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病理生理学课程总学时:54实验总学时:9实验课性质:独立设课适用专业:药学专业一、课程实验教学简介病理生理学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是医学基础理论的主干学科之一。

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并主要从机能和代谢变化的角度为探讨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一般规律及其机制。

它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同时也是实践性很强的实验学科。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可分为动物实验、临床实验和观察、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等几个方面。

临床观察主要是观察疾病的现象,而临床实验由于受到法律和道德的限制,只能在不损害病人健康的前提下,有选择性做一些不耽误病情、不增加病人痛苦和负担的实验。

为了深入揭示病发生、发展的机理,必须人为地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在动物身上复制各种疾病和病理过程,观察和记录各种病理和生理变化及其发展过程,用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免疫学等实验方法,用形态等基本技术去观察与测定其功能和代谢变化,探讨其发生机理。

然后将获得的资料与人的疾病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作为临床医学的重要参考和借鉴,并从中引出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因此,动物实验是病理生理学研究中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实验方法。

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以动物实验为主,其形式有急性实验、慢性实验两种。

病理生理学实验中所采取的观察指标,其性质有以下3种:⑴机能性的:如血压、呼吸、心率、体温及全身状态等。

⑵代谢性的:如血、尿肌酐、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酸碱参数(pH、[HCO3])和血液气体含量等的测定。

⑶形态结构性的:根据形态改变,来判断心腔扩张和肺水肿是否存在,用显微镜观察休克过程中微循环的改变等。

以上三类指标具有相互的内在联系,这一点是应该注意的。

二、课程实验教学的目的和基本要求(一)培养“理论来自实验”的科学观点⑴加深、验证和巩固部分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⑵综合运用生理学、药理学和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和实验方法,使学生初步建立整体、全面、系统的人体观和疾病观。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授课对象:探讨生总学时数:36 学时第一章细胞信号转导异样与疾病【目的要求】1.驾驭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及途径;2.驾驭受体异样的信号转导异样;3.熟识 G 蛋白异样在疾病中作用;4.熟识多环节细胞信号转导异样与疾病的关系;5.了解细胞内信号转导异样与疾病的关系;6.了解细胞信号转导调控与疾病防治措施。

【教学内容】6 学时第一节细胞信号转导系统概述一、传导的基本过程和机制1.接受和转导(通过配体调整;通过 G 蛋白调整;通过可逆磷酸化调整)信号对靶蛋白的调整。

2.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举例(通过刺激型 G 蛋白(Gs),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并引发 cAMP-PKA 通路;通过抑制型 G 蛋白(Gi),抑制 AC 活性,导致 cAMP 水平降低,导致与Gs 相反的效应通过 Gq 蛋白,激活磷脂酶C(PLCβ),产生双信使 DAG 和IP3;G 蛋白-其他磷脂酶途径激活 MAPK 家族成员的信号通路PI-3K-PKB 通路离子通道途径)二、细胞信号转导系统的调整受体数量的调整受体亲和力的调整其次节信号转导异样的缘由和机制一、信号转导异样的缘由生物学因素;理化因素;遗传因素(信号转导蛋白数量变更;信号转导蛋白功能变更—失活性突变和功能获得性突变);免疫学因素(受体抗体的产生缘由和机制;抗受体抗体的类型—刺激型抗体和阻断型抗体);内环境因素。

二、信号转导异样的发生环节第三节细胞信号转导异样与疾病一、受体、信号转导障碍与疾病雄激素受体缺陷与雄激素反抗征(男性假两性畸形;特发性无精症和少精症;延髓脊髓性肌萎缩);胰岛素受体与胰岛素反抗性糖尿病。

二、受体、信号转导过度激活与疾病(生长激素过多)三、多个环节的信号转导异样与疾病1.肿瘤(促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过强—生长因子产生增多;受体的变更,某些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异样增多和突变使受体组成型激活;细胞内信号转导蛋白的变更。

抑制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过弱)。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实验课教学大纲2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实验课教学大纲2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实验课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C0411007s课程名称: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和年级:护理学公共事业管理开课学期:春季学期课程总学时:64学时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课程简介:病理学是医学主干学科,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重要桥梁,实验课程有利于巩固理论知识,并应用理论知识,实验课在本课程的学习中举足轻重推荐教材:病理学人卫出版第二版参考书目:《病理学实习指导》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主编病理学图谱二、课程总目标(1)系统掌握病理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包括实验室各项制度、设施、安全防护、事故处理,掌握病理学实验课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

(2)系统掌握临床常见疾病的病理学特点,包括肉眼及镜下特点,能够对常见典型疾病做出初步诊断,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常见疾病的症状和体征作出合理正确的解释。

(3)了解常规石蜡切片的过程及技术要点,熟悉有关病理学的一些先进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技术。

(4)培养严谨的求学态度,树立事实求实的正确思想,为以后的从医生涯打下良好的理论及思想基础。

三、大纲内容实验一:适应和损伤、损伤的修复【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大体标本:子宫的萎缩和肥大、肾脏的萎缩、心脏的肥大、肝脂肪变性、心肌梗死、足干性坏疽、皮肤瘢痕切片: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水样变性、心肌褐色萎缩、脾(肾)凝固性坏死、肉芽组织2.熟悉:大体标本:骨折的愈合、肾脏的萎缩、脂肪心、冰糖脾、淋巴结钙化、脾脏梗死、肾脏梗死、肺脓肿脑液化性坏死、心瓣膜硬化切片:脾(肾)细动脉玻璃样变性、淋巴结的干酪样坏死、动脉血栓伴机化【主要实验仪器与器材】光学显微镜【实验步躲】1.看录像2.观察大体标本3.观看切片并绘图【注意事项】正确使用光学显微镜【作业】作业内容:绘图:肝细胞脂肪变性(镜下观)形式:书面实验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大体标本:慢性肝郁血、肺动脉的血栓性栓塞、脾贫血性梗死、大叶性肺炎、急性菌痢、绒毛心、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性肺脓肿切片∙:慢性肝郁学血、慢性肺淤血、鄢脉混合血栓、炎症细胞、纤维素性胸外膜炎伴早期极化、急性菌痢、绒毛心、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熟悉:大体标本:慢性淤血性脾肿大、左心房球星血栓、肺出血性梗死、自喉、皮肤的加和痈、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宫颈息肉切片:动脉血栓机化、脑脓肿3.了解:大体标本:二尖瓣的疣状白色血栓、肺羊水栓塞、出血热肾脏、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实验仪器与器材】光学显微镜【实验步骤】1.看录像2.观察大体标本3.观看切片并绘图【注意事项】观察”心力衰竭细胞”【作业】作业内容绘图:慢性肺淤血(镜卜.观)形式:书面实验三:肿瘤【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大体标本:皮肤乳头状瘤、子宫平滑肌瘤、纤维瘤、乳腺癌、股骨骨肉痛、乳腺癌局部淋巴结转移切片:皮肤乳头状瘤、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食管鳞癌、骨肉痛2.熟悉:大体标本:肠道多发性腺瘤、皮肤鳞癌、纤维病切片:胃腺癌、纤维痛3.了解:大体标本:卵巢畸胎瘤、肝转移性癌切片:淋巴结转移新癌【主要实验仪器与器材】光学显微镜【实验步骤】1.看录像2.观察大体标本3.观看切片并绘图【注意事项】区分癌和肉瘤【作业】作业内容绘图:恶性肿瘤细胞的异性性(镜下观)形式:书面实验四: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大体标本:主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之心脏肥大、高血压病之脑出血、高血压病之肾脏、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小叶性肺炎、肺气肿切片:主动脉粥样硬化、风湿性心肌炎、高血压病之肾脏、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小叶性肺炎、肺气肿2.熟悉:大体标本:脑低动脉粥样硬化、绒毛心、风湿性心瓣膜病、病毒性肺炎、肺癌切片:恶性高血压、病毒性肺炎、肺燕麦细胞癌3.了解: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克山病之心脏、肺癌分型【主要实验仪器与器材】光学显微镜【实验步骤】1.看录像2.观察大体标本3.观看切片并绘图【注意事项】观察典型的粥样斑块【作业】作业内容绘图:动脉粥样硬化粥样斑块期(镜卜.观)形式:书面实验五: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传染病【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大体标本: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肝硬化、食管下端静脉曲张大体标本:急性肾炎、慢性硬化性肾炎、:原发性肺结核、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结核痛’切片:胃溃疡、肝硬化、急性普通型肝炎急性肾炎、慢性硬化性肾炎、淋巴结结核熟悉:大体标本:胃粘膜出血性糜烂、慢性淤血性脾肿大、食管癌、胃癌慢性肾盂肾炎、肺外结核、肠伤寒、流脑、乙脑、菌痢切片:急性重型肝炎、胃癌、食管癌肠伤寒、流脑、乙脑、菌痢3.了解:亚急性重型肝炎肾脏肿瘤【主要实验仪器与器材】光学显微镜【实验步骤】1.看录像2.观察大体标本3.观看切片并绘图【注意事项】对照观察胃溃疡的大体标本和切片【作业】作业内容绘图:胃溃疡(镜下观)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镜下观)、结核肉芽肿(镜下观)形式:书面四、主要实验教材(指导书)及参考用书《病理学实习指导》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主编五、课程考核方式依据操作态度、规范性、正确性、熟练程度,结果可靠性综合评定六、成绩评定出勤考核、实验报告综合品定、实验课纪律及实验报告占平时成绩20%《病理学》实验教学项目表。

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供护理学四年制本科使用)一、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的病理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病理生理实验学是以动物实验和人体功能观察为手段,探讨人体机能活动规律及其在疾病状态或药物干预下的变化规律及其机制的综合性实验课程,是医学或生物学重要的基础课和技能培训课程。

通过病理生理学实验课程的学习,不仅要使学生巩固和加强课堂所学病理生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实验理论知识和病理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及技能,培养学生观察、记录、收集、整理实验数据和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综合运用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的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归纳分析、逻辑推理,最后得出恰如其分的结论,并完成实验报告,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

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自行设计并完成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团结协作,如实记录结果,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从事科学实验的基本素质。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1.遵守实验室规则,爱护实验仪器设备。

2.掌握机能实验常用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熟悉各种实验动物的基本操作如动物捉拿、麻醉、固定、手术、气管插管、血管(颈动、静脉)插管、静脉注射、十二指肠插管、输尿管插管、肝大部分结扎、神经(迷走神经)的分离,熟悉整体动物实验和常用机能指标如血压(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呼吸和在体肠系膜微循环的观察等实验技术。

2.动脉血压、呼吸运动、肺顺应性的基本机制实验分析思路。

掌握药物作用的受体机制分析和药物量效关系观察的基本技能。

掌握兔失血性休克、兔气胸、兔肝性脑病、小鼠缺氧、兔实验性肺水肿等动物疾病模型的复制理论与方法,并以此为平台让学生自行设计抢救方案,开展设计性实验教学。

3.掌握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逻辑推理、得出结论与实验报告的正确书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

熟悉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通过教师命题设计和学生自选题设计,开展设计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病理生理学实验课教学大纲(临床)

病理生理学实验课教学大纲(临床)

病理生理学实验课教学大纲(临床)《病理生理学》实验课教学大纲课程编码: YX71106 课程属性:非独立设课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总学时:45 实验学时: 12 适用专业:护理开课学期:第二学期一、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教学目的:加深理解并巩固理论课的基本内容,使学生初步掌握复制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基本方法及病理生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正确书写实验报告,以及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设计实验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本要求:1、能够基本掌握实验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及基本实验操作技术。

2、学生实验前,预习相关的理论内容,并预习实习指导,以求正确地进行实验和顺利完成实验。

3、实验过程中,根据实习指导独立地进行操作,认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4、学生实验后,认真整理实验记录,并对结果做出总结分析。

对实验结果分析讨论时应独立思考和广开言路,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和总结实验现象。

力求文句简练、通顺和字迹清晰工整,实验报告按时交给教师审阅、批改。

5、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结合病理生理学理论,掌握分析各指标发生机制及相互之间关系及影响的方法。

为今后的科研、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6、熟悉综合设计实验的思路,能够在老师所给范围内自主设计并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仪器设备现有台(套)数实验用电脑:8台/室 24 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8套/室24 呼吸换能器:8套/室 24 血压换能器:8套/室24 手术器械:8套/室 24 气管套管:8套/室24 动脉套管:8套/室 24打印机:1台/室 2 普通托盘天平:2台/室 2 婴儿磅: 1台/室2 兔台: 8台/室 24三、教学方法1 教学以小班为单位,实行教师负责制。

理论教学全部采用板述,辅以研讨式教学和自学。

2 实验以小组为单位(5~6人/组),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辅以教师的示范教学。

病理生理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一、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一)课程目的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它的任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思想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分子病理生理学。

作为一门医学基础理论课,它一方面与基础医学众多学科密切交叉相关;另一方面,它又是沟通基础与临床各学科间的“桥梁”学科,在医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五制临床医学及其它相关临床专业的培养目标的要求,本课程着重从一下几个方面强调对学生的培养。

1.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1)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的功能和代谢的动态变化及其发生机制。

(2)熟悉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3)了解疾病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2.基本能力的培养(1)自学能力的培养:课堂讲授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有关资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探索性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临床实例为切入点将理论知识串讲起来,培养学生探索性解决问题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专业外语: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病理生理学的学名,掌握主要专业英文词汇。

3.创新能力的培养及时把新理论、新技术引入到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思考和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

4.参考学时理论课教学时数48学时,另外有配套的实验教学课35学时。

(二)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自学)了解:病理生理学的概念和任务病理生理学的学科地位、作用和主要内容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发展简史。

第二章疾病概论掌握:健康的概念,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和诱因,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传统死亡和脑死亡的标志及判定标准。

熟悉:健康、疾病、死亡、脑死亡的概念。

了解:传统死亡的观念。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掌握:低钠血症中的低渗性脱水、高钠血症中的高渗性脱水的概念及对机体的影响(注意脱水的部位,细胞内外液的变化特点,机体的调节,循环和神经系统的症状)。

病理生理学09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

病理生理学09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绪论1.要紧内容:第一节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第二节病理生理学的要紧研究方式第三节病理生理学的进展简史2.大体要求:了解: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式。

第二章疾病概论1.要紧内容:第一节健康与疾病第二节病因学第三节发病学第四节疾病的转归2.大体要求:把握:疾病缘故、条件、诱因、脑死亡的概念和判定标准。

明白得:病因学、发病学、疾病通过和转归了解:健康、疾病、病理进程的概念,脑死亡的意义。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1.要紧内容:第一节水、钠代谢障碍第二节钾代谢障碍第三节镁代谢紊乱第四节钙磷代谢障碍(自学)2.大体要求:把握:水、电解质(钠、钾、镁)代谢障碍的缘故、机制和对机体的阻碍明白得:水、电解质(钠、钾、镁)的正常代谢。

了解:水、电解质代谢障碍的防治原那么。

第四章酸碱平稳紊乱1.要紧内容:第一节酸碱的概念及酸碱物质的来源和调剂第二节酸碱平稳紊乱的类型及经常使用指标第三节单纯性酸碱平稳紊乱第四节混合性酸碱平稳紊乱第五节分析判定酸碱平稳紊乱的方式及其病理生理基础2.大体要求:把握:酸碱平稳的调剂机制、反映酸碱平稳的经常使用指标及其意义,各型酸碱平稳紊乱的概念、缘故和机制,机体代偿及对机体的阻碍。

明白得:混合型酸碱平稳紊乱类型及其缘故和特点。

了解:体液酸碱物质的来源,酸碱平稳紊乱的防治原那么第五章缺氧1.要紧内容:第一节经常使用的血氧指标第二节缺氧的类型、缘故和发病机制第三节缺氧对机体的阻碍第四节缺氧医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2.大体要求:把握:缺氧的概念和经常使用血氧指标,各型缺氧的发生缘故、机制和血氧转变特点。

明白得:缺氧机会体的功能代谢转变。

了解:缺氧医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六章发热1.要紧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病因和发病机理第三节代谢与功能的改变第四节发烧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2.大体要求:把握:发烧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

明白得:发烧机体的代谢与功能的改变。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72学时)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72学时)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病理生理学英文名称:Pathophysiology课程类型: 必修专业基础课(影像专业为选修)总学时:72(临床医学76)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24(临床医学28)适用对象:临床医学、心电与超声、卫生事业管理、麻醉学、急救医学专业方向、影像学、药学等专业使用课程简介: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在医学教学中,它不仅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而且也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被国家教委列为医学教学中的主干课程之一。

通过对病理生理学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掌握其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对这些规律和机制的深入认识不但有助于学生深入认识疾病,而且,由于近年来对疾病发生机制研究的飞速进展,病理生理学的内容更成为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和从业者跟上这种进展步伐的重要基础。

病理生理学又是一门与多学科密切相关的桥梁性学科。

它不仅与解剖学、组织学、遗传学、免疫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密切相关,而且与临床各科亦密切相关。

病理生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一门过渡性学科。

学好病理生理学将显著拓宽医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后劲。

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研究疾病全过程患病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及其机制以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大纲对该课程的理论教学按照要求程度的不同,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要求对教材内容能够深入透彻地理解,牢固记忆,并能灵活运用。

熟悉:对教材内容以清楚地理解,并记住其中主要内容。

了解(或自学):对教材内容一般理解。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熟悉】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课程编号:10410036学时与学分:3 学分/54 学时(其中实验学时:12 学时)先修课程:医学生物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及免疫学等。

合用专业(方向):药学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属于西医学基础课程。

课程重要讲授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和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

其重要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以及转归的普通规律,研究患病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和原理,根据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实验治疗,分析疗效原理;从而探讨疾病的本质,为疾病防治提供理论根据。

病理学的教学过程涉及理论讲授和实验(动物实验及录像等),学习过程中要理论亲密联系实际。

二、基本教学内容和学时实排第一章绪论 1 学时目的规定【掌握】掌握病理过程的概念,理解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

【理解】理解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办法。

教学内容1.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内容、病理过程概念。

2.病理生理学的重要研究办法。

3.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方式Powerpoint、板书、提问、归纳、总结等。

第二章疾病概论 2 学时目的规定【掌握】掌握健康、疾病的概念,掌握脑死亡概念。

【熟悉】熟悉疾病发生发展的病因学和发病学,熟悉疾病因素、条件的概念以及两者的关系。

【理解】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普通规律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疾病的转归、脑死亡的判断原则和脑死亡的意义。

教学内容1.健康与疾病:健康的概念;疾病的概念。

2.病因学(1)疾病发生的因素:概念、生物性因素,理化性因素,机体必需物质的缺少或过多,遗传性因素,先天性因素,免疫因素,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

(2)疾病发生的条件:概念、因素与条件的关系。

3.发病学(1)疾病发生发展的普通规律:损伤与抗损伤,因果交替,局部和整体。

(2)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神经机制,体液机制,组织细胞机制,分子机制。

《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药学专业使用)

《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药学专业使用)

《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药学专业使用)Ⅰ前言病理生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在整个医学教育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医学生通过学习病理生理学以掌握疾病的共同规律,为临床医学各科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为疾病的防治开辟新思路和新方向。

通过开展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使同学掌握科研设计的基本思路和熟悉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学会对实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数据处理;学会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整理和实验报告的正确书写,从而提高学生对病理生理学相关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工作严谨求实的作风,为其今后从事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药学专业使用。

有关说明如下:一每一章节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核心知识点下划实线、熟悉内容下划虚线、了解内容不标示),便于区别复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部分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学。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 12学时。

四教材:《机能学实验教程》,刘爱东,第2版,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4年。

Ⅱ正文实验一高钾血症及其抢救一教学目的(一)掌握高钾血症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

(二)熟悉高钾血症对心脏的毒性作用。

(三)掌握高钾血症心电图变化的特征。

(四)探讨高钾血症的抢救治疗方案。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急性高钾血症动物模型复制方法。

(二)掌握正确判断高钾血症时心电图的变化,并分析其产生机制。

三教学内容(一)动物称重后仰卧位固定。

(二)开机并启动实验系统。

(三)描记一段正常心电图,认识正常心电图的主要波形。

(四)用7.5%KCl溶液复制急性高血钾症动物模型,观察高钾血症时心电图的特征性变化。

(五)暴露心脏,继续注射7.5%KCl溶液,观察心电图的变化,直至心脏停搏。

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2007年11月修订)课程编号: 140394 学分:1 总学时:24大纲执笔人:姚红大纲审核人:李永渝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E1。

《病理生理学实验》是病理生理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学院各专业的必选基础课之一。

本课程以动物实验为主,通过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和病理过程的模型,用多学科的实验方法和技能去观察和检测其功能代谢的变化,探讨其发生机理。

通过《病理生理学实验》的训练,学生能够了解和初步掌握复制疾病动物模型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学会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正确观察、记录、思考和分析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学会书写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严密的科学思维方法。

二、课程面向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五、七年制、八年制。

三、实验基本要求充分预习认真阅读讲义内容并认真复习相关的理论课知识,明确实验目的,弄懂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及其步骤。

认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认真操作、细心观察、勤于分析思考、如实详细记录各相观察指标、注意安全、保持实验室的安静和整洁。

写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包括目的原理、实验动物、观察所见及相关数据记录、结果处理、解释、讨论和结论。

四、实验教学基本内容病理生理学实验基本内容主要有:(1)缺氧;(2)钾代谢障碍;(3)自主设计性实验(休克);(4)急性右心衰竭;(5)肝脏对药物代谢的影响及实验性肝性脑病;(6)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7)病例讨论。

具体包括:(1)缺氧:复制乏氧性、血液性和组织中毒性等缺氧的动物模型;观察缺氧时动物的呼吸的改变,皮肤粘膜、血液的颜色和活动情况的改变;了解各类缺氧的发病原因和机制。

(2)钾代谢障碍:复制高钾血症的动物模型;观察高血钾对心脏的毒性作用,对酸碱平衡的影响;了解和掌握高血钾时心电图改变的特征。

(3)自主设计性实验(休克):学生根据所学的病理生理学理论知识,参照实验设计的基本程序和要求设计实验(先是小组间充分酝酿讨论,之后由小组长提交设计给带教老师,在老师的指导下,确立一个既有科学性、又具可操作性的题目和实验方案)。

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第一篇: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病理学实践教学大纲(病理解剖学部分)适用于临床、护理、检验、中医等专业一、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地位、作用和目的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是医学科学实践的基础。

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机制以及疾病过程中患病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改变与疾病的转归,从而为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病理学实验教学是通过病变组织或器官形态学变化的观察,展现疾病现象,探索疾病规律,检验疾病理论,培养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为学生临床专业课建立良好基础。

通过验证理论课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学生掌握医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实验技能及创新精神都具有重要作用。

对培养面向21 世纪的医学人才极其重要。

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内容总目标1、熟练掌握大体标本的表面、切面的观察及描述方法,辨认病变所在部位、颜色、形态等。

2、熟练掌握病理切片的观察方法,正确辨认病变的组织结构,画出具体的形态改变并作出正确的诊断。

3、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认识形态与功能、代谢,局部与整体,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根据所学的病理知识解释临床症状和体征。

基本掌握临床病理讨论的目的、方法及步骤。

4、通过综合实验、基本掌握和认识疾病从正常组织学到病理学改变过程中的演变规律。

三、实验教材与参考书(一)李玉林.病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二)病理教研室实验指导.(三)马保华.形态实验学.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3四、实验项目实验一组织细胞的损伤与修复【目的】1.掌握各种变性和坏死的病变特点。

2.熟悉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和特点。

3.掌握肉芽组织的形态特征。

【内容】1、病理切片:观察肾积水、肝脂肪变性、肉芽组织、肾贫血性梗死的组织结构改变2、大体标本:确认脑积水、肾积水压迫性萎缩、肝脂肪变性、肠出血性坏死、脑脓肿、坏疽性阑尾炎、足手干性坏疽、肺干酪样坏死等的病变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实验部分)
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病理生理实验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理论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实验学科。

通过临床研究尤其是动物实验,使病理生理理论得到了极大的充实和发展。

同时病理生理的实验教学不仅初步指导学生初步了解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的基本方法,锻炼了操作技能、验证和复习理论知识;还通过实验与课堂讨论的具体环节,使学生初步具有进行医学研究与临床思维所必备的“严肃的科学态度、严密的科学方法和严谨的科学作风”等。

因此实验课是病理生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类社会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及研究手段的进步,病理生理学在近年也有飞速的发展。

为配合规范教材第五版的使用,我们根据本校的教学特点,对病理生理实验进行了部分调整。

为此特修订《病理生理实验教学大纲》。

使其更适合我们教学需要。

概论
目的与要求:
1,掌握病理生理实验课的要求,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
2,熟悉病理生理实验目的;
3,了解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的方法。

主要内容:
1,病理生理理论与实验课的特点,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的大致方法;
2,病理生理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
3,病理生理实验报告的书写规范。

实验一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训练
目的与要求:
1,掌握小鼠的捉拿、腹腔注射技术;
2,掌握家兔的固定,耳缘静脉注射,颈部、腹股沟手术操作规程及气管、动脉、静脉插管技术;
3,熟悉实验室常规器件、仪器的使用,大鼠的捉拿及腹腔注射技术;
4,了解实验动物的特点。

主要内容:
1,介绍了病理生理动物实验的主要对象——家兔、大鼠、小鼠的大致生理特点;
2,重点进行家兔的称重、固定,术前皮肤准备,麻醉,颈部及腹股沟手术;
3,颈部手术主要分离气管、颈外静脉、颈动脉并做相应的插管,进行呼吸描记,静脉输液及血压测量;
4,腹股沟手术主要分离股动脉并插管以进行股动脉放血;
5,大、小鼠的捉拿及腹腔注射等技术。

实验二实验性肺水肿
目的与要求:
1,掌握用大剂量快速输液法复制实验性肺水肿的家兔模型;
2,复习水肿理论知识,解释家兔肺水肿时症状、体征的发生机制;
3,讨论本水肿发生的可能机制及肾上腺素的应用意义。

主要内容:
1,家兔称重、固定及颈部手术进行气管、颈外静脉插管后,由静脉大剂量
(100-120ml/kg体重)快速输液(180-200滴/分钟)复制肺水肿模型;2,在液体输入后,由耳缘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45mg/kg体重);
3,观察输液前、输液后、注射肾上腺素后,家兔的呼吸、心率、呼吸音有何变化及有无气管分泌物出现;
4,结合理论,讨论水肿家兔呼吸、心率、呼吸音变化及气管分泌物出现的机制;肾上腺素的作用;
5,讨论除大剂量快速输液使肺毛细血管静水压增加导致本水肿发生外,有无其它机制参与,为什么?
6,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三缺氧
目的与要求:
1,掌握小鼠乏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的模型复制;
2,根据实验,熟悉亚硝酸盐、CO中毒的临床抢救原理;
3,结合理论,讨论麻醉、年龄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机制;设计简单实验,验证环境温度对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主要内容:
1,用250ml磨口广口瓶复制低张性缺氧的小鼠模型,并简介设立对照在医学研究中的意义;
2,使腹腔注射适量乌拉坦的小鼠处低张性缺氧状态、新生红皮鼠与成年鼠对比以观察麻醉、年龄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3,用腹腔注射亚硝酸盐法复制等张性缺氧的小鼠模型,并观察中毒小鼠的表
现及美兰对亚硝酸盐中毒的作用;
4,使小鼠处于高浓度CO环境复制煤气中毒模型,观察中毒小鼠的表现及了解CO中毒的抢救原则和原理;
5,观察不同类型缺氧小鼠皮肤、内脏出现的特殊颜色;
6,书写实验报告,包括设计实验验证环境温度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实验四失血性休克
目的与要求:
1,掌握股动脉放血法复制失血性休克的动物模型;
2,熟悉休克的抢救措施及原理;
3,结合理论,讨论休克家兔症状、体征的发生机制。

了解休克不同时间TNF、MDF等变化及意义。

主要内容:
1,常规手术分离家兔气管、颈动脉、颈外静脉并插管,分离股动脉并插管。

2,由股动脉导管控制性放血使家兔血压维持在40mmHg左右30分钟,观察及检测放血前后、放血不同时间家兔活动、血压、心率、四肢温度及TNF、MDF、儿茶酚胺等变化;
3,分组采取输血、给去甲肾上腺素、654-2等不同措施对休克家兔进行抢救;
4,结合理论分析休克家兔出现各种“变化”的机制;
5,TNF、MDF、儿茶酚胺检测试剂盒的使用。

实验五喜树碱诱导K562细胞凋亡
目的与要求:
1,掌握用电泳法检测细胞凋亡;
2,熟悉喜树碱诱导细胞凋亡的大致方法及凋亡细胞的显微镜下改变;
3,了解细胞凋亡的其他检测手段;
4,结合理论讨论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
主要内容:
1,用含喜树碱的培养液培养K562细胞以诱导其凋亡。

镜检观察凋亡细胞和正常K562的区别;
2,用NP40裂解细胞,结合蛋白酶K、RNASE消化细胞蛋白和RNA以提取细胞DNA;
3,用1.5%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凋亡、正常K562细胞的DNA,诱导凋亡细胞的DNA应出现DNA Ladder.
4,结合实验,讨论细胞发生凋亡的可能机制。

实验六实验性右心衰
目的与要求:
1,掌握家兔实验性右心衰模型的复制;
2,熟悉心衰的常见症状、体征及诊断标准;
3,结合理论,复习心衰的发生机制及机体的代偿措施。

主要内容:
1,经颈部手术分离家兔气管、颈动脉、颈外静脉并插管后,由耳缘静脉注射液体石蜡部分阻塞肺血管以增加后负荷、经颈外静脉大剂量快速输液提高前负荷造成家兔右心急性衰竭;
2,观察并比较注射石蜡油前后、大剂量输液后家兔呼吸、心率、心音、中心静脉压(CVP)的变化;
3,分析以上“变化”出现的机制;
4,观察家兔急性右心衰是否引起其发生心源性休克;
5,解剖家兔尸体,观察右心及有无胸、腹水出现;
6,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七病例讨论一
目的与要求:
1,掌握病例讨论时病历汇报的思路和方法;
2,熟悉肝功能不全及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
3,了解临床疾病诊断及治疗的原则。

主要内容:
1,一男性患者,52岁,年轻时日饮酒半斤,十年前开始,不断出现消化道不适症状,近期加重且有血便。

无血吸虫及肝炎病史。

三天前因吃牛肉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入院求治;
2,体检发现病人神智恍惚,有黄胆、肝硬化腹水及侧枝循环建立的典型体征,且实验室检察示肝功能受损,血氨升高;
3,入院经积极治疗病情好转,但病人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导致休克。

抢救休克使之好转后,又出现典型的肝性脑病;经降血氨等治疗,症状基本消失后出院;
4,要求给病人诊断病情、讨论其症状和体征出现的机制、临床治疗原理。


提示病人出院注意事项。

实验八病例讨论二
目的与要求:
1,掌握急性肾功能不全少尿期的机能代谢改变;
2,熟悉急性肾炎的诊断标准及发病机制;
3,了解急性肾炎的临床治疗。

主要内容:
1,患者因结核性胸膜炎服用异烟肼等抗结核药,服用两月后出现水肿、尿少等症状,曾在其他医院诊断为“急性肾炎”,治疗无效后转入我院;
2,入院体检发现明显水肿及左下肺实变,实验室检查提示符合急性肾炎、肾功能不全的诊断;
3,要求讨论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水肿出现的机制。

实验九病例讨论三
目的与要求:
1,理解MODS的临床病因是多种多样的;
2,掌握SIRS/CARS尤其是白细胞与MODS发病的关系;
3,熟悉MODS的临床表现。

主要内容:
1,患者因人工流产术后出现剧烈腹痛且近五日出现无尿而入院;
2,入院体检及各项实验室检查提示患者白细胞明显升高,肾功能不全处少尿期,同时伴有肝、心功能不全,肺脏也有受损;
3,要求讨论该病人MODS的发生机制、各器官受损后有什么表现及考虑肺脏有无受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