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心脏视诊

合集下载

简述心脏查体视诊的内容

简述心脏查体视诊的内容

简述心脏查体视诊的内容心脏查体视诊是临床医生用肉眼观察患者的心脏、胸部和相关部位以获得有关心脏疾病的诊断和评估信息的一种方法。

这是一种简单、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可为医生提供很多重要的临床指导信息。

心脏查体视诊主要包括外观观察、胸廓观察、胸壁观察和心脏观察。

下面将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外观观察是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貌、面色、精神状态等来了解其心脏功能和病情的一种方法。

例如,患者可能出现心跳过速或心跳过缓,出现面色苍白或潮红等情况。

此外,患者可能还会出现水肿、呼吸受限等现象,这些都可能与心脏疾病有关。

胸廓观察是通过观察患者的胸廓形态来判断心脏的位置、形状和大小。

正常情况下,心脏在胸腔的左半部分,略呈椭圆形。

通过观察胸廓是否对称、凹陷或突出,可以初步判断心脏是否有明显的异常。

胸壁观察是通过观察患者胸壁上的凹陷、肿块、皮肤改变等来判断是否存在心脏疾病。

例如,胸骨下方可能出现凹陷,这可能是心脏扩大的一个体征。

胸壁上的肿块可能是心脏周围组织的肿瘤或淋巴结肿大的表现。

心脏观察是通过肉眼观察和触摸患者心脏相关部位来判断心脏的大小、形状和运动状态。

医生可以通过观察心尖搏动的位置和强度来判断心脏的大小和位置。

正常的心尖搏动一般位于心脏的第五个肋间左缘,强度适中。

此外,医生还可以通过触摸患者的胸廓来感受心脏的震颤和心脏杂音等。

心脏的震颤可能是心室颤动等严重心脏病的表现。

心脏杂音是由于心脏瓣膜有问题或者心脏有缺陷而产生的异常音。

心脏查体视诊的目的是获得关于心脏疾病的初步诊断和评估信息,但并不能提供确诊的结果。

因此,在视诊结果呈阳性或怀疑患者存在心脏疾病时,仍需进一步进行其他辅助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以明确诊断。

总之,心脏查体视诊是一种简单、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可以为医生提供很多有关心脏疾病的重要信息。

通过外观观察、胸廓观察、胸壁观察和心脏观察等步骤,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脏疾病,并为进一步的辅助检查和诊断提供指导。

心脏视诊的注意事项

心脏视诊的注意事项

心脏视诊的注意事项以心脏视诊的注意事项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人体的正常运作。

心脏视诊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通过观察心脏的外观和听诊心脏的声音来判断心脏的健康状况。

下面将介绍心脏视诊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心脏视诊前,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有无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存在。

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心脏的健康,所以在进行视诊时需要特别关注。

进行心脏视诊时,需要保证检查环境的安静和舒适。

外界的噪音和干扰会影响医生听诊心脏的声音,从而干扰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建议在安静的诊室内进行心脏视诊,避免干扰。

接下来,医生在进行心脏视诊时,需要注意使用适当的工具。

听诊器是常用的工具,它能放大心脏的声音,帮助医生判断心脏的健康状况。

在使用听诊器时,医生需要将胸头和背部分别放置听诊器,以便全面观察心脏的声音。

同时,医生还可以使用心电图仪等设备来进行辅助检查,以获取更准确的结果。

医生在进行心脏视诊时,需要注意观察心脏的外观。

心脏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都可以反映心脏的健康情况。

正常的心脏通常呈椭圆形,大小适中,颜色鲜红。

若发现心脏出现异常,如肿大、变形等情况,可能是心脏疾病的表现,需要进一步检查。

医生在进行心脏视诊时,需要注意观察心脏的搏动和心脏的心律。

正常的心脏搏动应该有规律且有力,心律要稳定。

若发现心脏搏动不规律、过快或过慢等情况,可能是心律失常的表现,需要进一步检查。

医生在进行心脏视诊时,还需要注意观察心脏的瓣膜功能。

心脏瓣膜的功能异常可能会导致血液回流不畅,影响心脏的正常运作。

通过听诊心脏的声音,医生可以判断心脏瓣膜的开闭情况,若发现异常,需要进一步检查。

在进行心脏视诊时,医生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史、心脏的外观和听诊心脏的声音等信息,从而作出准确的诊断。

心脏视诊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但并不是万能的,有时候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来全面评估心脏的健康状况。

总结起来,心脏视诊是一种重要的心脏检查方法,通过观察心脏的外观和听诊心脏的声音来判断心脏的健康状况。

心脏(视诊、触诊)-诊断学查体

心脏(视诊、触诊)-诊断学查体
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如饮食、 锻炼等,保持心脏健康,将对心 脏疾病的预防起到积极作用。
关注健康
定期进行心脏检查,增强对心脏 知识的了解,有助于提早发现疾 病,进行及时干预和治疗。
诊断学查体:心脏(视诊、 触诊)
心脏的位置、形态及大小对于对心脏相关疾病的诊断至关重要。
心脏的听诊
四个听诊点
心前区、心尖区、主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
五种心脏音
第一心音、第二心音、分裂心音、杂音、无音 (弱音)
心脏的触诊
随着科技进步,触诊在临床诊断检查中的应用越来越大。触诊融合多种实体 感受,对于心溢血、心肌萎缩等方面有着很高的诊断价值。
心脏听诊的分点位置与音色
1
心前区
第一心音清晰,第二心音较弱,杂音较少
心尖区
2
第一心音减弱,第二心音清晰,分裂心
音加强
3
Hale Waihona Puke 主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清晰、响亮,有分裂音,无杂音
主动脉瓣区
4
第一心音清晰,第二心音常常有响声较 大的支气管二度音
心脏触诊的使用方法
按压深度
•深 •浅
触诊位置
• 心前区 • 心尖区 • 主肺动脉瓣区 • 主动脉瓣区
心脏常见疾病的查体指标
• 心尖搏击比正常范围大 • 非正常收缩期杂音 • 心音过于清晰或过于低沉或有异常声音 • 心尖扪及心尖搏动范围扩大或左间隙增大
诊断学查体:心脏(视诊、触诊)-结论
视诊、触诊结合
在结合其他检查手段的基础上, 心脏的视诊、触诊对于疾病的诊 断及治疗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注意生活保健

心脏检查要掌握的内容

心脏检查要掌握的内容

心脏检查要掌握的内容一、视诊:被检查者仰卧位(或坐位),正确暴露胸部,上至颈以下,下至中上腹,两侧至腋中线。

站在被检查者右侧,其视线与胸部同水平开始视诊,仔细观察心前区有无隆起及异常搏动,然后正俯视整个前胸,观察心尖搏动位置与范围。

1、心前区隆起与凹陷。

隆起:F4、PS、MS、心包炎。

2、心尖搏动:正常位置:胸骨左缘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侧0.5-1.0cm;移位:横膈、纵隔、心脏增大、体位改变;强度和范围的改变;正常人心尖搏动范围直径为2.0-2.5cm。

增强:胸壁薄、肋间宽、剧烈运动、激动、高热、严重贫血、甲亢、左室肥大。

减弱:扩张型心肌病、急性心梗、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肺气肿、左侧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

负性心尖搏动:心包粘连、重度右心肥大。

3、心前区异常搏动: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搏动(右心肥大);剑突下搏动(右心搏动、腹主动脉搏动):鉴别右心室搏动和腹主动脉搏动;心底部异常搏动:胸骨左缘2肋间(肺高压)或右缘第二肋间(升主动脉瘤)。

二、触诊:用右手全手掌开始检查,置于被检查者心前区,然后用手掌尺侧(小鱼际)或食指、中指及环指指腹并拢同时触诊,也可用单一手指指腹触诊。

1、心尖搏动和心前区搏动:与视诊互补。

心前区抬举性搏动。

2、震颤:用手掌或手掌尺侧小鱼际平贴于心前区各个部位,以触知有无微细的震动感。

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部位时相常见病变胸骨右缘第二肋间胸骨左缘第二肋间胸骨左缘第3~4肋间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心尖区心尖区收缩期收缩期收缩期连续性舒张期收缩期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二尖瓣狭窄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3、心包摩擦感:心前区或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双相。

前倾坐位、收缩期、呼气末更明显。

三、叩诊:以左手中指的第一、二指节作为叩诊扳指,平置于心前区拟叩击的部位,扳指与肋间平行,右手指自然弯曲,以中指指端叩击左手中指(扳指)第二指骨的前端叩击方向与叩诊部位的体表垂直,叩击时应以腕关节与指关节的活动为主,叩击动作要灵活、短促,富有弹性。

2.6.13.心脏视诊触诊

2.6.13.心脏视诊触诊

二、心脏评估—— 触诊
02 (三()三心)包心摩包擦摩感擦感
将右手全手掌放在病人心前区2-4肋间进行触诊。
心包膜发生炎症时,渗出的纤维蛋白使得心包膜 表面变得粗糙,心脏搏动时,脏层、壁层心包膜相互 摩擦并产生振动,这种振动经胸壁传导到体表,用手 在体表触及的这种振动感,即为心包摩擦感。
二、心腹 腹部部脏实实评胰质质估脏脏腺器器—损损损—伤伤 伤触诊的临床表现
一、心脏评估—— 视诊
(三)心前区异常搏动
01
胸骨右缘第2肋间异 常搏动,常见于升 主动脉瘤、主动脉 弓扩张、主动脉关 闭不全等
01
04
02
03
胸骨左缘第2肋间异 常搏动,常见于肺 主动脉高压
胸骨左缘第3、4肋 间异常搏动,常见 于右心室肥大
剑突下异常搏动, 常见于右心室肥大 或腹主动脉瘤
二、心脏评估—— 触诊
02 ((三三))心心包包摩摩擦擦感感
与呼吸无关(屏住呼吸时
心包摩擦感不消失)。
05
01
触诊 特点
触诊部位以胸骨左缘第4肋间最清楚。
收缩期和舒张期均可触及,但收缩
02
期更明显。
04
当心包渗液增多时,摩擦 感消失。
03
坐位前倾或呼气末更明显。
心脏评腹部估实质脏器损伤
二、心脏评估—— 触诊
02 (一)心尖搏动和心前区搏动
当左心室肥大时,将右手食指、中指置于心搏 点,手指可被缓慢、有力的心尖搏动抬起且持续至 第二心音开始,这种较大范围增强的外向运动,称 为抬举性心尖搏动,是左心室肥厚的可靠体征。
(一)心尖搏动和心前区搏动
二、心脏评估—— 触诊
02 (二)震颤
用手掌或手掌尺侧(小鱼际肌)贴放于心前区各 部位,以感知有无细微的震颤感,并确定震颤感产生 的位置和出现的时相。

助理医师心脏视诊实训报告

助理医师心脏视诊实训报告

一、引言作为一名即将步入临床的助理医师,掌握心脏视诊技能是必不可少的。

心脏视诊是临床诊断过程中的一项基本技能,通过观察患者的胸廓、心尖搏动、心界等,可以初步判断心脏的形态、大小和位置,为后续的听诊、触诊和叩诊提供重要依据。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提高我的心脏视诊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训目的1. 掌握心脏视诊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了解正常心脏的视诊表现。

3. 熟悉心脏增大、心脏移位等异常情况的视诊特点。

4. 提高对心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三、实训内容1. 心脏视诊的基本方法(1)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充分暴露胸部。

(2)医师站在患者右侧,用右手掌平置于患者心前区,左手掌轻放在右手背上,轻轻加压,以手掌根部触及心脏搏动。

(3)观察心尖搏动位置、范围、强度等。

(4)观察心界大小、形态和位置。

2. 正常心脏的视诊表现(1)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0.5~1.0cm处。

(2)心尖搏动范围直径约为2.0~2.5cm。

(3)心界清晰,心尖搏动明显。

3. 心脏增大、心脏移位等异常情况的视诊特点(1)心脏增大:心尖搏动位置下移,心界扩大,搏动范围增大。

(2)心脏移位:心尖搏动位置改变,心界形态改变。

4. 心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1)根据心尖搏动位置、范围、强度等,初步判断心脏增大、心脏移位等。

(2)结合听诊、触诊和叩诊等检查结果,进一步判断心脏疾病的性质和程度。

四、实训过程1. 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心脏视诊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观察正常人心脏的视诊表现。

3. 观察心脏增大、心脏移位等异常情况的视诊特点。

4. 进行心脏视诊操作,观察患者的视诊表现。

5. 结合听诊、触诊和叩诊等检查结果,进行心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五、实训体会1. 通过本次实训,我掌握了心脏视诊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己的临床技能。

2. 我认识到心脏视诊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心脏检查——视诊

心脏检查——视诊

心脏检查——视诊心脏检查是心血管疾病诊断的基本功,在对患者详细地询问病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真的心脏检查,多能及早地作出准确的诊断,而给予患者及时的治疗。

即使在现代医学高心脏检查结果也对进一步正确地选择仪器检查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同时,仪器的检查结果往往需结合病史和体检,进行综合考虑,才能对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

另一方面,某些物理检查所见,如心音的改变、心杂音、奔马律、交替脉等重要的体征,是目前常规仪器检查所不能发现的。

要做到正确地进行心脏检查,除需要从书本中认真学习前人从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外,更重要的是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反复地临床实践,逐步掌握这一临床技能。

另外,在进行心血管检查时,需注意全身性疾病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和心血管疾病的全身表现。

在进行心脏检查时,需有一个安静、光线充足的环境,患者多取卧位,医生多位于患者右侧,门诊条件下也有取坐位,但必要时仍需取多个体位进行反复检查。

心脏检查时,一方面注意采取视诊(inspection)、触诊(palpation)、叩诊(percussion)、听诊(auscultation)依次进行,以全面地了解心脏情况;另一方面在确定某一异常体征时,也可同时交替应用两种以上的检查方法加以判断。

一、视诊患者尽可能取卧位,除一般观察胸廓轮廓外,必要时医生也可将视线与胸廓同高,以便更好地了解心前区有无隆起和异常搏动等(图2-5-24)。

(一)胸廓畸形正常人胸廓前后径、横径左右应基本对称,注意与心脏有关的胸廓畸形情况。

1.心前区隆起多为先天性心脏病造成心脏肥大,在儿童生长发育完成前影响胸廓正常发育而形成。

常见胸骨下段及胸骨左缘第3、4、5肋间的局部隆起,如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瓣狭窄等的右心室肥大;少数情况见于儿童期风湿性心瓣膜病的二尖瓣狭窄所致的右心室肥大或伴有大量渗出液的儿童期慢性心包炎。

位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其附近局部隆起,多为主动脉弓动脉瘤或升主动脉扩张所致,常伴有收缩期搏动。

心脏视触叩听实训报告

心脏视触叩听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使学员掌握心脏视触叩听的检查方法,提高学员对心脏疾病的诊断能力,培养学员严谨的医学态度和良好的临床技能。

二、实训时间2022年10月15日三、实训地点某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四、实训内容1. 视诊(1)被检查者取仰卧位,检查者应站在被检查者的右侧。

(2)观察心前区有无隆起,顺切线位观察心尖搏动的位置和范围,最后观察心前区和其他部位有无异常搏动。

(3)注意事项:① 视诊心前区隆起时,应注意胸骨左缘第3~4肋间,以及胸骨右缘第2肋间有无异常隆起。

② 胸骨左缘3~4肋间异常隆起见于:二尖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法洛四联症的患者。

③ 胸骨右缘第2肋间局部隆起,常见于主动脉弓动脉瘤、升主动脉扩张的患者。

④ 若整个心前区异常隆起见于大量心包积液的患者。

2. 触诊(1)被检查者取仰卧位,检查者应站在被检查者的右侧。

(2)触摸胸壁有无压痛,有无皮下的结节,有无淋巴结的肿大等。

(3)注意事项:① 触诊时,注意心尖搏动位置的变化,心室的扩大可以导致心尖搏动位置发生变化。

② 左心室扩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右心室扩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侧移位。

③ 凡能影响纵隔位置偏移的肺部疾病均可引起心尖搏动发生改变,如阻塞性肺不张、气胸、胸膜肥厚等。

3. 叩诊(1)被检查者取仰卧位,检查者应站在被检查者的右侧。

(2)肋间隙的叩诊,明确胸腔积液的量到达哪个肋间隙。

(3)注意事项:① 叩诊时,注意心脏浊音界的改变,如心包积液、心脏增大等。

② 叩诊顺序:先叩诊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四个肋间隙,再叩诊心尖搏动区和心底部。

4. 听诊(1)被检查者取仰卧位,检查者应站在被检查者的右侧。

(2)主要听心脏的四个瓣膜区,注意心音的强弱、性质、节律等。

(3)注意事项:① 注意心音的强弱,心音强弱不等见于瓣膜狭窄、瓣膜关闭不全等。

② 注意心音的性质,心音性质的改变见于心肌病变、心包炎等。

③ 注意心率的规则与否,心率不齐见于心律失常。

五、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对心脏视触叩听的检查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心脏疾病的诊断要点。

12.心脏(视诊、触诊)-诊断学查体

12.心脏(视诊、触诊)-诊断学查体
29 2021/9/8
30 2021/9/8
31 2021/9/8
32 2021/9/8
触诊
2、内容
(1)心尖搏动及心前区隆起 (2)震颤(thrill) (3)心包摩擦感(sense of pericardial friction)
33 2021/9/8
34 2021/9/8
触诊
(1)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 ▪ 心尖区抬举性搏动(heaving apex impulse)
▪ 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及其附近局部隆起: 多 见于主动脉弓动脉瘤或升主动脉扩张。
2、鸡胸、漏斗胸(funnelchest)、脊柱畸形
12 2021/9/8
视诊
二、心尖搏动 (apical impulse) ▪ 概念 主要由于心室收缩时心脏摆动,
心尖向前冲击胸壁在相应部位形成。 ▪ 正常人心尖搏动:位置 左侧第五肋
扩张或肺动脉高压 主动脉区收缩期搏动:多见于主动
脉弓动脉瘤或升主动脉扩张
26 2021/9/8
27 2021/9/8
28 2021/9/8
触诊
1、方法 检查者先用右手全手掌开始检查, 置于胸前区,然后逐渐缩小到用手掌 尺侧(小鱼际)、或示指、中指及环 指指腹并拢同时触诊,必要时也可单 指指腹触诊。
心房颤动) ▪ 4.脉搏检查方法及血管体征。其改变的临床意义 【了解】 心血管常见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如心功能不全、风心病等) 2
2021/9/8
Ø教学内容
一.心脏视诊(inspection) 二.心脏触诊(palpation) 三.心脏叩诊(percussion) 四.心脏听诊(auscultation)
18 2021/9/8
视诊
②心脏以外的因素

心脏检查(1)视诊

心脏检查(1)视诊
深吸气后搏动增强为右心室搏动,减弱为 腹主动脉搏动
手指平放从剑突下向上压入前胸壁后方, 右心室搏动冲击手指末端而腹主动脉波动 冲击手指掌面。
心底部搏动
胸骨左缘第2肋间搏动: 见于肺动脉高压
胸骨右缘第2肋间搏动: 主动脉弓瘤或升 主动脉扩张
心脏检查
• 视诊 • 触诊 • 叩诊 • 听诊
或后天原因导致心脏增大,常见原因
为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瓣狭窄或风湿性二 尖瓣狭窄、急性心包炎大量心包积液。
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局部隆起,多为主动脉 弓动脉瘤或升主动脉扩张。
• 心尖搏动 心室收缩时心脏摆动,心尖向前冲击胸
壁相应部位而形成
心脏增大与心尖搏动位置移动
左上—右心室增大
左下—左心室增大
• 负性心尖搏动 心脏收缩时,心尖部胸壁搏动内陷
粘连性心包炎 心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 重度右心室肥大
• 心前区搏动
胸骨左缘第3-4肋间搏动:上述部位出现强 有力较持久的搏动为右心室肥大象征。
剑突下搏动 右心室收缩期搏动或腹主动脉搏动
鉴别方法:
正常: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1.0cm。
生理情况下:
胸壁增厚、肋间隙窄—弱、范 围小
胸壁薄、肋间隙宽—强、范围 大
剧烈活动、情绪激动—增强
病理情况下:
• 高烧、严重贫血、甲亢、左室肥大—心尖 搏动增强
• 扩张型心肌病、急性心肌梗塞、心包积液、 缩窄性心包炎、肺气肿、左侧大量胸水、 气胸—心尖搏动减弱

心脏视触叩听的实训报告

心脏视触叩听的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心脏视触叩听实训,掌握心脏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的基本方法,了解正常心脏的生理特点和常见心脏疾病的临床表现,提高对心脏疾病的诊断能力。

二、实训时间2023年10月25日三、实训地点XX医学院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四、实训内容1. 心脏视诊2. 心脏触诊3. 心脏叩诊4. 心脏听诊五、实训过程1. 心脏视诊(1)准备工作:检查者戴帽子、口罩,洗手,嘱被检查者取仰卧位,检查者站在被检者右侧。

(2)观察心前区隆起:首先俯视心前区,观察有无隆起。

正常情况下,心前区应平坦。

若发现隆起,应进一步观察隆起的部位、范围和性质。

(3)观察心尖搏动:顺切线位观察心尖搏动的位置和范围。

正常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1.0cm,搏动范围为2.0~2.5cm的区域。

体型瘦长或肥胖者,心尖搏动位置可下移或上移1个肋间。

(4)观察其他部位有无异常搏动:检查心前区和其他部位有无异常搏动,如胸骨左缘第3~4肋间、胸骨右缘第2肋间等。

2. 心脏触诊(1)准备工作:检查者戴帽子、口罩,洗手,嘱被检查者取仰卧位,检查者站在被检者右侧。

(2)触诊心尖搏动:用手掌小鱼际部轻触心尖搏动区,感受心尖搏动的强弱、范围和性质。

(3)触诊心前区:用手掌小鱼际部轻轻触摸心前区,感受心前区有无压痛、有无肿块等。

3. 心脏叩诊(1)准备工作:检查者戴帽子、口罩,洗手,嘱被检查者取仰卧位,检查者站在被检者右侧。

(2)叩诊心界:用叩诊锤轻敲心前区,根据心界的大小、形状和位置判断心脏的大小和形状。

4. 心脏听诊(1)准备工作:检查者戴帽子、口罩,洗手,嘱被检查者取仰卧位,检查者站在被检者右侧。

(2)听诊心率:用听诊器听诊心尖部,观察心率是否规律。

(3)听诊心音:听诊心尖部、主动脉瓣区和肺动脉瓣区,观察心音的强弱、性质和节律。

六、实训结果通过本次实训,我掌握了心脏视触叩听的基本方法,对心脏疾病的诊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对实训结果的总结:1. 心脏视诊:通过观察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等,可以初步判断心脏的大小、形状和位置。

心脏检查视、触、叩诊

心脏检查视、触、叩诊
心脏检查视、触、叩诊
通过视、触、叩诊方式进行心脏检查是为了确保心脏的健康。
心脏检查的目的
心脏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发现早期心脏疾病,并评估心脏的功能和结构。
心脏检查的常见视诊方法
观察皮肤颜色
苍白、发绀或黄疸可能与心脏问题有关。
观察颈静脉
如果颈静脉搏动异常,可能存在心脏瓣膜疾病。
观察胸廓变形
胸部畸形可能与心脏缺陷有关。
通过敲击胸部,确定心脏杂音的产生位置。
常见心脏疾病的体征
胸痛
胸痛可能是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 体征。
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可能与心衰或心脏瓣膜 疾病有关。
脚踝肿胀
脚踝肿胀可能是心脏衰竭的体征。
心脏检查的步骤和顺序
1
进行体格检查
2
使用视、触、叩诊方法进行心脏检查。
3
询问病史
了解患者的症状、过去的病史和家族病 史。
进行其他检查
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辅助检查。
结论和要点
心脏检查是重要的
通过视、触、叩诊方式进行 心脏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心 脏疾病。
了解常见疾病体征
掌握常见心脏疾病的体征, 可以帮助判断患者的病情。
遵循正确的检查步骤
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心脏检 查,可以提高检查的准确性。
心脏检查的常见触诊方法
1
心率检查
通过触摸心脏区域,检查心脏的节律和
脏区域,检查心脏的紧张或松弛。
3
心脏杂音检查
触摸心脏区域,听取心脏杂音。
心脏检查的常见叩诊方法
1 相对心浊度
2 心脏扩大度
通过敲击胸部,确定心脏边缘的位置。
通过敲击胸部,检查心脏是否扩大。
3 心脏杂音产生位置

心脏的视诊——精选推荐

心脏的视诊——精选推荐

⼼脏视诊时,被检者⼀般取仰卧位或坐位,充分暴露胸部,光线来源于左侧。

视诊的内容包括⼼前区隆起与凹陷、⼼尖搏动及⼼前区异常搏动。

检查者观察⼼前区隆起和⼼尖搏动时需蹲下,两眼与被检者的胸廓平齐,双眼视线与⼼前区呈切线⽅向。

(⼀)⼼前区隆起(protrusion of precordium)与凹陷 正常⼈⼼前区与右侧相应部位对称,⽆异常隆起或凹陷。

⼼前区局部隆起往往提⽰: ①⼼脏增⼤,患有器质性⼼脏病,特别是⼉童时期⼼脏显著增⼤时,由于胸部⾻骼尚在发育中,可因前胸壁受压⽽向外隆起;⼉童时期器质性⼼脏病多为先天性⼼脏病、风湿性⼼瓣膜病和⼼肌炎后⼼肌病。

②鸡胸(keeled chest)和漏⽃胸畸形伴有⼼前区隆起者,常合并先天性⼼脏病。

⼤量⼼包积液时,⼼前区外观显得饱满。

凹陷胸是指胸⾻向后移位,可见于马⽅综合征及部分⼆尖瓣脱垂患者。

(⼆)⼼尖搏动(apical impulse) ⼼脏收缩时,左⼼室前壁在收缩早期撞击⼼前区胸壁,使相应部位肋问组织向外搏动,称为⼼尖搏动。

1.正常⼼尖搏动:坐位时,⼼尖搏动⼀般位于第五肋间左锁⾻中线内0.5~1.0 cm处,距正中线约7.0~9.0 cm,搏动范围直径约2.0~2.5 cm.体胖者或⼥性*垂悬时不易看见。

2.位置的变化:某些⽣理或病理情况下可影响⼼尖搏动的位置。

除了⼼脏的原因外,某些⼼外因素也可使⼼尖搏动的位置发⽣变化。

(1)影响⼼尖搏动位置的⽣理因素 1)体型:超⼒型者⼼脏呈横位,⼼尖搏动可向上外移⾄第四肋间;⽆⼒型者⼼脏呈垂悬位,⼼尖搏动可向下内移⾄第六肋间。

2)年龄:婴⼉及⼉童的⼼脏呈横位,⼼脏体积与胸廓容积之⽐较成年⼈⼤,因此⼼尖搏动的位置可在第四肋问左锁⾻中线偏外处。

3)体位:卧位时膈的位置较坐位稍⾼,⼼尖搏动的位置亦可稍⾼;右侧卧位时,⼼尖搏动可向右移1.0~2.5cm;左侧卧位时,⼼尖搏动则左移2⼀3cm.相反,侧卧位时⼼尖搏动位置若⽆变动,提⽰胸腔内可能有病变,如粘连性⼼包胸膜炎。

心脏的视诊操作方法

心脏的视诊操作方法

心脏的视诊操作方法
心脏的视诊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检查患者的一般情况:观察患者的外貌、呼吸、面色和活动能力等,了解患者的整体状况。

2. 视察胸部:观察胸部的形状、鼓胀、凹陷等情况,并检查有无异常皮肤变化、肿块或伤口等。

3. 视察心脏区域:注意观察心脏区域有无隆起或凹陷,常用的观察方法有直接观察、侧面观察和倾斜观察等。

4. 视察颈部静脉:观察颈部静脉的充盈情况,可用于判断心脏功能。

5. 视察周围水肿:观察患者四肢、面部和颈静脉有无水肿,水肿可以是心脏疾病的一个指标。

6. 视察心尖搏动:观察左侧胸壁心尖区有无搏动,正常情况下有规律的心尖搏动可以指示心脏健康。

7. 听诊心脏:使用听诊器仔细听诊心脏区域的心音,主要包括心脏的四个瓣膜区域和心尖区。

通过以上的视诊操作方法,可以初步了解患者心脏的情况,有助于判断有无异常、病理变化等,进而指导进一步的心脏评估和诊断。

医学知识之心脏视诊

医学知识之心脏视诊

心脏视诊心脏视诊的主要内容如下:1.心前区隆起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右侧,双跟与胸廓同高,观察心前区有无隆起。

心前区隆起是指胸骨下段与胸骨左缘第3~5肋软骨及肋间的局部隆起,主要见于某些先天性心脏病或儿童期风湿性心脏病所致右心室肥大者,也可见于有大量渗出液的儿童期心包炎患者。

成人有大量心包积液时,挤压心前区胸壁而使肋间隙外突,心前区可隆起。

2.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冲击心前区左前下方胸壁,引起局部肋间组织向外搏动,称为心尖搏动。

顺切线位观察心尖搏动的位置和范围。

正常成人,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0.5~1.Ocm处,搏动范围的直径约2.0~2.5cm.观察心尖搏动时,应注意其位置、范围、强度、节律及频率等。

(1)心尖搏动的位置改变:生理情况下,体位、体型、呼吸等对心尖搏动的位置有影响。

如卧位时,膈肌位置较坐位时稍高,心尖搏动可稍上移;左侧卧位时,心尖搏动可向左移2.0~3.0cm;右侧卧位时,心尖搏动可向右移1.0~2.5cm.矮胖体型、小儿及妊娠,心脏常呈横位,心尖搏动向上、向外移位,可达第4肋间隙;瘦长体型者,心脏呈垂直位,心尖搏动可向下、向内移至第6肋间隙。

深吸气时膈肌下降,心尖搏动可下移至第6肋间隙;深呼气时膈肌上抬,心尖搏动可上移至第4肋间隙。

另外,肥胖者及女性乳房遮盖时;心尖搏动不易看到。

心尖搏动移位的病理因素有:①心脏疾病:左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右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移位;右位心时,心尖搏动位于胸部右侧相应部位;②胸部疾病:如肺不张、胸膜增厚粘连时,心尖搏动移向患侧;胸腔积液、气胸时,心尖搏动移向健侧;侧卧位时,心尖搏动无移位提示存在心包纵隔胸膜粘连的可能;胸廓或脊柱畸形时,因心脏位置改变,可引起心尖搏动发生相应改变;③腹部疾病:大量腹水、肠胀气、腹腔巨大肿瘤等,因腹内压增加致膈肌位置升高,心尖搏动位置可向上向外移。

(2)心尖搏动强度及范围的改变:胸壁厚或肋间隙窄者,心尖搏动弱且范围小;胸壁薄或肋间隙宽者,心尖搏动强且范围大。

心脏检查(视触叩听、健康评估)

心脏检查(视触叩听、健康评估)

心脏检查步骤(检查前应洗手,穿隔离衣、事先征得病人的同意、注意病人的反应、保护病人的隐私、检查环境应安静舒适等)一、视诊:1.方法:病人取仰卧位或坐位,充分暴露胸部,护士立于患者的右侧,视线于病人胸廓同高,视诊的主要内容是检查心前区外形,心尖搏动的位置,以及有无心前区其他部位的搏动。

2.内容:○1心前区外形:检查有无异常隆起或凹陷。

○2心尖搏动:观察心前区胸部搏动的位置。

看看有无异常。

正常人的心尖搏动一般位于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0.5m处,搏动直径2.5cm,距前正中线7.0~9.0cm。

二、触诊:1.方法:先用右手全手掌置于病人心前区进行触诊,必要时,可用手掌尺侧或并拢的示指与中指指腹进行触诊以准确定位。

2.内容:○1先找心尖搏动的位置:用食指轻轻按压,可触到心尖搏动的地方。

然后再从第二肋间隙开始数,找到心尖搏动的具体位置,正常人的心尖搏动一般位于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0.5m处,搏动直径2.5cm,距前正中线7.0~9.0cm。

○2震颤及心包摩擦感:用右手掌轻轻按压感受有无震颤以及心前区摩擦振动感,触诊时要注意震颤的强度、处于心动周期的时相(收缩期、舒张期或连续性)以及位置。

三、叩诊:1.方法:病人取仰卧位或坐位,护士立于病人的右侧。

仰卧位时,护士的叩诊扳指与肋间平行,坐位时扳指与肋间垂直。

叩诊时以轻叩为宜,力度适中,用力均匀。

2.顺序:先扣左界,后扣右界,自下而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进行。

3.内容:(叩诊时应注意心脏浊音界的大小、形态、位置等。

)○1叩诊心前区的外形:叩诊心左界时,从心尖搏动最强点外2~3cm处(一般为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向外)开始,沿肋间由外向内叩诊,当叩诊音由清音变为浊音时,提示已达心脏边界,用笔做一标记,如此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二肋间。

叩诊心右界时,先沿右锁骨中线自上而下叩出肝上界,然后在其上一肋间(通常为第4肋间)开始,由外向内叩出浊音界,做一标记,在逐一肋间向上叩至第2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践技能检查时,心脏视诊时被检查者可取坐位、坐卧位或仰卧位,胸部应全部裸露,在自然光线下进行。

心脏视诊的主要内容如下。

1.心前区隆起: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右侧,双跟与胸廓同高,观察心前区有无隆起。

心前区隆起是指胸骨下段与胸骨左缘第3~5肋软骨及肋间的局部隆起,主要见于某些先天性心脏病或儿童期风湿性心脏病所致右心室肥大者,也可见于有大量渗出液的儿童期心包炎患者。

成人有大量心包积液时,挤压心前区胸壁而使肋间隙外突,心前区可隆起。

2.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冲击心前区左前下方胸壁,引起局部肋间组织向外搏动,称为心尖搏动。

顺切线位观察心尖搏动的位置和范围。

正常成人,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0.5~1.Ocm处,搏动范围的直径约2.0~2.5cm。

观察心尖搏动时,应注意其位置、范围、强度、节律及频率等。

心尖搏动的位置改变:生理情况下,体位、体型、呼吸等对心尖搏动的位置有影响。

如卧位时,膈肌位置较坐位时稍高,心尖搏动可稍上移;左侧卧位时,心尖搏动可向左移2.0~3.0cm;右侧卧位时,心尖搏动可向右移1.0~2.5cm。

矮胖体型、小儿及妊娠,心脏常呈横位,心尖搏动向上、向外移位,可达第4肋间隙;瘦长体型者,心脏呈垂直位,心尖搏动可向下、向内移至第6肋间隙。

深吸气时膈肌下降,心尖搏动可下移至第6肋间隙;深呼气时膈肌上抬,心尖搏动可上移至第4肋间隙。

另外,肥胖者及女性乳房遮盖时;心尖搏动不易看到。

心尖搏动移位的病理因素有:①心脏疾病:左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右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移位;右位心时,心尖搏动位于胸部右侧相应部位;②胸部疾病:如肺不张、胸膜增厚粘连时,心尖搏动移向患侧;胸腔积液、气胸时,心尖搏动移向健侧;侧卧位时,心尖搏动无移位提示存在心包纵隔胸膜粘连的可能;胸廓或脊柱畸形时,因心脏位置改变,可引起心尖搏动发生相应改变;③腹部疾病:大量腹水、肠胀气、腹腔巨大肿瘤等,因腹内压增加致膈肌位置升高,心尖搏动位置可向上向外移。

心尖搏动强度及范围的改变:胸壁厚或肋间隙窄者,心尖搏动弱且范围小;胸壁薄或肋间隙宽者,心尖搏动强且范围大。

剧烈运动、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时,心尖搏动增强。

心尖搏动强度及范围改变的病理因素:左心室肥太、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重症贫血及发热时,心尖搏动增强。

心肌炎、心肌病时,心尖搏动减弱:心包积液、肺气肿、左侧气胸或胸腔积液时,心尖搏动减弱甚至不能发现。

左心室肥大时,心尖搏动增强且范围亦较大。

3.心前区异常搏动:观察心前区其他部位有无异常搏动。

在疾病状态下,可见到心前区异常搏动。

胸骨左缘第2肋间收缩期搏动,见于肺动脉高压,亦可见于正常在体力活动时。

胸骨左缘第2、3肋间明显收缩期搏动,见于肺动脉高压伴肺动脉扩张。

胸骨左缘第3、4肋间收缩期搏动,见于右心室肥大。

胸骨右缘第2肋间及其附近,或胸骨上窝的收缩期搏动或隆起,见于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弓的动脉瘤。

剑突下搏动见于右心室肥大,亦可由腹主动脉搏动引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