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结尾艺术
浅谈小学语文课的结尾艺术
![浅谈小学语文课的结尾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9430084e33687e21af45a98c.png)
国安邦 的意义 ’,是 为 :它美的不空洞 ,它为祖 同社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建 设 提 供 r人 艟 的 小 材 和 其 它 丰 富 的 资 源 ;等 。 这 种 结 尾 在 课 文 讲 完 后 , 不 结 束 学 习 ,进 一 步 向 外 延 伸 。 如 教 《 壁 虎 找 尾 小
知识 。
到本质 ,揭示 了大兴安 岭对兴 国安邦 的巨大作用 ,给学生
留 下 了鲜 明 的 印 象 。
2辩 论 式 结 尾 。 新 课 结 束 时 ,就 学 生 感 兴 趣 的关 键 问 .
题 展 开辩 论 ,诱发 学 生认 清课 文 的底 蕴 。如 在 《 年 闰 少
土 》中 结 尾 部 分 ,读 到 “ 急 得 大 哭 ” 、 “ 此 没有 再 见 我 从 面 ” 等 ,可 设 计 这 样 的 辩 论 题 : 闰土 到底 是 一 个 怎 么 样 的 人 ?课 文 中的 “ ” 为 什 么 急 得 大 哭 ? 为 什 么 “ 此 没 有 我 从 再 见 面 ” ? 课 上 学 生进 行 了辩 论 。辩 论 主 题 为 :在 当 时 的
教 研 纵 览 ・掌 科 揉 肮
浅 谈 小 学 语 文 课 的 结 尾 艺 术
河南 永城 市 陈集 镇 李 古 同小 学 周 彩 英
小 : 丈微 : 程 中 ,如 果 说 多 样 化 式 的 “ 入 ” 、 过 导 足成功 的 + 、 邶 么 , 允满 情 趣 、耐 人 寻味 的 结 尾 ,必 使
知 识 ,贵
理 课 堂 结 尾 ,可 使 学 生 对 课 文 学 习乐 而 不 疲 ,课 堂 教 学 也
能 达 到 “ 虽 终 、趣 不 尽 ” 的 境 界 。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根 据 课 小 学 语 文 教 材 的 特 点 和 小 学 生 的 心 理 特 征 ,小 学 语 文 课 大
语文课堂的结尾艺术
![语文课堂的结尾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4f5b5417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2c.png)
语文课堂的结尾艺术古人认为:一篇好的文章,应是“凤头、猪肚、豹尾”。
课堂教学的艺术也像写文章一样,导入引人入胜,课的进程跌宕起伏、结尾简明有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精心地设计导语,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也要精心地设计结尾。
一堂课的结尾应该是课外活动的铺垫,是下一节课的前奏,要能填补两节课之间大量的空白。
如果说开头的重要是因为第一印象在人际知觉中属于主导的性质,那么结尾的重要则在于清音有余的撞钟语将伴随学生步出课堂,在学生耳边回响,并被相当长地保持在他的记忆深处。
因此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一定会重视课堂结尾的教学。
怎样结尾,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呢?常用的方法有:1、诵读法教师在一篇课文教完以后,通过让学生反复地诵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归纳法总结归纳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它对整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学知识点及能力训练点的整理,并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网络化、系统化。
3、拓展法教师在完成一课的教学任务之后,通过提出一些启发学生,促使他们积极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现有掌握的知识,纵横深化拓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达到其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4、比较法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让学生列表,对本课及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通过求同存异,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达到融会贯通目的。
5、图示法教师在讲课结束时,采用图示的形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而且可以通过直观形象,可以产生强烈、鲜明的印象,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根据图示,学生就可以牢记这篇文章的结构,明确说明对象的特征。
结尾艺术还有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方式。
总之,它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是要根据具体的课文,灵活多样地选择不同的结尾艺术。
“课的结尾部分要增添浓郁的色彩,使学生感到课虽尽而意无穷,留下难忘的印象”。
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75ff1abd65ce050876321395.png)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的 结 尾 艺 术
文 课 堂 ,如 何 运 用 好 结 尾 艺 术
呢 ?下 面介 绍 笔 者 常 用 的几 种 方
法。
一
美 的升华 。那 么 ,一堂成 功 的语
圄 刘 小戍
豺 文 君
、
画龙 点 睛 法
存疑激思 法就是在某 些问题 的 探 究 中 , 教 师 故 意 留下 一 点 不
上点拨 : “ 孙权劝学 后 , 吕蒙突
文 学 教 育2 08 1 0 .0
启迪 作用 。 ”课 堂 结 尾 时设 计 练
不应 该是 信息 的被 动接受 者 ,而 应该 是知识 获取 过 程 中的主 动参 与 者 。 爱 因斯 坦 也 说 : “ 出 ” 提
一
习 题 作为 结 束 语 :1 、收 集 《论
了然 。
2、 写 作 练 习 :
《 勒 叔叔 发 财 回来 了 》 3 于 。 、写
二 、悬 念 吸 引 法
作练习 : 《 我心 中的于勒 ) ) 。 在 学 习 《 语 》十则 之 后 , 论 笔者 总结 道 : “ 论语 》中记 录 《
孑 子 的 话 , 大 多 很 短 , 字 数 虽 L
“ 念 吸 引 法 ” 是 在 结 尾 语 悬
时 ,教师故 意引导学 生课外 去思 索 、去 探索 ,达 到一种 “ 欲知后 事如何 ? 且听下 回分解 ”的艺术 效果 。在学习 《 权劝学 》一文 孙
时 , 笔 者 用 “吕 子 明 白 衣 渡
少 ,但 表 达 的 意 思 却 很 清 楚 完 整 ,这是 因为 《 论语 》的语 言非 常精练 、准确 ,用概 括力很 强 的
语文课堂教学结尾艺术设计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结尾艺术设计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711ba8e71fe910ef12df883.png)
语文课堂教学结尾的艺术设计再好的配件不经组装就无法成为豪华轿车;再好的大楼不经装修就无法成为温馨居室;再好的璞玉不经雕琢就无法成为稀世珍宝……世间万物都能说明最后一道工序的重要,语文教学也是如此。
一个充满艺术性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起到系统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还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因此要用心设计语文教学的结尾,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语文课堂教学结尾的方法:一、设置悬念结尾法“悬念”能激起人的兴趣,能引发人的思考,语文课堂的结尾用悬念法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进一步深层次的思考。
有了思考,才能使语文学习持续进行,而不至于在课堂结束时就将语文学习画上句号。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
”例如,教学《苏州园林》这篇课文时,第一课时介绍作者及全文的内容:1. 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2. 概括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3. 苏州园林的设计特点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让学带着问题读课文,并解决这三个问题。
课结束时,提出这样的问题:既然在作者叶圣陶眼中,苏州园林是一幅美丽的国画,又无论你身在何处都犹如在画中游,那么同学们想知道苏州园林的画中美是什么样子的吗?我们下节课就走进苏州园林体验这如诗如画的美!第二课时重点分析文章怎样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结合课文学习说明方法。
而这些还不够,既然是体验中国园林艺术美特色,那么设置的结尾是这样的:为什么在叶圣陶眼中苏州园林像一幅国画而不是油画呢?有了这样的问题,学生就会主动去探索,不但培养了学生乐于动脑思考的习惯,也将语文学习拓展到了课外。
二、续编故事法对于学生来说对听、编故事可以说是情有独钟,在语文课本中故事性较强的记叙文也占了一定的比例。
像这一类的文章,结尾都可以视具体情况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来续编故事。
这样就与课标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相吻合”。
浅论中学语文课结尾的艺术性
![浅论中学语文课结尾的艺术性](https://img.taocdn.com/s3/m/6197268a0975f46527d3e16c.png)
浅论中学语文课结尾的艺术性摘要:语文课的结尾可起到画龙点睛、承上启下、回味无穷,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等作用;语文课的结尾方法很多,可结合语文课的内容分别采用概括总结式、延伸扩展式、巧妙过渡式、巧设悬念式等结尾方式。
主题词:语文课堂结尾方式一堂好的语文课,精美引人的导语和精心巧妙的课堂组织、恰到好处的点拨固然很重要,但是得体的结尾设计也不容忽视。
前者可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上,使其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育效果;后者则可以完善深化新授内容,不但起到画龙点睛、承上启下、回味无穷的作用,而且还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主动去探求新知,对下一次教学的渴望,达到学习活动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目的。
一个恰到好处的具有艺术性的语文课“结尾”的设计方法有很多。
自己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得出,通常可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型的不同,采取下四种结尾形式。
一、内容繁多,集中提炼——用概括总结式前苏联教育家叶尼洛夫·叶希波说过:“通过总结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主要事实和基本思想来结束一节课是很有好处的。
”授完一篇课文,教师做一次简要总结,使学生获得一个较为完整的印象。
总结可以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方面进行提炼和归纳,决不是前面教学内容和简单重复,而要变化角度,要增加深度。
这种概括,一般由学生自己总结,集体交流,相互订正,形成统一结论;个别难度较大的概括总结,可以由老师概括总结,达到点睛的效果。
这种结尾要与板书设计有机结合,给学生留下完整的印象。
如教完《孔乙已》、《范进中举》两篇小说后,教师将范进与孔乙已作比较找出他们的异同;这两个“生活”于不同时代的知识分子,同处于穷困潦倒的地位,同受到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所不同的范进终于叩开了功名宝贵的大门,而孔乙已虽同为热衷功名的知识分子,但孔乙已麻木迂腐的性格之中尚有傲气,偷窃懒惰的恶习之外,不乏善良正直;范进则显得猥琐懦弱而又圆滑世故。
在范进的脸谱上,可贴一“丑”字标签,而孔乙已的灵魂深处,渗透出几缕浓重的“悲”来。
创设情境,奏出绕梁之余音——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
![创设情境,奏出绕梁之余音——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4897f608a300a6c30d229f11.png)
无需多讲 , 学 生对这 节课 的 主题也 就会 更 明确— —宽容 不是 绝对 的宽 容, 它也有~定 的范 围和 限度 。
三、 掷 地 有声 之 结语 在课 堂教学将要结束时 , 用一两句精要 的语 言概括这节课 的 内容或 要求学生掌握 的重点 知识 , 这为 点睛 式结 语; 或者 用 内容深 刻、 促 人猛 醒、 振奋精神 的良言 警句——当然 , 这个 句子最好 是文 章中 的句子或 与 文章 内容有关 的句子 , 这样 , 一方面是 学生 对文章 的 内容有 更深 刻的 印 象, 另一方 面又给学生 以鼓舞启迪 。 例如在教授《 勾践灭吴》 一课时 , 我是这样设计结语 的: 一篇优 秀的历 史散文 , 往往寓深刻 的经验教训 于客观 的历史事实之 中, 《 勾 践灭吴 > 便是 这样的一篇 文章。勾践和夫差之间失败与成功的大逆转 , 并不是偶然。越 王勾践在失败后没有倒下 , 没有放弃 , 而是卧薪尝 胆, 团结 国人 , 同仇敌忾 , 最终报仇 雪耻。他的经历给我们 以启示 : 面对失败 , 我们不能坐下来 为失 败而哀号 , 而是要乐观地寻找办法来挽救 。懦夫 的可悲在 于失 败后 颓废 , 强者的可 贵在于失败后奋起。送给大家一幅对联 : 有志者 , 事竟成 , 破釜沉 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 ; 苦心人, 天不负 , 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 。 四、 于惊雷后品无声 “ 银瓶乍破水浆进 , 铁骑突出刀枪 呜。曲终收拨 当心 画, 四弦一声如 裂 帛。 ” 无声之后的进发 , 进发之后的平 静 , 前 面的无声是在积 聚力量 , 后 面的无声是在思考 , 这种方式适合于感情 强烈的文章 , 例如 毛泽 东 的< 沁 园春?长沙》 、 苏轼 的《 念 奴娇 ・ 赤壁 怀 古》 等。当然 老师 的讲 解 也要 “自有横槊气概 , 固是英雄本色” 。 我在教授苏轼的《 念 奴娇?赤 壁怀古 》 时, 首先讲解作者 的风格 以及 写这首词的背景和 目的 , 然后分析作者在这首怀 古词 中所表达 的思 想感 情, 最后 , 让学生齐读这首词 , 以读来 检测学 生对这 酋词 的理解 , 以读来 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 从而结束全 篇。 可 以说 , 教师对词的讲解是 前 面力量 的积聚 , 绘 出 了长 江赤壁 那雄 奇壮阔的背景 : 滚滚东流的长江猛烈奔腾澎湃 , 陡 峭的山崖直插 云霄 , 汹 涌的惊涛骇浪搏击着江岸 , 滔滔 的江流卷 起雪 浪。在 此背 景之上 , 三国 时代的风云人物一一闪现 : 横槊赋诗 的曹操 , 驰 马射 虎的孙权 , 隆中定策 的孔明 , 最后定格在装束儒雅、 风度翩 翩、 指挥赤壁 之战 的周瑜 。灰 飞烟 灭之后 , 是长江的汹涌 , 词人的叹息。而学生的诵读则是 感情的挥 洒 , 在 群情激昂的朗读过后 , 是无语 的宁静和深深地思索 。 使课 堂教学艺术化的方法很 多, 以上四点仅是我在教学 实践 中得 到 的一点浅薄的见解。古人讲“ 虎头 、 猪肚 、 豹尾”, 结尾是课堂教 学的一个 组成部分 , 虽然不能喧宾夺 主, 但也不 能等 闲视 之 , 不 以为 意, 如果 能够 有一个设 计巧妙 、 利 用得 当的结尾 , 我们 的教学 一定 会产生 “ 课 已卒 而意 无穷” 的韵 味 , 在激 发学 生学 习语 文 的兴趣 的同时 , 收到 事半 功倍 的效 果, 从 而提高我们的教 学效率 。
课堂教学结尾中“撞钟”艺术
![课堂教学结尾中“撞钟”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9f031eb21a37f111f1855b7f.png)
课堂教学结尾中的“撞钟”艺术明代文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指出:“凡起句当如炮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振;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
这虽讲的是写作,但对教师授课也有启发。
一段引人入胜的导语固然重要,然而一段耐人寻味的结语,犹如一次清音有余的撞钟,则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留下久久不能忘怀的印象。
如何使课堂的“结句”起到“撞钟”的效果呢?一、“拖”出矛盾,留下悬念一般情况下,旧课结束前十分钟,学生的思维处于松弛状态,因为每每面对的是教师小结、布置作业等教学定势,并由传统的教学定势形成固定的思维定势。
怎样弥补这段“交叉空白带”。
变松弛为紧凑呢?“拖”出矛盾,设置悬念,可谓奏效方法之一。
“拖”则要讲究艺术,找出适当话题,为之入境;设置矛盾要有“坡度”,为之激思;悬念要留下思路的方向,为之启兴。
例如教读《石壕吏》时,教师可在课堂结束时节外生枝地置疑:“有人认为《石壕吏》不是一首好诗,因为诗人杜甫在诗中始终是一个冷漠的旁观者,你们同意这一观点吗?”问题一提出,沉闷的空气顿时活跃起来,教室里沸沸扬扬,讨论、争辩、综合,最后认为:杜甫在诗中通过人物的刻画和情景的描写来表达感情的,诗人虽没有直接出来讲话,但爱憎的旗帜异常鲜明,因而上述观点没有根据。
这样一来,学生既对诗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也对诗的创作要用想象思维有了一定的认识。
然而,教师并不就此收尾,而是再起波澜:“你们知道这个观点是当代文豪郭沫若在他的著作《李白与杜甫》中提出来的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的话又一次激起学生的兴趣:对于权威的意见,我们也能评长论短。
这时教师稍稍收敛一下学生的思维,问:“李白和杜甫同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但他们的创作风格迥然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样就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了诗外、课外,要回答这类问题不难从各类诗评中找到答案,但找到答案的过程则是扩展思维的过程。
语文结尾艺术
![语文结尾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6c414a7ded630b1c59eeb5fe.png)
[内容摘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结尾语,是巩固、强化教学效果至关重要的部分。
高明、恰到好处的结尾语,是课堂教学的“凤尾”之笔。
本文拟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尾语设计实例,介绍七种常见的结尾语艺术:总结归纳式、点睛渲染式、铺垫设疑式、游戏激趣式、另辟蹊径式、课外延伸式、多媒体激趣。
一、总结归纳式:一堂课即将结束,教师可梳理内容并归纳成几句简明扼要的话,这样可使新知识在学生大脑经过“信息编码”而定格。
如在教完《登山》一课后,教师这样归纳:本文写了这样一件事:列宁为去看日出,邀巴果茨基一道登山。
可由于时间紧迫,列宁选择了一条他从未走过的靠近悬崖的险路。
看完日出,他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又依然决然的走了那条险路。
从中可看出,列宁是个时时处处锻炼自己意志的人。
这样,把全文归纳成短短几句,列宁那种顽强的意志便给人留下难忘印象。
二、点睛渲染式:“点睛”是指将感性的认识提到理性的高度,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
而常见的“归纳”中心思想等方式易使学生索然无味,应该通过富有变化的双边活动进行。
例如,教《火烧赤壁》一文时,老师这样“点睛”:“打完了一仗,总得好好总结一下。
如果你是周瑜,你怎样总结全胜的经验?如果你是曹操,你应当记取那些失败的教训?谁愿意当周瑜?谁愿意当曹操?”同学们兴趣盎然了,“周瑜”们,“曹操”们纷纷登台,从理性的角度总结这场战争,课结得生动活泼。
三、铺垫设疑式:将学习的内容向前拓展一步,“引而不发”,为新课的有机衔接作准备。
如学完《丰碑》第一课时后,告诉学生:一支在冰天雪地中艰难行军的红军队伍,他们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将军担心这支队伍能否走出云中山。
此时,一件令人意外的事发生了。
什么事?下一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这样,就为学习新课埋下了伏笔,作好了铺垫。
四、游戏激趣式:小学生上完一节课,往往已经很疲劳,用提问、复述等单调方式巩固所学知识,效果往往不好,应尽量生动活泼一些。
教师可设计一些游戏形式。
如学完《陶罐和铁罐》这课后,问:“小朋友,谁愿意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在大家表示赞成后,教师提议学生先演习一下,并自己扮演奶奶。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结尾的艺术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结尾的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956129f1700abb68a982fb74.png)
重、 难、 精 彩 点 的把 握 , 强 化 学 生 印象 。[ 教例] 我在小 结朱 自 清 的散 文 《 春》 时, 这 样 说 到 一 一《 春》 是 一 篇 充 满诗 意 和 生 机 的散 文 , 作者为我们描写了鲜绿的春草 图, 争艳 的春花图 , 和 煦的春风图 , 缠 绵 的春 雨 图 和 人 们 的惜 春 图 。 这 五 幅 绚 丽 的 画 面 为 我们 奏 响 了一 曲 赞 美 春 天 和 生 命 的 颂 歌 。 通 过 这 样
理, 也 是 对 思 维 的整 理 , 可 使学 生” 温故 而知 新” 。《 学记》 中 说: ” 善歌者使人继其 声” , 语 文教学 也一样 , 可 以收到 ’ ’ 余 音
绕梁 , 三 日不绝 ” 的艺术效 果 , 在学生 心 中留下深 刻的 印象。
古人说 : ” 结句当如撞钟 , 清音有 余 。 ” 在 教学 结束 之 际, 抓住要点 , 让 其 再现 , 会 给 学 生 留 下 不 可 磨 灭 的 印 象 。[ 教 例] 我教 《 爸爸的花儿落 了》 一文 , 利 用 多 媒 体 让 学 生 倾 听 满
文 军 的《 懂你 》 ” 你静静地离去 , 一 步一步孤独 的背影 , 多 想 伴 着你 , 告诉你 我心里 多么地爱 你 , ……一年一 年风霜遮 盖 了
现 将 在 教 学 中总 结 了 以下 几 种 较 常 见 有 效 的 课 堂 结 尾 方 法 :
1 总 结 归 纳 式
笑颜 , 你 把爱 全 给 了我 , 把全世界给了我… …” 这 些 催 人 泪 下
们也常常遇见垂死 的蝉 , 临终前 翅膀还 在尘 土里微 微颤抖 ,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结尾艺术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结尾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71bb370ae87101f69f319509.png)
V o 1 . 5 N o . 1
戈斜 考
教 育 教 学 1
浅谈 小学语 文课 堂结尾 艺术
李 朝 军
( 四川 省 旺 苍 县 朗 诗 五权 希望 小 学 四川 旺 苍 6 2 8 2 0 0 )
【 关键词 ¨、 学语 文; 课堂教 学 ; 结尾 艺术
【 中图分类号 】 G6 2 3 .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1 - 1 2 7 0 ( 2 0 1 3 ) 0 1 - 0 1 3 8 - 0 2
在全 面 推进 素质 教育 的今天 ,如何 让学 生在 语 文学 习 中, 获得 正确 的 观点 , 形 成高 尚的品格 , 健康 的 审美 观念 , 并 在语 文基 础 知识 和 能力 方 面得 到发 展 ,养成 良好 的学 习 习
势必 局限在 十分 狭小 的天地 里 , 学 生所 知甚 少 , 不 能 引 发 他
们的兴趣 。如果 我们 注意 因文制 宜 , 适 当 沟 通 学 生 的 生 活 积 累 和 阅读 所 及 , 扩 充领域 , 开拓视 野 , 就 可 以有 效 地 提 高 学 生 的学 习积极性 , 激 发 学 生 浓 厚 的 学 习 兴 趣 。这 种 延 伸 式 可 以 结合讲 解进行 , 也 可 以在 课 终 进 完 成 。 例如 学习《 少年 闰土》 一文 , 它是 根据鲁 迅 的小说 《 故 乡》 节选 出来 的 , 课 文描写 了一个 健壮朴 实 , 聪 明能干 、 知 识 丰 富 的农 村 少 年 的 形 象 。 结 束 教 学 时 , 我 把 学 生 引 导 到课 外 阅 读
课堂教学精彩结尾八大妙招
![课堂教学精彩结尾八大妙招](https://img.taocdn.com/s3/m/c62058d6f7ec4afe05a1df7a.png)
课堂教学精彩结尾八大妙招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
一堂课的结尾,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好课堂教学的结尾方法,能够使课堂教学结尾与起始相衔接、教学过程更加完整。
一堂课结束了,但思考不断,声音不断,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课堂教学结尾方法给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以广阔的天地,可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是画龙点睛的艺术,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
能够活跃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现分享八中常用的课堂教学结尾方式:1、归纳式。
所谓归纳式,就是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归纳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既利于学生记忆.巩固知识,又能使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得到培养。
`2、回应式。
所谓回应式,就是指结尾要与教学起始阶段的教学目标相呼应。
回应的内容,一是预习中的疑问,二是开讲中的悬念。
结尾就是要化这些问题为句号或感叹导。
3、练习式。
所谓练习式,就是以练习形式来结束一堂课。
所设计的练习不是一般作业,它既是学生学习本课知识的检查,又是让学生在练习中完成对本课学习的总结。
4、自然式。
所谓自然式,就是按照教学内容的自然顺序,将到最后时,水到渠成,自然结尾。
5、提问式。
所谓提问式,就是根据本节课所学习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和注意点进行提问,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6、讨论式。
所谓讨论式;就是当讲完教材内容后,课末提出一二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在讨论中得出正确的答案,同时也总结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7、悬念式。
所谓的悬念式,就是像章回小说或电视连续剧一样,当故事情节发展到千钧一发.人物生死存亡在旦夕之间时,夏然而止,让学生急于想知道下面的内容。
有时运用此法结尾,设置一个悬念,效果甚佳。
8、铺垫式。
所谓铺垫式,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在课尾做适当延伸发展,并巧设伏笔,为学习后面的内容做好铺垫。
课堂结尾的方式,除了上面介绍的之外,还有比较式,激发式、延伸式、发散式、活动式、迁移式、推测式、假想式、扩展式、音乐式、口诀式、猜谜式、游戏式、比赛式、故事式,鉴赏式,点题式,释疑式等等。
例举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
![例举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9cf1285cf01dc281e53af033.png)
教的《 狼》 一课 , 给我 留下 很深 印象 的环 节是在 课 的最后 胡
老师用演示文稿 向学生 展示 了三个 拯救 狼 的事 实 , 然 后 向 学 生追 问 : 这 到底 是怎 么一 回事 ?错 的人是 蒲松 龄还 是那
色?你想 怎样 表现小猪 的憨厚 ?等等。接着 给时间让 学生
简单讨论 表演的一些 方法 和注 意点 , 然后 就让 学生 开始 尝 试表演 , 学生在表演 中消化 了所 学知识 , 也及 时将 知识 转化
特点 、 心 理特 点 , 然后再 依 托情 节放 飞 想象 的翅 膀 , 创 编成
课 本剧 , 在表 演 中学 生置 身 情境 , 体 会 起来 也 相 对 容易 很
多 。如 在教学《 三袋 麦子 》 这一课 时 , 在 朗读分 析后 得 出 了
断课 程 导 孥 2 0 1 3 . 1 0
・ 教 学 案例 与 评 析 ・
例 举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的 结 尾 艺 术
江苏省 海 门市证 大小 学 龚 艳
在学校组织 的业务 学 习 中, 我 们学 习 了胡 明道 老师 执 表演欲望被彻底激发 , 一个个争 先恐后地 想来表 演 , 这 时我 提问学生 : 你知 道它 们分 别说 了哪些 话?你 想表 演什 么角
一
路 跋 山涉水 , 四渡 赤水 、 巧渡 金沙江 、 爬 雪 山、 过草 地 , 深
切地感受 着毛泽东及 中国工农 红军大 无畏 的精 神和 Nhomakorabea 勇豪
迈的气概。 三、 在 绘 画 中结 束 教 学
固
小学 生涉世不 深 , 生活阅历 比较浅 , 但这些都 不影 响他
们爱幻想 的天性 , 在他们 的心里 , 小 鸟就是 快乐 的 , 整天 唱
浅谈语文课的结尾艺术
![浅谈语文课的结尾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33881bbba26925c52cc5bffb.png)
浅谈语文课的结尾艺术语文是知识迷宫,语文课则是游乐园,教师是导游,学生是游客。
有些教师上语文课时把开头(新课导入)搞得天花乱坠,结尾却落地无声,只把学生引进去,却没有引出来。
俗话说:“编筐织篓,全在收口;描龙绘凤,重在点睛。
”“收口”和“点睛”便是结尾的神圣使命。
教学也如此,完美的结尾可以使知识得以概括、深化、延伸,可以使整个教学结构浑然一体。
现介绍一下笔者在语文课结尾时常用的几种方法,与大家共享:一、总结式结尾——“回眸一笑百媚生”讲完一节课后一般根据板书将新课内容进行总结,找关键词、重点处概括而结尾,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一种结尾方法。
如在讲授《背影》这篇文章时,到了课堂尾声处,要总结全篇,可以运用总结抒情式的语言来介绍:唐代诗人孟郊在《游子吟》中写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诗中母亲为儿子一针一线细细密密缝补衣服的镜头表现出母爱的细密绵长、深沉博大,这个镜头成为耸立在人们心目中的母爱的丰碑。
这样,就巧妙地把整堂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总结概括,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对比式结尾——“映日荷花别样红”比较区别式是将传授的新知识与有关的旧知识联系起来,通过比较分析、把握异同、区分优劣,使学生更深刻、更正确地理解知识的结尾方式。
如学习了鲁迅的《风筝》后,可引导学生对比阅读周粲的《满天的风筝》。
《满天的风筝》所描写的是那种快乐、满足、骄傲的形象,通过对比更加突出了《风筝》中所特有的那种情感,笼罩着深沉的悲哀:无法补过,无法释怀,悲哀之至,让人在心灵的震撼中更深切地体会到文章的丰富意蕴。
三、悬念式结尾——“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种方式是教师在结课时,为下节上课留下伏笔,使教学内容自然地进行过渡,以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和学生思维的连贯性;或在下课前留下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留给学生思考,将课堂进行延伸,课虽尽而意无穷。
如学习《斑羚飞渡》后,结合“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的教学目标可作这样的结尾:课文中展示了一幅幅凄美的图画,人在这里充当的是一种很不光彩的角色,人类的行径已经导致许多物种的灭绝,而动物应该有生存在地球上的权利。
浅谈语文课文结尾的艺术升华
![浅谈语文课文结尾的艺术升华](https://img.taocdn.com/s3/m/32de90eaed630b1c59eeb5f8.png)
浅谈语文课文结尾的艺术升华语文课堂教学的“导语”固然重要,设计的巧妙,能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激发兴趣的作用;而课堂教学的“结语”也不可忽视,它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设计得好,能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
因此许多的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语文课堂的结尾,精心设计“结语”,使它成为学生把握学习重点、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措施。
我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课堂教学结尾方式有一下几种做法:1 总结式结尾这是最常用的一种结尾方式,一节课或一篇课文教学终了时,教师运用准确精炼的语言,对教学内容和重点做提纲挈领的总结和归纳,意在让学生由博反约,纲举目张,在学习的结束阶段再次强化教学要点,从中找出规律,上升到新的知识,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教学《回忆我的母亲》一文,在教完全文后我设计了这样一段结束语:“这篇课文情真意切这种情是高尚的母子爱,是伟大人民之爱。
这种情不是凭空而发的,而是寄寓在一件件、一桩桩对往事的具体记叙之中,作者感情的波涛随着一件件往事的出现,奔涌起伏,激荡不已,读来亲切感人。
要做到寄情于事,情随事现,就必须精心选择材料。
母亲一生可记叙的事情最多,作者精选了最能表达母亲勤劳伟大,而又是自己印象最深的,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几件事来写,这样,不仅母亲平凡而伟大的形象具体生动,跃然纸上,而且作者思想感情的容量和深度皆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这样的结尾,抓住教学重点和课文的主要特色进行高度概括,钩玄提要,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起到强化和神话的作用。
总结可以抓住课文学习的某一方面,也可以从结构、语言、选材、立意等各个不同角度进行归纳,但一定要紧扣教学要点和学习重点,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泛泛而谈。
2 悬念式结尾有写故事性较强过内容比较复杂的课文,往往要分及个课时来教,而上、下节课教学内容联系又非常紧密,教师就可以利用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学生的好奇性,在上一节课的结束时针对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造成悬念,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起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面分解”的艺术效果。
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33484567af1ffc4ffe47ac78.png)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摘要]:优秀的教学结尾,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最佳时机,是衔接新旧知识、贯通前后内容的纽带。
笔者浅谈了语文课堂教学结尾的艺术功能,以及语文教学结尾的艺术的形式。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结尾艺术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绘凤,重在点睛。
“收口”和“点睛”便是结尾的神圣使命。
一堂课的结尾就如一篇文章的结尾一样,有着“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总结升华、诱发兴趣等诸多功效。
因此,掌握和运用课堂结尾的艺术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
优秀的教学结尾,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最佳时机,是衔接新旧知识、贯通前后内容的纽带,是从课内到课外、由知识向能力过渡的金桥,是启迪思考、开发智力的良机,能收到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之效。
在课堂实践中,笔者认识到结尾的艺术功能有:(1)综合、概括。
即把所授知识经过整理归纳、提炼概括形成新概念。
这样会有利于学生理解、沟通,达到举一反三,实现知识迁移。
(2)条理、系统。
语文教学不像数理化学科教学内容那样集中,它需要教学后的及时整理。
一节语文课,阅读分析即要涉及文章的结构特点,又要涉及语言特色,学生的理解存在于阅读分析的过程中,还来不及形成一种系统的明晰的认识,需要通过小结,使学生头脑中形成系统的认识。
“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以钩其玄” (韩愈)。
按其知识内在规律,有机组合排列,形成明晰的条理,也便于学生记忆。
(3)巩固、强化。
语文教学要讲求效率,而“及时回忆”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
依据教育心理学家的研究,课堂及时回忆要比六小时以后回忆,效率高出四倍。
知识的再次重复、深化,会加深记忆。
(4)提纲、挈领。
语文教学小结便于学生把握教学重点,使学生容易从复杂的教学内容中简化储存的信息。
(5)激趣、明智。
有激情的小结会使学生在感情上得到启迪、诱发,领会新感觉、新情趣。
中学阶段是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形成的重要阶段。
课堂小结的主要思维形式是归纳概括,所以课堂教学小结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课堂的结尾艺术
摘要:对任何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来说,都知道衡量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不仅仅看是否有一个精彩的开头,更要看课堂结尾的设计是否巧妙。
课堂结尾是一门艺术,结尾设计的好,可以起到锦上添花之功效,并极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语文课堂;结尾艺术;教师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060-01俗话说得好: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就是告诉我们一堂课不但要有“凤头”,更要重“豹尾”这样才能使学生感觉到课已尽而意无穷。
既然结尾如此重要,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收好口”呢?下面我就平时教学过程中的结尾,做了一点肤浅的探索,归纳了如下几种结尾方式:
1.因势利导启迪式
老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
这种引导可以是思想上的,也可以是艺术形式上的。
如在学习《孤独之旅》一文后时,可以这样结尾:本文主要写了杜小康家道败落后和父亲一起到异地他乡放鸭的故事,这期间他经历了茫然恐惧——害怕胆怯——孤独恐慌——不再恐慌——坚强,这一成长过程。
俗谚道:读书贵在悟,那么现在你们把就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杜小康相比,看你学完本文后有那些收获与感悟?这样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但给了学生一个倾吐心声的机会,而且训练了思维,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更在愉快的气氛中一节课完美地结束了。
2.设疑激思悬念式
悬念式结课,就是教师在结课的时候,用设置悬念的方法,给学生留下一个有待探索的问题,使学生急切地等着下一节课。
这种结尾方式把上、下午两节课联系起来,为上好下一节课做好了铺垫。
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够把少年拴在你的思想道德上,引导他们通过一个个阶梯走向知识,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重要特征。
”电视连续剧往往在情节转折时,毅然“断集”,留下悬念,使观众欲罢不能,悬悬而望,因此教师也可以如此设置悬念结束课程,引起学生对后续知识的关注。
如:我讲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是这样结尾的:百草园是荒园但在我却是儿时乐园,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作品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深的喜爱眷恋怀念之情。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肯定要长大,那么长大后的我还能在我的乐园──百草园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吗?如果不能,我被送到哪里去了呢?我为什么被送到哪儿?在哪儿我还和在百草园一样幸
福快乐吗?
这样的结尾,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在学生的心理激起悬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我要学”的求知心,如同看电视连续剧一样,看完了这一集,还想看下一集的内容,给人以回味无穷的感觉,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也为第二课时的教学作了铺垫,使前后课时互相关联,形成一个整体。
3.激发想象绘画式
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想象,激发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思维,借助想象的方式把自己的认识,通过图画表现出来,进而深化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天净沙秋思》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结尾,先让学生先说出文章描绘了哪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再让学生借助想象,把刚才对文章的理解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讲“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诗时都可借助这一手段。
4.互动合作游戏式
游戏式结尾,指在课堂结束的时候,为了使结课生动活泼,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增强教学效果而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一些游戏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做游戏可以满足他们爱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持久稳定。
在课堂内容结束时,学生会感到疲乏,这时候组织一场游戏,作为小结,寓游戏于阅读之中,既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也能提升学习效果。
如:在《事物的正确答案不只一个》一文结尾之时,我说:既然事物的答案不只一个,那么下面咱做一个游戏,我宣布一下游戏规则。
全班52人分成五个小组,每组十人,另设计时员一名,监督员一名。
具体规则如下:
(1)每小组自备一串钥匙,传递钥匙,从第一个成员手中依次传给第十个成员。
(2)钥匙必须经过每个人的手,不得落地。
(3)以历时最短者为优胜组。
然后让各组讨论交流,确定最佳办法,并自行演示,再宣布正式开始比赛,这样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但对文章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而且加深了记忆。
语文课堂的结尾除了以上四种方法外,还可采用水到渠成自然式画龙点睛总结式、举一反三迁移式、拓宽知识延伸式等等。
总之,画了龙就要点好睛,这样“龙”才能腾空而起。
同理,一节课开好了头,更要收好尾,这样的课才是一节完整且高效的课。
最后切记:不管采取何种方式结尾都要能让学生更清楚地明白本课所学,都要能完善学生的知识系统,都要能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都要能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