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女性文学发展之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中国女性在伴随新政权的成立而到来的妇女 解放运动中获得了与男性平等的经济、政治 权利,本应顺着这样一个道路继续寻求文化、 观念方面的解放,可是当时的中国女性并没 有自觉的解放意识,就连那一次妇女解放运 动也是男性鼓动的,是新中国成立的一个附 加产物,所以根本就不可能再进行女性文化 领域的革命。这实际上是由中国女性的自身 局限性导致的一个悲哀结局,只有在中国女 性自身清醒后才能够由这些女性的后代继续 完成前辈未竟的事业。
v “旧社会好比是那黑咕隆咚的古井万丈深,井底 下压着咱受苦人,妇女在最底层”。
v 关于妇女解放是在两幅女性镜像间的徘徊: v 被侮辱、被损害的弱女子秦香莲;(新社会要改
变的对象) v 僭越男权社会的女性典范花木兰。(新社会提倡
的女性榜样)
八十年代女性文学发展之一
八十年代女性文学发展之一
v “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作为权威话语与指令,以强有力 的国家机器支持并保护了妇女解放的实现。在颠覆性别歧视 的社会体制与文化传统的同时(旧社会),也完成了对女性 作为一个独立的性别群体的否认。意味着对男女两性间深刻 的文化对立与差异的抹杀与遮蔽。
❖ 《人到中年》陆文婷——80年代初一 个人到中年的女医生,一方面承担了 沉重的医务工作,另一方面又要承担 四口之家的繁重家务,最后不堪重负 病倒在工作岗位上。而她的内心深处 一直在为自己没有扮演好妻子母亲角 色而深深愧疚。这是身为女性的一种 出自于本能的角色自觉,尽管陆文婷 是新社会的大学生,她也不能够摆脱 这样一个性别认识。
八十年代女性文学发展 之一
2020/11/5
八十年代女性文学发展之一
一、一个历史的悖论——新中国“男 女都一样”口号掩藏下的性别消失
v 当代中国女性因为获得“解放”而隐没于历史之 外(女性性别身份被历史消灭人为抹杀);在一 次历史倒退过程后重新浮出历史地表(“文革”后 新时期文坛上,女性重新呈现出多种风貌)。
八十年代女性文学发展之一
v 在男女平等的政治神话笼罩下,女性区别于男性的 特殊生理/心理特征与审美规范被抹煞掉,其性别身 份消失在宏大叙事中,于是强调妇女等同于男子 参与各项工作成为主导思想,“不爱红装爱武装 ” 成为妇女最高审美规范。从40年代到70年代,人们 的性别意识,呈现出从-性别(gender)到-中性 (neutral)再到-无性(sexless)这样的发展轨迹,一 种忽视女性生理/心理特殊性的“拟男主义”也在 这种口号下滋长起来,在“在男女都一样”、“妇 女能顶半边天”的语域里,以妇女解放的名义解构 了妇女。
v 林树明《多维视野中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八十年代女性文学发展之一
三、新中国多数女性的现状
v 历史的断代法,在划分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 (旧社会与新时代)的同时,遮蔽了新中国妇女 面临的系列问题,将五四以来的女性文化隔绝于 文化视域之外。
v (《莎菲女士的日记》所明确表露的对女性自身 的反思、对女性欲望的探寻在新政权的强大攻势 下消失殆尽。女性失去了自我)
v 女性在挣脱了历史枷锁的同时,失去了自己的精神性别。
v 花木兰,一个化装成男人的、以男性身份成为英雄的女人, 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中女性的重要镜像。
v “解放的妇女”的“花木兰式境遇”——也就是象花木兰那 样,“化装成男人”加入社会生活和行动。但是《木兰辞》 中的花木兰,从战场回到家后还可以“脱我战时袍,着我旧 时装”,重新作回一个女儿。但是现实中的花木兰并没有那 么幸运,回到家中的花木兰并不可能遗忘她的战争经历,不 会那么容易回到女人的角色。同样,战争岁月中和男人一起 征战沙场的女人们在50年代的和平岁月中也不可能恢复到女 人的心态。
v
戴锦华“花木兰式境遇”
v
八十年代女性文学发展之一
❖ “铁姑娘”与“贤内助” 的双肩挑的新女性形象。 (意味着新社会中事业 与家庭的双重担子压在 女人身上,这其实加重 了女人身上的负担)
❖
八十年代女性文学发展之一
v 2、空泛虚假的妇女解放的话语与现实中感到的极度 疲惫与厌倦。(对男女平等假象的反思)
v 女性在政治经济上取得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可以凭借 自己的努力在事业上赢得一份尊严,但在人们的意识 深处,女性的身份还是必须靠婚姻获得。
v “没有男人的女人什么都不是” v (《桃花运》台词) v 《方舟》中的三个女性——当她们终于挣脱了没有幸
v 在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中女性以一个与男性相比 有差异的形象——“弱者”的身份出现在灾难岁 月的视域中,成为灾难的承受者与历史耻辱的蒙 羞者。似乎中国的历史要再次凭借女性形象的复 位来完成秩序的重建。(张贤亮——乔安萍、黄 香久;王蒙——海云;梁晓声——张萌;古华— —胡玉音)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无不是作为历史 灾难的承受者面目出现。
八十年代女性文学发展之一
❖ 胡玉音:《芙蓉镇》 中的女主人公wk.baidu.com小 说通过这一个人称 为“芙蓉仙子”的 美丽女性在“四清” 至“文革”20年间 的饱受迫害的坎坷 经历展示整个民族 国家这些年的风雨 路程,颇有象征意 义。
八十年代女性文学发展之一
v 男性规范作为唯一的行为与性别规范。 这是整个人类社会进入文明社会后的一 个事实。女性没有自己的历史没有自己 的话语权,女性的一切都笼罩在男性的 巨大阴影下。不仅男作家,即使是新时 期的女性作家都无法忽视这样一个客观 事实,以男性的观察视角、思想观念来 对待现实中的一切。
v “我们无法在男权文化的天空下另辟 苍穹 ”(劳拉·莫尔维 )
八十年代女性文学发展之一
二、女性自身困惑茫然的性别意识
❖ 1、分裂的自我与双重性别 角色的重负;
❖ 与男性相同的“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传统的贤妻良母角色成为全国人民解 放后压在女性身上的新的两座大山。 两种角色的撕扯与承担使得女性承担 了比传统社会中女性更重的责任和负 担。
福可言的家庭束缚时,她们坠入的却是一张试图将她 们吞没的世俗与偏见的罗网,而这张网更结实、更阔 大,她们已无路可逃
v “一个离了婚的女人,不属于自己的丈夫,那就属于 所有的男人”;“你将格外地不幸,因为你是女 人……”
八十年代女性文学发展之一
v 3、本应伴随着妇女解放运动到来的女性文化 革命的缺席。
v “旧社会好比是那黑咕隆咚的古井万丈深,井底 下压着咱受苦人,妇女在最底层”。
v 关于妇女解放是在两幅女性镜像间的徘徊: v 被侮辱、被损害的弱女子秦香莲;(新社会要改
变的对象) v 僭越男权社会的女性典范花木兰。(新社会提倡
的女性榜样)
八十年代女性文学发展之一
八十年代女性文学发展之一
v “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作为权威话语与指令,以强有力 的国家机器支持并保护了妇女解放的实现。在颠覆性别歧视 的社会体制与文化传统的同时(旧社会),也完成了对女性 作为一个独立的性别群体的否认。意味着对男女两性间深刻 的文化对立与差异的抹杀与遮蔽。
❖ 《人到中年》陆文婷——80年代初一 个人到中年的女医生,一方面承担了 沉重的医务工作,另一方面又要承担 四口之家的繁重家务,最后不堪重负 病倒在工作岗位上。而她的内心深处 一直在为自己没有扮演好妻子母亲角 色而深深愧疚。这是身为女性的一种 出自于本能的角色自觉,尽管陆文婷 是新社会的大学生,她也不能够摆脱 这样一个性别认识。
八十年代女性文学发展 之一
2020/11/5
八十年代女性文学发展之一
一、一个历史的悖论——新中国“男 女都一样”口号掩藏下的性别消失
v 当代中国女性因为获得“解放”而隐没于历史之 外(女性性别身份被历史消灭人为抹杀);在一 次历史倒退过程后重新浮出历史地表(“文革”后 新时期文坛上,女性重新呈现出多种风貌)。
八十年代女性文学发展之一
v 在男女平等的政治神话笼罩下,女性区别于男性的 特殊生理/心理特征与审美规范被抹煞掉,其性别身 份消失在宏大叙事中,于是强调妇女等同于男子 参与各项工作成为主导思想,“不爱红装爱武装 ” 成为妇女最高审美规范。从40年代到70年代,人们 的性别意识,呈现出从-性别(gender)到-中性 (neutral)再到-无性(sexless)这样的发展轨迹,一 种忽视女性生理/心理特殊性的“拟男主义”也在 这种口号下滋长起来,在“在男女都一样”、“妇 女能顶半边天”的语域里,以妇女解放的名义解构 了妇女。
v 林树明《多维视野中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八十年代女性文学发展之一
三、新中国多数女性的现状
v 历史的断代法,在划分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 (旧社会与新时代)的同时,遮蔽了新中国妇女 面临的系列问题,将五四以来的女性文化隔绝于 文化视域之外。
v (《莎菲女士的日记》所明确表露的对女性自身 的反思、对女性欲望的探寻在新政权的强大攻势 下消失殆尽。女性失去了自我)
v 女性在挣脱了历史枷锁的同时,失去了自己的精神性别。
v 花木兰,一个化装成男人的、以男性身份成为英雄的女人, 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中女性的重要镜像。
v “解放的妇女”的“花木兰式境遇”——也就是象花木兰那 样,“化装成男人”加入社会生活和行动。但是《木兰辞》 中的花木兰,从战场回到家后还可以“脱我战时袍,着我旧 时装”,重新作回一个女儿。但是现实中的花木兰并没有那 么幸运,回到家中的花木兰并不可能遗忘她的战争经历,不 会那么容易回到女人的角色。同样,战争岁月中和男人一起 征战沙场的女人们在50年代的和平岁月中也不可能恢复到女 人的心态。
v
戴锦华“花木兰式境遇”
v
八十年代女性文学发展之一
❖ “铁姑娘”与“贤内助” 的双肩挑的新女性形象。 (意味着新社会中事业 与家庭的双重担子压在 女人身上,这其实加重 了女人身上的负担)
❖
八十年代女性文学发展之一
v 2、空泛虚假的妇女解放的话语与现实中感到的极度 疲惫与厌倦。(对男女平等假象的反思)
v 女性在政治经济上取得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可以凭借 自己的努力在事业上赢得一份尊严,但在人们的意识 深处,女性的身份还是必须靠婚姻获得。
v “没有男人的女人什么都不是” v (《桃花运》台词) v 《方舟》中的三个女性——当她们终于挣脱了没有幸
v 在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中女性以一个与男性相比 有差异的形象——“弱者”的身份出现在灾难岁 月的视域中,成为灾难的承受者与历史耻辱的蒙 羞者。似乎中国的历史要再次凭借女性形象的复 位来完成秩序的重建。(张贤亮——乔安萍、黄 香久;王蒙——海云;梁晓声——张萌;古华— —胡玉音)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无不是作为历史 灾难的承受者面目出现。
八十年代女性文学发展之一
❖ 胡玉音:《芙蓉镇》 中的女主人公wk.baidu.com小 说通过这一个人称 为“芙蓉仙子”的 美丽女性在“四清” 至“文革”20年间 的饱受迫害的坎坷 经历展示整个民族 国家这些年的风雨 路程,颇有象征意 义。
八十年代女性文学发展之一
v 男性规范作为唯一的行为与性别规范。 这是整个人类社会进入文明社会后的一 个事实。女性没有自己的历史没有自己 的话语权,女性的一切都笼罩在男性的 巨大阴影下。不仅男作家,即使是新时 期的女性作家都无法忽视这样一个客观 事实,以男性的观察视角、思想观念来 对待现实中的一切。
v “我们无法在男权文化的天空下另辟 苍穹 ”(劳拉·莫尔维 )
八十年代女性文学发展之一
二、女性自身困惑茫然的性别意识
❖ 1、分裂的自我与双重性别 角色的重负;
❖ 与男性相同的“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传统的贤妻良母角色成为全国人民解 放后压在女性身上的新的两座大山。 两种角色的撕扯与承担使得女性承担 了比传统社会中女性更重的责任和负 担。
福可言的家庭束缚时,她们坠入的却是一张试图将她 们吞没的世俗与偏见的罗网,而这张网更结实、更阔 大,她们已无路可逃
v “一个离了婚的女人,不属于自己的丈夫,那就属于 所有的男人”;“你将格外地不幸,因为你是女 人……”
八十年代女性文学发展之一
v 3、本应伴随着妇女解放运动到来的女性文化 革命的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