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病毒性脑炎234例临床

合集下载

小儿病毒性脑炎32例临床诊治疗效观察

小儿病毒性脑炎32例临床诊治疗效观察

小儿病毒性脑炎32例临床诊治疗效观察摘要: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起病急、病情重,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持续高热、反复抽搐,甚至合并有呼吸及循环障碍;丙种球蛋白通过体液免疫调节,阻断引起神经细胞损伤的免疫反应,从而保护脑细胞,促进脑功能恢复;纳洛酮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有效地阻断内源性阿片类物质介导的各种效应,维持脑的有效灌注压、改善脑循环、减轻脑水肿及增强了脑的代谢进而促进苏醒;二者联合应用能较快控制患儿的临床症状,显著缩短病程,疗效显著。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纳洛酮病毒性脑炎【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063-01小儿病毒性脑炎,病毒自呼吸道、消化道或经蚊虫叮咬侵入人体后,在淋巴系统繁殖,通过血循环感染各种脏器,在脏器中繁殖的大量病毒可进一步扩散至全身,产生病毒血症,在入侵中枢神经系统前即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如果此时机体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或血脑屏障功能异常,病毒即通过脉络丛或血管内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

病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一方面通过大量繁殖直接破坏神经组织,另一方面也可通过激发宿主的免疫反应,选择性破坏髓鞘,造成感染后免疫脱髓鞘1。

为了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我院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丙种球蛋白和纳洛酮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2月-2012年4月间我院儿科住院部收治的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32例,男19例,女13例,患儿主要表现:发热、头痛、呕吐和脑膜刺激征,全部的病例均行脑脊液检查,蛋白轻至中度升高;脑电图检查异常;eeg示基本节律不规则,有多灶性或广泛性、弥漫性的高幅或低幅慢波活动;ct检查示局灶性及散在性片状异常低密度改变;mri检查显示脑室、脑干内局灶性或多灶性脑软化灶。

2治疗方法首先接受常规治疗,包括:止痉、降颅压、改善脑细胞代谢、抗病毒等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丙种球蛋白(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0.4g/(kg·d)静滴,连续3-5天;纳洛酮0.01-0.1mg/(kg·d)加入葡萄糖静滴,疗程为7-14天。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与治疗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与治疗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与治疗作者:姜丽来源:《医学信息》2017年第01期摘要:目的分析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特征,总结诊断与治疗经验。

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0月,医院诊断确诊病毒性脑炎44例,采用CT、脑电图(EEG)、MRI、腰穿检查(34例),结合临床表现综合诊断;急性期及早给予抗病毒治疗,首选更昔洛韦,密切监测肝功能及血常规,给药时间10~15 d,同时对症治疗,地西泮止惊治疗,甘露醇、地塞米松降颅压,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均衡,6例患者联合丙种球蛋白,剂量400 mg/kg·d,连用3~5 d,对症治疗发热、昏迷,恢复期给予康复训练、中枢神经营养剂治疗。

结果重症病毒性脑炎61.36%(27/44);重症者MRI异常率、CT异常率、脑电图异常率、典型临床表现率高于普通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病毒性脑炎;诊断;治疗;并发症病毒性脑炎是一组由病毒感染引起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症候群,年发病率约为3.5~4.7/10万,包括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普通病毒性感染性脑炎等,全世界已知上百种病毒与病毒性脑炎有关,但仅1/3~1/4可确定致病病毒[1]。

病毒性脑炎病变常侵犯脑膜甚至扩散至脑实质,病程多凶险,多见于小儿,过去该病致残率、致死率较高,存活患者也常伴有后遗症,近年来该病诊疗水平明显提高,但仍有部分患儿预后欠佳[2]。

小儿病毒性脑炎症状表现多种多样,轻重悬殊,尚无规范的诊疗路径,总结经验非常必要。

2013年1月~2014年10月,医院诊断确诊病毒性脑炎44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4患儿,其中男30例、女14例,年龄4个月~11岁、平均(5.5±1.4)岁。

症状表现:发热43例、头痛35例、呕吐18例、抽搐21例、嗜睡15例、昏迷17例、巴氏征阳性18例、脑膜刺激征阳性20例。

1.2方法采用CT、脑电图(EEG)、MRI、腰穿检查(34例)。

CT检查采用多层螺旋CT,举证512×512,MRI采用E2.0T 型MRI扫描机,T1加权成像采用TRT00ms。

儿童病毒性脑炎35例临床研究

儿童病毒性脑炎35例临床研究

儿童病毒性脑炎35例临床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

方法选取2009年~201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5例儿童病毒性脑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体征、生化检查情况、脑电图和CT情况。

结果35例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呕吐、头痛、精神异常、意识障碍、抽搐等,脑脊液异常24例,脑电图异常30例,CT扫描异常6例;经过积极治疗后治愈28例(80.00%),好转6例(17.14%),平均住院时间(9.55±3.25)天。

结论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和症状呈多样化,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

【关键词】儿童病毒性脑炎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儿童急性病毒性脑炎指的是病毒直接侵犯脑实质引发的原发性脑炎,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感染性疾病。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颅内高压、头痛、发热、呕吐、抽搐,严重者可能出现昏迷,由于病毒侵犯的部位和范围不同,病情形式多样、轻重不一[1]。

有的患儿表现为精神改变,如整天嗜睡、精神差、乱吵乱叫、不省人事;有的患儿则表现为手、脚瘫痪。

轻型患儿只要及时治疗,将可以有良好的预后;如果病情危重又不能及时救治,后果将非常严重,可导致死亡或严重后遗症,如智力低下、瘫痪、继发癫痫等[2]。

现将其临床特征和治疗情况详细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201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5例儿童病毒性脑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男18例,女17例,年龄3个月~6个月患儿4例,7个月~12个月患儿6例,1岁~2岁患儿6例,2岁~3岁患儿7例,4~5岁患儿4例,5~10岁患儿8例;发病时间12月~2月患儿12例,3月~5月患儿10例,6月~8月患儿10例,9月~11月患儿3例。

所有患儿的临床表现、体征、细胞培养、各项病毒学检测结果均符合儿童病毒性脑炎诊断标准。

1.2 辅助检查① 血常规:白细胞数量正常或者偏低,血沉正常或者加快,分类淋巴细胞的比例升高[3];② 脑脊液检查:患儿入院后2天内腰穿,疑似有颅内高压患儿给予20%甘露醇(1g/kg),30分钟后腰穿;③ 脑电图:绝大多数患儿脑电图异常,但变化无特异性。

儿童病毒性脑炎57例临床性分析

儿童病毒性脑炎57例临床性分析
M dDanTet o i ra g
现代诊断与治疗
2 1 N v 1 6 0 0 o ( ) 2
・6 35・
分病例鳞状 上皮有异 型, 核分裂 象可见 。
3 讨 论
化棘皮瘤要 与鳞状细胞癌 鉴别 , 除上述诊 断性 结构外 , 当瘤 细 胞呈丰富的嗜酸性胞浆和上皮巢 内出现脓肿时 , 有助于角 化棘
瘤 , 也 有 生 长 很 快 的鳞 状 细 胞 癌 , 呈 角 化 棘 皮 瘤 型 J 但 可 。如 生 长 扩 展 至 邻 近组 织 时 要 考 虑 鳞 状 细 胞 癌 。 单 发 型 角 化 棘 皮
上皮棘层细胞 向上生长。进而病灶 向下生长 , 人真皮到汗腺 进 水 平, 很少进 入皮 下组 织。若进入皮 下组织 , 则诊 断角化 棘皮 瘤要慎 羲。但是在面部尤其是 晤周 , 变 可扩展 至横纹肌 。 病
进 展 , 山 口逐渐 扩 大 。早 期 病 变 不 呈 火 山 口样 , 现 为 鳞 状 火 表
浸润 , 且有 自愈特征 , 在增生的 七 皮巢前沿 问质 内, 常有炎性 肉 芽组织形成和纤维化。鳞癌伴 随的纤维组织 增生是 围绕不规 则的癌巢 , 缺乏角化棘皮瘤沿肿瘤基底 部纤维化 的特征 。 角化棘皮瘤 和鳞状 细胞癌在组织学上鉴别有困难时 , 应紧 密结合临床 , 观察其临床 表现。如生 长较快 , 支持角 化棘皮 则
本 病 另 一个 重要 特征 是 病 变 周 边 鳞 状 上 皮 的 衣 领 样 改 变 ,
瘤一般采用外科局 部治疗 , 预后 良好 ; 多发性 和斑疹 型需行全 身性化疗 及抗 生素治疗 , 预后 一般较好 。
参考文献:
[] 1赵 辨. 临床皮肤病 学 f . 3版. 京 : M] 第 南 江苏科 学技术 出版社 , 理, 卢建新 , 阴茎 角化棘皮瘤 1 [ ] 中国皮肤性 等. 剜 J.

小儿病毒性脑炎20例临床分析

小儿病毒性脑炎20例临床分析

小儿病毒性脑炎20例临床分析小儿病毒性脑炎是儿科常见的颅内感染性疾病,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效果较好,多无后遗症。

而脑电图作为一种无创伤性检查,在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指导治疗方面有重要价值。

2005年3月~2011年3月收治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20例,做过脑电图检查,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病毒性脑炎患者20例,均符合《儿科学》第7版的病毒性脑炎诊断标准。

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1~12岁。

临床表现:20例均有发热、呕吐;头痛、精神差16例;抽搐2例,有脑膜刺激征12例。

辅助检查:全部病例均3天内做脑电图及头颅CT检查,其中12例做过腰椎穿刺行脑脊液检查,8例家属拒绝腰椎穿刺。

检查结果:20例头颅CT检查均未见异常;12例做过脑脊液检查均异常,表现为脑脊液清,压力高,蛋白、细胞数轻度增高,糖及氯化物正常。

20例脑电图检查:10例轻度异常,8例中度异常,2例正常,脑电图异常率90%。

治疗:全部病例均抗炎抗病毒治疗;应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并降温止惊,应用能量合剂营养脑细胞等治疗。

结果经及时治疗,20例均治愈出院,无后遗症。

讨论小儿病毒性脑炎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脑实质炎症,是儿科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

病毒性脑炎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

其中脑脊液检查对病毒性脑炎诊断特别重要。

但近几年,独生子女较多,家属过于疼爱孩子,由于腰穿的痛苦且有一定风险,许多患儿父母误以为腰穿是“穿骨髓”,多数签字拒绝此项检查。

此时,脑电图检查尤为重要。

本组20例患儿头颅CT检查无异常;12例做过脑脊液检查,8例拒绝脑脊液检查;18例脑电图检查异常;20例治愈无后遗症。

体会:①近几年小儿病毒性脑炎,症状不典型,应及早做脑脊液及脑电图检查。

②诊断病毒性脑炎除症状体征外,脑脊液检查诊断价值较大。

③在家属拒绝腰穿情况下,应及早做脑电图检查,对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较为重要,而且无创伤、患儿家属易接受。

④对小儿病毒性脑炎,脑电图的诊断价值较头颅CT大。

小儿病毒性脑炎18例报告

小儿病毒性脑炎18例报告
, ,
激素 有抗 炎 反应
抗 水 肿及 抑 制抗原抗 体 尤其
大量
, 、
精 神异常 痪
4
பைடு நூலகம்
例 例
肢体瘫 发烧

以减 轻 神经 组 织 损害 的 作 用 宜早 用
, 。


尿失 禁 4 例
失语


是 颅 内高 压 更 是应 用 指征 短 疗程 症 治
, ,
头痛 例

呕吐是常见症状 例

脑膜刺激征 1 0 头颅
3
,

— 现 报告 如 下
,
19 9 5
:
年 共 收治病毒性 脑 炎
量合 剂或胞二 磷 胆碱 等治疗 亡
1

丹 参扩 血管和 对症 好转 例 死
结 果痊 愈 1 4 例
资 料与 结果 在 1 8 例中 最小 例 留


男 n 例
, ,
,

,
7

,
,
年龄
讨论 病 毒性脑 炎 缺乏 特 异性 的 临床 表 现
CT
预 后 较好
本 病部 分人 留有 后 遗 发现 问 题经 常 给 以 矫

脑 电图 异 常 n
8
;
检 查示
,
如 能随 访 检查
,
脑炎
例 ; 脑 脊液 乳酸 脱氢 酶 多数升 高
对痊愈 患者的智能 发育是至 关 重 要的
细胞 分类 淋 巴 细 胞 高
2

周 围 血 象淋 巴 细 胞
,
毒 副作 用
,
小 儿 病 毒 性 脑 炎
张静

小儿病毒性脑炎40例临床分析

小儿病毒性脑炎40例临床分析

小儿病毒性脑炎40例临床分析病毒性脑炎是儿科临床较常见的由各种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本文对我院2002年1月~2006年10月临床确诊为病毒性脑炎的4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40例中男23例,女17例。

年龄3~14岁,其中3~7岁14例(35.0%),>7岁≤14岁26例(65.0%)。

1.2 临床表现:本组40例中28例(70.0%)起病前出现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的前驱症状;以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精神及行为异常,抽搐为首发症状者占多数,少数以意识障碍起病。

40例(100%)均有发热,其中低热12例,中热20例,高热8例,头痛37例(92.5%),恶心呕吐24例(60.0%),抽搐10例(25.0%),表现为胡言乱语、欣快、躁动不安、大吵大闹等阳性症状10例(25.0%),神清淡漠、缄默等阴性症状4例(10.0%),阳性及阴性症状均有2例(5.0%),意识障碍13例(32.5%),其中意识模糊8例,昏迷3例,脑膜刺激征2例。

1.3 实验室及器械检查1.3.1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化验10例(25.0%)WBC轻度增多,中性或淋巴细胞增高,30例(75.0%)正常。

脑脊液检查:均为无色透明,脑脊液细胞数:10×106/L~500×106/L 36例,>500×106/L 4例。

分类:以单核细胞为主占92%,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占8%,蛋白定量升高6例(12.0%),5例在0.5~0.7 mg/L之间,1例1.1 mg/L。

糖及氯化物均在正常范围内,全部涂片均未找到细菌,脑脊液细菌培养(-)。

1.3.2脑电图检查:异常35例,占87.5%。

异常程度不同,共同点为弥漫性慢波,θ节律为主,部分病例在弥漫性异常的背景上有局限异常,以额颞部为主。

其中边缘性脑电图8例(20.0%),轻度异常15例(37.5%),中度异常13例(32.5%),重度异常4例(10.0%)。

30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护理经验总结

30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护理经验总结

30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护理经验总结目的对30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护理经验进行总结。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7月收治的30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观察其治疗情况及效果。

结果经统计分析,护理治疗痊愈的有296例,总痊愈度达到98.6%,治疗效果显著。

结论采用有效的临床护理能提升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治疗痊愈度,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运用及推广。

标签: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护理病毒性脑炎是多种病毒侵入脑部中枢神经系统形成的综合性疾病[1]。

其具有常见性,多发性且病急等临床特点。

如果治疗不及时,轻者会有癫痫、智力呆滞、瘫痪等后遗症,重者会危及患儿的生命,导致死亡[2]。

因此,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治疗中,加强临床护理,重视治疗效果。

本文针对30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护理进行全面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7月收治的30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患儿144例,男性患儿156例,年龄为1~11岁,平均年龄为(6.5±1.9)岁;患儿的发病时间为2~4d,平均发病时间为(45.9±3.2)h;150例患儿中,具有呕吐症状的有142例,具有发烧症的有125例,具有抽搐症状的有89例,具有腹泻症状的有136例。

1.2护理方法①一般护理:随时开窗户通风,保持病房空气流畅,环境清新,同时为患儿做好防潮保暖的工作,避免感冒发生等症状延续;定期为患儿擦拭身体,保证对衣物及床单的清洁,定期为患儿翻身、按摩,舒展胫骨,定期为用生理水为患儿清洗口腔,保证口腔无异味;对于儿童出现呕吐,腹泻等现象,及时向医生禀告,并用相应的药物缓解症状的持续发生。

②饮食护理:病毒性脑炎的患儿由于发烧等症状,使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因此需要补充水分达到患儿体内的水平衡。

对于不能进食的患儿,应采取流食的方式进行喂食,少食多餐,将代谢成分高且易消化的食物搅碎或用汤汁拌成流汁借助吸管将食物输入患儿口中,保持患儿的营养水分和机体免疫力。

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分析

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分析

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分析引言:小儿病毒性脑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系统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本文旨在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提高医务人员对该疾病的认识与处理能力。

一、临床特征: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特征包括高热、头痛、意识障碍、抽搐、肌张力改变等。

一般情况下,患儿常伴有明显的脑膜刺激征,而神经系统体征则与病毒感染的部位和程度相关。

1.1 高热与头痛:小儿病毒性脑炎常以急性起病,高热是其常见的临床特征之一。

伴随高热,患儿还经常出现头痛的症状。

1.2 意识障碍:意识障碍是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上最为突出的表现之一,其程度可轻至嗜睡,重至昏迷。

1.3 抽搐: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常常伴有抽搐的表现,这是由于脑部受到炎症损害而引起的。

1.4 肌张力改变: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肌张力也常常发生改变,早期可见肌强直,而在后期则常出现肌松弛的表现。

二、诊断:准确诊断是指导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关键步骤。

实际上,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是基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的结果综合判断而得出的。

2.1 临床表现: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全面的体格检查,医生可以从患儿的临床表现中获取对病毒性脑炎的初步认识。

2.2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的重要手段,常见的包括脑脊液检查和病毒感染指标检测。

脑脊液检查的结果通常包括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糖测定等指标。

2.3 影像学检查: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中,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脑部病变的情况,进一步确认诊断。

三、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和抗病毒治疗。

3.1 对症治疗: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治疗中,对症治疗是首要的步骤,其目的是缓解患儿的症状,保护其神经系统功能。

3.2 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是针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病因进行的治疗手段,旨在降低病原体复制,减少炎症反应,并改善预后。

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阿昔洛韦和奥司他韦等。

儿童病毒性脑炎46例临床分析

儿童病毒性脑炎46例临床分析

儿童病毒性脑炎46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对46例确诊为病毒性脑炎的患儿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发病多集中在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发热46例(100%),头痛46例(100%),呕吐39例(84.8%),意识障碍18例(39.1%),惊厥8例(17.4%),脑膜刺激征25例(54.3%);脑电图检查异常28例(60.9%);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病毒唑或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结论:病毒性脑炎好发学龄前及学龄儿童,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有助于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同时结合脑电图和头颅CT检查协助早期诊断,绝大多数预后好。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儿童急性病毒性脑炎是儿科比较常见的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年均可发病,病情轻重不等,危重者可导致患儿死亡及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为进一步了解本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及治疗、转归,现将我院收治的46例病毒性脑炎临床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我院儿科自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46例病毒性脑炎,男25例,女21例,男:女=1.19∶1。

发病年龄1岁9个月~12岁,其中6岁24例(52.2%)。

全年均有发病,无明显流行病史。

诊断标准[1]:诊断参照胡亚美、江载芳主编的《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儿童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标准”症状与体征:46例均有发热(100%),其中>38℃26例(56.5%),10×109/L 8例(17.4%),分类多以淋巴细胞为主。

②脑脊液检查:本组46例病人均在入院1~3天做腰穿行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外观均为无色透明,脑脊液细胞数增高42例(91.3%),其中200×106/L 5例(10.9%),最高1例为290×106/L。

分类以单核占优势。

蛋白增高6例。

糖、氯化物均正常,细菌培养均阴性,墨汁、抗酸染色未找到细菌。

小儿病毒性脑炎30例临床分析

小儿病毒性脑炎30例临床分析

小儿病毒性脑炎30例临床分析米娜瓦尔;迪里热木【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2(006)013【总页数】2页(P28-29)【作者】米娜瓦尔;迪里热木【作者单位】835000,伊犁州友谊医院儿科;835000,伊犁州友谊医院儿科【正文语种】中文小儿病毒性脑炎是儿科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病情轻重不一,严重者病情进展快,可留有智力障碍,继发癫痫等后遗症,甚至死亡。

若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一般可治愈不留后遗症。

现就我院于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0例病毒性脑炎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男17例,女13例,<1岁11例,1~3岁8例,>3岁11例;维吾尔族8例,哈萨克族13例,汉族6例,回族2例,蒙古族1例;住院时间最长22d,最短8h,平均住院日14d。

1.2 临床表现发热21例,抽搐20例,呕吐10例,头痛7例,昏迷6例,肢体偏瘫2例。

肌张力增高6例,巴氏征阳性15例,伴有消化道出血2例,合并支气管肺炎11例,合并腹泻7例。

1.3 辅助检查全部病例均行腰穿检查脑脊液及脑CT和(或)MRI检查。

脑脊液外观无色透明,其中正常10例,白细胞增高13例,其中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7例,蛋白轻度增高16例,糖和氯化物正常,脑脊液培养无细菌生长。

脑CT检查:正常11例;脑室大,脑沟裂宽8例;后纵裂密度曾高影4例;一侧大脑半球低密度影3例;双侧基底节点状高密度影1例;双侧顶叶低密度影2例;1例MRI示脑干延髓澎大影,考虑脑干延髓炎。

行脑电图检查20例,10例显示低功率慢波,4例为弥漫性中-高波幅慢波,后期随访以癫痫发作为主,复查脑电图中杂有棘波和尖慢波发放,给予抗癫痫治疗。

心肌酶谱检查心肌酶增高19例,血糖升高12例,电解质紊乱18例,肝功能异常5例。

1.4 治疗在控制惊厥,降低颅内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保护脏器功能基础上,给予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5mg/(kg·次),g12h静脉点滴,或利巴韦林10~15mg/(kg·d),共10~14d,并肌内注射干扰素以抑制病毒复制,疗程3~5d,轻症者给予地塞米松0.5mg/(kg·次),连用5~7d,危重者静脉点滴大剂量人血免疫球蛋白2g/kg,分2~3d静脉点滴,并静脉点滴甲基强的松龙注射液5~10mg/(kg·d),疗程3~5d,后期加用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以促进神经修复,疗程7~10d,并加强功能锻炼。

儿童病毒性脑炎27例临床分析

儿童病毒性脑炎27例临床分析

儿童病毒性脑炎27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对我科收治的27例病毒性脑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7例患儿中有24例(88.89%)病前有其他部位感染。

临床治愈17例,好转7例,放弃治疗2例,病死1例。

结论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呈多样化,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脑炎;病毒性;儿童病毒性脑炎是小儿常见的急性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轻重不一。

我们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27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7例患儿均为本院儿科收治,所有病历的诊断均参照《实用儿科学》[1]中标准执行。

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4个月~14岁,其中4个月~1岁2例,~3岁5例,~7岁9例,~14岁11例;20例发病于春夏季节。

1.2 辅助检查27例患儿血白细胞计数为3.0×109/L~22.2×109/L;27例脑脊液检查中,糖和氯化物正常,细胞数增加以淋巴细胞为主;脑电图检查21例,18例异常。

异常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增加,表现连续或广泛13 H2高波δ波或呈阵发性23 H2δ波、47 H2θ波,个别出现痫样放电波;CT平扫异常6例表现为脑实质局灶性或广泛性低密度灶,2例外部性脑积水。

1.3 治疗入院后予以降颅压、止惊、降温等综合对症治疗及早期抗病毒治疗。

阿昔洛韦10~15 mg/(kg/d),1次/8 h,疗程10~14 d,辅以营养脑细胞药物(脑活素或胞二磷胆碱),合并细菌感染者给抗菌药物治疗。

10例危重患者给予激素冲击治疗3~5 d,3例静脉内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400 mg/(kg.d),疗程3 d。

2 结果2.1 临床表现27例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9.82±3.62) d,其临床表现见表1。

2.2 转归治愈21例,占77.78%,好转5例,占18.52%,恶化1例,占3.70%,后遗症2例,占7.41%,病死1例,占3.70%。

小儿夏季病毒性脑炎的临床分析

小儿夏季病毒性脑炎的临床分析

小儿夏季病毒性脑炎的临床分析摘要】了解2011年夏季(5~8月)我院住院的病毒性脑膜脑炎发病状况,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关键词】小儿病毒性脑炎夏季诊断治疗病毒性脑炎是儿科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对儿童智力发育有明显影响,严重的危害小儿身心健康[1]病毒所致的原发性脑炎简称病毒性脑炎,该病在夏季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小儿夏季病毒性脑炎的发病率近年显著增加。

故对此病的临床分析是有意义的。

本文通过我院5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治疗过程,对小儿夏季病毒性脑炎作一系统的分析。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5例中男32例,女23例,<3岁15例,5~12岁35例,>12岁5例。

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病毒性脑膜脑炎诊断标准[2]。

55例病毒性脑膜脑炎主要表现为发热53例,头痛46例,呕吐39例,头昏15例,抽搐13例,肢体乏力5例,嗜睡3例,精神异常2例,视物模糊1例,昏迷2例,椎体束征阳性23例,脑膜刺激征阳性9例,肌张力增高3例,胃肠道症状8例。

1.2 实验室检查所有患儿入院后进行血常规检查,检查结果显示46例患者白细胞升高,26例患者中性粒细胞升高。

对其巾53例患者行腰穿检查,结果显示:40例患者脑脊液压力增高,12例患者脑脊液细胞数正常,43例患者脑脊液细胞数异常,增高者在细胞数在(50~370)×106/L之间,分类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而蛋白定量检查多在正常范围内,涂片均未找到细菌,脑脊液的培养均阴性。

对患者采取病毒学检查,采集发病和恢复期的脑脊液标本、血液。

把标本送省疾控中心,15例患者分离出柯萨奇病毒。

1.3 脑电图(EEG)及CT检查 55例患者在入院1D内行脑电图检查,12例显示正常,32例显示轻度异常,脑电波轻度弥漫性异常占主要比例,重度异常11例,异常率为78%。

对25例患者行脑CT检查,异常19例,一场了为35.2%,显示颞叶、额叶低密度灶。

儿童病毒性脑炎临床分析

儿童病毒性脑炎临床分析

儿童病毒性脑炎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分析病毒性脑炎的诊治方法。

[方法]对303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呕吐为主,脑脊液和脑电图及CT检查阳性率高。

303例中,治愈102例,好转201例,无死亡病例。

[结论]儿童病毒性脑炎准确诊断后及时对症治疗,疗效较好。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儿童;临床特点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with viral encephalitis.[Methods]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303 children with viral encephalitis.[Results]Epidemiology research and clinical analysis of 303 cases of enteric viral encephalitis were conducted during epidemic pridem from June to July.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bserved in patients were fever, headache and vomiting. Diagnostic examination Neutralization test and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were applied to evaluate and type.[Conclusion] The key to successful treatment is early diagnosis and prompt treatment.Key words: viral encephalitis; children;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儿童病毒性脑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组以精神和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的儿科常见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多发生于6~11月。

病毒性脑炎41例临床治疗及病原学分析

病毒性脑炎41例临床治疗及病原学分析

病毒性脑炎41例临床治疗及病原学分析病毒性脑炎是小儿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之一,对儿童的健康危害较大。

我院2009年5~9月收治住院的病毒性脑炎(病脑)223例(除外流行性腮腺炎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粪便送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室,作粪便RT PCR核酸检测并测序:检出病原41例(18.4%),现将检出病源的41例病脑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男29例,女12例。

发病年龄5个月~12岁,其中5个月~1岁5例,~3岁5例,~6岁10例,~8岁8例,~12岁13例。

发热40例,体温38.2℃~41.0℃,40.0℃5例。

头痛33例,呕吐37例,颈部抵抗32例。

昏迷1例,嗜睡9例,抽风5例,烦燥3例。

腹泻4例,便秘3例,咳嗽9例,前囟隆起1例。

双下肢疼痛1例。

双下肢瘫痪2例,双下肢膝反射均消失,双下肢肌力为2~3级。

41例均无口腔溃疡及疱疹,均无手心、足心皮疹,均排除手足口病。

血白细胞总数>10.0×109/L12例(最高13.3×109/L),其中分类中性增高8例;血白细胞总数正常27例,分类中性增高5例;2例血白细胞总数降低分别为3.8×109/L、2.6×109/L,治疗后复查均正常。

9例有咳嗽病例X线胸片检查:3例肺炎,6例支气管炎。

41例病例均在入院后1~3 d做了脑电地形图、脑脊液、头颅CT检查。

脑电地形图检查:异常29例,主要表现为α功率下降(近学龄期及学龄期儿童),δ、θ功率增高;正常12例。

头颅CT检查:正常33例;异常8例,均为不同程度的脑沟程度的增宽、加深。

41例脑脊液检查:糖、氯化物检查均正常。

其中细胞数、蛋白正常13例,均符合病脑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异常;细胞数增高22例,细胞数在(18~770)×109/L,其中蛋白增高10例(0.41~0.78 g/L);脑脊液蛋白单项增高6例(0.41~0.69 g/L。

儿童病毒性脑炎234例临床分析

儿童病毒性脑炎234例临床分析

儿童病毒性脑炎234例临床分析
王君萍;周兰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工程》
【年(卷),期】2012(020)012
【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34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4例患者中治愈226例,好转4例,死亡4例.结论尽早确诊及合理、全面的综合治疗是降低患者病死率与减少其神经系统的后遗症的关键.
【总页数】2页(P82-83)
【作者】王君萍;周兰
【作者单位】罗定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广东云浮527200;罗定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广东云浮527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3
【相关文献】
1.儿童病毒性脑炎112例的临床分析 [J], 徐艳梅
2.儿童病毒性脑炎46例临床分析 [J], 薛爱玲
3.142例儿童病毒性脑炎临床分析 [J], 黄磊瑛;金雅
4.儿童病毒性脑炎46例临床分析 [J], 薛爱玲;
5.67例儿童病毒性脑炎临床分析 [J], 陆文婷;陈淑莲;梁世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儿童散发性病毒性脑炎232例脑炎电图分析

儿童散发性病毒性脑炎232例脑炎电图分析

儿童散发性病毒性脑炎232例脑炎电图分析
王宏道;王葳
【期刊名称】《哈尔滨医药》
【年(卷),期】1989(009)003
【摘要】我院1987~1988年5月收治了232例儿童散发性病毒性脑炎(以下简称“散脑”)。

现对其脑电图分析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232例,其中男137例,女95例。

发病年龄4个月~1岁31例,2~3岁55例,4~6岁68例,7~14岁78例。

其中以学龄期及学龄前期发病率较高,占62.9%。

本组病例临床表现大多数为急性或亚急性,均有前驱症状(如上感,腹泻等),一般都具有脑部损害的症状。

【总页数】2页(P48-49)
【作者】王宏道;王葳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304
【相关文献】
1.234例儿童散发性病毒性脑炎脑脊液检查诊断意义 [J], 吴炳如;高之君
2.儿童散发性病毒性脑炎脑脊液检查分析 [J], 李俊杰
3.脑电图脑地形图对小儿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 [J], 冯慕仁
4.散发性病毒性脑炎异常脑电图的分析 [J], 吴金敏
5.102例儿童散发性病毒性脑炎治疗前后脑电图观察 [J], 高翔虹;王如锦;李英;孟凡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病毒性脑炎234例临床分析王君萍,周 兰(罗定市人民医院 感染科,广东 云浮 527200)摘要: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方法 对234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34例患者中治愈226例,好转4例,死亡4例。

结论 尽早确诊及合理、全面的综合治疗是降低患者病死率与减少其神经系统的后遗症的关键。

关键词:儿童;病毒性脑炎;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 512.3 文献标识码:B病毒性脑炎是常见的急性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多数为肠道病毒、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虫媒病毒感染而引起,以皮质功能障碍及侵害脑实质为主,属于中枢神经感染性疾病,病情在临床上表现多样化,轻者可自行康复,重者可并发多器官功能损害,留有后遗症甚至导致死亡。

本病在一年四季都有发病,多见于儿童,好发于夏秋季,我科2010-2012年共收治病毒性脑膜炎患儿234例,现对本组病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34例病者,其中女134例,男100例,主要集中于6-9月份,各个月份均有发病,年龄4月-13岁,4月-1岁34例,1-2岁50例,2-6岁88例,6-13岁62例。

临床表现:症状多种多样。

其中呕吐伴头痛133例,发热190例,头痛主诉180例,有呕吐158例,惊厥发作19例(其中全身阵挛发作8例),精神症状5O例,主要表现为多眠、兴奋、萎靡、淡漠、躁动或兴奋抑郁交替,运动障碍23例,颈强直39例,意识障碍19例,锥体束征20例。

1.2 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本组患者中常规行腰椎穿刺术,其中54例腰椎穿刺有损伤,脑脊液外观为淡红色,微混,其余外观均为无色透明状。

蛋白质表现轻度增高有46例;有核细胞增多10×106-350×106共100例,均以淋巴细胞为主;其中<200×106者78例,>2OO×106者32例。

蛋白质和有核细胞同时异常者28例,氯化物均正常;脑脊液涂片及培养均未见细菌。

颅脑MRI检测有98例异常,表现为脑自质密度减低,边缘不清晰。

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 完全正常88例;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数量低于正常值以下的有83例,白细胞数量大于20×109L的有151例。

1.3 治疗方法①本组患儿都应用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5 mg/(kg.次),每隔12h静脉点滴,或利巴韦林10-15mg/(kg.d),共10-14 d;②激素:重症患者加用地塞米松10-20mg/d或甲基强的松龙250-500mg/d冲击治疗,并加用胃黏膜保护剂及抑酸剂以防止消化道出血;③脱水剂控制脑水肿和颅压内高压,应用护脑药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合理营养供给,对营养状况不良者给予静脉营养剂或白蛋白;④静滴大剂量丙种球蛋白;⑤药物或物理降温,必要时行人工冬眠,控制惊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

1.4 疗效标准①未愈:症状及体征都没有改善,或者有恶化的表现;②好转:颈项抵抗、嗜睡、呕吐、头痛、脑膜刺激征及其他临床体征和症状有显著改善,体温有所降低,抽搐时间和次数均减少,意识清楚;③治愈:颈项抵抗、呕吐、嗜睡、头痛、脑膜刺激征及其他临床体征和症状消失,没有意识障碍和抽搐,体温正常。

2 治疗结果本组234例患者中治愈186例,占79.49%,好转44例,占18.80%,死亡4例,死亡率为1.70%,其中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l例。

3 讨论儿童病毒性脑炎早期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但现有的辅助检查方法都不能确诊。

尽管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诊断病毒性脑炎不具特异性,但在病程早期其异常检出率高,如再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辅助检查资料则会对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因此,对临床疑似病毒性脑炎的早期患儿特别是脑脊液常规检查未见异常时,应尽早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以提高早期诊断率和治愈率[1]。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的作为一个病毒性脑炎重要的诊断依据,就是由于疾病早期病毒性脑炎细胞变化处在中性粒细胞反应阶段,而中性粒细胞出现是一过性的。

此检查有利于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与脑脊液常规相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可是不同病毒的毒力大小差异,导致临床表现也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大部分病毒性脑炎的患儿具有以下几个特点:[2-3]①有明显的季节性,我科收治的患者基本都集中在6-9月份。

②发病多见于学龄儿童。

③起病急,多数在12小时内达到高峰,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头痛、发热、恶心、呕吐、抽搐以及精神异常,偶有昏迷和瘫痪。

④多数患儿外周血常规检查正常,部分患儿白细胞有升高或者降低的表现,但临床上无细菌感染的表现,但无相关性。

⑤多数患儿在急性发病前的一段时间内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的临床表现,部分患儿在发病过程中已经表现出较为强烈的病毒感染症状。

⑥颅脑MRI检查显示为低密度改变。

急性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虽然多种多样,但都有一定的重复性,这有利于我们的临床诊断。

病毒性脑炎的治疗除了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与合理营养供给,以及对营养状况不良者给予静脉营养剂或白蛋白治疗外,抗病毒治疗更是重要,抗病毒药物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可以抑制细胞内病毒DNA的合成。

同时糖皮质激素使用也是极其重要的,糖皮质激素能够有效控制炎症发展、控制抗原抗体反应,同时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轻水肿,保护血脑屏障。

在治疗过程中能控制脑水肿和降低颅压,就可以迅速控制惊厥,能减少脑疝的出现,还能使动脉血流降低,使椎动脉血流增加,提高脑干网状系统氧分压,从而有效改善大脑的供氧。

大剂量使用丙种球蛋白可以再一定的程度上控制高热,同时可有效抑制病情发展,提高预后。

病毒性脑炎起病急骤,进展快,并发症多,病情危重,患者的临床表现是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的关键,其中脑脊液收稿日期:2012-11-19临床研究・ ・・ ・82常规生化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对诊断也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特异性不强,故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需要对此病有足够的警惕性,要对本疾病特点,诊治规律有深刻的认识,尽量早诊断,早治疗,这样才可以尽量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本病的预后。

参 考 文 献[1] 汪伟,张坤龙.儿童病毒性脑炎脑脊液细胞学的早期诊断价值中华全科医学[J],2011,9(2):219-220.[2] 郑楠,孙若鹏,马玉燕.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学研究[J].山东医药,1998,38(7):11-12.[3] 韩玉坤,陈菊梅.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的多系统损害[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4,9(6):369-371.(王东颖 编辑 )肺功能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高 伟(本溪市中心医院东兴分院 综合内科病房,辽宁 本溪 117022)摘要:目的 探讨肺功能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06月份-2012年02月份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无呼吸系统疾病的健康人4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人员全部进行肺功能检测,回顾性分析检测结果。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观察组平均肺活量:79.4±10.8(%),平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66.7±11.4(%),平均最大通气量:83.2±12.4(%),平均残气量:141.5±10.7(%),经统计分析,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随着疾病的加重,肺功能指标异常越加明显。

观察组患者诊断率为52.4%,漏诊率47.6%。

结论 肺功能检测能够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提供参考,但其有较高的漏诊率,建议临床继续深入研究。

关键词:肺功能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中图分类号:R 563 文献标识码:B肺功能检测是呼吸系统疾病常用的检测方式,主要用于评价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呼吸功能,例如慢性肺部阻塞性疾病和支气管哮喘。

肺功能检测对于临床疾病分期的判断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大的意义,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以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1]。

回顾性分析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检测情况,旨在为临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对象随机选取2010年06月份-2012年02月份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2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56岁-81岁,平均年龄(65.9±4.8)岁,选择无呼吸系统疾病的健康人42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患者年龄58岁-82岁,平均年龄(65.7±4.4)岁。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基础疾病等临床资料经数据统计,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检测方法所有人员全部进行肺功能检测,使用机器为日本生产的CHESTAGC-33(8800)Series D type,每次检测由同一位技术人员进行操作,质量控制参照美国胸科协会制定的肺功能测定标准。

具体方法:患者保持平静状态,取坐位,在3-5次的用力呼吸后记录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最大通气量(MVV) 及残气量(RV)等指标。

1.3 评价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观察组诊断标准参照相关文献报道[2],即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小于70%。

1.4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分析软件包SPSS.19.0版本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P<0.01,有显著差异。

2 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平均肺活量:99.5±11.4(%),平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96.7±10.5(%),平均最大通气量:103.5±12.8(%),平均残气量:88.5±11.4(%);观察组平均肺活量:79.4±10.8(%),平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66.7±11.4(%),平均最大通气量:83.2±12.4(%),平均残气量:141.5±10.7(%),经统计分析,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随着疾病的加重,肺功能指标异常越加明显。

观察组患者诊断22例,诊断率为52.4%,漏诊20例,漏诊率47.6%。

3 讨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临床的常见疾病,气流受阻是其主要的临床特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呈进行性加重,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对控制疾病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目前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有较高的病死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随着疾病的发展,明显下降,因此目前临床上多将肺功能检测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中[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