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2肝动脉栓塞术临床路径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探讨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探讨王 芳a,龙 剑b,扬 帆a,邓冬琴a(抚州市第一医院a.放射科;b.肿瘤科,江西抚州344000)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42例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
对照组按常规医嘱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住院时间分别为(9.26±1.32)d、(13.57±2.1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5954.80±354.42)元、(6545.21±986.39)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焦虑值分别为(40.58±6.05)分、(45.51±6.6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自理率分别为95.24%、61.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对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的肝癌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效果良好,值得不断完善和提高。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肝癌;介入治疗中图分类号:R473;R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94(2007)09-0109-02 为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本院自2005年1月~2006年12月对21例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的肝癌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纳入条件住院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的全部病例。
1.2 排除条件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结节破裂出血;感染:如肺炎、胆道炎、败血症等;严重的慢性疾病:肝、肺、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压、肺气肿、低蛋白血症、白细胞减少等。
1.3 研究对象选择2005年1月~2006年12月本院住院的肝癌患者42例,均符合纳入、排除条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18~67岁,平均(54±18.20)岁;观察组21例,男18例,女3例,年龄20~65岁,平均(55.16±16.72)岁。
肝动脉栓塞术原理

肝动脉栓塞术原理
肝动脉栓塞术是一种介入治疗方法,旨在通过阻塞肝动脉中的血管,达到治疗肝癌、肝血管瘤等疾病的目的。
其原理是基于肝脏的血液供应方式。
人体中的肝脏有两个主要的血液供应途径:门静脉和肝动脉。
门静脉血液主要来自肠胃消化吸收后的营养物质,并携带了一些代谢产物。
而肝动脉血液经过支配肝脏的分支血管供应氧气和其他营养物质。
肝动脉栓塞术的原理就是利用这个特点,通过在肝脏的肝动脉支架中引入栓塞物质,阻塞肝动脉的血流。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剥夺肿瘤等病变细胞获取氧气和养分的来源,同时减少癌细胞的毒性物质排除。
肿瘤细胞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对于肝动脉栓塞术而言,选择合适的栓塞物质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的栓塞物质有酒精、液体栓塞剂和颗粒物等,它们可以直接通过介入手段注入肝动脉支架中。
随着技术的进步,还出现了融合放疗颗粒、化疗药物颗粒等新型栓塞物质,可以在栓塞的同时进行放化疗。
总的来说,肝动脉栓塞术通过阻塞肝动脉的血管,限制肿瘤等病变细胞的供氧和营养物质来源,从而抑制其生长和扩散。
这是一种有效的肝癌和肝血管瘤治疗方法,但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一)概述: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分为肝动脉灌注化疗(TAI)和肝动脉栓塞术(TAE)。
肝动脉灌注化疗术是指肝动脉插管连续滴注抗癌药物,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肿瘤组织内,提高局部药物浓度,达到治疗肿瘤,缓解症状和延长生命的目的。
肝动脉栓塞术是将导管选择性插入到肿瘤供血靶动脉(对血管的超选择),以适当的速度注入适量的栓塞剂,使靶动脉闭塞,引起肿瘤组织的缺血坏死,又称饥饿疗法。
(二)适应症: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 HCC )患者,无肝肾功能严重障碍。
包括:1. 肿瘤占整个肝脏的比例<7o%。
2.多发结节型肝癌。
3.手术失败或术后复发者。
4.门静脉主干未完全阻塞,或完全阻塞但肝动脉与门静脉间代偿性血管形成。
5.肿瘤切除术前。
6.肝癌切除术后,预防复发。
(三)禁忌症1.肝功能严重障碍(Child-pugh分级C)。
2.凝血功能严重减退且无法纠正。
3.门V主干完全被癌栓栓塞。
4.肿瘤广泛远处转移5.恶液质或多器官功能衰竭者。
6.肿瘤占全肝比例>70%。
(四)术前准备1.查肝肾功能,凝血机制、血常规,心肺功能等。
2.做好解释,签署知情同意书。
3.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
4.禁食水6-8小时。
5.术前建立静脉通路,监测生命体征,填写介入治疗交接单。
(五)术后护理1.穿刺点观察:术后按压20分钟,再加压包扎。
沙袋压迫6小时,术侧肢体制动24小时,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渗液及血肿。
2.观察术肢血液循环情况:皮肤颜色、温度、感觉,测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3.吸氧,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
4.嘱患者多饮温水,促进造影剂排出,饮水时避免呛咳。
5.术后不良反应的观察:(1)疼痛:肝包膜紧张度增加所致。
解释疼痛的原因,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分散注意力,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
(2)恶心呕吐:高浓度化疗药灌注及碘油刺激胃肠所致。
做好解释,遵医嘱使用止吐药物,如胃复安、托烷司琼等,及时清除呕吐物,观察呕吐物的颜色、性质、量,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
肝动脉结扎及栓塞术

肝动脉结扎及栓塞术肝动脉结扎及栓塞术是一种治疗肝部疾病的介入治疗方法。
通过对肝动脉进行结扎及栓塞,可以有效地减少肝部血液供应,从而使得肿瘤组织缺血坏死,达到治疗的效果。
本文将从定义、适应症、操作过程、术后护理等方面对肝动脉结扎及栓塞术进行详细介绍。
1. 定义肝动脉结扎及栓塞术是一种介入性治疗方法,通过介入性手术的方式,直接对肝动脉进行结扎或者栓塞,以减少肝部的血液供应,达到治疗的效果。
这种治疗方法通常用于治疗肝部的肿瘤等疾病,能够减少肿瘤的生长和扩散,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 适应症肝动脉结扎及栓塞术主要用于治疗以下疾病:•肝细胞癌: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肝动脉结扎及栓塞术可用于治疗这种疾病。
•转移性肝癌:对于来自其他部位的肝转移性癌症也可以采用这种治疗方法。
•肝硬化:肝硬化是一种肝脏疾病,对于合并肝硬化的肝癌患者也可以考虑进行肝动脉结扎及栓塞术。
3. 操作过程肝动脉结扎及栓塞术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术前准备: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确定手术的适应症。
术前还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确保患者具备手术的条件。
2.麻醉:手术开始前需要给患者进行全身麻醉,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
3.穿刺:在影像引导下,介入医生通过皮肤穿刺的方式将导管引入肝动脉内。
4.结扎或栓塞:一旦导管到达目标位置,介入医生将通过导管向肝动脉内注入特定的药物或材料,结扎或栓塞肝动脉,从而减少肝部的血液供应。
5.完成术后处理:手术完成后,患者需要在医院进行观察,并且定期进行复查,以确保手术效果和患者的恢复情况。
4. 术后护理肝动脉结扎及栓塞术是一种创伤较小的介入性手术,患者术后通常可以较快康复。
术后护理包括:•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稳定。
•监测患者的疼痛情况,及时给予止痛药物。
•保持患者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定期复查,观察手术效果,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综上所述,肝动脉结扎及栓塞术是一种有效治疗肝部疾病的方法,适用于肝细胞癌、转移性肝癌等疾病,术后护理也非常重要,患者在手术后需要严格遵守医嘱,定期复查,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胆道出血临床路径(最全版)

胆道出血临床路径(最全版)一、胆道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道出血(ICD-10:K83.803)行肝动脉造影及栓塞术及结扎肝动脉或肝部分切除术(ICD-10: 38.861,88.472,38.661,50.22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症状和体征:右上腹疼痛,呕血及黑便,黄疸,右上腹压痛,肝及胆囊肿大。
2.实验室检查:可有肝功能异常、血胆红素升高、大便潜血阳性等表现。
3.特殊检查:结合超声、CT、MRCP、选择性肝动脉造影、纤维内镜结果明确。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介入治疗:经皮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及栓塞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对病情危重、手术后胆道出血的患者,因为此种情况下施行手术的危险性较大,技术性亦较困难。
2.手术治疗:感染性胆道出血患者,需要在较短时间的准备之后,即行手术治疗,以治疗胆道感染及控制出血。
目前常用的控制出血的方法有:①结扎出血的肝叶肝动脉或当定位不够明确时,亦可结扎肝固有动脉;②肝叶或肝部分切除术。
通过经皮选择性肝动脉造影了解出血的部位,同时,可经动脉插管作该肝动脉支栓塞术,但此方法需要复杂的设备和熟练的技术,同时不能处理胆道的病变。
因而使用上有限制。
对于肝外胆道出血,手术可以查清出血的来源,若出血来自胆囊,应行胆囊切除术;若出血来自肝动脉,则应切除或结扎该破溃的肝动脉支,单纯缝合胆管黏膜面上的溃疡,一般不能达到止血目的,手术又再破溃出血。
手术时应同时处理胆道的病变,建立充分的胆道引流以控制感染。
(四)标准住院日为14-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3.803胆道出血疾病编码。
2.需行肝动脉造影及栓塞术及结扎肝动脉或肝部分切除术(ICD-10: 38.861,88.472,38.661,50.221),无手术治疗禁忌症。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探讨

摘 要 :目的 : 讨 临床 护 理 路 径 在 肝 动 脉 灌 注化 疗 栓 塞术 治 疗 肝 癌 患 者 中 的 应 用 效 果 。方 法 :2例 行 肝 动 脉 灌 注 探 4 化 疗栓 塞术 的肝 癌 患 者 随机 分 为对 照 组 和 观 察 组 , 组 2 每 1例 。对 照 组 按 常 规 医 嘱 护 理 , 察 组 采 用 临 床 护 理 路 观 径 。结 果 : 察 组 和 对 照组 住 院 时 间 分 别 为 ( . 6 1 3 ) 、1 . 7 2 1 ) , 组 比 较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观 9 2 ± . 2 d (3 5 ± . 6 d 两 差 P< 0 0 )观 察 组 和 对 照 组 平 均 住 院 费 用 分 别 为 ( 5 .0 3 4 4 ) 、65 52 ±9 6 3 ) , 组 比较 , 异 有 统 计 .5 , 5 4 8 ± 5 .2 元 ( 4 . 1 8 . 9元 两 9 差 学 意 义 ( < 0 0 ) 观察 组 和 对 照 组 焦 虑值 分别 为 (0 5 ±6 0 ) 、4 . 1 6 6 ) , 组 比较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P .5 , 4.8 .5分 (55± .4分 两 差 义 ( < 0 0 ) 观察 组 和 对 照组 自理率 分别 为 9 . 4 、 1 9 , 组 比较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O O ) P .5 , 5 2 6 . 0 两 A o A o 差 P . 1 。结 论 : 对 行 肝 动 脉 灌 注 化 疗 栓 塞 术 的肝 癌 患 者 实 施 临床 护 理 路 径 效 果 良好 , 得 不 断 完 善 和提 高 。 值 关 键 词 :临 床 护 理 路 径 ;肝 癌 ;介入 治疗 中 图分 类 号 : 4 3 R7 5 7 R 7 ; 3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1 0 — 89 (0 7 0 - 0 0 —0 0 9 1 4 20 )9 19 2
肝动脉栓塞术

结论: 相比于TAI、TACE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2年和3年复发率,延长患者无复 发生存期,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肝动脉栓塞术简介
肝动脉栓塞术是应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超选 择性插管至肝动脉支,注入栓塞剂,以达到控制肝癌生长 或破裂出血,使瘤体缺血、坏死或缩小,或缓解局部及全身 症状等目的。
理论依据是正常肝细胞的血液供应20%-25%来自肝动脉, 75%-85%来自门静脉。而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几乎全部血供来 自肝动脉。
恶液质或多器官功能衰竭者
肿瘤占全肝比例>70%
TACE的并发症
急性肝功能衰竭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肝脓肿 肺动脉栓塞
TACE和TAI的效果比较
在单发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辅助性介入治疗中的效果。TACE组(n=49) 和TAI组(n=45),同期选取术后未行预防性介入治疗的对照组(n=30)。 TAI组采取单纯化疗药物灌注化疗,TACE组采用化疗药物与碘油混悬剂。
TACE适应症
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无肝肾功能严重障碍。 包括: 肿瘤占整个肝脏的比例<70% 多发结节型肝癌 手术失败或术后复发者 门静脉主干未完全阻塞,或完全阻塞但肝动脉与门静脉间代偿性血管形成 肿瘤切除术前 肝癌切除术后,预防复发
TACE禁忌症
肝功能严重障碍(Child-pugh分级C) 凝血功能严重减退且无法纠正 门V(门静脉内径)主干完全被癌栓栓塞 肿瘤广泛远处转移
治疗方法
TAI治疗(肝动脉灌注化疗)、TAE(选择性肝动脉栓塞)和 TACE(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 TAI治疗:是通过导管以等于或小于静脉给药的剂量动脉内灌注药物。 这样可使靶细胞局部药物浓度提高和延长药物与病变接触时间,并且 减少全身的药物总剂量,达到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的目的。常用的 主要是化疗药物,化疗药物的疗效与肿瘤所在部位药物的有效血浓度 及药物与肿瘤接触的时间呈正相关关系。 TAE:是通过导管将栓塞剂选择性注入肿瘤血管和肿瘤供血动脉,阻断 肿瘤供血,封闭肿瘤血管床,从而抑制肿瘤生长。这相当于把肿瘤 “饿死”。常用的栓塞剂有明胶海绵,超液化碘油、海藻酸钠微球等。 TACE:是经导管既给化疗药物,又给栓塞剂。通过两种途径消灭肿瘤。
肝动脉栓塞术

肝动脉栓塞治疗术一、何为动脉血管栓塞术(T A E)?动脉血管栓塞术(T A E)及经由血管导管将栓塞物质注入所选定的器官血管内,造成血管阻塞,被阻塞的血管由于血液供应不足而发生梗塞 (Infarction),及组织坏死,因为血管的梗塞会有疼痛及不适感,因此病人可能引起发烧等症状,这个过程称为血管栓塞术。
依其栓塞位置可将血管栓塞术分为两种:1.Peripheral embolization指外围栓塞,因周边微血管较小所使用的栓塞物质及技术较少,可产生较佳的栓塞效果。
2.Proximal embolization为近端的较大血管栓塞术,所需的栓塞物质与技术较多,通常用于血流的改道或配合外围血管栓塞,以达到更好的栓塞效果。
经导管实施肝动脉栓塞术(THAE)的观念,其实是经由手术结扎肝动脉血管的观念而来,肝细胞癌的治疗一向以外科手术为主,但自1976年Goldstein使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后,世界各国皆争相采用此法以提高肝癌患者的寿命,许多无法经外科手术开刀者,经肝动脉栓塞术可存活4-5年以上。
二、肝癌的肝动脉栓塞术方法:对正常人而言,肝脏由75%的门静脉(portal vein),及25%的肝动脉供应血液,但门静脉收集由小肠送来的丰富养分,因此门静脉的重要性大于肝动脉,但对于肝细胞而言,大部分的营养来自肝动脉,占了90%以上,因若将供应肿瘤细胞的肝动脉切断,可使肿瘤死亡但不伤害到正常肝细胞,所以发展出T H A E。
于实施THAE时必需注意若门静脉已有癌细胞侵袭而阻塞,肝严重硬化、肝功能极度不佳、腹水严重甚至门静脉已产生回流现象(hepato-fugal)者均不适合作此栓塞栓塞时以一般血管摄影方法,导管放在供应肿瘤的血管内,先以小颗粒栓塞物质再近端较大血管栓塞,保留大部分非肿瘤的部分动脉血管,对病人较为有利,因此对侵犯二叶的病例,尽量采取先栓塞一叶,待肝功能恢复功能时再作另一叶的栓塞。
三、肝动脉栓塞之适应症:(1)控制出血 (control of hemorrhage):肝脏动脉性出血或因肿瘤急性出血,病人接受手术治疗危险性高,使用动脉栓塞法控制急性或持续性出血,常可立即见效挽回病人生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动脉栓塞术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肝动脉栓塞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主要诊断为肝细胞癌、肝癌破裂出血、肝恶性肿瘤、肝良性肿瘤、肝胆管恶性肿瘤、肝胆管细胞癌、肝占位性病变、肝肿物、肝血管瘤、肝血管肉瘤、肝动脉动脉瘤。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 病史:肝硬化,体重进行性下降,随访肿物进行性增大,临近组织器官转移等。
2.临床症状:肝区不适、疼痛、胀痛等或检查发现,无临床表现。
3.体征:肝脏增大,肝区叩击痛,腹水、胸腔积液等。
4.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CT/MRI检查明确病变存在。
5.AFP异常增高(肝癌)。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介入手术治疗。
2.手术方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肝血管瘤超选择性栓塞术;肝动脉碘油栓塞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3-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诊断为下列疾病者:肝细胞癌、肝癌破裂出血、肝恶性肿瘤、肝良性肿瘤、肝胆管恶性肿瘤、肝胆管细胞癌、肝占位性病变、肝肿物、肝血管瘤、肝血管肉瘤、肝动脉动脉瘤。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以主要诊断为治疗目的,其它疾病的处理不影响主要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检查(1-3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或有三个月内的结果: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AFP、CEA、CA19-9;
(3)胸片、心电图、腹部彩超或CT增强或核磁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超声心动、肺功能、全身骨扫描。
肿瘤科会诊。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八)术前准备(1-5天)。
1.麻醉方式:局麻、全麻。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术后镇痛、止吐、镇静、抑酸、对症用药。
3. 术前保肝治疗。
4. 术日空腹,开放静脉,抑酸治疗。
5. 术日必要时,保留导尿。
6. 术前充分评估心、肺、肾、脑功能,必要时相关科室会诊。
(九)术后处理(1-10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3.保肝治疗。
4.营养支持治疗
5.对症治疗。
(十)出院(3-10天)。
1.患者无严重感染迹象。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严重基础疾病可能对手术造成影响者,术前准备时间会延长。
2.术后出现肝坏死、感染、肝功能衰竭、黄疸等并发症时,住院恢复时间相应延长。
二、肝动脉栓塞术临床路径表单
手术名称:肝动脉造影、肠系膜上动脉造影、间接门静脉造影;肝癌: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肝血管瘤:行肝血管瘤超选择性栓塞术;肝占位:肝动脉造影,碘油栓塞术。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介入血管外科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3-10天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