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 第九单元 第32讲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32讲 人与环境
训练12.(2021湖南高考真题)有研究报道,某地区近40年内森林脊椎动物种群数 量减少了80.9%。该时段内,农业和城镇建设用地不断增加,挤占和蚕食自然生态 空间,致使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程度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D) A.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高时,可为动物提供多样的栖息地和食物 B.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C.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禁止一切森林砍伐和野生动物捕获的活动 D.农业和城镇建设需遵循自然、经济、社会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训练8.(2021年河北卷)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鸟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者对某湿 地生态系统不同退化阶段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注:生物多样性指数反映生物多样性水平
A.严重退化湿地中的鼠类吸引部分猛禽使得食物网结构最为复杂 B.因湿地退化食物不足,鸟类死亡率增加导致丰富度降低 C.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是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湿地退化对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影响最大
第9单元 第32讲 人与环境
素养目标
1.生态足迹
一、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产资源 土地及水域的面积
越多
生态和环境
生活方式
2.人口增长
(1)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人口的持续增长,给 生态环境 带来越
来越大的压力。
(2)我国人口现状
①在计划生育等基本国策的调控下,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得到了有效
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
(4)措施:正确处理 环境保护 与 经济发展 的关系,践行
经济、社会和生态
相互协调的 可持续发展
理念。
(5)我国政府的观点和做法
我国政府倡导 生态文明 建设,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
2022版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9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2课 人与环境学案 新人教版
第32课人与环境课程标准要求学业质量水平2.4.1 探讨人口增长会对环境造成压力2.4.2 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荒漠化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威胁,同时也对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2.4.3 概述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尝试提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合理化建议2.4.4 举例说明根据生态学原理、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和技术,达到资源多层次和循环利用的目的,使特定区域中的人和自然环境均受益2.4.5 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1.通过分析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建立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
(生命观念)2.通过分析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关注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形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社会责任)3.通过生态工程原理的学习和生态工程实例的分析,理解生态工程的目的和意义,并应用相关原理指导生产、生活。
(社会责任)一、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1)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
(2)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的关系:随着人口的增长,生态足迹总量逐渐增大。
2.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1)列举环境问题(2)不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连线)提示:①—c ②—f ③—a ④—d ⑤—e ⑥—b(3)生态环境问题的特点及影响①特点:全球性。
②影响: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二、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1.生物多样性的构成: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2.生物多样性的层次(1)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2)物种多样性:每个物种都具有独特性,从而构成了物种多样性。
(3)生态系统多样性:地球上的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多样化,还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等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多样性。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32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含解析)()
第32讲生态系统的结构[考纲明细] 生态系统的结构(Ⅰ)课前自主检测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1.生态系统类型众多,一般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P88—小字)(√)2.一个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是一个系统,全部的动物和植物也是一个系统。
(P88—旁栏思考)(×)3.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太阳能变成化学能,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
(P90—正文)(√) 4.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P90—正文)(×)5.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通过食物链由一个营养级向下一个营养级传递,各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是固定不变的。
(P91—正文)(×)6.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P91—正文)(√)7.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
(P91—小字)(√)8.一般来说,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这个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与保持自身稳定的能力越强。
(P92—练习)(√)9.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P92—正文)(√)(2016·海南高考)在某一生态系统的下列组分中,能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的是( )A.田螺 B.小球藻 C.大肠杆菌 D.草鱼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中,能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的是生产者。
田螺、草鱼是消费者,A、D错误;小球藻是生产者,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B正确;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大肠杆菌是消费者,C错误。
知识自主梳理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1.生态系统的概念02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由□01生物群落与它的□03生物圈。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二、生态系统的结构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0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1.组成成分:□解者。
2.各生物成分比较[特别提醒]1.三类“不一定”(1)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如蓝藻、硝化细菌),植物不一定是生产者(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导学教程】2013高考生物一轮课件 第九单元第32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新人教版
【对位训练】 1.(2010·海南卷)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 群,其年龄组成见表。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
年龄期
幼年期 成年期 老年期
个体数
甲
乙
丙
600
400
0
400
400
400
200
400
600
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 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 解析 甲种群幼年个体多于老年个体,故种群年龄结 构为增长型;乙种群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故种群年龄结 构为稳定型;丙种群老年个体比幼年个体少,故丙的年龄结 构为衰退型。 答案 A
6.研究意义 (1)合理利用、保护野生生物资源。 (2)预防虫害。
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一:种群
1.概念: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1)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 (2)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即种群具有一定 的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2.特征及相互关系
【对位训练】 3.(2011·南京二模)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 错误的是
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 B . 种 群 呈 “ S” 型 增 长 过 程 中 , 在 达 到 K 值 之 前 就 是 “J”型增长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 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解析 只有在理想的状态下,种群才呈现“J”型曲线; 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仍然是“S”型增 长;“S”型增长中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增长率为0;不同 环境条件下种群的K值不同。 答案 B
解析 振荡试管有利于酵母菌均匀混合,有利于正 确计数;应先将盖玻片盖上再将培养液滴在计数板的一 侧,便于计数,酵母菌数量过多不好计数,应将培养液 按比例稀释处理;计数方格内的酵母菌时,应计数相邻 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数和方格内的个体数。
2020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第32讲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新人教版
构建知识网络 强化答题语句 【建网络图】
返回导航
填充:①___生__物__群__落____ ②_非__生__物___的__物__质__和__能__量___ ③_生___产__者__(_消__费__者__)__ ④_消__费___者__(生___产__者__)__ ⑤___食__物__链_____
返回导航
2.根据生物类型判断生态系统的成分 (1)判断生产者的主要依据为是否为自养型生物,若为自养型生物, 则为生产者,包括绿色植物、蓝藻、光合细菌以及化能合成细菌等。 (2)判断消费者时要特别注意“异养型”“非腐生”等关键词,植 物、微生物都有可能成为消费者。 (3)判断分解者的主要依据是能否把动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转变 成无机物,分解者是腐生生物,也包括少数的动物(如蚯蚓)。
返回导航
物所利用
消费者
主要指__动__物___
加快生态系统的__物__质__循___环___;对植物
的传粉、种子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
分解者
主要是营腐生生 活的细菌和真菌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
_无___机__物___,返回到无机物环境中,供生
产者重新利用
返回导航
【深挖教材】 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言外之意,生 产者和分解者还包括其他类群,你能说出它们分别还包括哪些类群吗? 提示:生产者除绿色植物,还有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等;一些 腐生动物也属于分解者。
返回导航
4.如图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 错误的是( )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 B.丙属于次级消费者 C.丙可以为甲提供无机盐 D.丙不属于食物链 B 解析:从图中三种成分的关系可以判断出,甲是生产者,乙是 消费者,丙是分解者。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无机盐被生产 者利用。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分解者不参与。
第32讲 激素调节的过程-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练习(新人教新高考)
第32讲激素调节的过程课标内容(1)说出人体内分泌系统主要由内分泌腺组成,包括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和性腺等多种腺体,它们分泌的各类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2)举例说明激素通过分级调节、反馈调节等机制维持机体的稳态,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和血糖平衡的调节等。
考点一激素与内分泌系统1.促胰液素的发现由小肠黏膜分泌(1)沃泰默的观点胰腺分泌胰液只受神经调节。
(2)斯他林和贝利斯2.激素调节的概念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调节的方式,称为激素调节。
3.激素研究实例(1)胰岛素的发现方法:结扎法、摘除法(2)睾丸分泌雄激素的研究方法:摘除法、移植法4.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内分泌系统由相对独立的内分泌腺以及兼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共同构成。
人体内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不同动物激素的化学本质(1)类固醇: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雌激素、雄激素)等。
补充方式:既可口服,也可注射补充。
(2)氨基酸衍生物类: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
补充方式:既可口服,也可注射补充。
(3)多肽和蛋白质类:如促××激素释放激素、促××激素、抗利尿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
补充方式:不宜口服,需注射补充。
【考点速览·诊断】(1)给性成熟雌鱼饲喂雌激素可促进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
(2021·重庆卷,14B 改编)(×)提示雌激素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
(2)给切除垂体的小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代谢可恢复正常。
(2020·全国卷Ⅰ,3D)(×)提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垂体,故切除垂体后,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不能让代谢恢复正常。
(3)长期缺碘可导致机体的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2020·山东卷,8A)(×)提示长期缺碘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减弱,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备考2024】高考生物一轮专题知识梳理:第32讲 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
高考生物一轮专题知识梳理第32讲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考点一植物细胞工程1.细胞工程的概念。
2.细胞的全能性。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定义和流程。
(2)探究实践——菊花的组织培养。
提醒①植物组织培养中所需的碳源一般为蔗糖,少数为葡萄糖和果糖,原因是蔗糖既可提供充足的碳源,又可维持相对适中的渗透压,而葡萄糖和果糖在与蔗糖提供相同数量碳源的前提下,其造成的渗透压可能过高。
②由愈伤组织进行细胞分化时,一般要先诱导其生芽,然后诱导其生根,可通过控制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来实现。
4.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1)概念:将不同来源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植物体的技术。
(2)操作流程。
提醒植物体细胞杂交属于无性生殖。
(3)意义。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在打破生殖隔离,实现远缘杂交育种,培育植物新品种等方面展示出独特的优势。
5.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
(1)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2)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3)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①次生代谢物:是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在植物抗病、抗虫等方面发挥作用,也是很多药物、香料和色素等的重要来源。
②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人们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来获得目标产物的过程。
③植物细胞培养:是指在离体条件下对单个植物细胞或细胞团进行培养使其增殖的技术。
正误判断(1)植物的每个细胞在植物体内和体外都能表现出细胞的全能性。
(×)(2)愈伤组织是外植体通过脱分化和再分化后形成的。
(×)(3)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水解法获得的植物原生质体失去了全能性。
(×) (4)植物体细胞杂交所获得的杂种植株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变异。
(√)(5)培养草莓脱毒苗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是细胞杂交。
(×)(6)植物体细胞杂交属于有性生殖,结果只是形成杂种细胞。
(×)教材微点1.(选择性必修3 P38“拓展应用”)“番茄—马铃薯”没有像想象的那样,地上结番茄,地下长马铃薯,推测原因可能是生物基因之间相互调控、相互影响。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9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2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必修3)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高考热点突破
课后作业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高考热点突破
课后作业
(2)能量传递效率的有关“定值”计算 ①已确定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的,不能按“最值”法计算,而需按具 体数值计数。例如,在食物链 A→B→C→D 中,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 a%、 b%、c%,若 A 的能量为 M,则 D 获得的能量为 M×a%×b%×c%。 ②如果是在食物网中,某一营养级同时从上一营养级多种生物获得能量, 且各途径所获得的生物量比例确定,则按照各单独的食物链进行计算后合并。
[考纲明细] 1.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 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高考热点突破
课后作业
考点1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合作研究
随堂基础巩固
课后课时精练
1.概念理解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高考热点突破
课后作业
2.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动
注意: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生产者真正光合作用制造有机 物中的能量;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生产者净光合作用积累 的能量。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高考热点突破
课后作业
变式训练 [6-1] (食物链最值类)下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高考热点突破
课后作业
A.图中 A 所固定的能量是 B、C 的能量之和 B.若 C 增加 1 kg,则需要消耗 A 约 42 kg C.B 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 C 的个体数量 D.若 B 的数量越多,则 C 获得的能量越少
高考生物第九单元第32讲讲述
第32讲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考纲要求] 1.群落的结构(Ⅰ)。
2.群落演替(Ⅰ)。
3.群落的主要类型(Ⅰ)。
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与类型1.群落的结构 (1)空间结构②水平结构⎩⎪⎨⎪⎧概念:主要是指群落中的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植被特性⎩⎪⎨⎪⎧ 斑块性镶嵌性(2)时间结构①概念:是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②类型⎩⎪⎨⎪⎧群落物种组成的昼夜变化群落的季节变化③特性:周期性、季节性。
2.观察下列图示,完成群落的空间结构的相关问题(1)写出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 A 图:垂直结构;B 图:水平结构。
(2)根据上图分析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A 图:①植物分层:光照;②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B 图: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光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3.群落的主要类型(1)森林:北方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热带雨林(2)草原⎩⎨⎧植物优势种⎩⎪⎨⎪⎧禾本科植物阔叶草本植物代表动物:野驴、黄羊、黄鼠、鼠兔等(3)荒漠⎩⎪⎨⎪⎧优势植物:蒿属植物、藜属灌木、肉质旱生植物、 各种仙人掌等生物特点:适应缺水环境(4)苔原⎩⎪⎨⎪⎧分布:北方针叶林以北的环北冰洋地带植被特点:结构简单、种类稀少、生长缓慢,能忍 受强风吹袭[思维诊断](1)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2012·广东,4A)( × )(2)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2012·大纲,4D)( × ) (3)池塘中鲤鱼的性比率及出生率、死亡率也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 ) (4)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某物种的个体数量多少称物种丰度( × )题组 群落结构的种类及成因分析1.根据图中显示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图中所有的植物构成生物群落B .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地形、湿度、盐碱度等C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有分层现象,动物没有分层现象D .从山麓到山顶的群落分布属于水平结构,是由地形起伏造成的 答案 D解析 该图中的所有植物并不能构成生物群落,还缺少了动物和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分为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地形、湿度和盐碱度是影响群落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和动物都有分层现象。
近年届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2讲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提考能强化通关新人教
2019届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2讲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提考能强化通关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2讲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提考能强化通关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2讲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提考能强化通关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32讲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2018·甘肃兰州一中模拟)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高等植物约202种,以矮小的草本和垫状植物为主,木本植物极少;另外,还生活着藏羚羊、岩羊、野驴、白唇鹿、狼、雪豹、棕熊、秃鹫、猎隼、细菌、真菌等。
关于以上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它们中的植物属于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C.它们中的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D.它们中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解析:选D.矮小的草本、垫状植物、木本植物是生产者,藏羚羊、岩羊、野驴、白唇鹿、狼、雪豹、棕熊、猎隼等是消费者,秃鹫、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与真菌等是分解者,但是,生态系统除包括上述生物成分外,还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等无机环境,A错误;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但并不是所有的自养型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如硝化细菌,其进行的是化能合成作用,B错误;在生态系统中,不是所有动物都是消费者,如秃鹫为分解者,C错误;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如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D正确。
2021版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九单元 第32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
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 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要大于该系统生产者所 固定的太阳能
C.绿藻、黑藻可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并用于自身的光合作用 D.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时,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解析:选 B。挺水植物芦苇为一个种群,其中不存在群落的结构,A 错误;流经该湿地 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和城市污水中有机物所包 含的化学能,B 正确;植物只可利用 CO2 和 H2O 等无机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利用污 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光合作用,C 错误;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污水时,体现了该湿地生 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 错误。
解析:选 A。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因此保护区藏羚羊数 量增多,丰富了藏羚羊的种群基因库,A 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B 错误; 两个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存在差异,特定的环境条件所选择的有利变异也存在差异,所以 两个保护区内的藏羚羊的基因频率不完全相同,物种多样性的组成也存在差异,C、D 错误。
生物多样性的利用、保护及可持续性发展 社会责任
3.(2020·河北邯郸期中)藏羚羊是中国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由于栖息地 的破坏和盗猎导致其数量 急剧减少,为拯救濒临灭绝的藏羚羊,国家建立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羌塘自然保 护区,近些年来,保护区藏羚羊的数量明显增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保护区藏羚羊数量增多,丰富了藏羚羊的种群基因库 B.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 C.两个保护区内的藏羚羊的基因频率相同 D.两个保护区内的物种多样性的组成相同
[2015·江苏卷,T14A]( √ )
(3) 各 种 中 药 材 的 药 用 功 能 体 现 了 生 物 多 样 性 的 间 接 价 值
第32讲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好题帮)-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原卷版)
第32讲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低温处理洋葱根尖后会引起成熟区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B.在观察低温处理的洋葱根尖装片时,通过一个细胞可以看到染色体的变化情况C.利用低温和秋水仙素处理材料均可抑制纺锤体形成D.观察洋葱根尖细胞装片时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所要观察的细胞并移到视野的中央,调节视野的亮度,再转动粗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2.下列有关“低温诱导大蒜(2n=16)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的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A.低温处理后的实验材料要先用卡诺氏液固定再用酒精冲洗B.在显微镜视野内可能观察到染色体数为16、32和64的细胞C.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不到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的过程D.低温通过促进着丝粒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3.有关“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多倍体形成过程中增加了非同源染色体重组的机会B.解离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C.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D.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4.对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B.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和没有加倍的细胞C.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D.此实验的原理是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5.对于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错误的描述是()A.处于分裂前的间期的细胞最多B.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C.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D.低温与秋水仙素都能使分裂过程受阻6.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部分试剂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A B.B C.C D.D7.下列有关诱导多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低温和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理都是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细胞不能正常产生子细胞B.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用卡诺氏液处理后要用清水冲洗2次才可以进行解离C.三倍体无子西瓜没有种子的原因是其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D.三倍体无子西瓜每年制种很麻烦,可以用植物组织培养的办法来繁殖三倍体无子西瓜8.下列关于染色体组、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多倍体在植物中比动物中常见C.二倍体可由配子发育而成,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D.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之一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9.如图所示细胞中所含染色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1234A.1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一条染色体B.2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三条染色体C.3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三条染色体D.4代表的生物可能是单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四条染色体10.普通小麦的卵细胞中有3个染色体组。
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2课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课件
相互交错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1.生态系统中只有分解者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 )
2.“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泥巴中的藻类属
于第一营养级。
(√ )
3.食物网中两种生物间只能有一种种间关系。
(× )
4.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
梁,其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2)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 ①c代表初__级__消__费__者__粪__便__中__的___能__量_。 ②流入第二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的能量的去向 d:自身呼吸作用散失。 e:用__于__生__长__、__发__育__和__繁__殖__等__生__命__活__动__的__能__量__。 i:次级消费者摄入。 f:遗体、残骸。
(3)“中间”营养级生物数量减少的情况,举例如下:
若青蛙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蛇将减少,鹰增加捕食兔和食草 鸟,从而导致兔、食草鸟减少,因鹰不只捕食蛇一种生物,它可以 依靠其他食物来源维持数量基本不变。
考向1| 生态系统的成分 1.(2022·四川成都模拟)有一种植物叫列当,茎嫩而肉质化,直立伸出地面, 偶有分枝,叶片退化为小鳞片,无叶绿素;无真正的根,只有吸盘吸附在豆 科、菊科、葫芦科等植物的根表,以短须状次生吸器与该类植物根部的维管束 相连。下列对该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生态系统中,列当属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列当与豆科、菊科、葫芦科等植物间为互利共生关系 C.列当的存在对豆科、菊科、葫芦科等植物的竞争者有利 D.列当进入一个新的群落后不会对该群落的演替产生影响
1234 5
A.流经阳澄湖该养殖区域的总能量为a B.植物到大闸蟹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b+2)×100% C.图中d代表大闸蟹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D.该区域由于有人工的管理,生态系统稳定性一定比自然区域高
高三生物课件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9-32
[考纲导航] 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 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1)概念:由__生__物__群__落___与它的__无__机__环__境____相互作用 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生态系统的类型:(将a~j按类型入座) a.海洋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 统 d.森林生态系统 e.农田生态系统 f.果园生态系 统 g.冻原生态系统 h.淡水生态系统 i.荒漠生态系 统 j.人工林生态系统
3.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①食物链的起点一定是__生__产__者__,后面的都是_消__费__者_, 不含___分__解__者____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②营养级一般不超过___5___个,这是因为能量沿食物链 是__逐__级__递__减_____的。
③食物链中体现的种间关系只有__捕__食____。 ④某一营养级生物的含义是该营养级的__所__有__生__物____, 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生物种群。
【答案】 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规律总结】 根据各类信息书写食物链的方法 (1)根据能量或者有机物的含量“由多到少”书写食物链
营养级
A
B
C
D
能量(有机物)
15.9 870.7 1.9 141.0
根据能量或者有机物的含量由多到少,可以确定食物链为: B→D→A→C。
(2)根据重金属、DDT等浓度“由少到多”构建食物链(网)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食物网中共含有 3条食物链,分别是森林→松毛虫→蜘蛛→灰喜鹊→狐狸、森 林→松毛虫→灰喜鹊→狐狸、森林→松鼠→狐狸,其中灰喜鹊 和蜘蛛是捕食和竞争的关系,A正确;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 有蜘蛛、灰喜鹊、狐狸,B正确;大量猎捕灰喜鹊后,狐狸还 可以以松鼠为食,所以狐狸的种群数量不会大幅度下降,C错 误;灰喜鹊是动物,体积较大,运动范围较大,所以最常用的 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D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2讲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考纲要求] 1.群落的结构(Ⅰ)。
2.群落演替(Ⅰ)。
3.群落的主要类型(Ⅰ)。
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与类型1.群落的结构 (1)空间结构②水平结构⎩⎪⎨⎪⎧概念:主要是指群落中的生物在水平方向上 的配置状况植被特性⎩⎪⎨⎪⎧斑块性镶嵌性(2)时间结构①概念:是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②类型⎩⎪⎨⎪⎧群落物种组成的昼夜变化群落的季节变化③特性:周期性、季节性。
2.观察下列图示,完成群落的空间结构的相关问题(1)写出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 A 图:垂直结构;B 图:水平结构。
(2)根据上图分析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A 图:①植物分层:光照;②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B 图: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光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3.群落的主要类型(1)森林:北方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热带雨林(2)草原⎩⎨⎧植物优势种⎩⎪⎨⎪⎧禾本科植物阔叶草本植物代表动物:野驴、黄羊、黄鼠、鼠兔等(3)荒漠⎩⎪⎨⎪⎧优势植物:蒿属植物、藜属灌木、肉质旱生植物、 各种仙人掌等生物特点:适应缺水环境(4)苔原⎩⎪⎨⎪⎧分布:北方针叶林以北的环北冰洋地带植被特点:结构简单、种类稀少、生长缓慢,能忍 受强风吹袭[思维诊断](1)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2012·广东,4A)( × )(2)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2012·大纲,4D)( × ) (3)池塘中鲤鱼的性比率及出生率、死亡率也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 ) (4)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某物种的个体数量多少称物种丰度( × )题组 群落结构的种类及成因分析1.根据图中显示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图中所有的植物构成生物群落B .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地形、湿度、盐碱度等C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有分层现象,动物没有分层现象D .从山麓到山顶的群落分布属于水平结构,是由地形起伏造成的 答案 D解析 该图中的所有植物并不能构成生物群落,还缺少了动物和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分为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地形、湿度和盐碱度是影响群落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和动物都有分层现象。
2.某研究小组对大亚湾水域6个不同区域6种单细胞藻类的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的结果如图,有关说法与事实不相符的是()A.单细胞藻类是生产者B.区域⑥溶解氧可能最少C.a为区域⑥的优势种D.影响藻类分层现象的唯一因素是温度答案 D解析单细胞藻类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属于生产者,A正确。
当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时,区域⑥藻类数量最多,呼吸消耗氧气最多,溶解氧可能最少,B正确。
区域⑥中,a的数量最多,为优势种,C正确。
影响藻类分层现象的因素有温度、光照等,D错误。
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成因分析(1)影响地上植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影响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食物。
群落的分层现象不仅表现在地面上,也表现在地下,但地下分层现象主要与水分和矿质元素有关。
水域中,某些水生动物也有分层现象,影响因素主要有阳光、温度、食物、含氧量等。
(2)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包括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常呈镶嵌分布。
而山麓到山顶的群落分布属于水平结构,是由地形起伏造成的。
考点二群落演替1.群落演替(1)概念: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群落类型取代另一群落类型的过程,直到出现一个稳定的群落才中止。
(2)实例:湖泊演替过程:裸底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挺水植物和沼泽植物阶段→森林群落阶段。
(3)类型①原生演替⎩⎪⎨⎪⎧含义:在从未有任何生物定居过的裸岩、沙丘 和湖底开始的演替特点:经历时间比较长②次生演替⎩⎪⎨⎪⎧含义:在被毁灭群落基质上所进行的演替特点:基质和环境条件比较好,经历的时间比较短2.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1)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2)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
(3)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改变。
(4)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
(5)人类活动的干扰。
4.顶极群落(1)含义:一个群落经过长期的演替,最终所达到的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的状态。
(2)决定因素:主要由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决定。
(3)地球上现存的群落大都处于顶极状态。
[思维诊断](1)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原生演替(2013·福建,3D)( × ) (2)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2012·海南,17B)( × ) (3)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2012·海南,17A)( √ )(4)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外部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 × )(5)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
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6)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甚至可发生优势取代(√)题组一群落演替类型的判断1.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
在此过程中() A.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B.进行的演替属于原生演替C.群落的优势物种未发生明显变化D.苔藓和草本植物在森林形成后均逐渐消失答案 A解析农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较为复杂,A正确;由于弃耕农田中有生物和原来的土壤条件,故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B错误;森林生态系统的优势物种为高大的乔木,而农田生态系统的优势物种是农作物,可见群落的优势物种发生了明显变化,C错误;森林生态系统中也存在苔藓和草本植物,D错误。
2.一个废弃鱼塘的演替过程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演替的先后顺序:乙→丙→甲→丁B.生物多样性:丁>甲>丙>乙C.此演替过程属于原生演替D.此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答案 D解析在废弃鱼塘中的演替为次生演替,演替过程应为丁→甲→丙→乙。
判断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方法(1)从起点上判断①起点为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了的环境是原生演替。
②起点为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的环境是次生演替。
(2)从时间和速度上判断①经历的时间长,速度缓慢的是原生演替。
②经历的时间短,速度较快的是次生演替。
题组二群落演替的趋势和规律3.为了研究某降水充沛、气温较高的山区内群落演替的规律,生态学家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作同一群落在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研究了灌草丛、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等4个群落的相关特征,结果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群落的叶面积指数与其垂直结构有关,与水平结构无关B.植被干物质的量只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C.群落的总呼吸量比生产者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量少,说明群落含有的有机物总量增加D.该地区群落演替的顺序是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答案 C解析叶面积指数又叫叶面积系数,是一块地上阳光直射时植物叶片垂直投影的总面积与占地面积的比值,所以与水平结构有关,A错误;植被干物质的量与群落中动物的呼吸作用也有关,B错误;由于该地区降水充沛、气温较高,群落应朝着更有益的方向发展,正确演替顺序为灌草丛→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D错误。
4.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会杂草丛生,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繁茂起来,最后演变成一片森林,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 B解析由农田生态系统演变为森林生态系统的过程中,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物种丰度越来越高,经过长时间的演替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在达到稳态后,物种丰度、净光合作用产量、固定太阳能总量基本保持不变,而①③答案中的曲线都有下降趋势,因此是错误的。
群落演替的方向和结果分析(1)群落演替的方向①自然条件下,群落的演替一般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②最终的演替结果主要由演替地所处的气候条件决定。
如在干旱的荒漠地区很难形成森林。
(2)群落演替的结果①能量: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②结构: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③稳定性: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高。
题组三群落的结构与演替的规范审答案例典例精做——全面审题精准答题5.(2013·江苏,10)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B.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问题导练——启迪思维优化审答规范答案 B网络构建要语强记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一般我国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木本植物的物种越丰富。
2.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动物的分层现象则与栖息条件和食物有关。
3.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称为群落演替,包括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4.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探究高考明确考向1.(2014·江苏,5)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答案 C解析A项,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一个种群。
B项,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密度,调查壁虎的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
C项,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相对稳定,但并非不再变化。
D 项,近岸区和湖心区属于不同地段,因水分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类,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2.(2011·江苏,17)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