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教学论文

合集下载

思想品德教育论文(5篇)

思想品德教育论文(5篇)

思想品德教育论文(5篇)思想品德教育论文(5篇)思想品德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一、贯彻“深”、“厚”精神,提高思品课的教学质量所谓“深”,就是实事求是、有的放失、有针对性地教育好同学;就是要观点正确、说理明白、深化浅出、讲求实效;就是要把大纲吃透,把教材吃透,把同学的状况吃透,把大纲用活,把教材讲活,把同学教活。

在思品课教学中,我们引导老师做到以下几点:1.挖掘教材。

设计好问题与习题。

实践证明,只有挖掘教材,才能理解教材中的观点。

只有理解教材中的观点,把握要求,把握同学的思想脉搏,所设计的问题和习题才能符合教材要求,具有针对性;才能触及同学的思想实际,达到统一熟悉、提高熟悉的目的。

那么,怎样才能让老师吃透教材、更深刻地熟悉理解教材中的观点呢?我们的做法是:第一,组织老师学纲。

大纲是讲课的依据和遵循的指导思想,所以我们在每学期开学伊始,都组织老师仔细地学纲,为把思品课推上一个新台阶而打下了良好的基矗其次,抓住备课这一关。

给时间让老师自己备课,找时间让老师集中备课。

把共性问题和疑问提出来共同讨论探讨,这样能深刻地理解教材,把握教材、驾驭教材。

如,在讨论新教材三班级下册《拾金不昧》一课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让大家讨论:“拾到一分钱或巨款交还失主或交公,应当表扬谁?”“拾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拾到十元钱或更多的钱交给爸爸,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由于教材把握得好、道理讲得明白,使得课堂气氛活泼,收到了良好效果。

2.选择敏捷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加教学效果。

“运用敏捷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同学的乐观性和主动性,引导同学独立思索,分辩是非,自己教育自己。

”这是大纲对思品教学的要求。

依据这一要求,我们在思品课上实行了故事启迪、情景激发、行为辨析、示范训练、录音录像、幻灯图片、争论沟通等教学方法,收到了令人满足的效果。

3.运用榜样的力气,进行正面教育。

少年儿童具有仿照性强,可逆性大的特点。

我们运用榜样人物的模范行为和优秀品德影响同学的思想、感情和行动,把高深的政治思想理论、抽象的道德标准人格化,使少年儿童在富于形象性、感染性和现实性的范例中获得难忘的印象,对少年儿童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和“导向”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论文(共18篇)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论文(共18篇)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论文(共18篇)篇1: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教育时期的开展正是奠定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的黄金阶段。

我们要好好重视!浅析学团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摘要:在当前发展形势下,对团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加强重视,首先分析了高校团学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提出了一些有利于团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思想;教育工作;解决方案篇2: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既十分重要,又相当难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中国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相对疲软的状况,很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

造成思想政治工作尽兴不力的原因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忽略了人格教育及培养。

我以为,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就犹如无根的浮萍,总是漂流在人的思想表面而不能深入下去,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停滞不前。

2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因素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接受过程内涵是复杂的,是接受者认识世界的主动行为过程,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分析、思考与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并且现实的课题。

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要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更好地提升教育质量,必须要重视对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因素的分析。

2.1内在:需要因素。

需要是人的普遍性追求。

什么是需要,是指主体对客体的依赖和摄取状态,是人们对某种东西缺乏时所产生的主观意向。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当人有了某种需要时,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安和紧张情绪,形成一种驱动力。

这种驱动力促使主体去寻找目标,表现出接受的积极性,同时去选择接受的内容。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初探【摘要】思想品德是初中的一项主要教学科目,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知识积累以及社会认知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新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内容设计、安排非常科学,并且图文并茂,能较好的激发学生学习该学科的兴趣。

特别是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引导初中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同学们认识、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教材改变了过去生硬、陈旧、传统的说教方式,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初中的学生,它使初中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合作探究、学会创新、学会做人,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

下面是我从事七年级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些体会和积累,在此与各位同行共享。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经验一、课堂上要做好互动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北师大版的思想品德七年级教材,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探索问题,通过学习探究,自己去感悟生活中的一个道理。

事实证明课堂上,教师越是”放手”,学生的思维就越活跃,越能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课堂上学习的效率就越高,所感悟的道理就越深刻。

比如,我在讲《感激父母》这一站时,引导学生学唱歌曲《妈妈的吻》,要求学生边唱边思考父母平时对我们的关爱,从内心感受妈妈那无私、圣洁的爱。

同时从两个角度去讨论学生和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一个是从父母的角度去讨论,一个是从我们自己的角度去讨论。

不少学生在发言中都提到从父母的角度看,之所以会发生冲突是因为,在父母的眼里,我们依旧是不谙世事的孩子,我们的独立行为往往令父母忧心忡忡。

父母断定,这些不知天高地厚、幼稚可笑的言行,必须严加管教,否则后果堪忧。

从我们自己的角度看,之所以会发生冲突,是因为我们长大了,渴望独立,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希望拥有对自己的事情的决策权;有时希望和父母保持一点距离;常常想要保守自己的一点小秘密。

同学们通过激烈的讨论,结合自己的实际行为,从内心感激、感谢父母。

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范文三篇

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范文三篇

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范文三篇第一篇: 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1、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适当的内容是实践活动是否必要的先决条件;适当的形式决定了实践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果。

因此,思想道德课必须选择实践内容和实践形式。

1.结合教科书中提出的行为锻炼要求。

行为锻炼是根据教科书知识的教育目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具体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结合教科书的要求,行为锻炼可以从以下两种形式开始:一种是在学校开展活动。

例如,与学校组织、学生会密切合作,从纪律、卫生、礼仪等方面,引导学生广泛参与遵纪守法的好学生、文明礼仪从我开始、雷锋等主题创造活动,促进学生的道德实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知和理解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充分利用学校的劳动技术基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种植育种,开展废物回收活动,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热爱劳动、节俭等方面的教育,即组织学生进入社会,创造社会成果和其他理论成果,加深化社会实践。

,珍惜来之不易的理论成果。

2.围绕学生的知识、信仰和行动之间的矛盾。

思想道德课作为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知识与信仰、信仰与行动之间的特殊矛盾。

教师传授给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观点和其他社会知识是否能被学生接受并转化为动力。

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调查、访谈、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带着疑问走向社会,通过疑问的消除来增强理论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例如,现在农村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学生的印象中就是单干,各家搞各家的活,各人挣各人的钱,先富起来的人怎么会去带动后富的呢?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村庄访问几家先富起来的典型,比如烟叶种植专业大户。

学生通过访问就会明白:该专业大户的成功使周围的人感觉到种烟有利可图,而且烟叶的栽培、管理、采摘、烘烤又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技术上没有问题,于是有条件的人也会去种植烟叶,进而从中获益。

初中学生培养思想品德发展论文(共4篇)

初中学生培养思想品德发展论文(共4篇)

初中学生培养思想品德发展论文(共4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一、在教学目标上,要贯彻从认知到行为,从行为到性格的思想体系1.由“认知”迈向“行为”思想品德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最重要的内容,一种行为品德的发生,总以一定的品德认识为基础,受品德情感的推动,受品德意志的维持和调节。

教师要尽力挖掘教材中健康、愉快的情感去感染自己的教育对象,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从而把自己的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的动机与需要。

因此课堂教学中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榜样示范,通过调查参观等社会实践活动,把教育延伸到课外,使其由“知”迈向“行”。

这方面的成功例子是很多的。

如:伟大的农业科学家袁隆平,他生长在大城市,一生却从事农业科学研究工作,而他最初的梦就是诞生于儿时那片美丽的园艺场。

那是学校组织学生去武汉郊区参观一个园艺场,满园里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

“我觉得那一切实在是太美丽了!美得我当时就想,将来我一定要去学农。

”正是那里美丽的景象引起了孩提时的袁隆平的兴趣,激发了他的好奇心。

2.由“行为”养成“性格”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事情,你是听来的,你很快会忘掉;你是看到的,你就难以忘掉;你是做了的,你就不会忘记。

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自己成名成家之后,为什么会建一个助学基金呢?她说自己小时候因为一个勘探队的叔叔借给她几块钱,才使她免于辍学,否则自己也可能是一个普通的村姑、村妇。

可见,一次道德行为不仅能给人刻骨铭心的记忆,还能激励人去从事更伟大的事业。

所以我们要重视一个人的行为,要注重行为品德的培养。

例如,我们要求学生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时,那些原来随地吐痰,随手丢垃圾的同学肯定不舒服,但通过老师的教育,同学的帮助以及他们自身的努力,逐步养成好的卫生习惯之。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浅析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摘要:在现今社会环境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尤为重要,中学的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和重要途径。

我们要在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自身能力上多下功夫,以期达到让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学会了做人的目的。

关键词:教师素质方法能力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理论性强。

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政治原理晦涩空洞、枯燥乏味,法律条文繁琐冗长。

于是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普遍厌学的局面。

怎样才能扭转这种消极的心理定势?怎样才能克服这个不利教学的局面?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把先进的、有生命力的、开放的、动态的现代教育理念引到政治课中,从而改变思想品德课教学这一不容乐观的现状。

这也是我们为祖国、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的一个重要步骤。

我认为如要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柳暗花明”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一、教师素质多数人认为:“老师上课是天经地义的事,就像大家日常吃饭喝水一样平常。

”但是,我认为在这最平常之中,却最能体现出一个教师的师德和学识。

讲课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是一个人的人格和知识修养的综合表现。

为了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世界各国政府都从不同的角度制定了相应的对策。

如:美国针对一项轰动全国的教师数量和素质的调查,面对素质不高的教师队伍提出要学习中国,搞教师希望工程。

伊朗教育部则发出通知,国内各学校的教师和行政人员不得体罚学生,否则将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或被开除!世界教师组织联合会1970年代表大会的主题为“教师素质”,并就其发表决议指出:“相信任何一个国家的素质教育,有赖于教师的素质已经成为制约教育实施的直接障碍,提高教师素质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纵观我国教育的现状,不得不承认,不高的教师素质直接制约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要成为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必须“爱岗敬业”。

曾记得古人解释,“敬业”的意思是“专心致志以其业也”,强调对自己的事业要专注热爱,矢志以求,也就是在其位,乐其业,尽其职,负其责,竭其力。

思想品德课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研究论文(通用16篇) - 其他范文

思想品德课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研究论文(通用16篇) - 其他范文

思想品德课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研究论文(通用16篇)-其他范文篇1:思想品德课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研究论文思想品德课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研究论文一、注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和父母平等沟通》一课时,教师会讲到跨越代沟的相关方法。

为了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有更进一步的思考,课堂上,我给他们播放了电影《小孩不笨》中父母和孩子因误会而争吵的片段:父母因孩子售卖游戏卡赚钱责备孩子,与孩子进行了激烈的争吵,最后孩子哭诉说是想赚钱买父母好好陪他一天才售卖自己的游戏卡。

通过这次交流,孩子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也得到了父母的谅解。

父母重新审视自身的不足,在以后的生活中,父母与孩子得以平等沟通,相处得也更加融洽。

通过此例,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平等沟通、有话好好说是跨越代沟的良方。

在很多知识的教学中,只靠讲道理是远远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教师必须把实现和维护学生的具体需要渗透在教学中,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二、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体系思品课程的教学肩负着培养与构建学生的价值观与是非判断标准的责任。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体系。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慢慢对身边的人和事形成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对很多问题与社会现象也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

然而,在这个时期,学生的价值观还没有得到全面的构建,对于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学生在认知上还会存在偏差。

思品课程的教学任务就是要更正学生观念上的这种偏差,通过有效的教学引导与启发来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价值体系构建。

在教学《行为与后果》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创设一些开放性的研讨话题。

例如,让学生尝试讨论面对病重的妻子和家里已无钱买药这一事实时,是选择偷药救妻子还是选择坚决遵守和法律不偷药呢?通过讨论,学生得出结论:不同的行为选择将会有不同的后果,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人不能因为要满足自身需要就触犯和法律,和法律是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只有人人学法、遵法、用法、守法,才能保障自身权益,维护国家利益。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六篇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六篇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六篇【篇一】【摘要】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为学生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促进学生乐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达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是非观的目的。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快乐教学孩子的天性都是好玩、爱动的,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

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

一、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快乐”的教学气氛,这是政治课堂实行快乐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必须勇于抛弃陈旧、迂腐的传统观念,放下唯我独尊的架子,要让学生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师也有不如学生的地方,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和谐的,有什么见解可以放胆在课堂上发表。

教师要淡化授予者、管理者、权威者的角色,强化服务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

当学生就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值得肯定的地方一定要表扬,若有不对切记不要轻易否定,而是引导学生阐述自己思考的理由,这样容易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感受到参与的快乐和取得成果的喜悦。

二、搜集充分的“快乐”素材。

这是思想品德课“快乐”教学的必备条件“快乐”教学离不开“快乐”的素材。

快乐素材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功去做、去想,细心留意身边的一些生活案例,但有一点必须做到,就是要把获取的信息记录,并进行加工处理。

三、建构“快乐”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乐在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

真正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在于明确经营课堂的主导者是教师,理念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途径是教会学生学习,落脚点则是学生在快乐中收获知识。

第一、创设“快乐”的教学情景。

这是进行“快乐”教学的基本方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精选7篇)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篇1摘要:本文笔者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第一,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道德情感,完成教育。

第二,在生活与活动中通过言传身教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第三,运用说服的方法使生明白道理,多次反复地说服,形成良好品德。

第四,学校家庭互相沟通,共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生活与活动说服家校沟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迅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所以高尚的思想品德会对学生今后的成长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甚至会影响一生。

作为教师,要引导好、培养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应该率先垂范,为人师表,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和谐的语言、规范的行为和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启迪、塑造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教师高尚的师德沐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在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学校教育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不仅仅靠思想品德课来完成,其他学科也应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这因为各学科教师都肩负着既传授知识又造就人才的双重任务,因而在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使学生受到应有的思想教育,是德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因此,教师应课堂上创设情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让学生全员参与,充分展示自我,使学生在课堂中了解自我与他人,明白某些事情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

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善抓细节,讲求实效,避免呆板,声情并茂,启发学生心智,调动学生心绪,拨动学生心弦,这对学生一生都有好处。

教师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主体,教师的思想、知识、师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小学教师,他们是第一个运用科学而系统的教育方法引导少年儿童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人,他们对少年儿童乃至其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

在少年儿童的心目中,教师是最神圣、最完美的人,是道义和知识的化身,所以他们对教师的信任和敬重超过了一切人,教师的每一句话他们都深信不疑,教师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他们模仿学习的榜样。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12篇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12篇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12篇道德与法治是人类文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两者在目的上有着共同之处,但也存在着不同。

以下是合一范文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12篇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篇1想象力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想象力是人脑在已有表象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能力。

它不仅能够回忆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还能想象出过去从未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

想象力是人类发现新事物、新规律,提出新概念、新理论,创造新知识、新产品,推动实践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源泉。

XXX称想象力为"十分强烈地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XXX认为,想象力之所以比知识更重要,是因为知识是有限的、相对固定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成为人类知识进化的源泉和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因此,想象力对于人类历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想象力。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其水平和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教师必须不断跟进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环境,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发展。

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多看儿童读物、科幻片、动画片等,并与孩子一起互相交流。

为了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教师还应该注意学生的思维特点,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促进学生想象由无意向有意、由无序向有序、由模糊向清晰、由片面向全面、由易变向稳定、由单向向多向、由顺向向顺逆灵活的过渡。

另外,教师还应该培养小学生观察事物的惯,发展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直观教具的运用和实际活动,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如何仔细观察,如何确立观察中心等。

只有观察得仔细,学生才能想象得准确。

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创设想象的气氛与环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奠定想象的情感基础。

在与学生交流时,教师应尽可能使用学生的语言,缩短与学生的距离,面带微笑,让孩子们感到亲切。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六篇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六篇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六篇【篇一】【摘要】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为学生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促进学生乐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达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是非观的目的。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快乐教学孩子的天性都是好玩、爱动的,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

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

一、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快乐”的教学气氛,这是政治课堂实行快乐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必须勇于抛弃陈旧、迂腐的传统观念,放下唯我独尊的架子,要让学生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师也有不如学生的地方,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和谐的,有什么见解可以放胆在课堂上发表。

教师要淡化授予者、管理者、权威者的角色,强化服务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

当学生就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值得肯定的地方一定要表扬,若有不对切记不要轻易否定,而是引导学生阐述自己思考的理由,这样容易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感受到参与的快乐和取得成果的喜悦。

二、搜集充分的“快乐”素材。

这是思想品德课“快乐”教学的必备条件“快乐”教学离不开“快乐”的素材。

快乐素材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功去做、去想,细心留意身边的一些生活案例,但有一点必须做到,就是要把获取的信息记录,并进行加工处理。

三、建构“快乐”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乐在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

真正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在于明确经营课堂的主导者是教师,理念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途径是教会学生学习,落脚点则是学生在快乐中收获知识。

第一、创设“快乐”的教学情景。

这是进行“快乐”教学的基本方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中学思想品德政治教学论文

中学思想品德政治教学论文

中学思想品德政治教学论文篇一摘要:中学思想政治课是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为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学科。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切实提高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介绍了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提高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实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学生;主体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基本常识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

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为其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特别是在中学,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

”但当前思想政治课存在一些问题,使许多学生对政治课失去了兴趣,认为政治课枯燥无味,甚至认为没有学习的必要。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成为我们一线教师在落实新课改要求时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教学形式乏味。

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形成学习的动力。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一切教育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化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但当前我国大部分的中学思想政治课程大多以教师为主,基本上是老师说,学生听,老师指挥,学生执行的“灌输式”的教学。

这种教师单向的传授,忽视了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不仅违背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新课改要求,也导致学生无法吸收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

(二)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

但是,由于我国应试的教学目标与现实生活缺乏广泛、紧密的联系,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显得陈旧、单薄,抽象的理论难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不能解决学生们的思想实际;另一方面,政治课程的内容设置缺乏针对性,不符合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水平;课本的思想政治工作停留在抽象的原则要求上,缺少针对各类不同时期和不同层次学生思想实际的具体要求,仅仅从高远的道德理想出发,致使内容空洞抽象、与现实生活严重脱离,既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更难促使其融入到学习中。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15篇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15篇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15篇思想品德教学论文1摘要:思想品德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是确立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主渠道。

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农村思想品德教学效果令人担忧。

如何将课程所提倡的品德标准真正化身为农村学生自身的行动,提高农村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农村思想品德课的新思路、新途径,是同仁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农村;思想品德;素质教育在学生学习的诸多学科中,思想品德课是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是确立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主渠道。

然而,就是这样一门重要的课程,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质量滑坡等现象。

本人认为要改变这种不良现象,推进农村思想品德课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观念,开拓创新要使这门学科克服空洞乏味的说教,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体现思想教育性和知识性,又要有能吸引学生的趣味性,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寓教育性和知识性于趣味性之中,努力提高自身的创造性品质,不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不唯书唯上,迷信权威。

用创造性的思维品质、独到性的见解,不走老路而另辟蹊径的思维方式和过程,努力开拓自己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教学情景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人。

二、遵循规律,注重实效依据新课改理念,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思想品德课要从学科特点出发,把握教育教学规律,以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完成学科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品德认知和践行水平。

教学中应贯彻以下原则:1.“实事求是”,即要求一切从学校、学生、学科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思想认知实际,因材施教,发对一个模式,不搞一刀切。

基于这种认识,我对所带班级的学生做了认真的分析考察并进行了分类。

根据学生实际状况,分别为三类学生有区别地提出了针对性的要求:1)对于成绩好的学生,要求其在牢固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加以深化,把基本理论知识转变为能力和觉悟,并整合典型例题进行强化训练,优化教学效果(2)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要着力狠抓基本知识,注重在基本知识过关和基本训练上下功夫,让学生理解记忆,无需求深求精;(3)对于学困生,则要根据其能力基础实际适当降低要求,全心全力抓好基础知识的查漏补缺,强调从基本考点知识内容入手,力求学有所获,当堂复习,当堂巩固,提高课堂实效。

小学思品教学论文(精选3篇)

小学思品教学论文(精选3篇)

小学思品教学论文(精选3篇)篇1:小学思品教学论文一、营造良好德育环境,耳濡目染熏陶学生心灵良好的德育环境绝非仅仅是外在的物质之美,更需要内涵之美,具体体现在教学环境美,师生交流中流露出的情感美等。

如学习氛围、生活气氛的营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处,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使他们感受心灵的熏陶。

因此,我们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要通过语言、表情不断给学生创设德育渗透的情境,在耳濡目染中影响学生的思想。

二、挖掘教材德育因子,不失时机渗透品德教育在现行小学英语教材中,尤为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这方面的素材可谓蕴含在各个单元。

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这些德育因子,将其适当放大,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以良好心灵的升华。

如,学习动物这个单元的时候,如:dog,cat等,我及时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让学生知道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人类对动物不友好,一方面会导致动物濒临灭绝,物种逐渐减少,同时,也是在毁坏我们共同的家园,既培养了学生爱护我们共同家园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关爱世间万物,呵护生命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渗透德育,不留痕迹滋养学生品德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

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瞄准时机,巧妙地将德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收到润物无声、不留痕迹的效果。

否则,生硬的灌输、牵强附会的生拉硬扯都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弱化德育教育的效果,效果也往往适得其反。

四、组织丰富多彩活动,春风化雨塑造学生心灵德育教育,重在感化熏陶,一味地说教不仅起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遭致学生思想上的反感。

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要巧于设计,精于谋划,通过一些学生情感上乐于接受的活动,让学生内化为思想上的认识。

如通过课余的单词拼读、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总之,德育教育无处不在,我们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正确恰当的方法,将德育渗透与英语教学巧妙融合起来,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样,长此以往,美好的品德必然犹如雨露,深深扎根在学生的心田,使学生成长为自信、健康、向上的合格人才。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论文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论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

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导课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在课程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面对素质教育改革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导课必须要遵循相应的原则和规律,才能够确保其发挥有效作用。

提高思想品德课程导课策略的有效性,是提升思想品德教育总体质量的关键。

在初中阶段,思想品德课程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教学内容相对较为抽象和枯燥,加之教学方法不当,现阶段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总体教学质量不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初中阶段德育教育工作的总体水平。

1导课的理论内涵及其重要作用1.1导课的理论内涵导课又称为课程导入,是指新的课程或教学内容开始前,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统称,是教学活动的开始环节,也是决定课堂教学总体质量和水平的基础性环节。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导课策略对教学质量整体提升的作用尤为明显。

1.2有效导课策略的重要意义一是可以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将会极大地带动学生参与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与其他课程教学内容相比,初中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和枯燥,如果在课程开始阶段通过运用有效的导课策略,能够迅速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极大地提高课程教学的总体质量。

二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运用有效的导课策略,教师一方面可以迅速地为课程教学内容的展开起到铺垫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导课策略实施过程中学生的集体反馈,调整和完善教学策略,达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2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有效导入策略的主要原则2.1指向性导课策略的指向性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指导课部分的内容应当与课程教学的主体内容、教学目标等保持高度一致性,导课部分要体现出明显的指向性特征。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五篇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五篇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五篇【篇一】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地位不容忽视,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情感和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

但是由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些教学内容比较晦涩、枯燥,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对此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创新意识,积极采取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激活策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政治;激活策略初中生正处于思想行为和法律意识培养的关键阶段,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容易出现思想行为偏差。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学生思想行为和法制意识教育的有效载体,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所以是学生在学习与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为了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最大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多采取趣味化、生动化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实现更加主动、更加高效的学习。

一、对课堂导入进行有效设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些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很多初中生对其进行直接理解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单纯进行机械背诵又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而通过有效的课堂导入和设计,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有效集中起来,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同时,课堂导入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选择余地比较大,所以教师在平时要重视导入艺术,以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例如,在“情绪的管理”的教学中,学生在平时普遍对个人的情绪管理和控制不忘初心,在学习这类内容时也缺乏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课堂导入活动来实现有效“激趣”,如教师可以将某个人因为不良情绪造成的恶性事件制作成小视频,通过微课的形式导入课堂,这样的形式新颖有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去了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微课播放完毕后,教师在对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在不知不觉中导入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将会得到有效的激发。

二、对情感教育进行有效融入情感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有段,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情感的投入,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以便在师生之间搭建起互动交流的桥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品德课教学初探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

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一、角色扮演引发共鸣
近年来,有人提出“让学生中在活动中学习思品”、“思品教学体现活动化”等观点。

在思想品德课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

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

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

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

如教学《父母的疼爱》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来扮演自己的父亲或母亲是怎样关爱自己的。

以剧本的形式,进行亲身体验,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充分体会到父母之爱的伟大与无私,深切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从而使学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想法油然而生。

二、组织辩论深化明理
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有时必须通过活动拓展认识,深化明理,而开展课堂辩论,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灯不拨不明,理不争不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创设道德认知冲突,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开展课堂辩论的环境。

例如教学《心中的110》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放学路上,从一辆汽车上走下来一个陌生人对小红说‘我是你班主任的好朋友,能带我去见你的班主任吗?’小红应该跟陌生人走吗?我没有让学生直接回答,而是让同意走的同学坐左边,不同意的同学坐右边,座位调整使课堂成为辩论会场,在对抗辩论中,使学生得到启发,明白生活中许多看似平常的事情也可能暗藏着危险,不要忘了拨打心中的110,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思辩能力和认知水平。

三、开展实践知行结合
思品课的教学应注重课堂明理,课外导行。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现代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而大部分家长是只重视智力的开发,忽略了对其他方面的要求,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对他人的劳动无感激之情,觉得一切都是自然的、应该的,逐步养成了惟我独尊、
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倾向。

在教学《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知道学校内、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上的人们都在辛勤地劳动着,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换位体验内化认识
换位体验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而引起共鸣的一种情感体验。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取换位体验方式,以促成有如亲身感受的体验,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内化为道德认识,如《同学之间》一课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王辉的父母离婚后,王辉由爸爸抚养。

他的一些同学知道后,在背后议论他是一个没妈的孩子。

教学时,我让学生换位体验王辉的心情,即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如果你处在这样的情境中将会怎么想?同学们将心比心,真正感受到离异子女已经够痛苦了,别人不同情,反而嘲笑、戏弄,就使他更难过了。

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就会自觉地去同情和帮助离异子女。

这样的换位体验,无疑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起着积极作用。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教师通过创设丰富的、灵活的、直观的、开放的学习形式,给学生大量动脑、动手、
动口的机会,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既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提高了主体参与能力,从而增强了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在小学阶段开展思想品德课,是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它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
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

然而,由于思想品德大多都是理论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讲,内容显得枯燥乏味。

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对小学生进行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思品课教
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接上页) 综上所述,虽然各类行政行为具有复杂性和差异性,很难形成所有行政部门都普遍适用的行政实体法规则及其法典。

但行政程序相对于行政实体而言具有自身的独立性和发展的规律性,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行政程序的法典化是可能的;而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更使行政程序的法典化成为一种必然的立法趋势。

推动行政程序法的立法,不仅有利于行政法体系的完善,更将对国家的经济政治各方面均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名扬,《英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3月版,第152页,第153-154页。

[2]周永坤,《法理学》,法律出版社,2004。

[3]杨海坤、章志远《行政法学基本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4]王名扬,《美国行政法》[m],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

[5]文正邦,《法治政府建构:依法行政理论与实践研究》[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6][英]威廉韦德,《行政法》[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