着西周的建立与疆土的扩大,周公需要用一套 实际的礼乐制度维系宗法关系及政治等级制度, 在这样的背景下,周公将礼的重心从神事转到了 人事。

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资料

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资料

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资料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知识结构)一、西周建立时间:前1046年建立者:周武王(姬发)历史事件:牧野之战都城:镐京※二、政治体制:封邦建国(分封制、宗法制)——B水平1、目的:为了对新征服地区进行有效统治,巩固周朝的统治2、分封对象:①已臣服的殷人后裔②原殷邦方国的首领③同姓诸侯3、内容:授民授疆土4、周王与诸侯王的关系:等级森严的主从关系5、评价:①积极:这种由周人新创的统治方式,不仅实现了对殷人的合围控制,也提高了王权的地位,周王成为“天下”的共主②消极:诸侯国有相对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坐大,周王室衰微,封邦建国体制遭到破坏,战乱不休。

三、经济:土地国有、井田制度1、农业(1)土地制度:井田制度(2)耕作方式:土地轮流种植2、手工业:青铜铸造、制陶、制玉和纺织业都有一定发展※四、文化:礼乐制度、敬天保民思想——B水平1、“礼”和“乐”的含义及作用①含义:礼起源于原始先民的习俗仪式,后逐渐演变为人们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规范;乐为舞乐、史诗。

②作用:礼起到维护社会等级秩序的功能,明确人与人之间的身份差异和权利义务,强化王权。

乐以音乐及其人们的认同感,缓和社会矛盾,维系社会成员的团结。

2、“礼”和“乐”的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3、推行“礼乐”制度的主要目的:维护社会等级制度,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封邦建国制度,巩固周的统治。

4、演变发展趋势:周公把礼的重心从神事转到人事,把尊礼看作是统治者姓“德治”的重要内容。

5、影响:这套“敬天保民”的新思想,对后世的儒家学说和我国古代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周公简介:1、得名由来:周公,名旦,是周武王之弟,因封地在周,被称为周公2、主要功绩:辅政成王、平定三监之乱;征服殷商在东方的残余势力、制定礼乐制度;提出“敬天保民”思想,对后世的儒家学说和我国古代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3、历史地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4、评价:周公的一系列措施巩固和扩大了周的疆域和影响,并对后世的儒家学说和我国古代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其统治从根本上是为了维护周朝的社会等级秩序,不可避免带有时代的烙印。

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周初利簋
这段铭文的重要意义在于印证了 《尚书· 牧誓》、《逸周书· 世俘》及 《史记· 殷本纪》等古代文献中关于武 王克商在甲子日,又恰逢岁星当空的 记载。
周朝的建立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灭商, 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前徒倒戈”
鹿 台
牧野之战
前1046年二月 初五(甲子日)
指挥姜太公
宗法制
天子
余 子
嫡长子
天子
(血缘)
诸侯
余 子 余 子
嫡长子 嫡长子 嫡长子
诸侯
卿、大夫
卿、大夫

余子

庶人
课堂小结
封 邦 建 国
政治上
巩固
周 朝 的 建 立
公元前1046年
思想文化上
巩固
制 礼 作 乐
经济
文化
土地制度井田制 周公制礼作乐
1.武王克商年代的推断
夏商周断代工程推求武王克商年代的主要 途径, 一是通过关键性考古遗址的碳14测年、甲骨 文日月食以及文献记载的综合研究,缩小武 王克商年的范围; 二是在以上范围内,通过金文的排谱和对武 王克商的天文学推算,寻找克商的可能年代, 最后加以整合,选定最佳年代。
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1)封邦建国: 西周的建立; 封邦建: 都城:
公元前1046年 牧野之战 武王灭商 镐京,史称西周。 目的: 对新征服地区进行有效统治
政治
封邦建 国体制
内容: 影响:
分封已经臣服殷人后裔和原殷邦方 国首领以武力为后盾把同姓诸侯分 插各地方国之间 实现了对殷人的合围控制,周天子成为 天下“共主”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 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 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 之。 ——《孟子 告子》 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 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 贡。” ——《中国通史》 幽王为烽火大鼓,有寇至举烽火,诸侯悉至…… ——《史记 周本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封邦建国与
礼乐文化
一、教学过程
(一)西周的政治:封邦建国体制
1.牧野之战与西周的建立(1)时间:公元前1046年(2)地点:商都郊外牧野(今河南牧野)
(3)人物:周武王打败商纣王
(4)定都:镐(今西安西)2.封邦建国体制(分封制)
(1)目的:为了对新征服的地区进行有效统治(2)内容
A.一方面分封已臣服的殷人后裔和原殷邦方国的首领
B、另一方面,以武力为后盾,将同姓(姬)诸侯分插到各地方国间,成为地方的政治中心,达到“封建亲
戚,以藩屏周”的功效。

(3)作用
A.实现了对殷人的合围控制
B.提高了王权,周王成为“天下”的共主
问题1:西周的封邦建国与商朝的内外服制有什么不同?其进步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不同点:
(1)王直接管辖的地区以外的国土,商朝采取通过方国首领间接管辖的办法,周除了采取认同原殷邦首领统治的策略,还以武力为后盾将同姓诸侯分插到各地方国间;
(2)商与周边方国存在松散的联盟关系,而周的封邦
建国体制使王畿地区对地方的控制更为紧密与有效。

进步作用:封邦建国体制加强了对新征服地区的有效统治,提高了王权,使王畿地区与地方的关系更为紧密。

(二)西周的经济:比商代进步
1.手工业:青铜铸造、制陶、制玉和纺织业都有一定的发展
2.农业
(1)土地制度:井田制(公田与私田之分,与西欧中世纪庄园有相似之处)(2)耕作方式:土地轮流种植
(三)西周的思想文化:周公“制礼作乐”
1.礼乐制度
(1)起源:原始先民的习俗仪式——人们共同遵守的规范
(2)内容
A.将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以显示贵与贱、尊与卑、长与
幼、亲与疏之间的身份差异及权利义务;
B.创作舞乐、史诗,以音乐激起人们的认同感。

(3)功能:礼——维护社会秩序;乐——维系社会成员的团结
(4)礼、乐的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问题2:如何理解礼乐的关
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参见文献选读P16 2.对周公的评价
(1)史实
A.拥立武王幼子为成王B.平定三监之乱
C.征服殷商在东方的残余势力
D.制定礼乐制度,主张“德治”,提出“敬天保民”的
思想
(2)评价
问题3:结合史实、P15 “名家论史”和P16的大字,请你对周公作一个客观的评价。

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拥立武王幼子为成王,平定三监之乱,征服殷商在东方的残余势力,
主张德治,为西周的强盛立下汗马功劳;他制定礼乐制度,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对后世的儒家学说和我国古代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小结
练习与测评
1.不同点:
(1)王直接管辖的地区以外的国土,商朝采取通过方国首领间接管辖的办法,周除了采取认同原殷邦首领统治的策略,还以武力为后盾将同姓诸侯分插到各地方国间;
(2)商与周边方国存在松散的联盟关系,而周的封邦
建国体制使王畿地区对地方的控制更为紧密与有效。

进步作用:封邦建国体制加强了对新征服地区的有效统治,提高了王权,使王畿地区与地方的关系更为紧密。

2.在西周时期,礼作为人们生活中共同遵守的规范被周公进一步制度化,
礼乐制度是维系宗法关系、政治等级的重要纽带,礼乐制度形成的文化是西周时期政治文化的核心。

随着西周的衰落,诸侯国并起,周王室的核心政治文化及其制度随之崩溃,学在王宫的局面被打破,这就是孔子眼中的“礼崩乐坏”。

3.周公总结了商朝灭亡的原因是因为商朝无德,失去了天命,因此政权的稳固需要用德来维系。

随着西周的建立与疆土的扩大,周公需要用一套实际的礼乐制度维系宗法关系及政治等级制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周公将礼的重心从神事转到了人事。

探索与争鸣
提示:引导学生认识文化中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作为制度和形式的礼对于普通人的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在讨论的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利用西周、春秋的历史事实立论。

三、作业
1、练习与测评P17
2、预习:第5课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