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合集下载

读《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有感.

读《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有感.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书报告一、前言最初我读这本书的初衷就是为了完成作业,但是读着读着就发现这本书有它特有的魅力。

戈夫曼用朴实的语言,把我们日常生活中潜意识内的东西写了出来,能够研究并准确把我们下意识里的东西表达出来,这本身就很了不起,更何况,这本书真的很发人深思。

这本书的思辨性很强,但是这套理论又很实用。

因此,今天我想就这本书来谈点自己的想法。

社会学研究的问题向来都很杂,但是不同的时代的关注点不同。

在上个世纪末以前,社会学家关注的重点在社会问题上,属于宏观的范畴;到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社会学家关注的重点转移到了个体之间及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上面,也就转到了微观的层次上。

戈夫曼的“戏剧论”就是影响最大、发展最快的芝加哥社会心理学派的“形象互动论”产物。

(戈夫曼的理论被称为“戏剧论”或“印象管理”)二、内容简介第一章表演这一章主要讲的是在人际互动中的一些常见表演。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总是通过行为来表现自己以给人印象。

但是这种表现总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行为个体相对比较容易控制的表达,包括各种语言符号或他们的代替物;另一部分是行为个体似乎不慎留意或没有加以控制的流露,它包含在广泛的行动中,是隐含的意义。

戈夫曼强调的表演主要是指这一部分,以及对这部分表现加以控制的技巧。

戈夫曼在“表演”这一章中谈及的误解表演、神秘化表演、理想化表演以及“前台”装置等等都是日常人际互动中最常见的一些表演。

而当这两部分表现发生冲突时,我们更愿意相信后一种,即人们在不经意中流露出来的。

因而,如果我们要给别人制造某种印象的话,就要对似乎“未加控制”的流露加以控制,以便让人们产生我们所希望的印象。

这就是“印象管理”,或者说,是我们在为别人制造“情景定义”。

当然,有时也会出现“表演失误”,这时,作为互动的另一方就会视而不见,使得互动能够进行下去。

因此,作为印象管理的表演,在社会互动中时极为基本的要求,也是日常生活中举目所见的现象。

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可以从戈 夫曼的理论中得到启示。比如, 当我们与他人交往时,我们应该 意识到我们是在表演自己,并试 图控制他人的反应。同时,我们 也要意识到他人也在表演自己, 并试图控制我们的反应。因此, 我们需要学会有效地解读他人的 符号和行为,以便更好地理解他 们的想法和感受
此外,戈夫曼的理论也可以帮助 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为和感 受。我们可能会问自己:我为什 么会这样说?我为什么会这样做? 这背后的动机是什么?通过深入 反思我们的行为和感受,我们可 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角色和剧本, 并找到更有效的方式来传达我们 希望别人看到的样子
在戈夫曼的理论中,个体在社会交往中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角色,而是通过复 杂的自我呈现过程来塑造和维护自己的形象。他认为,每个人都像是一个演员, 在社会舞台上表演自己的人生,而这个表演的核心就是自我呈现
为了更好地理解戈夫曼的自我呈现理论,我们可以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欧文戈夫曼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1 符号与沟通
欧文戈夫曼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01
总之,欧文·戈夫曼的自我呈现 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 角来理解日常生活以及我们如何 在其中塑造和维护自己的形象
02
通过深入研究和反思我们的行为 和感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 己和他人的表演,从而在社会交 往中更加自信和有效地表达自己
-
感谢您的欣赏
汇报人:XXXX
欧文戈夫曼 日常 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欧文戈夫曼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目录
欧文戈夫曼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在众多的社会学家中,欧文·戈夫曼以其开创性的"自我呈现"理论而闻名于世。他的观点 为理解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构建和维护自己的形象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戈夫曼的学术生 涯始于他对社会互动的深入研究,他关注个体在社会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如何通过符号和行 为来传达自己的形象

从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 文档网

从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 文档网

文档网文档网可免积分在线阅读和下载文档∙文档下载∙高等教育∙高中教育∙初中教育∙小学教育∙外语考试∙资格考试∙工作范文∙求职职场∙党团工作∙表格模板∙总结汇报∙经管营销∙思想汇报您的位置:文档网所有分类人文社科法律资料从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从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从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作者简介:任改妮(1987—)女,汉族,陕西铜川人,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1级研究生,专业:教育学原理,方向:教师教育摘要:关于“人为什么要进行角色表演”以及“如何表演”这两个问题,欧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做了详尽阐述,本文着重通过分析其戏剧理论的三个关键词“情境定义、角色表演和印象管理”来解读师生之间的互动交往。

关键词:日常生活;自我呈现;师互动交往戈夫曼(erving goffman 1922~1982),美国社会学家,符号互动论的重要代表人。

作为布鲁默的学生,他深受其导师在社会学理论研究上的影响。

如果将米德、库利视为符号互动论的第一代代表人物,布鲁默就是第二代代表人物,而欧文·戈夫曼则属于第三代代表人物。

[1]他的主要著作包括《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现》(1956)、《避难所》、《互动仪式》和《邂逅》(1961)、《公共场所的行为》和《污记》(1963)及《框架分析》(1974)等。

一、情境定义戈夫曼的《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激发了我对师生之间的互动交往的关注。

库利认为,自我呈现是人类的本能性情感之一[2],那么师生之间的“自我呈现”是如何展开的,又是如何保持的?“自我呈现是人际互动的基本条件,为了很好地交流与互动,人们必须去定义情境和将要扮演的角色。

”[3]页下一页文档免费下载:从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共1页,当前第1页)你可能喜欢∙政治生活∙日常用品∙生活会记录∙生活中的安全∙思想与生活∙化学与日常生活-∙11生活中常见的盐∙用心生活∙政治生活2011高考题集萃(1-5课)3页∙模块综合评估二政治生活11页∙高中必修二政治生活11页∙高三二轮复习重点知识梳理必修二——政治生活7页∙政治生活第一课复习22页∙人教版_政治生活_下85页更多与“政治生活”相关的内容>>∙日常用品登记表1页∙一些日常用品的妙用3页∙英语单词--日常用品12页∙日常用品1页∙德语日常生活用品5页∙餐具/蔬菜、日常用品20页更多与“日常用品”相关的内容>>∙团组织生活会记录表1页∙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记录表1页∙民主生活会记录表2页∙机修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记录3页∙街道组织生活会记录_范文3页∙段庄村党总支民主生活会记录11页更多与“生活会记录”相关的内容>>∙来自生活中的安全常识,非常重要!2页∙生活中的安全保护(图文读本)9页∙生活中的安全教案4页∙生活中的安全说课5页∙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生活中的安全9页∙生活中的安全常识oooo6页更多与“生活中的安全”相关的内容>>∙模板01(政治、思想与生活)2页∙思想与生活1页∙《思想与生活》考场作文4页∙人教版思想与生活一年级下册《我的一家人》课件20页∙王阳明“诚”的思想与生活儒学5页∙市小学思想与生活12页更多与“思想与生活”相关的内容>>∙初中化学DIY与日常生活的研究-开题报告9页∙6-5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化学与生活66页∙化学与社会--6-4日常生活中的化学-衣、装、肥料、农药84页∙化学与社会--6-3日常生活中的化学-洗护染烫发54页∙化学与社会--6-2日常生活中的化学-总论洗涤和护肤用品41页∙化学与日常生活-927页更多与“化学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内容>>∙11.1生活中常见的盐-4(复分解反应的条件)13页∙11.1生活中常见的盐(碳酸盐)17页∙11-1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no2)17页∙11-1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no1)23页∙11.1 生活中常见的盐47页∙11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张24页更多与“11生活中常见的盐”相关的内容>>∙我们必须开始用心生活39页∙用心生活3页∙用心交织的生活2页∙淡泊名利用心工作快乐生活2页∙用心生活的十二种方法4页∙用心生活顺其自然1页更多与“用心生活”相关的内容>>从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的相关文档搜索∙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日常生活中自我呈现∙生活颠覆想象呈现∙戈夫曼∙戈夫曼戏剧理论∙戈夫曼拟剧理论∙欧文戈夫曼从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相关文档∙从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透视角色表演与角色...龙源期刊网 从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透视角色表演与角色外活动作者:黄瑶来源:《学理论· 下》2013 年第 03 期摘要:...∙【论文】从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透视角色表...从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透视角色表演与角色外活动_文学研究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后感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后感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后感《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是一本由美国心理学家戈夫曼所著的著作,书中详细地探讨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通过言语、行为、服饰等方式来呈现自我。

这本书让我对自我呈现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自己的日常行为有了更多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呈现自己。

比如,我们会选择不同的服饰来展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我们会用不同的语言和声调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我们会通过不同的行为来展现自己的性格和个性。

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间展现自己的方式,而这些方式又会受到社会文化、环境和他人的影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开始更加关注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我发现自己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表现,比如在工作场合我会表现得更加严肃和专业,而在家庭聚会上我会表现得更加轻松和随意。

我开始思考自己的自我呈现是否真实和一致,是否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是否能够真实地展现自己。

除了关注自己的自我呈现,我还开始更加关注他人的自我呈现。

我发现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会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呈现自己,而这些方式又会给人留下不同的印象。

有些人可能会通过言语和行为来展现自己的自信和魅力,而有些人可能会通过服饰和外表来展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通过观察他人的自我呈现,我开始更加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更加意识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通过阅读《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我对自我呈现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自己的日常行为有了更多的思考。

我意识到自我呈现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过程,它不仅与个人的性格和个性有关,也与社会文化和环境有关,它不仅影响着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也影响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因此,我会更加关注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也会更加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自我呈现。

希望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实践,我能够更真实地展现自己,也能够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互动。

人际互动中的戏剧理论解读《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人际互动中的戏剧理论解读《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人际互动中的戏剧理论解读《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通过戏剧理论的角度,深入解读欧文·戈夫曼的《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戈夫曼,作为社会学家和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他的理论对于理解人际互动中的自我呈现和角色扮演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首先概述戈夫曼的主要观点,然后探讨其理论如何与戏剧理论相结合,进一步揭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通过“舞台表演”来塑造和呈现自我。

戈夫曼的理论主要基于他对人们如何在社会互动中管理自己印象的深入研究。

他提出的“前台”和“后台”概念,以及“印象管理”和“角色扮演”等理论,为我们理解人际互动中的自我呈现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戈夫曼认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像演员在舞台上一样,都在进行一种自我呈现的表演。

我们精心策划并控制自己在他人面前的形象,以达到特定的社会目标。

戏剧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这种表演的框架。

在戏剧中,演员通过台词、动作、服装和道具等手段来塑造角色,展现特定的情感和态度。

同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通过语言、行为、服饰和社交技巧等手段来塑造我们的自我形象。

我们不断调整自己的表演策略,以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互动对象。

通过戏剧理论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戈夫曼的《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的核心观点。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人际互动中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也有助于我们提高自我认知和社交技能,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二、戏剧理论与人际互动人际互动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构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语言、行为、情感等多种方式与他人进行交流,从而建立、维持或改变彼此之间的关系。

这种互动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交换,更是一种复杂的社会行为,涉及到认知、情感、动机等多个层面。

而戏剧理论,作为一种深入解析人类行为的理论框架,为我们理解人际互动提供了新的视角。

戏剧理论起源于20世纪初的社会学领域,它认为人类行为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舞台上的表演。

戈夫曼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主要内容及评价

戈夫曼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主要内容及评价
“拟剧理论”将注意力集中在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符号互动,日常生活中人们如何运用符号预先设计或展示在他人面前的形象,如何利用符号进行表演,并使表演取得良好效果。
拟剧论包括以下几点:
1)人通过符号进行表演,目的是赢得观众的认可。
2)表演分类,主要为“前台行为”和“幕后行为”。
拟剧论的实质是人们如何在他人心目中塑造一个理想形像的策略,戈夫曼据此提出了印象管理的几种策略,具体如下:
《避难所》(1961)、《邂逅》(1961)、《公共场所行为》(1963)、《污记》(1963)、《互动仪式》(1967)、《框架分析》(1974)、《交谈方式》(1981)等。
根据人际互动的场合可以将互动分为两种:“社会机构”内经常和持续性的互动、没有界限和临时性的互动。社会机构好比一个舞台,人们的社会行为就是社会表演,人们在互动过程中按一定的常规程序(即剧本)扮演自己的多种角色,表演中人们都试图控制自己留给他人的印象,通过言语、姿态等表现来使他人形成自己所希望的印象(称为“印象管理”);为了实现印象管理,人们运用一些手段(外部设施和个人的装扮)装点门面。人们表演的区域有前台(人们进行表演的地方)和后台(为前台表演做准备不让观众看到的地方)之分;根据表演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误导的表演”和“神秘的表演”。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表演与互动就是一场游戏,是某个“定义”取得胜利或成功地被人们接受的过程,成功的印象管理需要整个剧组进行合作。相遇式互动的最突出特点是人们之间持续性的相互注意,虽然区别于社会机构里的表演,但印象管理的原则在此仍旧是适用的;“角色距离”是个人与其假定的角色之间存在的差距,它说明个人在某种角色上能否积极发挥作用取决于他与该角色相适应的程度。
涯”。
剧组表演的特点有:(a)每一个成员都具有适宜剧悄的行为,同样其他成员也要依赖于他的适宜剧情的行为。(b)为了在观众面前造成某种特定的场景意义,剧组成员在进人角色时必须互相进行亲密的合作;面相互之间不太可能维持那种剧组给观众的特殊的印象。舞台以外的行动使他们互相联系在一起,联系程度与他们作为同一剧组行动的次数以及表演的数量成正比。(c)在按剧情进行表演之前,剧组成员彼此练习他们的“动作程式”,互相提意见,确定自己的表演是否恰如其分,是否有较好的效果。在按剧情进行表演的时候,剧组的成员必须得到信任;因面必须对他们进行严格挑选。(d)每一个剧组都要维护某些情境定义的稳定性,为了做到这一点就要隐瞒或掩盖某些因素。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书心得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书心得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书心得张娇传播学2012111291《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这本书是作者欧文·戈夫曼关于社会生活中的人际互动的一份研究报告。

在书中,他主要采用了举例、推理和解释的方法对人际互动进行解释,着重研究了社会机构内所发生的人际互动。

由此,我将结合所学的知识以及日常生活的经验对书中所阐释的理论进行进一步的理解、诠释和延伸。

要理解整本书的核心思想“戏剧理论”,我们首先有必要对书中多次提到的“情境定义”进行理解。

“情境定义”来源于社会心理学家托马斯的观点,所强调的是人类意识“内化”外部刺激的独特过程和功能。

托马斯指出:(人)在动物生命进化过程中获得的最重要的能力是自我作出决定的能力,而不是由外界把决定强加在自己头上……高等动物,首先是人,具有拒绝遵从先曾遵从过的刺激的能力……我们把这种能力叫做抑制力,他取决于这一事实,即神经系统带有对过去经验的回忆或记录。

这时,决定行动不再完全来自外界,而是来自有机体自身的内部。

总之,在任何自决行为之前,总有一个审视和考虑的阶段。

我们可以称之为情境定义(the definition of the situation)。

需要指出,“情境”(situation)不同于“语境”(context),后者通常指的是“上下文”或某一事件的前后状况。

而“情境”则不同。

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这样指出,“对于情境,现在还没有简洁的定义……而且,情境和情境之间的界限虽然可能不清楚,但每一个情境本身又有某种“完整性”,某种“同一性”。

托夫勒认为:任何一种情境都可以用五个组成部分来加以分析,它们包括“物品”——由天然或人造物体构成的物质背景;“场合”――行动发生的舞台或地点;一批角色,这就是人;社会组织系统的场所;概念和信息的来龙去脉。

“情境”它几乎涉及到与人发生关系的整个外部环境或外部世界。

关于“戏剧理论”,我们已从词义表面上对此有了解,戏剧就是舞台上的表演,而戈夫曼的主要理论也就是将舞台上的表演借鉴到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中,由此延伸出前台、后台、舞台装置、剧班、角色、观众等一系列的概念。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后感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后感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后感戈夫曼把生活比作一个大舞台,这可太有趣了。

以前我从来没这么想过,但是仔细一琢磨,还真是这么回事儿。

咱们每个人在生活里都像是个演员,每天根据不同的场景、不同的观众,换上不同的“戏服”,说着不同的“台词”。

比如说,在工作的时候,我们可能就是那个认真负责、积极向上的“职场人”形象。

穿着得体的衣服,说话也是客客气气、规规矩矩的,就像在演一部职场剧。

可回到家呢,在家人面前就可能变得更放松、更随意,甚至有点邋遢,这就像是从正剧切换到了家庭喜剧。

书里讲到的“印象管理”这个概念也特别有意思。

这就好比是我们在舞台上的时候,得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怎么站、怎么坐、说什么话,都是为了给观众留下一个我们想要的印象。

就像女生出门约会前,又是化妆又是挑衣服的,就是想在对象面前呈现出自己最漂亮、最迷人的一面,这就是一种印象管理啊。

而且这种管理还不是一次性的,是贯穿在整个“表演”过程中的。

要是在约会的时候不小心出了个小糗,可能还得赶紧想办法补救,把这个小失误给圆过去,好让自己的整体印象不被破坏。

这本书也让我有点小“郁闷”。

因为意识到自己一直在“表演”之后,就会觉得生活好像有点不真实了。

有时候我就会想,我跟朋友相处的时候,有多少是真实的自己,又有多少是为了迎合对方或者符合这个社交场景而表现出来的呢?感觉好像大家都戴着面具在生活,这种感觉有点怪怪的。

但是再往深里想,这好像也是生活的一种必然。

毕竟我们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群体里,要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性子来,不管不顾的,可能就会到处碰壁。

还有啊,书里提到的“前台”和“后台”的区别也让我印象深刻。

前台就是我们表演的地方,大家都能看到;后台就是我们准备、休息、放松的地方,只有自己或者很亲近的人能进去。

这就像餐厅的厨房和餐厅大堂一样。

大堂里的服务员们都得面带微笑、动作麻利地服务顾客,那是他们的前台表演。

而厨房呢,就是他们的后台,在那里他们可以放松一下,不用时刻保持那种完美的形象。

社会是舞台人人皆演员读戈夫曼《自我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社会是舞台人人皆演员读戈夫曼《自我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社会是舞台人人皆演员读戈夫曼《自我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戈夫曼在其著作《自我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中所提出的观点,即社会是一个大舞台,人人都是这个舞台上的演员。

通过深入分析戈夫曼的理论,我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互动的本质,还能够对自我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有更深刻的认识。

戈夫曼的理论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社会和人际关系,还为我们揭示了自我如何在社会舞台上展现自我、塑造自我和追求自我认同的过程。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戈夫曼的理论出发,探讨社会舞台上的角色扮演、印象管理以及自我认同等问题,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互动的视角。

二、戈夫曼的理论框架在戈夫曼的理论框架中,社会被视为一个大型的舞台,每个人都是这个舞台上的演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进行角色扮演和互动。

戈夫曼认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会运用各种策略和技巧来展示自己的形象,以获取他人的认同和尊重。

这种表演不仅仅是表面的、肤浅的,而是深入到个体的内心世界和人格特质。

戈夫曼强调,人们在社交场合中的行为往往是有意识的、经过精心策划的。

他们会根据不同的情境和交往对象,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表达方式,以达到最佳的表现效果。

这种表演行为不仅受到个体内在动机和目标的驱动,也受到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制约。

在戈夫曼的理论中,个体的自我概念是在社会交往中不断构建的。

个体通过不断地观察和反思自己在社交场合中的表现,以及他人的反馈和评价,来调整和修正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这种自我概念不仅是个体对自身形象和角色的认知,也是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的重要来源。

戈夫曼的理论框架为我们理解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通过深入剖析个体在社交场合中的表演行为和自我构建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个体的内心世界和人格特质,以及社会交往的本质和规律。

这也为我们提供了反思和改进自己在社交场合中的表现的机会,以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

从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透视角色表演与角色外活动

从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透视角色表演与角色外活动

从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透视角色表演与角色外活动作者:黄瑶来源:《学理论·下》2013年第03期摘要:戈夫曼的代表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借拟剧理论研究微观互动,把社会行动划分为角色表演和角色外活动两种,并在角色表演中详细论述了着重建构过程的表演框架和着重建构类型的表演种类,有扩展性的相关概念使分析框架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微观走向宏观。

关键词:戈夫曼;角色表演;角色外活动中图分类号:C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9-0083-02一、“戏剧论”的产生《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以下简称《日》)作为戈夫曼的第一本社会学著作,于1956年出版,书中提出的一些核心的概念和框架,《日》书在研究对象上致力于微观社会现象,将社会学“角色”概念融入其中,并强调主动的角色扮演,戈夫曼成为符合互动论学派中强调互动而非符号的真正践行者。

在资料收集上,戈夫曼在设得兰岛进行实地研究,岛民对外扮演中产阶级角色的事例是戈夫曼的直接经验,戈夫曼间接经验的来源是英美、非英美中下层的案例。

在资料分析上,戈夫曼将戏剧理论中的概念“表演”、“剧本”等融入社会学,他对众多的经验事实不断分析,并完善丰富分析框架。

二、角色表演戈夫曼将“角色”同“规范”联系起来,认为“角色”是一种借之行动的规范。

接着戈夫曼重点论述角色表演,个体要在互动中投射有效情景定义并使互动协调进行,个体需要控制自己给他人留下的印象。

戈夫曼把表演定义为:在特定的场合特定表演者以任何方式影响其他参与者的所有互动行为。

戈夫曼认为角色内活动就是角色表演,可以分为:表演框架和表演种类。

表演框架包括表演剧本、表演主体和表演区域,表演种类主要有成功表演、补救表演。

(一)表演框架表演剧本是表演框架的第一个重要元素,与社会结构联系紧密。

戈夫曼认为表演剧本是表演主体在表演期间或其他场合可以呈现出的特定行为模式,是一种常规程序。

角色是受制于客观的社会期望的个体行为模式,而剧本能代表社会结构对个体的客观期望。

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书笔记

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书笔记

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的主要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戈夫曼将互动都看成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表演。

在戈夫曼看来,社会就是一个大的舞台,“剧作家”是社会体系,每个个体都是舞台上的表演者,表演者的表演与观众的反映都要遵守一定的显规则或隐规则,这些规则与表演者的社会经验构成了表演者的心智,定义着表演的互动情境并指导着表演者的行为。

表演者通过在舞台上的身体表演给观众制造某种印象,不断地理解并运用身体的各种象征姿势、符号来制造所期望塑造的印象,以维持正常的互动,构建社会结构,使得社会秩序正常运行。

戈夫曼认为,人际交往中,人们总是通过行为来表现自己以给人印象。

主要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行为个体相对比较容易控制的表达,包括各种语言符号及他们的替代物,这是社会化个体的心智通过身体的外在表达,在这种表达中,客体我直接压制了主体我,身体仅仅是表达心智对符号运用的工具,这种表达有利于定义情景,顺利实现互动;另一部分是个体行为似乎不甚留意或没有加以控制的表达,它包含在广泛的行动中,是隐含的表达,这种表达或是主体我不经意的流露,或是不利于互动的私利的个人心智,包含了个体行动者的某种非正规的动机或目的。

现实中如果两种表达不一致,人们往往倾向于相信后者,相信表现出来的隐含主体我,所以,个体在互动中要制造某种印象的话,便会有意无意的对那部分未加控制的部分进行控制。

戈夫曼把表演者控制自己表演时的明显表达与隐含表达, 以便在他人心目中塑造一个自己所希望的印象的管理行为,称为“印象管理”。

在整个的制造印象的过程中,个体与个体,也即戈夫曼所谓的“表演者”与“观众”,是通过心智来定义互动情景,决定个体行为,并通过身体,包括身体语言、身体动作、身体行为等来进行互动的,表演者与观众之间不同的互动使得社会秩序得以可能。

戈夫曼将行动者表演的场所分为前台区域与后台区域。

前台区域:可以被观众看到并从中获得一定意义的场所,表演者在此作出表演;后台区域:不让观众看到的,表演者在其中可放松、休息,以及为表演做准备的场所。

读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读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读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企业网站建设摘要:符号互动论盛行于20世纪60-70年代,戈夫曼是互动过程领域里最具创造性的理论家,他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作了精辟的分析,提出了拟剧论。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既是戈夫曼辉煌学术生涯的起点,也是他学术成就的最主要代表作。

书中提出的戏剧分析模型,为他以后的一系列著作提供了框架。

关键字:拟剧论;互动;印象管理1922年戈夫曼出生于加拿大曼尼托巴,1945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随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1953年获得博士学位。

戈夫曼把戏剧比拟引入社会学,开创了社会学理论中的戏剧分析的范例,因而它的理论被称为"拟剧论"。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源于戈夫曼的博士论文,他曾经在设得兰群岛一个佃农社区进行实地研究,《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就是在这研究的基础上写成的。

此书既是戈夫曼辉煌学术生涯的起点,也是他学术成就的最主要代表作,书中提出了戏剧分析模型,为他以后的一系列著作提供了框架。

戈夫曼认为:在社会生活中,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去担任这一角色,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活动时,就是社会角色的扮演。

因此他对角色扮演进行了具体而深入的研究分析,提出了"拟剧理论"。

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社会就像一个大舞台,而每个社会成员就像舞台上的演员,不同的生命阶段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

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书中,戈夫曼使用了很多戏剧的术语,例如:演员、剧本、舞台设置、前台、后台、面具、演员等。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要回答的问题有两个:人为什么要演戏,人怎样演戏,围绕这两个问题,戈夫曼发挥了互动论的"情景定义"和"角色表演"概念,并提出"印象管理"的观点。

这三个概念可视为戈夫曼拟剧论的关键词。

首先值得关注的是戈夫曼对于"前台"和"后台"的描述。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后感800字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后感800字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后感800字结束大四第一个学期后的寒假,我利用闲暇时间阅读了王嘉老师推荐的新传相关专业书籍《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该书是由加拿大社会学家、符号互动论代表人物欧文·戈夫曼所著,在此书中,戈夫曼首次将戏剧模型引入社会理论领域,把人的社会生活比喻为戏剧表演,建构了“拟剧论”,以此探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秩序。

在阅读此书之前,我就已经对戈夫曼的拟剧论略有了解,也曾在王嘉老师的课程中学到了相关的理论知识。

因此,我对《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便有了更浓的兴趣,希望通过这本书了解戈夫曼对此理论的系统阐释。

根据相关资料,在戈夫曼提出拟剧论之前已有一批学者分别从技术、文化、结构和政治等不同角度分析相互封闭的社会机构系统,而拟剧论可以作为另一独立视角,也可作为其他视角中个体的部分行为作为补充。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以“角色扮演”为基本点,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分别是:角色扮演、前台后台、剧班、观众隔离以及形象管理。

戈夫曼认为,社会其实是一个大舞台,每一个置身其中的人都在不同的情境下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人们在生活中所展示的模样,总是经过饰演后的模样,具有一定的符号意义,用于人们进行自我表达和社会交往。

而人们舞台前后表现的行为也有所不同。

通常,人们在前台更多地展示希望被他人接收并得到认可的行为,在后台更多地表露真实的自我,“剧班”的概念则是将表演行为作为集合形式呈现的场所,即人们需要进行相互配合、互动表演、互相传递符号意义。

“观众隔离”指表演者在不同情境中的表演所面向的受众是不同的,表演者需要对不同的受众群体进行分类隔离,以免出现表演者的表演被并不期望的观众所看到。

在互联网社交媒体时代,“观众隔离”是每个人都会有的经历,如微博、微信的内容发布分组功能等。

“印象管理”则指表演的不同种类和效果。

表演大致分为成功的表演和补救型表演。

若想达成成功表演,表演者必须进行行为管理。

戈夫曼指出,成功的表演一般通过理想化、误传性和神秘性达成;补救型表演包括防卫措施和保护措施,表演者需通过一些措施来应对表演中出现的不理想因素。

从角色表演到角色外活动对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的框架性分析

从角色表演到角色外活动对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的框架性分析

从角色表演到角色外活动对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的框架性分析一、本文概述《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是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的经典之作,它深入剖析了个体如何在社会交往中通过角色表演来呈现自我,以及这种行为如何影响其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认同。

本文旨在通过框架性分析的方法,探讨戈夫曼的理论如何从角色表演延伸到角色外活动,并以此来理解个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持续地构建和重塑自我形象。

在戈夫曼的理论框架中,角色表演是个体在社会交往中采用的一种策略,通过这种策略,个体能够控制他人对自己形成的印象。

然而,这种表演并不局限于面对面的互动,而是延伸到个体的日常行为中,包括角色外活动。

这些活动虽然不在直接的舞台表演中,但却对个体的自我呈现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戈夫曼的理论出发,分析角色表演和角色外活动如何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个体在社会中的自我呈现。

我们将回顾戈夫曼关于角色表演的核心观点,并探讨其如何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境。

接着,我们将进一步分析角色外活动在个体自我呈现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与角色表演相互补充。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展示这种框架性分析的实际应用,并探讨其对于理解个体在社会中如何构建和重塑自我形象的意义。

二、戈夫曼的理论框架戈夫曼(Erving Goffman)在其经典之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理解和分析人们如何在社会互动中塑造和展示自我。

戈夫曼的理论框架,主要围绕“戏剧理论”展开,将人们的社会生活比作一个舞台,每个人都是舞台上的演员,通过一系列的表演来展示自我。

戈夫曼强调,人们在社会互动中,总是在不断地进行角色表演,以期望得到他人的认同和接受。

这种角色表演并非简单的行为模仿,而是涉及到个体的自我概念、价值观、期望以及社会规范等多个层面。

在戈夫曼看来,角色表演是个体对社会期望的一种回应,也是个体自我认同的一种体现。

戈夫曼也注意到了角色表演之外的活动,即角色外活动。

读《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有感

读《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有感

读《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有感戈夫曼用印象管理、剧班、表演、前台和后台等概念来解释日常生活的中的行为。

全书以戏剧理论分析人们的生活,把人们的日常行为看做“表演”。

在戈夫曼看来,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大戏院,而我们每个人就是这偌大舞台上小小的一个表演者,借助着某个生活场景的情景和道具,在与剧班的其他成员的合谋之下,共同在观众面前表演一出出真情抑或假意的剧目。

虽然没有一个固定的剧本,但在互动中已然存在一个达成共识的契约,这个契约是由社会制度、法律条文、组织规定等等诸多外在强制性规定所先验地框定,根据情景定义的不同而随之修改。

在前信息时代,你想要了解一个人,必须近距离地观察对方,或者与之进行直接的人际交往,或者通过口口相传的的小道消息。

面对着陌生人的交往,或者特定社会场合下我们的表演几乎是千人一面的模式化,甚至你对于熟人的了解也仅仅限于点头之交和暗自揣测,至于第一眼印象到底有多大的可信度只有上天才知道了。

戈夫曼说,“在许多面具和各种角色背后,每个表演者往往都是一种孤寂的神情,一种裸露的未经社会化的神情,一种全神贯注、独自肩负着艰难而又险恶使命的神情。

”而表演多半是无意识的,演员自身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表演。

然而我想说的是,但是,我们在面对自己的时候,难道不也是一种表演呢?相信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自己被自己的表演所感动,算不算表演?因为这种相信并不是没有原因的,这种感动也不是平白无故的。

生活本身是混沌无意义的一团,我们从诞生到这个世界上就不断地为自己追寻抑或创造生活的意义,从毫无秩序性的原初事物的状态中提取意义与价值,来为之奋斗努力。

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决定,保持自己的信心,所需要自我暗示的技巧,其实本质就是一种下意识的对自己的表演。

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中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寻找、选择和虔信,都需要这种源自本能的冲动和迷狂。

这种表演与其说是刻意的欺骗,不如说是真诚的表演。

人生如戏,并不仅仅因为我们要在别人面前苦心经营的表演,还有我们独自一人时都难以坦然地以裸露的未经开化的方式来进行自我对话,尽管有过那么一瞬间,我们曾经动摇过、怀疑过和绝望过,但只是那么一瞬间,那个瞬间过去之后,我们又再次重新拾起面具,面对别人,面对镜子里的自己。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心得体会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心得体会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心得体会作者戈夫曼用朴实的语言,把我们日常生活中潜在内的东西写了出来,能够研究并准确把我们下意识里的东西表达出来,这本身就很了不起,更何况,这本书真的很发人深思。

这本书的思辨性很强,他的这套理论也很实用。

刚刚读完戈夫曼的《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这本书,结合自己所学的社会学理论皮毛,也来谈谈自己的感想。

作为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戈夫曼的这本《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无疑为他的学术地位奠定了基础。

而符号互动论本身就是一种源自于韦伯的理解社会学的理论,这也注定了这一理论的人文主义色彩。

在书中,戈夫曼集中研究了在社会机构内发生的互动。

他将人际互动比作舞台上的表演,而演员就是互动双方,观众则是旁观者。

中国古语有云: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生活中的一切都是一场场表演,就看你如何去演,是否想把它演好。

他引用莎士比亚的话说:“世界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它既包括自我的表演、情感的表达、信息的发出,也包括周围人对这些动作、符号的理解。

表演者按着事先设计好的剧本进行表演,每个人都有自己在此情境里特定的角色,但是,每个人的角色会随着情境的变化而改变,并不是固定的。

为了能更准确的描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行为方式,戈夫曼提出了“前台”的概念。

它是“指称个体表演中以一般的和固定的方式有规律地为观察者定义清静的那一部分就很合宜了。

前台是个体在表演期间有意无意使用的、标准的表达性装备”。

而相对应的,自然有“幕后”这一概念,是指相对于前台而言,观众看不到的后台。

正如我们看戏时一样,剧班所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只是一幕幕早已经设计好了的,并被他们不断排练多次的戏剧,而他们在幕后的换装,讨论甚至是对某一个演砸了的争执,我们都是没有机会看到的。

同样的道理,我们常人看到的社会机构的互动也是机构成员早已经设计好了的,达成共谋的戏剧,我们很少有机会看到机构内的成员真实的一面——包括他们之间的内部矛盾。

组织结构的这一种表现形式是现代组织的一个共同特征,他们需要树立的是一种组织形象,来完成组织的共同目的——这也是组织的基本要素之一。

读《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有感

读《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有感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书报告一、前言最初我读这本书的初衷就是为了完成作业,但是读着读着就发现这本书有它特有的魅力。

戈夫曼用朴实的语言,把我们日常生活中潜意识内的东西写了出来,能够研究并准确把我们下意识里的东西表达出来,这本身就很了不起,更何况,这本书真的很发人深思。

这本书的思辨性很强,但是这套理论又很实用。

因此,今天我想就这本书来谈点自己的想法。

社会学研究的问题向来都很杂,但是不同的时代的关注点不同。

在上个世纪末以前,社会学家关注的重点在社会问题上,属于宏观的范畴;到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社会学家关注的重点转移到了个体之间及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上面,也就转到了微观的层次上。

戈夫曼的“戏剧论”就是影响最大、发展最快的芝加哥社会心理学派的“形象互动论”产物。

(戈夫曼的理论被称为“戏剧论”或“印象管理”)二、内容简介第一章表演这一章主要讲的是在人际互动中的一些常见表演。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总是通过行为来表现自己以给人印象。

但是这种表现总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行为个体相对比较容易控制的表达,包括各种语言符号或他们的代替物;另一部分是行为个体似乎不慎留意或没有加以控制的流露,它包含在广泛的行动中,是隐含的意义。

戈夫曼强调的表演主要是指这一部分,以及对这部分表现加以控制的技巧。

戈夫曼在“表演”这一章中谈及的误解表演、神秘化表演、理想化表演以及“前台”装置等等都是日常人际互动中最常见的一些表演。

而当这两部分表现发生冲突时,我们更愿意相信后一种,即人们在不经意中流露出来的。

因而,如果我们要给别人制造某种印象的话,就要对似乎“未加控制”的流露加以控制,以便让人们产生我们所希望的印象。

这就是“印象管理”,或者说,是我们在为别人制造“情景定义”。

当然,有时也会出现“表演失误”,这时,作为互动的另一方就会视而不见,使得互动能够进行下去。

因此,作为印象管理的表演,在社会互动中时极为基本的要求,也是日常生活中举目所见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作者简介:任改妮(1987—)女,汉族,陕西铜川人,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1级研究生,专业:教育学原理,方向:教师教育
摘要:关于“人为什么要进行角色表演”以及“如何表演”这两个问题,欧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做了详尽阐述,本文着重通过分析其戏剧理论的三个关键词“情境定义、角色表演和印象管理”来解读师生之间的互动交往。

关键词:日常生活;自我呈现;师互动交往
戈夫曼(erving goffman 1922~1982),美国社会学家,符号互动论的重要代表人。

作为布鲁默的学生,他深受其导师在社会学理论研究上的影响。

如果将米德、库利视为符号互动论的第一代代表人物,布鲁默就是第二代代表人物,而欧文·戈夫曼则属于第三代代表人物。

[1]他的主要著作包括《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现》(1956)、《避难所》、《互动仪式》和《邂逅》(1961)、《公共场所的行为》和《污记》(1963)及《框架分析》(1974)等。

一、情境定义
戈夫曼的《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激发了我对师生之间的互动交往的关注。

库利认为,自我呈现是人类的本能性情感之一[2],那么师生之间的“自我呈现”是如何展开的,又是如何保持的?“自我呈现是人际互动的基本条件,为了很好地交流与互动,人们必须去定义情境和将要扮演的角色。

”[3]
(一)来源:互动
互动是情境定义产生的源泉。

当一个人出现在别人面前时,在互动交往的过程中,他人才能够了解该个体的过去,从而把握他的现在以及预测他未来的发展。

“当个体出现在他人面前时,他会有意无意地投射一种情境定义,自我概念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4]情境定义是自我呈现的一个关键基础。

若把世界比作一个舞台,那么每个人就是舞台上的演员,演员要根据自己所处的场合以及所面对的人,采取一些应对举措影响他人正在形成的情境定义。

教师和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互动交往,形成了不同的情境定义。

(二)依据:规则
然而,当个体投射了一种特定情境定义时,也可能被对方识破。

在情境定义的过程中不仅要依据个人的经验和价值观进行判断,也要遵守社会规范。

唯有这样,稳定的社会秩序才会继续维持下去。

所以这就需要个体进行角色表演,以便能维持他人最初形成的情境定义。

这个新生第一次成功地给老师留下了热情大方、积极好学的印象。

在之后的学习生涯中,他为了不破坏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美好的形象,他就必须扮演一个“好学生”的角色。

二、角色表演
每个人一生中只有一个身份,但是会扮演无数种角色。

一方面是自己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他者的需要。

整个世界是一个舞台,
所有男女不过是这舞台上的演员,
他们各有自己的活动场所,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要扮演很多角色。

——莎士比亚《皆大欢喜》
面具是吸引人的表达方式,生活中的每个人都会为自己挑选一副或者多副美化自己的面具。

因为“个体的表达(因而连同他给人造成印象的能力)看来包括两种根本不同的符号活动:他给予(give)的表达和他流露(give off)出来的表达。

”[5]为了使交流过程保持对称性,个体就必须学会“一致性”的表达。

“为了达到观众心目中的理想化的形象,表演者就必须协调好自发性主我和社会化客我之间的矛盾。

戈夫曼通过前台和后台领域的描述来协调这一矛盾。

”[6]
(一)呈现表演的前台——教室
表演者的前台由“舞台设置”、“外表”和“举止”三个因素组成。

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他们的前台则是教室。

讲台的存在,区分出了教师和学生不同的身份以及他们各自要扮演的角色;多媒体等设备为教师呈现自己的知识提供了便利,教案和课本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工具。

教师为了给学生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不仅非常注意自己的衣着打扮,也会为上好一堂课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一个衣着邋遢、举止不雅的教师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教室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达”的场所,教师必须在课前进行备课,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习。

学生为了在课堂中表现积极,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也必须在课前做充分的预习
工作。

教师和学生为了“表演”好自己课堂中的角色,为了让彼此相信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课下都做了哪些努力,这是引人关注的。

(二)为表演准备的后台——寝室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任何一个前台的“演出”都需要后台的“准备”。

与教室相对的就是寝室,这是教师和学生表达“自发性主我”的最佳区域,课堂中的师生不能穿奇装异服,但是在寝室里教师可以穿着随便,因为这是一个不被监控的场所。

教师为了上好每节课,为了赢得学生肯定,可能会花很长时间来备一节课,但是这个备课的艰辛过程不易被学生觉察。

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而言,他们必须在课下付出很多努力,才可以跟上教学进度。

三、印象管理
为了避免或者减少表演崩溃的发生,掌握印象管理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宋林飞教授将戈夫曼笔下的印象管理策略总结为四种类型:理想化表演、误解表演、神秘化表演和补救表演。

[7]本文主要针对表演者、观众和局外人来阐述印象管理的技巧:防卫性措施和保护性措施。

防卫措施是指个体为了保护自己的情境定义所采取的措施;保护措施是指参与者为了保护他人的情境定义所做的措施。

唯有将两种措施同时采用,才能维护个体在他人面前所形成的情境定义。

(一)演员:防卫性措施
对于表演者而言,为了让自己的情境定义具有可信性,就必须采
取防卫性措施来增强印象管理。

如一位教授被邀请去做讲座,讲座刚开始就突然停电了,所以她事先做好的课件就派不上用场了,无法用多媒体向学员呈现相关内容。

尽管心里很焦急也很无助,但是为了表现出大师“临危不惧”的气场,她不慌不忙,临场发挥,讲了足足两个小时,最终依然赢得全场的掌声。

如果该教授不能机智灵活的发挥自己的潜能,那么她的大师形象将或多或少受到质疑。

(二)观众:保护性措施
印象管理的艺术,不仅仅在于表演者,也离不开观众和局外人的配合。

当师生之间的互动交往必须在局外人面前进行时,局外人一般会表现出乖巧的“视而不见”。

例如,当学生知道他们的老师是新手型教师时,学生对老师所犯的一些错误会表现出明显的体谅和宽容。

戈夫曼也提到了有关“乖巧的乖巧”,它是指“如果观众要为了表演者的利益而实施乖巧,表演者就必须按照能够使这种帮助成为可能的方式行动。

”[8](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芮必峰.人际传播:表演的艺术——欧文·戈夫曼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4)
[2] [美]查尔斯·霍顿·库利.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m].包凡一,王源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20
[3] goffman,e.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life.newyork:doubleday,1959.18
[4] (美)欧文·戈夫曼著.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m].冯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06
[5] (美)欧文·戈夫曼著.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m].冯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
[6] 李启凤,吴广丽.戈夫曼《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戏剧论思想解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60
[7] 宋林飞.西方社会学理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8] (美)欧文·戈夫曼著.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m].冯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