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音乐教学反思
初中音乐_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春江花月夜》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乐曲的欣赏与分析,感受民族器乐的丰富表现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3、通过分析欣赏,了解我们民族音乐的两种创作手法,“鱼咬尾、换头合尾”。
3、知识与技能:了解换头合尾的结构特点,复习鱼咬尾,体会民族调式风格教学重点、难点:一、了解并认识民族管弦乐队的各类乐器及音色二、民族器乐曲的“换头合尾”的结构特点教学方法:体验、对比、探究。
教学准备:准备《春江花月夜》课件的相关材料,出检测题.教学过程:课程导入:一、课前热身准备1、节奏练习2、模唱练习二、导入新课1、导语(略)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熟悉常见乐器的音色3、介绍乐曲二、分段欣赏4、江楼钟鼓回答你听出了哪些乐器的音色熟悉主题5、月上东山、花影层叠、水深云际三段对比欣赏,学习换头合尾结构特点6、欣赏渔舟唱晚主奏乐器两部分有什么不同,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情境7、欸乃归舟随音乐划船三、整体欣赏《春江花月夜》观看视频四、拓展环节五声调式的学习五、课堂检测1、民族管弦乐队包括几组乐器?2、《春江花月夜》用了哪些创作手法?3、1 2 3 5 6,在中国古代分别叫什么?六、课堂小结下课.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心理上和生理上日渐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1----6年级有明显变化。
由于农村的各种条件限制,这些学生音乐基础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甚至有些村小的学生没有上过音乐课,这就让中学的音乐欣赏课比较难上,需要老师慢慢培养他们欣赏音乐的习惯,提高他们欣赏音乐的水平.《春江花月夜》这首民族管弦乐合奏乐曲,从音乐的角度来刻画一幅美丽动人的月夜江景,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给人们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旋律流畅婉转,格调古朴典雅、生动秀美,充分地利用音乐手段,形象地描绘祖国春天月夜和江边水乡夜色的美景,贴切地表现出标题“春江花月夜”的新意。
初中音乐_《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演唱、演奏、背唱乐曲主旋律,加深对乐曲主旋律的理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
2、初步了解民族五声音阶,复习中国传统音乐鱼咬尾的创作手法;了解我国传统优秀的音乐文化。
3、了解乐器分类以及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增进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懂得继承祖国悠久文化、弘扬优秀音乐文化的意义。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乐曲主旋律,感受乐曲的民族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对中国古代名曲的欣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感情。
教具准备:钢琴、古筝、口风琴、多媒体课时:第一课时课型:欣赏课教学过程:一、导入:用一首藏头诗:春风吹处灯如火,江水绕山过,花影落,月光穿云,夜如梭。
引出课题—《春江花月夜》。
二、新授1、作品简介:《春江花月夜》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曲。
它源于清末的一首琵琶古曲,原名《夕阳箫鼓》。
在1925年将其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
乐曲共分为十段: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及尾声。
2、第一乐段(引子+主题旋律)欣赏:(1)出示视频,聆听并感受江楼钟鼓描绘的意境。
(2)从音乐情绪、力度、速度方面分析产生意境的原因。
3、出示主题旋律:(1)熟悉及背唱主题旋律。
(2)初步了解民族五声音阶、复习创作手法鱼咬尾。
(3)吹奏口风琴、师生合作巩固主题旋律,加深学生对主题旋律的理解。
4、全曲欣赏《春江花月夜》:(1)认识乐器,掌握乐器的两种分类方法。
(2)了解民族管弦乐的乐队编制。
三、拓展欣赏《拉德斯基进行曲》,感受民族管弦乐的丰富表现力。
不仅可以演奏中国作品还可以驾驭外国作品。
四、小结《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典音乐名曲中的名曲,在我们民族音乐宝库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时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崇高声誉。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春江花月夜》,整体感受这部作品的魅力。
《春江花月夜》学情分析1、初中学生已具有初步的音乐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经过训练能够做到自己识谱视唱。
《春江花月夜》反思总结
《春江花月夜》反思总结《春江花月夜》是粤教版选修一《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里的一首诗。
今天,店铺为大家带来了《春江花月夜》反思总结,希望大家喜欢!《春江花月夜》反思总结篇1选修课的学习在必修课的基础上进行,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诗歌鉴赏技巧,所以我在讲这首诗课的过程中弱化了知识的以及技巧的传授,重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强化了学生的审美体验,体会诗文的音律美、意象美、哲理美以及情感美。
在上课前,我对学生做了一些了解,发现大部分学生是很喜欢这首诗的,甚至还有学生因为喜欢,所以早早的背下了它。
问他们为什么喜欢,他们都很有自己的看法。
要在短时间读透一篇经典,确实不易,所以,课前我布置他们预习。
而我要在45分钟的时间,把它讲解好,更不容易。
在备课过程中,我思索了很久,反复研究课本,发现可讲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月的意象、全诗的意境、主旨、情感等,无论选哪个点,都可以讲上一节课。
最后,我还是决定把课堂的话语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欣赏这首诗,发现它的美。
从教学效果看,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读出了音韵美,感受到了意象美、哲理美以及情感美。
学生的表现也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大胆活跃,有主见,对诗歌的有自己的见解。
课后的作业当中也有所体现,事实证明,我们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当然,学生课前的预习工作非常的重要,只有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们的课堂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但也有不足之处,首先是读的时间太少了,诗歌的音韵美体现得不够充分。
如果加多一个分组读或请朗读能力最好的同学演示一下,或许更能带动同学置身诗境。
其次是在讲到作者关于宇宙人生的思考时,我处理得不够好。
前面作者给我们展示的是春江花月夜的美景,意境宁静旷远,但作者在美景“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面前却发出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江月永恒,人生渺小的感伤。
《春江花月夜》反思总结篇2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如果我能结合诗人创作的时代讲解可能会好一点。
最新《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春江花月夜音乐教案反思(优秀8篇)
最新《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春江花月夜音乐教案反思(优秀8篇)《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春江花月夜音乐教案反思篇一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新《课标》强调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美、挖掘美,并去体验美,那么作为引导方式之一的课题提问就显得至关重要。
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如果教师在欣赏之前这样提问“同学们,我们今天来欣赏根据古曲改编的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请同学们听后讲讲你联想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怎样的感受?”虽然老师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的,但由于他已经说出了标题,那么学生的思维由于收了标题的暗示,不用听作品,答案全在标题里了,于是学生会很配合老师,回答:“在春天的夜晚,月光照耀着宁静的湖面……”虽然学生的回答完全在教师的掌控之中,但这样的提问除了预示学生之外还起到了什么作用呢?相反,如果教师换一种方式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作品,听完之后请同学们讲讲凭你的感受你联想到了怎样的画面?你认为当时作者在创作这首作品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这样同学们会认真地去倾听音乐,并且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说出自己的感受:有的说想到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有点说好像看到了很多仙女在翩翩起舞;有的说乐曲太美了,听了心情非常舒畅,不知道怎么形容。
最后真正能和标题完全联系上的几乎没有,而事实上,《春江花月夜》原名为《夕阳萧鼓》,是后人根据自己的理解改编更名的。
再比如,欣赏进行曲风格的音乐作品时,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进行曲音乐的风格特点,我们往往会先让学生欣赏若干不同的进行曲音乐作品,然后提问:“同学们,我们刚才听了这么多进行曲,你们知道进行曲应该是几拍子的吗?”老师这样一问,等于又给了学生暗示,学生肯定会根据刚才所听到的乐曲分析出进行曲是二四拍或四四拍的,但这样的问题并没有引起学生更深入的思考。
老师可以换一种方式提问:“同学们,我们欣赏了这么多进行曲,你们觉得进行曲有怎样的风格特点?进行曲这样的风格可不可以用三拍子和六拍子来表现呢?”这样的提问既可以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学会从反面或说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节拍、节奏等音乐要素对表现乐曲风格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初中音乐_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_春江花月夜_音乐_初中_《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设计:1、情感培养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中国古代名曲的欣赏,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内涵和民族乐器的表现力,了解我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悠久传统,培养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感情,从而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增进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懂得继承祖国悠久文化、弘扬优秀音乐文化的意义。
2、能力发展目标:(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熟悉民族音乐的发展手法“鱼咬尾”和“换头合尾”。
让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在欣赏中听、唱、思、议、记、看,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在欣赏中训练学生的形象艺术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启发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达到艺术熏陶与塑造人的目的。
3、知识与技能目标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旋律发展手法“鱼咬尾”和“换头合尾”结构特点。
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和学生演唱、演奏乐曲主旋律,加深对乐曲各段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初步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手法“鱼咬尾”和“换头合尾”变奏法的结构特点。
(2)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演唱、演奏乐曲主旋律,在音乐律动的过程中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简单合奏协作能力与群体意识。
2、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民族调式的风格。
三、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一)声像呈示行为教学策略: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取其容量大,手段新,刺激感官强度大等优点,灵活再现教学内容,从而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增大课堂信息量,加强视觉享受,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能更高效地学习、掌握音乐知识,并将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引导到理性的分析,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发挥学生创造能力,体现现代教育的效能观。
(二)启发诱导式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教师抓住学生对音乐“不完美的音响感知”的心理状态,运用启发诱导式教学法,创设意境、展开联想,引导学生以主题因素的发展为主要线索,通过对各乐段的分析与描述,层层深入音乐的意境,整体把握作品的脉络。
《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教学反思
《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教学反思《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教学反思《春江花月夜》全诗成功地融情于景,摄情入诗,相偕相融,构成了完美的艺术境界。
下面是诗的音乐教学反思,欢迎参考!《春江花月夜》音乐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是在上一节课介绍中国民族乐器的基础上,由民族管弦乐的演奏形式来表现的一首管弦乐作品。
《春江花月夜》原来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名《夕阳箫鼓》(又名《夕阳箫歌》,亦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
约在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
解放后,又经多人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
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
全曲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
学生情况分析: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目前大多数学生都非常喜欢通俗音乐,而不喜欢我国的民族音乐。
他们可以说出许多歌星的名字,说出许多通俗歌曲的名称,却对我们国家的传统音乐不闻不问,一窍不通,甚至有些同学连一些乐器的名字都叫不出来。
所以为了检测学生对上节课的掌握程度,我采用先给学生听音乐辨别乐器的形式来引入课题。
教学过程:一、题引入课题引入的音乐一共有四段,前三段是由乐器独奏的,第四段是有民族管弦乐的形式演奏的,在这里我就适时的向学生提出了问题:第四段音乐和前面三段有什么区别?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回答出来,是由什么乐器所独奏的,而第四段则是由民族管弦乐的形式来演奏的。
到这里的`时候我就引入了这节课的课题《春江花月夜》。
我觉得在课题的引入这样设计还是很好的,学生能够把上节课的东西联系起来,并且可以积极的思考。
二、作品介绍在介绍作品之前,我不是单纯的就把作品的前前后后都讲了出来,而是通过教师提问-——学生探讨——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的形式来介绍作品,我觉得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但是不足的地方还是我在总结的时候讲的相关的东西大多了。
春江花月夜教学反思
音乐欣赏《春江花月夜》教学反思
根据音乐新课程要求教师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方面的课程目标设置,其目的无疑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即以人为本。
我的欣赏课步骤为:初听音乐,学生说说各自的音乐心情;再听音乐,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根据大家提出的学习目标,开展讨论交流,互相解疑;最后听音乐,师生共同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并做相关的小结、补充。
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当代学生音乐学习中的薄弱环节。
他们把握音乐的情绪和表现音乐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因此,对学习民间音乐的兴趣不够浓厚,还缺乏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性。
想要让学生很好而又迅速的掌握音乐知识,那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学生有了动力,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意境,丰富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思维,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理解、体验,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初中音乐_音乐欣赏课《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欣赏《春江花月夜》课标分析教学目标设计(1)认知目标: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换头合尾”变奏法、回顾“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和中国“五声调式”的概念,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和学生演唱、演奏乐曲主旋律,加深对乐曲各段的理解。
能力发展目标:(2)让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在欣赏中听、唱、思、议、记、看,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在欣赏中训练学生的形象艺术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启发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达到艺术熏陶与塑造人的目的。
情感培养目标:(3)通过对中国古代名曲的欣赏,了解我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悠久传统,培养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感情,从而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增进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懂得继承祖国悠久文化、弘扬优秀音乐文化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换头合尾”变奏法。
(2)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演唱、演奏乐曲主旋律,在音乐律动的过程中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简单合奏协作能力与群体意识。
2、难点:通过音乐欣赏进行文学艺术的创作,唤起学生潜在的创造想象力。
一、导入新课根据《新年好》的旋律创编歌进行师生问好。
根据《春江花月夜》在民族音乐中的地位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探索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听作品让学生带着对音乐作品的神秘感听赏全曲。
问题:听完这首音乐作品同学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三、介绍作品《春江花月夜》这首音乐作品乐曲的旋律流畅婉转,格调古朴典雅、生动秀美,充分利用乐器的演奏技巧和创作手法,形象地描绘祖国春江月夜的良辰美景,贴切地表现出标题“春江花月夜”的新意。
它中国一首古典乐曲, 原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名为《夕阳箫鼓》,后来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
全曲分为十段,都有一个形象的小标题:引子与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náo)鸣远濑、欸(aí)乃归舟、尾声。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及反思 文档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体会诗歌情、景、理水乳交融的意境。
2、学会“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赏玩方法。
3、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4、提高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美读:声音的艺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诗歌意境的把握。
2、“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诗歌鉴赏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15:11)(说明:课前已叫同学预习,预习任务:突破生字词;把握作家作品;把握诗歌主题内容。
)一、美美地“听”:(15:12—15:19)目的:通过听范读,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节奏、声韵,把握诗歌的结构思路,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
提问:1、全诗写到了哪些主要意象?灵魂意象(核心意象)是什么?2、请根据这个核心意象,大致说说诗歌的结构思路。
明确问题1:以“春、江、花、月、夜”,五字逐步展开,构成一幅天地一体、色彩绚丽的完整图画。
“月”是全诗的灵魂。
理由是:1、“月”是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月生——月照——月高悬——月斜——月落2、“月”是景物描写的主体。
3、“月”是哲理思考的凭借。
4、“月”是抒写离情别绪的依托明确问题二:诗歌结构思路月之色----春江花月(景:1-10句)月之问----宇宙人生(理:11-16句)月之情----思妇游子(情:17-36句)二、美美的“说”:(15:20---15:28)目的: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把握诗歌的“景”、“理”、“情”,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提问:1、调动我们的各种感觉器官,展开我们丰富的想象,说说你从这首诗中看到了什么?(景物、人物等);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触摸到了什么?等等。
要求:语言优美、最好用排比句式。
2、你从诗中悟出了什么人生哲理?并找出相关诗句。
3、你从诗歌中读出了哪些情感?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分组讨论,每排座位派出一名代表总结呈辞。
)明确:这是一首抒情诗。
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
春江花月夜教后反思 音乐课春江花月夜教学反思
春江花月夜教后反思引言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代文人所钟爱的题材之一,它描绘了春江的美景以及月夜中的花朵,给人以美好的联想。
在音乐课中,我们选择了以春江花月夜为主题进行教学,希望能够通过音乐的表达,让学生感受到春江的美丽和花月夜的宁静。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们选择了《春江花月夜》这首中国传统音乐作品。
这首曲子以中国民乐为基础,通过奇特的音调和独特的演奏技巧,再现了春江的景色和夜晚的花朵。
然而,在反思过程中,我发现我们对于音乐作品的分析和解读偏重于外在表现,缺乏对于内在思想和情感的理解。
为了提高教学内容的质量,我们应该对于音乐作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探索作曲家的音乐思想和情感表达。
同时,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和对比,感受音乐中的美感和情感,培养他们对于音乐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们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和互动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多媒体展示春江的图片和花月夜的画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我们还设计了互动式的听音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音乐。
然而,在反思过程中,我认识到我们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有时候过于依赖多媒体和互动式教学,缺乏对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和应对。
有些学生对于多媒体展示和互动式活动产生了厌倦和抵触,导致他们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有所下降。
为了提高教学方法的效果,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有些学生可能更适合通过听力训练来提高音乐欣赏能力,有些学生则更适合通过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效果在教学效果方面,通过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反应和听音测试的结果,我发现学生对于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感受。
他们能够辨别出曲子中的不同乐器声音,也能够描述出其中的一些情感表达。
初中音乐_《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乐_《春江花⽉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学设计】⼀、创设情境激趣导⼊1、今天⽼师想跟⼤家分享⼀段古诗。
春江潮⽔连海平,海上明⽉共潮⽣。
滟滟随波千万⾥,何处春江⽆⽉明!2、哪位同学知道诗作者是谁?(唐张若虚)这段诗描写了什么景⾊?3、给诗配乐。
设计意图:本环节为预热环节,提前让同学们熟悉此曲主题⾳乐。
⼆、聆听体验学唱主题1、聆听、跟⾳乐模唱主题旋律。
主题旋律由那⼏个⾳组成?1 2 3 5 6 民族五声商调式。
2、跟⽼师⼀起唱,注意每⼀句的结尾⾳跟下⼀句的开头⾳有什么关系?——“鱼咬尾”创作⼿法。
3、填词完整演唱。
4、介绍《春江花⽉夜》背景及作者。
此曲为中国的⼗⼤古曲之⼀,原名《⼣阳箫⿎》,20世纪20年代上海“⼤同乐会”将其改编为民乐合奏曲,并最终更名为《春江花⽉夜》。
今天我们听到的民族管弦乐作品,是由彭修⽂先⽣订谱版的。
彭修⽂(1931—1996)指挥家、作曲家。
中国当代杰出的民族⾳乐⼤师、中国现代民族管弦乐队创始⼈之⼀,为我国的民族⾳乐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改编创作的作品达500⾸以上,包括《春江花⽉夜》、《梅花三弄》、《步步⾼》、《彩云追⽉》、《⼆泉映⽉》、《瑶族舞曲》、《花好⽉圆》《将军令》等⼴受全国各族⼈民⽿熟能详的作品。
5、聆听“江楼钟⿎”部分。
此段⾳乐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说出曲中出现的主要乐器有哪些?琵琶、箫。
6、简介琵琶、箫及民族乐器分类。
7、欣赏变奏⼀、⼆、三(⽉上东⼭、花影层叠、⽔云深际),找出三段旋律与主题⾳乐的关系?都是由主题⾳乐发展⽽来,有相同的结尾。
这种在乐曲变化中寻求和谐统⼀,在统⼀中变化发展的创作⼿法叫做“换头合尾”。
8、聆听“渔歌唱晚”。
(1)本段运⽤哪些⽅法将画⾯通过旋律展现给我们?(2)跟⾳乐在⽊鱼处打响指。
前半段连续下⾏的模进,配以⽊鱼的敲击声,使⾳乐更加⽣动风趣,接着乐队演奏速度加快,声势浩⼤,表达渔民愉快归来的⼼情。
9、聆听“回澜拍岸”。
《春江花月夜》反思总结(精选20篇)
《春江花月夜》反思总结(精选20篇)《春江花月夜》反思总结篇1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如果我能结合诗人创作的时代讲解可能会好一点。
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不难发现,古代男儿志在四方,只身一人出门远游那是常有的事情,比如杜甫,在入长安前,大概二十岁时,进行了两次长期的漫游,过的是登山涉水、高歌游猎的浪漫生活;再如李白也是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将近十年的遍游天下的旅行生涯。
他们大凡有感,随手成文,所以我们在今天可以看到很多优美的关于的游记或,而这些作品,有不少是作者只身一人,也可以说是是孤独时,审视自己,与自己或与天地自然间对话的成果。
例如,苏轼在《赤壁赋》中,提到的苏子与客,其实是苏子与自己的对话。
现在的学生也许是被保护得太好了,也许是太忙了,难得出门,即使出门,或是家长老师护送,或是三五结伴成群,到到游人如织的所谓旅游圣地溜达一圈,很难有与自然直接对话的机会,就算有机会,也未必能静心与自然对话。
所以很难有作者的情感体验。
张若虚只身一人,在良辰美景前,面对着苍茫宇宙,人显得多么的渺小。
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这或许是作者经过一番思索之后的所得吧,也是这首诗能成为经典的原因之一。
春江花月,良辰美景,美不胜收;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生命虽短暂,但各有精彩,同样是一种美;而作为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相思,虽然难免苦涩,但有值得牵挂的人,同时又被人牵挂着,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美。
《春江花月夜》反思总结篇2选修课的学习在必修课的基础上进行,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诗歌鉴赏技巧,所以我在讲这首诗课的过程中弱化了知识的以及技巧的传授,重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强化了学生的审美体验,体会诗文的音律美、意象美、哲理美以及情感美。
在上课前,我对学生做了一些了解,发现大部分学生是很喜欢这首诗的,甚至还有学生因为喜欢,所以早早的背下了它。
问他们为什么喜欢,他们都很有自己的看法。
要在短时间读透一篇经典,确实不易,所以,课前我布置他们预习。
初中音乐_董燕《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董燕《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认真地聆听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从音乐要素如旋律、节奏、节拍、调式等方面探讨作品所表现的意境。
2、能背唱乐曲的音乐主题,认知中国传统音乐“换头和尾”“鱼咬尾”这两种创作手法的基本规律与方法。
3、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能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乐曲各段所表现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换头合尾”变奏法。
2、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演唱、演奏乐曲主旋律,在音乐律动的过程中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简单合奏协作能力与群体意识。
难点:通过音乐欣赏进行文学艺术的创作,唤起学生潜在的创造想象力。
教学过程:课前展示课件封面,播放一、情境导入播放《喜洋洋》视频,提问,出现了哪些演奏乐器【课件演示】简介乐曲:这是一首典雅优美抒情的民族管弦乐曲。
它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地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们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
【课件演示】春江花月夜的十个标题:1、江楼钟鼓2、月上东山3、风回曲水4、花影层叠5、水云深际6、渔歌唱晚7、回澜拍岸8桡鸣远濑9、欸乃归舟10、尾声。
本节课主要学习1、江楼钟鼓6、渔歌唱晚9、欸乃归舟二、新课教授:1、欣赏《江楼钟鼓》(1)在乐曲中出现了哪些中国民族乐器?【课件演示】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2)、描绘了怎样的意境2、欣赏《渔歌唱晚》【思考问题】(1)乐曲前后情绪是否一致?速度和力度上有什么变化?(2)出现了什么新的伴奏乐器及作用(3)乐段的结尾和第一乐段结尾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整个乐段速度由慢到快再到慢,力度由弱到强再到弱表明了渔民高兴的心情。
再听一遍乐曲,师生用打响或打舌指代替木鱼,体会渔民悠然自得的歌唱。
3、欣赏《欸乃归舟》【思考问题】速度有什么变化,表明渔民回家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速度由慢到快,力度由弱到强,由远而近的音乐形象,表明渔民回家时激动兴奋,急切心情4、听歌识曲5、创编拓展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春江花月夜》6、小节欣赏的《春江花月夜》它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呈现在我们面前给我们高度艺术美的享。
春江花月夜.反思doc
《春江花月夜》教学反思
《春江花月夜》是我国古典名作,但许多学生对它知之甚少,有些同学即使听过也只限于对主题旋律的感性认识,所以这节课我把一半的时间用在了欣赏乐曲和分析上,希望通过对乐曲的分析使学生对这首乐曲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但有一点问题,乐曲比较长,怎样能使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集中精力去听乐曲,指导老师帮我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把小标题的顺序打乱,请同学们排序,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乐曲,他们会更认真一些。
起初有点担心学生排不出来,但结果是他们可以做到,他们的理解和领悟能力超出了我的想象。
此外,“鱼咬尾”和“换头合尾”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典型结构特点,刚好在这首乐曲中有所体现,所以我决定在欣赏这首乐曲时,讲解这两点知识,学生不但能很快掌握这两点知识,还为他们接下来几段的乐曲欣赏提供了帮助。
《春江花月夜》有许多种不同的艺术变现形式,在欣赏完民组管弦乐合奏之后,再欣赏几种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对这首乐曲做一个拓展,也是有必要的,这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他们的知识含量。
只是时间有些匆忙,没能够深入挖掘。
所以,这里还需要改正,尽量将得更详细一些。
这节课通过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使学生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培养学了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和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使学生了解到我们中国民族音乐在世界音乐之林中永远是一株光彩夺目的奇葩。
《春江花月夜》教学反思
《春江花月夜》教学反思为了能够上好这个课,查了很多资料。
课件也是一再更改。
第一,从导入开始听的音乐,要先给同学讲解室内乐,要用心去听,没有任何的杂念,室内乐最大的特点就是安静,掉在地上一根针都听得到。
让学生怀有一颗虔诚的心来欣赏、聆听这段音乐。
第二,在讲解换头合尾这个创作手法的时候应该讲解的更细化,换头是对比,合尾是统一。
是《春江花月夜》所描绘的几幅景色的结尾都回到了它的主题上来,整首乐曲就像一个画轴一样串连在一起形成了对比与统一。
但是在课堂上讲的时候我只讲解了乐句里的统一,并没有讲述到整体乐曲的统一,这是我的失误。
第三,我总是担心上课时间的问题,并没有让学生整体的听完《春江花月夜》。
前辈的建议是音乐课就是需要音乐来让学生理解、欣赏的。
能够讲前部分内容实行精华的整合,一定要让学生欣赏音乐。
不然就会造成两张皮的现象,使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不能理解音乐。
在这次活动课中我采用了前辈的建议,讲解整合后的内容并让学生完整的欣赏这首乐曲,让学生理解《春江花月夜》,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第四,在讲课内容中不但要用通俗的语言让学生理解音乐,还要用准确、精悍的专业术语让学生学到知识点。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使学生能够理解中国传统音乐并能发扬和继承中国传统音乐。
综合以上几点,我吸取了的意见和建议后做了调整,重新写了教案,制作课件,在音乐上,内容上,知识点上都做了较大的调整。
经过反复推敲后我更加自信的上课,上完课后有了很大进步。
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避免预示性,有一定高度,有一点深度,切入要可行,让学生能充分展开联想和思考,即使学生一时回答不出,老师也不用顾虑,能够再给出几个选择性的答案,哪怕学生还是选择错误答案也没关系,能够当场生成思辨、讨论,有了思辨和讨论,课堂气氛更活跃了,反而会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音乐春江花月夜教学反思
音乐春江花月夜教学反思2019内蒙古教师招聘面试技巧-音乐《听乐·吟诗·赏画》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在 -的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可以丰富音乐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知识与技能】了解音乐与姊妹艺术之间的密切关联。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欣赏古典乐曲《春江花月夜》,朗诵苏轼著名的诗词《水调歌头》,感受对月当歌、抒怀寄情的激情。
【难点】音乐与诗歌的相互融合。
三、教学用具图片、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播放《月之故乡》,学生跟随音乐哼唱。
老师设置问题:《月之故乡》以什么展开?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月之故乡》是以月亮展开,借物思念家乡和家乡的亲人,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月夜思乡,心系中华的共同情愫。
【过渡句】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它寄托了亲人、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首乐曲,我们来感受这首乐曲是怎么表达借月抒情的?(二)逐步探知,新课教学环节一:听乐·吟诗1.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老师设置问题:乐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景象?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首乐曲是《春江花月夜》,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
全曲就象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
2.诗朗诵《春江花月夜》(1)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为背景音乐,老师朗诵诗歌《春江花月夜》老师设置问题:古曲《春江花月夜》可以为诗歌版《春江花月夜》的背景音乐吗?学生讨论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音乐与诗歌自古以来结下不解之缘,在古代很多诗歌都是以韵律的形式表现。
乐曲表现夕阳西下时人们在箫鼓伴奏下轻歌曼舞和摇归舟的动人景象,读着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乐曲婉转优美丝丝入扣,让人陶醉在声情与文情之中。
《第五单元 国乐飘香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上册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中春、江、花、月、夜的意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 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歌的韵律美。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认识和情感,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韵律,感受诗歌的美。
2. 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认识和情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PPT课件,展示诗歌的意境和相关图片。
2. 准备音乐,用于配乐朗诵。
3. 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讲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古代文学长河中,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春江、花月、夜景为对象,描绘了一幅景色秀丽、含蕴丰富的图画。
它不仅是一首漂亮的诗,更是一部反映唐代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大画卷。
(二)背景介绍1. 张若虚的生平宁作品风格2. 《春江花月夜》的创作背景和影响3. 唐代其他诗人描写春江、花月、夜景的作品(三)朗读指导1. 范读(播放录音)2. 学生自由朗读3. 指名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判4. 集体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四)理解诗歌内容1. 组织学生讨论:诗中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特点?(春、江、花、月、夜、烟波、落花、杨柳、白云、青枫、归帆等;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如“月”的柔和、明亮,“花”的芳香、娇艳,“落花”的飘零,“杨柳”的依依,“白云”的轻柔等。
)2. 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如“玉户帘”,为何用“玉户”这个词语?它代表了什么?(“玉户”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代表闺中女子。
此处“玉户帘”指的就是闺中女子的门帘。
)3. 提问: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也表露出人生多愁善感、青春易逝的感慨。
)(五)鉴赏诗歌艺术特色1. 组织学生讨论:这首诗在表现形式上有何特点?(语言漂亮、凝练,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朗朗上口。
)2. 提问: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融情于景,景生情,情生境,意境深遥。
高中音乐教学课例《春江花月夜》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平稳、舒展。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
教材分析 不穷,但每一段的结尾都采用同一乐句出现,运用民间
音乐中“换头合尾”的变奏法,从各个不同角度揭示乐
曲的意境,深化了音乐表现的内容,具有较强的艺术感
染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的特点,
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个性
自由和谐地发展,全面提高审美素质,达到艺术熏陶与
山河无限赞美的深厚情感。它还使我们领略了中国民族
管弦乐曲的神韵,充分展示了我们民族器乐的魅力,使
我们了解到中国民族乐器在世界之林中永远是一株光
彩夺目的奇葩。
本节课品鉴的是中国的“月夜”——《春江花月夜》。
可是这经典的《春江花月夜》又岂是一节课就能囫囵品
完的呢?为了能在学生心中种下热爱我国传统艺术的
种子,于是化繁为简,将音乐《春江花月夜》经典的段
(教材、教具、同学等)互动的过程,也是学生内部的
多种心理因素(认知、情感、意志)相互作用的过程。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不再只是面对面的交流,更多的
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发挥教与
学双方的积极性,在与学生进行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
教学的双向互动。
(四)激励创新教学策略:
整堂课由“情境导入——熟悉主题——“画面”联
二、为了突出艺术课的特点,安排的内容太多,“留 白”较少。
虽然本节课讲的都是传统文化,但是我却忽略了我 们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强调的“留白”。内容的紧凑也许 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可是却少了给学生吸收沉 淀的时间,也少了让学生感受美,体会美的时间。因此 可能效果会打折扣。
三、全班共性的提问不宜多,这样一方面可以倾听 学生是否真正地会赏析这首音乐,另一方面可以更有针 对性地指导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江花月夜》音乐教学反思
《春江花月夜》音乐教学反思
《春江花月夜》音乐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是在上一节课介绍中国民族乐器的基础上,由民族管弦乐的演奏形式来表现的一首管弦乐作品。
《春江花月夜》原来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名《夕阳箫鼓》(又名《夕阳箫歌》,亦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
约在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
解放后,又经多人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
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
全曲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
学生情况分析: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目前大多数学生都非常喜欢通俗音乐,而不喜欢我国的民族音乐。
他们可以说出许多歌星的名字,说出许多通俗歌曲的名称,却对我们国家的传统音乐不闻不问,一窍不通,甚至有些同学连一些乐器的名字都叫不出来。
所以为了检测学生对上节课的掌握程度,我采用先给学生听音乐辨别乐器的形式来引入课题。
教学过程:
一、题引入
课题引入的音乐一共有四段,前三段是由乐器独奏的,第四段是
有民族管弦乐的形式演奏的,在这里我就适时的向学生提出了问题:第四段音乐和前面三段有什么区别?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回答出来,是由什么乐器所独奏的,而第四段则是由民族管弦乐的形式来演奏的。
到这里的时候我就引入了这节课的课题《春江花月夜》。
我觉得在课题的`引入这样设计还是很好的,学生能够把上节课的东西联系起来,并且可以积极的思考。
二、作品介绍
在介绍作品之前,我不是单纯的就把作品的前前后后都讲了出来,而是通过教师提问-——学生探讨——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的形式来介绍作品,我觉得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但是不足的地方还是我在总结的时候讲的相关的东西大多了。
三、作品欣赏
在作品欣赏前我向学生提出了下面三个问题:
1、作品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
2、乐曲的演奏形式是什么?
3、主奏乐器有哪些?
并且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用笔做好记录,在欣赏的过程中我下到学生中间稍稍指引,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欣赏作品,因为这个作品比较长,在加上他们的音乐素质差,如果不这样的话学生就很难理解作品
四、理解作品
这是属于学生的感知阶段,把声音转化为自己的理解,我要求他
们互相交流探讨,然后叫学生发表意见,并且做适时的引导。
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觉得还是重点突破得不够,还有待加强。
五、知识点的讲解
在这个作品里面牵涉到了我们中国民族音乐创作的一个知识点“换头合尾”的创作手法,我要求他们重新听作品的前四部分,自己发现,总结,收效还是不错,极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发现和总结出来。
六、听音乐配画
在这里我选了几幅画要学生根据作品的意境来选择和画的意境相似的画。
这是检验学生是否理解的作品,美术和音乐都属于艺术,是相通的。
所采用的是视听觉结合的方法,这样学生很容易接受,同时也更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
七、主题旋律的演唱和演奏
在这里我先教唱了主题旋律然后有学生上台任意选择我所准备的乐器来演奏这个主题。
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主题音乐的记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
总之这堂课,我总的感觉起来还是比较成功的,同时也让自己发现了许多的不足,收益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