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PPT(第5章 温病的治疗与预防)
中医考试温病治疗与预防ppt课件
使用注意
1针对“昏”“痉”而用
2明辨虚实二证 3注意病因治疗 4小儿高热抽搐的治疗不一定用熄风法
滋阴生津法
通过滋养阴液来补充人体阴液耗伤的一类
治法
适用于温病后期脏腑阴液大伤者
现代研究
治法
主治
代表方剂
沙参麦冬汤 益胃汤 增液汤
肺胃阴液耗伤较著而邪 滋养肺胃 热已基本消退者 温病后期,邪热基本解 增液润肠 除,阴伤未复,津枯肠 燥者 温病后期,温邪久羁, 填补真阴 劫灼真阴,邪少虚多者
使用注意
1邪热未入营血者,不可早用 2有湿邪者慎用
3常与开窍熄风法配合运用
开窍熄风法
开窍法是开通机窍促使神志苏醒之法;熄
风法是平息肝风而制止痉厥之法
适用于邪入心包或痰浊内蒙机窍所致的神
志异常征及热甚动风或阴虚风动证
现代研究
治法
清心开窍 豁痰开窍 凉肝熄风
主治
温病热邪陷入心包而见 神志异常者
而气液虚也。孟英谓温邪须顾津液,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风阳从而暗动,已非浅候。急进气营两清之法,便下稍通,内伏之
邪虽得清泄,然身热入夜尤灼,疹点日多,延又旬余,便复秘结, 神志时有恍惚,耳欠聪而时鸣,口干纳少,舌本光绛,根苔干糙, 顷诊脉来弦数,不甚有力。
案例一:(录自《近代名医学术经验选编、陈良夫 专辑》
宋男。病初起即壮热口渴,旋见疹点,神烦,舌刺, 更衣不行,手指搐搦。急进气营两清之法,便下稍通, 内伏之邪虽得清泄,然身热入夜尤灼,疹点日多,延又 旬余,便复秘结,神志时有恍惚,耳欠聪而时鸣,口干 纳少,舌本光绛,根苔干糙,顷诊脉来弦数,不甚有力。
重在疏解透表。“温病忌汗,汗之不惟不
温病的治疗课件
针灸治疗温病时,应根据病情和症状选择合适的穴位。常用的穴位有大椎、曲池、合谷、内关等,这些穴位具 有清热泻火、养阴生津的作用。
推拿按摩手法介绍及操作示范
推拿按摩手法
推拿按摩是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 到治疗目的。在温病中,推拿按摩可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缓解肌肉紧张,减 轻疼痛。
04
常见温病类型及其治疗方案
风热感冒
症状
治则
发热重、恶寒轻、头痛、 口渴、咽喉肿痛、咳嗽、
黄痰等。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处方
银翘散加减,包括金银 花、连翘、薄荷、荆芥
等中药。
注意事项
避免受凉,保持室内空 气流通,多饮水。
暑湿感冒
01
02
03
04
症状
发热、头重如裹、胸闷、恶心 、呕吐、腹泻等。
治则
清瘟败毒饮
用于治疗瘟疫热毒、气血 两燔之证。具有清热解毒、 凉血泻火的功效。
黄连解毒汤
用于治疗三焦火毒热盛之 证。具有泻火解毒的功效。
扶正祛邪法应用举例
生脉散
用于治疗气阴两伤之证。 具有益气养阴、生津止渴 的功效。
参附汤
用于治疗阳气暴脱之证。 具有回阳救逆、益气固脱 的功效。
真武汤
用于治疗阳虚水泛之证。 具有温阳利水、健脾祛湿 的功效。
操作示范
推拿按摩治疗温病时,常用的手法有推法、拿法、按法、摩法等。具体操作时, 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选择合适的手法和部位进行推拿按摩。
其他非药物疗法简介
1
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 吸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体 表特定部位,产生刺激作用,以达到治 疗目的。在温病中,拔罐疗法可以疏通 经络,行气活血,缓解肌肉紧张,减轻 疼痛。
温病学 和解法(共9张PPT)
适2. 应证:热邪夹适痰应湿阻症遏三:焦,邪气化郁失司少。阳,兼痰湿。寒热往来,口苦胁痛,烦渴
溲赤,腕痞呕恶,苔黄腻舌红,脉弦数。
作用:清泄少阳、和解表溲里赤、分,消痰腕湿痞、透呕达秽恶浊,、 苔黄腻舌红,脉弦数。
同为半表半里,为何证治各有不同?
兼邪有郁暑 少湿阳痰的热病;机代在表于胆方气失剂和:蒿“胆芩热清” 胆汤。
适应证:热邪夹痰湿阻遏三焦,气化失司。
宣(2)通视气热机于。湿之运偏重用而加要减。点:(1)与小柴胡汤的区别:本法用于热重寒轻,
伏运邪用在 要体点内:潜(1伏)分的消部:位兼杏。仁有开暑上、湿厚朴痰宣热中、;茯苓小导下柴;胡汤用于无湿而胃气不足者;
(2)视热于湿之偏重而加减。
第五章
温病的治疗
2.分消走泄
适应证:邪伏膜原。寒甚,热象较微;腕痞腹胀,身
痛肢重,苔腻白如积粉,舌质红绛甚或紫绛。
代表方剂:雷氏宣透膜原法或达原饮。 运用要点:(1)用药偏温燥;
(2)辩证要点在湿浊偏甚。
第五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温病的治疗
思考题
1.同为半表半里,为何证治各有不同?
2.邪在膜原的积粉苔、舌红绛,病在何处?
第五章
温病的治疗
清泄少阳、分消走泄、开达膜原法的选择,主要取决温 病之邪郁少阳、邪留三焦与邪伏膜原之不同。
温病学
第五章 温病的治疗
第五章
温病的治疗
三、和解表里法 定义:以和解、分消、疏透治疗半表半里证。 作用:清泄少阳、和解表里、分消痰湿、透达秽浊、
宣通气机。 主治:
邪郁少阳,痰湿中阻 半表半里证 邪留三焦,痰湿内阻
邪伏膜原,湿热秽浊郁滞
第五章
温病学讲义PPT课件
第八章 春温
• 【诊断依据】 • 1、多发于春节或冬春之交。 • 2、本病初起即见里热炽盛证,如突然高热、头痛、呕吐、项强或神志改变等,其体征可见:皮肤黏膜瘀点、
瘀斑,脑膜刺激征阳性 • 克氏征阳性等 • 3、本病极易出现斑疹、痉厥、神昏等危重证候。
第20页/共43页
第八章 春温
第30页/共43页
第十一章 伏暑
• 【诊断依据】 • 1、本病多发于深秋或冬季。 • 2、本病起病急骤,初起即见暑湿或暑热内伏的证候。发于气分者,
即见高热、心烦口渴、脘痞苔腻等;发于营分者,即见高热、心烦、 舌绛少苔,甚则皮肤、粘膜出血而发斑等。两者均兼有恶寒等卫表 证。 • 3、病程中若见但寒不热,入夜尤甚,天明得汗稍减而胸腹灼热不除, 兼大便不爽,色黄如酱,此多为湿热郁结胃肠,也是本病特征之一。
• 3、热燔气营(血) • (1)气营(血)两燔:P129 • (2)热盛动血:P130 • (3)热与血结:P130 • 4、热盛动风:P131 • 5、邪陷正衰:P132 • (1)热闭心包:P132 • (2)内闭外脱:P132 • (3)阳气暴脱:P133
第22页/共43页
第八章 春温
• 6、热灼真阴 • (1)真阴亏损: P133 • (2)阴虚风动: P134 • (3)阴虚火炽: P135 • 7、邪留阴分: P136
绪论
• 明清时代-温病学的形成阶段 • 一、温病学术上的成就 P5 • 二、温病学家的贡献: • 1、吴又可:《瘟疫论》-第一部瘟疫病专著,疠气 • 2、叶天士:《温热论》-卫气营血理论,为温病学的奠基作。 • 3、薛生白:《湿热论篇》-湿热病证 • 4、吴鞠通:《温病条辨》-三焦辨证理论 • 5、王孟英:《温热经纬》
(温病学)温病的治疗.ppt
(温病学)温病的治疗.ppt⽂档介绍:第五章温病的治疗⽬的要求 1. 了解温病兼夹证治疗和瘥后调理⽅法。
2. 熟悉温病的治疗原则。
3. 掌握温病的主要治法的具体运⽤。
温病辨证论治理论证候表现病因性质类型邪正的消长体质治则⽅药祛除病邪恢复健康第⼀节温病治疗原则⼀、祛除温邪⼆、扶助正⽓⼀、祛除温邪 “祛邪为第⼀要务” “审证求因”,审因论治 “量体裁⾐” “病同体异,难执成⽅”,”不可执死⽅以困活⼈”。
“死于病者⼗之⼀⼆,死于药者⼗之七⼋,故⽤药不可不慎,⾃⼲杀⼈之咎”。
不同阶段的治疗原则:“在卫汗之可也,到⽓才可清⽓,⼊营犹可透热转⽓,……⼊⾎就恐耗⾎动⾎,直须凉⾎散⾎。
” 治上焦如⽻(⾮轻不举);治中焦如衡(⾮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重不沉)。
⼆、扶助正⽓初期邪正俱盛祛邪为主,扶正为辅中期虚实挟杂扶正祛邪并重后期邪正俱虚扶正为主,祛邪为辅北芪 20 党参 20 ⽩术 15 茯苓15 ⼟茵陈 15 浮⼩麦 30 五味⼦10 ⽩芍 15 川朴 10 丹参 15 郁⾦10⽢草6 ⼆剂治疗⽴法应注意: 1. 注意兼证 2. 注意体质 3. 结合辨病第⼆节温病的主要治法祛邪:1. 泄卫透表法 2. 清解⽓热法 3. 和解表⾥法 4. 祛湿清热法5.通下逐邪法 6.清营凉⾎法⼀、泄卫透表法⽅法:驱除在表温邪,解除卫分表证作⽤:疏泄腠理,逐邪外出,散热降温适⽤证:温病初起,邪在卫表⼀、泄卫透表法 1. 疏风散热风温⾟凉轻清 2. 解表清暑暑湿⾟温清凉 3. 宣表化湿湿温芳⾹宣透 4. 疏卫润燥秋燥⽢凉濡润(⼀)疏风散热⽅法:⾟凉轻透,疏散肺卫风热适⽤证:风温初起,邪在肺卫。
证候:发热微恶寒、⼝微渴、⽆汗或少汗,⾆边尖红,苔薄⽩。
代表⽅:银翘散(⼆)解表清暑⽅法:⾟温和清凉并⽤,解表寒,清暑湿适⽤。
温病中医治疗课件
01
温病治疗原则: 养阴生津,清热 解毒
02
养阴生津的重要 性:温病患者多 表现为阴虚内热, 养阴生津有助于 缓解症状
03
养阴生津的方法: 选用滋阴清热、 生津止渴的中药, 如麦冬、石斛、 沙参等
04
养阴生津的注意 事项:注意饮食 调理,避免辛辣、 油腻食物,多喝 水,保持充足的 睡眠
4
温病的治疗方法
暴饮暴食:过量 摄入食物,导致
脾胃功能受损
饮食偏嗜:偏爱 某一类食物,导
致营养失衡
饮食不洁:食物 不卫生,导致细
菌、病毒感染
饮食不当:饮食 时间、方式不当,
影响脾胃功能
3
温病的治疗原则
清热解毒
01
清热解毒是中医治疗温病的 重要原则之一
02
清热解毒可以缓解温病引起的 发热、口渴、烦躁等症状
03
清热解毒可以通过药物、饮 食、针灸等方法进行
温病的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宣 肺解表、调和气血等。
温病的特点
发病季节:多发于春夏季节 病因:外感风热、暑湿等邪气 病程:病程较短,易反复 症状:发热、头痛、咽痛、咳嗽、乏力等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祛湿化痰、解表透邪等
温病的分类
01
风温:以发热、 恶寒、头痛、 咳嗽为主要症 状
02
暑温:以发热、 口渴、汗出、 心烦为主要症 状
04
清热解毒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 病情和体质进行个性化治疗
宣肺透邪
01
宣肺透邪是中医治疗温病 的重要原则之一
02
宣肺透邪的目的是通过宣 发肺气,使邪气从表而解
03
宣肺透邪的方法包括药物 治疗、针灸、拔罐等
04
宣肺透邪的药物包括麻黄、 桂枝、杏仁等
第五章 温病的治疗ppt课件
精品课件
21
运用清解气热法时还应注意:
本法主治气分无形邪热,若邪热已与有形实邪相结, 如湿邪、燥屎、食滞、痰浊、瘀血,必须祛除实 邪才能解除邪热。
热邪未入气分者不宜早用,以免寒凉冰伏邪气。
素体阳气不足,不可过用之,应中病即止,防止寒 凉过度而伐伤阳气。
作用——适用于温病热盛血分,迫血妄行, 热瘀交结之证。证见灼热躁扰,甚则昏狂 谵妄,斑疹密布,各种出血,舌质紫绛或 有瘀斑等。
代表方——犀角地黄汤。
精品课件
44
(三) 气营(血)两清 定义——用清营或凉血法与清解气热法互
相配用,双解气营或气血之邪热。
作用——适用于温病气分与营(血)分的同 病证,即气营(血)两燔证。
透化湿邪。
作用——适用于湿温病初起,湿中蕴热,湿 遏表里气机的证候。证见身热不扬, 午后 热甚, 或微恶寒,汗出不解,胸闷脘痞, 小便短少,舌苔白腻,脉濡缓。
代表方——三仁汤。
精品课件
30
(二) 燥湿泄热 定义——用辛开苦降之品疏通中焦气机,
祛除湿热邪气。
作用——适用于中焦湿热遏伏,湿渐化热, 遏伏中焦的证候。证见身热而汗不解,口 渴不多饮,脘痞腹胀,泛恶欲吐,舌苔黄 腻,脉濡数等。
吴又可说:“大凡客邪贵乎早逐,乘人气 血未乱,肌肉未消,津液未耗,病人不至 危殆,投剂不至掣肘,愈后亦易平复,欲 为万全之策者,不过知邪之所在,早拔去 病根为要耳。”
精品课件
4
2.卫气营血证候的治疗大法
叶天士根据卫气营血病机演变,提出不 同阶段的治疗原则:“在卫汗之可也,到 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 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温病的治疗和预防 PPT
知常:强调区分温病的病变阶段、 层次而采用不同的治法
达变:灵活运用
1.泄卫透表法 3.和解表里法 5.通下逐邪法 7.开窍息风法 9.固脱救逆法
2.清解气热法 4.祛湿清热法 6.清营凉血法 8.滋阴生津法 10.外治法
概念:通过解表,透邪外出以解除温 病初起在卫分病邪的一类治法。 适用范围:温病初起,邪在卫表。 作用:发汗、疏表、透疹。
解热作用
兴奋肾上腺皮质 功能
改善微循环及抗 血凝的作用
轻清宣气:栀豉汤加味 辛寒清气:白虎汤 清热泻火:黄芩汤加减
代表方:栀豉汤加味 主治:邪在气分 热郁胸膈 用药主以轻清 “展气机以轻清” 邪热较重—味较轻薄的苦寒清热药 表邪犹未尽解—透泄之品
代表方:白虎汤
主治:邪热炽盛于阳明气分 津气耗伤—白虎加人参汤 湿困阳明—白虎加苍术汤 邪热壅滞骨节—白虎加桂枝汤 暑热之邪—清暑透热之品 邪初传入阳明而表邪未尽—透表之品
是否都要发汗 误汗 不失汗 必须注意患者的体质和病邪兼挟
概念:以清泄气分邪热之品以解除气 分无形邪热的一类治法,又称“清气 法”。
适应证:温病气分里热盛,但尚未与 有形实邪相互搏结的病证。
作用:使气分无形邪热或从外泄或从 里解。
祛除病原微生物 的影响 提高免疫功能 抗炎作用 抗休克作用
解毒作用
解热 抗菌 消炎 疏肝利胆 调整胃肠功能 人体免疫功能
清泄少阳:蒿芩清胆汤 分消走泄:温胆汤加减 开达膜原:雷氏宣透膜原法 (达原饮 化裁)
代表方:蒿芩清胆汤 主治:邪郁少阳 胃失和降 与小柴胡汤在功用主治上有同有异 视湿与热之偏重而进行加减
代表方:温胆汤加减 针对邪热与痰湿阻遏于三焦的治法 上中下三焦一齐分消、 中心病位在中焦 虽为湿热兼夹 、以痰湿内阻和气滞偏重 对邪热较甚的病证加用清化之品
温病的主要治法PPT课件
杏仁滑石汤: 杏仁三钱 、滑石三钱、黄岑二钱、橘红一钱五分 黄连一钱、郁金二钱、通草一钱、厚朴二钱 半夏三钱
水半杯,煮取三杯,分两次服。
祛湿清热法的分类
宣气化湿 燥湿泄热 分利湿热
分利湿热
适用于湿热阻于下焦,膀胱气化不利的症 候。
用淡渗之品渗湿清热,使湿从小便而出。 症状见小便短少,甚则不通,舌苔白腻等。 代表方:茯苓皮汤。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湿热并重,困阻中焦
症候:发热汗出不解,口渴不欲多饮,苔黄滑腻, 脉濡数。
病机:湿热俱盛,交蒸中阻。 治法:辛开苦降,燥湿泄热。 方药:王氏连朴饮:川连、厚朴、石菖蒲、制半夏、
淡豆鼓、炒山栀、 芦根
王氏连朴饮:
制厚朴二钱 、芦根二两、川连、 石菖蒲、制半夏各一钱、 香鼓、焦栀各三钱 水煎温服
苡仁、半夏
吴鞠通说:“惟以三仁汤轻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 则湿亦化也。”
祛湿清热法的分类
宣气化湿 燥湿泄热 分利湿热
燥湿泄热
适用于中焦湿热遏伏,湿渐化热,遏伏中焦的症 候。
用辛开苦降之品疏通中焦气机,祛除湿热邪气。 症状见身热而汗出不解,口渴不多饮,舌苔黄腻,
脉濡数。 代表方:王氏连朴饮、杏仁滑石汤。
《温病条辨》
吸受秽湿,三焦分布,热蒸头胀, 身痛呕逆,小便不通,神识昏迷,舌 白,渴不多饮,先宜芳香通神利窍, 安宫牛黄丸,继用淡渗分消浊湿,茯 苓皮汤。
温病的预防与护理ppt
05
温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药治疗
1 2
清热解毒
应用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草药,如金银花、 连翘等,以缓解热毒症状。
养阴清热
应用具有养阴清热作用的中草药,如生地、玄 参等,以缓解温病后期阴虚内热症状。
3
活血化瘀
应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草药,如丹参、川 芎等,以改善温病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
西药治疗
对症治疗
温病的预防与护理
目录
• 温病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 温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温病的预防措施 • 温病的护理方法 • 温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温病的康复和预后
01
温病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温病的基本概念
温病是指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的一类疾病,属于中 医外感热病的范畴。
温病的病因包括感受自然界的温邪、体内潜伏的湿热或伏气 温病等。
01
针对温病症状,如发热、咳嗽、头痛等,选用适当的西药进行
对症治疗。
控制感染
02
针对温病引起的感染,选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调节免疫
03
应用免疫抑制剂或调节剂,调节温病患者的免疫功能,以增强
抵抗力。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协同作用
中药和西药联合应用,可以发挥各自的优点,达到协同治疗的作用。
减少副作用
02
温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温病的病因
外感时邪
主要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邪。
内伤
指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外邪趁虚而入。
温病的发病机制
卫气营血传变
温病过程中,病邪从卫分(表)传入气分(里),再传入营分(内里),最后传 入血分(最里层)。
脏腑传变
温病的预防ppt课件
乙类(25种)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 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炭疽、 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按甲类传 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 染病管理。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 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 报。 其余乙类、丙类传染病24小时 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 疟疾。 内完成网络直报。
温病的预防
目的要求:
• 了解对预防温病的认识和温病有关的 预防方法。
教学内容:
• 1. 简述中医对预防温病的认识及成就。 • 2. 介绍中医预防温病的方法。
第一节
历代医家在预防温病方面的 认识及成就
一、对预防温病的思想奠定于《内经》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 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 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 锥,不亦晚乎”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 状相似”。 ——《素问• 刺法论》
• 简答题(第六章
温病的预防)
1、为什么说温病的预防十分重要? 2、历代医家在预防温病方面的成就有哪些? 3 、在温病的预防方法中,从哪四方面达到培固
正气,强壮体质的目的?
4、预施药物以防止染病的方法有哪几种?
传染病种类及疫情报告时限表
分 类
甲类(2种)
传染病种类
鼠疫、霍乱
疫情报告时限
谢谢大家
《素问》提出了积极的预防方法
“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不相染者,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
二、历代医家在预防温病方面的成就
温病的护理PPT课件
02
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
03
避免接触传染源,如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佩戴口罩等
04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等
05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防止病情恶化
健康教育
保持良好的 生活习惯: 如规养补充等 方式提高身 体抵抗力
丹参、桃仁等
滋阴养阴:使用滋 阴养阴的药物,如
麦冬、石斛等
扶正祛邪:使用扶 正祛邪的药物,如
黄芪、人参等
治疗效果评估
体温变化: 观察体温变 化,判断治
疗效果
症状改善: 观察症状改 善情况,评 估治疗效果
实验室检查: 通过实验室 检查,评估
治疗效果
患者主观感 受:询问患 者主观感受, 评估治疗效
果
谢谢
温病的特点
发病急骤: 温病发病迅 速,病情变 化快,需要
及时治疗
热象明显: 温病患者通 常表现为发 热、口渴、 烦躁等热象
易传变:温 病容易发生 传变,病情
容易恶化
病程较长: 温病病程较 长,需要耐 心治疗和护
理
温病的护理要点
护理原则
01
02
03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避免空气污染
保持患者体温正常, 避免过高或过低
避免接触传 染源:减少 与患者接触, 避免去人群 密集的地方
保持个人卫 生:勤洗手、 洗澡、刷牙 等,保持良 好的个人卫 生习惯
01
02
03
04
自我管理
0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 息,健康饮食,适当运动
02
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心理 状态,避免过度劳累
03
减少接触病原体:勤洗手,戴 口罩,保持社交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裘沛然
程门雪
1.泄卫透表法
概念:通过解表,透邪外出以解除温病初起在卫 分病邪的一类治法。
适用范围:温病初起,邪在卫表。 作用:发汗、疏表、透疹。
现代研究
发汗 、解热作用 调节机体免疫力 抗炎作用 祛痰、止咳、平喘作用 祛除病原微生物及毒素 心血管活性作用
分类
疏风散热:桑菊饮、银翘散 解表清暑:新加香薷饮 宣表化湿:藿朴夏苓汤 疏卫润燥:桑杏汤
正如华岫云在《临证指南医案》 中所说的: “立法之所在,即理之所在, 不遵其法,则治不循理矣。药 味分量或可权衡轻重,至于治 法,则不可移易”。
(二)温病治疗的立法依据
(1)审病因:辨证求因 审因论治 (2)辨病机:谨守病机 知常达变 (3)察邪正:扶正祛邪 邪去正安
(三)温病治法的应用:知常达变
疏风散热
代表方:桑菊饮、银翘散 主治:风温初起,风热病邪袭于肺卫 用药多为轻清透发之品 配伍清热解毒药 少佐辛温解表之品 可配伍宣肺清肺化痰止咳药及利咽药
解表清暑
代表方:新加香薷饮 主治:夏月感受暑湿,复受寒邪侵犯肌 表 所用之药由解表寒、清暑热、化湿邪 组成 使用香薷必须掌握其适应证
宣表化湿
• 邪在肺卫
浅
药性--轻扬上浮 质地--质轻如羽 剂量--宜小 煎煮--宜短
中焦病证
以祛邪为主 邪去而正自安 湿热蕴阻证 清热化湿并施
下焦病证
用质重沉降的药物。 用药多滋腻厚味之品 多为介石重镇之品。
知常达变
知常:强调区分温病的病变阶段、层次 而采用不同的治法
达变:灵活运用
(四)温病的主要治法
是否都要发汗 误汗 不失汗 必须注意患者的体质和病邪兼挟
2.清解气热
概念:以清泄气分邪热之品以解除气分无形邪热 的一类治法,又称“清气法”。
适应证:温病气分里热盛,但尚未与有形实邪相 互搏结的病证。
作用:使气分无形邪热或从外泄或从里解。
现代研究
祛除病原微生物 的影响 提高免疫功能 抗炎作用 抗休克作用
温病的治疗
1
温病的治疗
(一)温病立法的重要性 (二)温病治疗的立法依据 (三)温病治法应用:知常达变 (四)温病的主要治法
(一)温病立法的重要性
孟河医派的创始人费伯雄先生言: “天下无神奇之法,只有平淡 之法,平淡之极,乃为神奇”。
古人云: “大匠示人以规矩,不教人以巧”。
(一)温病立法的重要性
透(营)
所谓“透热转气”是指在清营分邪热的同时, 配合轻清透热之品,使营分之邪热得以转出气分 而解。
不能一味用清营滋液之品,以免腻滞留邪。
散(血)
凉血散血为治疗大法 血热—凉血 瘀血—散瘀 耗血—滋养阴血
三焦治则的含义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 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上焦病证
解毒作用
解热作用
兴奋肾上腺皮质 功能
改善微循环及抗 血凝的作用
分
类
轻清宣气:栀豉汤加味 辛寒清气:白虎汤 清热泻火:黄芩汤加减
轻清宣气
代表方:栀豉汤加味 主治:邪在气分 热郁胸膈 用药主以轻清 “展气机以轻清” 邪热较重—味较轻薄的苦寒清热药 表邪犹未尽解—透泄之品
辛寒清气
代表方:白虎汤 主治:邪热炽盛于阳明气分
1.泄卫透表法 3.和解表里法 5.通下逐邪法 7.开窍息风法 9.固脱救逆法 10.外治法
2.清解气热法 4.祛湿清热法 6.清营凉血法 8.滋阴生津法
晚节渐于诗律细。
---杜甫
•学如测海深难识, •理未穷源事可疑, •诗到换年浑是梦, •世犹多病愧称医。
晚节渐于医律细。 ---裘沛然
岳美中
与辛寒清气法的主治病证及用药都有所不同
要点总结
有形实邪相结 病邪未入气分 素体阳虚者
• 藿朴夏苓汤+麻杏苡甘汤
• 广藿香20 姜厚朴6 法半夏9 茯苓20 干姜6
• 麸炒苍术20 麻黄5
苦杏仁10 疏卫润燥
代表方:桑杏汤 主治:秋燥初起,燥热病邪伤于肺卫 用药辛凉宣透与生津润燥相配合 用药必须主以轻清 每与宣肺止咳清润化痰之品配合
要点总结
卫气营血治则 三焦治则
卫气营血治则(汗、清、透、散)
清代名医叶天士在《温热论》 中云:“在卫汗之可也,到气 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 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 直须凉血散血”。
汗(卫)、清(气)
邪在卫分用汗法,“汗”,是指用辛凉透达 之剂。
邪在气分的治疗,强调“才可”清气。 清气法包括清气泄热法、苦寒沉降法、下法。
代表方:藿朴夏苓汤 主治:湿温初起,湿热病邪侵于卫表 用药与辛温祛表湿药的作用不相同 适当用祛里湿的药物 强调轻开肺气
【医案】患某 男 24岁 急性上感
• 2019.4.26 三月二十二 谷雨后6天 周五
• 感冒3日余,服莲花清瘟胶囊稍有好转,现症:体温正常,恶风,汗出,稍咳, 咽有痰,肌肉酸痛,极疲乏,数日未解大便,舌淡胖,齿痕多,苔重度黄腻, 脉右浮数而紧,右寸浮甚,左脉沉软。
第5章 温病的治疗与预防
学习目的和要求
1、掌握辨证治疗十法,突出解表 法、清热法、下法等中医急诊常 用治法。
2、了解兼挟证及温病瘥后调理, 重视温病预防学。
学习内容
1、温病的主要治法 2、温病兼挟证治疗 3、温病瘥后调理 4、温病的预防
重点与难点
温病主要十大治法为重点; 其中开窍息风、固脱法等急救方法为 难点。
• 处方:
• 金银花15 连翘15 荆芥穗10 薄荷10 生石膏50
• 知母30
炙甘草10 苦杏仁10 薏苡仁20 炒牛蒡子10
• 淡竹叶10 桔梗10 粳米1把
• 4剂
• 随访:服药4剂,咽痛、咳嗽明显好转,稍有头晕、乏力,后嘱其清淡饮食, 调理数天即愈。
清热泻火
代表方:黄芩汤加减 主治:邪热内蕴 郁而化火
津气耗伤—白虎加人参汤 湿困阳明—白虎加苍术汤 邪热壅滞骨节—白虎加桂枝汤 暑热之邪—清暑透热之品 邪初传入阳明而表邪未尽—透表之品
【医案】 患某 女 36岁 急性上感
• 2019.7.22 六月二十 大暑前1天 周一
• 发热恶寒4天,伴咽痛、咳嗽。4天前着凉后发热,服用退热药及鱼腥草后无 明显好转。现症:发热、畏寒、恶风,咽痛咽痒,口干口渴,喜饮,多汗, 咳嗽,痰少,晨起有黄稠痰,痰中带血,身重疲乏,纳一般,大便可,尿黄, 咽部充血红肿,双侧扁桃体无肿大,舌红,苔中度黄腻,脉浮数有力,沉取 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