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

语文是一门具有厚重的人文内涵的学科,影响着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高职学生正处于建立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如何通过语文课堂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特别是同情心悲悯意识等优秀品格的培养是每个教师应该注重的问题。

标签:高职语文人文素质悲悯意识影响

高职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和个人意识的形成阶段,这一阶段对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文化意识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个人品格,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语文课程则具有厚重的人文内涵,而大学语文课程的内容,肩负着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同情心悲悯意识等优秀品格的塑造,影响深远。因此如何利用这种人文资源优势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就成为中文教育工作者首要研究的课题。在此,以大学语文课程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影响加以探讨。

一、高职语文课的特点与语文教师的模范作用

语言学科是具有趣味性的学科,语文课是最能塑造人心灵的学科。因为语文课程的内容包罗万象,很多课文内容来自生活,来自内心,来自大自然,语文课是最灵活的一门课程,是很开放的一门课程,任何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特别是精神层面,道德、情感、人际关系等人类问题都会影响到语文教学,它和生活密切相关,抛开语文课对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不谈,但从语文课对学生精神层面来讲,学习语文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应该是为了幸福地生活在世界上,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这样对调动高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起到积极作用。

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古人早就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具有广泛性和开放性,“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虽然不能“兼济天下”,但是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应当做到“独善其身。”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必须以德服人、才华横溢、出口成章、温良恭谦、仁虔雅健、简单质朴,时刻保持乐观开朗,大气洒脱的个性,让学生从老师身上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道德之美,感受人文关怀,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格魅力,它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最能给学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一笔精神财富。语文课堂上教师用一种浪漫的情怀,宽阔的胸怀,人文的关怀,高尚的师德,广博的学问,去感化、教育、引导、和鞭策学生,语文课能给学生点亮心灵的明灯,照亮脚下的道路。

二、人物象形分析,提高对生命意识的尊重

“文学就是人学”。作家的人格、经历、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和人物性格都能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尤其是现当代名家名篇都是现代人人生经历和情感的反映。现当代作家的人生经历、人格魅力以及贯注在作品中的审美体验能使学生在精神层面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鲁迅反抗绝望的痛苦灵魂,

他一生在绝望——希望之间挣扎和超越的命运会引发学生无尽的思考,从而考虑自己人生的追求与幻灭,希望与绝望,从大师的身上体悟人生的真谛。郭沫若传奇的一生,茅盾追求的一生,老舍对人民事业执着的一生肯定会在学生心灵上产生撞击。还有那一篇篇经典作品足以让学生在文学的世界里流连忘返,通过对语文课文中鲜明人物象形的解读,强调个性的人物语言、心理及个人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其中包括学生对生命正确的、深刻的认知,培养学生强烈的生命意识,使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快乐生命,发展生命意识,提高对生命的认知,这样不仅让学生尊重自己的生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做的如何尊重别人的生命。这也是将来学生适应社会、立足社会、奉献社会,幸福生活、快乐生活的基本素养。反之,如果一个对生命缺乏认识的人,那么他在工作中就不会有进步,生活中也不会感到幸福。例如:《国殇》,让我们了解到生命的价值可以活的崇高与悲壮。《雷雨》,的故事告诉我们:生命会因为贪婪、私欲、专制而自相毁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位末路英雄,一场雪夜大火,一个凶险的阴谋,让我们看到了生命在血性的愤怒中绽放了美丽。《萧萧》,一个穷乡僻壤的湘西农村,一个无知愚昧可怜的姑娘,偶然的变数也无法改变整个生命循环的自然规律。《百合花》,在革命战争年代,小通讯员的死,体现了在血雨腥风的年代人性美和人情美的军民关系。等等。

在语文课本中,有大量对生命理解的信息,鲜明的人物形象,淡淡的忧伤燃烧着生命的火焰,散发着生命缤纷的芳香,虽然人固有一死,但是从这些课文中,能积极引导学生对生命正确的,深刻的认识。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伟岸与高贵,卑微与渺小。让学生塑造正确的生命观念,引导学生认知生命,通过文学作品体悟人性的特点,提高对生命意識的尊重。所以文学即是人学,也是启迪我们如何活下去的生命之学。

三、人间冷暖感知,培养悲悯情怀

语文课中的作品,有着特定的年代,特定的时代背景,还带有社会阶级的烙印,我们了解作者作家社会背景,通过了知社会生活,引导学生拥有悲悯情怀,因为悲悯和同情是一个人宝贵的思想品格,拥有了悲悯情怀我们才会善良和仁爱,才会感受到苦难者的悲痛和辛酸,才会舍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才会活的更有人情味,才会体会到无情与冷漠带给人的伤害,人是社会中的群体动物,每个人都学要被关爱,带着悲悯、带着人性、人伦、人道去生活,我们就会多一份求真、向善的情愫,我们就会多一份对美的感知。有了这些我们就会体会到幸福的本真,从而获得生命体验的快乐,通过对生命意识的认识,我们会活的更幸福,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例如:唐朝社会是我们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诗的发展也是在文化百花园中盛开的最绚丽的奇葩,李白和杜甫是诗人中最耀眼的两个明星,杜甫的“三吏三别”体现了诗人同情百姓疾苦的无奈悲痛的心情。《又呈吴郎》,作为自己背井离乡、又苦又老的诗人流落四川一带,自己很可怜但却体谅同情一位孤苦无依的老妇人,我们看到了杜甫的博爱与崇高,平凡而伟大。例如:《祭十二郎文》中的韩老成英年早逝,韩愈痛不欲生的哭诉,让学生体会到叔侄之间的患难与共和生死离别的痛苦,感受人间真情的温情脉脉,同情他们的遭遇。《哭小弟》中的

冯钟越中国的航空专家,才华横溢,壮志未酬,为了中国的航空事业带病工作,病死在了科研一线,代表了80年代知识分子的奋斗精神和坚强的生命意识。学生通过掌握了这篇内容,产生了对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尊重,同情他们一代人在艰苦年代为国家奉献的精神。还有通过《我与地坛》作者的史铁生用真实的生命感受,深切的人生痛苦,写出了作者双腿残疾,十五年来特定境遇与感受,展现了母爱的深挚、伟大,以及对人生、生死、生存意义的思考,表现出在痛苦与焦虑中的挣扎,在奋发中的刚强和不屈,这篇课文拓展了学生对复杂人生和沧桑命运的同情,对他们的生命多了一种浓厚的人文关怀意识和哲理思考。还有课文精选的我国诗歌的源头,三千年先民的吟唱《诗经》中,让学生感受我国先民的生活、劳动和爱情。《氓》中的主人公是一位被丈夫抛弃的可怜女子,她不仅热情善良勤劳,更为重要的是对氓的痴情,可是她却被男子遗弃,全诗表达了她委屈的心情和被弃无告的伤痛和不可挽回的悔恨,从而学生在这篇文章中了解到了三千年的古老文化中,女人卑微的地位,凄惨的遭遇,多了一种对女性的悲悯情怀。

鲁迅深邃的目光里感受到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铁骨柔情,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体会“泪眼问花花不语”的痴情,从钱钟书的《围城》我们体悟人生的归程是冲进又冲出一座座围城,从张爱玲的“生命是一袭长满了虱子的华美睡袍”上感受张氏一个世纪以来的苍凉,从史铁生的地坛领会生命的孤独与执着,从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领略生命的美好和脆弱。一个个,一篇篇,学习他们,我们能够从这些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中得到顿悟,得到温暖,得到人格的诗意启示,得到人文素养的熏陶和感染。他们诗意的光辉将照耀着我们前进的步伐。所有这些人物无不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辉,他们执著地追求崇高的理想,积极探索社会进步,并以自己的满腔热血,实践躬行。崇高的理想的缺少意味着人文精神的彻底堕落。因此,教书育人的双重职责要求教师在授课中必须引导大学生在追求个人事业成功、爱情与家庭生活幸福的同时,树立更为高远的人生理想。要有更为丰厚的人文底蕴,要有对于终极目标追求的人文情怀。

青史留名的作家对大学生人格塑造、人文追求可起榜样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学语文课程中,有不少优秀名著对于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文学创作所弘扬的人道主义的悲悯情怀对大学生的影响可见一斑。

因此,如果能充分利用中文专业在人文内涵方面的优势,就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使高职学生人文底蕴的养成更上一层楼,以达到最优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方蕴华,傅诚谦.大学语文[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1.

[2]袁俊月.浅谈职高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1(12):68~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