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第8讲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11月7日
中国哲学的表达方式
• 中国的哲学著作缺乏形式上的精密推理和详 细论证,因此会令学习着感到茫然。 • 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学 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 不是成为某种人。 • 中国哲学家的著作,有些就是写给学生、朋 友的书信、语录,有很多名言隽语,比喻例 证,很多寓言故事流传至今。
• 从义的观念,孔子推导出“无所为而为”的 要求,即一个人做他应该做的事,纯粹是由 于这样做在道德上是对的,而不是出于道德 外的任何考虑,做这些事的价值在做的本身 之内,而不是在于外在的结果之内。 • “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子一生都在实践这 句话。 • 尽人事,知天命。承认世界本来存在的必然 性,尽力做自己觉得应该的事,而不计成败。
2010年11月7日
墨子其人及著作
• 墨子,名翟。《史记》上没说他是哪国人, 生卒年月不详,生平介绍也极少。 • 《墨子》一书,共五十三篇,是墨子本人及 其后学的著作总集。 • 墨子及其学派在后世学术史上逐渐失去主流 地位,及至近代,因墨家思想中注重逻辑推 理,才重新被学者重视。
2010年11月7日
中国文化概论
主讲教师: 聂晓晶
2010年11月7日
第六章 学术思想
• • • • 一、中国学术的精神 二、先秦诸子 三、经学与玄学 四、宋明理学
2010年11月7日
一、中国学术的精神
• • • • • 学术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 “出世的哲学”与“入世的哲学” “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 中国哲学的表达方式
2010年11月7日
孔子的精神修养发展过程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 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 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教师、素王、至 圣先师。
2010年11月7日
墨子: 墨子:孔子的反对者
• • • • 墨子其人及著作 墨家的社会背景 墨子对儒家的批评 墨子的哲学思想
2010年11月7日
孟子的性善论
• 孟子说人性善,并不是说每个人天生就是圣 人。他的意思是人性内有种种善的成分,这 些善的成分正是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是人 之所以为人的基础。 • 人只有摒弃自身动物性中的恶,才在真正意 义上成为“人”。 • “四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 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 智之端也。
2010年11月7日
正名
• 孔子认为,为了建立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 最重要的事情是实行“正名”。 • “实”应当与“名”为它规定的含义相符合。 孔子提出“正名”的目的,是为了端正和重 塑社会纲纪,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 子。” • 在社会关系中,每个名都含有一定的责任和 义务,负有这些名的人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 否则“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2010年11月7日
杨朱: 杨朱:道家第一阶段
• 早期的道家来自于隐者,隐者是“欲洁其身” 的个人主义者,普通的隐者只图“避世”, 不想在理论上为自己的退隐行为辩护,而道 家却在退隐的情况下还要提出一个思想体系, 赋予他们的行为以意义。 • 道家的第一个代表人物就是杨朱。 • 杨朱的生卒年代未详,但一定生活在墨子与 孟子之间。
2010年11月7日
作为教育家的孔子
• “有教无类”的教育理想。 • 《论语》中的孔子,更多是以一个教师的形 象出现。他期望弟子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 的“成人”,所以要教给他们以经典为基础 的各门知识,并向他们解释古代文化的遗产。 • 此外,孔子所用的“以述为作”的传授经典 的方法,这种学术精神被后世儒家传之永久。 • 孔子创建的儒家,这个学派的人既是研究六 经的专家,也是教师和学者。
Leabharlann Baidu
2010年11月7日
孔子: 孔子:伟大的现实主义者
• 孔子貌似将大同社会寄托于“三代”甚至更 早的过去,强调复古,往往给人以守旧的印 象。 • 实际上,孔子将希望寄托于过去,并不着力 于要人们“回到过去”,而是要告诉人们, 理想的社会不在彼岸,而是在现实中曾经发 生过的事实。 • 因此大家无须将希望寄托在神的身上,而要 依靠人自身在现实中改变自己的命运。
2010年11月7日
• “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有 了这种精神,中国哲学就是最理想主义的, 同时又是最现实主义的。 • 在西方哲学看来,入世与出世是对立的,正 如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也是对立的。而中国 哲学的任务,就是把这些反命题统一成一个 合命题,它并不是要取消或回避理想与现实 的矛盾,而是要求在现实当中逐步实现理想, 通过哲学的行动来将现实与理想统一起来, 这就是中国哲学的精神。
2010年11月7日
仁、义
• 对于人的德性,孔子强调仁和义。义是绝对 的命令,是人出于道德必须做的事,义和利 在儒家思想中是直接对立的。 • 仁是“爱人”,孔子认为仁不仅是德性之一 种,而且是一切德性的总和。仁是义、礼、 智、信的基础,人之所以有道德义务是出于 人的本性就是“爱人”。
2010年11月7日
2010年11月7日
孔子: 孔子:伟大的理想主义者
• “有教无类”与“天下为公”都是孔子为之 奋斗终生的理想。而在当时的条件下,聪慧 的孔子一定明白,这两个理想都很难实现。 • “有教无类”的理想,如今在世界范围内已 基本实现。 • 但“天下为公”即使如今看来,也显得遥遥 无期,因此很多人都认为孔子只是一个天真 的理想主义者。
2010年11月7日
性善论
• 孔子讲“仁”、“义”,提出人应当爱人, 但是孔子没有从根本上解释为什么每个人都 应当行仁义,孟子就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 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的学说,接触到了中国 哲学关于人性本质的核心问题。 • 当时关于人性有三种意见:人性既不善又不 恶;人性既可善又可恶;有的人性善,有的 人性恶。
2010年11月7日
天志和明鬼
• 为了诱导人们实行兼爱,墨子引进了许多宗 教的、政治的制裁。 • 《墨子》中有几篇讲“天志”、“明鬼”, 其中说,天帝存在,天帝爱人,天帝的意志 是一切人要彼此相爱。天帝和鬼神掌管着赏 罚。国君是天帝意志在人间的执行者。 • 墨子代表当时平民的意志,希望建立一个统 一的集权国家,以绝对的权威来结束混乱。
2010年11月7日
“出世的哲学”与“入世的哲学” 出世的哲学” 入世的哲学”
• 哲学有“出世的哲学”和“入世的哲学”, 将肉体看作是灵魂的监狱,试图通过脱离社 会,甚至脱离“生”的过程而获得灵魂的解 脱,是一种“出世的哲学”;而注重社会中 的人伦和世务,不追求现实世界之外的价值 的哲学就是“入世的哲学”。 • 中国哲学属于“出世的哲学”还是“入世的 哲学”?
2010年11月7日
• 中国哲学具有出世和入世的两面: • 从表面上,中国哲学任何一家思想都在讲政 治、说道德,注重社会而非宇宙;是人伦日 用而非地狱天堂;关注今生而非来世。 • 然而中国哲学的入世并不等同于庸俗和肤浅, 它不是不关注形而上的价值,而是试图要把 这样的最高价值落实到日常生活中,而不是 单独提取出来作一番冥想。 • 因此中国哲学即是大用之学,又是无用之学。
2010年11月7日
• 在周朝前期,官与师不分。某个政府部门的 官吏,同时就是与这部门相关的一门学术的 传授者,官吏是世袭的。所以当时只有“官 学”,没有“私学”,只有官吏以某一政府 成员的身份才能讲学。 • 周朝后期的几百年,王室丧失了权力,各部 门官吏也丧失了职位,流落各地。他们转而 以私人身份教授专门知识。于是“官”就成 了私学的“师”,进而在社会上产生了各个 学派。
2010年11月7日
二、诸子百家
• • • • • • • • 各家的起源 孔子:第一位教师 墨子:孔子的反对者 杨朱:道家第一阶段 孟子:儒家的理想主义 老子和庄子 荀子:儒家的现实主义 韩非子:法家的集大成者
2010年11月7日
各家的起源
• 对先秦诸子百家的分类,最早是司马谈。《史 记》最后引用了他的一篇“论六家要指”,其 中将诸子百家分为六个主要学派:阴阳家、儒 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 • 西汉的刘歆校对当时的皇家藏书,作《七略》, 后来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以此为基础,将 “百家”分为十个派别,除司马谈的六家外增 加了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
孟子: 孟子:儒家的理想主义
• 孟子名轲,邹国(今山东省南部)人。从孔 子的孙子子思的门人学习儒家学说。 • 齐国的国君爱好学术,在首都西门(稷门) 附近建立了一个学术中心,名叫“稷下”。 孟子一度是稷下的著名学者之一。 • 《孟子》一书共七篇,记载了孟子与诸侯、 与弟子的谈话。宋朝以后,《孟子》被推崇 为“四书”之一,作为儒家教育的基础。
2010年11月7日
“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 内圣外王”
• 中国哲学以为,一个人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 行动上完成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就是圣人。 他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圣人的精神成 就,相当于佛教的佛、西方宗教的先知。 • 但是中国的圣人不是不问世务的人,他的人 格是所谓的“内圣外王”,“内圣”是其修 养的成就;“外王”是其在社会实践中的贡 献。
2010年11月7日
“大同社会”的理想 大同社会”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 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 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 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 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 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 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010年11月7日
孔子: 孔子:第一位教师
• • • • 孔子的生平 作为教育家的孔子 孔子的哲学思想 孔子的精神修养发展过程
2010年11月7日
孔子的生平
• 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生于鲁国。 • 孔子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商王室后代。孔子 出生时,家族已失去贵族地位。 • 孔子一生的事迹详见《史记-孔子世家》和《 论语》。他年轻时家庭贫困,五十岁进入鲁 国政府为官,后因政治阴谋离开鲁国。 • 此后十三年孔子带弟子周游列国,希望能有 机会实现政治改革的理想,但没有如愿。回 国后三年,于公元前479年去世。
2010年11月7日
杨朱的基本观念
• 《孟子》说:“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 下,不为也。” • 《吕氏春秋》说:“阳生贵己。” • 《淮南子》说:“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 杨子之所立也。” • 从这些可以归纳出,杨朱的基本观念是“为 我”和“轻物重生”,不求“兼济天下”, 只求“独善其身”。
2010年11月7日
2010年11月7日
• 事实上圣人不一定有机会成为实际的政治领 袖,“内圣外王”只是说,有最高精神成就 的人,按道理说最应该成为王。 • 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圣人的人格就是内圣外 王的人格,哲学的任务,就是使人有这种人 格。 • 因此,中国各家各派的哲学,必定与政治思 想不能分开。中国哲学在一开始就不是“纯 哲学”,它的思辩体系蕴含在政治思想中。
忠、恕
• 实行仁的方法,在于忠、恕。忠,就是“尽 己为人”;恕,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 人”。忠恕之道,就是“仁之方”。 • 忠恕之道要求人以本人自身为尺度,来调节 本人的行为。孔子认为,这就是人的道德生 活的开端和起点,道德的出发点不是外在的 教条或教义,而是每个人自身。
2010年11月7日
知命
2010年11月7日
兼爱
• 墨子和孔子一样,也经常讲到仁、义,不过 他所指的仁、义和儒家有些不同。墨子的仁、 义要求兼爱,兼爱是墨子哲学的中心概念。 • 游侠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体现在兼爱 的思想中,天下的每个人都应该同等地、无 差别地爱别的一切人。 • 人对人的爱是否存在亲疏差等,是儒家和墨 家争论的核心。
墨家的社会背景
• 墨家奉行侠士的道德准则。 • 世袭武士沦落为民间的游侠,社会地位较低, 因此更接近平民的观念。 • 墨家反对儒家奉行的礼乐文化,提倡简朴的 军事化生活,同时反对贵族间的战争,重视 平民的利益。
2010年11月7日
墨子对儒家的批评
• 墨子认为“儒之道,足以丧天下者四焉”: • 儒者不相信天鬼存在。 • 儒者坚持厚葬,父母死后实行三年之丧,浪 费人民的财富和精力。 • 儒者强调音乐,劳民伤财。 • 儒者相信前定的命运,造成人们懒惰,把自 己委之于命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