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式类型并翻译
文言文常考句式翻译
一、判断句1. 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2. 原文:师说:“彼童子之才,吾无以教之。
”翻译:老师说:“那个小孩的才华,我无法教诲。
”二、被动句1. 原文: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翻译:我学习的是道理,难道我能知道他的年龄是在我之前还是之后吗?2. 原文: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翻译:楚国人一把火,可惜化为焦土。
三、倒装句1. 原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翻译:因为他无礼于晋国,而且还背叛了楚国。
2. 原文: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翻译:生死也是大事,难道不痛苦吗?四、省略句1. 原文:吾欲之南海,何如?翻译:我想去南海,怎么样?2. 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五、宾语前置句1. 原文:吾欲之南海,何如?翻译:我想去南海,怎么样?2. 原文: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则总是忧愁。
”六、定语后置句1. 原文:吾友孟尝君,其人风流倜傥,才子也。
翻译:我的朋友孟尝君,他这个人风流倜傥,是个才子。
2. 原文: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翻译:他学习道理比我早。
七、状语后置句1. 原文:吾欲之南海,何如?翻译:我想去南海,怎么样?2. 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以上文言文常考句式及其翻译,仅为冰山一角。
学习文言文,还需深入研究,才能领悟其博大精深。
文言文固定句式及翻译
文言文,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语言精炼、意蕴深远,常用固定句式表达特定含义。
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及其现代汉语翻译,以供参考。
一、判断句1. 例句:此乃吾之宝也。
翻译:这是我的宝贝。
2. 例句:刘备,天下枭雄也。
翻译:刘备是天下的一代枭雄。
二、疑问句1. 例句:尔知之乎?翻译:你知道吗?2. 例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翻译:如何解除忧愁?唯有杜康酒。
三、感叹句1. 例句:悲哉!人生如梦。
翻译:悲哀啊!人生如梦。
2. 例句:壮哉!我中国少年。
翻译:伟大啊!我们中国的年轻人。
四、条件句1. 例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翻译:行善得道的人,会得到很多帮助;行恶失道的人,会得到很少帮助。
2. 例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翻译:不积累小步,就无法达到千里之远。
五、因果句1. 例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翻译:天地运行不息,君子应自强不息。
2. 例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翻译:国家的兴衰,每个普通人都负有责任。
六、并列句1. 例句:仁者见之而思,智者见之而行。
翻译:有仁德的人见到它就会思考,有智慧的人见到它就会行动。
2. 例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翻译:不得志时就修养自己的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人都得到好处。
七、省略句1. 例句:吾欲与汝同往。
翻译:我想和你一起去。
2. 例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翻译:你难道没看见黄河之水从天上流下来,奔流到海就再也回不去了吗?以上仅为文言文中常见的一些固定句式及翻译,希望能对大家学习文言文有所帮助。
在学习过程中,要多加练习,逐渐掌握这些固定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详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翻译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文言文中一种常见的句式,用以表达判断、肯定或否定的意思。
翻译时,一般将判断词“者”、“也”、“乃”、“即”等译为“是”、“就是”等。
例句:孔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是器物。
”二、省略句省略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指在句子中省略掉某些成分,使句子更加简洁。
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补全省略的成分。
例句:子路、曾皙、再有、公西华侍坐。
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坐着。
三、倒装句倒装句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句式,指将句子中的成分颠倒过来。
翻译时,要将句子成分还原到正常语序。
1. 宾语前置例句:夫战,勇气也。
翻译:战斗,靠的是勇气。
2. 定语后置例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翻译:宫中的妇女和左右的人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
3. 状语后置例句:吾从而师之。
翻译:我跟从他,拜他为师。
四、被动句被动句是文言文中一种表达被动的句式。
翻译时,一般用“被”、“受”等词语表示被动。
例句:孟子见梁惠王。
翻译:孟子见到梁惠王。
五、疑问句疑问句是文言文中表达疑问的句式。
翻译时,一般用“吗”、“呢”等疑问语气词。
例句:子曰:“何如?”翻译:孔子说:“怎么样?”六、固定句式固定句式是文言文中一些具有特定意义的句式。
翻译时,要注意保留固定句式的特点。
例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总之,在翻译文言文特殊句式时,我们需要根据上下文和句子结构,准确把握原文的意思,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使译文更加准确、流畅。
文言文常用句式翻译
一、判断句1. 古人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翻译:古人说:“人民最重要,国家其次,君主最轻。
”2. 王师北定中原,天下大定。
翻译:王师北伐,中原平定,天下安定。
二、疑问句1.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是很愉快吗?”2. 子曰:“仁者,爱人。
”翻译:孔子说:“有仁德的人,是爱护人的。
”三、否定句1. 楚王虽雄,不能吞吴越。
翻译:楚王虽然强大,也不能吞并吴越。
2. 女子无才便是德。
翻译:女子没有才能就是有德行。
四、疑问代词1. 楚人三闾大夫屈平,忠而见疑,信而见疑。
翻译: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忠诚却被怀疑,诚实却被怀疑。
2.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翻译:了解我的人说我心里忧愁,不了解我的人问我追求什么。
五、陈述句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翻译:自古以来,人谁能不死,留下红心照亮历史。
2.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翻译:大江东流去,波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六、倒装句1. 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翻译:不是我的东西,即使一丝一毫也不拿走。
2. 天地之大,无奇不有。
翻译:天地如此之大,没有什么奇怪的事情没有。
七、省略句1.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翻译:君子之间的交往淡如水,小人之间的交往甜如蜜。
2.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翻译:人生得意之时要尽情欢乐,不要让金杯空对着月亮。
总之,文言文常用句式丰富多样,翻译时需注意句式结构和词义。
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句式,有助于提高文言文阅读和写作水平。
文言文句式类型并翻译
文言文句式类型并翻译;【1】死生,昼夜事也。
【判断句】译文:死生是早晚间的是情。
【2】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判断句】译文:而处境艰难险恶层叠交错地出现,不断地发生,不是人也间的能忍受的。
【3】为巡船所物色。
【被动句】译文:被元兵巡逻船盘查。
【4】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被动句】译文:几乎被巡查的军官凌侮逼迫而死。
【5】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状语后置句】译文:天天跟元人的骑兵在淮河一带你追我躲。
【6】将请罪君。
【状语后置句】译文:准备向君王请罪。
【7】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判断句】译文:不能说不是这五人的功劳呀。
【8】五人者,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判断句,被动句】译文:这五个人,就是在周蓼洲先生被捕的时候。
【9】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判断句】译文:这实在是百年难得际遇啊。
【10】激昂达义。
【被动句】译文:为达义所激动。
【11】谁为哀者、【宾语前置,或省略句】译文:在为谁悲痛?【12】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状语后置】译文:本郡有声的士大夫们向当地行政长官请求。
【13】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状语后置】译文:并且在他们的墓门前竖立碑石。
【14】显荣于身后。
【状语后置】译文:在他死后享受到荣耀。
【15】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定语后置】译文: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做官的人。
【16】扼腕墓道。
【省略句;状语后置】译文:在墓道上握腕惋惜。
【17】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译文:这是我的国错。
【1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判断句】译文:凭借别人的力量做了国军却损害他人是不仁的。
【19】夫晋,何厌之有、【宾前】译文:晋国那里有满足的时候呢;【20】以其无礼与晋。
【状后】译文:因为它曾对晋国无利。
【21】且贰于楚也。
【状语后置句】译文:从属于晋的同时也从属于楚。
【22】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状后】译文:佚之狐对郑文公说。
【23】若亡郑而有益君。
【状后】译文: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
【24】若舍郑而以为东道住。
文言文经典句式翻译
一、经典句式一:吾日三省吾身翻译: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三次。
解析:此句出自《论语·学而》。
孔子认为,人应当每日反省自己的言行,以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二、经典句式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翻译:青色是从蓝色中提取出来的,但青色比蓝色还要蓝。
解析:此句出自《荀子·劝学》。
荀子用青色与蓝色的关系,比喻学生超越老师,强调后辈能够超过前辈。
三、经典句式三: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翻译:子路听到一件事情,如果不能立刻去做,就担心自己无法践行。
解析:此句出自《论语·子路》。
孔子赞扬子路勤奋好学,不怕困难,勇于实践。
四、经典句式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翻译:了解某事物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解析:此句出自《论语·雍也》。
孔子认为,对某事物的热爱和追求,比单纯了解它更有价值。
五、经典句式五:三人行,必有我师翻译: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解析:此句出自《论语·述而》。
孔子强调,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都可以从他人身上学到东西,虚心向他人学习。
六、经典句式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翻译: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这样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解析:此句出自《论语·为政》。
孔子认为,通过不断温习旧知识,我们能够获得新的见解,进而传授给他人。
七、经典句式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解析:此句出自《论语·学而》。
孔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认为按时温习所学知识,是一种快乐。
总结:以上七则文言文经典句式,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通过对这些句式的翻译,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古代文化的魅力,还可以从中汲取营养,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启示。
文言文阅读中的句式分析与翻译
文言文阅读中的句式分析与翻译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句子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
通过对文言文句式的分析和翻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古代汉语的形式。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句式,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和翻译。
一、主谓结构在文言文中,主谓结构是最基本的句式之一。
它通常由主语和谓语构成,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下面是一个例子:吾爱彼科技公司。
在这个句子中,“吾”是主语,表示“我”,“爱”是谓语,表示“喜爱”,“彼科技公司”是宾语,表示“那个科技公司”。
这个句子的翻译是“我喜爱那个科技公司”。
二、主谓宾结构主谓宾结构在文言文中也非常常见。
除了有主谓结构的成分外,还加上了宾语成分。
下面是一个例子:汝见吾友。
在这个句子中,“汝”是主语,表示“你”,“见”是谓语,表示“见到”,“吾友”是宾语,表示“我的朋友”。
这个句子的翻译是“你去见我的朋友”。
三、倒装结构在文言文中,倒装结构也十分常见,它能够增强句子的语气或调整语序。
下面是一个例子: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在这个句子中,谓语“者”位于主语“师”之后,构成了倒装结构。
这个句子的翻译是“老师,是用来传播知识、接受学问、解答疑惑的”。
四、并列句式并列句式是由两个或多个平行的句子组成,通过并列连接词来将它们连接起来。
下面是一个例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在这个句子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和“奔流到海不复回”是并列的两个句子,通过连接词“不见”来连接。
这个句子的翻译是“你难道没有看到,黄河的水从天上流下来,奔流到海却不再回流”。
五、从句结构从句结构在文言文中也经常出现,它可以进一步展开句子的内容或表达更加复杂的观点。
下面是一个例子:昔之良马,骄不可治。
在这个句子中,“骄不可治”是一个从句,用来进一步说明“昔之良马”的性格特点。
这个句子的翻译是“过去的优秀马,因为骄傲而无法驾驭”。
通过对文言文句式的分析和翻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涵和逻辑结构。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积累和理解各类句式,并通过大量练习来提高我们的翻译能力。
文言文常见句式及翻译
一、判断句文言文判断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 主语+谓语+也。
例:孔子,圣人也。
(孔子是圣人。
)2. 主语+谓语,不使用“也”。
例:子路,勇者也。
(子路是勇敢的人。
)3. 谓语+主语,不使用“也”。
例:杀人者,死。
(杀人的人,要死。
)4. 主语+谓语+者。
例:此马者,千里马也。
(这匹马,是千里马。
)二、被动句文言文被动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 谓语+主语+者。
例:吾为汝舞。
(我为你们跳舞。
)2. 谓语+主语+所+动词。
例:吾为所辱。
(我被侮辱。
)3. 谓语+主语+被+动词。
例:吾被辱。
(我被侮辱。
)三、疑问句文言文疑问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 谓语+主语+乎?例:孔子,谁也?(孔子,是谁?)2. 谓语+主语+耶?例:孔子,圣人也耶?(孔子,是圣人吗?)3. 谓语+主语+乎,也可使用“也”。
例:孔子,圣人也乎?(孔子,是圣人吗?)四、倒装句文言文倒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 主语+谓语+宾语。
例:吾欲与汝游。
(我想和你游玩。
)2. 宾语+谓语+主语。
例:吾与汝游。
(我和你游玩。
)3. 谓语+宾语+主语。
例:与汝游,吾也。
(和你游玩,是我。
)4. 谓语+主语+宾语+也。
例:吾欲与汝游也。
(我想和你游玩。
)五、省略句文言文省略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 省略主语。
例:读书,好也。
(读书,好。
)2. 省略谓语。
例:孔子,圣人也。
(孔子,是圣人。
)3. 省略宾语。
例:吾欲与汝游。
(我想和你游玩。
)4. 省略状语。
例:孔子,圣人也。
(孔子,是圣人。
)总之,文言文句式繁多,变化无穷。
学习文言文,需掌握其句式特点,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意。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文言文常见句式及翻译(共九大类79个)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及翻译一、表疑问1.奈何:怎么办、怎么、为什么2.何如:怎么、怎么样、怎么办3.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4.何所:……的(人、事、物)是什么5.奈(若,如)……何:对……怎么办6.孰与……,与……孰:跟……比较,哪一个……7.何故:什么原因,为什么二、表示反问8.何……哉(也):怎么能……呢9.何……为:为什么要……呢10.何……之有?:有什么……呢、“怎么能……呢?11.如之何……:怎么能……呢12.岂(其)……哉(乎,耶,邪)?:哪里……呢?难道……吗?13.安……哉(乎):哪里……呢、怎么……呢14.不亦……乎:不是……吗15.……非……欤:……不是……吗16.宁……耶:哪里……呢17.顾……哉:难道……吗18.独……耶(乎):难道……吗三、表示感叹19.何其: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怎么那么……啊20.直……耳:只不过……罢了21.惟……耳:只是……罢了22.一何:何等、多么、为什么……23.亦……哉:也……啊24.……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四、表示揣度25.无乃……乎?:恐怕……吧、只怕……吧26.得无......耶,得无……乎:在一般情况下,译为:能不……吗、能没有……吗、大概……吧表示猜想性、推测性的疑问时,译为:该不会(是)27.其……欤?(兼表反问):不是……吗28.……庶几……欤:……或许……吧五、表示选择29.与其……孰若……:与其……不如……30.……欤(耶),……欤(耶):是……还是……呢31.其……其……也?:是……还是……呢六、表设问32.何者、何则:为什么呢七、表陈述语气33.无以、无从: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34.有以:有用来……的办法,有条件,有办法,有机会,能够35.有所:有……的(人、物、事)有什么……;有……的原因36.无所:没有……的(人、物、事)、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什么办法37.比及:等到……的时候八、连词42.诚……则……:如果……那么(就)……43.否则:如果不……就……、不然的话……就……44.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45.向使:假如,如果46.自非:如果不是,除非是47.然而: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48.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九、复音虚词49.得以:能够50.俄而:不久,一会儿51.而况:何况,况且52.何乃:何况是,岂只是;为什么竟53.既而:随后,不久54.既……且……:又……又……55.可得:可以,可能56.可以:可以用来,足以用来;可以,能够57.乃尔:竟然如此,这样58.且夫:再说,而且59.是故:所以,因此60.是以:所以,因此,因而61.所谓:所说的,所认为62.未尝:从来没有,不曾63.谓……曰……:对……说,告诉……说;把……叫做……64.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65.无何:没有多久,不久,一会儿66.毋宁,无宁:宁肯,宁愿;莫不是,不是67.无庸:不用,无须68.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69.相与:互相,相互,彼此;同你;一起,共同;相处,相交70.一切:一律,一概;权宜,暂且71.所以:……的原因;用来……的方法(东西、地方、的人,的事),靠它来……的72.以故:所以73.以……故:因为……的缘故74.以……为……:认为……是……,把……当作……75.以至于:一直到;结果76.因而:据此而,借此而,因此,所以77.于是:对……,然后就,于是78.……之谓:叫做,就是,才算;这就叫做;就是,说的就是79.至于: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终究,到……结局,到……时候。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翻译讲解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翻译(一)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倒装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二) 1.语言方面:简洁、准确。
2.内容方面:尽量结合语境,整体把握。
3.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4.古文翻译的原则:信、达、雅信: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雅,即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富有文采,要译出原作的意蕴美质。
一、如何达到'信'的要求:要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首先要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色彩变化)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⑵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⑴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名做状)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⑵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⑴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⑵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⑴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⑵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5、注意并提句的翻译,要分开表述⑴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二、如何做到“达”的要求古文翻译除了要忠实原文,准确翻译外,还在语言表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我们做到意明白易懂,不含糊不费解;语句通顺流利,衔接紧密,过流自然。
(完整版)15种文言固定句式
15种常见文言固定句式1.无乃……乎?这是一种表示测度语气的固定格式,它表明的是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认识。
一般可译为“恐怕……吧"或者“只怕……吧”.例子是很多的。
如: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应译为:使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事。
军队疲劳力量竭尽,远方的君主对这件事有准备,恐怕不行吧?)《崤之战》。
②暮婚而晨别,无乃太匆忙?(应译为:晚上结婚而早上就得离别,只怕太匆忙了吧?)《新婚别》教材中有一篇古文叫《季氏将伐颛臾》,其中有一句话,也属于这种固定格式。
“求!无乃尔是过与?”(句中划线句应译为:冉求!恐怕该责备的是你们吧?)2.……孰与……这是一种用来表比较的固定格式,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优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它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句中提出了比较内容的,一类是句中没有提出比较内容的。
前者应翻译成:“……与……相比,谁(哪一样)……”,后者应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
这种格式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
如下面的例子: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项伯)跟你相比,谁的年纪大,谁的年纪小?)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相比,怎么样?)④某业所就,孰与仲多?《原君》(我所完成的功业跟二哥相比,谁更多?)文中的三个加线句均应译为“你跟我比怎么样呢"。
3.……之谓也其……之谓也这是宾语提前的一种固定格式,是一种表示总结性的判断句。
应该强调一下的是在这种格式中的“之"属于结构助词,起到的是提宾的作用。
句首有“其"的也属于这种格式,而“其”属于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应译为“大概"。
这种固定格式可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者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啊”。
请看下面例句: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文言文固定句式例句翻译
一、固定句式:夫(盖、盖亦、盖其)……也。
例句:夫战,勇气也。
翻译:关于战斗,那是因为勇气。
解析:此句式用于表达原因或理由,夫、盖、盖亦、盖其均为“因为”之意,也用于引起下文。
二、固定句式:……者,……也。
例句: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翻译:与正直的人为友,与诚信的人为友,与知识丰富的人为友,都是有益的。
解析:此句式用于下定义,……者,……也表示“……是这样的”。
三、固定句式:……者,……之(者)也。
例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翻译:这就是岳阳楼壮丽的景象。
解析:此句式用于强调,……者,……之(者)也表示“……是这样的”。
四、固定句式:……也,……也。
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解析:此句式用于并列关系,……也,……也表示“……,……”。
五、固定句式:……,……,……,……。
例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翻译:人终究是要死的,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
解析:此句式用于列举,……,……,……,……表示“……,……,……,……”。
六、固定句式:……,……,……,……,……。
例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翻译:天道刚健,君子应当自强不息;地势柔顺,君子应当厚德载物。
解析:此句式用于强调,……,……,……,……,……表示“……,……,……,……,……”。
七、固定句式:……,……,……,……,……,……。
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吗?解析:此句式用于强调,……,……,……,……,……,……表示“……,……,……,……,……,……”。
综上所述,文言文固定句式丰富多彩,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古代汉语的壮丽画卷。
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句式,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文言固定句式的翻译
20, 20,有……者,译为“有 者 译为“ 个……人” 人
例句: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 例句: 成名者
文言固定句式的翻译
1、无以 无从 译为“没有用 、 无从,译为 译为“ 的办法” 来……的办法” 的办法
例句: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例句: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致书以观
2、有以,译为“有用来……的 有以,译为“有用来 的 办法” 办法”。
然,未有以报也。 有以报也。 报也
3、有所,译为“有……的” (人、物、事)。
例句:故患有所不避也。 例句:故患有所不避也。 有所不避也
4、无所,译为“没有…… 的”(人、物、事)
例如: 无所逃死。 例如:几无所逃死。 逃死
5、如何、奈何、若何,译为 “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例如:取吾城,不予我壁,奈何? 例如:取吾城,不予我壁,奈何? 孔明用如此任务,如何不误事 不误事? 孔明用如此任务,如何不误事?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取之尽锱铢,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18、孰与, 18、孰与,与……孰,译为 孰 比较, “跟……比较,哪一个 比较 哪一个……”。孰 。 译为“哪里比得上” 若,译为“哪里比得上”。 例句:吾孰与徐公美? 例句: 孰与徐公美? 徐公美 徐公孰 吾与徐公孰美?
19、然则,译为“既然如此, 19、然则,译为“既然如此,那 么”。
例句: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 君而已矣
6、如……何,译为“对……怎 么办”?
例句:如太行、王屋何?
7、奈……何,译成 “把……怎么办”?
例句:三老不来还,奈之何?
8、是故,是以,译为“因此, 所以”。
例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9、所以,译为“用来……的”, 所以,译为“用来 的 的原因” 的方法” “……的原因”,“……的方法”。 的原因 的方法
文言文固定句式例句及翻译
文言文固定句式例句及翻译(一)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如……何若……何奈……何这是三个意义相同的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中间可以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以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
”例如:①其如土石何?——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②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为,怎能使别人端正呢?”在这种习惯说法中,如果插入“之”,就构成“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可译为“为什么”或“怎么办”。
例如: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荀林父侍奉国君,在朝廷做官,就忠心耿耿报效君主;辞官隐退时,就反省自己,以弥补过失。
实为国家的栋梁之臣,怎能为一时失职而杀他!“何如”,相当于“怎样”“哪个”。
“陛下以降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长者也。
”(《史记·张释之列传》)——“陛下以降侯周勃是个怎样的人?”皇上说:“忠厚长者。
”又如:因问明帝:“长安何如日远?”(《世说新语·夙愿》)——因此问明帝:“长安与太阳哪个远?”“乎哉”,如侧重“乎”,则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如侧重“哉”,则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比如我这样的人,可以保护百姓吗?董生勉乎哉!(韩愈《送董邵南序》)——董生自勉啊!“何……为”,表疑问语气,译为“为什么……呢”。
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史记·孙吴列传》)——有人说:“你儿子,只是个小兵,但将军亲自为他吮吸疽脓,你为什么哭呢?”(二)表示比较的习惯说法:……孰与…… ……何如…… ……孰若…… ……何若……这些习惯说法都是表示比较,用来表示人或事物互相比较的结果。
都可译为“跟……比较,哪个更……”。
例如: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你们认为廉颇将军和秦王比谁更厉害?②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你认为长安与太阳相比,哪个更远?③吾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和城北的徐公比谁更美?(三)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1、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或“难道不……吗?”例如: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今吾之优越,犹人只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现在的越国是心腹大患,但大王不先讨伐越国而去讨伐齐国,不就是错了嘛!2、何(以)……为?何……焉为?可译为“要……干什么呢?”或“哪里用得着……呢?”例如:①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我有车但是如果别人都不敢来借,那我还要车干什么呢?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3、何……之有可译为:“有……呢?”例如:①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文言文固定句式分类归纳及文言文句式翻译,失误例说
文言固定句式分类归纳一、表示疑问1、何所……?表疑问的固定结构。
是“所……者为何”的倒装和压缩。
可译为“所……的(人、事、物)是什么”。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译文:问姑娘所想的是什么,问姑娘思念的是什么。
②卖炭得来钱何所营?(白居易《卖炭翁》)译文:卖炭得来的钱所谋求的是什么?2、奈何……?若何……?如何……?可译为:“……怎么办?”例: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译文:拿了我的璧玉,不给我城,怎么办?还可译为:“为什么……?”例:非国家之利也,若何从之?(《左传o襄公二十六年》)译文:(对楚国作战)不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考虑,为什么要听从这种主张呢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何如同义结构还有“何若”、“奚如”、“胡如”、“奚若”等。
(1)代词性固定结构。
常用于询问动作行为的方式或事物的性状。
可译为“怎么样”。
例: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译文:樊哙说:“今天的情况怎么样?”(2)表示比较的固定结构。
可译为“比……怎么样”。
例:王以为何如其父?译文:大王认为(赵括)比他的父亲怎么样?4、如……何?奈……何?可译为:“拿……怎么样呢?”“对……怎么样”、“把……怎么样”例: 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译文:对太行、王屋怎么办?例: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译文:三老不回来,把他们怎么办?5. "何(奚)以……为"、"何(奚、曷)……为"其中“何”是疑问代词,可用“安”、“奚”、“曷”等词来代替;“以”是动词,“用”的意思;“为”是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前者可译为“为什么(要)……呢”、“怎么……呢”,后者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要……干什么呢”。
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译文:如今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为什么要告辞呢?例: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史记·项羽本纪》)译文:项羽笑着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要渡江干什么呢?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译文:哪里用得着高飞九万里往南去呢?例: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译文:颛臾是我们鲁国的臣国,为什么要攻打它呢?6、孰与;与……孰译为“跟……比较,哪一个(谁)……”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我跟城北的徐公比,谁更美?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比,怎样样呢?二、表示反问1、何……之有?可译为:“有什么……呢?”例:宋何罪之有?译文:宋国有什么罪呢?2、如之何……?可译为:“怎么能……呢?”例: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译文: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怎么能不想念呢?3、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不也是……吗?”例: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并且经常温习所学知识,不也是高兴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生气,不也是有道德的人吗?”4 "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例: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译文:这不算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5、岂(其)……哉(乎、耶)?可译为:“难道……吗?”例: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译文:(人生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道只是伶人才如此吗?例: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伶官传序》译文: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容易吗?6、安……哉(乎)?可译为:“怎么……呢?“哪里……呢?”例: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译文:但是刘豫州刚败之后,又怎么能抵抗得住曹操的攻势呢?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译文:燕雀哪里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7、……非……欤?可译为:“……不是……吗?”例: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译文:您不是三闾大夫吗?8、宁……耶?可译为:“哪里……呢?”例:宁知此为归骨所耶?译文:哪里会想到这里是掩埋你骸骨的地方呢?9、顾……哉?可译为:“难道……吗?”例: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0、独……哉(耶)?可译为:“难道……吗?”例:独不怜公子之姊耶?译文:难道公子你就不可怜您的姐姐吗?例: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译文:相如我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就怕廉将军吗?11. “其……乎(也、耶)”,表揣测、希望、反问等语气。
文言文四种句式
介词结构后置
标志词:于 以 例如:吾居乡。 调整语序:吾(于)乡居 翻译:我在家乡居住。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调整语序:青,于蓝取,而于蓝青。 翻译:青从蓝中提取,比蓝更青。
主谓倒装
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 调整语序:汝之不惠甚矣。 翻译:你的不聪明过分了。 快哉此风! 调整语序:此风快哉!。 翻译:这风畅快啊!
宾语前置
特殊结构:之 是 • 例如: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调整语序:不知句读,不解惑。 • 翻译:不知道断句的方法,不解答疑惑。 • 惟利是图 • 调整语序:惟是图利 • 翻译:只是为了谋求利益
定语后置
标志词:之 者 例如: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调整语序:凡长安为观游豪富人及卖果者 翻译:凡是长安城里经营观赏游览的豪富人 和卖水果的人。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 黄泉,用心一也。 调整语序:蚓无利爪牙,强筋骨,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翻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 向上吃黄土,向下喝黄泉水,用心专一的 缘故啊。
• ①校书郎:官名,负责校勘书籍,订正讹误。 校书郎:官名,负责校勘书籍,订正讹误。 • ②为官佣书:替官府雇佣抄写书籍。 为官佣书:
•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 不耻劳辱。有口辩,尤长于书传。永平五年。 苦,不耻劳辱。有口辩,尤长于书传。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 为官佣书以供养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 “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 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 (于)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于)笔砚间 左右皆笑之。超曰: 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 哉!”
文言文重点翻译句式总结
一、主谓结构文言文中最常见的句式为“主谓结构”,即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翻译时,通常将主谓结构直译为现代汉语中的主谓结构。
例: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去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二、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通常由谓语直接对主语进行判断,无需使用“是”、“为”等字。
例:此乃吾剑也。
译:这就是我的剑。
三、被动句文言文中的被动句,多使用“为”、“于”、“被”等字表示被动关系。
例: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译:军队战败,土地被削,失去了六个郡。
四、省略句文言文中的省略句,常省略主语、谓语或宾语,需根据上下文进行补充。
例:吾友子路,勇者也。
译:我的朋友子路,是一个勇敢的人。
五、倒装句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1. 宾语前置例:余闻之也。
译:我听说的。
2. 定语后置例:我国之大,莫能与比。
译:我们国家这么大,没有谁能比得上。
3. 状语后置例:子路率师而行。
译:子路带领军队出发。
六、固定结构文言文中,一些固定结构在翻译时需注意其含义。
1. “是以……也”表示原因。
例:是以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译:因此,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不扎实。
2. “是以……也”表示结果。
例:是以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因此,知道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
3. “以……为……”表示认为。
例:以我为乐。
译:认为我快乐。
总结:文言文翻译需注意句式结构、词义、语境等因素,以上仅为部分重点句式总结。
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还需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以达到准确、流畅的翻译效果。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与翻译+课件101张
(主语+谓语)
渺渺兮予怀
贤哉回也
定语后置
定语
定语
放在名词前面,用来修饰、限制中心语。 (定语+名词)
在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 把定语放在“中的心”词是之定后语,的这标种志情。况叫定语后置。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定语后置句小结
1、中心语+定语+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
3、中心语+之+定语
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中心语+之(而)+定语+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
5、中心语+数量词
白璧一双
状语后置总结
1 、“以……”的形式 (盛以锦囊) 2 、“于……”的形式( 月出于东山之上 ) 3、 “乎……”的形式 (生乎吾前)
四、介词宾语前置。
例: 1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2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介词
主要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面,
共同组成介宾短语,做动词、形容 词的修饰成分或补充成分,表示处 所、方向、时间、状态、方式、原 因、目的、范围、对象、施受对象、
根据等。 1、表对象、关联的:把、被、对、
对于、关于 2、表处所、方向的:在、向、从、
1、承前省 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2、承后省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对话省 (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王)曰:“不若与人。”
二、省略谓语
在并列的句子中,如果前、后句子用了同样 的动词,在后句中这个动词有时就会省略。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常见文言固定句式
常见固定句式及其翻译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袭,约定俗称,经久不变;这些固定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表示某种语气的固定结构1.表判断语气;1常见的有“无以”“所以”或“者…也”等;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②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李密陈情表“无以”相当于“没有用来…的办法”;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所以”相当于“是用来…的”;④亚父者,范增也;——司马迁鸿门宴⑤非我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者…也”表判断是常见的,还有“者也”连用等,例句很多,不再赘述;2“……之谓也”用在句末,表示总结性判断的固定结构,又是宾语前置的结构;—般译为:“说的就是……”或“大概说的就是……吧”;“……之谓……”用在句中,宾语在“谓”的后边,这里的“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叫作……”、“……称作……”、“……认为……”、“……说……”;①“诗云:‘他人有心,子忖度之;’——夫子之谓也;”——译文:“诗里面讲过:‘别人有想法,我能猜中它;’——这话说的就是夫子您这样的人;②“野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译文:"俗语说:'知道了很多道理,自以为没人能赶上自已了;'这说的就是我呀;”③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译文:百姓认为我吝啬,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了;④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鱼我所欲也译文:这叫作失去了他的羞耻之心;2.表疑问语气;表疑问语气的固定句式比较多,常见的有:1如……何、若……何、奈……何;中间可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例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译文: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2“如何何如”、“若何”、“奈何”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怎么样”“为什么”“怎么”等;例句:①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李商隐马嵬“如何”相当于“为什么”;译文:为什么做了四十年的天子,还不及卢家夫婿能长伴莫愁②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战国策·荆轲刺秦王“何如”相当于“怎么样呢”;译文:荆轲说:“我现在有一个建议,可以用来解救燕国的忧患,又报将军的深仇大恨,怎么样”③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司马迁鸿门宴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金,邑万家,将奈何——战国策·荆轲刺秦王“奈何”相当于“怎么样”;3:何也”“何为”④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何也”相当于“为什么呢”;⑤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苏轼赤壁赋“何为”是宾语前置句式,也就是为何”,相当于“为什么…”;(4)“庸…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那里怎么……呢”例句: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我是向他学习道理,那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5)“奚何以…为”“何以”是“以何”的倒装,意思是用什么,拿什么,凭什么“何奚、曷……”,译为“用……做什么呢”“要……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呢”;⑥何以伐为译文:为什么要讨伐他呢3.表反问语气;往往由疑问词和语气词两部分构成,一般为前面是疑问代词,最后是语气助词;常见的有:1“不亦…乎”,语气比较委婉,可译为“不也是……吗”或“难道不……吗”; 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译文:"学过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实践它,不也是很愉悦吗(2)“不为……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例句: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汤问译文:这不算是离人远看起来小而近看起来大的道理吗(3)“何…为”“奚何以…为”可以翻译为“何必…呢”“要……干什么呢”或“哪里用得着……呢”;例句: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译文:现在人家正好比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肉,何必告辞呢②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班固苏武传“何以汝为见”即“何以见汝为”,“何…为”相当于“…干什么呢”;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九万里而南为——庄周逍遥游“奚以…为”相当于“哪里用得着…呢”;4“何…之有”,是“有何……”的倒装,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呢”;例句:夫晋,何厌之有——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何…之有”相当于“有…呢”;通常用在疑问句宾语前置句中;翻译: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5)“其……乎邪”译为“难道……吗”例句:a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韩愈师说翻译::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吧b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其……乎”相当于“难道……吗翻译:难道谁还能讥笑他吗6“安…哉”,“安……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呢”“怎么……呢”;例句:a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翻译:曹操本来是一世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司马迁陈涉世家翻译: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7“独……哉”,相当于“难道……吗例句: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相如虽然才能低,难道偏偏害怕廉将军吗8.“能无……乎”,译为“怎么不……呢”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译文:诚信却被怀疑,忠心却被诽谤,怎能不怨愤呢9.“而况……乎”,译为“何况……呢”或“又何况……呢”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译文:现在把钟和磬放入水中,即使有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又何况是石头呢10“安能”“何能”“何得”,这三种固定结构一般译为“怎么能”;例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翻译::怎么能够低三下四地去侍奉那些权贵之人,让我自己一点都不开心4.表感叹语气;(1)“何其”译为“多么”,有时也可译为“怎么那么……”或“为什么这么……”;例句:①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氓“焉哉”相当于“吧”;②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欧阳修伶官传序翻译: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多么的悲惨啊(2)“特直或止……耳”可译为“只不过……罢了”例句: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翻译:只不过没有跑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啊;5.表强调语气;“已矣”“而已”“而已矣”“焉耳矣”等,用在句末,都相当于“…罢了”;①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庄周逍遥游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庄周逍遥游④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国也6、表示揣测的语气(1)“得无……乎”、“得毋……乎”、“得非……乎”——“该不会……吧”、“莫非是……吧”、“莫不是……吧”、“恐怕是……吧”;表示揣测语气的固定结构;它的语气比较委婉,且略带反间性;句末“乎”可用“与欤”、“邪”、“耶”等疑问语气词替换;(2)①日食饮得无衰乎——译文: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3)②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译文:成名反复自言自语,莫非是指示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吧(4)③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文: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5)④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译文:你们的老人很廉洁,你们恐怕不免穷困吧(6)2“无乃……乎”、“非乃……乎”、“不乃……乎”——“恐怕只怕……吧”、“莫不是……吧”;表示揣测疑问的固定结构;它表示出来的语气是委婉的;(7)①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译文:现在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然后才来寻求谋臣,恐怕太迟了吧(8)②求,无乃尔是过与——译文:冉求,恐怕该责备你吧(9)③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译文:这不就是盗窃了齐国并连同那里圣明的法规和制度,从而用来守卫他盗贼之身吗(10)④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译文:这不就是盗窃了齐国并连同那里圣明的法规和制度,从而用来守卫他盗贼之身吗(3)“……庶几……与乎”可译为“……或许……吧”例句: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翻译:我们君王或许没什么病吧,不然怎么能奏乐呢二、表示特殊作用的固定句式;在文言句式里,虚词的连用不是为了表明一种语气,而是代表着一种特殊作用,这种固定形式也比较常见;1.表比较作用;1常见有“孰与”“无如”“何…于…”等;“……孰与……”表比较——译为“与……相比,谁哪一个……”、①沛公曰:“孰与君少长”——司马迁鸿门宴译文:沛公说:“你与他相比,谁年纪更大”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那个更厉害③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孟子·寡人之于国也“无如”相当于“没有像…”2“……孰若……”——表选择取舍——译为“哪比得上”或“与其……不如……”;③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译文:做两个人的童仆,哪里比得上做一个人得童仆④惟坐待亡,孰与伐之——译文:与其坐而待毙,哪如起而进攻他们3.“……,抑……”,“其……,其……”译为“是……,还是……”或“……,或者……”;例:①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译文:或者考察其成败的事迹,不都是由人事所决定的吗②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译文:天的深蓝色,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没有尽头呢2.表被动作用;常见有“为所”“为…所…”“见…于…”等;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3.表某种原因;常见的是“所以…”,相当于“…的原因”;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司马迁鸿门宴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4.表认定作用;常见的有“于是”“然也”;①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贾谊过秦论“于是”相当于“在这时候”;三、表示某种关联的固定句式;这类固定句式相当于文言文中的关联词语,常常起到关联作用,只不过它们有的是虚词连用,只有在翻译时,才显出其作为关联词语的固定意义;1.表并列关系;这类固定句式容易判断,跟现代汉语的表并列的关联词语相似,如“载…载…”“且…且…”等,通常翻译为“一边…一边”或“又…又”等;①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氓②乃瞻衡宇,载欣载奔;——陶渊明归去来兮辞③行道迟迟,载渴载饥;——诗经·采薇2.表因果关系;常见有“所以”“是以”“是故”“以故”等;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韩愈师说②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战国策·荆轲刺秦王③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所以”相当于“…的原因”;④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是以”也就是“以是”,是一种宾语前置的用法,相当于“因此”;“以”表原因,“是”就是“这”;⑤是故圣益圣,愚益愚;——韩愈师说⑥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师说“是故”相当于“因此”;⑦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故”相当于“因为这个原因”、“因此”;3.表假设关系;(1)“然则”,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例句:①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苏洵六国论译文: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②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范仲淹岳阳楼记“然则”相当于“既然这样,那么…”;可以视为“然”相当于“这样”,“则”相当于“那么”;译文:这就叫进朝做官也担忧,退居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是么时候才能快乐呢(2)“向使”可译为“假如,如果”例句: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六国论译文:如果当初韩、魏、赵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齐人不亲附秦国(3)“若其”相当于“假如”例句:今者违命,胜不足多;若其不胜,为罪已甚;——晋书·周浚传译文:现在违背命令,打了胜仗也不算什么;假如没有胜利,罪过就太大了;四、其他常见的固定句式;1.“以为”;“以为”有两种用法;一是相当于“把…当做…”;二是与现代汉语语意相同,即“认为”;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左传·烛之武退秦师这是第一种用法;本句可以翻译为——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来客的主人;②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贾谊过秦论也是第一种用法;③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贾谊过秦论这是第二种用法;2.“于是”;“于是”也有两种用法;一是相当于“在这时”,“在这件事上”;二是相当于现在汉语里的连词“于是”;①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贾谊过秦论这是第一种用法;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纵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贾谊过秦论这是第二种用法;3、“所以”——A.表原因,译为“……的原因”、“之所以……”、“为什么……”;B.表凭借、依靠、方法、工具,译为:“用来……的人、事或物”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译文: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强盗的进入和意外情况的发生;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译文::“我们离开家人前来投靠您的原因,是仰慕您的崇高品德啊;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④衡者,所以定物之轻重也;——译文:秤,是用来衡定事物轻重的工具;⑤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译文:抬头仰望宇宙空间之广大,低首俯察万物种类之繁多,用来放眼四望、舒展胸怀的景观,也足以尽情享受所见所闻的乐趣,确实是很快活的啊;4.“何所”——“所……者为何”的倒装译为“……的人、事、物是……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译文:问姑娘想的是什么,问姑娘思念的是什么;②卖炭得钱何所营——译文:卖炭得来得钱谋求的是什么③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译文:飘泊四方、孤独无依,相似的东西是什么就像那在天地间飞来飞去的一只孤独的沙鸥;④白雪纷纷何所似,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译文:雪花纷飞相似的东西是什么撒在空中的盐勉强可以相比较,却比不上随风起舞的杨花柳絮;5.“有所……”——“有……”、“有……的人、事、物”、“无所……”——“没有……”、“没有……的人、事、物”①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译文:将军在外作战,国君的命令也有不接受的,以求便利国家;②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译文:私下里原谅自己,只是怕太后玉体有些欠安,所以很想来看看太后;③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译文:现在进了关,财物没有拿取的,妇女没有被宠幸的;④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译文:天刚亮,在竹林里躲避哨后,碰到几十名巡逻的骑兵,差一点没有逃脱而死去;6.“如……何”、“若……何”、“奈……何”“奈之何”——“把……怎么样”、“对……怎么办”;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译文:“凭您的力量,并不能削减魁父这样的小山,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②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兮奈若何——译文:骓马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虞姬啊姬,对你怎么办7.唯惟……之……、唯惟……是……——“只+谓语动词+前置宾语”;宾语前置得固定结构;其中“唯惟”是副词“只”,其中“是”、“之”是宾语前置标志①唯惟余马首是瞻;——译文:只看我的马头行动;意译:只听从我的指挥②唯惟弈秋之为听;——译文:只听从弈秋的教导;③唯惟命是从——译文:只听从命令;8.“有以……”——译为“有用来……的人、事、物”;“无以……”——译为“没有……的人、事、物”、“没有用来……的办法”或“没有什么”;①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译文:我才能够有用来报答太子的机会;②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译文:祝完酒后,说:“大王与沛公饮酒,军中没什么用来助兴的,请允许臣作剑舞”③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译文: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用来到达千里的办法;不汇聚细流,就没有用来成为江海的办法;④河曲智亡以应;——译为:河曲智叟没有什么话来回答了;9.其他固定词组简略1.诚……则……:如果……那么就……;2.得以:能够;3.俄而:不久,一会儿;4.否则:如果不…就……;5.既而:随后,不久;6.既……且……:又……又……;7.可得:可以,可能;8.乃尔:居然如此,竟然如此;这样;9.且夫:再说;而且;10.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11.是故:所以,因此;12.是以:所以,因此,因而;13.庶几:或许,可能;差不多;但愿,希望;14.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15.所谓:所说的,所认为;16.往往:处处,到处;常常;17.未尝:从来没有;18.谓曰……:对……说,告诉……说;把……叫做……;19.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20.无几何:没有多久,不久,一会儿;21.毋宁、无宁:宁肯,宁愿;莫不是,不是;22.无庸:不用,无须;23.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24.相率:竞相,一起;25.相与:互相,相互,彼此;同你;一起,共同;相处,相交;26.一何:多么;为什么……那么……;27.以……为……:认为……是……,把……当作作为……;任用……为……; 28.以为:认为他它是,认为;用它来;29.以至于:一直到;结果;30.之于:对于,对待,对……的态度做法;同,对于;同……相比;31.至于: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32.自非:如果不是,除非是;33.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34.何为……:为什么……35.何……哉:怎么能……呢36.……何如哉:该是怎么样的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特点并翻译
1.为仲卿母所遣。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 )翻译: ____________
3.恐年岁之不吾与。
(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 4.俟我于城隅。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鸡鸣桑树颠。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 7.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翻译:_______________ 8.狗吠深巷中。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
9.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 10渐见愁煎迫()翻译:__________________
11肇赐予以嘉名()翻译:__________________
12徘徊庭树下()翻译:_______________
13府吏见丁宁()翻译:_____________
14誓天不相负()翻译:___________
15.匪女之为美()翻译:__________________
16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君既若见录()翻译:________________
18.何以解忧()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
19.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被动句被焦仲卿的母亲休弃。
2.宾语前置句请你不要生气,将秋天作为我们的婚期。
3.宾语前置句只怕年月不等我。
4.状语后置句在城上的角楼处等我。
5.省略句、状语后置句鸡(在)桑树顶部打鸣。
6.判断句其实不是来交换蚕丝,是来同我商量婚事。
7.判断句不是我织布缓慢,而是你家媳妇难做!
8.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狗(在)深巷中吠叫。
9.省略句(我)不久就会回来,(我)回来后一定去迎接(你)。
10被动句慢慢地被愁绪所煎熬
11介词结构后置,开始用美好的名字赐给我。
12省略句,省略于,“徘徊于庭树下”在庭树下徘徊
13宾语前置,府吏叮咛嘱咐我
14 宾语前置,对天发誓绝不辜负你
15判断句,并不是荑草有多美
16省略句(静女)隐藏起来不出现,(我)心理迟疑着急抓头皮17 宾语前置你既然如此记得我
18宾语前置用什么消除忧愁?
19谓语前置远处的村庄模糊不清,村落里的炊烟依稀可辨
20省略句狗在幽深的小巷中吠叫,鸡在桑树顶上啼鸣
7.下列文言句式属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A.匪我愆期,子无良媒B.恐年岁之不吾与
C.俱会大道口D.肇锡余以嘉名
[解析]A项属判断句;C项属省略句;D项属状语后置句“会”后省略(可)。
[答案] B
8.下列文言句式不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A.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B.夫晋,何厌之有
C.何以解忧D.俟我于城隅
[解析]A项属判断句;B、C两项属宾语前置句;D项属状语后置句。
8.下列与“恐年岁之不吾与”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秋以为期
B、肇赐余以佳名。
C.依依墟里烟 D.鸡鸣桑树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