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课件 氨和铵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浓硝酸为何要保存在棕色瓶中?常见的 需要放在棕色瓶中的试剂有哪些?
浓HNO3 、AgNO3 、氨水、氯水、溴 水、AgBr、AgI等。
4、如何消除浓硝酸的黄色?
2、硝酸的化学性质
一元强酸,易挥发,不稳定(分解),强
氧化性 1、见光或受热分解
光
4HNO3 =热 2H2O + 4NO2↑+ O2↑
二、氨和铵盐
实验室制氨气
1、药品:
氯化铵晶体、熟石灰固体
2、原理: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3、装置: 4、干燥: 5、收集:
固+固,加热型
(与O2的发生装置相同)
用碱石灰
(CaO 与NaOH固体混合物)
向下排空气法
6、验满: (1)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NO2 +H2O
CH3CH2OH+HNO3
浓硫酸 △
CH3CH2ONO2+H2O
③与含有苯环结构的蛋白质作用,呈黄色。
5、硝酸的制备
工业生产:
NH3 NO
NO2
主要原料:
氨气、空气、水
主要原理:
Pt
4NH3 + 5O2
4NO 8+060H℃2O
2NO +O2 = 2NO2
下图所示,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 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
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
该实验的原理是: 氨气极易溶解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
请讨论在不改装置的前提下引发下图喷泉的方法?
方法①:打开夹子,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该实 验的原理是: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氨气 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
①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比空气轻的气体
②极易溶于水 ③易液化
三角锥形
思考:氨分子 为极性还非极性分子?
正四面体
常见气体的溶解性:
NH3 HCl SO2 H2S Cl2 CO2 700 500 40 2.6 2 1
下列装置可作为极易溶于水的气体的吸收装置的是(
)
ABC
A
B
C
A
B
C
请大家写出A、B两种装置能防止倒吸的原理。
(3)通过挤压胶头滴管和控 制活塞的开关,在烧瓶I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Ⅱ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 作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
活 先关闭活塞b,打开 塞a和c,挤压胶头滴管中的水,然后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
拓展延伸
烧瓶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思考:在标准状况下,用一充满NH3气体的烧瓶进行 喷泉实验,当水充满整个烧瓶后(假定NH3不扩散到 烧杯中),烧瓶内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提示:氨水的溶质是氨气. nB
CB= Vaq
小结:喷泉实验计算问题的关键,形成溶液的体 积=所消耗的气体体积
2、化学性质:
3.只用一种试剂,就可区别NH4Cl、Na2SO4 、 KCl、
(NH4)2SO4、AlCl3五种无色溶液,这种试剂是
A、NaOH溶液
B、AgNO3溶液
D
C、BaCl2溶液
D、Ba(OH)2溶液
高考考点分析:
本节考点主要有: ①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②硝酸的还原产物的判断; ③NO3-陷阱的设置。
A、Cu与稀盐酸
B、NaHCO3与NaOH溶液
)
C、CaCO3与稀硫酸 D、NH4HCO3与稀盐酸
乙 3、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原理与上述_____(填图甲或图乙)装置的原理相似。
归纳反思
喷泉实验
1.关键:
形成压强差
2.途径: 3.延伸:
① 减少“上瓶”的压强 ② 增加“下瓶”的压强 ①尾气处理(防倒吸装置选择) ②烧瓶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等计算
(3)与一些还原性物质的反应
3Fe2+ + 4H+ + NO3- = 3Fe3+ + NO↑+ 2H2O 3FeO+10HNO3(稀)=3Fe(NO3)3+NO↑+5H2O
3H2S+2HNO3(稀)=3S↓+2NO↑+4H2O
(4)与有机物的反应
①硝化反应:硝基苯、三硝基甲苯
+HNO3
浓硫酸
△
②酯化反应:硝酸乙酯、硝化甘油、硝化纤维
思考: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验证NH3和 HCl的有关性质.实验前a、b、c活塞均关 闭.
(1)若要在烧瓶Ⅱ中产生“喷泉” 现象,烧瓶I中不产生“喷泉”现象, 其操作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闭活塞c,打开活塞a和b,挤压胶头滴管中的水
A.Al3+、NO3-、CO32-、Na+
B.Fe2+、H+、NO3-、Cl-
C.Fe3+、Na+、SCN-、Cl-
D.I-、H+、Na+、NO3-
BD
硝酸(HNO3)
1、硝酸的物理性质 (1) 纯硝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密度比水大;硝酸能以任意比溶解于水;
(2) 低沸点(83℃)、易挥发,在空气中 遇水蒸气呈白雾状;
(1)与水反应:
(2)与酸反应:
NH3 + H+ = NH4+
(3)与CO2反应:
NH3+CO2+H2O = NH4HCO3
NH3+CO2+H2O+NaCl=NH4Cl+NaHCO3↓
2NH3+CO2 CO(NH2)2+2H2O
CO一(N定H2温)2+度H2O 一定压强
(NH4)2C微O3生物
(4)还原性:
(2)与活泼金属反应不产生H2。 (3)与碱和碱性氧化物反应:比较与CuO
FeO的反应
(4)与盐反应:比较与Na2CO3、Na2SO3 的反应
3、强氧化性:
与还原性物质反应:如金属单质、非金属 单质,Fe2+、I-、S2-、SO2等。 (1)与金属反应 不产生氢气,
N元素被还原 ①常温时,Fe、Al遇浓硝酸也被钝化
6、NH3+H2O+CO2=NH4HCO3
7、4NH3+3O2(纯氧) =2N2+6H2O
8、4NH3+5O2=4NO+6H2O(催化剂加热)
9、8NH3+3Cl2=N2+6NH4Cl
10、2NH3+3CuO=3Cu+N2+3H2O
11、2NH3+Ag+=[Ag(NH3)2]+
12、4NH3+Cu2+=[Cu(NH3)4]2+
13、8NH3+CaCl2= CaCl2•8NH3
14、2NH +CO =CO(NH ) +H O(180℃、
1、下列不属于铵盐的共同性质是( A )
A、加热时一定有氨气生成 C、都是晶体 B、与碱共热时都产生氨气 D、易溶于水
2、检验铵盐的方法是将待测物取出少许放入试管中,
然后( ) D
A、加热,用润湿红色石蕊试纸在管口试之。 B、加水溶解,用红色石蕊试纸试其溶液。 C、加强碱溶液,加热,滴入酚酞试剂。 D、加苛性钠溶液加热,用润湿红色石蕊试纸在管口 试之。
1.下列反应中HNO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
A、C+浓HNO3
B、FeO+HNO3
C、Fe2O3+HNO3
D、Cu+浓HNO3
BD
2.利用下反应制相同质量的硝酸铜时,从理论上,消耗硝酸质量最多的是
A、Cu+浓HNO3 B、Cu+稀HNO3 C、CuO+HNO3 D、 Cu(OH)2+HNO3
A
3.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③与金属反应硝酸既起氧化剂的作用,又起酸 的作用。
④硝酸与变价金属(如Fe)反应,根据硝酸的 量的多少分别得到低价、高价或两种价态共存 的混合物。
图1装置可用于( B ) A.加热NaHCO3制CO2 B. 用Cu与稀HNO3反应
制NO C. 用NH4Cl与浓NaOH
溶液反应制NH3 D. 用NaCl与浓H2SO4反
应制HCl
点评: 综合考查学生对常见气体的制备原理和收集方法的掌握,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 力。实验室制备气体要遵循以下原则:①操作简便可行;②容易分离提纯;③经济实惠 防毒。
(2)浓硝酸与非金属的反应(C、S等)
B
H3BO3
C + HNO3(浓) P
CO2 + NO2
H3PO4
S
H2SO4
I2
HIO3
A、倒立漏斗式:这种装置可以增大气体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液对气体的 吸收。当易溶性气体被吸收液吸收时,导管内压强减少,吸收液上升到漏斗中,由于漏 斗容积较大,导致烧杯中液面下降,使漏斗口脱离液面,漏斗中的吸收液受自身重力的 作用又流回烧瓶内,从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
A
B
C
B、肚容式:当易溶于吸收液的气体由干燥管末端进入液被吸收后,导气管内压强减少, 使吸收液倒吸进入干燥管的吸收液本身质量大于干燥管内外压强差,吸收液受自身重量 的作用又流回烧杯内,从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这种装置与倒置漏斗很类似。
硝酸浓度 越大,越 易分解!
问题:久置硝酸为什么变黄?浓硝酸应如何
保存? 下列物质的溶液在长期放置的过程中因被氧
化而成黄色的是( CE )
A.浓硝酸 B.工业盐酸 C.氯化亚铁
D.浓溴水 E.KI溶液
F.石炭酸
G.Na O 固体 H.氢硫酸 I.水玻璃
2、酸的通性
(1)与指示剂作用, 稀硝酸与石蕊试液变红,加热不褪色 浓硝酸与石蕊试液变红,加热褪色
(3)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为69%,质量 分数为98%以上的浓硝酸通常叫做“发烟 硝 酸”。 ①开瓶瓶口有白雾②挥发性酸用
浓硫酸制取③与浓氨水产生白烟 ④参与化学反应温度不宜过高
1、哪些事实能说明HNO3是强挥发性酸? ①打开盛浓硝酸的试剂瓶,瓶口产生白雾 ②敞口久置的浓硝酸质量减轻 ③实验室可以用NaNO3固体与浓硫酸反应制 取HNO3 2、不打开瓶盖如何鉴别三瓶失去标签的液 体: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
②分析Cu、Fe分别与浓、稀硝酸反应
反应规律:
金属
浓硝酸
高价金属 + NO2
稀硝酸
高价金属 + NO
①几乎和所有金属(除金、铂等少数金属外, 王水(浓HNO3和浓HCl按体积比1:3配制)能 溶解金、铂)
②与任何金属反应均不生成H2,说明呈现氧化 性的不是H+而是HNO3 ,但由于H+的量决定 HNO3的量,所以硝酸发生化学反应时要特别关 注H+的浓度。
石蕊试液
(2)若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然后打开b活塞,在烧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烧瓶I 和Ⅱ中同时产生“喷泉”现象
奇妙的“双喷泉”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验证NH3和HCl的 有关性质.实验前a、b、c活塞均关闭。
石蕊试液
常温常压下不能 存在 (致冷剂)
常温常压下可存在
4、用途
制纤维、塑料、染料
氨 制铵盐、
制纯碱
制尿素
制硝酸
制医用稀氨水、 用做致冷剂
小结:
7、N2、H2O 8、NO、H2O 9、N2 、NH4Cl 10、N2、Cu、H2O 14、(NH2)2CO
11、[Cu(NH3)4]2+
1、NH3•H2O
2、NH4Cl
A
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 增大锥形瓶内气体的压强产生喷泉 。
1、图甲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
泉的是___
A、HCl和H2O
B、O2和H2O
B
C、NH3和H2O
D、CO2和NaOH溶液
D 2、图乙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
(2)蘸有浓盐酸(浓硝酸)的玻璃棒接近试管口(产生白烟)
(1)棉花团的作用: 防止与空气形成对流, 提高集气速度和纯度。
(2)实验室中还可以用 哪些方法制氨气?
①加热浓氨水法: 气体的溶解性规律?
②浓氨水加碱石灰法: 碱石灰吸水、溶解时放热,增大了OH-浓度平衡逆移。
1. 氨气的物理性质 2. 氨分子的结构:
方法②:用冰水浇注烧瓶,降低烧瓶内氨气的温度,使气 体压强减小,水上升与氨气接触进一步减小压强形成喷泉。 小结:以上方法为减小烧瓶内气体的压强而产生喷泉。
在图3的锥形瓶外放一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
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
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 )
A、浓硫酸 B、食盐 C、硝酸钾 D、硫酸铜
NH3
3、NH4NO3
4、(NH4)2SO4
5、NH4HCO3
12、[Ag(NH3)2]+
13、CaCl2•8NH3
1、NH3+ H2O
NH3•H2O
NH4++OH-
2、NH3+HCl=NH4Cl
3、NH3+HNO3=NH4NO3
4、2NH3+H2SO4=(NH4)2SO4
5、NH3+H2SO4=NH4HSO4
4NH3+5O2 =
Pt
NH3+Cl2 NH3+CuO
◆氨水中的粒子
分子:
H2O 、NH3 、NHOH- 、H+
物质分类 构成微粒 主要性质 存在条件
液氨
氨水
纯净物 (非电解质) 混合物
NH3分子 不具有碱性
NH3、H2O、NH3·H2O NH4+ OH- H+
具有弱碱性
浓HNO3 、AgNO3 、氨水、氯水、溴 水、AgBr、AgI等。
4、如何消除浓硝酸的黄色?
2、硝酸的化学性质
一元强酸,易挥发,不稳定(分解),强
氧化性 1、见光或受热分解
光
4HNO3 =热 2H2O + 4NO2↑+ O2↑
二、氨和铵盐
实验室制氨气
1、药品:
氯化铵晶体、熟石灰固体
2、原理: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3、装置: 4、干燥: 5、收集:
固+固,加热型
(与O2的发生装置相同)
用碱石灰
(CaO 与NaOH固体混合物)
向下排空气法
6、验满: (1)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NO2 +H2O
CH3CH2OH+HNO3
浓硫酸 △
CH3CH2ONO2+H2O
③与含有苯环结构的蛋白质作用,呈黄色。
5、硝酸的制备
工业生产:
NH3 NO
NO2
主要原料:
氨气、空气、水
主要原理:
Pt
4NH3 + 5O2
4NO 8+060H℃2O
2NO +O2 = 2NO2
下图所示,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 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
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
该实验的原理是: 氨气极易溶解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
请讨论在不改装置的前提下引发下图喷泉的方法?
方法①:打开夹子,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该实 验的原理是: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氨气 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
①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比空气轻的气体
②极易溶于水 ③易液化
三角锥形
思考:氨分子 为极性还非极性分子?
正四面体
常见气体的溶解性:
NH3 HCl SO2 H2S Cl2 CO2 700 500 40 2.6 2 1
下列装置可作为极易溶于水的气体的吸收装置的是(
)
ABC
A
B
C
A
B
C
请大家写出A、B两种装置能防止倒吸的原理。
(3)通过挤压胶头滴管和控 制活塞的开关,在烧瓶I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Ⅱ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 作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
活 先关闭活塞b,打开 塞a和c,挤压胶头滴管中的水,然后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
拓展延伸
烧瓶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思考:在标准状况下,用一充满NH3气体的烧瓶进行 喷泉实验,当水充满整个烧瓶后(假定NH3不扩散到 烧杯中),烧瓶内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提示:氨水的溶质是氨气. nB
CB= Vaq
小结:喷泉实验计算问题的关键,形成溶液的体 积=所消耗的气体体积
2、化学性质:
3.只用一种试剂,就可区别NH4Cl、Na2SO4 、 KCl、
(NH4)2SO4、AlCl3五种无色溶液,这种试剂是
A、NaOH溶液
B、AgNO3溶液
D
C、BaCl2溶液
D、Ba(OH)2溶液
高考考点分析:
本节考点主要有: ①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②硝酸的还原产物的判断; ③NO3-陷阱的设置。
A、Cu与稀盐酸
B、NaHCO3与NaOH溶液
)
C、CaCO3与稀硫酸 D、NH4HCO3与稀盐酸
乙 3、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原理与上述_____(填图甲或图乙)装置的原理相似。
归纳反思
喷泉实验
1.关键:
形成压强差
2.途径: 3.延伸:
① 减少“上瓶”的压强 ② 增加“下瓶”的压强 ①尾气处理(防倒吸装置选择) ②烧瓶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等计算
(3)与一些还原性物质的反应
3Fe2+ + 4H+ + NO3- = 3Fe3+ + NO↑+ 2H2O 3FeO+10HNO3(稀)=3Fe(NO3)3+NO↑+5H2O
3H2S+2HNO3(稀)=3S↓+2NO↑+4H2O
(4)与有机物的反应
①硝化反应:硝基苯、三硝基甲苯
+HNO3
浓硫酸
△
②酯化反应:硝酸乙酯、硝化甘油、硝化纤维
思考: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验证NH3和 HCl的有关性质.实验前a、b、c活塞均关 闭.
(1)若要在烧瓶Ⅱ中产生“喷泉” 现象,烧瓶I中不产生“喷泉”现象, 其操作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闭活塞c,打开活塞a和b,挤压胶头滴管中的水
A.Al3+、NO3-、CO32-、Na+
B.Fe2+、H+、NO3-、Cl-
C.Fe3+、Na+、SCN-、Cl-
D.I-、H+、Na+、NO3-
BD
硝酸(HNO3)
1、硝酸的物理性质 (1) 纯硝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密度比水大;硝酸能以任意比溶解于水;
(2) 低沸点(83℃)、易挥发,在空气中 遇水蒸气呈白雾状;
(1)与水反应:
(2)与酸反应:
NH3 + H+ = NH4+
(3)与CO2反应:
NH3+CO2+H2O = NH4HCO3
NH3+CO2+H2O+NaCl=NH4Cl+NaHCO3↓
2NH3+CO2 CO(NH2)2+2H2O
CO一(N定H2温)2+度H2O 一定压强
(NH4)2C微O3生物
(4)还原性:
(2)与活泼金属反应不产生H2。 (3)与碱和碱性氧化物反应:比较与CuO
FeO的反应
(4)与盐反应:比较与Na2CO3、Na2SO3 的反应
3、强氧化性:
与还原性物质反应:如金属单质、非金属 单质,Fe2+、I-、S2-、SO2等。 (1)与金属反应 不产生氢气,
N元素被还原 ①常温时,Fe、Al遇浓硝酸也被钝化
6、NH3+H2O+CO2=NH4HCO3
7、4NH3+3O2(纯氧) =2N2+6H2O
8、4NH3+5O2=4NO+6H2O(催化剂加热)
9、8NH3+3Cl2=N2+6NH4Cl
10、2NH3+3CuO=3Cu+N2+3H2O
11、2NH3+Ag+=[Ag(NH3)2]+
12、4NH3+Cu2+=[Cu(NH3)4]2+
13、8NH3+CaCl2= CaCl2•8NH3
14、2NH +CO =CO(NH ) +H O(180℃、
1、下列不属于铵盐的共同性质是( A )
A、加热时一定有氨气生成 C、都是晶体 B、与碱共热时都产生氨气 D、易溶于水
2、检验铵盐的方法是将待测物取出少许放入试管中,
然后( ) D
A、加热,用润湿红色石蕊试纸在管口试之。 B、加水溶解,用红色石蕊试纸试其溶液。 C、加强碱溶液,加热,滴入酚酞试剂。 D、加苛性钠溶液加热,用润湿红色石蕊试纸在管口 试之。
1.下列反应中HNO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
A、C+浓HNO3
B、FeO+HNO3
C、Fe2O3+HNO3
D、Cu+浓HNO3
BD
2.利用下反应制相同质量的硝酸铜时,从理论上,消耗硝酸质量最多的是
A、Cu+浓HNO3 B、Cu+稀HNO3 C、CuO+HNO3 D、 Cu(OH)2+HNO3
A
3.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③与金属反应硝酸既起氧化剂的作用,又起酸 的作用。
④硝酸与变价金属(如Fe)反应,根据硝酸的 量的多少分别得到低价、高价或两种价态共存 的混合物。
图1装置可用于( B ) A.加热NaHCO3制CO2 B. 用Cu与稀HNO3反应
制NO C. 用NH4Cl与浓NaOH
溶液反应制NH3 D. 用NaCl与浓H2SO4反
应制HCl
点评: 综合考查学生对常见气体的制备原理和收集方法的掌握,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 力。实验室制备气体要遵循以下原则:①操作简便可行;②容易分离提纯;③经济实惠 防毒。
(2)浓硝酸与非金属的反应(C、S等)
B
H3BO3
C + HNO3(浓) P
CO2 + NO2
H3PO4
S
H2SO4
I2
HIO3
A、倒立漏斗式:这种装置可以增大气体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液对气体的 吸收。当易溶性气体被吸收液吸收时,导管内压强减少,吸收液上升到漏斗中,由于漏 斗容积较大,导致烧杯中液面下降,使漏斗口脱离液面,漏斗中的吸收液受自身重力的 作用又流回烧瓶内,从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
A
B
C
B、肚容式:当易溶于吸收液的气体由干燥管末端进入液被吸收后,导气管内压强减少, 使吸收液倒吸进入干燥管的吸收液本身质量大于干燥管内外压强差,吸收液受自身重量 的作用又流回烧杯内,从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这种装置与倒置漏斗很类似。
硝酸浓度 越大,越 易分解!
问题:久置硝酸为什么变黄?浓硝酸应如何
保存? 下列物质的溶液在长期放置的过程中因被氧
化而成黄色的是( CE )
A.浓硝酸 B.工业盐酸 C.氯化亚铁
D.浓溴水 E.KI溶液
F.石炭酸
G.Na O 固体 H.氢硫酸 I.水玻璃
2、酸的通性
(1)与指示剂作用, 稀硝酸与石蕊试液变红,加热不褪色 浓硝酸与石蕊试液变红,加热褪色
(3)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为69%,质量 分数为98%以上的浓硝酸通常叫做“发烟 硝 酸”。 ①开瓶瓶口有白雾②挥发性酸用
浓硫酸制取③与浓氨水产生白烟 ④参与化学反应温度不宜过高
1、哪些事实能说明HNO3是强挥发性酸? ①打开盛浓硝酸的试剂瓶,瓶口产生白雾 ②敞口久置的浓硝酸质量减轻 ③实验室可以用NaNO3固体与浓硫酸反应制 取HNO3 2、不打开瓶盖如何鉴别三瓶失去标签的液 体: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
②分析Cu、Fe分别与浓、稀硝酸反应
反应规律:
金属
浓硝酸
高价金属 + NO2
稀硝酸
高价金属 + NO
①几乎和所有金属(除金、铂等少数金属外, 王水(浓HNO3和浓HCl按体积比1:3配制)能 溶解金、铂)
②与任何金属反应均不生成H2,说明呈现氧化 性的不是H+而是HNO3 ,但由于H+的量决定 HNO3的量,所以硝酸发生化学反应时要特别关 注H+的浓度。
石蕊试液
(2)若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然后打开b活塞,在烧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烧瓶I 和Ⅱ中同时产生“喷泉”现象
奇妙的“双喷泉”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验证NH3和HCl的 有关性质.实验前a、b、c活塞均关闭。
石蕊试液
常温常压下不能 存在 (致冷剂)
常温常压下可存在
4、用途
制纤维、塑料、染料
氨 制铵盐、
制纯碱
制尿素
制硝酸
制医用稀氨水、 用做致冷剂
小结:
7、N2、H2O 8、NO、H2O 9、N2 、NH4Cl 10、N2、Cu、H2O 14、(NH2)2CO
11、[Cu(NH3)4]2+
1、NH3•H2O
2、NH4Cl
A
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 增大锥形瓶内气体的压强产生喷泉 。
1、图甲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
泉的是___
A、HCl和H2O
B、O2和H2O
B
C、NH3和H2O
D、CO2和NaOH溶液
D 2、图乙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
(2)蘸有浓盐酸(浓硝酸)的玻璃棒接近试管口(产生白烟)
(1)棉花团的作用: 防止与空气形成对流, 提高集气速度和纯度。
(2)实验室中还可以用 哪些方法制氨气?
①加热浓氨水法: 气体的溶解性规律?
②浓氨水加碱石灰法: 碱石灰吸水、溶解时放热,增大了OH-浓度平衡逆移。
1. 氨气的物理性质 2. 氨分子的结构:
方法②:用冰水浇注烧瓶,降低烧瓶内氨气的温度,使气 体压强减小,水上升与氨气接触进一步减小压强形成喷泉。 小结:以上方法为减小烧瓶内气体的压强而产生喷泉。
在图3的锥形瓶外放一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
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
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 )
A、浓硫酸 B、食盐 C、硝酸钾 D、硫酸铜
NH3
3、NH4NO3
4、(NH4)2SO4
5、NH4HCO3
12、[Ag(NH3)2]+
13、CaCl2•8NH3
1、NH3+ H2O
NH3•H2O
NH4++OH-
2、NH3+HCl=NH4Cl
3、NH3+HNO3=NH4NO3
4、2NH3+H2SO4=(NH4)2SO4
5、NH3+H2SO4=NH4HSO4
4NH3+5O2 =
Pt
NH3+Cl2 NH3+CuO
◆氨水中的粒子
分子:
H2O 、NH3 、NHOH- 、H+
物质分类 构成微粒 主要性质 存在条件
液氨
氨水
纯净物 (非电解质) 混合物
NH3分子 不具有碱性
NH3、H2O、NH3·H2O NH4+ OH- H+
具有弱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