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兼湿热
推荐-辨症:脾虚寒湿和脾虚湿热
辨症:脾虚寒湿和脾虚湿热脾虚寒湿和脾虚湿热都具有脾虚湿浸的特点,即纳食少,腹胀,饭后加重,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头身困重,,或浮肿,或消瘦,舌淡苔白,边有齿痕,脉濡缓等症。
如果兼寒湿困脾,则中阳受阻,脘腹痞闷胀痛,泛恶欲吐,便溏,口淡不渴,面色晦黄,或肌肤面目发黄,黄色晦暗如烟熏,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
舌淡胖苔白腻。
如果兼湿热蕴脾,则腹部痞闷,纳呆呕恶,便溏尿黄,肢体困重,或面目发黄,或色泽鲜明如橘子,皮肤发痒,或身热起伏,汗出热不解,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齿痕舌:舌体的边缘见牙齿的痕迹,即为齿痕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齿痕舌多因舌体胖大而受齿缘压迫所致,故齿痕舌常与胖大舌同见,多属脾虚,主虚证。
若舌质淡白而湿润,所为脾虚而寒湿壅盛。
齿痕舌的成因,多由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阻于舌而古体胖大,受齿列挤压而形成因痕,故齿痕常与胖嫩舌同见,一方面由于舌体水肿,属脾之阳虚而湿盛,另一方面由于舌体肌肉松弛,张口不足,属脾之气虚。
齿痕舌主病:——淡白湿润而有齿印,属寒湿壅盛;——淡红而有齿痕,属脾虚或气虚;——红而肿胀满口,边有齿痕,多属湿热痰浊壅滞;总之可分成气虚与阳虚丙型:(1)气虚型:脾气虚弱,主证:舌质浅谈,舌苔薄白,舌体胖嫩,舌边齿痕,面色恍白或痿黄,气短懒言,头重身肿,倦怠乏力,自汗,饮食减少,食后腹胀,泛恶欲吐,大便溏泻,脉细弱无力。
治则:补中益气。
(2)阳虚型:主怔:舌质谈白,舌面湿润多津,或舌面水滑,舌体圆大胖嫩,边有齿痕。
面色苍白或青黑,神疲乏力,倦怠喜卧,口淡不渴,纳呆食少,腹中冷痛,得温方舒,胃寒肢冷,尿清便塘,或见浮肿,脉沉微。
治则:辛温补阳。
常用的中成药有:人参健脾丸、藿香正气丸、参苓白术丸、附子理中丸、加味保和丸等。
中国正常人的面色微黄,略带红润,稍有光泽,中国医学称之为“常色”。
病时,面色色泽发生变化,称为“病色”。
中医认为五色主病,即“色青多为肝病,色赤多为心病,色黄多为脾病,色白多为肺病,色黑多为肾病”。
体质的标准文档
体质的标准1.平和质:表现:体形匀称健壮: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口好,二便正常。
患病:平素患病较少。
调养原则是调和阴阳,以平为贵。
保持良好习惯,如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坚持锻炼。
注意掌握法度,所谓“过犹不及”,并根据个体的性别、年龄、生活、工作等特点的不同,进行养生。
2.气虚兼气郁瘀血质:表现:平素气短懒言,肢体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性格不稳定、忧郁脆弱、敏感多疑或急躁易怒,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易患疼痛,肢体麻木,口唇暗淡或紫,神情多烦闷不乐:胸胁胀满,或走窜疼痛,多伴善太息,或嗳气呃逆,或咽间有异物感,或乳房胀痛(女),睡眠欠佳,惊悸,健忘,痰多。
患病:易患睡眠障碍、慢性疼痛、关节炎、冠心病、脑血管疾病、胃肠疾病、神经官能症、抑郁症、焦虑症、癔症等躯体、精神方面疾病的倾向。
3.气虚兼湿热气郁质:表现:肌肉不健壮,平素气短懒言,肢体容易疲乏,精神不振,平素面垢油光,易生痤疮粉刺,容易口苦口干,身重困倦。
性格不稳定、忧郁脆弱、敏感多疑或急躁易怒,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平素神情多烦闷不乐;体偏胖或苍瘦,心烦懈怠,眼睛红赤,多伴善太息,或嗳气呃逆,或咽间有异物感。
大便正常或燥结,或粘滞,小便偏黄。
患病:易患感冒、疲劳综合征、痤疮、慢性炎症、高脂血症、痛风、睡眠障碍、胃肠疾病、神经官能症、抑郁症、焦虑症等躯体、精神方面疾病的倾向。
4.气虚兼痰湿气郁质表现:容易疲乏,精神不振,体形肥胖多见、腹部肥满松软;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粘,胸闷,痰多。
性格不稳定、忧郁脆弱、敏感多疑或急躁易怒,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平素忧郁面貌,神情多烦闷不乐;容易困倦,平素舌体胖大,舌苔腻,口粘腻或甜,身重不爽,多伴善太息,或嗳气呃逆,或咽间有异物感,大便正常或不实,小便不多或微混。
患病:易患慢性疲劳综合征、高血压、脂肪肝、痛风、冠心病、睡眠障碍、胃肠疾病、神经官能症、抑郁症、焦虑症等躯体、精神方面疾病的倾向。
中医诊断学问诊中的辨湿热证特点
辨湿热证预防措施与养生方
05
法
避免外邪侵袭,保持环境干燥通风
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外感湿热之 01 邪。
居住环境保持干燥通风,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环 02 境中。
外出时做好防晒措施,避免高温湿热天气对身体 03 的不良影响。
合理膳食结构,减少油腻食物摄入
01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少吃 油腻、辛辣食物。
谨慎使用滋补药物
湿热证患者不宜过多使用 滋补药物,以免助湿生热 。
饮食起居调整建议
饮食宜清淡
建议患者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 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注意居住环境
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避免长时间处 于潮湿环境中。
适当增加饮水量
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增加尿量,促进湿热 之邪的排出。
规律作息与锻炼
建议患者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锻炼, 以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02 适当食用具有清热利湿功效的食物,如绿豆、赤 小豆、薏米等。
02 避免暴饮暴食,以免损伤脾胃,加重湿热症状。
增强体质锻炼,提高抵抗力
适当增加运动量,如 散步、慢跑、瑜伽等 ,以增强体质,提高 抵抗力。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 过度劳累和熬夜,以 免耗伤气血,加重湿 热症状。
运动后及时更换干爽 内衣,避免汗湿衣物 长时间贴身。
发病机制
湿热证的发病与外感湿热之邪、饮食不节、脾胃失健等因素有关。外感湿热之邪多从皮毛或口 鼻而入,侵犯人体脏腑经络;饮食不节则易损伤脾胃,导致湿浊内生,郁久化热;脾胃失健则 运化无权,水湿内停,聚湿生热。
湿热证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地位
湿热证是中医临床常见证型之一,广泛存在于各科疾病 中。
湿热证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其理论基础源 于《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发展 和完善,形成了独特的辨证方法和治疗原则。
薛生白《湿热病篇》
薛生白《湿热病篇》薛生白《湿热病篇》(一)湿热病提纲【原文】1.湿热证,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
(1)自注:此条乃湿热证之提纲也。
湿热病属阳明太阴经者居多,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
病在二经之表者,多兼少阳三焦,病在二经之里者,每兼厥阴风木。
以少阳厥阴同司相火,阳明太阴湿热内郁,郁甚则少火皆成壮火,而表里上下充斥肆逆,故是证最易耳聋、干呕、发痉、发厥。
而提纲中不言及者,因以上诸症,皆湿热病兼见之变局,而非湿热病必见之正局也。
始恶寒者,阳为湿遏而恶寒,终非若寒伤于表之恶寒,后但热不寒,则郁而成热,反恶热矣。
热盛阳明则汗出,湿蔽清阳则胸痞,湿邪内盛则舌白,湿热交蒸则舌黄,热则液不升而口渴,湿则饮内留而不引饮。
然所云表者,乃太阴阳明之表,而非太阳之表。
太阴之表四肢也,阳明也;阳明之表肌肉也,胸中也。
故胸痞为湿热必有之证,四肢倦怠,肌肉烦疼,亦必并见。
其所以不干太阳者,以太阳为寒水之腑,主一身之表,风寒必自表入,故属太阳。
湿热之邪从表伤者十之一二,由口鼻入者十之八九。
阳明为水谷之海,太阴为湿土之脏,故多阳明、太阴受病。
膜原者,外通肌肉,内近胃腑,即三焦之门户,实一身之半表半里也。
邪由上受,直趋中道,故病多归膜原。
要之湿热之病,不独与伤寒不同,且与温病大异。
温病乃少阴,太阳同病,湿热乃阳明、太阴同病也。
而提纲中不言及脉者,以湿热之证脉无定体,或洪或缓,或伏或细,各随证见,不拘一格,故难以一定之脉拘定后人眼目也。
湿热之证,阳明必兼太阴者,徒知脏腑相连,湿土同气,而不知当与温病之必兼少阴比例。
少阴不藏,木火内燔,风邪外袭,表里相应,故为温病。
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
此皆先有内伤,再感客邪,非由腑及脏之谓。
若湿热之证不挟内伤,中气实者其病必微,或有先因于湿,再因饥劳而病者,亦属内伤挟湿,标本同病。
然劳倦伤脾为不足,湿饮停聚为有余,所以内伤外感孰多孰少,孰实孰虚,又在临证时权衡矣。
中医的九大体质的定义
中医的九大体质的定义人的体质是指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特征与倾向,中医将人的体质分为九大类型,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
每种体质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和特点。
以下是对九大体质的定义和描述。
一、平和质平和质是指人体各方面功能协调平衡,体态匀称,精力充沛,睡眠良好,情绪稳定,抵抗力强等特点。
平和质的人身体健康,容易适应环境变化,不易生病。
二、气虚质气虚质是指人体气虚不足,常感疲乏无力,容易出汗,肢体乏力,声音低弱,容易气短等。
气虚质的人需要调养气血,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三、阳虚质阳虚质是指人体阳气不足,容易感到寒冷,手脚发凉,喜欢喝热水,面色苍白,舌质淡白等。
阳虚质的人需要注意保暖,补充阳气,调节体温。
四、阴虚质阴虚质是指人体阴液不足,常感口干咽燥,怕热,多汗,失眠,心烦等。
阴虚质的人需要滋阴养血,平衡阴阳,调节内分泌功能。
五、痰湿质痰湿质是指人体湿气重,容易胖,皮肤油腻,容易疲倦,口苦口干,舌苔厚腻等。
痰湿质的人需要调理脾胃,排除湿气,保持身体清爽。
六、湿热质湿热质是指人体湿热内蕴,容易口渴,尿黄短赤,眼红目赤,口苦口干,大便黏滞等。
湿热质的人需要清热解毒,排除湿气,调节体内环境。
七、血瘀质血瘀质是指人体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出现皮肤淤血,皮肤暗黄,面色晦暗,经期不调等。
血瘀质的人需要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保持身体健康。
八、气郁质气郁质是指人体情绪抑郁,常感郁闷不畅,胸闷烦躁,容易焦虑,失眠等。
气郁质的人需要调节情绪,舒缓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九、特禀质特禀质是指特殊体质,容易对某些物质过敏,如花粉过敏、食物过敏等。
特禀质的人需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增强免疫力,保持身体健康。
以上九大体质是中医对人体的分类,每个体质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调养方法。
了解自身的体质,可以更好地调节生活方式,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中医强调个体差异,因此在调养过程中,应根据自身体质的不同采取相应的调理方法,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标。
气虚湿热案例
气虚湿热案例
气虚湿热是中医学中常见的一种病证,它通常表现为身体虚弱、容易出汗、脾
胃功能减弱、大便稀薄等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气虚湿热是一种复杂的病理状态,需要综合施治,才能达到良好的疗效。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气虚湿热的典型案例。
小王,女,28岁,因长期工作繁重,饮食不规律,导致脾胃功能减弱,出现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稀薄、面色苍白等症状。
在中医诊断中,她被判定为气虚湿热证候。
针对这一证候,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治疗方案。
首先,调整饮食习惯。
建议小王多食用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稀饭、粥类,避免
油腻、辛辣、生冷食物,减少对脾胃的负担。
此外,适当补充一些易消化的蛋白质,如鸡肉、鱼肉等,以增强体质。
其次,进行药物治疗。
中医药中有许多针对气虚湿热的药物,如黄芪、党参、
白术等,可以通过调理脾胃、益气健脾、清热化湿的作用,来改善气虚湿热的症状。
在使用药物时,建议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另外,适当进行一些调理身体的运动也是有益的。
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
可以帮助身体放松,增强体质,改善气虚湿热的症状。
此外,情绪调节也是十分重要的。
长期的焦虑、紧张会导致气虚湿热症状的加重,因此,建议患者进行一些情绪调节的方法,如冥想、放松训练等,以保持身心的平衡。
总之,气虚湿热是一种常见的病证,但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药物治疗、适当
的运动和情绪调节,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的。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保持乐观的态度,配合医生的治疗,定期复诊,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八种体质类型
八种体质类型一、平和体质平和体质是中医学中的一种体质类型,指人体阴阳平衡,气血充盈,精神状态良好,身体健康的状态。
平和体质的人往往具有面色红润,精力充沛,食欲旺盛,睡眠良好的特点。
他们身体强壮,抵抗力较强,很少生病。
平和体质的人需要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合理饮食,并适当参加一些体育锻炼,以保持身体健康。
二、气虚体质气虚体质是指人体气血不足,气虚不固的一种体质类型。
气虚体质的人往往面色苍白,容易疲劳,精神不振,容易感到胸闷气短。
他们的抵抗力较弱,容易感冒,容易患上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疾病。
气虚体质的人需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改善饮食习惯,补充营养,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三、阳虚体质阳虚体质是指人体阳气不足,阴盛阳虚的一种体质类型。
阳虚体质的人往往面色苍白,畏寒怕冷,手脚冰凉,精神不振,容易疲劳。
他们的抵抗力较弱,容易患上感冒和呼吸系统的疾病。
阳虚体质的人需要注意保暖,加强体育锻炼,改善饮食习惯,多摄入一些温热的食物,以增强身体的阳气。
四、阴虚体质阴虚体质是指人体阴气不足,阳盛阴虚的一种体质类型。
阴虚体质的人往往面色潮红,心烦口渴,容易失眠,口干舌燥。
他们容易患上心脑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
阴虚体质的人需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多摄入一些滋阴清热的食物,以滋养身体的阴气。
五、痰湿体质痰湿体质是指人体湿气重,容易产生痰液的一种体质类型。
痰湿体质的人往往面色黯淡,容易疲倦,胸闷呼吸困难,容易发胖。
他们容易患上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疾病,如胃炎、肠胃功能紊乱、哮喘等。
痰湿体质的人需要改善饮食习惯,少吃油腻和寒凉食物,多吃粗粮和蔬菜水果,以减少体内湿气的积聚。
六、湿热体质湿热体质是指人体湿气和热邪积聚,阻滞气血循环的一种体质类型。
湿热体质的人往往面色黯黄,容易疲倦,口苦口臭,大便黏滞,尿黄赤,身体容易发热。
他们容易患上泌尿系统和皮肤系统的疾病,如尿路感染、湿疹等。
湿热体质的人需要改善饮食习惯,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水,多吃清热解毒的食物,以排除体内湿热。
舒畅气机,通治百病
舒畅气机,通治百病【舒畅气机,通治百病】风为百病之长,气为百病之源。
气机调畅,气行血行,脏腑功能通达。
气一有怫郁,百病纷生。
凡治气机不畅之证,柴胡、黄芩、半夏、延胡索、川楝子每多合用,屡用效佳。
气滞者多见弦、沉、小脉。
尤其治疗临床常见的慢性胃病时,虽有不同证候表现,但胃气壅逆、气血失常、寒温失调为其共同病机,故调节升降,特别是通降胃气,理气行血或补气养血,调节寒温为其三大通治之法。
凡治疗慢性胃病从这三方面考虑,则可握其大局。
【清热化湿、和胃醒脾——三仁汤加减】脾胃湿热的人,往往会脘腹不适,纳呆少食,口淡无味,或口渴而不欲饮,倦怠身重,大便溏薄,苔黄腻,脉濡数。
这类人常见于西医学的慢性胃炎。
可以三仁汤加减,来清热化湿、和胃醒脾。
方中杏仁苦辛,轻开上焦肺气,气化则湿亦化;砂仁、蔻仁芳香苦辛,行气化湿;薏苡仁甘淡,渗利湿热;半夏、川朴花行气散满,除湿消痞;竹茹、黄芩、浙贝、郁金以清热和胃降逆;炒谷芽、鸡内金化湿积,助运化;木蝴蝶疏肝和胃,其性为升,在众多降药中加之,取其升降有序之意,以符合脾胃升降的特性。
如果胃痛甚+白芍、甘草;如果大便不畅+枳壳、生白术;如果口苦口臭+石斛、石菖蒲、佩兰。
运脾开胃汤唐江山,生于1939年。
现为福建省罗源县中医主任医师、中医医院名誉院长,兼任罗源县中医药学会会长。
是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从医45年,擅长诊治以内、儿科为主疾病,尤其对脾胃病有专长,对急危症的治疗也独具匠心。
组成山药15g,扁豆15g,苍术6g,甘松2~3g(或砂仁4g),炒麦芽10g,炒山楂6g~10g,鸡肉金5g,稻香陈4g,余甘果3~5枚功效平补脾胃,助运导滞。
主治小儿厌食或消化不良症。
见食不贪,不思纳食,或偏食择食,或食后胀饱,消化迟缓,苔多白腻等。
病久可兼见面色少华,形体消瘦,倦怠神疲。
方解山药性平不燥,补脾益阴,补脾以促湿化;扁豆性温和,味甘而气清,善于和中化湿,化湿以助脾之健运。
人的八种体质
人的八种体质体质作为一种生命现象,在正常人群中,大致分为八类。
在这里我首先要说明,体质现象客观存在,多样复杂;体质分类则是人为划定,泾渭分明。
将体质进行大致的分类,是为了养生有规矩、有原则、有方向,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分类还可以使我们明白生命、体质存在差异性。
1.平和体质:机能协调,七情适度平和体质是一种身体和谐、自稳能力强的体质。
拥有这种体质的人,身体不一定结实强壮,甚至可能还有些气血不足、血压偏低,脉搏也不是很有力,但是脏腑、气血很和谐,七情适度。
这种体质的人,多数生在长寿家族,比如五世同堂的大家族,而平常的人家四世同堂就不容易了。
平和体质通常表现为情绪稳定,生活规律,体重波动小等;得病少,对于环境和气候的变化适应能力比较强;生病以后,对治疗的反应敏感,好治,自我康复能力强。
拥有这种体质,一方面可以说是上天的厚爱,另一方面说明后天个人的修为好。
但是平和体质在人群里边不是太多,因为长寿的人毕竟是少数,在中国这么大的地方,实际上也只有几个长寿地区,比如广西的巴马和广州市的东山区,因此我们就不能太奢望自己得到平和体质。
有的人经常这儿不舒服,那儿不舒服,浑身毛病,但是到医院之后,照了X光,做了核磁共振,也抽了血,结果一切正常,这就是所谓的亚健康状态,即体质出现明显的偏颇,但是又没达到疾病的程度。
凡是经常出现这些情况的人,相对于平和体质来说,有一个很容易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出现明显偏颇的体质,就像一只总是摇摇摆摆不稳的船,虽然不出大事,但是船上的人总是不舒服。
总之,每个人的体质都有相对不足的薄弱环节和软肋,当然也有优势和强项。
2.阳虚体质:火力不足,畏寒怕冷阳虚体质的人,一年四季手都冷,夏天大家都喜欢吹空调,他不敢,一吹空调就手脚冰凉,还要加一件毛衣。
但是如果冬天只有手冷,那不算真正的阳虚,“手冷过肘,足冷过膝”,才是货真价实的阳虚。
明代医家张介宾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
吃什么排湿热
组成:由人参、白术、甘草、山药、莲子、白扁豆、木香、草豆蔻、陈皮、青皮、六神曲;谷芽、山楂、芡实、薏苡仁、当归、枳壳等药物组成。
功能:健脾养胃,消补兼施。口服每次6-12 克,每日2次。
附子理中丸
组成:含附子、党参、白术、干姜、甘草等中药。
功能:口服每次6— 9克,每日3次。孕妇慎用。
湿热体质或是气虚体质都是比较常见,你知道有哪些食物能排湿热吗?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排湿热的食物,希望大家喜欢!
排湿热的食物
1、洋葱
具有和胃下气、化湿祛痰、解毒杀虫等功效,适用于胸闷脘痞、咳嗽痰多、小便不利等病症。
2、冬瓜
有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生津除烦等功效,适用于暑热烦渴、水肿、小便不利、消渴引饮以及水气浮肿喘满等病症。
材料:节瓜约500克,生薏米75克,淡菜100克(洗净),陈皮25克。
制法:适量清水,煲约1小时半,调味饮用。
去湿热的药物
龙胆泻肝丸
成份:龙胆、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木通、车前子(盐炒)、当归(酒炒)、地黄、炙甘草。
功能: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尿赤,湿热带下。
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湿等功效,适用于暑湿吐泻,脾虚呕吐、食少便溏、泄泻水肿、赤白带下等病症。
7、绿豆
绿豆具清热解毒、除湿利尿、消暑解渴的功效,多喝绿豆汤有利于排毒、消肿,不过煮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有机酸、维生素受到破坏而降低作用。
8、鲫鱼
有健脾利湿的功效,适用于脾虚食少、虚弱乏力、消渴引饮、浮肿、小便不利等病症。
适应症:身体烦热,咽喉痛,小便赤热等。
7、鸭肾陈皮粥
材料:老黄瓜约750克(去核囊)陈皮25克,粳米25克,鲜鸭肾2个(先出水)。
中医体质养生,特禀、湿热、气虚体质
---------------------------------------------------------------最新资料推荐------------------------------------------------------ 中医体质养生,特禀、湿热、气虚体质气虚体质养生法人体由于劳倦内伤或重病、久病后元气不足引起的脏腑组织功能低下、抗病力减弱等一系列病理变化,称为气虚。
所谓气,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由肾中的精气、脾胃吸收运化水谷之气和肺吸入的空气几部分结合而成。
在临床上,气虚还包括肺气虚、心气虚、脾气虚、肾气虚诸症。
(1)体质特点:形体消瘦或偏胖,体倦乏力,面色苍白,语声低怯,头晕目眩,少气懒言,常自汗出,且动则尤甚;心悸食少,舌淡苔白,脉虚弱,是其基本特征,若患病则诸症加重。
(2)性格特征: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精神不易集中,胆小,不喜欢冒险。
(3)患病倾向:发胖、消瘦、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气喘、消化障碍、容易感冒及心脏病等疾患,或伴有胃下垂、肾下垂、脱肛、子宫脱垂;或心悸怔忡、精神疲惫;或腰膝酸软、大便秘结、小便频多,男子滑精早泄、女子白带清稀、盆腔炎、月经不调、色斑。
(4)养生原则:补气养气,因肺主一身之气,肾藏元气,脾胃为气生化之源,1/ 8故脾、胃、肺、肾皆当温补。
(5)养生方法:精神调养:思则气结,过度思虑令脾气停滞,气血不足。
这就是为什么长期高强度用脑的脑力劳动者会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面色萎黄、失眠健忘、形体松弛无力的原因。
气虚体质是一个比较娇嫩的体质,气虚体质的人不太能经得起过于沉重的生活负担和生活压力。
不能太劳累,不能太忧思。
可以经常听一些兴奋的、振奋性的音乐。
起居调养:居处要避免虚邪贼风。
通风纳凉时门窗要敞开,避风保暖时就要关闭严密。
坐卧休息要避开门缝、窗缝,从门缝、窗缝吹进来的风在人松懈慵懒的时候最伤人。
气虚体质最怕最怕气温骤升骤降,所以就要注意衣服的增减、保暖、避暑等等。
如何调体质湿热体质如何调节
脉迪古方教你如何调体质体虚的表现及改善体虚的膳食1、气虚: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全身疲倦乏力、声音低沉、动则气短、易出汗,头晕心悸、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虚热,自汗,脱肛,子宫下垂,舌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脉弱等,为功能减退。
补气虚食品:牛肉、鸡肉、猪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枣、鲫鱼、鲤鱼、鹌鹑、黄鳝、虾、蘑菇等。
可经常交替选服。
气虚忌食物品:山楂、佛手柑、槟榔、大蒜、苤蓝、萝卜缨、芫荽(香菜)、芜菁(大头菜)、胡椒、荜拨、中指、紫苏叶、薄荷、荷叶;忌食或少食:荞麦、柚子、柑、金橘、金橘饼、橙子、荸荠、生萝卜、地骷髅、芥菜、薤白、君达菜、砂仁、菊花、茶叶及烟酒。
相应膳食:怀山百合莲子汤;参药煨乳鸽;五香牛肉;花生米大枣烧猪蹄;2、血虚: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苍白,唇爪淡白,头晕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梦,大便干燥,妇女经水愆期、量少色淡、舌质淡、苔滑少津,脉细弱等:进补宜采用补血、养血、生血之法,补血的药物可选用当归、阿胶、熟地、桑椹子等。
补血虚食品:乌骨鸡、黑芝麻、胡桃肉、龙眼肉、鸡肉、猪血、猪肝、红糖、赤豆等,可经常交替选用;血虚忌食物品:荸荠、大蒜;相应膳食:当归熟地乌骨鸡;怀山牛腩煲;怀菊带鱼;玫瑰怀菊露;忌食或少食:海藻、草豆蔻、荷叶、白酒、薄荷、菊花、槟榔、生萝卜等。
3、阴虚:又称阴虚火旺,俗称虚火,阴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怕热,易怒,面颊升火,口干咽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黄,舌少津液,五心(二只手心、二只脚心与头顶心)烦热,盗汗,腰酸背痛,梦遗滑精,舌质红,苔薄或光剥,脉细数等。
进补宜采用补阴、滋阴、养阴等法,补阴虚的药物可选用生地、麦冬、玉竹、珍珠粉、银耳、冬虫夏草、石斛,龟板等。
补阴虚食品:甲鱼、燕窝、百合、鸭肉、黑鱼、海蜇、藕、金针菇、枸杞头、荸荠、生梨等,可经常交替选服。
阴虚忌食物品:胡椒、肉桂;忌食或少食:狗肉(脑血管患者禁食)、羊肉(肝炎患者禁食)、雀肉、海马、海龙、獐肉、锅巴、炒花生、炒黄豆、炒瓜子、爆米花、荔枝、龙眼肉、佛手柑、杨梅、大蒜、韭菜、芥菜、辣椒、薤白、生姜、砂仁、荜拨、草豆蔻、花椒、白豆蔻、大茴香、小茴香、丁香、薄荷、白酒、香烟、红参、肉苁蓉、锁阳等。
8种体质的正确标准
8种体质的正确标准八种体质标准在中医理论中,人体被分类为八种不同的体质。
这些体质是通过对人体形态、体征、症状以及心理特点的综合分析得出的。
了解自己的体质有助于我们调整生活方式,预防疾病,保持健康。
下面将详细介绍八种中医体质的正确标准。
一、平和体质平和体质是指人体各个系统功能均处于良好状态,具备较强的抗病能力。
平和体质的人通常精力充沛,睡眠良好,食欲正常,皮肤色泽健康,抵抗力强,稳定的情绪。
平和体质是其他七种体质的标准。
二、气虚体质气虚体质是指人体气血不足,易疲乏无力,容易出现气短、心慌、肢体乏力等症状。
气虚体质的人通常脆弱敏感,容易受寒邪侵袭,抵抗力较弱。
平时应注意保持规律的饮食和作息时间,增加营养摄入,避免过度劳累。
三、阳虚体质阳虚体质是指人体阳气不足,常常感到畏寒,手脚发凉,容易疲乏乏力。
阳虚体质的人通常面色苍白,舌质淡,容易出汗,睡眠不深。
这类体质的人应该保持温暖,避免寒冷环境,适量补充阳气所需的营养。
四、阴虚体质阴虚体质是指人体阴液不足,常常感到口干、咽干、心烦易怒、盗汗等症状。
阴虚体质的人通常面色潮红,舌质红,舌苔少。
防止阴虚体质的方法是保持饮食营养均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水,保持内外环境湿润。
五、湿热体质湿热体质是指人体湿气积聚过多,易出汗,口舌黏腻,尿色深黄等症状。
湿热体质的人通常面色黄暗,舌体偏红,舌苔厚腻。
预防湿热体质的方法是保持室内干燥,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水,保持规律的排便。
六、血瘀体质血瘀体质是指人体血液循环不畅,易出现刺痛、疼痛、血块等症状。
血瘀体质的人通常面色晦暗,舌质深红或紫暗,舌苔厚腻。
预防血瘀体质的方法是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适当运动,保持血液循环畅通。
七、痰湿体质痰湿体质是指人体湿气和痰湿积聚过多,易出现体重增加、胸闷、咳嗽等症状。
痰湿体质的人通常体态肥胖,面色晦暗,舌体偏胖,舌苔厚腻。
预防痰湿体质的方法是保持适当的体重,饮食清淡,避免暴饮暴食和吃太多湿热的食物。
七种偏颇体质调理
七种偏颇体质调理:气虚、气郁、湿热、痰湿、血瘀、阳虚、阴虚深入了解气虚体质一什么是气虚体质?气虚体质内脏功能不强,常因外邪或内在饮食积滞产生内热等虚实夹杂之症。
“人活一口气”,气虚质是肺、脾、肾功能失调,导致气的化生不足,所以容易累,有点点懒,经常气短、心慌、出虚汗。
二气虚体质很有可能存在这些亚健康表现1、气候变化容易感冒,而且反复难愈。
2、容易出虚汗,稍运动后尤其明显。
3、没有食欲,或者食欲很好,但消化不良,经常腹胀,大便困难。
4、面色萎黄或淡白,头发没有光泽。
5、肌肉松软无力,皮肉(肚皮、眼皮、屁股、脸)下垂。
运动没有动力。
6、声音低微,气短懒言,疲乏无精神。
头晕,健忘。
7、性格内敛,不活泼。
三气虚体质很有机会导致这些常见疾病1、慢性胃炎。
消化不良,长久以往,容易胃痛胃胀。
2、肥胖。
消化功能不佳,水湿常滞留体内,在皮下堆积。
3、频发感冒。
气虚则汗毛孔的闭合功能不佳,机体防御机能减弱,容易受风寒。
4、高血脂。
新陈代谢不佳,代谢产物常滞留体内,进入血液血脂增高。
5、发低烧。
气虚者,体内卫气较弱,易发低烧,痊愈后依然病怏怏的,非常虚弱。
6、鼻咽癌。
气虚者经常感冒,从而导致反复鼻塞,再加上气滞于此,久之容易致病。
7、内脏下垂。
气虚不能升提,肌肉无力,易导致胃下垂,眼睑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病症。
8、排泄不适度。
气能起到固摄把门的作用,气虚者此项功能较弱,容易导致尿多、汗多、大便次数多、月经崩漏、白带过多等病症。
9、慢性炎症。
气虚者一旦染上炎症,很容易转成慢性病,如慢性盆腔炎(女性)和慢性支气管炎。
10精神不振、四肢无力。
气血虚者,体内血液供应不足,人缺乏能力,萎靡不振。
11失眠健忘、头晕心悸。
大脑是用血大户,气血虚者大脑供血不足,容易产生失眠、头晕等症状。
12阳痿、性功能障碍。
一滴精十滴血。
精血不足造成肾血虚,容易导致功能障碍。
13面容憔悴、易衰老。
气血虚导致脸部供血不足,脸部皮肤干涩,缺乏滋润,脸色苍白。
本人气虚加湿热体质,怎么调养?
本人气虚加湿热体质,怎么调养?看中医时,我们常会听医生说“湿热”。
那么,什么是湿热,湿热有哪些表现,应注意什么问题呢?要明白湿热体质,先要看看湿热体质的表现湿热体质的表现:1、口干、口臭、口苦、汗味大、体味大。
2、型体特征:形体偏胖或消瘦。
3、唇红齿黄、牙齿黄、牙龈红、口唇红。
4、面部,发黄发暗,面部油腻。
5、皮肤易生痤疮,发红、脓疱。
6、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脉滑数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7、大便燥结或粘滞不爽,异味特别大,臭秽难闻。
小便黄赤、颜色很深。
8、男性多有阴囊潮湿;女性常有白带多,色黄,外阴经常瘙痒。
9、舌像:舌红苔黄。
舌质红,舌苔黄厚。
10、心理特征:性情急燥、容易发怒。
11、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石淋、热淋等病。
12、适应能力:不能耐受湿热环境;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
湿热体质调养方法:1、尽量地避免在潮湿的环境中工作或居住。
比如你是个痰湿体质或者是恶体质,买房子的时候尽量不要买低层,不然房子如果阴暗潮湿的话会加重你的湿热体质的;2、饮食方面要清淡祛湿。
再特别告知的就是戒除烟酒且不宜过度进补,尽量少食多火锅,羊肉、狗肉等;3、忌讳熬夜,熬夜会增加湿热。
因为熬夜伤肝胆,会非常影响肝胆之气的升发,容易生湿热;4、可以多做拔罐刮痧,改善小便发黄,烦躁不安等症状。
少食:虾蟹、芒果、榴莲等湿热、滞腻之物多食:扁豆、玉米、鲤鱼、鲫鱼、芡实等祛湿之物。
不做“湿人”热带水果少吃,祛湿玉米常食所谓“湿邪之物”指的是该食物吃进肚子之后,人会产生“内湿”,出现多种不适症状,如胀痛口苦、食欲差,肢体沉重等等。
很多热带特有的水果如菠萝蜜、榴莲、芒果都属于助湿之物。
回南天湿气重,大家不宜多吃,特别是当明显感到环境湿气带来的不适时。
林燕钊说,虾蟹等海鲜也助长湿气,想解馋别乘这个时候吃,不如用鲤鱼、鲫鱼这类有祛湿功效的水产替代。
广州人爱煲汤煲粥,推荐大家在材料中加入玉米、薏米、芡实、扁豆,这类食材有除湿功效。
许筠主任医师从湿热、瘀阻论治糖尿病肾病经验举隅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21年第13卷第2期 -65-许筠主任医师从湿热、瘀阻论治糖尿病肾病经验举隅Clinical experience of Chief Physician Xu Jun intreating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from Shire Yuzu范文静1章彩凤1许筠2*(1.甘肃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在读研究生,甘肃 兰州,730000;2.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730050)中图分类号:R6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21)02-0065-03证型:DBG【摘要】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随着患病率的增加,其已经成为终末期肾病的首要原因。
中医认为本病属于“消渴”“虚劳”“水肿”等病症。
许筠主任医师认为本病多为气血阴阳亏虚,常兼湿热、血瘀。
笔者有幸跟随老师学习,老师辨证准确,组方精当,用药独特。
现对其从湿热、瘀阻论治糖尿病肾病临床经验进行总结。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湿热;瘀阻;专家经验【Abstract】Diabetic kidney disease is one of the common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mellitus. With the increase of prevalence, it has become the primary cause of end-stage nephropathy. TCM believes that this disease belongs to the Xiaoke (消渴), Xulao (虚劳), Shuizhong (水肿) and other diseases. Chief Physician Xu Yun believes that the disease is mostly deficiency of Qi and blood, Yin (阴) and Yang (阳), often combined with dampness-heat or blood stasis. The author is lucky to follow the teacher to study, now clinical experience of Chief Physician Xu Yun in treating diabetic nephropath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ampness-heat and stagnation was summarized by the author.【Keywords】Diabetic kidney disease; Shire; Yuzu; Expert’s experiencedoi:10.3969/j.issn.1674-7860.2021.02.022许筠,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甘肃省名中医,甘肃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师从全国名中医刘宝厚教授,从事肾脏疾病诊疗工作30余年,辨证准确,组方精当,用药独特。
黄帝内经 瘅
︽素问·奇病论篇第四十七︾︵节选︶瘅黄帝内经瘅《素问·奇病论篇第四十七》(节选)【原文】825 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痹。
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
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帝曰:有病口苦,取阳陵泉。
口苦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曰胆瘅。
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逆而口为之苦。
治之以胆募俞。
学习内容如下:释“瘅”“疸摘要:结合古辞书、医籍、其他古籍文献中关于“瘅”和“疸”的相关记载,以形、音、义三方面为基础,对早期文献的论述进行详细考察。
经考释,“瘅”有3 种含义: 一指一类由于虚劳导致气逆的病证; 一指风邪侵袭手足所致疾病; 一指火瘅,为小儿病,或同“火丹”。
“疸”为酒食过度导致脾胃湿热瘀结,热气郁蒸所致的病证,表现为目黄、身微黄、齿黄、爪甲黄,并伴身痛。
早期医籍中记载的“瘅”和“疸”的主要区别在于“瘅”以虚劳为前提,以气逆为基本病机,此气为胆气、全身阳气或五藏之气等; 而“疸”为湿热蕴脾所致,其所郁蒸之气则为脾气。
后来由于通假混用及其病证表现上的某些相似之处,二者在医籍中的病因病机、病证表现、证治方药等都出现了混同的情况。
第一段“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痹。
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
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译文:黄帝说:有患口中发甜的,病名叫什麽?是怎样得的呢?岐伯说:这是由于五味的经气向上泛溢所致,病名叫脾瘅。
五味入于口,藏于胃,其精气上输于脾,脾为胃输送食物的精华,因病津液停留在脾,致使脾气向上泛溢,就会使人口中发甜。
健康管理案例(6)---脾肾阳虚,兼夹湿热体征的健康分析和调理方案
健康管理案例(6)---脾肾阳虚,兼夹湿热体征的健康分析和调理⽅案关键词:⽓虚,脾肾阳虚,湿热、药茶,饮⾷调理,经络,运动,导引。
主诉:胸胁、乳房、少腹等部位胀满或刺痛,⾆头有锯齿形,⿐头和额头有斑点、青筋,⽩发较多,⼿脚发凉,感到怕冷、⾐服⽐别⼈穿得多,⽪肤和⼝唇⼲,⾯部两潮红或偏红,感到眼睛⼲涩,⼝⼲咽燥、总想喝⽔,容易⼼慌,喜欢安静、懒得说话,活动量稍⼤就容易出虚汗,感到胸闷或腹部胀满,感到⾝体沉重不轻松,腹部肥满松软,额部油脂分泌多,⾆苔厚腻,⾯部和⿐部有油腻感且油亮发光,感到⼝苦,嘴⾥有异味,⼤便黏滞不爽、有解不尽的感觉,容易忘事,容易疲乏。
健康分析:胸胁、乳房、少腹等部位胀满或刺痛,额部油脂分泌多,⾯部和⿐部有油腻感且油亮发光,感到⼝苦,嘴⾥有异味,这些是肝胆湿热征象。
容易⼼慌,喜欢安静、懒得说话,活动量稍⼤就容易出虚汗,容易忘事,容易疲乏,这些是⽓虚征象。
⽩发较多,⾆头有锯齿形,⾆苔厚腻,⿐头和额头有斑点、青筋,⼿脚发凉,感到怕冷,感到胸闷或腹部胀满,感到⾝体沉重不轻松,腹部肥满松软,⼤便黏滞不爽、有解不尽的感觉,这些是脾肾阳虚征象。
综合辩证分析:⽓虚体质,脾肾阳虚,兼夹湿热。
综合所有征象,认为脾肾阳虚为主因,因为脾主运化,脾胃为⽓⾎⽣化之源,脾肾阳虚造成⽓⾎化⽣不⾜,故会有⽓虚征象,同时脾肾阳虚也会⽔液代谢失常,患者职业具有缺少运动,⼯作紧张的特点,容易引起肝胆问题,加上阳虚久会伤阴,寒郁化⽕,故会有肝胆湿热,眼睛⼲涩,⼝⼲咽燥的症状。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胆囊炎,虚劳、不寐等。
健康调理⽅案:疏肝理⽓,温补脾肾。
药茶⽅组成:⽩术10克,茯苓5克,当归5克,⽣黄芪10克,炙⽢草3克、麦冬3克,陈⽪3克,川芎5克、⽩芍5克。
⽅解:⽢草能补脾和胃,益⽓复脉,调和诸药的作⽤;⽩芍有养⾎调经,敛阴⽌汗的作⽤,与⾟⾹的当归、川芎(⾎中⽓药)相配,动静结合,补⾎⽽不滞⾎,活⾎⽽不伤⾎;茯苓和⽩术,具有健脾利湿和胃作⽤,有助于缓解解患者体虚湿热症状;麦冬性苦寒,味⽢,⼊胃经,具有养阴⽣津的功效,有助于缓解⼝⼲⾆燥的症状;陈⽪具有理⽓开胃,燥湿化痰,提升诸药药性作⽤,《本草纲⽬》中说陈⽪“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
气虚湿热要怎么调理
气虚湿热要怎么调理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人们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疾病及病菌问题所困扰,这些疾病使我们感到非常烦恼和痛苦。
有的疾病症状轻者让我们吃不好睡不好,睡眠质量明显的在下降。
气虚湿热就是其中的一种,它的存在就是对我们的折腾,让我们的心情变得很糟糕。
那么气虚湿热要怎么调理?湿热,气虚体质都应该从饮食和生活习惯上去调理。
分别是:湿热体质饮食调理:宜食用清利湿热的食品,如薏苡仁、莲子、茯苓、广州中医药大学研发的薏仁茯苓配方粉、红小豆、蚕豆、绿豆、兔肉、鸭肉、鲫鱼、绿豆芽、莲藕、空心菜等。
忌辛辣燥烈的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葱、大蒜等。
戒烟酒。
不宜暴饮暴食、酗酒。
所有食物里边,湿热之性最大的就是酒。
湿热体质生活调理:保证睡眠,静养心神。
不熬夜、保证睡眠的时间。
良好的睡眠有祛湿清热的作用。
湿热体质夹杂会有时急躁易怒、紧张焦虑压抑,因此应该注意静养心神。
静能生水清热,静有助于肝胆舒畅。
听流畅悠扬舒缓有镇静作用的音乐。
气虚体质饮食调理:1、气虚体质者适宜常吃性平偏温的、具有补益作用的食品。
大枣、苹果、红薯、淮山药、广州中医药大学研发的山药桂圆配方粉、芡实、土豆、山药、莲藕、香菇、鸡肉、猪肚、牛肉、羊肉、麦芽糖、蜂蜜、糯米、小米、黄豆等。
2、气虚体质者不宜多食生冷苦寒、辛辣燥热等食物、寒凉最伤脾胃。
细嚼慢咽、七分饱;喝水要小口,温饮,否则容易出现脾胃发胀。
3、不能在短期内进补,否则容易造成消化吸收困难,引起脾胃积滞。
气虚体质生活调理:1、起居有常。
谨避风寒,不要过劳。
不熬夜。
2、精神养生。
遇事不要考虑过多,学会感受直觉,多移情于琴棋书画、唱歌跳舞、朋友交流。
看了上述对于气虚湿热要怎么调理的介绍后,我想大家应该已经有所了解了吧。
关于气虚湿热的调理方法有很多,我们要正确认识和掌握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并根据其疾病症状寻找适合的方法尽早的去进行改善和治疗。
切莫盲目的去寻医问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虚兼湿热病症表现(指疾病或症状的表现):溃疡,发热(虚热),不睡少食。
病因病所分析:气虚兼湿热足太阴为主临床用方举例:人参黄芪汤《医宗金鉴》方剂组成:人参当归生黄芪白术升麻甘草麦冬五味子陈皮神曲苍术黄柏风热夹湿兼腑实病症表现:痄腮,口干便秘。
病因病所分析:风热夹湿兼腑实足阳明表里两感(气分为主兼有血分)临床用方举例:四顺清凉饮《医宗金鉴》方剂组成:防风栀子连翘生甘草当归赤芍羌活大黄足阳明胃经湿热病症表现:燕窝疮,燕窝疮生于下颏,初生小者如粟,大者如豆,色红热痒微痛,破津黄水,形类黄水疮,浸淫成片,但疙瘩如攒。
病因病所分析:湿热足阳明临床用方举例:芩连平胃汤《医宗金鉴》方剂组成:黄芩黄连厚朴苍术甘草陈皮姜一片足阳明足太阳湿热病症表现:缠腰火丹,水疱大小不等,湿者色黄白,作烂流水。
病因病所分析:湿热足阳明胃经为主兼足太阳膀胱临床用方举例:除湿胃苓汤《医宗金鉴》方剂组成:苍术厚朴陈皮猪苓泽泻赤茯苓白术滑石防风山栀子木通肉桂甘草足太阴阳明湿热病症表现:眼胞菌毒,眼胞菌毒生于上下眼胞睫边,初如菌形,头大蒂小,黄亮水疱,或有头小蒂大者,渐长垂出,坚凝不痛。
病因病所分析:风热兼湿热足太阴脾经为主兼足阳明(气分为主兼有血分)临床用方举例:凉膈清脾饮《医宗金鉴》方剂组成:生地黄连翘栀子薄荷荆芥防风石膏黄芩赤芍甘草灯心手太阴足阳明风热夹湿热病症表现:鼻痔,此证生于鼻内,形如石榴子,渐大下垂,色紫微硬,撑塞鼻孔,碍人气息难通。
病因病所分析:风热兼湿热手太阴肺经为主兼足阳明临床用方举例:辛夷清肺饮《医宗金鉴》方剂组成:辛夷甘草石膏知母栀子黄芩枇杷叶升麻百合麦冬手太阴足阳明暑湿热病症表现:人口渴心烦,人小便不利,黄赤而短涩,甚则淋沥难出又可出现泄泻或呕吐。
病因病所分析:暑湿热手足太阴经临床用方举例:六一散《黄帝素问宣明论方》方剂组成:滑石甘草灯心煎汤调服。
阴血不足兼湿热病症表现:悬痈溃后服病因病所分析:气血不足兼湿热足厥阴、少阴临床用方举例:滋阴八珍汤《医宗金鉴》方剂组成:当归生地黄白芍药川芎丹皮花粉泽泻甘草节灯心草足厥阴湿热病症表现:肾囊痈病因病所分析:湿热足厥阴临床用方举例:清肝渗湿汤《医宗金鉴》方剂组成:黄芩栀子当归生地白芍药川芎柴胡花粉龙胆草甘草泽泻木通灯心足厥阴、太阴、阳明病症表现:黄鳅痈,黄鳅痈生腿肚旁,疼痛硬肿若鳅长。
病因病所分析:湿热足厥阴、太阴、阳明临床用方举例:五香流气饮《医宗金鉴》方剂组成:金银花小茴香僵蚕羌活独活连翘栝蒌仁藿香丁香木香沉香甘草足厥阴、太阴、阳明湿热夹风病症表现:脚气疮,脚气疮在足膝生,壮热肿痛津黄水,心神烦躁。
病因病所分析:湿热兼风足阳明、厥阴、太阴(气分为主兼有血分)临床用方举例:五香流气饮《医宗金鉴》方剂组成:犀角屑天麻黄芪枳壳白鲜皮黄芩防风羌活白蒺藜槟榔乌梢蛇甘草生姜足太阴、阳明湿热夹风病症表现:田螺疱,田螺疱在足掌生,豆粒黄疱闷胀硬,破津臭水肿烂疼。
病因病所分析:湿热兼风足太阴、阳明临床用方举例:解毒泻脾汤《医宗金鉴》方剂组成:石膏牛蒡子防风黄芩苍术甘草木通山栀手足厥阴经湿热夹痰病症表现:疥疮(砂疥)病因病所分析:湿热兼痰手足厥阴经(血分为主兼气分)临床用方举例:犀角饮子《医宗金鉴》方剂组成:犀角赤芍甘菊花元参木通赤小豆石菖蒲甘草生姜手少阴经足太阴经湿热夹滞病症表现:丹毒,丹毒初期开始白癍,渐黄亮痛。
病因病所分析:湿热兼滞手少阴心经太阴脾经(气血份均有)临床用方举例:防己散《医宗金鉴》方剂组成:防己朴硝犀角川芎黄芩黄芪川升麻竹叶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湿热夹滞病症表现:脓性疥疮病因病所分析:风湿、湿热夹滞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临床用方举例:秦艽丸《医宗金鉴》方剂组成:秦艽苦参大黄黄芪防风漏芦黄连乌蛇肉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食后温酒送下。
足太阳、阳明、太阴风寒湿郁热病症表现:黄水疮,初如粟米,而痒兼痛,破流黄水,浸淫成片。
病因病所分析:风寒湿郁热足太阳、阳明、太阴(气分为主兼有血分)临床用方举例:升麻消毒饮《医宗金鉴》方剂组成:当归尾赤芍金银花连翘牛蒡子栀子羌活白芷红花防风甘草升麻桔梗足太阳、阳明、手少阴湿热病症表现:黄水疮,初如粟米,而痒兼痛,破流黄水,浸淫成片。
病因病所分析:湿热足太阳、阳明、手少阴(气分为主略兼血分)临床用方举例:清脾除湿饮《医宗金鉴》方剂组成:赤茯苓白术苍术黄芩生地黄麦冬栀子泽泻甘草连翘茵陈蒿枳壳元明粉竹叶灯心足太阳、阳明、足少阴湿热病症表现:黄水疮,初如粟米,而痒兼痛,破流黄水,浸淫成片。
病因病所分析:风热湿足太阳、阳明、足少阴临床用方举例:消风散《医宗金鉴》方剂组成:荆芥防风当归生地苦参苍术蝉蜕胡麻仁牛蒡子知母石膏甘草木通足太阳、阳明风热湿夹毒病症表现:治阳明经络受风热,口唇、颊车、发鬓肿痛,及鼻额间连头面痛。
口不可开,虽能言语,有妨饮食。
亦治面热。
病因病所分析:风热湿夹毒足太阳、阳明临床用方举例:犀角升麻汤《医宗金鉴》(气分为主略兼血分)方剂组成:犀角川升麻防风黄芩香白芷白附子川芎羌活生甘草足少阴、厥阴湿热病症表现:带下病因病所分析:湿热足少阴、厥阴临床用方举例:清白散《医宗金鉴》方剂组成:当归盐黄柏炒白芍樗根皮生地川芎贝母炮姜甘草生姜足阳明、厥阴、少阴湿热病症表现:小儿胎黄病因病所分析:湿热足阳明、厥阴、少阴(气分为主兼血分)临床用方举例:生地黄汤《医宗金鉴》方剂组成:生地黄赤芍药川芎当归天花粉赤茯苓泽泻猪苓生甘草茵陈蒿灯心足阳明、厥阴、少阴湿热病症表现:小儿胎黄病因病所分析:湿热足阳明、厥阴、少阴(气分为主兼血分)临床用方举例:生地黄汤《医宗金鉴》方剂组成:生地黄赤芍药川芎当归天花粉赤茯苓泽泻猪苓生甘草茵陈蒿足少阴、膀胱湿热病症表现:石淋,溲如沙石茎中疼。
病因病所分析:湿热足少阴、膀胱临床用方举例:葵子散《医宗金鉴》方剂组成:桑白皮瞿麦栀子赤茯苓木通车前子甘草葵子足少阴、厥阴肾精阴血虚兼湿热病症表现:石淋,溲如沙石茎中疼。
病因病所分析:肾精阴血虚兼湿热足少阴、厥阴临床用方举例:虎潜丸《医方集解》方剂组成:黄柏知母熟地黄虎胫骨龟板锁阳当归牛膝白芍陈皮羊肉足太阴脾虚气不升兼湿热病症表现:病因病所分析:脾虚气不升兼湿热足太阴临床用方举例: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脾胃论》方剂组成:黄芪苍术甘草羌活升麻柴胡黄连黄芩人参石膏大羌活汤"羌活、独活、防风、细辛、防己、黄芩、黄连、苍术、白术、甘草知母川芎生地黄木香槟榔丸"木香、槟榔、青皮(醋炒)、陈皮(去白)、枳壳(炒)、黄柏(酒炒)、黄连(茱萸汤炒)、三棱(醋煮)、莪术(醋煮,五钱)、大黄(酒浸,一两)、香附、黑牵牛二两枳实导滞丸大黄(一两)枳实(麸炒)黄芩(酒炒)黄连(酒炒)神曲(炒,五钱)白术(土炒)茯苓三钱,泽泻二钱。
蒸饼为丸,多寡量服。
治伤湿热之物,不得施化,痞闷不安,腹内硬痛,积滞泄泻。
防风通圣散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白芍(炒)白术山栀(炒黑)大黄酒蒸、芒硝五钱、黄芩、石膏、桔梗一两,甘草二两,滑石三两外寒兼内有湿热夹积滞足太阳、阳明、太阴麻黄白术汤"青皮陈皮黄连(酒炒)黄柏(酒炒)甘草(炙)升麻(二分)柴胡桂枝人参黄芪、苍术泔浸、白术土炒、厚朴、猪苓三分,茯苓、泽泻、吴茱萸四分,白豆蔻、炒曲五分、麻黄(不去节,六分),杏仁(四粒,研)。
" "治大便不通,小便赤涩,身面俱肿,色黄,麻木,身重如山,喘促无力,吐痰唾沫,发热时躁,躁已振寒,项额如冰,目中溜火,鼻不闻香,脐有动气,小腹急痛" 外寒夹内伤湿热太阳,太阴,少阳,阳明茵陈丸茵陈栀子鳖甲(炙)芒硝(二两)大黄(五两)常山杏仁(炒。
三两)巴豆(一,去心皮,炒)豉五合。
蜜丸,梧子大,每服一丸。
治时气、瘴气,黄病,hai疟,赤白痢等证。
湿热,郁热,积滞,血虚足太阳、太阴、阳明、厥阴六和汤砂仁藿香厚朴杏仁半夏扁豆木瓜人参白术赤茯苓甘草。
"加姜、枣煎。
" 治夏月饮食不调,内伤生冷,外伤暑气,寒热交作,霍乱吐泻;及伏暑烦闷,倦怠嗜卧,口渴便赤,中酒等证。
湿热太阴,阳明藿薷汤藿香正气散合三味香薷饮(香薷、扁豆、黄连)治伏暑吐泻转筋。
外感风寒兼内伤湿热,夹滞足太阴、阳明,太阳《局方》黄连阿胶丸黄连(三两)茯苓(二两)阿胶(炒,一两)。
为末,水熬阿胶为丸,空心米汤下。
治冷热不调,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脐腹瘀痛,口燥烦渴,小便不利。
湿热兼血虚阳明太阴参术益胃汤补中益气汤加苍术倍分,半夏、黄芩各三分。
治内伤劳倦,燥热短气,口渴无味,大便溏黄。
气虚夹湿热兼清阳不升太阴阳明秦艽白术丸秦艽白术归尾(酒洗)桃仁(研。
一两)枳实(麸炒)皂角子(烧存性)泽泻五钱地榆三钱。
面糊丸治痔疮痔漏有脓血,大便燥结,痛不可忍湿热,血瘀,痰手足阳明(血分)上中下通用痛风丸黄柏(酒炒)苍术(泔洗)南星(姜制。
二两)神曲(炒)川芎桃仁(去皮尖。
捣)龙胆草下行防己下行白芷一两羌活、威灵仙(酒伴,上、下行)桂枝(三钱。
横行)红花二钱。
面糊丸痛风有寒、有湿、有热、有痰,有血之不同,此为通治。
外有风湿,湿热,痰,营血瘀滞足厥阴,太阴清暑益气汤"黄芪人参白术(炒)苍术神曲(炒)青皮(麸炒)陈皮(留白)甘草(炙)麦冬五味当归(酒炒)黄柏(酒炒)泽泻升麻葛根。
" 姜栆姜。
"治长夏湿热炎蒸,四肢困倦,精神减少,胸满气促,身热心烦,口渴恶食,自汗身重,肢体疼痛,小便赤涩,大便溏黄而脉虚者" 黄芪人参汤本方除青皮、泽泻、干葛。
暑湿足太阴,阳明中满分消丸"厚朴(炒,一两)枳实(炒)黄连(炒)黄芩半夏(姜制,五钱)陈皮知母(炒,四钱)泽泻(三钱)茯苓,砂仁干姜(二钱)姜黄人参白术炒甘草(炙)猪苓(一钱。
)蒸饼丸。
焙热服" 治中满鼓胀,气胀,水胀,热胀湿热兼气滞太阴,阳明萆薢分清饮"川萆石菖蒲乌药益智仁(等分)甘草梢(减半。
)入盐,食前服。
一方加茯苓。
" 治阳虚白浊,小便频数,漩白如油,名曰膏淋湿热兼阳虚足少阴、足厥阴防己饮防己木通槟榔生地(酒炒)川芎白术(炒)苍术(盐炒)黄柏(酒炒)甘草梢犀角。
食前服。
治脚气足胫肿痛,憎寒壮热湿热足太阳,太阴,少阴,当归拈痛汤"茵陈(酒炒)羌活防风升麻葛根苍术白术甘草(炙)黄芩(酒炒)苦参(酒炒)知母(酒炒)当归猪苓泽泻。
空心服。
一方加人参" 治湿热相搏,肢节烦痛,肩背沉重;或偏身疼痛;或香港脚肿痛,脚膝生疮,脓水不绝;及湿热发黄,脉沉实紧数动滑者湿热足太阳、阳明、太阴清燥汤"黄芪(钱半)苍术(炒,一钱)白术(炒)陈皮泽泻(五分)人参茯苓升麻(三分)当归(酒洗)生地黄麦冬甘草炙神曲炒黄柏(酒炒)猪苓(二分)柴胡黄连(炒,一分)五味子(九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