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外小实验的意义和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课外小实验的意义和作用-生物论文
初中生物课外小实验的意义和作用
摘要:初中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支撑的基础性学科。我们应把它理解为包含学生从课堂教学中获得的实验知识和技能更多地运用于课外自主性实验在内的全部实验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所谓的“小实验”能更加有效地为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外实验教学实践与思考
根据心智发育的规律性特征,初中生正处于“智能素养”和“人文素养”培育的关键时期。理论和实践表明:勤于并乐于从事实验活动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于积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行为习惯、学习品质和个性气质等方面具有不容忽视且无可替代的促进作用。正因为如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既要高度重视课堂内的演示实验和学生自主实验,不断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要注重“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努力开展课外小实验活动,在厚积薄发中积极有效地培养他们的生物素养、科技素养和人文素养。
那么,如何充分显现初中生物课外小实验的意义和作用呢?
一、有效激发初中生的课程学趣和求知欲望
学校教育是一项充满情感的艺术实践工程。初中生虽然具有相应的责任意识和自控能力,但他们正处于青春活跃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性格冲动,对于情趣化教学依然存在较强的依赖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情趣不仅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内驱力、提升学习效率,而且还可以启迪思维、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从中赢得超乎想象的“情绪智力”效应。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刚接触生物学科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努力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引
导他们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各类生物现象,以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情趣和求知欲望。如教师可要求学生利用假期,或个体或小组到农村果园里近距离地观察花的结构,认识花芽和叶芽,观摩酸枣嫁接大枣或其他植物嫁接过程,实地调查河水被污染的问题等,在大自然这本“绿色的教材”中尽情地学习和探究知识,并适当地把这些知识记录下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课外自主活动既可有效激发学生生物学习的情趣,又能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勤于动手的综合能力。
二、有效培养初中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意识
我们感同身受的是,学会观察并善于观察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习惯和品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观察是获取事物情况、生物知识和发现知识的良好途径。人类有史以来,许多重要知识无不是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缜密的思考和推理,再历经持之以恒的实践而最终形成的,比如,昆虫学家法布尔、科学家斯帕拉捷、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张衡等。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正确的观察方式,抓住事物细节,并能从发展变化中逐步而全面地认识事物。以“种子的萌发条件”为例:在教学前,教师让学生在塑料杯中对绿豆、黄豆和玉米等种子进行实验培养,并随时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虽然实验过程由学生自行操作,但由于易操作,且不易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可以在失败后重新培养,因而成功的可能性较大。在把课外培养的萌发种子带到课堂展示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幼根的形状变化,并通过肉眼和放大镜来进行观察对比,让他们有效地体会到根的生长进程、根部的吸水部位以及根尖适于吸水的特征。这样,通过开展生物课外小实验活动,不仅实现了理论联系实践,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而且从中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也就是说,课外小实验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和必要延伸,它能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亲手操作、亲身感受和自主探究中获得快乐情趣,
并不断获取成功。
三、有效培养初中生的实践精神与创新能力
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核心生产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更是新课程理念与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在初中生物课外小实验活动中,在缺乏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如何选择实验器材,如何设计实验活动方案,如何开展实验活动的具体操作等,这些对于初中生来说,都是自主探究实践和尝试创新的一种过程性活动。不仅如此,课外小实验也很少拘泥于教材知识,不再墨守成规,能够让学生在相对宽泛、自由、活泼、轻松的环境中自主判断、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并能根据实际认知和经验提出新思路和新方法。比如,在学习“植物营养繁殖”内容时,教师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独特条件,在马铃薯种植、柳树扦插和草莓压条栽培中任选一项并积极开展有趣的课外小实验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在充足的时间内和宽裕的条件下,在大自然实验田里尽情地验证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不断探索生物的奇特性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上述课外小实验活动中,学生不但能逐步掌握相应的生物知识、技术和方法,而且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四、有效培养初中生的探究思维和科研能力
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教师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指导思想,努力把教师角色转变为导师角色,把教学行为转变为导学行为,引领学生在“书山”“学海”中逐步攀升、不断远航。就初中生物学科而言,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内容,把植物生长过程等内容充分展示出来,并开展相应的课外小实验活动,从而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让学生在探究中不断发现问题,在应用中不断拓展知识,在反思中逐步培养探究思维和科研能力。例如,一些如
“植物运输作用”“探究动物行为”“鱼鳍游泳中的作用模拟探究”“对于光合作用的改进探究”等内容,长期以来都是课程实践活动的重难点内容。教师若能指导学生把这些问题作为探究专题,那么学习效果必然会更好,实验的作用、价值和意义也会更大。再如,初一生物中“看看种子怎样萌发和长成幼苗”“看看根尖的哪一部分在伸长”“观察叶色和光照有没有关系”“看看水分沿着茎的什么部分上升”等,因观察周期长而无法在课堂上完成的实验,就比较适宜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小实验活动。如此,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管理、实践记录中进行比较、分析和思考,逐步培养他们的新知探究和科研能力。
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课外小实验不仅是课程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有效延伸,它更是一项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的实践课题。
参考文献:
[1]郭翠英.浅谈初中生物营造高效课堂的策略[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2(12).
[2]杨玉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J].池州师专学报,2005(3).
[3]刘俊玲.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J].教法研究,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