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蹲下来与孩子平等交流
中国式父子沟通
中国式父子沟通过去的传统沟通方式已经不能引起孩子的沟通兴趣,一味严肃的做法只会让父子间无法知道对方的所思所想,将儿子推出了他的怀抱,伤害了儿子幼小的心灵。
因此父亲与儿子相处的方式最好就是做哥们,跟儿子一起玩、一起笑、一起说心里话。
只要能找到跟儿子沟通的技巧,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难。
符合现在实际情况的中国式父子沟通的策略如下:1、蹲下来与孩子说话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尤其是男孩,他们的独立意识尤其强烈,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人格和尊严,他们希望家长们能够给予他们尊重和平等。
就像文中的小飞爸爸,一开始高高在上,对着孩子指着鼻子大声说话,两者皆是怒气冲冲,沟通效果自然不好,当爸爸冷静下来,主动蹲下身,温和地平视着儿子,轻轻地为他擦汗,并跟孩子讲道理,相信这时候孩子也更容易接受。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父母与孩子才有可能平等地交流。
这就好比管道里的水,只有管道两头水平放置,水才有可能在管道里来回流动。
如果头高、一头低,水就只能往一个方向流。
孩子与父母的交流同样也是这个道理。
2、换个角度看问题作为家长,我们不该总是给孩子们实施强压政策,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去要求孩子,我们不妨多学学文中李先生,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真正理解孩子,并在孩子遇到问题时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3、巧用网络来沟通家长朋友们,其实,只要我们找到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他们是很乐意与我们沟通的。
当孩子社交能力开始发展,作为家长,我们应该与孩子们多聊聊他的同学、朋友等。
我们不妨让孩子加自己为他的好友,多给他发发信息,增加彼此之间沟通的渠道与话题,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4、做孩子的小玩伴家长朋友们,如果我们只做孩子的父亲、母亲,孩子也只会与我们保持一定的距离。
我们不妨放下架子,不做高高在上的长辈,主动和孩子打成一片,甚至和他们一起胡说八道。
平时,我们还可以花些时间了解那些歌星、青少年偶像、新电脑游戏等等。
这样一方面可以为自己和孩子增加更多的话题,另一方面也等于告诉孩子你在乎他。
【育儿知识】请蹲下来和你的孩子说话
【育儿知识】请蹲下来和你的孩子说话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富裕了,可孩子却为什么越来越难教育了呢?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是成功的?父母怎么样才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家庭教育关键是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建立。
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呢?记得当我做了妈妈后看过一个小故事,题目就叫《蹲下来和孩子讲话》,让我印象深刻。
在一个圣诞节的晚上,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五岁的女儿去参加圣诞晚会。
热闹的场面,丰盛的美食,还有圣诞老人的礼物……妈妈兴高采烈地和朋友们打着招呼,不断地领女儿到晚会的各个地方,她以为女儿也会很开心。
但女儿几乎哭了起来,母亲开始还是很有耐心地哄着,但多次之后,女儿坐到地上,鞋子也甩掉了。
母亲气愤地一把把女儿从地上拖起来,训斥之后,蹲下来给孩子穿鞋子。
在她蹲下来的那一刹那,她惊呆了:她的眼前晃动着的全是大人的屁股和大腿,而不是自己刚才所看到的笑脸、美食和鲜花。
她明白了女儿为什么会不高兴,她蹲下来的高度正是女儿的身高。
由此我想到,在很多家庭,很多时候、很多场合在教育孩子时,父母总是习惯对孩子发号施令,把自己的思维和主观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而很少考虑到孩子内心的想法。
当自己的愿望与孩子的想法产生碰撞的时候,父母们就会对孩子大失所望,然后强制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不会考虑孩子的感受。
如果要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需要父母与孩子在心灵上的平等交流,父母要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考虑孩子的感受,就需要我们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如果父母们蹲下来,蹲到和孩子一般高时再开口说话,孩子从和他平等的视线交流中看到父母眼中透露出来的爱意、真诚和平等,就会认真地听父母说话。
而不会由于不平等而让他在与父母说话时心不在焉。
众所周知,只有两头高度差不多,水才有可能在中间的管道里来回流动,如果一头高,一头低,水就只能往一个方向流了。
孩子与父母的交流也是相同的道理。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父母与孩子才有可能平等地交流。
美国精神病学家威廉·哥德法勃曾经说过:“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当成与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给他们以无限的关爱。
蹲下来与孩子平等交流
蹲下来与孩子平等交流现实中,传统的师生关系在我国教育生活中无疑存在巨大的历史惯性,影响着教师对待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态度。
而现代教育则要求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两种不同教育观之间的碰撞,必然显现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
上学期,李圣珍在征得她所在的北京市通州区第二中学的同意后,没再任课。
因为从这学期开始,她的家里住着4个从各地来的所谓“问题儿童”需要悉心调理,她实在抽不出更多的精力去上课。
是孩子出了问题,还是另有其他差错现年52XXX年龄大一些。
这也难怪,近6年中,李圣珍除去上课,先后收治过50多个从各地来的“问题儿童”。
他们中,有的曾进过精神病院,有的曾一度得了失语症、孤独症……是李老师帮他们重新找到了人生的坐标。
名声出去了,慕名找上门来的人就更多。
一位学生跟随父母在国外上了几年学后转到国内一所重点学校读书。
他在这所学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在国外寂寥、压抑的学习生活形成鲜明对照。
周围的老师和同学把他当作曾经留过洋的小留学生,倍加呵护。
心灵脆弱的他承受不了前后冷暖截然不同的两种境遇,当他面对李老师时,强烈的自卑感已使他很难与周围的环境相容。
一个18岁的女孩,坐在李老师家的沙发上,不停地问:“老师,你看我傻不傻?”被家长和老师经常斥为傻的她,现在每天惟一要做的事就是看电视,并且不停地往嘴里塞东西吃。
一个原本表现较好的学生,因为家里有人生病住院,父母一时疏于管理;而这时他的班主任又恰逢家里发生矛盾,心情不佳。
于是,这位学生便经常因纪律问题被罚站、被喝斥,久而久之,自尊心遭到严重伤害的他此后很少开口说话,成绩也直线下降,最终竟发展到学习、生活各方面都出现障碍,被学校强令退学。
问题遇得多了,李圣珍便开始琢磨,到底问题出在哪里?李圣珍拿出最近来的100多封信给记者看,其中1/5出自孩子之手。
她说,从来信看,一方面是家长无休止的抱怨,不明白自己的孩子为什么有如此多令人不能容忍的缺点,一方面是孩子无助地求援,不知道为什么再努力也不能使家长和老师满意。
幼儿教师演讲稿:蹲下来,靠近孩子
幼儿教师演讲稿:蹲下来,靠近孩子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家长们,亲爱的孩子们:大家好!我是一名幼儿教师,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心得和思考。
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聊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那就是“蹲下来,靠近孩子”。
在幼儿教育中,我们不仅仅是教师,更是孩子们的引路人和陪伴者。
与小朋友们相处的时候,我常常会蹲下来,靠近他们,这其实是一种尊重和分享的表达方式。
当我蹲下来时,我可以更好地与孩子们的眼睛对视,与他们建立更亲近的关系。
我相信,通过这种亲密的接触,我能更好地理解孩子们的需求与感受,同时也能更好地传达我的关怀和爱意。
蹲下来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那就是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孩子们天生对探索和发现充满了好奇心,他们总能发现一些我们忽略的小细节和可能存在的风险。
而当我蹲下来,与他们处于同一高度时,我可以更好地观察和关注他们的行动,及时提供指导和保护,确保他们的安全。
同时,蹲下来还能给孩子们传递一种信号,那就是教师对他们的重视和关注,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蹲下来,靠近孩子,也是一种尊重和倾听的姿态。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需求,作为教师,我们要耐心地聆听他们的心声和表达,关心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有时候,他们或许只是在寻求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抹宽容的微笑。
当我们蹲下来,真心地倾听他们的心声时,我们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建立起更深刻的信任和情感纽带。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蹲下来,靠近孩子不仅仅是在教育工作中的一种技巧或方法,更是一种心态与态度。
在幼儿教育中,我们要时刻保持对孩子们的热爱和关注,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做出最大的努力。
感谢各位的聆听,让我们一起致力于孩子们的成长和未来!谢谢大家!。
“蹲下来”与学生平等交流
“蹲下来”与学生平等交流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强调教师是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想真正实现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必须重塑自身角色,“蹲下来”与学生平等交流。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摒弃传统权威的观念传统社会中,由于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少,教师是知识的重要占有者和传授者,教师对学生有绝对的知识权威。
长期以来,在许多人的头脑中,“师道尊严”的观念根深蒂固。
在国人“打是亲、骂是爱”的诠释下,更强调的是教师的权威支配地位。
在这种观念下,教师认为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学生就应该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努力学习。
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不许有异议。
教师的权威地位神圣不可侵犯,致使师生关系不平等,甚至造成对立。
现代学生发展观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生的发展主要靠自身的努力,同时与教师的唤醒、指导、帮助分不开,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主动参与者。
作为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教学过程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沟通。
因此,教师必须破除“师道尊严”、“唯师唯尊”的陈旧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教育思想,建立和谐、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师生平等交流。
二转变教师自身角色,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新课程倡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会自主、合作、探究。
要使课程的生成成为有效的交往,教师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找准自己的角色。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
基于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强调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理解、相互补充。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
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请蹲下或跪着跟孩子说话 这是基本礼貌
蹲下或跪着跟孩子说话,并没有任何屈尊就驾或不耻下问的意思而是一种简单的平等交流。
我刚搬来乡下的时候,正是盛夏季节。
山上的麦地里一片金黄,屋后森林里花繁叶茂。
想到女儿很快就会过来,每天和我一道欣赏如此美景,就有些喜不自禁。
因此,我把她从机场接回来,立即就带去森林。
没想到她局促不安,紧紧地抱着我,问道:爸爸,天到哪里去了?第二天我又带她到山间看麦浪,她同样没有共鸣。
很快我就明白问题所在。
只要你蹲下来,像孩子一样高,你就会发现,他们眼中的世界,和你看到的完全不同。
当我放眼一望无际的滚滚麦浪时,女儿只能看见道路两边的麦墙。
走在两堵墙形成的夹道中,景色单调,甚至有些压抑。
在森林里也是如此,我看见林木苍翠,女儿却看见低矮的灌木丛,抬头还不见天空,难免有些恐慌。
这么简单的道理,如果你不肯蹲下来,却未必能够明白。
有些性急而粗暴的家长,还会训斥孩子:这么美丽的风景,你怎么就不知道欣赏!爸爸费时费力带你出来,你却不领情!本来就有些不舒服的孩子,被大人一训,就哭了起来。
大人因此更加不耐烦:你不知道感恩也就算了,还要捣乱!孩子更加委屈,不知道如何表达,索性倒地打滚。
大人怒斥道:你太不听话,下次再也不带你出来玩了!上海小朋友杨芷湄,以一篇《爸爸,请您跪下来跟我说话》参加作文比赛,写她去年参加美国皮克斯动画展时,向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提问。
她已经记不清骆家辉的回答,但是对他和翻译单膝跪下和她说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觉惊呆了,我清晰地看到他关爱的眼神,还有耳边的白头发。
因为在她的生活中,大人从来都是站着跟她说话,让她经常感到脖子酸。
尽管她多次请求,爸爸也不肯跪下来和她说话。
她的爸爸虽然很爱她,但还是放不下家长主义的心态。
这篇作文在网上转载颇多。
有些觉得丢了面子的同胞,又指责骆家辉在作秀。
其实,这一秀不过是骆家辉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
在其他地区或国家,蹲下来跟小朋友或者坐轮椅的人说话,是一种基本的礼貌。
在中国内地很多家长也能做到这一点。
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蹲下来,靠近孩子
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蹲下来,靠近孩子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是一名幼儿教师,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师德经验和心得。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的职责是教导孩子们,指导他们健康地成长。
然而,我们的责任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对孩子们的陪伴和关怀。
所以,我想谈的第一个点是:蹲下来,靠近孩子。
蹲下来,不只是为了配合孩子们的身高,更是为了抓住他们的注意和信任。
孩子们热爱我们,但他们需要更多的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心和尊重。
当我们主动蹲下来,与他们交流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们的需求和思想,同时也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安全、温暖的环境。
我们可以通过与他们的交流,了解到他们的兴趣爱好、困扰和梦想,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
靠近孩子,意味着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不论他们是学习优秀还是有困难的孩子。
我们要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孩子,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鼓励。
不仅要关注他们在学校里的表现,还要关注他们在家庭、社交等方面的情况。
感受他们的成长中的快乐和烦恼,与他们共同经历他们的成长过程。
同事们,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师德操守。
我们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们的榜样。
我们要做到公正、善良、宽容和不倦地奉献。
我们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与社区合作共建,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最后,我希望大家能够时刻记住这句话:“蹲下来,靠近孩子”。
不仅仅是身体的蹲下来,更是心灵的靠近。
让我们把爱心倾注在每一位孩子身上,用关爱和耐心塑造他们的未来。
愿我们作为幼儿教师,永远怀着虔诚和责任心,为孩子们的成长播撒希望的种子。
谢谢大家!。
蹲下身子与孩子平等对话
蹲下身子与孩子平等对话作者:邓志华来源:《师道(教研)》2021年第08期传统的教书育人观念,让大多数的老师在思想上形成不可侵犯的“师道尊严”,而不愿意蹲下身子去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
如此下来,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就容易出现处理不当的问题。
而“德、智、体、美、劳”,以“德”为首,通过蹲下身子与孩子平等对话,以人为本,从正面教育去引导、感化与激励,以此达到“尊重、唤醒、引导、成全”的生命教育,这才能立德树人。
一、从爱出发,唤醒“尊重与亲和”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以尊重为前提的。
老师从“爱”出发,“蹲下身子”的亲和举动,像春风般温暖,如细雨的柔密,令孩子真切地感受到了老师的尊重与关爱,在教师的行动引导下,学生在老师的“蹲下”中得到情感的共鸣,从而唤醒“尊重与亲和”,内化为一种良好的品质。
梓熙同学是一名一年级的学生。
课堂上,他经常搞小动作,有时候还打扰其他同学,无法认真听讲,也不完成作业。
课后他经常做一些滑稽的动作或者教师不允许的“恶作剧”去吸引其他同学的注意,对于教师的说教和劝告也是无动于衷。
经了解,他生活在一个离异的家庭,他的父亲经常在辅导他学习的过程中对他进行打骂,因此辅导他学习、完成作业的重担便落在了奶奶的肩上。
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坚持“蹲下”,对梓熙倾注了更多的关爱和关注。
在课堂上,当我們发现他有一瞬间是安静下来认真听课时,及时当堂对他进行表扬;在查看他的练习情况时,发现他没有掌握计算方法,老师便耐心地向他讲解并让他尝试自己计算,当他计算正确后,老师便对他进行夸奖并轻轻地抚摸他的后背;课后,我们也慢慢走近他,用亲切的语言和他进行交谈,说出对他的期望并相信他每天都会进步。
在作业方面,我们不断提醒他、鼓励他回家认真完成作业。
慢慢地,我们在他身上看到了所期待的变化。
二、从爱出发,习得“换位与宽容”还记得那最调皮的小男孩嘉成,特爱捉弄人,一次把某女生背后的校服画得脏兮兮的,课堂像炸开窝,女生哭得一塌糊涂。
师德师风演讲稿:蹲下来,靠近孩子
师德师风演讲稿:蹲下来,靠近孩子尊敬的校领导、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演讲一下师德师风的重要性,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蹲下来,靠近孩子”。
蹲下来,靠近孩子,这是一种态度,一种姿势,更是一种责任。
作为教师,我们扮演着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领者、引导者和启蒙者的角色。
我们不仅仅要教会他们知识,更要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这就需要我们时刻保持着一颗真诚、温暖的心,始终与他们保持接触,与他们建立起真实、平等的关系。
首先,蹲下来,靠近孩子意味着我们要真正地理解和尊重每一个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个性、兴趣和需求。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对他们进行充分观察和理解,尊重他们的差异并满足他们的需求。
这样我们才能够精准地教学,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让每一个孩子都收获成功的喜悦。
其次,蹲下来,靠近孩子意味着我们要倾听他们的声音。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见解和表达方式。
作为教师,我们要给予孩子们充足的表达空间,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当他们遇到困惑或难题时,我们要倾听他们的心声,耐心地解答他们的问题。
只有真正了解孩子们的需要,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引导他们、帮助他们成长。
最后,蹲下来,靠近孩子意味着我们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和成长。
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挫折、困难和压力。
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孩子们的情感状态,耐心倾听他们的烦恼,给予他们适当的鼓励和支持。
我们要成为孩子们的朋友和理解者,帮助他们建立起积极健康的情绪和心态,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识到,蹲下来靠近孩子是师德和师风的重要体现。
只有真正与孩子们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我们才能够真正地影响和教育他们。
师德和师风的核心就是关爱和敬重孩子,与他们建立起信任和纽带,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获得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最后,让我们一起用心去蹲下来,靠近孩子,成为他们真正可信赖的伙伴和引路人,为他们的成长点亮人生的航标,成就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谢谢大家!。
幼儿教师演讲稿:蹲下来靠近孩子
幼儿教师演讲稿:蹲下来靠近孩子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话题,那就是“蹲下来靠近孩子”。
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更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与孩子沟通的方式。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每天都要与孩子们打交道,如何更好地与他们相处,如何更好地引导他们成长,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一、蹲下来,是一种尊重我们都知道,孩子们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
他们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情感需求和行为习惯。
当我们蹲下来与孩子交流时,我们给予他们的是一种尊重。
这种尊重不仅仅是体现在身高上的平等,更是一种心理上的平等。
孩子们会感受到我们的善意,他们会更加信任我们,愿意向我们敞开心扉。
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室里看到一个小男孩独自坐在角落里,眼神里满是孤独和无助。
我走过去,蹲下来,轻轻问他:“怎么了?有什么事情想和老师分享吗?”他抬起头,看着我,眼里闪烁着泪花,然后小声地说:“老师,我觉得我好像做错了什么,大家都不要我了。
”听到这句话,我心疼不已。
我轻轻拍拍他的背,告诉他:“没有关系,老师在这里,我们会一起解决。
”那一刻,我觉得我不仅仅是他的老师,更是他的朋友。
二、蹲下来,是一种理解孩子们的世界充满了想象和奇迹,他们对于世界的认知还在逐步建立中。
当我们蹲下来,我们更容易理解他们的想法和行为。
比如,当孩子们在玩耍时,他们可能会突然发起脾气,或者做出一些在我们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
这时,如果我们能够蹲下来,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或许就能找到答案。
有一次,孩子们在操场上玩耍,突然,一个小女孩哭了起来。
我走过去,蹲下来,问她发生了什么。
她指着另一个小女孩,说:“她抢我的玩具!”我看了看那个小女孩,她正拿着玩具笑嘻嘻地玩。
我明白了,原来是小女孩觉得自己的玩具被抢了,所以感到委屈。
我安慰她,同时告诉她:“如果你想要玩具,可以和对方说,我们可以一起玩。
”通过这样的沟通,我帮助她解决了问题,也让她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
三、蹲下来,是一种关爱作为幼儿教师,我们的职责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关爱每一个孩子。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站起来教孩子做人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有两层含义:1、肢体的蹲下;2、心灵的蹲下。
这句话中“蹲下来”的本意主要不是指“肢体的蹲下”,而是“心灵的蹲下”,也就是教师或家长要在心灵深处平视孩子。
蹲下身来,以孩子的视角去看待世界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蹲下身以平等的心尊重孩子,则更能赢得孩子的心。
可日常生活中,在教育孩子时,我们早已习惯了站着说话,对孩子发号施令,把自己的思维和主观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而很少考虑到孩子内心的想法。
当自己的愿望与孩子的想法产生碰撞的时候,我们就会对孩子大失所望,然后强制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根本不会考虑孩子的感受。
其实,这样做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用“蹲下来说话”的对话方式教育孩子往往效果很好。
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自控能力较差,情绪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高声训斥会使孩子受到突然袭击而精神高度紧张,根本听不进你说的话,也就谈不上什么教育效果了。
一味的指责,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还会使孩子失去对老师或家长的依赖感、信任感。
蹲下来吧,让我们的目光与孩子的目光平等交流;蹲下来吧,让我们用孩童的视角来观察这个世界;蹲下来吧,只有蹲下来,不再居高临下,与孩子完全处于平等时,孩子才会把他的真实想法告诉你,你只有在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想法之后,才可能有的放矢地教育孩子。
站起来教孩子做人“站起来教孩子做人”。
这句话中的“站起来”实际上指的是身正为范。
育人首先“己立立人”。
可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人能做到呢?要求孩子努力学习,自己却在搓麻将;要求孩子要诚实守信,自己却谎话连篇;要求孩子勤俭节约,自己却在铺张浪费—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效仿的最直接的榜样,父母对孩子的示范作用是全方位、立体化的。
在学校,教师是孩子崇拜的偶像,教师的话一定程度上就像圣旨,孩子愿意听,乐于听。
但教师如果言行不一,也会失去学生的信任。
蹲下来,才能与学生真诚交流
谈 话, 体现 了教师平 等对待学 生, 尊重 学生的 态度 , 对 于师生交流 能营造 良好 的氛 图, 有助
于教 师倾 听学生的想法, 了解学生的需求 , 提 高 师生交流 的效果和教师的教 育效果 。 关键词: 蹲下来; 师生交流; 平 等尊重
话 让 我 想 起 我 们 老 师 与学 生 进 行 交 流 时 , 基 本 上 是 老 师说 , 学 生 低 着 头 聆 听 老 师 的
生硬 的态 度 很 难 得 到更 多 的 信 息 , 而平 等 的姿 态 和 谈 话 方 式 , 才 能 更 容 易 为学 生 所
接受 , 更 能从 学 生那 里 得 到 更 多 更 准确 的
样 的 。学 生 的应 对 方 式 自然 也 不 一 样 。
如: 专制 型教育——孩子 多为 服从 、 无 自 发性 、 消极 、 依赖、 以 自我 为 中心 的性 格 ; 溺 爱 型 教 育— — 孩 子 多 为 幼 稚 、依 赖 、 神 经质 、 被动、 懦弱、 蛮 横 的性 格 ; 不 闻 不 问 型 教 育 — — 孩 子 多 为 冷 酷 、无 责 任 心 、 不 顺从 、 攻击 性 强 、 情 绪不 稳定 、 蛮 横 的性 格 ; 民主 型 的 教 育— — 孩 子 多 为 独 立 、 直
导地 位 , 说 话 内容 总爱 体 现 训 斥 。这 样 的
、
蹲 下来 。 才 能 更 好 的 倾 听 学 生 的
是平 等 ; 才能让学生 感受到尊 重 ; 才能让 学生体会到民主 ; 才 能 使 学 生 从 心 里 认 同
想法 。 了解 学 生 的 内心 世 界
倾 听 是 我们 与他 人 沟 通 的前 提 。 只 有
教育随笔-请家长蹲下来与孩子交流
教育随笔-请家长蹲下来与孩子交流教育随笔:请家长蹲下来与孩子交流一次在家长接幼儿离园的时候,我看到班里的小雨一出幼儿园门口,就在嚷嚷着让妈妈买东西,家长却在只顾着推着自行车径自走着,这一切我都看在眼里。
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家长只要听到孩子要求买东西,都会不耐烦,也不听听孩子需要买什么,完全不考虑孩子的感受,也不去完整的听孩子说完。
这时小雨跟在妈妈的身后哭了起来,家长说:“你到底上车还是不上车,再不上来妈妈不理你了”。
孩子拖着车后座不放手,妈妈停下车子,拽了孩子一把。
看到这里,我连忙跑过去制止了家长的做法,将家长拉到一边,和家长说起刚才的事情。
和小雨妈妈说起刚才我所看到的一切,我说:“刚才我看到孩子在你的身后哭得很厉害,你都不听他说完话,就急着往家回,您至少要听孩子说些什么啊?您能不能蹲下来听孩子说话,听听他到底是需要你买什么?难道您真的很忙吗?”家长听了我的话,也意识到自己刚才做的不对,来到了孩子身边,蹲下来问起孩子要买什么东西,孩子立即停止了哭声,慢慢的和家长交流起来。
其实这样的事情我们会很经常的看到,家长总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面对孩子,但是想一想:如果我们总是站着面对孩子,我们与孩子的距离,就不仅是身高上的几十厘米,而是一代人与一代人之间的距离,是一颗心与一颗心之间不能沟通的距离。
蹲下来听孩子说,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关心与理解,是孩子能够接受的一种爱护;蹲下来听,孩子离我们的距离就会缩短,蹲下来,倾听,是我们关心孩子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蹲下来倾听,营造出来的是一种民主、和谐的相互尊重的成人与儿童的关系,再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了,孩子也是人,也是独立的人,只因为他们比我们矮一些,所以我们就更应该蹲下来同他们交流。
家长蹲下来同孩子在同一个高度上谈话,同孩子脸对脸、目光对视着谈话,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尊重,体现了成人对小孩子的事情或问题认真又亲切的态度。
同时,家长可以轻声细语地耐心说服教育,而不是自上而下的,更用不着大声呵斥。
师德演讲稿:蹲下来,靠近孩子
师德演讲稿:蹲下来,靠近孩子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各位家长朋友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一下跟孩子们相处的一些心得体会。
在我们教师的工作中,蹲下来,靠近孩子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
蹲下来,靠近孩子,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距离贴近,更是一种情感上的贴近,一种对孩子的关注和尊重。
首先,蹲下来,靠近孩子意味着我们要进入孩子的世界。
孩子们是天真无邪的,他们的世界充满着好奇和探索的精神。
我们作为老师要以一种平等和信任的态度,去理解并进入他们的世界,与他们进行真正的交流。
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观点,给予他们表达的机会,关注他们的话语和行为,从中挖掘孩子的思维和潜力。
只有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引导他们,了解他们,帮助他们成长。
其次,蹲下来,靠近孩子体现出我们对孩子的关注和关怀。
在学校的生活中,孩子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扰,有些孩子可能比较内向,不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困扰。
作为老师,我们要多加观察,留心每一个孩子,发现他们的困惑和不安。
当我们发现一个孩子情绪低落或者有困难时,我们要蹲下来,靠近孩子,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我们要建立一个温暖的教师学生关系,让孩子们在学校感到安全和被关爱。
最后,蹲下来,靠近孩子是我们教师职业道德的体现。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时刻以身作则,成为孩子们的榜样。
蹲下来,靠近孩子让我们更容易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优点,我们要及时给予他们赞赏和肯定。
同时,我们要以爱心和耐心对待每一个孩子,不论他们的成绩好与坏,都要给予他们平等的教育和关怀。
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尊严,用以身作则的行动和言辞去引导他们,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蹲下来,靠近孩子,是我们作为教师的重要指导原则。
通过真心的关注和真挚的关怀,我们可以与孩子们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让我们一起努力,将这个原则贯彻到我们的日常教育工作中,为孩子们的成长和未来贡献我们最真挚的爱心和智慧。
师心童梦 蹲下来倾听成长演讲稿
师心童梦蹲下来倾听成长演讲稿大家好!今天,我在这里,带着五年的幼教经历,与大家分享我作为幼儿教师的感悟。
我演讲的题目是:蹲下来,靠近孩子。
这个想法源于一个简单却深刻的小故事:一位母亲常带孩子逛商场,孩子却总是哭闹。
直到有一天,母亲蹲下身子,从孩子的视角看去,才发现孩子只能看到无数的腿——这让她意识到,只有蹲下来,才能真正理解孩子的世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教育不是站在高处指挥,而是蹲下来,与孩子平视,用他们的视角去观察,用他们的心去感受。
在我们班,有家长分享了她孩子与两位阿姨的互动。
王姨与孩子平等交流,尊重孩子的创作;而张姨则将孩子当作表演者。
两种不同的互动方式,给孩子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这让我认识到,真正的喜欢孩子,是尊重他们的个性,平等地与他们对话,而不是简单地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
在一次“快乐的小朋友”意愿画活动中,孩子们都在认真地画着。
大部分孩子画的是快乐的场景,但彬彬的画面却是暗淡的,画中的小朋友甚至缺胳膊少腿。
我没有立即批评,而是蹲下来询问他的想法。
原来,彬彬在画的是战争的惨状,他想要表达对受苦小朋友的同情。
这个发现让我深刻体会到,孩子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蕴含着深远的意义,我们的理解和宽容,是推动他们成长的重要力量。
蹲下来,你会发现孩子们的世界充满了想象和创造力。
他们抱着布娃娃,与小草对话,甚至为了不让小鸭子挨冻而剪破自己的新衣。
这些行为在成人看来或许不可理喻,但在孩子的世界里,却是构建他们童话王国的一部分。
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是保护这些梦想,而不是粗暴地打破它们。
也许今天最爱听童话的孩子,明天会成为作家;现在最爱折纸飞机的孩子,将来会成为飞行员;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未来可能是发明家、科学家。
而我,愿意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绿叶、春风和阳光,蹲下来,走进孩子的心灵,把温暖和爱献给他们,与他们一起成长。
谢谢大家!。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5篇)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精选5篇)《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精选5篇)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帮大家的《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本书在很早的时候就听说过,一直没仔细读,最近才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一番。
要蹲下来跟孩子说话,可是怎样蹲下来?我们应以怎样的身份去对待身边的孩子?变成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本书中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案例说明了应该怎样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平等的对待孩子,让我受益匪浅。
书中所提到的蹲下来,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关心与理解;是我们关心儿童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也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的相互尊重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
其实,在我们与学生的相处中也是一样的,放下教师权威的架子,和你的学生们做朋友,用爱与尊重作为引导,让你的学生拥有一个安康快乐的童年。
当你理解了蹲下来的真正含义,你将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蹲下来,而是能真正尊重孩子,去了解孩子,尊重他们的需要,因为我们的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要想与孩子的沟通有效,那要做到换位思考,这样才能了解孩子,到达有效的沟通。
孩子希望与我们交流,希望被尊重,希望以平等的方式进行朋友式沟通,只有平等沟通,才能使学生敞开心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一直以为对于孩子的成长过程和教育方法都很了解,从孩子出生到学会走路、学会说话,到后来上幼儿园、小学我都以一个长辈的身份去教育他,觉得自己走过的路,积累了一些经验,并没有过多的关注过小孩子感受。
在读过《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本书后,我发现对于小孩子的内心世界还是不够了解,所做的决定往往是背道而驰,虽然由于家长的威严使得小孩暂时的屈服,但对小孩子的成长或者说美好的童年起到了反作用。
第一章爱的教育,从你蹲下来的一刻开始中介绍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奖励,“下命令”让孩子很抵触。
浅谈蹲下来与孩子说话
一种信念 , 一种追求 , 一种精神 。这里提倡的尊重 与 平等之 “ 心” 的, 你必须得 有他们能直接 看到的外在表现 , 他 才会 观念和思想 ,
领 略到你 的“ 用心 ” , 况 且没有必要 的形 式 , 内容就难 以得 到体现 平 等并不难 做 , 只要 蹲下来 以一种 平等 的姿 态和 心态与 孩子交 和落实 。“ 尊重平 等” 几千年前就被提 出, 但至今仍有不平等的现 流 。这看似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 却深刻体现 了尊重应作 为教 育 它不仅是尊重平 等教育理念 的更新 , 更 重要的是 实 象, 只 因 为 人 们 只将 这 份 “ 心” 留 在 心 里 而 不 用 某 种 形 式 表 现 出 的第 一原则 ,
需 要 什 么 。成 人 这 一 微 小举 动 对 孩 子将 会 产 生 什 么 意 义 ?从 中给 观 , 而那些旧的不可沿用的东西就必然要丢弃 。
予我们什 么启示?
一
三、 蹲下来与孩子交流并不是把孩子看做是“ 小祖宗” 蹲下或跪下 与孩子交流 , 并不是要 向孩 子“ 俯 首称 臣” , 娇惯
不去了。妈妈劝道 : 商店多好玩 啊!有各种各样 的玩具 、 图书和琳 与信任 。 琅满 目的商 品, 还有你喜欢的小食 品。可是孩子还是哭闹不止 , 不 不管你是一位家长还是老师 , 与孩子 建立 平等的关 系才能获
理解 妈妈 的苦 心。没办 法妈妈蹲下来安抚 女儿 , 就在她蹲下 的一 得孩子心 中的尊重 与信任。尊重平等与你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并不 瞬, 忽然明 白了小 女儿死活不想 去的原 因: 小小的孩 童在妈妈 的 冲突 , 它是威信树立 的根 本基础 , 体 现你作为一个 成人在孩 子心 牵领下看 到的并不是成 人眼中 的世界 , 而是 一双双大人 的大脚 , 中的价值感 , 如此你在孩子心中的形象才会高大起来。“ 我们希望 他们应当与学生 长腿 , 一件件 大人 的衣服 , 和匆匆拥挤 的背影 , 当然 孩子还要 防着 今后办教 育的人要打破侦探技术丢开判官面具 , 有的阿姨 的包碰到 自己的额头 。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7篇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7篇《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篇1之前,我对我们家孩子的定义就是:不听话、不懂事。
明明都是为了他好,可是他从来不领情;当你训斥他时,他要么就是大声地反驳,要么就是一句话不说软抗到底,每到这时我都有一种深深的吃力不讨好的无奈感,总是想不明白为什么为孩子付出了这么多却不能得到孩子的回应?为什么他就不能向着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前段时间,经老师推荐,阅读了亲子专家杨谨所写的《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一书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家长”。
是我们枉顾了孩子的天性,只想着用父母的权威去掌控孩子的人生,却从来没有想过这是他自己的人生,他有他的眼界和想法,他有他的情绪和诉求。
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不明白我想要说什么;不是孩子不肯做,而是不懂应该怎么做;不是孩子不感恩,而是我所给予的也许不是孩子想要的……因为我已经习惯用成年人的思维去衡量评判孩子的言行,用我自己的所谓经验去否定孩子的想象和尝试,却不知在无意中将孩子越推越远。
现在想来,如果我是孩子,当每天都有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指手划脚,并在耳边喋喋不休时,我想我的反应只会更强烈、更抵触吧。
和孩子交流后,我发现孩子所需要的爱真的很简单,就是一种“蹲”下来的爱,这种爱需要我们家长蹲下自己的身体,放下自己的身段,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他的世界,用孩子的思维去探索他的内心,用孩子的情绪去感应他的诉求,通过物理距离的缩短,拉近与孩子的心理距离,向孩子展现一种平等、尊重、理解与接纳的姿态。
如果我们愿意蹲下来,我们就能看到孩子眼中的世界,明白孩子为什么要这样想或那样做;如果我们愿意蹲下来,我们就能更加心平气和、轻声细语地与孩子谈心交流;如果我们愿意蹲下来,就能找到孩子与成年人的.差距,真正包容孩子无心犯下的错误;如果我们愿意蹲下来,才能成为孩子需要的小伙伴,当他们开心时能搂住我们的脖子尽情分享喜悦,伤心时能趴在我们肩头放声大哭,成功时能摸到我们灿烂的笑脸,失败时能得到我们温暖的怀抱。
“蹲下身”来和学生交谈
“蹲下身”来和学生交谈“蹲下身”来和学生交谈,你的目光就会和学生的目光成为一条直线。
这时,学生会把你当做他(她)的朋友,会把他(她)心中的话告诉你,也会乖乖地听你的话。
而如何“蹲下身”来和孩子交谈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 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从人本主义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以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
教育是个永远都说不完的话题,有怎样的教育观,就会教出怎样的人,“蹲下身”和学生交谈,学生得到的是平等。
平等,让人思想上没有压力,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
平等,不仅有利于学生聪明才智的发挥,更有利于独立人格的形成。
一个在生活中处处得到尊重的人,也会尊重别人的。
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也尊重别人的人,遇事就不会看人脸色。
如此,就能够很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生活,自己能应对生活就是学会了生活,这对孩子人生很重要。
2 作为“指导者”的教师必须树立三种观念这三种观念为:(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
(2)学生主体的观念。
(3)师生平等、民主的观念。
在此基础上教师必须明确——我们要选择、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的学生。
所以,我们始终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一方面努力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促进学生个性得到最优发展,最终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健康成长、快乐成长。
3 要在学校醒目的地方制作标语牌例如:“平视学生、大胆质疑、勤学奋进。
”等等,并要经常给学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你有能力做这件事,在这门课上你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自信心。
4 教师应从关注优秀生转变到面向全体学生,从居高临下地“训导”学生变到主动“平视”学生,实现教学相长一次上课十分钟后,我们班的一位学生才慌忙赶到,笔者很生气的批评了他,课下,笔者找这位同学谈心,这位同学说:“我妈妈发高烧,我为妈妈买过药后才来上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蹲下来与孩子平等交流
很多年轻的父母或许和我有一样的感受,孩子越大,越难以沟通。
我不要穿这件衣服,太紧了。
我是对的,你才错了。
你去哪儿?我也要去。
诸如这些事情,
日复一日,我们常常被折腾得筋疲力尽。
不过细想想,作为父母,我们也许存有一些不恰当的习惯:是否给孩子申辩的机会,让他们说出真实感受;批评孩子的时候,我们是否用手指指着孩子;当孩子与自己的想法不一样时,我们是否火冒三丈;最后谈话结束,我们是否会给孩子一个拥抱?亲子间的沟通,作为父母是要有些策略的,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我们都应该考虑。
当我意识到这些问题时,我开始反省,并留意自己的言行,尝试着改变自己的想法、说话方式,并站在孩子的立场去考虑问题。
首先,我们要学会关心自己、学会快乐。
现在有很多家长都在感叹小孩难教,其实如果家长们仔细观察和思考,就会发现问题大多出在我们成人身上。
有段时间,我特别忙,回家时已是筋疲力尽,经常没和儿子说上几句话就睡着了,还时常因为孩子的一点小过错就发火、不开心。
直到有一天,我不小心把牛奶洒到他心爱的图画书上,他情绪激动地大喊大叫,大声指责:“你为什么这么不小心?”活脱脱一个成人缩小版,我才惊觉自己犯了一个多大的错误。
如果父母忙于工作,仅仅把家庭当作休息和睡觉的地方,在家中说一些消极、带有强烈的负面情绪的话,孩子也会感觉到不快乐,也会出现消极抑郁情绪。
所以,父母要经常检查自己的情绪,应先学会关心自己、放松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其次,沟通讲求艺术。
与孩子的沟通,实际上是两个生命的碰撞。
家长与孩子沟通的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父母要学会倾听。
倾听是沟通的前提。
只有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知道孩子想什么,注重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关心和协助,也会使以后的沟通变得更加容易。
孩子向你诉说高兴的事,你应该表示共鸣,如他在幼儿园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你能够称赞说,“噢,真棒,妈妈也替你感到很开心”。
当孩子向你诉说你不感兴趣的话题,你应该耐着性子听,表示你注重他的谈话内容,能够使用“嗯”、“是吗”、“后来呢”等词,表示你在认真地倾听,鼓励孩子继续说下去。
2、营造和谐的沟通氛围。
和谐的气氛永远是与孩子沟通的最好添加剂。
要专心听他们的意见和看法,理解他们的情感和需求。
一起去吃饭,一起去听音乐会、参观绘画艺术展、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如一花一草一木,路上汽车的颜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着打扮、说话内容、百货橱窗……都能够成为谈话的素材,都是与孩子沟通和交流的最佳时机。
3、要让孩子发表意见。
不能永远仅仅你说孩子听,不管孩子对你讲什么,你都应该让他把话说完,给他说话的机会,一定不要在孩子没有说完他的话时,就对孩子发脾气。
在讨论一般的家事时,不妨也让孩子参与,不管最后是否采纳了他的意见,应让他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如此,他们也会尊重长辈。
4、尊重孩子,保护他的隐私。
可能很多父母在和老师或者亲朋好友谈论孩子的优缺点时,都是肆无忌惮的,从“不好好吃饭”到“今天被老师批评了”,把孩子的缺点像空气一样直接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以前有位家长,来园接孩子时跟人闲谈,话题扯到孩子身上,说“他有尿床的毛病……”话刚出口,一旁的孩子羞红了脸,露出怨恨的表情。
尿床这类生理缺陷,属于“难言之隐”,孩子对此特别敏感,父母一般情况下不该向他人提及。
这孩子从那天起,开始拒绝和母亲沟通,甚至有抵触行为。
所以,作为家长需要牢记:不要到处宣扬孩子的隐私,你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才能真正把你当成能讲知心话的朋友。
5、多赞美,少批评。
也许父母从来没意识到,自己随便说出来的一句话,会对孩子小小的心灵产生多么重大的影响。
“你怎么越大越不乖?”“你怎么就不能像隔壁的某某呢?”“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这些话会让孩子产生更强烈的逆反心理。
但是恰到好处的赞美、欣赏则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润滑剂。
所以父母对孩子要多了解、欣赏、赞美、鼓励。
因为赏识才能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总来说之,父母要有充足的耐心。
有些问题孩子不一定能很快理解,父母要协助孩子慢慢理解,慢慢沟通,别希望着通过一两次聊天,就能和孩子成为知心朋友。
毕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年龄、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各方面都存有着巨大差异,
理解需要一个过程。
如果过于急躁,沟通就会成为泡影。
只有掌握与孩子交谈的艺术,做孩子的朋友,才能使两代人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