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都江堰的考察报告
2024年参观都江堰水利工程心得总结样本(二篇)
2024年参观都江堰水利工程心得总结样本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大规模水利工程之一。
我有幸来到这里参观,深刻感受到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伟大和智慧。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都江堰市,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56年,是由秦国时期的蜀国国君李冰设计并亲自督造的。
工程主要包括分水口、堰堤、外江引水、千里渠四部分,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川西地区长期水灾的问题,并为农业生产提供水资源。
参观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第一站是分水口,这是整个工程的关键部分。
我们看到了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这就是分水口的源头。
在分水口的区域,有着丰富的植被和野生动物。
通过导水堤坝,水从这里被引到不同的渠道,分别供给内江和外江两个地区的农民使用。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堰堤,这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核心部分。
堰堤全长约1200米,高度达20多米。
堰堤的设计十分巧妙,利用成千上万的大大小小的石块和沙土,将河流水流导引到渠道中。
这种简单而又实用的设计,使得都江堰水利工程可以防止水灾,并且有效分配水资源。
在参观外江引水的路上,我们看到了千百年来河道依然保持着宽阔而稳定的状态。
了解到外江引水的目的是为了将水资源引到四川盆地,供给四川农民使用。
在这一部分,我深刻感受到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巨大规模和长远视野。
最后,我们来到千里渠,这是都江堰水利工程中最长的一段渠道,全长约72公里。
千里渠经过了多次的扩建和修复,但依然保持着原来的轨迹。
沿着渠道,我们看到了农民们依靠这条渠道进行灌溉的场景,这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对农业生产的巨大贡献。
通过参观都江堰水利工程,我深刻体会到了古代人民对于水利工程的智慧和勤劳。
他们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这一伟大的工程,为后代人民造福。
都江堰水利工程不仅解决了当时的水灾问题,也为四川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
这对于一个旱涝灾害频发的地区来说,意义重大。
都江堰水利工程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杰出代表。
都江堰研学报告
都江堰研学报告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作为一名研学生,我有幸前往都江堰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深深感受到了这座古老水利工程的伟大和神奇。
首先,我们来到了都江堰的主体工程——灌县堰。
站在灌县堰上,我看到一条条水渠如蚯蚓般蜿蜒而过,将水引入田间地头。
据导游介绍,这些水渠是根据地势高低而修建的,利用了自然的水流原理,实现了高位引水灌溉低洼田地的目的。
这种古老的水利工程设计,至今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周边农田的灌溉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其次,我们参观了都江堰的著名景点——鱼嘴观瀑。
站在观瀑台上,我看到一股股湍急的水流从两侧的山峰中倾泻而下,形成了一幅壮观的瀑布景观。
据了解,鱼嘴观瀑是都江堰的重要出水口,也是整个水利工程的关键节点。
通过这个观瀑口,激流直下的水流被引入了灌县堰的水渠中,为整个工程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最后,我们来到了都江堰博物馆,对都江堰的历史渊源和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博物馆里,我看到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资料,这些都生动地展现了都江堰古代水利工程的宏伟壮丽和智慧结晶。
同时,博物馆还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多媒体展示和互动体验,向我们介绍了都江堰的保护和利用现状,让我们对这一古老水利工程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通过这次研学之旅,我深刻感受到了都江堰这一古老水利工程的伟大和神奇。
它不仅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重要篇章。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学习,为祖国的水利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都江堰,让我对水利工程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对中国古代智慧有了更深的敬仰。
都江堰水利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为了深入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原理和现代应用,我们一行人于XX年XX月XX日前往都江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习。
二、实习内容1.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与现状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参观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博物馆,了解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和现代应用。
都江堰水利工程始建于公元前256年,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李二郎设计并主持修建。
经过两千多年的风雨洗礼,都江堰水利工程依然发挥着巨大的灌溉、防洪、发电等作用。
2.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原理与结构在参观过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原理和结构。
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部分组成。
鱼嘴是整个工程的核心,它将岷江分为内外两江,实现了“四六分水”,使内江水用于灌溉,外江水用于泄洪。
飞沙堰则用于拦截泥沙,保护内江不受泥沙侵蚀。
宝瓶口则是引水入内江的重要通道。
3.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发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生态公园,了解了水利工程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成果。
公园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的保护。
4.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现代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都江堰水利工程在防洪、发电、灌溉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
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了解了水利工程在防洪、发电等方面的现代化应用。
水利枢纽工程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了对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高效利用。
三、实习体会1. 感受古人的智慧通过实习,我们深刻体会到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价值。
两千多年前,李冰父子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智慧,设计并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为我国水利事业树立了典范。
在新时代,我们应传承和发扬这种智慧,为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2.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实习期间,我们了解到都江堰水利工程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成果。
都江堰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实习时间:20xx年11月27日实习地点:四川省都江堰市指导老师:肖海华二、实习目的本次野外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都江堰水利工程及其周边地质环境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野外实践能力和地质观测技能,提高学生对地质现象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三、实习内容1. 都江堰水利工程考察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实习过程中,我们详细考察了都江堰水利枢纽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了解了其工作原理和工程布局。
2. 地质环境考察实习期间,我们重点考察了都江堰周边的地质环境,包括岷江流域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岩石类型等。
通过实地观测,我们了解了岷江流域的地质特征,以及水利工程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
3. 地质现象观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观察了多种地质现象,如断层、褶皱、滑坡等。
通过对这些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4. 野外地质调查为了提高学生的野外实践能力,我们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地质罗盘、测锤等工具进行野外测量,并记录了相关数据。
四、实习过程1. 准备工作在实习前,我们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背景和地质环境。
同时,我们还准备了实习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如地质罗盘、测锤、笔记本等。
2. 实地考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按照实习计划,依次对都江堰水利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现象进行了考察。
在考察过程中,我们认真观察、记录,并与老师进行交流讨论。
3. 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实习结束后,我们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撰写了实习报告。
五、实习成果通过本次野外实习,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 加深了对都江堰水利工程及其周边地质环境的理解,提高了对地质学基本概念的认识。
2. 学会了使用地质罗盘、测锤等工具进行野外测量,提高了野外实践能力。
3.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都江堰景区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都江堰景区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是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自公元前256年由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以来,都江堰水利工程历经千年,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次报告旨在对都江堰景区的旅游资源、景观特色、游客体验等方面进行总结。
二、旅游资源1. 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景区内主要景点包括鱼嘴、宝瓶口、飞沙堰等。
2. 名胜古迹:都江堰景区内分布着众多文物古迹,如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
3. 自然景观:都江堰景区地处岷江上游,山清水秀,风景优美。
景区内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是徒步、摄影、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
三、景观特色1. 历史悠久:都江堰水利工程始建于公元前256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2. 水利工程独特:都江堰水利工程集防洪、灌溉、发电、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
3. 景观优美:都江堰景区地处岷江上游,山清水秀,风景如画,被誉为“天府之国”的象征。
4. 文化底蕴深厚:都江堰景区内分布着众多文物古迹,见证了我国古代水利文化的辉煌。
四、游客体验1. 游览便捷:都江堰景区交通便利,游客可以选择自驾、公交、火车等多种方式前往。
2. 游览项目丰富:景区内设有多个游览项目,如乘船游览岷江、徒步穿越玉垒山公园、参观伏龙观等。
3. 游客服务完善:景区内设有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休息区等设施,为游客提供便利。
4. 游客满意度高:都江堰景区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游客,游客满意度较高。
五、总结都江堰景区作为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和世界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景观特色。
在未来的发展中,都江堰景区应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游客服务水平,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旅游品牌,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第2篇一、景区概况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始建于公元前256年,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
2024年参观都江堰水利工程心得总结范本(二篇)
2024年参观都江堰水利工程心得总结范本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作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座用于利用水能进行农田灌溉的水利工程。
我有幸参观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古代智慧和人类对自然的掌控能力。
以下是我对参观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心得总结。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境内,包括两项主要的工程,分别是分水工程和排水工程。
分水工程主要是利用都江堰渠和崇州渠将岷江水引入成华渠,经过调洪堰和泄水闸分流到成灌渠和黑水渠,最终进入灌溉区。
排水工程主要是通过灌溉区内安置的渠道将灌溉后的水流排出,保证农田的排水畅通。
参观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第一感受是惊叹于其巧妙的设计和细致的工艺。
都江堰渠和崇州渠的修建采用了水平、垂直和斜坡的结合,通过对地势和水流特点的巧妙应用,使得水流顺利地从源头引入灌溉区,实现了一座高山水利工程的壮丽场景。
同时,灌溉区内的渠道也经过精心设计,确保了灌溉水的快速排除,避免了农田积水和高温天气对作物的影响。
参观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第二感受是对古代劳动者的敬佩和赞叹。
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始于公元前256年,历经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和数十年的建设,共耗费了100多万人的劳动力。
这些劳动者们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这一伟大的工程。
正是由于他们的辛勤努力,都江堰水利工程才能够长期地为斗脉一带的农田提供稳定的灌溉水源,保障了丰收。
参观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第三感受是我们对水资源的珍惜和利用的思考。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源于古人智慧和对生活条件的需求,而如今,人们对于水资源的利用也愈发重要。
参观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都江堰水利工程仍然在发挥作用,为当地农田灌溉提供水源。
这让我想到了当前全球面临的水资源问题,古人智慧和对自然的掌控应该成为我们的借鉴,增强水资源的保护意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参观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最后感受是对于古代文化的怀念和传承的重要性。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水利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都江堰外出考察心得体会
都江堰外出考察心得体会我最近外出考察了都江堰,这是一个美丽的城市,也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之一。
我的考察之旅不仅让我了解到这个城市的美景和文化遗产,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今天我来分享一下我的考察心得和体会。
首先,当我抵达都江堰的时候,我被这里的美景所震撼。
无论是美丽的自然景观还是人造景点,都让我流连忘返。
最令我难忘的是成都都江堰景区。
这里的风景让人惊艳,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这里,我不仅看到了历史的痕迹,还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
其次,我学到了都江堰这个城市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独特价值。
都江堰是我国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之一,被誉为“水利工程史與中國歷史同龄”,它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在水利方面。
它使得当地百姓在干旱季节中也有了充足的水源,使得这片土地能够繁荣昌盛。
在都江堰,我看到了这座水利工程的伟大和精湛,也看到了它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都江堰在当地人的生活中的重要性。
当地百姓将其看做一种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他们认为都江堰对于当地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改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需要我们更加重视和保护都江堰这个文化遗产,也需要我们更好的吸纳利用和传承它。
最后,我从这次外出考察中得到了很多的启示。
除了让我更好的交流,这次考察还让我更好的了解了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悠久的水利工程。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文化和传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应该受到我们的重视和保护。
总之,我的都江堰之行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我将继续保持对这座城市的关注和了解,并将其作为启发我的研究和学术探索的重要资源。
我希望能够与更多的人分享关于都江堰的故事和文化遗产的价值,同时也希望我们能够共同保护和传承这个美丽的城市。
都江堰调研报告
都江堰调研报告都江堰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都江堰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都江堰的历史背景、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情况,以及其对当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保护和传承都江堰文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调研方法通过实地考察、访谈、文献阅读和数据收集等多种方法,收集有关都江堰的相关信息。
三、调研内容1. 都江堰的历史背景都江堰位于四川都江堰市龙池镇,始建于公元前256年,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这座水利工程是由蜀汉将领李冰设计并领导建设的,目的是解决蜀地干旱的水源问题。
2. 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情况都江堰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即分水和引水部分。
分水部分主要是利用岷江、大渡河等河流进行分水,引水部分则通过各种渠道将来水引入成渝平原。
通过与当地工作人员的交流和实地观察,我们了解到都江堰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面临了许多挑战,如水位调节、渠道维护等。
但通过千余年的运行实践,都江堰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灌溉效果,为成渝平原的农业生产提供了稳定的水源。
3. 都江堰对当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都江堰作为一项古老的水利工程,不仅解决了当地的水源问题,还为成渝平原的农业生产提供了稳定的灌溉水源,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都江堰的存在也使得成渝平原的生态环境更加丰富多样,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生态旅游景点。
四、调研结果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都江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都江堰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其设计和建设无论在当时还是今天都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壮举。
其次,都江堰的运行经验告诉我们,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可以有效解决地方的水资源问题,并为当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五、结论及建议保护和传承都江堰文化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一方面,我们应该加强对都江堰的保护工作,修缮渠道和设施,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
另一方面,应加强对都江堰历史文化的研究和推广,提高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感。
妥善利用都江堰的资源也是重要的一项工作。
关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研究报告范文
关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研究报告范文一、引言。
你知道吗?在中国四川有个超级厉害的水利工程,叫都江堰。
这玩意儿可不简单,都两千多年了,还在勤勤恳恳地工作呢,就像一个永远不知疲倦的老黄牛。
今天呢,咱就来好好研究研究这个神奇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二、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基本情况。
# (一)地理位置。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
这个地方就像是老天爷特意挑出来的一样,岷江从这儿奔腾而过,水量那是相当的大,但是呢,以前这岷江可没少给当地百姓找麻烦。
# (二)工程的建造者。
说到都江堰,就不得不提李冰父子。
这父子俩可真是超级英雄般的存在。
在古代,没有什么大型机械,全靠人力和智慧,他们就设计并建造了这个伟大的工程。
李冰就像一个智慧超群的老神仙,带着儿子和当地百姓,一锄头一锄头地把都江堰给建起来了。
三、工程的主要构成部分。
# (一)鱼嘴。
鱼嘴是都江堰水利工程最前端的部分,长得就像一个大鱼嘴巴,把岷江一分为二。
这可不仅仅是为了好看哦。
它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外江用来排洪,内江呢就用来引水灌溉。
就像是一个超级智能的分水器,到了洪水期,它就会让大部分江水流入外江,保证成都平原不会被水淹;到了枯水期,又能巧妙地让更多的江水流入内江,让农田有水灌溉。
这鱼嘴啊,简直就是水利工程里的“智能小管家”。
# (二)飞沙堰。
飞沙堰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霸气。
它在鱼嘴和宝瓶口之间,是一个具有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多重功能的水利设施。
你可别小看它,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就会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就像一个超贴心的“安全阀”。
而且它还有一个神奇的功能,就是排沙。
江水在这儿打个旋儿,沙石就会被甩到外江去,这就保证了内江的河道不会被沙石淤积。
这飞沙堰就像一个会魔法的过滤器,只把干净的水送到宝瓶口。
# (三)宝瓶口。
宝瓶口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最后一道关卡,也是内江进水咽喉。
它就像一个细细的瓶颈,把江水引入成都平原的各个灌溉渠道。
都江堰调查分析报告心得
都江堰调查分析报告心得引言都江堰是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大规模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都江堰对当地经济、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并提供相关数据和分析报告,为进一步保护和利用都江堰提供参考。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取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数据分析等。
在实地考察中,我们深入都江堰地区,观察了已修复的水利设施、农田灌溉情况和当地居民生活状况,对比了修复前后的变化。
问卷调查是为了了解当地居民对都江堰的认知和对其影响的评价。
我们随机选取了100户居民,进行了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专家访谈是为了获取权威意见,并对我们的数据进行验证和修正。
我们联系了多位水利工程师和历史学家,他们对都江堰的重要性、保护措施和未来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最后,我们采集了大量的数据,包括历史文献、统计数据和卫星影像等,对都江堰的修复效果、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
调查结果1. 修复效果显著:经过多年的修复和保护,都江堰的水利设施得以保留和修复,保证了农田灌溉和防洪排涝的需要。
实地考察中,我们发现修复后的水渠和堤坝完好无损,农田也呈现出绿意盎然的景象。
2. 经济效益明显:都江堰是四川省的重要农业区,灌溉设施的完善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农作物产量增长和经济收入提升。
问卷调查中,绝大多数居民认为都江堰对当地的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 生态环境保护显著:都江堰的修复不仅保证了灌溉需要,还有效控制了山洪和水灾的发生。
大规模的改造和修复项目使得洪水能更好地被引导,减少了山洪灾害的发生。
同时,多年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4. 历史文化价值得到保护:都江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历史文化价值得到了有效保护。
修复后的水利设施和古建筑物更好地展示了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智慧和建筑技术。
心得体会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对都江堰的重要性和保护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中学生都江堰研学报告
中学生都江堰研学报告
一、概述
都江堰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无坝引水灌溉系统,至今仍在使用。
这个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不仅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更是现代中国文化和技术的历史见证。
我在假期里参观了这个令人敬畏的工程,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学习。
二、都江堰的历史和背景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在公元前256年,由秦国的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
当时,成都平原是一个水患频发的地方,因为岷江的水无法有效地被利用,导致洪水频发。
李冰父子通过对当地地理和水文条件的深入考察,设计并修建了这个伟大的工程。
三、都江堰的原理和结构
都江堰的主体部分包括宝瓶口、飞沙堰和鱼嘴。
宝瓶口是引水口,将岷江的水引入灌溉渠道;飞沙堰是一个溢洪道,可以将多余的水分排出,使水流能够平稳地流入宝瓶口;鱼嘴则是一个分水堤,将岷江主流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
为八,将水流均匀地分配到灌溉渠道中。
四、都江堰的价值和意义
都江堰不仅在古代对中国的农业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巨
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在现代仍然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它证明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技术的卓越成就。
都江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学者来此参观和研究。
五、我的个人感受和思考
通过这次研学旅行,我深刻地认识到了都江堰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以及它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这个古老的水利工程,让我对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都江堰调查报告
都江堰调查报告
一、背景介绍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境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规模宏大、被誉为人类智慧结晶的水利工程之一。
近年来,都江堰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的威胁,为了保护和修复都江堰的生态环境,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调查与研究。
二、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都江堰目前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下一步的修复和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建议。
三、调查内容
1.水土流失情况调查
我们通过实地考察和史料资料的查询,发现都江堰目前受到的水土流失问题比较严重。
其中,分布在都江堰附近的水土流失区
域面积最为广泛,而且由于采煤和盗采的原因,导致部分地区的水土流失程度更加严重。
2.植被调查
我们对都江堰的植被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发现随着人类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变化,都江堰的植被逐渐减少,部分原有植被的分布范围也发生了变化。
我们建议在保护和修复都江堰植被方面,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鼓励种植更多的本地生态植被以及进行人工造林。
3.水质测试
我们对都江堰的水质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都江堰水质较为清澈,但也存在一定的污染现象。
比如,在某些地段的河流流域内,发现了大量的污水和水垢,这也为都江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威胁。
四、调查结论
经过我们的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都江堰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并不理想,存在一定的水土流失和水质问题,植被保护和修复工作也亟待开展。
为此,我们建议政府应该制定更加明确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到都江堰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之中。
同时,也需要大力开展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都江堰重要性和保护工作的认知,形成广泛的保护意识和共识。
关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研究报告范文
关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研究报告范文一、引言。
你知道吗?在中国四川有一个超级厉害的水利工程,那就是都江堰。
这个工程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阵,几千年来一直守护着那片土地,滋润着成都平原,让它变成了天府之国。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这个都江堰水利工程。
二、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背景。
# (一)古代四川的水患与灌溉需求。
在很久很久以前,四川这个地方虽然有岷江这条大河,但是岷江就像一个调皮捣蛋的熊孩子。
它一到雨季就洪水泛滥,冲毁农田和房屋,搞得老百姓苦不堪言。
可到了旱季呢,又没水灌溉,农作物都渴得要死。
所以,当时的人们迫切需要一个能控制岷江的办法,既能防洪又能灌溉。
# (二)李冰父子的伟大使命。
就在这个时候,李冰父子出现了,就像超级英雄一样闪亮登场。
李冰被派到四川当郡守,他看着岷江这个烂摊子,心里就暗暗发誓,一定要把它治理好。
他带着儿子,开始了对岷江的治理大业。
三、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基本构造。
# (一)鱼嘴分水堤。
这都江堰水利工程里啊,最神奇的部分之一就是鱼嘴分水堤了。
你看它的形状,就像一条大鱼的嘴巴,把岷江一分为二。
一边叫内江,一边叫外江。
在枯水期呢,内江的水比较少,鱼嘴就把大部分的江水都分到内江,这样内江下游的农田就有足够的水来灌溉了。
到了洪水期,江水变多了,鱼嘴就把大量的江水分到外江,外江比较宽,能容纳很多洪水,这样就防止了内江泛滥,这设计简直太聪明了,就像一个自动调节的水龙头。
# (二)飞沙堰。
飞沙堰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霸气。
它的作用可大了去了。
当内江的江水超过一定量的时候,多余的水就会从飞沙堰流到外江去。
而且啊,这个飞沙堰还有一个神奇的功能,就是排沙。
你想啊,江水里有很多泥沙,如果都堆积在内江,时间长了内江就会被堵住。
飞沙堰利用江水的冲击力,能把大部分的泥沙都排到外江去,就像一个超级清洁工,时刻保持内江的畅通。
# (三)宝瓶口。
宝瓶口就像是一个控制内江水量的阀门。
它是人工开凿出来的一个狭窄的口子。
内江的水要经过宝瓶口才能流到成都平原去灌溉农田。
都江堰调研报告
都江堰调研报告都江堰调研报告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古城。
为了进一步了解都江堰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我们组织了一次实地调研。
首先,我们对都江堰的自然景观进行了考察。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地,以其独特的水利工程闻名于世。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都江堰的自然景观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利用,游客可以欣赏到宏伟的水利工程和蜿蜒流淌的河流,同时也能感受到山水相依的秀丽景色。
然而,由于旅游业的发展,一些游客滥捕滥猎的现象也有所出现,这对于都江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压力。
其次,我们对都江堰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
都江堰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成为了该地区的支柱产业。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都江堰的旅游业发展迅猛,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给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同时,当地政府也加大了对农业和制造业的扶持力度,以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然而,旅游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旅游设施不足,交通拥堵等,这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最后,我们还对都江堰的文化传承和教育发展进行了了解。
都江堰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传统手工艺。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都江堰注重文化传承,加强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使得当地居民对自己的文化有更深的认同感。
同时,都江堰的教育发展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当地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并且政府也积极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然而,由于当地经济条件有限,一些学校和教育机构的设施和师资力量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综上所述,都江堰在自然景观、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和教育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我们建议当地政府在进一步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并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改革的投入,以进一步推动都江堰的可持续发展。
参观都江堰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一项伟大工程。
为了深入了解都江堰的历史、文化、科技价值,以及其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我们组织了一次参观都江堰的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社会实践的报告。
二、实践背景都江堰水利工程始建于公元前256年,由蜀汉丞相李冰及其子李二郎设计并主持修建。
历经两千多年,都江堰依然发挥着灌溉、防洪、发电、旅游等多种功能,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瑰宝”。
通过参观都江堰,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以及水利工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实践过程1. 参观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首先参观了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
枢纽工程主要由鱼嘴、宝瓶口、飞沙堰三大主体工程组成。
鱼嘴将岷江分为内外两江,外江主要用于灌溉,内江则用于城市供水和发电。
宝瓶口是内江的出口,也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精华所在。
飞沙堰则用于调节内江水位,防止洪水灾害。
2. 参观都江堰博物馆随后,我们参观了都江堰博物馆。
博物馆内陈列着大量的历史文物、图片、模型等,生动地展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历程、科技成就和文化价值。
通过参观,我们了解到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古代水利技术、地理环境、民族融合等方面的独特之处。
3. 参观玉垒山玉垒山位于都江堰市市区西部,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发源地。
我们登上玉垒山,俯瞰整个都江堰市区,欣赏到了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水利工程。
在山顶,我们还参观了李冰父子庙,了解了李冰父子为修建都江堰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4. 参观安澜索桥安澜索桥位于都江堰市区,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建筑风格的桥梁。
我们漫步在索桥上,感受着桥上微风拂面的凉爽,欣赏着桥下清澈的溪水。
安澜索桥见证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变迁,也成为了游客们留影留念的好去处。
四、实践收获1. 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科技价值通过参观都江堰水利工程,我们了解到古代中国人民在水利技术方面的卓越成就。
都江堰水利工程采用了一系列独特的工程技术,如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为后世水利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024年参观都江堰水利工程心得总结(3篇)
2024年参观都江堰水利工程心得总结在晴朗的天气下,本人与母亲一道前往都江堰参观,我们乘坐高铁从成都出发,抵达目的地后,沿着玉垒山方向徒步向都江堰水利工程前进。
据母亲所述,沿途有一段景色宜人的幽静山路,观赏岷江风光后,循着水流方向前行,更能深刻领会都江堰这一世界知名水利工程的独特魅力。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之上,是目前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唯一留存且以无坝引水为特色的水利设施。
历经数个世纪,该工程至今仍在发挥其巨大效益,使得川西平原得以实现“水旱从人”的愿望,被誉为“天府之国”。
这一伟大的工程是由李冰父子所创建。
岷江作为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源头位于四川北部的高山地区。
春夏季节,山洪暴发,江水汹涌而下,流经灌县进入成都平原。
由于河道狭窄,历史上常导致洪水灾害,洪水过后,河床沉积大量沙石。
灌县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阻碍了江水东流,导致东部旱灾与西部水患并存。
李冰担任蜀郡太守期间,为造福百姓,消除水患,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的主体工程旨在将岷江水分为两支,一支导入成都平原,既可分洪减灾,又可引水灌溉,化害为利;另一支汇入长江。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核心部分是渠首工程,这是整个灌溉系统中最关键、最重要的设施。
渠首工程主要由鱼嘴分流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引流工程三部分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的自动分流、自动排沙和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三者相互衔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鱼嘴分水堤位于岷江中游的顶端,将江水分隔为内外两江,外江保持原始河床,内江用于引流灌溉。
其设计巧妙之处在于,枯水季节内江河床较低,能引入六成的水量,而洪水季节外江河床较宽,能泄洪六成。
这种“分四六,平潦旱”的原理,使得表层水流入内江,底层水流入外江,沙石含量较少的表层水自然涌入内江,而底层水则带着沙石滚动、沉积在外江河道上,实现了“四六分洪,二八排沙”的效果。
2024年参观都江堰水利工程心得总结(二)在炎炎夏日,本人满怀兴奋之情,携手家人踏上了探索都江堰的旅程。
都江堰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都江堰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都江堰是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遗产”。
它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和彭州市境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中国水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大工程。
本次实践调研的目的是深入了解都江堰所在地的社会文化、经济发展和环境状况,以及人民生活状况等,为进一步保护和利用都江堰的文化资源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1. 调研时间:2021年10月10日至10月15日2. 调研地点:成都市都江堰市和彭州市3. 调研方式:实地走访、问卷调查、访谈等调研团队分成小组,深入都江堰各个村镇,实地观察、走访,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状态、经济来源、社会发展状况等。
同时,我们还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了大量的数据资料。
三、调研结果1. 都江堰的社会文化都江堰所在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当地居民对于都江堰的文化传统非常重视,他们通过世代相传的方式,将都江堰的古老传统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传承下来。
同时,都江堰的文化活动也非常丰富多彩。
在当地,我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传统手工艺品展销等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和当地居民参与。
2. 都江堰的经济发展随着旅游业的兴起,都江堰的经济发展也迅速。
加上当地丰富的水利资源和农村特色产业,都江堰已经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当地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当地一些农村地区的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产品销售困难等。
3. 都江堰的环境状况在实地调研中,我们看到在都江堰的一些地方,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
尤其是在一些旅游热点地区,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垃圾处理问题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四、调研收获和建议在本次实践调研中,我们收获颇丰,对都江堰的社会发展和环境状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针对所得数据和观察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对于旅游区域的环境整治,解决垃圾处理问题。
关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研究报告范文
关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研究报告范文一、引言。
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唠唠都江堰水利工程,这可绝对是个超牛的大工程,就像古代水利工程界的超级明星一样。
二、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概况。
# (一)地理位置。
都江堰坐落在咱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就在岷江之上。
这岷江啊,水势那叫一个猛,就像个调皮捣蛋的小怪兽,老是搞出洪水啥的。
但是都江堰就像个超级英雄,把岷江给治理得服服帖帖的。
# (二)建造历史。
那这都江堰是什么时候建的呢?那得追溯到公元前256年,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带领大伙修建的。
这可真是个大工程啊,在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大型机械,全靠人们的智慧和一双手,一锄头一锄头地把这伟大工程给建起来的。
你想啊,那时候的人得多有毅力和创造力。
三、工程原理。
# (一)鱼嘴分水堤。
这都江堰水利工程里有个超厉害的部分叫鱼嘴分水堤。
你看它的形状就像个大鱼嘴一样伸进岷江里。
这个鱼嘴呢,就像一个超级公平的分水器。
在枯水期的时候,它能让岷江里大部分的水流入内江,因为内江是用来灌溉农田的,这样就保证了农田有足够的水。
而到了洪水期呢,它又能让大部分的水流入外江,外江就是排洪的,这样就避免了内江被洪水淹没,是不是很聪明?就像一个会根据情况灵活切换的水闸。
# (二)飞沙堰溢洪道。
再来说说飞沙堰溢洪道,这个就更神奇了。
它就像一个过滤器和泄洪器的结合体。
当内江的水超过一定量的时候,多余的水就会从飞沙堰溢洪道流出去。
而且这个飞沙堰还有个特别厉害的功能,就是排沙。
你想啊,水里有泥沙,如果都留在河道里,那河道不就被堵住了吗?飞沙堰就利用水流的离心力,把泥沙甩到外江去,就像一个巨大的泥沙分离器,让内江的水变得比较清澈,保证了灌溉用水的质量。
# (三)宝瓶口进水口。
宝瓶口就像是一个控制水流的咽喉。
它是人工开凿出来的,形状像个瓶口一样。
这个宝瓶口把内江的水稳稳地引进成都平原的灌溉区。
它的宽度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这样就能控制进水的流量,既不会让水流太大把农田淹了,也不会让水流太小导致灌溉不够。
都江堰景区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三遗”之一,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
自公元前256年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以来,都江堰水利工程不仅为成都平原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更成为了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
本报告旨在对都江堰景区进行全面的总结,分析其历史、文化、旅游和生态等方面的特点,并提出未来发展建议。
二、历史背景都江堰始建于战国时期,由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李二郎主持修建。
当时,岷江流域水患频发,成都平原旱涝灾害严重。
李冰父子吸取前人经验,巧妙地利用地形、水文条件,将岷江水分为内外两江,通过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工程,实现了分洪、灌溉、排沙等功能,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三、景区概况都江堰景区主要由都江堰水利工程、青城山、都江堰博物馆、玉垒山等组成,总面积约240平方公里。
1. 都江堰水利工程:包括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工程,是景区的核心景点。
鱼嘴将岷江水分为内外两江,飞沙堰起到分洪、排沙的作用,宝瓶口则是内江水流入成都平原的咽喉。
2.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以“青城天下幽”著称。
山上有老君阁、天师洞、丈人观等著名景点,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3. 都江堰博物馆:展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内容,是了解都江堰的重要场所。
4. 玉垒山:位于都江堰市东,是岷江的源头之一,山上有玉垒阁、青城宫等景点。
四、景区特点1. 历史悠久:都江堰水利工程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年代最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点的水利工程。
2. 文化底蕴深厚:都江堰水利工程蕴含着丰富的科技、文化、历史价值,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
3. 自然景观优美:都江堰景区拥有岷江、青城山等自然景观,风光秀丽,空气清新。
4. 旅游设施完善:都江堰景区交通便利,旅游设施完善,包括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
五、发展现状近年来,都江堰景区积极发展旅游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于都江堰的考察报告
关于都江堰的考察报告内容提要: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
通常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
都江堰这样伟大的科学成就,世界绝无仅有,至今仍是世界水利工程的最佳作品。
一、基本概述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镇,是都江堰中国建设于古代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通常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都江堰以其为“当今世界年代久远、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与青城山共同作为一项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7年5月8日,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二、主体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四川的经济文化有很大发展。
其最伟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
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
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
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一)岷江鱼嘴分水工程鱼嘴分水堤又称“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昂头于岷江江心,包括百丈堤、杩槎、金刚堤等一整套相互配合的设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都江堰的考察报告内容提要: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
通常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
都江堰这样伟大的科学成就,世界绝无仅有,至今仍是世界水利工程的最佳作品。
一、基本概述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镇,是都江堰中国建设于古代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通常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都江堰以其为“当今世界年代久远、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与青城山共同作为一项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7年5月8日,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二、主体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四川的经济文化有很大发展。
其最伟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
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
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
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一)岷江鱼嘴分水工程鱼嘴分水堤又称“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昂头于岷江江心,包括百丈堤、杩槎、金刚堤等一整套相互配合的设施。
其主要作用是把汹涌的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在古代,鱼嘴是以竹笼装卵石垒砌。
由于它建筑在岷江冲出山口呈弯道环流的江心,冬春季江水较枯,水流经鱼嘴上面的弯道绕行,主流直冲内江,内江进水量约6成,外江进水量约4成;夏秋季水位升高,水势不再受弯道制约,主流直冲外江,内、外江江水的比例自动颠倒:内江进水量约4成,外江进水量约6成。
这就利用地形,完美地解决了内江灌区冬春季枯水期农田用水以及人民生活用水的需要和夏秋季洪水期的防涝问题。
(二)飞沙堰溢洪排沙工程飞沙堰溢洪道又称“泄洪道”,具有泻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显著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
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
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
飞沙堰的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
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
(三)宝瓶口引水工程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湔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
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
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
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
三、历史文化(一)名称由来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称叫“湔堋”,这是因为都江堰旁的玉垒山,秦汉以前叫“湔山”,而那时都江堰周围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们把堰叫做“堋”,所以都江堰就叫“湔堋”。
三国蜀汉时期,都江堰地区设置都安县,因县得名,都江堰称“都安堰”。
同时,又叫“金堤”,这是突出鱼嘴分水堤的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称。
唐代,都江堰改称为“犍尾堰”。
因为当时用以筑堤的材料和办法,主要是“破竹为笼,圆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水”,即用竹笼装石,称为“犍尾”。
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决江遏水,以灌数郡田。
”关于都江这一名称的来源,《蜀水考》说:“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
”流江是检江的另一种称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检江,它们的上游,就是都江堰内江分流的柏条河和走马河。
《括地志》说:“都江即成都江”。
从宋代开始,把整个都江堰水利系统的工程概括起来,叫都江堰,才较为准确地代表了整个水利工程系统,一直沿用至今。
(二)修建背景现在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在古代是一个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地方。
这种状况是由岷江和成都平原“恶劣”的自然条件造成的。
岷江是长江上游水量最大的一条支流,都江堰以上为上游,以漂木、水力发电为主;都江堰市至乐山段为中游,流经成都平原地区,与沱江水系及众多人工河网一起组成都江堰灌区;乐山以下为下游,以航运为主。
岷江有大小支流90余条,上游有黑水河、杂谷脑河;中游有都江堰灌区的黑石河、金马河、江安河、走马河、柏条河、蒲阳河等;下游有青衣江、大渡河、马边河、越溪河等。
主要水源来自山势险峻的右岸,大的支流都是由右岸山间岭隙溢出,雨量主要集中在雨季,所以岷江之水涨落迅猛,水势湍急。
岷江出岷山山脉,从成都平原西侧向南流去,对整个成都平原是地道的地上悬江,而且悬得十分厉害。
成都平原的整个地势从岷江出山口玉垒山,向东南倾斜,坡度很大,都江堰距成都50km,而落差竟达273m。
在古代每当岷江洪水泛滥,成都平原就是一片汪洋;一遇旱灾,又是赤地千里,颗粒无收。
岷江水患长期祸及西川,鲸吞良田,侵扰民生,成为古蜀国生存发展的一大障碍。
都江堰的创建,又有其特定的历史根源。
战国时期,刀兵峰起,战乱纷呈,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渴望中国尽快统一。
适巧,经过商鞅变法改革的秦国一时名君贤相辈出,国势日盛。
他们正确认识到巴、蜀在统一中国中特殊的战略地位,“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秦相司马错语)。
在这一历史大背景下,战国末期秦昭王委任知天文、识地理、隐居岷峨的李冰为蜀国郡守。
李冰上任后,首先下决心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造福成都平原,为秦国统一中国创造经济基础。
(三)修建简介都江堰位于岷江由山谷河道进入冲积平原的地方,它灌溉着灌县以东成都平原上的万顷农田。
原来岷江上游流经地势陡峻的万山丛中,一到成都平原,水速突然减慢,因而夹带的大量泥沙和岩石随即沉积下来,淤塞了河道。
每年雨季到来时,岷江和其它支流水势骤涨,往往泛滥成灾;雨水不足时,又会造成干旱.远在都江堰修成之前的二、三百年,古蜀国杜宇王以开明为相,在岷江出山处开一条人工河流,分岷江水流入沱江,以除水害。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李冰为蜀郡守。
李冰在前人治水的基础上,依靠当地人民群众,在岷江出山流入平原的灌县,建成了都江堰。
都江堰是一个防洪、灌溉、航运综合水利工程。
李冰采用中流作堰的方法,在岷江峡内用石块砌成石埂,叫都江鱼嘴,也叫分水鱼嘴。
鱼嘴是一个分水的建筑工程,把岷江水流一分为二。
东边的叫内江,供灌溉渠用水;西边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
又在灌县城附近的岷江南岸筑了离碓(同堆),离碓就是开凿岩石后被隔开的石堆,夹在内外江之间。
离碓的东侧是内江的水口,称宝瓶口,具有节制水流的功用。
夏季岷江水涨,都江鱼嘴淹没了,离碓就成为第二道分水处。
内江自宝瓶口以下进入密布于川西平原之上的灌溉系统,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华阳国志·蜀志》),保证了大约300万亩良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都江堰的规划、设计和施工都具有比较好的科学性和创造性。
工程规划相当完善,分水鱼嘴和宝瓶口联合运用,能按照灌溉、防洪的需要,分配洪、枯水流量。
为了控制水流量,在进水口作三石人,立三水中,使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华阳国志·蜀志》)。
这些石人显然起着水尺作用,这是原始的水尺。
从石人足和肩两个高度的确定,可见当时不仅有长期的水位观察,并且已经掌握岷江洪、枯水位变化幅度的一般规律。
通过内江进水口水位观察,掌握进水流量,再用鱼嘴、宝瓶口的分水工程来调节水位,这样就能控制渠道进水流量。
这说明早在2300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在管理灌溉工程中,已经掌握并且利用了在一定水头下通过一定流量的堰流原理.在都江堰,李冰又作石犀五枚,……二在渊中(《华阳国志·蜀志》),二在渊中是指留在内江中。
石犀和石人的作用不同,它埋的深度是作为都江堰岁修深淘滩的控制高程。
通过深淘滩,使河床保持一定的深度,有一定大小的过水断面,这样就可以保证河床安全地通过比较大的洪水量。
可见当时人们对流量和过水断面的关系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应用。
这种数量关系,正是现代流量公式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历史意义(一)都江堰的创建,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
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水利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划时代的杰作。
都江堰水利工程。
历经2260年而不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成功的水利杰作,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古为今用”、硕果仅存的奇观。
与之兴建时间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仑的灌溉系统,以及中国陕西的郑国渠和广西的灵渠,都因沧海变迁和时间的推移,或湮没、或失效,唯有都江堰独树一帜,有兴建源远流长,至今还滋润着天府之国的万顷良田。
(二)都江堰是一个科学、完整、极富发展潜力的庞大的水利工程体系都江堰正确处理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泄洪道、宝瓶口引水口等主体工程的关系,使其相互依赖,功能互补,巧妙配合,浑然一体,形成布局合理的系统工程,联合发挥分流分沙、泄洪排沙、引水疏沙的重要作用,使其枯水不缺,洪水不淹。
都江堰的三大部分,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
李冰所创建的都江堰是一个科学、完整、极富发展潜力的庞大的水利工程体系,是巧夺天工、造福当代、惠泽未来的水利工程,是区域水利网络化的典范。
后来的灵渠、它山堰、渔梁坝、戴村坝一批历史性工程,都有都江堰的印记。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科学奥妙之处,集中反映在以上三大工程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大系统,形成无坝限量引水并且在岷江不同水量情况下的分洪除沙、引水灌溉的能力,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