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教育资料】《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学习精品

【教育资料】《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学习精品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一、双基测评1. 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

山门圮于河( ) 棹数小舟( )曳铁钯( ) 为暴涨携之去( )湮于沙上( ) 啮沙为坎穴( )石必倒掷坎穴中( ) 溯流逆上( )据理臆断( )2. 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1)一寺临河干临:___________ 干:___________(2)山门圮于河圮:___________(3)阅十余岁阅:___________ 岁:___________(4)尔辈不能究物理究:___________3. 指出下面加线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如是再啮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但知其一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闻之笑曰B. 当求之于上流C. 一老河兵闻之D. 其反激之力5. 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6. 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7.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二、能力迁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12题。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河中石兽同步练沧州南有一座寺庙,紧邻着河岸,山门已经被河水冲垮了,两只石兽也沉入了河中。

有一天,寺庙的僧人募集了资金进行重修,想要从河中找回石兽,但是却找不到。

他们试着沿着河流寻找,划着小船,用铁钯拖着,但是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发现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设帐的寺庙中听到这个故事后嘲笑道:“你们这些人不懂物理,不知道石头和沙子的性质,怎么能在暴涨的河水中找到它们?石头很重,沙子则轻飘,被沙子覆盖后逐渐下沉。

你们在河边寻找,不是很愚蠢吗?”众人都认为他说得有道理。

但是一位老河兵听到这个故事后,也嘲笑道:“寻找河中的石头,应该往上游去找。

因为石头很重,沙子则轻飘,水流无法冲刷石头,反而会在石头下面形成坎穴。

这个坎穴会不断加深,直到石头的一半,石头就会被坎穴掀翻。

然后再加深坎穴,石头就会被反弹回来,甚至会逆流而上。

所以,在下游寻找肯定是错误的,不是吗?”果然,石兽最终在数里外被找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只知道事情的一面,不知道它的另一面,这样就会导致错误的结论。

我们要根据事实来判断,而不是凭空臆断。

1.山门圮于河(pǐ)棹数小舟(zhòu)曳铁钯(bǎ)为暴涨携之去(xī)湮于沙上(yān)啮沙为坎穴(kǎn xuè)石必倒掷坎穴中(zhé)溯流逆上(nì)据理臆断(yì)2.⑴一寺临河干(gàn)(qián)⑵僧募金重修(mù)⑶阅十余岁(yuè)⑷但知其一(yī)5)如是再啮(niè)6)尔辈不能究物理(lì)7)一讲学家设帐寺中(zhǎng)8)二石兽并沉焉(yān)3.C.一老河兵闻之4.⑴你们不懂物理,不知道石头和沙子的性质,怎么能在暴涨的河水中找到它们?翻译:You don't understand physics。

you don't know the properties of stones and sand。

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24 河中石兽一、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山门圮.于河()(2)阅.十余岁()(3)曳.铁钯()(4)湮.于沙上()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B.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D.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临()(2)究()(3)啮()(4)已()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5.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它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二)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①,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②,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③,死地也,而括易言之④。

使⑤赵⑥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⑦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⑧,佯败走,而绝⑨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

24.《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24.《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24.《河中石兽》同步练习班级姓名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纪昀.() 铁钯.() 臆.断() 啮.沙() 曳.() 木柿.() 圮.于河() 溯.流逆上() 棹.数小舟() 湮.于沙上()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 一寺临.河干()(2) 山门圮.于河()(3) 二石兽并.沉焉()(4) 求.二石兽于水中()(5) 竟.不可得()(6) 以为..顺流下矣()(7) 曳.铁钯()(8) 尔辈不能究.物理()(9) 众服为确论..()(10) 然则..天下之事()3. 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 闻之.笑曰B. 当求之.于上流C. 一老河兵闻之.D. 其反激之.力4, 下列各项划分停顿节奏错误的一项是()A, 樟/数小舟,电/铁钯,寻/十余里/无迹B. 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C.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D.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5. 翻译下面句子。

(1)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2)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酒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3)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拓展阅读【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慕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研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日,“尔辈不能究物。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丰,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逐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呼?”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乙]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第一部分:1、本文选自,作者是人。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小舟( ) 曳铁( ) 湮( ) 啮( ) 溯流( ) 断( )3、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依据是;讲学家判断其在,理由是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是因为。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阅: )⑵数小舟,曳铁(:曳: )⑶湮于沙上(湮: )⑷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啮: )⑸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但: )5、理解下列句子中“为”的不同含义:⑴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⑵众服为确论( )⑶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6、对下列句子译不当的一项是 ( )A.寻十余里,无迹。

(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B.众服为确论。

(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

)D.竟不可得。

(居然没有找到。

)7、译下列句子。

⑴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⑵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⑶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断?第二部分:(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数小舟,曳铁,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求之地中,不更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断?8.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代词指代的内容⑴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之”指代⑵求之下流,固;求之地中,不更乎?“之”指代9.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

七年级语文河中石兽同步练习(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河中石兽同步练习(附答案)

新世纪教育网精选资料版权全部@新世纪教育网《河中石兽》同步练习第一部分:1、本文选自,作者是人。

2、给以下加点字注音:棹小舟()曳铁钯()湮()啮()溯流()臆断()3、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关于河中石兽的地点,寺僧判断其在,依照是;讲学家判断其在,原因是;老水兵则判断其在,是由于。

4、解说以下句子中的词语:⑴阅十余岁,僧募金重建(阅:)⑵棹数小舟,曳铁钯(棹:曳:)⑶湮于沙上(湮:)⑷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啮:)⑸然而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但:)5、理解以下句子中“为”的不一样含义:⑴岂能为狂涨携之去?()⑵众服为确论()⑶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6、对以下句子翻译不妥的一项为哪一项()A.寻十余里,无迹。

(找寻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影。

)B.众服为确论。

(大家钦佩他的话,以为是正确的判断。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依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真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

)D.竟不行得。

(竟然没有找到。

)7、翻译以下句子。

⑴尔辈不可以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狂涨携之去?⑵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⑶然而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两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第二部分:(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庙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建,求石兽于水中,竟不行得。

以流下矣,棹数小舟,曳,十余里,无迹。

一学家寺中,之笑曰:“ 不可以究物理,是非木杮,能暴携之去?乃石性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沉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确。

一老河兵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沙坎穴,激深,至石之半,石必倒坎穴中。

如是再,石又再,再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贱,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两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8.用自己的写出以下代指代的内容⑴一老河兵之,又笑曰⋯⋯“之”指代⑵求之下贱,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之”指代9.学家和老河兵都到了“石性重,沙性松浮”,但他沉在河中的石作出的是完整不一样的。

(完整版)《河中石兽》同步习题(含答案).doc

(完整版)《河中石兽》同步习题(含答案).doc

《河中石兽》同步习题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4.0 分 )1.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A. 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B. 众服为确论 .(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C.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D. 竟不可得 .(居然没有找到.)2.下列句中划线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山门圮于河( pǐ)僧募金重修(mù)B. 一寺临河干(gān)棹数小舟(zhào)C. 是非木杮( f èi)湮于沙上(yān)D. 如是再啮( ch ǐ)遂反溯流逆上矣(sù)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 6 小题,共24.0 分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阅:)⑴棹数小舟,曳铁钯(棹:曳:)⑴湮于沙上(湮:)⑴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啮:)⑴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但:)4.本文选自,作者是人。

5.重点词语理解(1)河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设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尔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物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木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失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坎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不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溯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据理臆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找出通假字(1)河干: ____ 其他读音: ____ 组词: ______(2)重修: ____ 其他读音: ____ 组词: ______8.识记生难字圮()募()棹()木 f èi()湮()啮()sù()流臆断()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60.0 分 )9.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 1)~( 3)题。

部编版《河中石兽》同步练习 年部编版七下语文(附答案)

部编版《河中石兽》同步练习 年部编版七下语文(附答案)
10.此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总分值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啮:本意是“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溯流:逆流。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5.以下句子中,加点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为哪一项〔 〕
A.二石兽并沉焉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C.石必倒掷坎穴中D.可据理臆断欤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根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根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B项“暴涨〞在这里动词作名词用,指洪水。
16. 为什么老河兵能得出正确结论,怀丙能够捞出铁牛?结合语段〔一〕〔二〕谈一谈你的收获。
【答案】13. D
14.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
15.①讲学家的笑,显示出讲学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觉高明而轻视他人的性格特点。②老河兵的笑,显示出老河兵对讲学家的否认,也表现出老河兵的自信。
8.以下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文章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河中石兽》同步配套练习含答案

《河中石兽》同步配套练习含答案

《河中石兽》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阅:)⑵棹数小舟,曳铁钯(棹:曳:)⑶湮于沙上(湮:)⑷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啮:)⑸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但:)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135.0分)2.农夫耕田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

行者①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终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②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

未及移时③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

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④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迭也。

”行者服而退。

[注]①行者:过路人。

②所以:用什么方法。

③未及移时:还没过多少时间。

④术:方法。

解释下列加横线字词。

(1)农夫耕于田于:_______________(2)欲速则不达速:______________(3)行者服而退服:______________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

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翻译下列句子。

(1)甚矣,农之惰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这则寓言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3.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河中石兽考试题和答案

河中石兽考试题和答案

河中石兽考试题和答案****一、选择题1. 《河中石兽》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A. 纪晓岚B. 蒲松龄C. 曹雪芹D. 罗贯中答案:B2. 《河中石兽》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A. 一只石兽在河中游荡的故事B. 寻找丢失的石兽的故事C. 石兽在河中与水怪搏斗的故事D. 石兽在河中被渔夫捕获的故事答案:B3. 在寻找石兽的过程中,谁提出了正确的寻找方法?A. 老河兵B. 寺庙的僧人C. 石兽的主人D. 过路的行人答案:A4. 石兽最终在何处被找到?A. 河的上游B. 河的下游C. 河的岸边D. 河的中央答案:B5. 文章中提到的“石性坚重”意味着什么?A. 石头的性质是坚硬和沉重的B. 石头的质地是坚硬和重要的C. 石头的特点是坚硬和重量大D. 石头的属性是坚硬和重大的答案:C二、填空题6. 《河中石兽》这篇文章通过________的故事,揭示了________的道理。

答案:寻找丢失的石兽;实践出真知7. 文章中提到的“转转不已”是指________。

答案:水流不断地旋转8. 老河兵认为石兽应该在________找到。

答案:河的下游9. 石兽最终被找到的位置与老河兵的预测一致,这说明了________。

答案:老河兵的经验和智慧10. 文章中提到的“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

答案:然而天下的事情,只知道其中一方面,不知道另一方面的情况很多,可以根据道理凭空猜测吗?三、简答题11. 请简述《河中石兽》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案:《河中石兽》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寺庙的石兽被洪水冲走后,人们如何寻找它的故事。

寺庙的僧人和石兽的主人都认为石兽应该在河的上游,但老河兵根据水流和石头的性质,推断石兽应该在河的下游。

最终,石兽确实在河的下游被找到,证明了老河兵的推断是正确的。

12. 老河兵是如何推断石兽的位置的?答案:老河兵根据水流的旋转特性和石头的坚硬沉重特性,推断石兽不可能被冲到上游,而是会被水流带动的泥沙埋在下游。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含答案)

24 河中石兽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山门圮.于河( ) 棹.数小舟( ) 曳.铁钯( )为暴涨.携之去( ) 是非木杮.( ) 可据理臆断欤.(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山门圮.于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十余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但.知其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不亦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转转不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但.知其一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划一处)(1)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然则天下之事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及答案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及答案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及答案《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及答案引导语:《河中石兽》是清代诗人纪昀的一首诗,下面是关于《河中石兽》的相关习题集答案,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学好这首诗。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及答案《河中石兽》[测评·反思·交流]一、双基测评1. 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

山门圮于河( ) 棹数小舟( )曳铁钯( ) 为暴涨携之去( )湮于沙上( ) 啮沙为坎穴( )石必倒掷坎穴中( ) 溯流逆上( )据理臆断( )2. 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1)一寺临河干临:___________ 干:___________(2)山门圮于河圮:___________(3)阅十余岁阅:___________ 岁:___________(4)尔辈不能究物理究:___________3. 指出下面加线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如是再啮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但知其一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闻之笑曰B. 当求之于上流C. 一老河兵闻之D. 其反激之力5. 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能力迁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12题。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大全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大全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1. 河中石兽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明朝D. 清朝答案:B. 宋朝2. 故事中,石兽被冲走后,人们首先想到的寻找方向是?A. 顺流而下B. 逆流而上C. 沿着河岸D. 河底答案:A. 顺流而下3. 故事中,石兽最终被发现的地点是在?A. 河道的上游B. 河道的下游C. 河岸的一侧D. 河底的泥沙中答案:A. 河道的上游二、填空题4. 河中石兽的故事讲述了人们在_________中寻找被冲走的石兽,最终通过_________的推理找到了石兽。

答案:河流;逻辑5. 故事中,人们最初认为石兽会_________,但后来发现它实际上_________。

答案:顺流而下;逆流而上三、简答题6. 请简述河中石兽故事的寓意。

答案:河中石兽的故事寓意着人们在面对问题时,应该运用逻辑和智慧,而不是盲目地跟随直觉或传统观念。

7. 为什么石兽最终会在上游被发现?答案:因为石兽在水中受到水流的冲击,会逐渐被水流携带的泥沙所覆盖,随着时间的推移,石兽会被泥沙推至上游,这与人们的直觉相反。

四、论述题8. 根据河中石兽的故事,谈谈你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时应该如何运用逻辑思维。

答案: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应该首先收集相关信息,然后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在河中石兽的故事中,人们最初是凭借直觉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但后来通过逻辑推理,发现石兽实际上是逆流而上。

这说明在面对问题时,我们不能仅凭直觉或经验,而应该通过理性分析,找出事物的本质规律。

五、案例分析题9. 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面对石兽被冲走的情况,你会如何寻找石兽?答案:首先,我会观察河流的流向和速度,了解水流对物体的影响。

然后,我会考虑水流对泥沙的携带作用,以及泥沙可能对石兽位置的影响。

接着,我会逆流而上,沿着河岸寻找可能的石兽位置,同时注意河岸的地形变化,看是否有泥沙堆积的迹象。

最后,如果条件允许,我会组织人力进行河底的搜索,以确保不遗漏任何可能的位置。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参考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参考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参考《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参考1、本文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字,(朝代)_____家。

2、给下列字注音:棹()曳()湮()啮()溯()臆()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临河干()(2)二石兽并沉焉()()(3)阅十余岁()()(4)竟不可得()(5)棹数小舟,曳铁钯()()(6)设帐()(7)不能究物理()(8)是非木杮()(9)湮于沙上()(10)沿河求之()(11)不亦颠乎?()(12)众服为确论()(13)闻之笑曰()(14)盖石性坚重()(15)啮沙为坎穴()()(16)转转不已()(17)遂反溯流逆上矣()()(18)固颠()(19)如其言()(20)然则天下之事()(21)可据理臆断与()4、指出下面加线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并沉焉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___(2)不能究物理古义:_____ ;今义:__________(3)但知其一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__(4)盖石性坚重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__(5)是非木杮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__(6)阅十余岁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__(7)转转不已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__(8)固颠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__5、一词多义为:(1)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众服为确论()(3)啮沙为坎穴()之:(1)一老河兵闻之()(2)其反激之力()(3)沿河求之()7、翻译下列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8、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讲学家判断其在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老水兵则判断其在_____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六单元第24课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六单元第24课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24课河中石兽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山门圮.于河(pǐ) 棹.数小舟(chuò) 据理意断B.曳.铁钯(zhuài) 暴涨.(zhǎng) 募金重修C.湮.于沙上(yān) 啮.沙为坎穴(niè) 沙性松浮D.倒掷.坎穴中(zhì) 溯.流逆上(shuò) 不亦癫乎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B.小明和同学约好一起去看流星雨,8点钟小明不期而至....,准时到达了约定地点。

C.这个杀人犯被称作“地狱之手”,是当之无愧....的。

D.对于家长的反对态度,他不以为然....,认为自己的观点才是对的。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语文课程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B.《写字》教材进入中小学课堂,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

C.《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更有效地避免发生校车交通安全事故。

D.能不能静下心来学习,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

4.填在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个真正的读者应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能够辨识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

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

①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

②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

③这种能力部分来自阅读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

④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开启你的心智。

A.①③④②B.②①④③C.②④③①D.③①④②5.下面句子与画线句表意最相近的一项是( )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A.怎能让人扼腕叹息? B.难道能让人扼腕叹息?C.让人扼腕叹息。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共含9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篇1:《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参考《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参考1、本文选自#,作者#,字,(朝代)#家。

2、给下列字注音:棹()曳()湮()啮()溯()臆()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临河干()(2)二石兽并沉焉()()(3)阅十余岁()()(4)竟不可得()(5)棹数小舟,曳铁钯()()(6)设帐()(7)不能究物理()(8)是非木杮()(9)湮于沙上()(10)沿河求之()(11)不亦颠乎?()(12)众服为确论()(13)闻之笑曰()(14)盖石性坚重()(15)啮沙为坎穴()()(16)转转不已()(17)遂反溯流逆上矣()()(18)固颠()(19)如其言()(20)然则天下之事()(21)可据理臆断与()4、指出下面加线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并沉焉古义:#;今义:#(2)不能究物理古义:# ;今义:#(3)但知其一古义:#;今义:#(4)盖石性坚重古义:#;今义:#(5)是非木杮古义:#;今义:#(6)阅十余岁古义:#;今义:#(7)转转不已古义:#;今义:#(8)固颠古义:#;今义:#5、一词多义为:(1)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众服为确论()(3)啮沙为坎穴()之:(1)一老河兵闻之()(2)其反激之力()(3)沿河求之()7、翻译下列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8、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依据是#;讲学家判断其在#,理由是#;老水兵则判断其在#,是因为#。

9、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答:##10、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答:#一、本文节选自《礼记·学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当求之于上流。(倒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寻十余里无迹。
译文: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石兽的踪迹。
B.众服为确论。
译文: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理解词义
2/7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靠近) (2)二石兽并沉焉.(相当于“于之”,在那里) (3)棹.数小舟[划(船)] (4)曳.铁钯(拖) (5)湮.于沙上(埋没) (6)啮.沙为坎穴(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7)啮沙为坎.穴.(坑洞) (8)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流) (9)如.其言(依照) 一词多义
3/7
写作特色 逐层深入,脉络分明
本文共三段,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是寺僧根据物体被水冲向下游的规律,判断石兽已被 冲走,划船往下流寻觅,结果一无所获。紧接着展开第二个层次,讲学家嘲笑寺僧不懂事物 的道理。他分析了石与泥沙的不同特性后,得出石兽深陷在原处沙中的结论,言之凿凿,使 听的人“服为确论”。这时,作者笔锋一转,从一旁杀出个“程咬金”——老河兵来,使本 文深入到第三个层次。老河兵凭他多年守河的经验,分析了石头、泥沙和水流的物理属性以 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应向上游寻找石兽的结论。这结论一般人想不到,但它是合乎科 学规律的。作者在以上三个层次的基础上,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地议论一句,立刻收尾,戛 然而止,揭示了题旨。全文故事曲折,但只用短短 200 多字,脉络分明且层层深入,结构严 密,余味无穷。
)(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其句式特点。
(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省略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之地中。(省略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法指导 文言词语——一词多义
我们在辨析一词多义时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①靠字形分析,即通过字形推断词语 的意思。②靠语境推断。根据语境,联系已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基本义项推断词义。解答这 类题,首先要调动自己平时积累的常见的一词多义内容,对号入座;其次要结合具体的语言 环境,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判断。
闻之.笑曰(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
(1)之 沿河求之.(代词,代石兽) 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讲学家的话) 至石之.半(结构助词,的)
(2)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成为)
古今异义 (1)并古义:一起。例:二石兽并.沉焉。
今义:并且。
(2)阅古义:经过,经历。例:阅.十余岁。 今义:阅读。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纪昀.( )
河干.( )
圮.( )
棹.数小舟( )
曳.( )
铁钯.( )
啮.沙( )
湮.于沙上( )
溯.流( )
坎.穴( )
臆.断( )
木杮.( )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是非/木杮
B.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D.尔辈/不能究物理
(3)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例:尔辈不能究物.理.。 今义:物理学。
(4)是古义:代词,这。例:是.非木杮。 今义:判断词。
(5)盖古义:连接上句或上段,表原因。例:盖.石性坚重。 今义: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6)但古义:只。例:但.知其一。 今义:表转折,但是,却。
特殊句式 省略句 (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设帐”后省略了介词“于”,应为“一讲学家设帐于寺中”) (2)以为顺流下矣。(省略了主语“僧”)
主旨归纳 课文通过写人们用不同方法搜寻石兽并最终找到的故事,说明许多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 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具体全面地考虑问题,不能想当然。如此, 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结构图示
交代事由及僧人的办法——求之下流 ↓
河中石兽 讲学家的看法——求之地中
遇事不能主观臆断
↓ 老河兵讲解——求之上流
3.《河中石兽》选自《
》,这是一部
小说集。作者是

词。
4/7
(1)山门圮.于河(

(2)二石兽并.沉焉(

(3)阅十余岁.(

(4) 竟.不可得(

(5) 湮.于沙上(

(6)渐沉渐深耳.(

(7) 啮.沙为坎穴(

(8)转转不已.(

(9)遂.反溯.流.逆上矣(
(3)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省略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动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中石兽
1/7
走近作者 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清代学者、文学家。著作有 《阅微草堂笔记》。他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被称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 追溯背景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被流放乌鲁木齐期间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以记述狐鬼 故事、奇特见闻为主,意在劝善惩恶,虽然不乏因果报应的说教,但是通过种种描写,折射 出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他有意模仿晋宋笔记小说质朴简淡的文风,“雍容淡雅,天趣盎 然”“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所以每脱稿一篇,即被亲朋好友竞相 传抄,辗转刻印,一时享有同《红楼梦》《聊斋志异》并行海内的盛誉。
积累篇
【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和多音字注音。
河干.( gān )
圮.于河( pǐ )
棹.( zhào )
曳.( yè )
铁钯.( pá )
木杮.( fèi )
臆.断( yì )
湮.( yān )
啮.( niè )
【把握节奏】 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众/服为确论。
(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梳理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