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绘画活动中符号语言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绘画活动中符号语言解读

【摘要】“符号语言”是幼儿语言世界中最早出现的书面语言,是儿童想用绘画、图像、标记等形式将所见、所闻、所想的事描述出来。是儿童生活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事件,是儿童心象的自然流淌。孩子们掌握的文字不多,可以把自己感触最深的事情和感想用图画标记描绘下来,它能够弥补幼儿期语言表达的不足。在活动教学中已被广泛运用的表现手段,它的解读体现着教与学的重要关系。

【关键词】解读绘画符号语言

一、符号语言解读的意义

瑞吉欧的理念:孩子有一百种语言,其中文字、动作、图象、绘画、建筑构造、雕塑、皮影戏、戏剧、音乐……等都作为儿童语言,并归纳为:表达语言、沟通语言、符号语言(标记、文字)、认知语言、道德语言、象征语言、逻辑语言、想象语言和关系语言等等。瑞吉欧经验显示“学龄前幼儿能够广泛运用各种不同的图象和媒介来表达,以及与他人沟通彼此的认知。”将图像、绘画等符号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认知和愿望是幼儿期特有的一种表达方式。在绘画过程中幼儿的任何涂鸦都有他特别的意义,都是他心里的所想。在选择座位时,他们会根据桌子上的线条符号或具体的水果、小动物图案来辨别。通过观察了解,我们发现小班幼儿开始产生了表达的愿望,对简单的符号标记感兴趣。用一根线条,一个记号,或是一个毫不引人注意的小点,但它却是幼儿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认识的一种独有方式。也正因为符号语言是他们最得心应手的表达工具,所以在绘画活动进行的各个环节中,幼儿经常会利用它进行必要的探索和表达。也许画面并不精美,构图并不完整,表达也不清晰,但却从中透露出许许多多值得我们教师反复咀嚼的信息。这种咀嚼的过程让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幼儿在想什么,在做什么,还需要什么但是表达往往具有随意性。而中大班幼儿由于知识经验的积累,已经开始有意识地运用所掌握的图案、符号来表达他们的经验和愿望。正如《孩子的一百种语言》中指出的:教师要具有越过高墙的眼睛,才能看见孩子的思想。才能准确地了解幼儿、走近幼儿;耐心地品读符号语言,才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看见幼儿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这样的解读,才能让教师更有目的地把准教学进程,活动教学开展的才会有意义。

二、符号语言表达的内容

其实,图画也是一种语言符号,是一种早于文字而且比文字。更加直观的语言,它能够弥补幼儿期语言表达的不足。要想看见孩子的所思所想,如果仅仅在幼儿表达完后询问一下“你画的是什么”那肯定是对解读最浅表的理解,所以除了要了解最基本的“画了什么”,还要在活动的开始、开展、结束阶段,对符号语言进行不同侧重点的的解读,了解到已有经验、能力差异、情感表达等问题,解读才是有成效的。

1、符号语言中了解幼儿原有的观点与经验

每个孩子都拥有着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想法与思考,活动刚开始我们着重了解孩子到底对什么感兴趣,比例点是多少?哪些是孩子已经有知识点,这些孩子所拥有的经验又来源于哪里等等。这些已有的信息虽然看似是零散的,不全面的,但却是他们最真实的体现。在解读中了解到的幼儿原有观点与经验,就能帮助我们依据地确定活动内容,知道活动展开的切入点。【1】《我的家乡》主题活动中,我请孩子们用符号语言描述自己眼中的瘦西湖,孩子们有的画了瘦西湖边长发飘飘的柳树;有的画了公园里五彩缤纷的小花;有的画了大运河水面上泛舟游玩的人群,这些都是孩子对家乡原有的经验。从表现上看似乎孩子们对家乡的感受很丰富,但是细细观察却发现,不少孩子所描绘的树都是一个格式树干咖啡色,树叶子的大小也没有什么差异变化。花园里的花除了整朵颜色上有点不一样外,也是同一模样的朵朵开放。所以,当深入到表象内部去分析孩子的观点与经验时,就会发现孩子对家乡的了解,有的只是初浅的感知。他们凭着想象和电视的传授或是无意的观察,并没有目的、细致发现过身边的家乡,所以表现的景色都是千篇一律的。了解了这些原有经验和观点后,老师觉得接下去可以从孩子最容易观察的植物开始,给予“把家乡藏在相机里”的命题,让幼儿能从不同的感官角度更细致地寻找植物发生的显著变化,并一步步了解家乡。

2、符号语言中的发现与差异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会用一些符号语言记录自己的绘画过程,而这些小小的记号、线条和色彩中往往蕴藏着幼儿活动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也会流露出解题方法。因此,这一阶段要侧重解读幼儿遇到了怎样的问题?是个别幼儿的困惑还是群体幼儿的困惑?他们是否解决了发现的问题?所采用的方法是怎样的?这个方法对活动有怎样的帮助作用?捕捉符号语言中幼儿不同的发现与差异,分析背后所关联的原因,才能使活动有的放矢地推进与深入。【2】《风雨来了》的活动中,孩子通过实验,记录着雨和物体的关系。李雷是这样记录,他用5根斜线表示出雨飘过来的状态,四个箭头表示风车在转,弧线先向下再向上一个微微弯曲的走势和箭头的方向正好相同,可以看出李雷认为正是因为风从这个方向吹过来,引起风车这样的一种顺时针的转动,他已经发现了风向和物体转动间的关系。【3】第二幅是苗苗记录,她用一个箭头表示风吹来的方向,而她手上飘带的走势正好与风吹来的方向相同,天天觉得前面风吹来,所以飘带才会向后飘动,她也发现了风向和飘带飘动之间的关系。从这两张作品可以看出,孩子正处在发现风向与物体被吹之间关系的关键学习期,可以利用这两个孩子的发现转化为一个全班孩子都值得探究的新命题。

3、解读符号语言中的情绪体验。

活动进入尾声,幼儿总是尽情地将自己的所知,所想,所感,大胆地表达出来,他们满足于这样的情感再现和表达过程。此时,教师要侧重解读符号语言中的情绪体验,从中了解幼儿对活动中什么最有兴趣?收获了哪些知识和内容?又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等。当幼

儿滔滔不绝地向老师和同伴介绍自己表达的内容时,他们的所学所获在情感上得到了升华,也让活动活动在幼儿真实的情感再现中画上圆满的句号。【3】《长大的我》活动中,老师请孩子们画画在妈妈肚子里的感觉。韩红伟画的画头的下面有一个大大的圆,里面画了一个小人,还有一个个圆圆的东西。大大的圆应该是妈妈的肚子,小人就是妈妈肚子里的宝宝,里面还有一个不太起眼的小圆。画完后韩红伟毫不犹豫地把妈妈的肚子全都涂成了深蓝色,把原来的细节部分盖住了,他说:深蓝色是妈妈的肚子,妈妈的肚子里没有灯也没有光有水,所以是深蓝色的。虽然没有光线,但我在里面觉得很舒服,一点也不暗,我还能感觉到妈妈在笑,妈妈肚子里还有心脏、胃……老师终于明白了圆圆东西的含义,也知道他将画全部涂深蓝色的原因。一向大大咧咧、毫不懂事的韩红伟,也有如此细腻温和的一面,老师感受到作品中传递出来的浓浓亲情,感受着这份母子间与生俱来的心灵感应。

三、符号语言的策略与方法

下面我们用四步曲,按照解读的逻辑关系从整体到局部从皮肤到内部做一准确的判断。第一步:“问”,即通过询问,了解符号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和缘由。第二步:“闻”,即听懂幼儿有声语言和动作、表情等无声语言的表达。第三步:“看”,即观望分析符号作品所呈现的不同内容和不同层次水平。第四步:“切”,即及时准确地寻找到与众不同和看似难以理解的细节之处,再进行有效分析。在这样层层递进、深层剖析的过程中,老师才能抛开表象看见

幼儿学习特点的本质,从而进一步走近幼儿。

第一步读懂童话。

1、从“问”中准确地了解孩子的表达

幼儿的作品完成后,想知道他们表达了什么,耐心地询问不乏是一种最直接的方法。有的时候看似简单的记录,却能看到幼儿丰富的想法,有的时候看似语无伦次地线条,却能传递出幼儿重要的学习信息……此时的询问要更多地使用宽泛类的问题,如“这是什么意思” 、“画了什么”,才能让孩子更为放松地将原始想法呈现老师面前,而不受老师的干预。询问后我们可以将孩子的表述记录在作品旁边或纸上,这些文字有时也会提供老师再一次倾听、再一次观察、再一次思考的机会。【4】在“风雨来了”的活动中,老师请大家把感受到的风雨画下来。奇奇作品的右下角画了几跟类似于树杆的咖啡色线条,树杆上还有零星的几片叶子,而画面上大部分的地方画着半圆形,并在半圆形后面也有一些绿色的细线条。看上去老师会认为作品中有树有绿叶,奇奇表现的是风吹来时雨又打过来了,树上的叶子飘落下来的意思。可是询问后老师才知道漫天飘的这些半圆是小鸟,她在观察风和雨的时候正好看到,树上的鸟儿在躲雨,风吹来时小鸟飞舞起来。这一“问”让我们更真实、准确地了解孩子的表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