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科学第2课《其他常见工具》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24年新教材)粤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新教材)粤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新教材)粤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认识常见的物体第1课观察物体一、教学目标1. 科学观念:认识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了解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2. 科学思维: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物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3. 探究实践: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态度责任:培养学生对科学观察的兴趣和好奇心,养成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认识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

2. 难点: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观察物体,并能准确描述物体的特征。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观察法、实践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物体图片,如苹果、铅笔、书本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物体的名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1)认识物体的特征- 教师拿出一个苹果,引导学生观察苹果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

- 让学生分组观察其他物体,如铅笔、书本、橡皮等,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2)观察物体的方法- 教师示范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闻等方法观察物体,并引导学生说出每种方法可以观察到物体的哪些特征。

- 学生分组实践,运用不同的方法观察物体,并记录观察结果。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闭上眼睛,教师拿出一个物体,让学生通过摸、闻等方法猜出物体的名称。

(2)展示一些物体的局部图片,让学生猜出物体的名称,并描述物体的特征。

4. 课堂总结(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观察物体的方法和物体的特征。

(2)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第2课物体的分类一、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1)认识不同物体的特征。

(2)学会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2. 科学探究(1)通过观察、比较物体的特征,提高观察能力。

(2)经历分类活动,培养分类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3. 科学态度(1)对分类活动充满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

《其他常见工具》 教学设计

《其他常见工具》 教学设计

《其他常见工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熟悉多种其他常见工具的名称、用途和基本使用方法。

2、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工具的能力,提高其实际操作技能。

3、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在使用工具时能够避免危险。

4、激发学生对工具探索的兴趣,培养其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介绍多种常见工具的名称、用途和基本操作方法。

(2)强调正确使用工具的重要性和安全注意事项。

2、难点(1)某些工具的复杂操作技巧的讲解与演示。

(2)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所学工具知识。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工具的相关知识和操作要点。

2、演示法:通过实际演示工具的使用方法,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操作工具,加深对工具使用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准备1、收集各种常见工具的实物或图片,如锤子、螺丝刀、扳手、钳子等。

2、准备相关的教学视频和 PPT 资料。

3、为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工具和操作材料,以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需要使用工具完成的任务场景,如修理桌椅、安装书架等,引发学生对工具的兴趣,提问学生在这些场景中可能会用到哪些工具,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其他常见工具。

2、知识讲解(1)展示各种常见工具的实物或图片,如锤子、螺丝刀、扳手、钳子、锯子、剪刀等,向学生介绍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锤子:用于敲击钉子、拆除物体等。

螺丝刀:用于拧螺丝。

扳手:用于拧螺母。

钳子:用于夹持、剪断物体。

锯子:用于锯断木材、塑料等材料。

剪刀:用于裁剪纸张、布料等。

(2)结合实际操作演示,讲解每种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例如,使用锤子时,要握住锤柄的末端,敲击时要注意力度和方向,避免砸伤手指。

使用螺丝刀时,要选择合适的刀头,将刀头对准螺丝的凹槽,旋转时要保持平稳。

使用扳手时,要根据螺母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扳手,拧动时要注意用力均匀。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其他工具,并分享这些工具的用途和使用经验。

认识常见的木工工具(共5则)

认识常见的木工工具(共5则)

认识常见的木工工具(共5则)第一篇:认识常见的木工工具第1课时认识常见的木工工具一、教学目标1.认识常见的木工工具,知道它们的用途,初步学会使用架锯和凿子。

2.使用木工工具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培养自己动手的劳动习惯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二、重点难点1.重点:认识常见的木工工具及操作方法。

2.难点:架锯、凿子的实际操作,如何落锯拉锯打眼的正确方法。

三、教学建议1.课前准备准备木工常用工具锯、斧、刨、凿、锤、曲尺以及木块、工作凳、木板等。

2.教法提示本课可采用教师先讲解、演示,然后学生分组实践的方法进行教学。

四、教学过程(1)先讲述认识常见木工工具的意义。

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有时要使用木工工具,认识和学会使用木工工具,是日常生活的需要,也能培养和提高我们的生活和生存能力。

(2)认识木工工具的名称、结构、用途。

教师逐一出示实物,讲解并示范动作,让学生有所认识。

特别提示木工工具大都刀刃锋利,使用时要小心,注意安全。

(3)分组实践练习。

按照锯、斧、凿三类分组,教师巡回指导。

(4)小结课文及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

第二篇:认识木工工具认识木工工具教学内容:认识一些木工工具,并知道它们的用途。

教学目标:1.认识一些常用的木工工具。

2.知道部分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一些常用木工工具或者木工用具的挂图。

教学过程:一、看图识工具看挂图或实物,认识一些常用的木工工具,如各种锯、斧、刨木工钻等。

二、学技能木工锯的使用方法: 1.画线把木料放在条凳上,以平直一端边线为准,在需要开据的地方画线,做好记号。

2调整锯条。

调整时先松弛绞绳,将锯平举,锯齿朝下,使锯条与锯架平面成45度角,然后拧紧锯绳,使锯条拉近绷直。

3.锯料将木料放在凳子上,用左脚踏紧,右腿直立。

右手握锯把,然后按墨线起始处来回推拉,直至把木料锯断。

4.存放锯用完后,要放松绞绳,在锯条上涂些防锈油存放。

二、讨论交流1.如何才能锯出一条直线呢?2.想一想,什么时候使用刨、斧、钻?相互交流注意事项及正确的操作使用方法。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2《发现生长》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2《发现生长》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2《发现生长》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作为单元的第2课,对应课标学习内容“5.1生物具有区别与非生物的特征”下的低段学习目标“举例说明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

”课本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自己身体的变化,认识自己的成长,并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

本单元从第二课到第七课,设计逻辑基于“回顾过去、感知现在、规划未来”,旨在逐步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意识。

通过展示学生从婴儿时期到现在的成长照片,帮助他们回顾和记录身体变化的明显证据,从而证明他们的成长,并培养他们的证据意识。

本课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聚焦环节,引导学生自我觉察成长,通过问题指引寻找成长实证。

第二部分是探索环节,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到能反映自身变化的确凿事实,绘制在记录单上。

第三部分是研讨环节,整理证据,讨论并总结成长变化的事实及获取方法。

第四部分是拓展环节,让学生绘制动物或植物生长变化的证据,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生物的共同特征。

【学情分析】在《植物》单元和本单元第一课的学习后,学生已学会一些基本观察和描述方法,能用画图记录。

尽管他们知道自己在成长,但理解多限于身高体重变化。

他们尚未将衣服尺寸、体态变化等与成长过程联系起来,需要教师引导深入理解成长历程,并教他们如何结合绘图和文字清晰表达。

本课还将激发学生回忆,鼓励他们向家庭和学校寻求帮助,参与探究活动,得到成长所需的支持和关心。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在不断地变化着,有些变化能够说明我们在生长。

科学思维:通过比较衣服、外貌和牙齿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察觉到我们身体的变化,意识到自己正在成长。

探究实践: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自己身体的变化,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

态度责任:能够关注自己在成长,如实记录自己成长的证据。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比衣服、外貌和牙齿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察觉到我们身体的变化,意识到自己正在成长。

教学难点:能够尝试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自身身体的变化,如实地记录变化的证据。

冀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某某人,男生某某人,女生某某人。

学生刚入校,对学校的常规不了解。

年纪小,自律性差。

但都比较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

有部分学生有说普通话的意识,能用简短的普通话与老师和同学做简单的交流。

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

至于其他学习成绩还有待于在今后去了解。

二、教材内容分析河北人民出版社的一年级科学注重培养学生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大科学素养,寻求科学本质与教育本质的统一,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主要以“特征与性质”这一统一概念统整学科间知识体系,整体上从第一单元“我们爱科学”开始,第一课“走近科学”首先展示给学生包括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的科学和技术世界的概况,第二课“为的感官”引导学生善于利用自己身体的感官观察世界,“放大镜”一课则引导学生了解需要借助一些工具延伸和拓展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然后逐渐带领学生走进具体的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包括身边常见的动植物、物体等,结尾“科学擂台——贴画大比拼”引导学生综合上册学习的科学和技术知识进行活泼多样的动手实践。

本册教材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使他们通过自己与生活环境的相互作用,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调动和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了学生基本的科学理论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学期教学目标(一)我们爱科学1.能说出科学课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2.能说出眼、耳、鼻、舌、皮肤等感官作用。

3.能说出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二)植物1.能说出周围常见的植物的名称。

2.能说出生活中常见植物的特征。

3.能简单描述蒲公英的外部主要特征。

(三)动物1.能说出常见动物的名称。

2.能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3.能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感觉器官感知环境。

(四)物体1.能说出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

2.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

一年级下册科学《认识空气》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科学《认识空气》教学设计
课下继续观察
1.说出空气是灰暗的,有臭味的,不再透明的。
2.知道自我防护的方法,养成个人卫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能比较出空气和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板书设计
2.认识空气
观察:看一看闻一闻听一听做一做
空气:没有颜色、透明的,没有气味的,能流动的
教学反思
3.扇动空气闻气味
4.思考:不用嘴巴吹,怎么把气球吹起来?
5.操作,观察有什么现象。
6.操作,观察有什么现象。
7.复习回顾说出让塑料袋鼓起来和瘪下去的方法。
1.通过观察,说出空气是没有颜色、透明的。
2.说出空气是没有气味的。
3.能说出方法。
4.会操作,知道瓶子里的空气跑到气球里了。
5.知道空气跑到脸上了。
2.知道空气流动形成风。
3.举例生活中空气流动的现象。
3.环保和健康教育
三、拓展活动
1.观察几幅图(工厂废气,垃圾堆,汽车尾气),这里的空气是什么样的?
2.怎么保护空气?
3.结合新型冠状病毒,教育学生勤洗手,不出门,出门戴口罩,常通风。
布置作业:课下比较一下水和空气有什么不同?
1.观察,回答。
2.回答。
一年级科学下册第2课《认识空气》
课题
认识空气课型新授课Fra bibliotek设计说明
空气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但学生对空气的认识却很少,本课主要借助一些简单的材料,通过指导学生学会用感觉器官,用看、闻、听和做的方法来认识空气,了解空气的特点。使学生变被动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激发热爱科学的意识和兴趣。根据空气的特点进行环保教育,了解空气的污染,结合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进行自我防护教育。
6.知道让塑料袋鼓起来和瘪下去的方法。

人教鄂教版(2024秋)一年级上册第4.10《常见的工具》教学设计

人教鄂教版(2024秋)一年级上册第4.10《常见的工具》教学设计

人教鄂教版(2024秋)一年级上册第4.10《常见的工具》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鄂教版(2024秋)一年级上册第4.10课《常见的工具》。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并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学会使用这些工具,并能够正确地描述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具体内容包括:1. 认识各种常见工具,如锤子、螺丝刀、钳子等,并能够正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

2. 了解这些工具的用途和特点,例如锤子用来敲打,螺丝刀用来旋紧或旋松螺丝,钳子用来夹住东西等。

3. 学会使用这些工具,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操作练习。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观察和操作各种常见工具,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实际操作技能。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此外,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常见工具,如锤子、螺丝刀、钳子等,他们对这些工具有一定的认知,但可能只限于表面认识,缺乏系统的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一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兴趣,他们喜欢通过观察、操作和实践来学习。

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能够理解和掌握简单的工具使用方法。

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可能更倾向于视觉和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喜欢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和记忆。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工具的名称和用途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生僻的工具名称,需要加强记忆和理解。

在动手操作环节,学生可能存在操作不规范或不当使用工具的情况,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阅读二:生活中的测量工具》教案2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阅读二:生活中的测量工具》教案2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阅读二:生活中的测量工具》教案2一. 教材分析《科学阅读二:生活中的测量工具》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测量工具,如尺子、量筒、天平等,以及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测量原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测量工具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今后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测量工具,如尺子、量筒等,他们对这些工具有一定的认知。

但学生对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测量原理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直观的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测量工具,如尺子、量筒、天平等。

2.让学生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3.让学生理解测量工具的测量原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测量工具,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理解测量工具的测量原理。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测量工具的测量原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等,通过生动的语言、直观的操作和有趣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测量工具的图片和实物,如尺子、量筒、天平等。

2.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3.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测量活动,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引出测量工具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展示各种测量工具的图片和实物,如尺子、量筒、天平等,并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工具的名称。

然后,通过课件介绍这些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测量原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测量工具的使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如测量工具的名称、使用方法和测量原理等。

《使用工具(放大镜、镊子等)》教学设计

《使用工具(放大镜、镊子等)》教学设计

《使用工具(放大镜、镊子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幼儿能够认识放大镜、镊子等常见工具,并了解它们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节,使用镊子夹取小物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工具,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专注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让幼儿感受到使用工具带来的便利和乐趣。

培养幼儿爱护工具的意识和良好的操作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幼儿认识放大镜和镊子的外形特征和功能。

帮助幼儿掌握放大镜和镊子的正确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培养幼儿使用放大镜时的正确观察方法和使用镊子时的精细动作能力。

引导幼儿理解不同工具在科学探究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创设有趣的情境,如“科学小侦探”或“神奇工具屋”,激发幼儿使用工具的兴趣。

直观演示法:教师亲自示范放大镜和镊子的使用方法,让幼儿直观地学习。

实践操作法:让幼儿亲自动手使用工具,在实践中掌握使用技巧。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活动,巩固幼儿对工具使用方法的掌握,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进入一个充满神秘的科学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有一些神奇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很多平常看不到的东西哦!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工具呢?”引起幼儿好奇心,引出放大镜和镊子。

(二)认识工具(7分钟)放大镜展示与介绍:教师拿出放大镜,让幼儿传看。

“小朋友们,看看这个放大镜,它有一个大大的镜片,还有一个手柄。

这个放大镜可以让我们把东西看得更清楚呢!”教师通过简单的语言和动作,介绍放大镜的基本结构。

镊子展示与介绍:教师拿出镊子,向幼儿展示。

“这是镊子,它有两个长长的‘手臂’,头尖尖的。

镊子可以帮助我们夹取一些小小的东西,就像我们的小帮手一样。

”同时,教师示范镊子的开合动作,让幼儿了解其使用方式。

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第2课其他常见工具PPT课件湘科版

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第2课其他常见工具PPT课件湘科版
17.常用的工具
什么是工具?
工具是能够帮助人们完成工作的器 具。
如果不借助工具,人们还能顺利地 完成下列工作或者活动吗?
据英国《每日邮报》 报道,考古学家近期在非 洲获得一个惊人的发现, 他们找到了340万年前的 原始人用锋利的石片切割 动物骨头的痕迹。这些原 始的石片工具据信是被原 始人用来将动物的肉与骨 头分割开来,以及砸碎骨 头取食里面的骨髓。
工具的使用是人类进化史上重要的一 步。
使用工具
在生活生产中,人们做事情常常用工具来 帮忙,你们认识哪些工具?你们使用过工 具吗?
一.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小组谈谈自己曾经使用过哪些工具?用它们 来做什么事?
(2)把小组谈论的结果写入下面的表格中。
我们使用过的工具
工具名称
可以做哪些事情
§为下面的工作或活动选择适当的工具。
刀、铁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 叫简单机械。
为了更好,请认真完成!
1、我们经常用剪刀制作数学方面的图纸,所
以它是学习用品,不是简单机械。 ( ×)
2、不同工具是有不同作用的,但是它们的原
理都是一样的。
(× )
3、所有的工具都能帮我们带来方便。 ( ×)
4、我们可以用羊角锤拔出螺丝钉。 ( √ )
工 具 箱
这些工具你见过吗?
二、选用什么工具好
1、取图省力的工具是用螺丝刀; 3、取钉子比较省力的工具是用羊角锤来撬。
思考:这说明了什么?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完成同样的 事情,使用恰当的工具能给我们带来方便。
斜面

●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 ● 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达尔文 ● 没有伟大的愿望,就没有伟大的天才。──巴尔扎克 ● 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笛卡尔 ●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 ──爱因斯坦

其他常见的工具-湘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其他常见的工具-湘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其他常见的工具-湘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并掌握常见的工具的使用方法,增加他们的科学常识。

课程重点
1.掌握常见工具的名称和特点。

2.学会正确使用常见工具并了解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问答的形式了解学生们已知的工具名称,并引导他们思考常见的工具有哪些。

示例问答: - 小朋友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都用过哪些工具呢? - 你们都喜欢用什么样的工具? - 这些工具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2. 学习材料
展示学生们学习材料,让他们对材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样例材料
工具名称特点
锤子用力敲打,砸碎物体
镊子用来夹东西的
手电筒需要电池供电,发出光亮
钳子用来夹住东西的
卷尺一个带刻度的软尺,可以做测量工具
剪刀用来剪东西的
斧子用力劈开东西的
手鼓一种打乐器的工具
3. 学习
请学生们选择一个他们不熟悉的工具,通过材料了解该工具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并在班内进行展示。

4. 总结
通过问答的方式,总结这节课的内容,并强调学生们应正确使用工具。

示例问答: - 你们学到了哪些工具的使用方法? - 学习新的工具对你们有什么
帮助? - 在使用工具时,你们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课后练习
1.画出你们生活中常见工具的形状,并写出它们的名称。

2.这些工具都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心得
这节科学课,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工具的基础知识的同时,也教给了学生使用工具的安全注意事项。

通过展示和总结,学生们更容易记住知识点,也更能够养成正确使用工具的好习惯。

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5.2《其他常见工具》说课稿

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5.2《其他常见工具》说课稿

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5.2《其他常见工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其他常见工具》是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如剪刀、锤子、螺丝刀等,以及它们的基本使用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让学生对这些工具有所了解,并能够正确使用。

此外,教材还引导学生思考工具的用途和优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工具,他们对这些工具有一定的认知。

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工具的使用方法,更缺乏对工具的深入了解。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这部分学生的需求。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常见工具,了解它们的基本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学会正确使用工具,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工具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培养珍惜工具、爱护工具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并正确使用常见工具。

2.教学难点:学生学会根据工具的特性选择合适的用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实践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学生动手操作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工具的用途。

2.学习工具:介绍教材中提到的工具,如剪刀、锤子、螺丝刀等,展示它们的使用方法。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亲身体验工具的使用,教师巡回指导。

4.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工具的优点和用途,分享自己动手操作的心得。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工具的使用方法,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6.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意识,思考如何设计更实用的工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其他常见工具1.剪刀:剪切纸张、布料等2.锤子:敲打钉子、螺丝等3.螺丝刀:拧紧、松开螺丝4.注意: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工具,达到教学目标。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和描述事物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
之处。
2 能根据高度或长度给物体排序。
3 能以讨论、画画、书写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4 尝试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
5 学习预测事物的相对高度和尺寸。
6 使用标准和非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7

7 初步运用十进制计量测量结果。

二 4 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二 5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二 6 做一个测量纸带 二 7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机动 总结评价
2
教学计划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 “植物 ”和 “比较与测量 ”两个单元组成。其中 “植物 ”
全 单元有 6 个教学内容, “比较与测量 ”单元有 7 个教学内容,总计 13 个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本册教科书由 “植物 ”和“比较与测量 ”两个单元组成。我们认为,植物是孩子们

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 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
展 需要。比较与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能力,也是孩子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
析 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
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秋天是果实成熟
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的一面。让学生关注植
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重要导向。 (2)“比较与测量 ”单元: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
2 对植物的生存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

第2课大家都来做(教案)

第2课大家都来做(教案)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的表现也让我感到欣慰。他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积极与组员交流。但在引导讨论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熟悉或者缺乏自信。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后续教学中,多给予这些学生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在实践活动方面,学生们对手工制作的热情很高,但在创意设计上还有所欠缺。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打算在今后的课堂中加入更多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灵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第2课大家都来做(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2课大家都来做(教案)
《大家都来做》选自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五章《我们身边的科学》。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认识常见的简单工具和材料,如剪刀、胶水、彩纸等。
2.学习使用简单工具和材料进行手工制作,培养动手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个简单的手工作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手工制作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手工制作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胶水的适量使用和粘贴技巧。
-难点:胶水使用过多或过少,影响粘贴效果。
-解决方法:教师示范粘贴技巧,学生尝试并调整胶水用量,找出最佳粘贴方法。
(3)手工作品的创意设计。
-难点:学生可能缺乏想象力,难以创作出独特的手工作品。
-解决方法:教师提供一些启发性的例子,鼓励学生自由发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创作。

冀人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 常见的工具 1 身边的工具 教案

冀人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 常见的工具 1 身边的工具 教案
课题
身边的工具
使用教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几种常用的工具,知道工具的重要:人的生活离不开工具。
2.了解工具的多样性,学会选择一些工具做事。
3.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选择能力──-能发现工具的不同用途,并选择恰当的工具进行工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比较清楚的介绍一种工具的名称和用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自己想出两种以上的方法将一张纸分开,并将分开的纸又连接起来。
教学反思:
3)活动3:认识几种常见工具:出示图和实物。由学生介绍工具的名称及用途,要求:声音洪亮,介绍清楚。老师及时表扬。
4)活动4:根据上面的介绍为以下几件事选择工具:钉木板、切萝卜、订本、开汽水瓶。课件出示上述活动和完成上述活动的工具,学生用线将工具和事情连上。
5)活动5:
①寻教室里的工具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找到了什么工具,它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派代表来完成(注意提醒学生使用的时候要小心)。
教师讲解:生活中有很多事单靠我们的5个好帮手是不够的,需要借助其他东西帮忙,刚才你们就使用了剪子、小刀等,我们把它们叫做工具。
2)活动2:如果要把分开的纸再合在一起可以选什么工具,用什么方法?
复备记录
学生分组讨论,小组回答完再操作。操作前老师拿出用不同连接方法作的纸玩具给学生看,要求学生也采用各种方法把纸连成一个纸玩具,做好后摆在教室边上的架子上展示给大家看。
教学重难点
通过认识工具,培养学生的表达、选择、观察、动手、思考等能力。
教具准备
纸、剪刀、小刀、胶带、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由旧课引入:上学期我们知道学习科学有5个好帮手:眼、耳、鼻、舌、手,但是,我现在有几件事,光靠这五个好帮手就完成不了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一年级上册科学课件-5.2 其他常见工具 |湘教版(一起)(共13张PPT)

一年级上册科学课件-5.2 其他常见工具 |湘教版(一起)(共13张PPT)

请你思考
如果缺少了工具,会带来什么不便?
巧用工具
要完成下面的工作,你会选取什么工具?
巧用工具
先试一试,再比一比,说一说工具的作用。
用工具组装小车
看一看,小车用到了哪些零件,它们是怎样组装到一起的? 想一想,组装小车用到了什么工具?
试一试,怎样把零件连接、固定起来?
辨一辨
1.书本不是工具,铅笔尺子才是。( ✘ ) 2.橡皮、面包、饮料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 ) 3.剪刀与钳的用途相同。( ✘ ) 4.钳子没有刀刃,螺丝刀有刀刃。( ✘ )
认识更多的工具
你熟悉哪些工具?说一说这些工具的用途。
认识更多的工具
你熟悉哪些工具?说一说这些工具的用途。
其他常见工具
生活中常用的工具
能把一张纸分成两张的工具:裁纸刀、小刀、剪刀。 教室里常用的工具:板擦、簸箕、笤帚、电脑、铅 笔等。
剪刀的特征
剪刀的特征:都有两个刀柄,两个刀刃,刀刃 的形状不一样,两刃交错,中间有轴,可以开合。
螺丝的作用和拧法
工具的选择:拧一字螺丝用一字螺丝刀,拧十字 螺丝用十字螺丝刀,拧内六角螺丝用内六角扳手,拧 内三角螺丝用内三角扳手,拧六角形螺丝用扳手或者 钳子。

身边的工具

身边的工具

身边的工具
《身边的工具》教案
一、活动目的:
1. 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工具,并能正确使用它们;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活动准备:
1. 准备各种常用的工具,如锤子、螺丝刀、剪刀等;
2. 准备一些图片或实物展示给学生,让他们猜猜这些工具的用途;
3. 准备一些小组活动的题目,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如何使用这些工具。

三、活动过程:
1. 带领学生观察和分析各种工具的外形和特点,让他们猜猜这些工具的用途;
2. 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或实物,让他们思考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
3. 小组讨论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给一些工具,让他们讨论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展示给其他小组;
4. 实践活动:让学生用实际的工具进行操作,比如用锤子钉钉子、用剪刀剪纸等;
5. 总结:让学生总结这次活动中学到的东西,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四、注意事项:
1. 学生在使用工具时要小心,以免受伤;
2. 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
3. 活动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工具,并妥善保管。

五、评价标准:
1. 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和使用各种工具;
2. 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3. 学生能够有效地与小组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通过这次《身边的工具》教案活动,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工具,并且能够正确使用这些工具,培养了他们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和实践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5.2 其他常见工具 课件

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5.2 其他常见工具 课件
其他常见工具
一年级 科学
这是一位同学在家里的厨房找到的工具小帮手 们,我们一起看看这位同学的发现。
你们认识这些工具吗? 它们通常用来做什么呢?
碗用来盛饭、盛汤; 筷子又细又长用来夹菜
勺子可以舀汤汁,还可以舀米饭,舀冰激凌也 用它。叉子尖尖的,吃西餐经常用到它,用来 叉肉很方便。
夹子,可以用来夹刚出锅热腾腾的食 物
操作时注意安全不要弄伤自己和同伴, 遇到困难可以互相帮助。
dāng xīn shāng shǒu 当心伤手 Nhomakorabea漏勺
哪一种工具捞丸子又快又省力
找出取珠子最快、最省力的工具
听一听这几位同学使用这些工具时的 想法
吃面条该用哪位工具小帮手
当人们遇到不同的任务时,就需要不 同的工具来帮忙。
如果没有这些工具,我们的生活会变 成什么样子
zǔ zhuāng xiǎo chē 组 装 小车

湘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 5.2 其他常见工具 教学设计

湘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 5.2 其他常见工具 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科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一年级科学上册(湖南科技出版社)第五单元“常见的工具”第2课《其他常见工具》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认识锤子、筛子、漏斗、镊子等更多常见工具,知道它们的用处。

知道安全使用工具的方法。

(二)科学探究尝试建立工具的结构、用途、操作方法三者的联系,能正确地选择和使用工具完成指定的工作。

(三)科学态度、STSE初步体验和认识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大胆地表达探索使用工具的经验。

乐于合作,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准备:1、工具类物品:漏斗、钳子、镊子、锤子、卷笔刀、漏勺、汤勺、筷子、剪刀等2、操作类物品:需要削的铅笔、铁丝(粗细不同)、棉花、绿豆、黄豆、玻璃弹珠、水瓶3、辅助物品:水槽、广口瓶、浅口盘、教学过程:一、导入(约3~5分钟)出示一个装有棉花的广口瓶,谈话:这是一个瓶子,里面有一团棉花,谁有好办法把瓶中的棉花拿出来吗?(指名学生尝试,现场拍视频)问:你是怎样拿出来的呢?(引导学生说出用到的工具及方法)导入并贴出课题:真聪明!其实生活中除了剪子和刀具外,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常见工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认识它们。

二、探究新知1、活动一:认识更多的工具(1)小组活动:观察盘子中的各种物品,说一说你熟悉哪些工具,它们各有什么用途(使用希沃授课助手拍照后同步上传到屏幕上)(约7分钟)谈话:每组桌上摆放有很多生活中常用的工具,你们看见过吗?请大家仔细观察,与同伴一起说一说你认识哪些工具,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将工具结构、用途、操作方法三者联系起来看,尝试建立三者间的关联,尝试明确结构与功能(用途)间的因果关系,为下一步活动作好铺垫问:谁来说说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指名回答)教师同步在黑板上贴出工具图片,带领学生齐读两遍(2)问:如果缺少了工具,会带来什么不便呢?(约2分钟)针对一项具体任务,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2、活动二:巧用工具谈话:孩子们,刚才我们认识的这些工具,它们的本领可厉害了,能帮助人们完成许多不同的工作任务,可是,你们能根据任务正确选择相应的工具吗?(1)小组活动:(约10~12分钟)要完成下面的工作,你会选择什么工具?(拍照上传P38图)友情提示:①操作时要注意安全,不要弄伤自己和同伴;②遇到困难可以互相合作;③你可以和同伴说说你的发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第2课其他常见工具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锤子、筛子、漏斗、镊子等更多常见的工具,知道他们的用处。

知道安全使用工具的方法。

2.尝试建立工具的结构、用途、操作方法三者的联系,能正确地选择和使用工具完成指定的工作。

3.初步体验和认识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

大胆地表达探索使用工具的经验。

乐于合作,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
认识锤子、筛子、漏斗、镊子等更多常见的工具,知道他们的用处。

知道安全使用工具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建立工具的结构、用途、操作方法三者的联系,能正确地选择和使用工具完成指定的工作。

培养学生简单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工具类物品:漏斗、老虎钳、镊子、转笔刀等。

操作类物品:需要削的铅笔、铁丝、瓶子、棉花等、螺丝类积木玩具(内有扳手、螺丝刀、锤子)。

五、教学时间1-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儿歌导入:小锤子,敲敲敲;小钳子,夹夹夹;小剪刀,剪剪剪;订书
机,咔咔咔。

小小工具用处大,本领强大人人夸。

儿歌中说了哪几种小工具?它们各有什么用途?你还知道哪些工具?
板书:其他常见工具
(二)活动一:认识更多的工具
1.出示与教材中7幅插图相对应的工具图与实物。

2.说一说:这种工具叫什么?它有什么用途?(配图)
3.出示学生自带或者教师准备的其他工具,像前面一样进行介绍。

4.观察比较这些工具不同的结构,不同的用途,继续初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的关联。

5.想一想:如果缺少了这些工具,会带来哪些不方便?
(三)活动二:巧用工具
1.出示教材中的6幅插图
2.明确需要完成的任务(削铅笔、舀红“汤园”、瓶中取棉花等)。

3.出示教材中提供的工具插图,遇到不认识的先注意观察它的结构,猜想其用途。

4.想一想,完成某个任务选用什么工具合适?(记录下来)
5.交待注意事项,提出安全操作要求。

6.试一试,比一比,是这样吗?(与之前的记录对照)
7.交流。

说一说试用工具的体会。

例如:削铅笔时,使用转笔刀最方便,其次是水果刀,剪刀的一侧刀刃也可以,但不方便。

又如,舀红“汤园”,试了好几种工具,还是用漏勺最方便。

8.小结。

工具是我们的好帮手。

选用合适的工具可以顺利地完成工作任务。

(四)活动三:用工具组装小车
1.出示组装小车的所有材料和工具(先实物,后投影或配图)
2.观察:小车有哪些零部件?配备了哪些工具?
3.制定计划。

想一想:哪种工具可能是用来安装哪种零部件的?
4.学生组装。

试一试:用工具把零部件连接、固定组装成小车。

5.作品展示。

比一比:谁装的小车最牢固?
七:板书设计
2 其他常见工具
常见的工具:锤子、筛子、漏斗、镊子......
用途
使用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