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教学设计教案资料

合集下载

3.9对外开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3.9对外开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1.加强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增加互动环节,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3.优化板书设计,使其更具艺术性和趣味性。
4.及时反馈课后作业,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进度。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在本节课中,我们共同探讨了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相关内容。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决策,它以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为具体形式,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下面,我们将通过以下两个环节来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板书设计
①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知识点:对外开放的定义、形式与途径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影响:经济增长、技术引进、市场拓展
-成功案例: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
②简洁明了:
-关键词:开放、改革、现代化、经济特区
-核心句:对外开放——中国发展的关键抉择
③艺术性和趣味性:
-使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关键词和重点内容。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关于对外开放对当地经济影响的调研作业。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学生阅读与对外开放相关的书籍和文章,观看纪录片。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出建设性反馈。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结合课堂所学,完成调研报告。
-拓展学习: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进一步探索对外开放的深远影响。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与理解:
-描述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形式,如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
-说出对外开放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以及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阐述对外开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理解其与改革开放的内在联系。
2.能力与技能: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的过程,认识对外开放的巨大作用。

2、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

3、了解认识历史的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观察地图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外开放的进程难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理解加入世贸组织的意义【教学方法】要帮助学生养成使用历史地图的习惯,教会学生运用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看视频,对比1972年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的变化,通过视频的直观感受,了解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用图片展示邓小平访问日本和美国的场景,从小平的话中了解到我们中国需要大力发展,需要进一步打开局面,但是当时中国的国情让我们必须依托助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于是,小平爷爷1979年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2、让学生阅读教材第一部分并结合课本P44的示意图找出我国在1980年设立了哪些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分属哪些省?3、继续出示邓小平如此出牌的理由,让学生再结合地理知识思考这些经济特区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并回答,最后教师做出总结。

4、让学生阅读课本P45“知识拓展”,了解“特区”一词的由来,探究:经济特区“特”在何处?并给出两段材料作为佐证。

5、学生观看微课,感受深圳在设立经济特区前后的图片进行对比,并点明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6、出示邓小平为深圳经济特区的题词,强调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认识经济特区的设立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7、学生讨论思考:今天的改革开放和过去的开放通商口岸有何不同,通过问题的探讨学生更清晰的认识到经济特区是我们的主动对外开放,是为了促进国家发展的强国之路。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1、学生阅读课本第二部分内容,观看微课,了解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观看完微课后做导学案关于本子目的题,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初中对外开放教案

初中对外开放教案

初中对外开放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与发展,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的过程,认识对外开放的巨大作用;理解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了解认识历史的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观察地图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分析和评价历史,在了解对外开放史实的基础上,理解对外开放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利用教材有关对外开放地区的地图,理解并掌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认识对外开放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极大提高,使学生感受到对外开放则兴,闭关自守则衰,理解我国继续扩大开放的意义。

【教学重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对外开放的格局。

【教学难点】理解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我们上节课讲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一个伟大的历史决策是什么?学生:改革开放。

教师:向前追溯历史,咱们中国古代也有对外开放的事件,你们知道哪些古代对外开放的事件呢?学生:鉴真东渡、遣唐使来华、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等。

教师:但是,到了清朝末年,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我国逐渐落后。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和经济方面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

二、新课讲授1. 经济特区的建立教师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并提出问题:歌词中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学生提示: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国家对这个圈”采取了怎样的特殊政策和灵活的措施?学生提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2. 对外开放的格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教材中的地图,理解并掌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初中历史对外开放优秀教案

初中历史对外开放优秀教案

初中历史对外开放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各国对外开放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教学目标:
1. 了解各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 掌握各国对外开放所带来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各国对外开放的历史事件和影响
难点:理解不同国家对外开放的原因和背景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和介绍国家之间的贸易、文化交流等情况,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学习历史(15分钟)
1. 介绍中国自清朝以来的对外开放政策,包括鸦片战争、开埠、洋务运动等历史事件。

2. 介绍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俄罗斯的对外扩张,以及欧洲列强对非洲和亚洲的殖民扩张。

三、探讨影响(15分钟)
1. 分组讨论各国对外开放所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影响。

2.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进行互动交流。

四、实践应用(10分钟)
1. 分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国家对外开放的情况,体验历史事件。

2. 小组展示表现,分享感受。

五、总结(5分钟)
1. 总结各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原因和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现代全球化背景下的对外开放政策。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各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和原因,掌握各国对外开
放所带来的影响,培养其历史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第9课对外开放优秀教案

第9课对外开放优秀教案

第9课对外开放优秀教案对外开放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积极主动地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加强联系,进行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对外开放旨在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在这堂课中,我们将重点介绍对外开放的概念、意义以及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和经验。

一、概念与意义对外开放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开展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的开放,还包括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开放。

对外开放使各国从中受益,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对外开放的意义在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提高科技水平等方面。

首先,对外开放能够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商品和服务的流动性,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其次,对外开放能够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拓宽了视野,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最后,对外开放能够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国内的科技水平和生产力。

二、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和经验中国的对外开放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对外开放政策和制度。

中国对外开放的经验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持续稳定的对外开放政策。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大方向不变,始终将对外开放作为发展的基本国策。

同时,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对外开放政策。

其次,积极主动的拓展对外开放领域。

中国不仅在经济领域进行开放,还积极开展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拓宽了合作的领域,提升了国际影响力。

再次,开放与改革相结合。

中国的对外开放与改革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通过开放,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经济的改革和发展。

最后,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总之,对外开放是中国的重要发展战略,使中国得以融入全球化进程,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对外开放政策和制度,中国将继续在全球舞台上发挥积极的作用,为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对外开放初中政治教案

对外开放初中政治教案

对外开放初中政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外开放的含义、意义和内容。

2. 使学生认识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理解对外开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积极投身改革开放事业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对外开放的含义和意义。

2. 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及具体做法。

三、教学难点:1. 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2. 对外开放中如何处理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与抵制腐朽文化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我国对外开放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 案例分析法:列举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体育等方面的对外开放事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对外开放的具体做法。

3.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对外开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我国对外开放的成就图片,如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举办奥运会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成就的背后,离不开我国的哪一项基本国策?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对外开放的含义、意义和内容。

3. 课堂讲解:讲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分析对外开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重点讲解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对外开放中吸收外来先进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4. 案例分析:列举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体育方面的对外开放事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对外开放的具体做法。

5.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对外开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6.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认识到,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根本途径。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支持和参与对外开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7.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对外开放的理念,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认识到对外开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 对外开放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 对外开放 教案

第9课对外开放教案【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掌握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知道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了解中国加入WTO的基本情况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比较近现代对外开放的不同,增强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认识到对外开放是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全球化时代的要求,树立对外开放的观念和意识。

重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的格局。

难点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流程】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情景引入一、导入新课方案一下列图片展示了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的变化,同学们看图后得到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来一探究竟。

改革开放前的深圳改革开放后的深圳方案二新华社北京2019年4月1日电: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师:播放图片,解说有关历史,创设情境。

生:欣赏图片,思考问题,激发求知欲。

师点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80年,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是正确的。

”建立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伟大尝试,而经济特区的成功,证明这一尝试是非常正确的,我们的对外开放事业要不要继续进行下去?要不要扩大对外开放?二、对外开放的扩大【问题1】结合教材第43页最后一个自然段,和教材第44页第一个自然段,简述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大致经过。

【问题2】现如今,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什么?【问题3】当今我国的对外开放和近代中国的开放一样吗?为什么?【过渡】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光有请进来是不够的,还提出了走出去的战略。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教案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教案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教案第一章:对外开放的概念与意义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对外开放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对外开放的意义。

1.2 教学内容对外开放的定义:向外界开放,开展对外经济、文化、科技等交流与合作。

对外开放的意义: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增进人民福祉等。

1.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对外开放的概念和意义。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案例解释对外开放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第二章: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与现状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

让学生掌握我国对外开放的现状。

2.2 教学内容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与实施。

我国对外开放的现状: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3 教学活动观看视频:播放我国对外开放历程的相关视频资料。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我国对外开放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挑战。

第三章: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让学生了解对外开放政策对国家发展的作用。

3.2 教学内容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扩大对外开放领域、优化对外开放结构等。

对外开放政策的作用: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促进科技创新等。

3.3 教学活动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更好地实施对外开放政策。

第四章:对外开放的关键环节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对外开放的关键环节。

让学生掌握提高对外开放质量的方法。

4.2 教学内容对外开放的关键环节: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等。

提高对外开放质量的方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培养人才等。

4.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我国对外开放关键环节的现状和问题。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案例展示提高对外开放质量的方法和效果。

第五章:对外开放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对外开放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

让学生掌握对外开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教案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教案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教案第一章:对外开放的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对外开放的定义和意义。

让学生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历程。

让学生理解对外开放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2 教学内容对外开放的定义和意义:介绍对外开放的概念,解释对外开放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历程:回顾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包括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举措和发展阶段。

对外开放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包括吸引外资、促进技术进步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等。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对外开放的定义、意义和发展历程。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我国对外开放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对外开放的作用。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对外开放定义和意义的理解。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历程和作用,通过小组汇报来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对外开放的主要领域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领域。

让学生理解不同领域的对外开放政策和措施。

2.2 教学内容对外开放的主要领域:介绍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领域,包括贸易、投资、科技、教育等。

对外开放政策和措施:分析不同领域的对外开放政策和措施,包括自由贸易区、外资企业、科技创新合作等。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对外开放的主要领域和相关政策。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外资企业和科技创新合作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不同领域的对外开放措施。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对外开放主要领域的了解。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领域的对外开放政策和措施,通过小组汇报来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

让学生理解这些举措对于推动对外开放的作用。

3.2 教学内容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介绍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包括一带一路倡议、国际产能合作、自由贸易区建设等。

【范文】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教学案

【范文】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教学案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教学案一、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对外开放带来的好处,理解并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知识能力目标:明确将对外开放作为我国基本国策的必然性及实行过程中坚持的正确态度。

二、重点难点重点:坚持对外开放难点: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关系三、教(学)法设计:合作讨论法、材料分析法、知识讲解法四、课堂教学导入:(个性化备课)授新:一、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活动一:感同身受话开放结合教材P47的故事,提出问题:你能举一些身边的“神话”故事吗?二、坚持对外开放活动二:合作探究找原因探究主题1.你觉得怎样才算是开放的社会(你对开放这个词是怎样理解的)?探究主题2.我们国家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不对外开放行不行)?看《中国入世了》录像,小组讨论:①小组讨论:我国为什么要加入世贸组织?入世后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②刚才在录像中世贸组织所有成员国的掌声和拥抱说明了什么?③小组讨论:你是怎样认识入世给我们带来的挑战?活动三:辨别分析解迷惑看《邓小平谈开放》录像,辨别分析“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

小结:(个性化备课)五、填一填——知识结构更明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实行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2、现阶段对外开放的特点:、。

3、在坚持对外开放中,必须始终把、作为本国发展的根本基点。

六、练一练——步步为营学的牢单项选择、我国明清之际曾实行了“片帆寸板不得下海”的海禁政策,正常航海贸易断绝,从而使得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

可见()①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奉行闭关锁国政策;②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封闭只能导致落后;③中国长期以来处于停滞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④实行对外开放是吸取了历史教训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2.历经15年的艰苦谈判,我国终于迎来了历史性的时刻:XX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43个成员国。

这说明()A、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B、中国可以离开世界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只有利没有弊判断题:(对的括号内写“对”,错的在括号内写“错”、我国对外开放并不是对所有国家都开放。

第九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第九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第九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第九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第九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九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的过程,认识对外开放的巨大作用;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了解认识历史的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观察地图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了解对外开放史实的基础上,理解对外开放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在运用地图了解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掌握观察和分析地图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开放史实我国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认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培养面向世界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2、难点:开放领域的扩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教学过程】A.导入新课:1·出示列强瓜分中国漫画,探究原因:闭关锁国2·出示材料:“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文选》”(引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改革开放)3·要怎样对外开放?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并出示歌词(歌词中“一个圈让一座有一座的高楼大厦崛起。

”这个圈是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对外开放上坐的一个尝试。

在几个地方建立起一块特殊的区域——经济特区)B.讲授新课:一、尝试——经济特区1、时间:1980年2、名称:深圳、厦门、汕头、珠海(谐音:“生下三头猪”,以便学生记忆)3、“特”?(出示材料:邓小平谈话“…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特区…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尝试成功与否?出示深圳、厦门、汕头、珠海现状图,感受大城市繁华景象具体说明深圳变化:小渔村图&深圳现状图+56.5万人的逃港事件“25岁,用青春把小渔村变成大都市;25年,用前无古人的速度…”(深圳速度)4、作用出示材料:“特区是个窗口…从特区可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

《对外开放》教案

《对外开放》教案

课堂小结与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对本课的知识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和意 义。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思考对外开放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以及未来中国 对外开放的趋势和前景。同时,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外阅 读或研究任务,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视野和深化理解。
04
学生学情分析与应对策略
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明确评价标准
制定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评价标准,确保 评价内容具有可衡量性和客观性。
多样化评价方式
综合运用测试、作业、课堂表现等多种评 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注重过程评价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 反馈和指导,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并调整教学策略
畅通反馈渠道
建立有效的师生沟通渠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及时了解 学生需求。
教学实习
参与教学实习活动,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升自己 的教学实践能力。
社会调研
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研活动,指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案例研究 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注重反思总结,促进专业成长
教学反思
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 思总结,发现问题和不足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 法。
经验分享
03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
导入方式
通过展示一些对外开放的历史图 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 主题。
导入内容
简要介绍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和 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新课学习环节
知识点讲解
详细讲解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 和成果,包括经济特区、沿海开 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等内容
的介绍。
案例分析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对外开放的 利弊、未来发展趋势等问题。

2023_2024学年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9《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2023_2024学年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9《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2023_2024学年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9《对外开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对外开放》这一课时主要讲述了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背景、过程和成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主要成就。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外开放的背景: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2.对外开放的过程:从试点到全面展开,从沿海到内地3.对外开放的主要成就:吸引外资、引进技术、拓展市场、促进改革和发展4.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外开放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的事例和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对外开放的政策和成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对外开放的背景、过程和主要成就,掌握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主要成就3.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对外开放事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2.相关历史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3.课堂讨论题目和小组活动方案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我国对外开放的取得的成就,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国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2.呈现(10分钟)介绍对外开放的背景、过程和主要成就,让学生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情况。

初中历史教案对外开放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对外开放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对外开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识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内容。

(2)掌握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资料、图片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实行对外开放是加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发展规律的要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内容。

2.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1.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

2. 学生对对外开放重要性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所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在这样的形势下,应该如何应对?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内容。

(2)学生结合教材,探究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

3. 课堂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彼此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内容的理解。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总结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我国对外开放的具体案例,如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使学生认识到实行对外开放是加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发展规律的要求。

6. 布置作业: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撰写一篇关于对外开放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对外开放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对外开放教案

对外开放教案

对外开放教案教案:对外开放教学目标:1. 了解对外开放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发展历程;3. 分析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教学内容:1. 对外开放的概念a. 对外开放的定义和内涵;b. 对外开放的意义和目标;2. 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发展历程a. 改革开放的起点和背景;b. 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主要阶段和特点;3. 我国对外开放的成就和问题a. 经济方面的成就和挑战;b. 社会方面的成就和问题;c. 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影响;4. 发展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和策略a. 发展对外开放的意义和作用;b. 发展对外开放的重要原则;c. 发展对外开放的主要策略和措施。

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引入对外开放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对外开放的意义和目标。

2. 分组讨论,让学生了解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发展历程,可以通过课堂演讲或小组报告的方式展示。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我国对外开放的成就和问题,并列举实例进行支持。

4. 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发展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和策略,强调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的培养。

5.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我国对外开放的论文或报告,提出自己对发展对外开放的建议和看法。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的质量来评价。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论文或报告进行评分,评价学生对对外开放政策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1. 幻灯片、图表和案例资料:用来引导学生了解对外开放的概念、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发展历程和对外开放的成就与问题。

2. 课外阅读材料:提供给学生深入了解对外开放的背景和国际形势的资料。

注意事项:1. 课堂氛围要积极活跃,鼓励学生多进行讨论和互动。

2. 为了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家到课堂上进行分享和交流。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 《第9课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 《第9课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与发展,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的逐步扩大的过程,认识对外开放的巨大作用;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了解认识历史的多种途径和方法,提高观察地图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分析和评价历史,在了解对外开放的史实基础上,理解对外开放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利用历史地图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地图的能力,能够认识事物发生的来龙去脉,理解空间因素对认识历史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认识对外开放的重要性,树立学生开放的意识,培养学生与时俱进和面向世界的意识。

【教材分析】《对外开放》是八年级下册第9课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对外开放实行的两大战略,“引进来”和“走出去”。

重点介绍了设立经济特区,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过程及其特点。

教材上一节课介绍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基本情况与成果。

而本节课介绍的对外开放的过程与影响,他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举措。

可以这么说,没有对外开放,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也无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因此本节课的地位非常重要,不容忽视。

本课共有三部分内容: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三部分内容呈递进关系:时间关系上的递进、开放领域的递进、开放成效的递进。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系统学习,阅读分析能力和对某些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已有一定提高,初步具备了用历史的眼光来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改革开放的史实对学生来说相对久远,他们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却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缺乏亲身体验。

因此,在安排本课教学时,教师要尽提供适量资料,设置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浅出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习。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对外开放教学目标•了解对外开放的概念和意义•分析对外开放对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影响•掌握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和途径教学内容1.什么是对外开放?–对外开放的定义–对外开放的背景和发展历程2.对外开放的意义–加速经济发展–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文化交融3.对外开放的影响–国家层面的影响–企业层面的影响–个人层面的影响4.对外开放的原则和途径–广义对外开放和窄义对外开放–建设开放经济新体制–深化与地区和国家的合作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讲解对外开放的定义、意义、影响和原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讨论法:以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的方式,对对外开放的影响和途径展开深入探讨。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相关的对外开放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对外开放在实践中的具体效果。

教学步骤1.导入:与学生共同探讨“对外开放”这个词汇的含义,并引导学生思考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2.介绍对外开放的定义和背景,探讨对外开放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我国的实践意义。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讨论对外开放对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影响。

4.全班讨论: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共同总结对外开放在不同层面的影响。

5.讲解对外开放的原则和途径,引导学生了解广义对外开放和窄义对外开放的区别与联系。

6.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深入探讨对外开放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

7.总结与拓展: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对外开放对未来的影响和挑战。

教学资源•教材:教科书或其他相关教学资料•课件:包含对外开放的定义、图表、案例等内容•讨论提示:为学生提供讨论问题和指导课堂评价•学生的小组讨论成果和全班讨论的参与度•学生对案例分析的理解和提出的问题•学生对对外开放原则和途径的掌握程度课外拓展活动1.自选国际事件:要求学生选择一则国际事件,分析该事件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并写一篇小论文进行分享。

2.对外开放的演讲比赛:学生以对外开放为主题,进行演讲比赛,展现自己对对外开放的理解和见解。

对外开放教案

对外开放教案

对外开放教案教案标题: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性与影响教案主题:对外开放教育实践教学目标:1. 了解对外开放政策的背景、重要性和影响。

2. 需要学生通过教学材料和小组讨论,分析对外开放政策对国家经济、教育和文化的影响。

3. 学生能够评估自身对外开放政策的熟悉程度以及自身对外开放政策的态度。

教学建议:1.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对外开放政策的背景、重要性和影响。

2.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真实案例、新闻报道等材料,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3.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见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政策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外开放政策的思考。

二、教学主体(30分钟):1. 讲解对外开放政策的背景、重要性和影响。

2.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对外开放政策对国家经济、教育和文化的影响,并记录下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 小组展示和讨论: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并展开整个班级的讨论。

三、总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总结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性和影响,并评价学生的讨论成果。

四、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阐述自己对外开放政策的理解和态度。

教学资源:1. 材料:对外开放政策的相关资料、真实案例、新闻报道等。

2. 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笔等。

教学评估:1.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作业来评价教学效果。

2. 学生在讨论中是否能够提出有逻辑的观点和论据,能否合理解释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性和影响。

3. 通过对学生作文的评阅,评估学生对外开放政策的理解和态度。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查询更多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对外开放政策的发展历程和影响。

2. 学生可以进行调研,了解当地对外开放政策的具体情况,并撰写调研报告。

3. 学生可以通过交流和讨论,深入了解不同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总结:本教案通过讲解、小组合作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对外开放政策的背景、重要性和影响。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主要介绍了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及这一政策带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对外开放的初步尝试、对外开放的全面展开、加入世界贸易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认识对外开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对于本课的内容,他们可能已经知道一些对外开放的基本情况,但对于对外开放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对外开放政策的内涵和意义,并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感受到对外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变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过程和成果,认识对外开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过程和成果。

2.教学难点:对外开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对外开放带来的变化。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对外开放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对外开放的具体内容。

3.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对外开放的政策、过程和成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4.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收集与对外开放相关的图片、视频、文字材料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学生活动:提前布置学生查阅与对外开放相关的资料,做好预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和现在的对比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国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对外开放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变化?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过程和成果,让学生对对外开放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对外开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⑴知道经济特区创设的作用和影响。

⑵了解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是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⑶了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了解80年代初经济特区的创设,90年代初的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21世纪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中国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认识对外开放,从方法论看,是借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的聪明举措;从现实需要看,是促进中外交流,加快经济发展的英明决策;从长远意义来看,是打破封闭,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教学要点】
重点:对外开放的的进程及特点。

难点:如何深入浅出的理解加入世贸组织是把双韧剑。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导入新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史上又一个伟大的转折点,会议作出了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其中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并扩大,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建设新貌。

【新课探究】
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目的: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资金,形成对外开放的局面。

2.时间和特区: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

3.特区企业形式: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

4.作用:⑴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⑵对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发展生产、扩大出
口、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等起到了重大作用;⑶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⑷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二)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开放广州、上海、天津、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三)沿海开放经济区:1985年,开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区;1990年,开放
上海浦东新区。

(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四)内地开放
思维拓展:由进程可见,我国的对外开放梯次推进,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
对外开放格局。

(利用地图加以形象了解开放格局的特点)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目的:为了更好地实行对外开放,加速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2.时间: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3.意义:这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4.影响:中国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

给我们带来了各种机遇和挑战,必将对21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补充知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利与弊,举例说明如何进行调整。

利:有利于中国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经济的竞争和合作,它可以绕过某些贸易壁垒,充分发挥自身在制造业,加工业,初级产品等方面的优势,开拓贸易市场,确保贸易利益。

弊:加入世贸组织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各种权利和机遇,还有各种义务和挑战,特别是我国的某些弱势项目,或竞争力低或产品老化或技术不具优势,或特色不鲜明等。

调整:举例说明竞争会引起调整。

如我国铁路过去曾被称为“铁老大”。

近年来,随着公路和航空等运输手段的快速发展,铁路的优势不再。

于是,铁路部门不得不通过提速,改善服务来提高竞争力,求生存求发展。

【总结巩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作为加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的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建设新貌。

【作业】1.深圳为什么能很快发展起来?
2.完成本课配套练习并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1.进程:特区—沿海城市—沿海经济区—内地
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