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湖南省湘潭市湘机中学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合集下载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ppt课件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ppt课件

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封建门第的等级观念消失 C、世家大族的地位开始上升
B、民族交融改变世人婚姻观 D、科举制发展影响社会习俗
D
4.有学者指出,随着科举制的推行,原来统治乡村世界的精英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
对门第的看重,过度到对文化的看重……· 读书人学诗的越来越多,书成为一种商
(1)时间:隋至唐前期
(2)内容: 租
纳粟为租(田租)
庸 纳帛或布代役为庸
土地税 代役税

纳帛或布为调
财产税
(3)意义:①以庸代役保证了较充分的生产时间,农民负担相对减轻,劳动积极性有所提高,
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②政府的赋税收入得到了保障。
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 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 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 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 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 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
•A.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B.削弱了宰相的权力 D.避免了决策的失误
C
·
6.贞观初年,唐太宗签署了中书省起草的关于征点十八岁以下男丁为兵的敕文,
并下发到门下省。当时担任给事中(门下省主要职官之一)的魏征,坚持不肯
署敕,这道命令最终无效。魏征此举( )
A.削弱了中书省的权限 C.符合工作程序与职权
8.这是一种承认有财富差别的征税新模式,把之前的征税标准从个体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共27张ppt)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共27张ppt)
材料一 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材料二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制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选官制度:官吏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汉到元官吏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管理水平。
选官制度发展历程
血缘关系
军功
品行 (孝廉)


一、选官制度
1、九品中正制(九品官人制)
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士族
进步性:①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对选拔人才的垄断,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扩大统治基础,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②科举制的实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促进了古代教育的发展,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风气。③ 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相对公平公正局限性:明清八股取士禁锢思想,文化专制加强,束缚个性才能发展;使人才缺乏进取和创造精神,阻碍自然科技发展。
【情景再现】假如当时皇帝得知有群众反映景区女厕不足的情况,在三省六部制的中央官制下将会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相权三分 职掌分明加强皇权 节制君权
以上三图分别是什么时候的政治体制?反映了怎样的趋势?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秦朝:三公九卿制
汉武帝:中外朝制度
下下
中中 五品
中上 四品
上下 三品
上中 二品
上上 一品
九 品
八 品
七 品
六 品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身。又间接助成国内风俗教化之统
不利的。
整,以(辅4)成大削一弱统门政阀府士之族团势结力巩,固。 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加强了中央—集—钱权穆;《国史大纲》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一、名门子弟初入仕
3、选官制度变化趋势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提示:选官标准、方 式、权力等方面思考
项目 租庸调制 两税法
征税 标准
征税 项目
征税 对象
征税 次数
三、顺应时弊改税制
3、两税法 • 内容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租庸调制 两税法
征税标准 赋人税丁负担趋向合财理产 放松人身控制
征税项目
田租、户调、 力役、杂税等
户税、田税
简化税收名目
征税对象
授田农民 不分主客农商
加强了中央的经一济律纳力税量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杨炎仕途之路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一、名门子弟初入仕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杨炎祖上何以为官?
【材料一】 杨炎,字公南,凤翔人。曾祖大宝,
武德初为龙门令,刘武周陷晋、绛,攻 之不降,城破被害,褒赠全节侯。祖哲, 以孝行有异,旌其门闾。父播,登进士 第……玄宗征为谏议大夫,弃官就养, 亦以孝行祯祥,表其门闾。
二、宦海浮沉终为相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河西节度掌书记
兵部侍郎
山南副元帅判官
礼部郎中
(德宗时)累拜门下侍 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吏部侍郎
中书舍人
出任宰相
两税法
探究:宰相杨炎想提出并推行税制改革,需要经过哪些流程?

最新部编版高中历史《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公开课精品PPT课件

最新部编版高中历史《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公开课精品PPT课件

220 魏晋南北朝 589 隋唐……
中央
中央
继承评议传统,将评议权集权中央 (选拔方式进步)
家世 才能
考察举荐
维护士族,特权膨胀
评级授官
(选拔标准退步)
家世
地方
地方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 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 ”。其艰 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⑤。……其 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故有诗云:“太宗 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晋)葛洪《抱朴子·审举》
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移,考详无地”,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 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那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 们交结朋党,干扰选拔。——《中外历史纲要》第43页历史纵横
地方
一.选官制度的
九品中 正制
科举制
BC202 两汉时期
220 魏晋南北朝 589 隋唐……
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 政府的赋税收人也有了保障。
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 随乡土所产,绫、绢、絁各 安史之乱 二丈,布加五分之一。…… 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 则收其庸,每日三尺。有事 而加役者,旬有五日免其调, 三旬则租调俱免。通正役, 并不过五十日。
——[后晋]刘昫等撰《旧唐 书》卷四八《食货志》
八《食货志》

怀








广




调 布
庆 怀 集
唐 代 庸 调 银 饼

北魏 隋朝 唐朝
实行租调制,北魏均田制规定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租 即土地税和调即户税,还要服兵役和徭役。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共25张PPT).ppt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共25张PPT).ppt

三公 九卿
中朝
三公 尚书台 三公 中 尚 门
九卿 虽置三公,
事归台阁
书 书下 省 省省
中尚 门 书书 下 省省 省
中朝掌决策,
外朝掌执行
吏户礼兵 刑 工
二、三省六部制
内容 运作方式: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合署办公, 其办公地点称为政事堂
二、三省六部制
思考:三省六部制度有什么特点和意义?
唐代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 而决定。……唐制遇下诏敕,便先由门下省和中书省举行联席会议,会议场所称为 “政事堂”。……政府的最高机构,则在政事堂。凡皇帝命令,在“敕”字下,须 加盖中枢、门下之印,即须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然后再送尚书省执行。若未加盖 中书、门下之印,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认为是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 级机关所承认。
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 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 在赋敛,迫趣(cù)取办,无复常准。赋 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 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民富 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 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吏 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 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
导入新课 皇帝的烦恼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 忠奸难辨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课程标准
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 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课标 要求
通过了解三国两 晋南北朝政权更 迭的历史脉络, 隋唐时期封建社 会的高度繁荣, 认识三国两晋南 北朝至隋唐时期 的制度变化与创 新的新成就。
选官制度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教学课件(共28张PPT)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教学课件(共28张PPT)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其后,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 事 堂于中书省。开元中,张说为相,又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
——《新唐书》
三省各自为政
政事堂
中书门下
意义:个人施政转向集体施政,提高决策正确性与效率, 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
二、中枢体系的变化:三省六部制
材料二:在均田制的基础上,次年颁布实行了新的租调制, 规定一夫一妇为纳税单位,租额相对减轻,即一对夫妇年 纳票2石,帛1匹..以后相建立的北齐、北周、隋、唐都 曾颁布过此令,唯办法略有变更。
——吕建中《中国古代赋税制度述略》
三、赋税制度:租调制到两税法
2.租庸调制度的流变-租庸调制 阅读史料想想初唐税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目 第二部分 中枢体系的变化:三省六部制 录
第三部分 赋税制度:租调制到两税法
一、选官制度的变化:从察举到科举
中国古代历代选官制度是如何变化的?
材料一: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
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
府职务,世代为官。
1、明清时实行八股取士,严重束缚应考者,使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2、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导致 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中枢体系的变化:三省六部制
行政体系演变
西汉:中外朝制
魏晋:三省六部
雏形
4
2
3

1
秦朝:三公九卿
——《宋书·卷九十四·列传第五十四》
(1)汉末社会动荡,察举制下乡里清议失去社会基础。 (2)地方大族操纵人才选拔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共19张PPT)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共19张PPT)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在专制时代的中国,离皇帝的远近往往能体 现权力的大小,由此,从位置图看,虽然尚书省 在皇城中心位置,但中书省、门下省在宫城内, 其权力和地位有可能逐渐超过尚书省。唐朝三省 地位的升降变化,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出于维护皇 权的需要,也同君权与相权之争密不可分。
7
中枢政务机构——三省六部制
4、特点
三分相权,职权分明:三省的长官同为宰相,三省分权,既 相互制约,又分工合作,既加强皇权,也提高行政效率。
3
租庸调制 保证生产 均田瓦解 两税法衔
赋税制度
16
2、科举制
(1)演变
①隋文帝 开始采用分科考试 的方式选拔官员
③唐太宗 增加了考试科目,以 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⑤唐玄宗 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 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②隋炀帝 始建进士科, 科举制度形成
④武则天 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
4
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2)评价
积极: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 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2)实行:780年,唐德宗采用宰相杨炎建议, 颁行两税法。
(3)内容
中央定出的总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户税按人丁和资产多寡缴纳,地税按田亩 多寡缴纳,取消租庸调和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4、特点:征收对象由按人丁到人丁和财产并重。
5、影响
(1)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缓和社会矛盾。 (2)两税法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3)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体现了社会公平。 (4)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5)两税法以货币为主要征税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1、隋唐时期出现了哪些赋税制度? 2、租庸调制的含义是什么? 3、租庸调制征税的对象是谁? 4、租庸调制与均田制的关系是什么? 5、租庸调制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应对——赋税制度之变(历史解释)
依据租庸调制和两税法的差异,总结两税法的积极作用
租庸调制
两税法
税收标准
税收种类
征税对象 征税次数
征税标准 征税项目 征税对象 征税次数
时代
选官制度选拔标准国员源自古选代拔西周春秋时期
世卿世禄制
血缘
选变
官得
战国至秦朝
军功爵制
军功
制更 度加
逐公
两汉时期
察举制
品德
渐开
走和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家世
向公 成平
熟,
隋唐至明清
科举制
才学




2
中央官制
中央官制的发展演变(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秦朝至汉初
东汉
三公九卿制 增加尚书台的作用
汉武帝
中外朝
魏晋南北朝
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 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
三省之分工
(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
皇帝
中书省
草拟
尚书省
执行
门下省
审核
吏户礼兵刑工 理解三省职能与分工的用意。
3
赋税制度
溯源——时代之呼唤 (时空观念)
581年 618年 隋朝
安史之乱 唐朝
907年
隋唐盛世
由盛转衰
租庸调制(历史解释能力培养)
B.察举制度
D
D.科举制度
溯源——时代的呼唤
220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
581年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赋税制度的变化:从租调制到两税法
两税法 背景: 唐朝中期,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崩溃,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政 府财政收入下降。 内容: 1、征税标准: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 2、征税对象:人口以居住地编入户籍,将客户纳入征税对象; 3、征税原则:量出以制入,即中央政府确定总的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 4、征税时间: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 评价: 1、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2、 征税由人口税到财产税,赋税负担相对公平;量出为入;3、重复征税,土 地兼并。
时期 举措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开始采用分 始建进士科, 科考试的方 科举制度
式选拔官员形成形成
增加考试科 目,以进士 和明经两科
为主
武则天
扩大科举取 士的人数, 首创了武举
和完殿善试
唐玄宗
任用高官主 持考试,提 高了科举考
试地位
选官制度的变化: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
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对比:
选官制度 九品中正制(曹魏创立) 科举制 (隋朝—1905年)
租税制度:结束了上半段的田租、力役、土贡分项征收制,开创 了下半段的自由兵役制。
李黑来到唐朝已经有一段时间,他发现这具身体的原主虽与自己同岁, 却是一位天赋异禀的读书人,熟读经史,小小年纪已经是一名举人了,原 主家庭耕读传家,虽小有薄产,但还从未出过做官的人,但家中地产也足 够供养他读书。
李黑决定,他要在唐朝考科举,做大官,光宗耀祖,也不算白白穿越 一次!
十年后,李黑终于考中了进士,与他一同考中的,还有那位年近五十的诗 人孟郊。李黑想到,还好自己是到了唐朝,要是再早些,自己这样的家世出 身,哪还有入朝做官的机会呢......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知识梳理(一)选官制度 1.九品中正制
创立
________时期
内容
中央委任________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 以相应的官职
2沿.科革举制选(官1标)发准展从:初创时期的重主视要家看世重、___道__德__和__才能,演变为西晋时期
影响
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知识梳理(一)选官制度 1.九品中正制
二、三省六部制 1.发展 (1)魏晋南北朝: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共 同辅助决策, (2)隋唐时期: ①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②隋唐时期,三省的职权分工明确,彼此制约。 ③唐太宗时,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宰相召开会议的地方称为中书门下, 也叫政事堂。行使权力。
三省 职责
(2)评价: ①三省六部制是一套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 率,减少决策失误,防止个人权力过分膨胀,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 ②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使封建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完善,为此后历代 王朝沿用。 ③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恶性发展或朝政腐败,权力失去制约和平衡, 三省六部制也就失去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积极作用
三、赋税制度 1.魏骨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 2.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一夫一妇每 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 3.唐朝 (1)唐朝初年: ①政策:租庸调制,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21-59岁的成年男子。除租、 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 ②意义: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保障了政府的赋税收 入。 “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
2.两税法(唐朝中后期) (1)原因: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 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 降。 (2)目的:解决财政困难。 (3)提出:780年,宰相杨炎提出。 (4)内容: ①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 税、杂役。 ②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5)意义: ①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②它“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 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件(统编版)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件(统编版)

弊端
家世、 标准单一化 道德、 才能 特权垄断化
高门(上 品)
寒门(下 品)
选拔范围
世家大族 家世
选拔权由中
央到地方
成为维护士族 特权的工具
士族没落新兴 地主阶级崛起
君主强化 权力的需要
科举制 应运而生
九品中正制

背景
(1)汉末动荡,察举制失去社会基础;(2)抑制地方大族, 集权中央;(3)察举制自身弊端,不适应选拔需求
强化考试
夏商西周 前
战国时期 BC202 两汉时期 220年 魏晋南北朝
举秀才,不知47书5;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5如8鸡1。年
589 年
隋唐…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后汉桓灵时谣》
历史纵横: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移,考详无地”,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 当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们交结朋党,干扰选拔
1.三省六部制运行过程
草拟诏令 上奏皇帝
中书省
草拟诏令
交予审核
未通过 驳回
议事机构 政事堂
决策
皇帝
画 敕 交 予 审 核
门下省
审议
执行
通过
尚书省
吏户礼 兵 刑 工
2、特点:三省职权分工明确,又相互制约,以皇权为中心。
贞观年间,某地发生严重旱灾,上奏朝廷。大臣甲提交 书面处理方案。大臣乙认为甲的处理方案可行,上呈至 皇帝,皇帝赞许,吩咐大臣丙负责执行。大臣丙将任务 依次分配到属下部门。
——《资治通鉴》卷226
照大历十四年所收之数作为标准。 故陆贽说:“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 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他批评 政府不体恤民间困苦,把平时征收的税 如“急备”、“供军”、“折估”、 “宣索”、“进奉”等各种摊派,全部 加入两税法中,一并征取。……前者 (租庸调制)授田征租之制,后者(两 税法)却是仅征租而不授田。故两税制 已完全丧失为民制产之精神,造成社会 上贫富更加悬殊,土地兼并益发猖狂。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决之前都是无罪的。
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 ——[意]贝卡里亚著,黄风译《论犯罪与刑罚》
三、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特征
(二)局限性 1、财产的多少往往决定着法律
材料一:“尽管法律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具有高度裨益的社会 生活制度,它像人类创建的大多数制度一样也存在着弊端。”
——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发展
(4)大陆法系的构成:后来逐渐形成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法国民法典》为 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称为“大陆法系”或“民法系”
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主要区别
项目
英美法系
大陆法系
法律渊源
判例法
成文法
遵循原则
遵循先例,没有先例,创 立先例
强调宪法的根本地位,法律体系完 整,一般不承认判例的效力
A.维护了罗马皇帝的专制统治
B.注重协调个人自由与公共利益
C.将民主政治原则引入成文法
D.旨在促进罗马商品经济的发展
2.罗马法已经涉及了污水排放和开采矿山过程中环境污染的规制,以及污染者付
地位的高低。主要为资产阶级利 材料二:资产阶级获得选举权以后,立刻变得保守起来,和
益服务,排斥工人阶级的正当权
传统的贵族势力一道,扼杀工人阶级的民主诉求。19世纪 30—40年代英国发生了规模浩大的宪章运动,工人提出了
利;
《人民宪章》,要求取得参政权。但是,议会不但没有讨论
《人民宪章》,统治阶级还残酷地镇压了宪章运动。
罗马共和国早期, 贵族垄断立法和司法,随意解释习惯法, 损害平民利益,激化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2)《十二铜表法》的特点/影响
思考2: 归纳《十二铜表法》的特点,该如何评价这部法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唐初:租庸调制 (1)内容 ①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 21~59 岁的成年男子。 ②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 _____庸_____。 (2)影响: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__生__产__时__间__,政府 的__赋__税__收__入__也有了保障。
3.唐朝后期的两税法 (1)背景:天宝年间, _土__地__买__卖___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 __财__政__收__入__锐降。
(2)目的、时间、实施者:为了解决财政困难,780 年,唐德
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
(3)内容 ① 每 户 按 ___人__丁_____和 ____资__产____缴 纳 ____户______ 税 , 按 ____田__亩____缴纳地税,取消___租__庸__调___和一切杂税、杂役。 ②一年分___夏__季_____和___秋__季_____两次纳税。
②唐太宗时常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扩大任用宰相
的范围。 ③宰相议事的地方叫__政__事__堂____,后改称_中__书__门__下___。政事
堂的设立,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省出现了___一__体__化___的趋势。 (3)地位: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
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思考] (1)根据材料一,分析先秦时期的“世官制”被取代 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三、四,我国古代选官标准发生了怎 样的演变?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 制的社会原因,并概括科举制的影响。
提示:(1)原因:宗法世族的削弱;士阶层的崛起;私学的 产生;战国时期新人才观的提出;郡县制和谷禄制创立时间:___曹__魏_____时期。
(2)特点 ①中央委任___中__正_____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
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 ② 选 官 标 准 从 初 创 时 期 的 重 视 ___家__世_____ 、 道 德 和
____才__能____,发展到____西__晋____时期主要看重___家__世_____,九品
——《通典》卷一四
材料四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 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 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 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 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 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三 赋税制度 1.魏晋时期:开始实行___租__调_____制,按___户_______征收 粮和绢帛。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_____均__田___令,受田农民承担
定额 租调,一 夫一妇每 年纳 ____粟______为 租,纳 __帛________或 ____布______为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
相对公平的考试参加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 __文__化__素__质__,加强了_中__央_集__权____。
二 三省六部制 1.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__尚__书__省____,与__中__书__省____ 和___门__下__省___形成三省,它们共同辅助决策,行使权力。
2.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 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1.九品中正制创立时间、特点;科举制创立的背景、过程、 影响。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省制度的确立;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 的职权特点、地位。
3.魏晋时期赋税制度的特点;唐朝租庸调制的内容、影响; 两税法实行的背景、目的、特点、评价。
(4)评价 ① 简 化 税 收 名 目 , 扩 大 ___收__税_____ 对 象 , 保 证 国 家 的 _财__政__收__入___。
②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___人__丁_____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 政府对____农__民____的___人__身_____控制。
主题一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材料一 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 重要的政治制度。春秋以来,宗法世族的削弱,动摇了世官制 的根基;其时士阶层的崛起与私学的产生为职官制的形成创立 了条件;而战国新人才观的提出以及郡县制和谷禄制的推行又 为职官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从而使职官 制逐渐取代世官制成为选官用人的主流。
中正制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2.科举制 (1)背景:随着___士__族_____的没落,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
(2)创立与完善过程 ①隋朝建立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__分__科__考__试__的方 式选拔官员。___隋__炀__帝___时,始建____进__士____科,科举制度形成。 ②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___进__士_____和____明__经____两科 为 主 ; 武 则 天 扩 大 科 举 取 士 的 人 数 , 首 创 了 ___武__举_____ 和 _____殿__试___;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3)影响:科举制 使一批出身 _社__会__中__下_层 __的 __读__书__人____通过
——李明《浅论世官制向职官制嬗变的历史动因》
材料二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 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 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三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 “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 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1)正式确立:隋文帝时期。
(2)职权特点 ①三省的职权__分__工__明__确__,又_彼__此__制__约___。__中__书__省____负责 草拟皇帝的诏令;___门__下__省___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 ___尚__书__省___负责执行。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执___宰__相_____之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