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启蒙文注释
《弟子规》拼音读本及注释
《弟子规》拼音读本及注释《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
以《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
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集中国传统家训、家规、家教之大成!也是当今社会做人的基本教导,倡导通过在生活中学习、力行以达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是人生第一规,是做人的根本!“弟子”的意思比较多:在家指孩子;在学校指学生;在公司指员工;在社会大众中指公民。
“规”就是规范。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
贪瞋痴慢,人心堕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须从根本着手。
图挽犯罪狂澜,唯有明伦教孝。
误根本为枝末,认枝末为根本。
为求解决问题,反倒制造问题。
君子唯有务本,本务邦国自宁。
俗云:「教儿初孩,教妇初来」,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弟子规[1]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晓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尽分之道;若幼小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弟子规》拼音读本及注释dìzǐguī弟子规zǒng xù【总叙】dìzǐguīshèngrénxùn shǒuxiàotìcìjǐnxìn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fànàizhòngérqīnrén yǒu yú lìzé xué wén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rù zé xiào【入则孝】fùmǔhū yìngwùhuǎn fùmǔmìng xíngwùlǎn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fùmǔjiào xūjìngtīng fùmǔzé xūshùnchéng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dōngzéwēn xiàzéjìng chénzéxǐng hūnzédìng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chūbìgùfǎnbìmiàn jūyǒucháng yèwúbiàn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shìsuīxiǎo wùshànwéi gǒushànwéi zǐdàokuī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wùsuīxiǎo wùsīcáng gǒusīcáng qīnxīnshāng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qīnsuǒhào lìwèijù qīnsuǒwù jǐnwèiqù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shēnyǒushāng yíqīnyōu déyǒushāng yíqīnxiū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qīnàiwǒ xiàohénán qīnzēngwǒ xiàofāngxián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qīnyǒuguò jiànshǐgēng yíwúsè róuwúshēng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jiànbúrù yuèfùjiàn hàoqìsuí tàwúyuàn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qīnyǒují yàoxiāncháng zhòuyèshì bùlíchuáng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sāngsānnián chángbēiyè jūchùbiàn jiǔròujué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sāngjìnlǐ jìjìnchéng shìsǐzhě rúshìshēng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chūzétì【出则弟】xiōngdàoyǒu dìdàogōng xiōngdìmù xiàozàizhōng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cáiwùqīng yuànhéshēng yányǔrěn fènzìmǐn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huòyǐnshí huòzuòzǒu zhǎngzhěxiān yòuzhěhòu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zhǎnghūrén jídàijiào rénbùzài jǐjídào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已即到chēngzūnzhǎng wùhūmíng duìzūnzhǎng wùxiànnéng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lùyùzhǎng jíqūyī zhǎngwúyán tuìgōnglì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qíxiàmǎ chéngxiàjū guòyóudài bǎibùyú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zhǎngzhělì yòuwùzuò zhǎngzhězuò mìngnǎizuò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zūnzhǎngqián shēngyàodī dībùwén quèfēiyí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jìnbìqū tuìbìchí wènqǐduì shìwùyí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shìzhūfù rúshìfù shìzhūxiōng rúshìxiōng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jǐn【谨】zhāoqǐzǎo yèmiánchí lǎoyìzhì xīcǐshí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chénbìguàn jiānshùkǒu biànniàohuí zhéjìngshǒu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guānbìzhèng niǔbìjié wàyǔlǚ jùjǐnqiè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zhìguānfú yǒudìngwèi wùluàndùn zhìwūhuì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yīguìjié búguìhuá shàngxúnfèn xiàchènjiā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duìyǐnshí wùjiǎnzé shíshìkě wùguòzé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niánfāngshào wùyǐnjiǔ yǐnjiǔzuì zuìwéichǒu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bùcōngróng lìduānzhèng yīshēnyuán bàigōngjìng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wùjiànyù wùbǒyǐ wùjījù wùyáob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huǎnjiēlián wùyǒushēng kuānzhuǎnwān wùchùléng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zhíxūqì rúzhíyíng rùxūshì rúyǒurén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shìwùmáng mángduōcuò wùwèinán wùqīnglüè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dòunàochǎng juéwùjìn xiépìshì juéwùwèn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jiāngrùmén wènshúcúnjiāngshàngtáng shēngbìyáng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rénwènshuí duìyǐmíng wúyǔwǒ bùfēnmíng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yòngrénwù xūmíngqiú tǎngbùwèn jíwéitōu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jièrénwù jíshíhuán hòuyǒují jièbùnán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xìn【信】fánchūyán xìnwéixiān zhàyǔwàng xīkěyān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huàshuōduō bùrúshǎo wéiqíshì wùnìngqiǎo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jiānqiǎoyǔ huìwūcí shìjǐngqì qièjièzhī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jiànwèizhēn wùqīngyán zhīwèidì wùqīngchuán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shìfēiyí wùqīngnuò gǒuqīngnuò jìntuìcuò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fándàozì zhòngqiěshū wùjíjí wùmóhū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bǐshuōcháng cǐshuōduǎn bùguānjǐ mòxiánguǎn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jiànrénshàn jísīqí zòngqùyuǎn yǐjiànjī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jiànrénè jínèixǐng yǒuzégǎi wújiājǐng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wéidéxué wéicáiyì bùrúrén dāngzìlì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ruòyīfú ruòyǐnshí bùrúrén wùshēngqī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wénguònù wényùlè sǔnyǒulái yìyǒuquè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wényùkǒng wénguòxīn zhíliàngshì jiànxiāngqīn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wúxīnfēi míngwéicuò yǒuxīnfēi míngwéiè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guònénggǎi guīyúwú tǎngyǎnshì zēngyìgū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fàn ài zhòng【泛爱众】fánshìrén jiēxūài tiāntóngfù dìtóngzài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xìnggāozhě míngzìgāo rénsuǒzhòng fēimàogāo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cáidàzhě wàngzìdàrénsuǒfú fēiyándà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yǐyǒunéng wùzìsī rénsuǒnéng wùqīngzī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wùchǎnfù wùjiāopín wùyàngù wùxǐxīn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rénbùxián wùshìjiǎo rénbùān wùhuàrǎo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rényǒuduǎn qièmòjiē rényǒusī qièmòshuō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dàorénshàn jíshìshàn rénzhīzhī yùsīmiǎn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yángrénè jìshìè jízhīshèn huòqiězuò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shànxiāngquàn déjiējiàn guòbùguī dàoliǎngkuī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fánqǔyǔ guìfēnxiǎo yǔyíduō qǔyíshǎo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jiāngjiārén xiānwènjǐ jǐbúyù jísùyǐ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ēnyùbào yuànyùwàng bàoyuànduǎn bàoēncháng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dàibìpú shēnguìduān suīguìduān cíérkuān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shìfúrén xīnbùrán lǐfúrén fāngwúyán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qīn rén【亲仁】tóngshìrén lèibùqí liúsúzhòng rénzhěxī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guǒrénzhě rénduōwèi yánbúhuì sèbúmèi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néngqīnrén wúxiànhǎo dérìjìn guòrìshǎo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bùqīnrén wúxiànhài xiǎorénjìn bǎishìhuài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yú lì xué wén【余力学文】búlìxíng dànxuéwén zhǎngfúhuá chénghérén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dànlìxíng bùxuéwén rènjǐjiàn mèilǐzhēn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dúshūfǎ yǒusāndào xīnyǎnkǒu xìnjiēyào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fāngdúcǐ wùmùbǐ cǐwèizhōng bǐwùqǐ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kuānwéixiàn jǐnyònggōng gōngfūdào zhìsètōng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xīnyǒuyí suízhájì jiùrénwèn qiúquèyì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fángshìqīng qiángbìjìng jīànjié bǐyànzhèng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mòmópiān xīnbùduān zìbújìng xīnxiānbìng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lièdiǎnjí yǒudìngchù dúkànbì huányuánchù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suīyǒují juànshùqí yǒuquēhuài jiùbǔzhī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fēishèngshū bǐngwùshì bìcōngmíng huàixīnzhì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wùzìbào wùzìqì shèngyǔxián kěxúnzhì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部分读音注释◇「首孝弟次谨信」:「弟」读音tì,通「悌」;◇「出必告反必面」:「告」读音ɡù为古音,今音ɡào;◇「对尊长勿见能」:「见」读音xiàn,通「现」;◇「骑下马乘下车」:「车」读音jū为古音,今音chē;◇「老易至惜此时」:「惜」读音xī,另有读音xí;◇「便溺回辄净手」:「溺」读音niào,通「尿」,指小便;◇「上循分下称家」:「分」读音fèn,指身份;「称」读音chèn,意为相称;◇「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阈」读音yù第四声,意为门槛;「跛倚」读音bǒ yǐ,「跛」是指一只脚斜站着;「跛倚」是指身子歪曲斜倚;「箕踞」读音jī jù,是指坐着时双脚展开像簸箕或是虎踞的样子;「摇髀」,是指抖腿或摇臀,「髀」读音bì,指大腿;◇「人问谁对以名」:「谁」读音shuí,另有读音shéi;◇「知未的勿轻传」:「的」读音dì第四声,意为真实、确实;◇「勿急疾勿模糊」:「糊」hū ,另有读音hú、hu;◇「纵去远以渐跻」:「跻」读音jī,意为上升;◇「行高者名自高」:「行」读音为xìnɡ第四声,意为德行;◇「人所能勿轻訾」:「訾」读音为zī第一声,意为口毁;◇「非圣书屏勿视」:「屏」读音bǐnɡ,通「摒」,意为放弃,除去;◇「圣与贤可驯致」:「驯」读音xún第二声,意为逐渐。
德育文言文
以下是一篇德育的文言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在家里就要孝顺父母,出门就要敬爱兄长,做事严谨而说话有信用,普遍爱护众人并且亲近有德行的人。
做到这些以后,还有余力的,就去学习文献知识。
”
解释:
这篇文言文强调了德育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年轻人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出门要敬爱兄长,做事要严谨,说话要有信用,普遍爱护众人并且亲近有德行的人。
只有在做到这些之后,还有余力的,才可以去学习文献知识。
也就是说,德育是首要的,而学习文献知识则是次要的。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可以从这篇文言文中得到启示。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团结友爱,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有用之人。
《德育课本》四集第二册
《德育课本》四集第二册信篇一、【邓曼抚民】邓曼谏君。
抚民以信。
莫敖未刑。
楚师败阵。
【原文】周楚子熊通夫人邓曼。
有伟识。
楚子使莫敖屈瑕伐罗。
斗伯比送之。
还。
谓其御曰。
莫敖必败。
举趾高。
心不固矣。
遂见楚子曰。
必济师。
楚子辞焉。
入告邓曼。
邓曼曰。
大夫其非众之谓。
其谓君抚小民以信。
而威莫敖以刑也。
莫敖狃于蒲骚之役。
将自用也。
不然。
夫岂不知楚师之尽行也。
楚子使人追之。
不及。
屈瑕果大败。
莫敖之败。
伯比见其趾高而知之。
邓曼仅闻其心不固而知之。
其谏君抚小民以信一言。
尤为识见过人处。
民无信不立。
莫敖不自知。
而伯比知之。
楚子不及知。
而邓曼言之。
非伟识而何。
楚子愧之矣。
【白话解释】周朝时候。
楚国国君熊通的夫人。
名叫邓曼。
邓曼有很广大的见识。
楚君差了他的将军莫敖屈瑕去讨伐罗国。
斗伯比去送行。
回来的时候。
斗伯比就对他驾车的人说。
我看莫敖屈瑕这次出去。
一定是打败仗的。
因为他走路的时候。
把脚尖举得很高。
这样就可晓得他的气是很盛的。
可是心上却欠些固定了。
于是斗伯比就去见楚君。
对楚君说。
这次莫敖屈瑕去攻打罗国。
我以为应当再帮助他的军队才好。
楚君听了、以为楚国的军队。
差不多都跟了莫敖屈瑕去的。
并且觉得莫敖屈瑕可以取胜。
也有相当的把握。
于是说、你太过虑了。
这是不必的。
楚君回到了宫里。
就把这番话告诉了邓曼。
邓曼就说道。
我觉得斗伯比所说的话。
里面是含有一层意思的。
他并不是真正要国君增加军队。
给莫敖屈瑕去攻打罗国。
他的意思。
是要国君用恩信去抚养小百姓。
又要用刑罚必信的态度去对待莫敖屈瑕。
因为莫敖屈瑕。
从前在蒲骚地方打了胜仗。
他一定是很自大的。
假使不是这样的话。
那末难道斗伯比真个不晓得楚国的军队。
完全跟了莫敖屈瑕去打罗国么。
楚君听了、忽然大悟。
就差了人去追莫敖屈瑕回来。
可是已经追不着了。
果然莫敖屈瑕后来打了一个大大的败仗。
二、【卫姬信行】齐桓卫姬。
信而有行。
望色脱簪。
下拜请命。
【原文】周卫姬。
齐桓公夫人也。
公与管仲谋伐卫。
朝入。
姬脱簪解佩。
德育启蒙教育全文
德育启蒙教育全文德育启蒙教育是指在儿童成长的早期阶段,通过教育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品德、道德和价值观念,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德育启蒙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对个体的成长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对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德育启蒙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德育启蒙教育可以通过讲故事、示范行为、引导讨论等方式,向孩子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孩子的诚实、守信、友善、勤劳等良好品质,使他们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其次,德育启蒙教育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德育启蒙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尊重他人,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与他人和谐相处。
另外,德育启蒙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德育启蒙教育,孩子可以学会自律、自信、自立,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总的来说,德育启蒙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实施德育启蒙教育时,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共同为孩子的德育启蒙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让更多的孩子受益于德育启蒙教育,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责任感的新时代公民。
综上所述,德育启蒙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个体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德育启蒙教育的重要性,为孩子的德育启蒙教育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共同努力,让孩子健康成长,为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德育启蒙
《德育启蒙》《朱子治家》《德育故事》《成语接龙》《少年儿童诗词启蒙》《老子》(道德经) 《孙子兵法○增广贤文》《孝经○笠翁对韵》《幼学琼林○名贤集》《古典长诗精选与神童诗》《让子成龙》《庄子》(选)《文学启蒙-古代散文选萃》(全本)《唐诗三百首》
什么是累积式教育法(简称137学习法)?
1:是读经的次数,每天至少一遍。
3:是读经的内容,每天至少三样(三线程各选一本),遵守生活多样性要求;
7:是读经的周期,相同内容连续读七天,遵守天地运行之道。
三年完成大结构的人生基础建设
第一线程:易经+黄帝内经+道德经+孝经+诗经……,
第二线程: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第三线程: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成语接龙+诗词启蒙+文学启蒙+……
其他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安排。
(如经典音乐、新概念英语、数学导读、中华字经等)。
德育启蒙教育全文
德育启蒙教育全文德育启蒙教育是指在幼儿园阶段,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和健康人格,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德育启蒙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成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德育启蒙教育要注重情感教育。
幼儿是情感世界的主体,情感是幼儿认识世界、适应环境、发展自我和社会交往的基础。
因此,德育启蒙教育应该以培养幼儿的情感为重点,通过亲情教育、友情教育、集体生活教育等形式,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使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团结合作,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
其次,德育启蒙教育要注重行为规范的培养。
幼儿时期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德育启蒙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
教师要以身作则,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礼貌待人、团结友爱、守纪守法等,通过游戏、故事、歌曲等形式,引导幼儿自觉遵守规则,培养良好的行为品质。
再次,德育启蒙教育要注重价值观念的培养。
在成长的过程中,幼儿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明确是非曲直,懂得尊重他人、珍惜友情、关爱环境等。
因此,德育启蒙教育应该注重价值观念的灌输,通过教育活动,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的情感,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最后,德育启蒙教育要注重自我认知的培养。
幼儿时期是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德育启蒙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自我认知能力,引导他们认识自己、尊重自己、发展自己。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设计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积极进取的品质,使他们在认知上得到全面发展。
总之,德育启蒙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任务,对幼儿的成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注重情感教育、行为规范的培养、价值观念的灌输和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和健康人格,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弟子规(幼儿文学节选)原文+注释
好 , 但 是 报 答 恩 情 的 心 意 却 要 长 存 不 忘 。
早 忘 掉 仇 恨 , 报 怨 之 心 停 留 的 时 间 越 短 越
不 小 心 和 人 结 了 怨 仇 , 应 求 他 人 谅 解 , 及
他 人 对 我 有 恩 惠 , 应 时 时 想 回 报 他 ;
仁 慈 、 宽 厚 , 那 就 更 完 美 了 。
父 母 身 边 。
的 药 要 先 尝 , 要 昼 夜 照 料 在 生 病 的
当 父 母 大 病 的 时 候 , 父 母 所 吃
在要酒常 世表作哀父 时现乐思母 的得。养去 父诚举育世 母恳行之, 一。丧恩要 样对礼,居 尽待,居丧 孝去要处三 道世按力年 。的照求。 父礼简在 母法朴居 要;,丧 像祭不期 对奠可间 待时饮 ,
一尊 种敬 孝兄做 道长兄 。。长 兄的 弟要 和爱 睦护 ,弟 这弟 也, 是做 对弟 父弟 母的 的要
fèn
mǐn
引会 起相 忿互 把 怒怨 财 。恨 物 ,看 言得 语轻 上淡 处些 处, 忍兄 让弟 ,之 便间 不就 会不
长 者或 在吃 先、 ,或 幼坐 者、 应或 跟走 在, 后都 面要 。让
碎 语 干 扰 他 。
对 方 身 心 很 不 安 定 , 我 们 就 不 要 再 用 闲 言
密 不 想 让 人 知 道 , 我 们 就 不 要 说 出 来 。
别 人 的 短 处 绝 对 不 要 揭 露 出 来 , 别 人 有 秘
如 果 过宣 分扬 的别 憎人 恶的 ,过 就恶 会, 招就 来等 灾于 祸自 。己 作 恶 ,
对 待 他 人 的 父 亲 , 应 像 自 己 的 父 亲
可 欺 骗 蒙 混 , 失 信 是 绝 对 不 可 以 的 。
德育启蒙全文及译文
《德育启蒙》是一本清代的儿童教育读物,作者是清代学者朱柏庐。
以下为《《德育启蒙》的部分内容及译文:
原文: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匪敢,诞厥言,思无邪,斯为美。
译文:
当孩子通读了《《孝经》,并对《《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有了深入理解后,才可以开始阅读《六经》。
《六经》包括《诗经》、《尚书》、《易经》、《礼记》、《春秋》。
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深入研究的经典。
在《《尚书》中,有典谟《(记载古代帝王言行的篇章)、训诰《(帝王对臣下的训诫)、誓命(帝王的誓言和命令),这些都是《尚书》的深奥之处。
我并不敢随意说话,而是始终保持思想的纯正,这是最美好的品质。
注意:《德育启蒙》全文较长,这里只提供了部分内容的原文和译文。
如果你想查看全文及译文,可能需要查阅相关书籍或在线资源。
德育启蒙文注释
惜字集一、普劝敬惜字纸及尊敬经书说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下(民二十四年)人生世间,所资以成德达才,建功立业,以及一才一艺,养活身家者,皆由文字主持之力,而得成就。
字为世间至宝,能使凡者圣,愚者智,贫贱者富贵,疾病者康宁。
圣贤道脉,得之于千古,莫不仗字之力。
使世无字,则一切事理,皆不成立,而人与禽兽无异矣。
既有如是功力,固宜珍重爱惜。
窃见今人任意亵污,是直以至宝等粪土耳,能不现生折福折寿,来生无知无识乎哉。
又不但有形之字,不可亵污遗弃,而无形文字,更不可亵污遗弃。
孝、弟、忠、信、礼、义、廉、耻,若不持之躬行,则成亡八字矣。
八字既亡,则生为衣冠禽兽,死堕三途恶道,可不哀哉。
字为世间至宝,非金、银、珠、玉、爵位可比。
以金、银、珠、玉、爵位,皆由字而得;使世无字,则金、银、珠、玉、爵位,亦无由而得矣。
字之恩德,说不能尽。
敬惜书字,福报甚大。
宋朝王文正公之父,极其敬惜字纸。
后梦孔夫子以手按其背曰,汝何惜吾字之勤也,当令曾参来汝家受生,显大门户。
后生子之名王曾,连中三元,为名宰相。
没后谥文正公,封沂国公。
后世凡科甲连绵,子孙贤善者,悉由先生敬惜书籍,及与字纸中来。
近世欧风东渐,不但普通人不知敬惜书籍字纸,即读书儒士,亦不恭敬书籍,及与字纸。
或置书于坐榻,或以书作枕头。
或大怒而掷书于地,或抽解而犹看诗书。
不但大小便后,概不洗手,即夜与妇宿,晨起读书,亦不洗手。
每每以字纸揩拭器物,犹以敬惜为名而焚化之。
故致普通人无所取法,而垃圾里,茅厕中,街头巷尾,无处不是字纸遍地。
舟车行人,每以报纸铺坐处。
出外妇女,率用报纸包鞋袜。
种种亵渎,不堪枚举。
以故天灾人祸,相继降作,皆由亵渎天地间之至宝所致。
不知此字纸中,皆有天地日月之字,圣贤经书之文。
以此种至极尊贵之物,视同粪土,能不折福寿而现受其殃,贻子孙以愚劣之报乎。
吾师前文,已包括其大致。
犹恐举一而不悉反三,故又择其人所易忽者重言之。
以期有心世道之人,辗转劝人,同皆敬惜书字。
则福寿康宁,现身获萁畴之五福。
《德育课本》初集第三册2
《德育课本》初集第三册礼篇一、【伯禽趋跪】周鲁伯禽。
不雅于桥梓。
入门而趋。
登堂而跪。
【原文】周伯禽、随康叔三见周公。
三被笞。
以问商子。
曰。
南山之阳有桥木。
北山之阴有梓木。
盍往不雅。
伯禽见桥高而仰。
梓卑而俯。
还告商子。
曰。
桥者父道。
梓者子道。
明日。
伯禽入门而趋。
登堂而跪。
周公嘉其得君子之教。
周公制礼。
实开礼教之源。
且尝一饭三吐哺。
一沐三握发。
以礼天下之贤士。
其子伯禽未谙礼节。
宜其三见而三笞之也。
商子以桥梓明父子之道。
俾尽乎礼。
诚不愧为君子矣。
【白话解释】周朝初年间时候。
有个周公的儿子。
名叫伯禽。
跟了周公的弟弟康叔去见周公三次。
就被他的父亲痛打了三次。
伯禽就去问商子。
这是为了什么缘故。
商子道。
南山的阳面有一种树。
叫做桥木。
北山的阴面有一种树。
叫做梓木。
你何不去看一看呢。
伯禽听了商子的话。
就去看了。
只见桥木生得很高。
树是仰着的。
梓木长得很低。
可是俯着的。
就回来告诉商子。
商子就对伯禽说道。
桥木仰起。
就是做父亲的道理。
梓木俯着。
就是做儿子的道理。
到了第二天。
伯禽去见周公。
一进门就很快的走上前去。
一登堂就跪下去。
周公赞许他受了君子的教训。
二、【宋桓罪己】宋桓未立。
深明大体。
遇水恤民。
言惧名礼。
【原文】周宋大水。
鲁庄公使吊焉。
公子御说。
承父命对曰。
孤实不敬。
天降之灾。
又以为君忧。
拜命之辱。
臧文仲曰。
宋其兴乎。
禹汤罪己。
其兴也勃焉。
桀纣罪人。
其亡也忽焉。
且列国有凶。
称孤。
礼也。
言惧而名礼。
其庶乎。
罪归诸己。
那么和气致祥。
人心欢洽。
罪归诸人。
那么戾气相感。
大快人心。
公子御说以天灾引咎自责。
臧孙达谓其是宜为君。
有恤民之心。
厥后果称贤君。
可见人君之宜履礼爱人也。
【白话解释】周朝时候。
宋国里受了重大的水灾。
鲁国里的庄公就差了人去吊问。
宋国庄公的公子名叫御说的。
受了他父亲的命。
对鲁国差来的人说道。
因为了孤的不敬。
所以上天降下了灾祸。
又使得贵国的君侯忧虑。
这是我们觉得很抱愧的。
就此拜受了贵国君侯的赐问了。
鲁国的大夫官臧文仲知道了这一番话。
《德育课本》一集孝篇
《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孝篇
【白话解释】 虞代的舜帝。姓姚。名叫重(chóng)华。他的父亲叫 瞽瞍(gǔ sǒu)。没有知识。又喜欢妄作妄为。他的生母名叫握 登很贤德。可是早已亡过了。他的后母呢。口里是不说忠信的 言语的。他的弟弟名叫象。性子又很傲慢。他们常常想了计策。 要谋害舜。舜像孩子般的呼号哭泣。同穷苦的人没有归处一样。 并且以为父亲母亲弟弟的种种行为。都是自己的侍奉不得法。 所以不能够得到爷娘的喜欢。舜帝这样的孝顺行为。终于感动 了上天。有一次。在历山地方耕田。大象帮着他耕。飞鸟帮着 他耘。尧皇帝得知了。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屡次用艰难的事 情。去试验舜帝。并不觉得怎么样。后来天下很太平。尧帝就 把皇帝位子让给他了。 大舜心中只有父母。所以其他什么都不知道。只求好好奉 养父母让他们欢心。所以看不到父母不对的地方。人伦的变化。 到大舜达到极点。但假如能对父母极尽爱敬之心。那么象瞽瞍 (gǔ sǒu)这么顽固的人。尚且能回心转意。何况一般的父母呢。
《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孝篇
七、【汉文尝药】
汉孝文帝。母病在床。三载侍疾。汤药亲尝。 【原文】 汉文帝、姓刘、名恒。高祖第三子也。初封于外为代王。 生母薄(bó)太后。帝朝夕奉养无倦怠。太后病三年之久。帝侍 疾。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所用汤药。必先亲尝之而后进。仁 孝之名。闻于天下。 王应照谓三年之病久矣。而帝之所以小心侍奉者。历三 年如一日。仁孝至矣。夫太后役使满前。文帝贵为天子。以天 下养。犹必躬尽子职。况平人父母。非子媳谁为服事乎。事亲 之道。自尽其心而已。
《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孝篇
五、【老莱斑衣】
老莱七十。戏彩娱亲。作婴儿状。烂漫天真。 【原文】 周老莱子、姓莱。佚(yì )其名。楚人。至孝。奉二亲极其 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尝着五彩斑斓之衣。为婴儿状。 戏舞于亲侧。并在双亲前弄雏(chú)。欲亲之喜。又尝取水上 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李文耕曰。恒言不称老一语。记礼者原自体贴入微。得 莱子之斑衣弄雏(chú)。乃发挥尽致矣。以舜之孺慕。参之养 志。合为一人。其真爱流溢处。令人神往不尽。
《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大方广
《德育课本》四集第三册义篇一、【殖母遣子】杞殖之母。
遣子力行。
生而有义。
死而有名。
【原文】周齐杞殖之母。
慷慨明大义。
殖在齐以勇闻。
齐侯将伐卫。
为车五乘之宾。
殖与华旋。
皆不得与焉。
殖深以为耻。
归家不食。
母曰。
汝生而无义。
死而无名。
则虽与五乘。
人孰不汝笑也。
汝若生而有义。
死而有名。
则五乘之宾。
皆为汝之下矣。
趣之食而遣之。
及战。
殖与华旋先入卫军。
齐师从之。
乃取卫之朝歌。
殖之妻深明于礼。
而殖之母更明于义。
其勉子以生而有义。
死而有名为言。
是即孟子所谓舍生取义也。
夫义、路也。
礼、门也。
不出入此门。
焉能由此路。
则殖母明义、且明礼焉。
有是母、宜有是妻矣。
【白话解释】周朝齐国勇士杞殖的母亲。
他的行为很慷慨。
并且明白大义。
他的儿子在齐国。
是有力气闻了名的。
有一次、齐侯想去攻打卫国。
就设定了有五辆车子的宾客。
这个意思。
就是表示着这班宾客。
都是很勇敢的。
可是杞殖和另外一个勇士名叫华旋的。
都不在这班宾客的里面。
杞殖心里觉得这是平生的大羞耻。
于是回到了家里。
就不肯吃东西了。
他的母亲见了他这个样子。
就说道。
你假使活着在世界上。
没有行义的行为。
死了没有好的名誉。
那末就是给你排在有五辆车子的宾客里面。
人家那一个不来笑你呢。
假若你活着有了行义的行为。
死了又有那好的名誉。
那末有了五辆车子的宾客。
都在你的下面了。
就赶紧叫他吃着饭。
又依旧叫他跟了齐国的军队去攻打卫国。
等到两国开战的时候。
杞殖同华旋两个人。
首先攻进敌军里。
齐国的军队。
也在后面跟着进去。
于是把卫国朝歌的地方夺了来。
二、【义姑退兵】鲁义姑姊。
遇军走山。
弃子抱侄。
齐兵遂还。
【原文】周齐攻鲁。
至郊。
见一妇人。
携一子。
抱一子。
众逐之。
乃弃抱者。
与携者奔。
众追问之。
曰。
携者兄之子。
弃者己子也。
不能两存。
宁弃己子耳。
齐将曰。
兄子与己子孰亲。
曰。
己之子。
私爱也。
兄之子。
公义也。
子虽痛乎。
独谓义何。
齐将按兵而止。
曰。
鲁之妇人。
尚知行义。
其可伐乎。
遂返。
己子亦全。
鲁侯闻之。
赐以束帛。
号曰义姑姊。
国学启蒙三字经及注释
国学启蒙三字经及注释一、三字经简介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之一,内容简洁明了,用语浅显易懂。
全文共三百一十三字,分为三十四句。
三字经的刊本不计其数,广为家长所用,为儿童启蒙读物的经典之一。
下面将对三字经的具体内容及注释进行解析。
二、三字经全文及注释1、人之初,性本善。
(注:人生来即有善良的天性,后来受环境影响才会出现恶行)2、性相近,习相远。
(注:刚开始的时候,人的天性都相似,后来习惯不同导致了差异)3、苟不教,性乃迁。
(注:如果不加以教育,人的天性经常会改变)4、教之道,贵以专。
(注:教育的方法要有针对性,专注地教导)5、昔孟母,择邻处。
(注:古代孟母在选择住处时考虑邻居的影响)6、子不学,断机杼。
(注:如果孩子不学习,好像剪断了织布的绣楼)7、窦燕山,有义方。
(注:窦燕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8、教五子,名俱扬。
(注:他教养的五个孩子都出名)9、养不教,父之过。
(注:不教子女是父亲的过失)10、教不严,师之惰。
(注:教育不严格,是老师的懒惰)…经对三字经的前十句进行了简单注释。
三、三字经的价值与意义三字经作为古代儿童启蒙读物,内容浅显易懂,言简意赅。
对于儿童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三字经的学习,可以培养儿童的道德修养、文化素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同时,三字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结语总的来说,三字经作为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之一,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历史意义。
通过了解、学习和传承三字经,可以更好地培养下一代的品德和文化素养,同时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望广大家长与教育者能够重视三字经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让这部经典之作继续发扬光大。
以上为国学启蒙三字经及注释的文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德育启蒙
《德育启蒙》全文作者:印光大师孝亲: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
父母与我。
实为一体。
我爱自身。
应孝父母。
能不辱身。
便是荣亲。
友爱:兄弟姊妹。
手足骨肉。
痛痒相关。
休戚与共。
兄爱弟敬。
和和睦睦。
相推相爱。
家庭之福。
敬师:师严道尊。
人伦表率。
道德学问。
是效是则。
养我蒙正。
教我嘉谟。
不敬其师。
何能受益。
择友: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朋友相处。
有损有益。
益者近之。
损者远之。
劝善规过。
端赖乎兹。
布衣:衣取遮体。
兼以御寒。
大布之衣。
惜福养廉。
莫羡绸缎。
锦绣华美。
折了福寿。
自暴自弃。
蔬食:蔬食卫生。
肉食伤生。
杀时恨心。
其毒非轻。
勿贪吃肉。
吃了须还。
还的时候。
真个可怜。
惜字:字为至宝。
远胜金珠。
人由字智。
否则愚痴。
世若无字。
一事莫成。
人与禽兽。
所异唯名。
惜谷:田中五谷。
以养人民。
爱惜五谷。
即是善心。
修善者存。
不善者亡。
惜谷获福。
殄谷遭殃。
惜阴:七十古稀。
弹指即过。
过则已无。
何敢懈惰。
努力勤学。
立德立业。
自利利他。
为世作则。
仗义:一举一动。
唯义是取。
义之所在。
无往不利。
小人见利。
即忘其义。
虽得小利。
究竟吃亏。
清廉:人生福泽。
前世所修。
非义而取。
是食毒物。
清而不污。
廉而不贪。
世所崇敬。
荣无知焉。
知耻:耻之一字。
其利无穷。
有与圣近。
无与兽同。
惭耻之服。
无得暂卸。
我佛训诲。
庄严第一。
尽忠:一秉真诚。
不被妄侵。
事亲接物。
了无二心。
只期尽分。
不计人知。
如是之人。
堪为世仪。
守信:守信之人。
言不妄发。
说到做到。
不矜不伐。
无信之人。
事事皆假。
人所厌弃。
不如牛马。
仁慈:仁爱慈悲。
心之生机。
此心愈真。
福泽愈深。
若无此心。
势必残刻。
纵有宿福。
折尽受厄。
不杀生:凡属动物。
皆有知觉。
贪生怕死。
唯命是惜。
若戏顽杀。
及杀而食。
现生后世。
决定报复。
不偷窃:凡有主物。
不可偷取。
偷小丧品。
偷大招祸。
偷人之物。
折己之福。
欲得便宜。
反吃大亏。
不邪淫:淫欲为害。
伤身丧志。
虽属夫妻。
亦当节制。
若是邪淫。
更非所宜。
古今志士。
无一犯之。
不说谎:言为行表,是本心术,心既不真,行何能正。
《德育课本》初集 信篇
《德育课本》初集第二册信篇一、【展禽轻鼎】周鲁展禽。
不假岑鼎。
君请言之。
弃信不肯。
【原文】周鲁展禽、名获。
字季。
居柳下。
齐攻鲁。
求岑鼎。
鲁君以他鼎往。
齐侯反之。
曰、必令柳下季来言。
吾信之。
鲁君请于季。
对曰。
君之欲以为岑鼎也。
以免国也。
弃臣之信。
以免君之国。
亦臣之所难也。
公乃以真岑鼎往。
鲁君之以他鼎与齐。
为重鼎也。
然国之不存。
鼎亦何有。
欲免其国。
复免其鼎。
二者不可得兼。
柳下惠若言之。
则既免其国。
又免其鼎。
似可一举两全。
乃以不肯弃信为辞。
其直道事人可见矣。
【白话解释】周朝时候。
鲁国里有一个展禽。
名叫获的。
表字叫做季。
住在柳下的地方。
所以人家把他叫做柳下季。
有一年、齐国里的人来攻打鲁国。
要求那一只宝器岑鼎。
鲁国里的国君。
就把别的鼎送了去。
齐侯把这只假岑鼎回了转来。
并且说道。
一定要叫柳下季来说、这是真的岑鼎。
我才相信了。
鲁国的国君就向柳下季那儿去请求。
柳下季就对答道。
我君上所以要把假岑鼎充作真岑鼎。
是因为要避免国家的灾祸。
可是丢掉了我的信用。
来避免我君上国家的灾祸。
这也是我所为难的呵。
鲁公听了。
才把真的岑鼎送到齐国里去。
二、【季札挂剑】延陵季子。
不负初心。
徐君已死。
挂剑坟林。
【原文】周吴季札、封于延陵。
故号延陵季子。
聘鲁。
过徐。
徐君好季子剑。
口不敢言。
季子心知之。
为使上国未献。
及反。
徐君已死。
解剑。
挂其冢树而去。
从者曰。
徐君已死。
尚谁予乎。
季子曰。
始吾已心许之。
岂以死背吾心哉。
人之所贵者心。
言者、心之声也。
言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
季札之赠徐君以剑。
未有言在先也。
况徐君已死乎。
乃竟割爱。
挂剑于墓树而去。
且曰始吾已心许之。
岂以死背吾心哉。
落落两言。
千古不朽矣。
【白话解释】周朝时代。
吴国里有一个公子。
名叫季札的。
因为封在延陵地方。
所以大家称呼他叫做延陵季子。
他奉了吴国国君的命令。
聘到鲁国里去。
路过徐国地方。
徐国的国君心里很喜欢延陵季子身上挂着的一口宝剑。
可是嘴里不敢说。
延陵季子的心里也知道了。
但是为了要出使到上国去。
(德育课本)初集第四册
(德育课本)初集第四册廉篇【一】【大禹克俭】夏禹治水。
过门不入。
菲食恶衣。
俭勤莫及。
【原文】夏禹、娶涂山氏。
仅四日。
不以私害公。
即去治水。
后启生。
呱呱而泣。
禹三过其门而不入。
在外八年。
功成后。
受舜禅为天子。
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
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
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孔子贤之。
孔子之称禹。
曰、吾无间然矣。
以禹之功高天下。
德垂万世。
尊为天子。
富有四海。
而犹菲饮食。
恶衣服。
卑宫室。
民到于今称之。
世人曷不以禹为法。
克勤于邦。
克俭于家。
不自满假。
那么惟女贤。
【白话解释】唐尧皇帝的时候。
遍地发了极大的洪水。
百姓们不能够安居。
因此叫大禹去治水。
这时候、大禹新娶了他的夫人涂山氏。
才四天。
他不肯为了私事。
妨害公事。
因此就抛弃了家室去治水了。
后来他的儿子名叫启的生下来了。
小孩子呱呱地哭着。
大禹仍旧努力做着公家的事。
有三次通过自己家里的门口。
可是没有一次走进去。
如此的在外面有八年。
大水怎么说给他平治成功了。
后来虞朝舜皇帝把天子的位置让给大禹。
因此就叫做夏禹王了。
夏禹王的做人。
关于自己喝的吃的。
基本上很菲薄。
可是敬鬼神却很尽着孝心。
自己所穿的衣服很不好。
可是关于祭服和礼帽。
却收拾得很美观。
自己所住的房屋很矮小。
可是关于人民田间的水路。
却尽力的讲究。
因此孔夫子很称美他的。
【二】【伊尹耕莘】伊尹耕莘。
一介不苟。
汤使聘之。
嚣嚣弗受。
【原文】商伊尹、耕于有莘之野。
乐尧舜之道。
非其义也。
非其道也。
禄之以天下。
弗顾也。
系马千驷。
弗视也。
非其义也。
非其道也。
一介不以与人。
一介不以取诸人。
汤使人以币聘之。
嚣嚣然曰。
我何以汤之聘币为哉。
伊尹一介不苟。
无怪其不受汤币。
及汤三使往聘之。
遂幡然而起。
相汤伐夏救民。
以天下为己任。
其出也。
非为汤也。
为救民于水火之中也。
一夫不获其所。
曰时予之辜。
故孟子称其圣之任者也。
【白话解释】商朝起初的时候。
有一个大贤人。
名叫伊尹的。
在有莘地方的郊野里种田的时候。
独自一个人很欢乐的、修行唐尧虞舜的大道。
凡是有不合于义的、和那违背于道的事。
德育课本二集第1册(悌篇)
《德育课本》二集第一册悌篇一、【舜妹护兄】舜妹爱兄。
敬及皇英。
闻谋预泄。
井廪得生。
【原文】以弟道规象。
不从。
凡父母恶舜。
则密告二嫂以挽救之。
掩井焚廪之谋。
皆预泄于舜。
是以舜得免害。
调护维持。
始终无怠焉。
系善作画。
故后世推为画祖。
吕坤曰。
浚井完廪。
事出卒然。
匿孔两笠。
计必先定。
向使舜无所闻。
其不为井中之泥、廪上之灰者几希矣。
孰谓异母而有斯妹哉。
孰谓济恶满门而有斯人哉。
【白话解释】可是敤首很爱护、很敬重舜和两个嫂子。
他常常劝爷娘要慈爱。
劝象要守弟弟的规矩。
可是他的爷娘和象都不听他。
每每遇到爷娘要害死舜的时候。
他总私下告诉两个嫂嫂。
想法子来挽救舜的性命。
果然化大事为无事。
像填井和焚米仓的两件事。
都是敤首预先告知了舜。
所以舜能够预先防备。
不至送命。
敤首对于他们父子母子兄弟间。
老是很热心的调和。
从头至尾。
没有懈怠的心。
敤首生平能够画得很好的图画。
所以后世推尊他做画祖。
二、【赵姬尊嫡】赵姬劝衰。
迎还叔隗。
自处于卑。
尊嫡不怠。
【原文】叔隗。
生盾。
后衰还晋为卿。
文公以女妻之。
生同、括、婴。
赵姬固请迎叔隗母子于狄。
至、则以盾为贤。
请立为嫡子。
使三子下之。
以叔隗为内子。
而己下之。
按赵姬请迎叔隗。
衰不可。
姬必逆之。
衰乃不得已迎之耳。
吕坤曰。
妇人能容妾、足矣。
况身自为妾乎。
况以公女而妾狄人之女乎。
况以子为庶子。
而嫡狄人之子乎。
赵姬之贤。
古今一人而已。
【白话解释】就是晋文公的女儿。
当起初晋文公还没有做国君的时候。
赵衰是跟了晋文公逃出国境。
经过狄国。
狄国里的人。
就把廧咎如的女儿名叫叔隗的。
嫁给赵衰做妻子。
生了一个儿子。
就是名叫赵盾的。
后来赵衰回到晋国里来做官了。
晋文公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又生了三个儿子。
叫做赵同、赵括、赵婴。
晋文公的女儿、一定叫赵衰到狄国去、迎接叔隗母子回来。
接到了以后。
看了赵盾人品很不差。
就叫他做了长子。
叫自己生的三个儿子居下。
又叫叔隗做了大夫人。
自己情愿做赵衰的小老婆。
你想他贤德不贤德呢。
三、【聂嫈孔怀】聂政姊嫈。
《德育课本》初集第四册
《德育课本》初集第四册耻篇一、【成汤放桀】成汤救世。
誓师于郊。
自谓惭德。
放桀南巢。
【原文】舜之道。
桀终不听。
暴虐愈甚。
汤乃誓师攻鸣条。
放桀于南巢。
自以为有惭德。
曰、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
仲虺乃作诰以明之。
汤三聘得伊尹。
荐于桀。
盖其心以为伐桀救世。
不若使尹事桀。
以止其乱。
志正不在兴商也。
至万不得已而放桀。
独为有惭德。
是故征诛吊伐。
有汤之德则可。
无汤之德则篡也。
其不为口实者几希矣。
【白话解释】了聘礼、去聘请伊尹三次。
伊尹才到汤王那儿来了。
汤王就把伊尹荐到桀王那边。
打从亳的地方到人君的大道理、告诉桀王。
桀王终于不肯听他的话。
反而愈加暴虐了。
汤王不得已、才发了誓、与兵去攻打鸣条地方。
把桀王流放到南巢地方去。
汤王既然流放了桀王。
自己以为这桩事。
未免有伤德性。
很为惭愧。
说道。
我恐怕后世的人。
把我当做话柄。
于是仲虺就做一篇诰文。
来表明他。
二、【夷齐采薇】伯夷叔齐。
洁身如玉。
饿于首阳。
耻食周粟。
【原文】右欲兵之。
太公曰。
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食。
遂饿死山下。
伯夷遵父命而逃。
孝也。
叔齐亦不立而逃。
悌也。
皆求仁得仁也。
叩马而谏。
忠也。
亦义也。
饿死首阳。
其以伐纣为不仁不义乎。
夫以独善其身谓仁义者。
学夷齐可。
以兼善天下谓仁义者。
则学武王也。
【白话解释】名叫伯夷。
一个名叫叔齐。
是孤竹国里君主的两个儿子。
他们为了辞让国君的位子。
逃去隐下了。
听着。
武王身边的人。
就要用兵器来打他们了。
姜太公道。
这两个人是很有义气的人呵。
就把伯夷叔齐了。
采了薇草来吃着。
后来就在首阳山下饿死了。
三、【句践尝胆】越王句践。
焦思苦身。
不忘国耻。
尝胆卧薪。
【原文】此乎。
大夫种曰。
何遽不为福乎。
吴既赦越。
句践返国。
乃苦身焦思。
置胆于坐。
坐卧即仰胆。
饮食亦尝胆也。
曰、汝忘会稽之耻耶。
十年生聚。
十年教训。
卒沼吴以雪耻。
国耻不可不雪也。
但雪之贵有道。
句践卧薪尝胆。
生聚十年。
教训十年。
五问于包胥。
五对于诸大夫。
内命夫人、外命大夫、曰。
内有辱、子也。
外有辱、我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惜字集一、普劝敬惜字纸及尊敬经书说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下(民二十四年)人生世间,所资以成德达才,建功立业,以及一才一艺,养活身家者,皆由文字主持之力,而得成就。
字为世间至宝,能使凡者圣,愚者智,贫贱者富贵,疾病者康宁。
圣贤道脉,得之于千古,莫不仗字之力。
使世无字,则一切事理,皆不成立,而人与禽兽无异矣。
既有如是功力,固宜珍重爱惜。
窃见今人任意亵污,是直以至宝等粪土耳,能不现生折福折寿,来生无知无识乎哉。
又不但有形之字,不可亵污遗弃,而无形文字,更不可亵污遗弃。
孝、弟、忠、信、礼、义、廉、耻,若不持之躬行,则成亡八字矣。
八字既亡,则生为衣冠禽兽,死堕三途恶道,可不哀哉。
字为世间至宝,非金、银、珠、玉、爵位可比。
以金、银、珠、玉、爵位,皆由字而得;使世无字,则金、银、珠、玉、爵位,亦无由而得矣。
字之恩德,说不能尽。
敬惜书字,福报甚大。
宋朝王文正公之父,极其敬惜字纸。
后梦孔夫子以手按其背曰,汝何惜吾字之勤也,当令曾参来汝家受生,显大门户。
后生子之名王曾,连中三元,为名宰相。
没后谥文正公,封沂国公。
后世凡科甲连绵,子孙贤善者,悉由先生敬惜书籍,及与字纸中来。
近世欧风东渐,不但普通人不知敬惜书籍字纸,即读书儒士,亦不恭敬书籍,及与字纸。
或置书于坐榻,或以书作枕头。
或大怒而掷书于地,或抽解而犹看诗书。
不但大小便后,概不洗手,即夜与妇宿,晨起读书,亦不洗手。
每每以字纸揩拭器物,犹以敬惜为名而焚化之。
故致普通人无所取法,而垃圾里,茅厕中,街头巷尾,无处不是字纸遍地。
舟车行人,每以报纸铺坐处。
出外妇女,率用报纸包鞋袜。
种种亵渎,不堪枚举。
以故天灾人祸,相继降作,皆由亵渎天地间之至宝所致。
不知此字纸中,皆有天地日月之字,圣贤经书之文。
以此种至极尊贵之物,视同粪土,能不折福寿而现受其殃,贻子孙以愚劣之报乎。
吾师前文,已包括其大致。
犹恐举一而不悉反三,故又择其人所易忽者重言之。
以期有心世道之人,辗转劝人,同皆敬惜书字。
则福寿康宁,现身获萁畴之五福。
聪明睿智,后裔纳伊训之百祥矣。
(陈先善述)二、仓颉造字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苍茫大地之中,出现了人类;大约在一百万年前,人们开始学习种植作物、饲养牲畜,文明也随之出现,从此人类的生活愈来愈丰富,文明的发展也就愈来愈快速,而文字的形成正是社会发展进入文明的重要标志。
一谈到中国文字的起源,流传最广的是仓颉(jié)造字的传说。
据考证,仓颉,号史皇氏,是轩辕黄帝的史官。
史书记载,仓颉面长四目,天生睿德,常观奎星圆曲之势,察鸟兽蹄远之迹,依其类像之形首创文字,革除当时结绳记事之陋,开创文明之基,被尊奉为“文祖仓颉”。
《淮南子·本经训》上有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传说当仓颉完成造字工作,正是夜深人静之时,忽然天崩地裂般轰隆一声,天空哗啦哗啦地下起大雨,但是落下的并不是雨滴,而是一粒粒的小米,四面八方也传来哭泣的声音,原来是鬼怪们正在哭嚎,伤心不已。
这个故事说明,由于文字的出现,知识的传播更为便利,许多经验知识得到保存累积,变得更精深、博大,其中当然也包含了生产知识也就越来越有效、发达,故用“天雨粟”来形容文字对生产的贡献;至于鬼怪无法再愚弄人们、为所欲为,故有“鬼夜哭”之说。
从今天的文字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中国文字是不可能由一个人独立完成的,而是在一个长久发展的历程中,由许多人分别制造,经过选择、淘汰后逐渐形成的。
因此我们可以推论,在四千余年前,文字的使用已经相当普遍,经过仓颉的整理、归纳后,文字逐渐地迈向系统化、标准化,而人们为了推崇仓颉的贡献,故一致推选仓颉为发明文字之代表,经过历史的潮流,现在则将仓颉尊为文字的创始者。
由于仓颉综合各类古字,归纳系统再创造,使得中国文化演进史快速发展,推动了中国文化的渊博,因此仓颉可说是中华文化千年丰功伟业的一大功臣。
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文字,那将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三、惜字训金阙上相训曰:夫片文只字,皆仙佛之经书。
寸楮微言悉圣贤之名讳。
天朝地府,一字贵若宝珠。
人世寰区,千言贱如瓦砾,或糊窗裱壁,颠倒文章,或裹物包烟,轻污典籍。
封罐口,作书囊,重重蔑废。
列纸条,剪鞋样,种种欺凌。
或揩垢而拂尘,或擦油而抹桌,或写未工而嚼烂,咽下喉咙,或临荒境而撕开抛于粪土,或揉团而塞壁孔,或捏块而置墙间,或带字而登床,或携钱而入厕,或扭绳以束物,或捻线以穿钱,或捶烂以和泥,或裂开以拭秽,至于颠狂浪子为爆竹而裂破千张。
妇女闺娃夹丝线以残碎草缕。
蒙童小子,作踏于学馆书房,庸师莫知训诫,胥吏书佣,轻践于官衙私舍,有司罔识箴规。
地积青蚨,跨之弗顾,文藏纸袋,坐竟罔知。
且银工纸匠,镌字于簪镯戒指,妇女冠带,亵污于秽处淫时。
或带香而入房,或题诗而绣枕。
或写字桌板,犹口于旋写旋揩。
或燃火啖烟,尚托言于随焚随化,甚至将经书而作枕,以扁额而铺床,或以衣求印而送终,或以书入棺而殉葬,或画卦于窀穸。
或黔面于奴僮,或织字于绸缎制以为衣,或号字于椅凳,坐之罔畏。
或写字于瓷盘,破则弃之街巷,或贴之兰房,淫则亵于室内,或藏经典于卧侧,或置吏书于床帷,或题旬于竹木之枝,或写字于便尿之处。
三教之中,九流之内,识字而不敬字,读书而轻书,蔑污圣文,亵渎典籍,种种罪端,曷胜发指,罪积山邱莫觉,果报地狱而罔知。
天地鉴之而震惊,神鬼临之而赫怒。
上帝屡行戒谕,诸生视若罔闻,岂知城隍社令司命、土地等神,除将各人善恶详注外,另记慢字数目一一清除,污一字促寿一日,践一字削禄一朝,千以岁除,万以纪夺,重则子孙全绝,轻则两目皆盲,子女产厄,男子夭折,一月一算,考核惟严。
人若敬之重之,福禄依例增益。
人世未知,特来晓谕。
四、敬惜的方法把各处的字纸拾到一起,用铁桶或铁盆,用火焚成灰,装袋子。
到秋天地里不浇地时,送到河里海里让鱼虾吃上可转人,功德无量。
如字纸有泥土等不干净,用清水洗三次,最后加上盐、花椒、没有污味,晒干焚化。
如字纸洗得成了小米、大米大,可用面罗接下另装。
切记为要。
五、敬惜字纸文奉劝世人,读书须用功,一字值千金。
遇高门户须读书,书中字字受敬重,敬字纸即敬贤也。
字乃圣贤之面目,亦天下之大宝也。
登科及第凭文字,官员宰相从字文。
千里之遥,付数言可以相通。
万古业产,皆赖字迹以为据。
但看世人文字衰者,家必败也。
文字盛者,家必兴也。
若遵先王之道,畏圣人之言,须要敬惜字纸,则近报于己身,增福添寿。
远报在儿孙,贵显官荣。
凡一切字纸,珍重勿亵。
字纸不可糊窗包物,不可点灯吃烟,若见字纸在地,务要收拾以火焚化,或洗于河内,或埋于土中。
杨全善埋字纸,而五世登科。
李子材葬字纸,而一身显荣。
帝君书云,篇篇教人存心积德,句句劝人敬字重文,则子孙显大门户,功德无量矣。
六、先圣劝敬惜字纸吕祖师谕民国辛丑年十二月初三夜降于泰京宏德堂,近世以来关于文字蹂躏特甚。
虽屡降敬惜之训。
而日久玩忽视为具文。
能恒久遵行而不辍者能有几人。
遂致文字大遭其劫。
名为读书之士,而亦将文章践踏。
或者惜其纸之有用,而忘其字之可尊。
此无他,皆以为小善而不屑为。
习然不察,而未明事理者也。
上方瞋怒。
顷已议出重罚之条。
除惜字条例及玉律所载各罚科外,又增极重极惨之条,加入此次疫劫之内。
凡家有糟蹋字迹者,必罹疫劫毫无挽救。
自兹以后,我门下弟子,及修持之士。
凡笃信吾言者。
即从今以后,永勿再用字纸裹物,或轻用字迹。
如随便开单写条等事。
凡事已无须用文字者,概以言语处理之。
庶可少作此业,而招天谴也。
此关重开太平之机兆。
移风易俗之先声。
望尔诸生,身体力行,切勿再事悠忽,视同壁上观也。
知关重条,特以传告。
其各凛遵,勿违为要。
曾子劝敬惜字纸盍闻古圣人制成文字。
封面龟形,而分鸟迹,是文字也。
深有益世道人心。
固人人不可不知,亦人人不可不敬也。
士而无字,读书奚可以学。
农而无字,四时奚可以耕。
商而无字,贸易奚可以通。
工而无字,艺术奚可以精。
字纸乃圣人之血脉。
字纸可不惜乎。
惜字纸之功大矣哉。
奈何今之世人,昏昏昧昧。
以字纸裹物。
任男女之践踏。
掷下于污池。
靡知后日将谁归。
以致子孙愚蠢,而为无用之人。
或双眼失明,成为废疾。
斯时也,悔之已晚矣。
吾今临堂,略举世人弊端,以劝戒群生。
愿至急回头顿悟。
是余之所深望也夫。
季路夫子论敬惜字纸之功溯为上古,世无文字,文明未肇,人皆穴居。
文字者乃古圣仓颉夫子奉黄帝之命,而广集禽鸟兽类之足迹与龟文等,苦心孤诣,研究而制成者也。
俾使万世免结绳之苦,其功莫大也。
古昔之记事今观书典而可悉知。
河山远隔之遥,以文字可通彼我之情。
而今之世,胸罗万卷,博学高才之士,随意任笔挥毫成章成词,或编法律以治世,或印标志以宣传,士农工商无不藉字以弘扬而收其效也。
唐太宗亲驾远征过海,忽起波浪滔天。
帝即御书“免朝”大字焚落于海中而告浪平。
文字之用者,广而大也。
奈何于此三期末运,文明昌盛,反而道德衰微。
视文字不知敬惜,任意散撒路上,由人践踏,而无人捡拾。
或以包货,或以裹鞋,或以拭粪渎圣迹,其罪重而大矣。
屡文人学士,既读圣贤之书,而偏背圣贤之训。
不惜敬字纸,罪加一等。
根据金科玉律记载,不敬惜字纸者,重者盲目折寿。
轻则削福减禄。
愿尔世人,当思古圣制字之苦心。
路见字纸,随即捡拾。
如字纸染污者洗而曝之,焚而藏之。
聚集一箱敬送海中,则获福无穷。
家道昌盛。
兰桂腾芳。
敬而惜之,珍而重之,功莫大焉。
七、文昌惜字功过律文昌帝君惜字功律二十四条●平生以银钱买字纸至家,香汤浴焚者。
万功,增寿一纪。
得享富贵。
子孙贤孝。
○平生遍拾字纸至家,香水浴焚者。
万功,增寿一纪。
长享富贵。
子孙荣贵。
●多收字纸,字灰深埋净地者。
一千功。
安乐不流离。
子孙昌盛。
○刊刻惜字书文,遍传世人者。
五百功。
永无是非。
多生贵子。
●抄写敬重字纸书训,阖门令其珍惜者。
三百功。
子孙发达。
○见惜字文留示子孙,及己身敬信供礼者。
百功。
安乐无祸。
●化人银钱,买字纸浴焚者。
百功。
寿增一纪。
施财人永远富贵。
○劝世人惜字,并焚怪异淫乱等书者。
百功。
本身增寿。
子孙昌盛。
●僧道不以有字之幡幕作囊杂用,能自戒劝人者。
五十功。
德名光显。
○见人作践字纸,能以素纸换焚,或以他物换焚者。
五十功。
百病不生。
转祸为福。
●禁人不以字纸拭秽者。
五十功。
其人昌盛。
○凡人有难,或急或缓,见字纸必焚浴者。
万字十功。
即得平安。
●劝人不以字纸及钱,放床褥下者。
十功。
一生永得平安。
○偶遇秽处,见字纸即收起,不轻忽者。
十功。
一生平安。
●禁人马上有文字有钱不骑者。
十功。
永得安乐。
○不以字纸及书,夹鞋样,自戒内眷及劝人者。
六十功。
子孙智慧。
不忤逆。
●劝人不以书字,置湿处霉烂,并扯碎毁践者。
十功。
必得名寿。
○生平不轻笔乱写,涂抹好书者。
十功。
永无凶事。
●刮洗器物门壁上字者。
十功。
眼目光明。
○赞扬敬字文为功德者。
十功。
获福必多。
●见人以字纸封盖荤臭器皿,换取浴焚者。
十功。
无恶事相遇。
○遇字纸污秽,漂净水中。
百字一功。
免诸疾障。
●以字纸焚香炉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