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模式.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我们平常所经历的课堂基本上都是常态课堂。因而重视并上好每一节常态课,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小学数学常态课可粗分为新授课,实践活动课,复习课,练习课,下面我就这四种类型课的教学模式作一探究:

一、新授课教学模式(基本结构可为四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教学开始,在进行必要的基本训练的基础上,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数学问题,使其处于很想弄懂但又无法弄懂,有所知但不全知的心理状态,从而产生认知冲突,激活思维。教师顺势利导,引入新课。这一环节要干净利落,不能拖泥带水,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

2、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该环节旨在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在学生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探索和讨论,并协助

解决探索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困难。当学生的探索取得一定进展时,教师应该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不断增强学生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的信心。引导学生理解领会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这个阶段是此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教师要精心组织、引导,要保证学生做、说、讲的时间,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越疽代疱,教师不能直接说出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要耐心引导,细心指导,逐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去体会和体验,真正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深刻领会和理解。这个环节大约需要15—20分钟的时间。

3、巩固深化,自主建构

它是进一步巩固知识、深化知识、由知识转化成能力、学生建构知识、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的有效环节。其基本形式是练习。只有经过充分练习,才能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进一步发展能力、开发智力。练习分为基本练习和拓展练习。基本练习在先,拓展练习在后。基本练习具有例题特征,主要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拓展练习是体现知识的系统性,使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本环节15分钟左右,根据第二环节的时间适当调整。

4、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作为一节课的终结部分,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对自己进行一下评价,然后教

师对学生参与学习的精神状态进行肯定,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喜悦,充满后继学习的信心。一般控制在3分钟以内。

二、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基本结构可为五步):

数学实践活动不同于数学课,它是围绕各个活动课题(或活动主题)的主要任务而展开的,一般地说实践活动的基本课堂模式是:

1.发现和提出问题

其实,我们小学所学的数学知识绝大部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他们勇于善于提出问题,并从中筛选出那些富有成效的研究活动的问题,明确探究方向,形成相关的假说或猜测。在问题阶段:

(1)要注意问题的合适性,要与学生的发展水平相吻合,也要与学科课程内容相联系;

(2)要提供探究的基本步骤和知识,便于学生利用它们进行探究;

(3)要有一定的难度,既能引发学生探究,求知的欲望又要让学生乐于尝到探究的成果.

2.设计实践方案

实践方案设计时要注意两点:

(1)把教学内容融于生活实际之中,让生活实际为教学服务;

(2)设计的实践方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乐于进入实践活动

3.自主实践,解决问题

数学实践活动课应该以数学为内容,以实践为过程,在活动中学习.如观察,操作,游戏,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这些活动能把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理解得了的数学事实.能使他们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整理,找出有规律的,逐步抽象,概括,获得数学概念知识,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保证学生个体有足够的时空,进行思维活动和实践操作活动,另一方面也要当好主持人的角色,对学生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判断,强化正确,纠正偏差,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让学生及时获得成功后的满足感.

4.总结评价

通过这一阶段的教学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并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反思探究、实践中的得失,如。“我懂得了什么”、“我掌握了什么方法”、“我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得失”、“我打算如何改进”等。

5.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让学生学会运用本课知识向课外拓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小课堂拓展到社会的大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运用本课学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解决新的数学问题,向新的知识点拓展.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还可以培养学生通过数学日记,数学小论文等形式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三、复习课教学模式(基本结构可为五步):

1、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没有问题产生条件下的学习只能是“接受式学习”,因此数学教学首先应使学生产生问题,复习课教学同样不能例外。教师必须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及具有鲜明时代背景的情境。通过阅读信息。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就自己身边。并不陌生和抽象,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感受数学能具体、鲜明地反映一些实际问题,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的手段和工具。

(2).创设“大空间”问题情境。所谓“大空间”问题情境,是指提供的材料中应能包括复习内容的全部信息,而非部分信息。要使学生能通过材料的阅读,激活知识沉淀提出与课题相关的问题,自然地引出课题。

2、小组合作,看书整理

传统复习课,教师往往把目标定位在“查缺补漏”上,因而呈现给学生的是支离破碎的题目。

要把复习课定位在“促进知识系统化”目标的实现上。

(1).通过回忆与看书,搜集与课题有关的所有知识。由于课题本身所容纳的知识点的不同,有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很快就会再现,而有些知识可能被遗忘。因而要让学生通过回忆再现,同时结合读书,搜集与课题有关的知识,清楚每一知识点的意义,这是梳理知识的重要基础。当学生不能完全回忆时,可以结合教材去搜查,教师及时板书,这样,学生通过思维的再现、记忆的提炼,有了初步的记忆表象,为课堂进一步系统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找准“探索点”——系统化整理。

当学生搜集与课题有关的知识点,并明确了每个知识点的意义以后,重要的首先不是通过练习去巩固,而是要让学生把这些知识进行分类,接着教师提出要求小组合作,根据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用你喜欢和擅长的方式进行整理。

(3).准备必要的材料。一是教材。由于课题所包含的知识分散在几册教材中,学生主要通过教材搜集不能回忆的知识点,通过教材弄清各知识点的意义,更重要的是通过寻找各知识点的原始出处,能使学生回忆当初学习时所用的数学思想方法,重温当初解决问题时那种由衷的喜悦。二是必要的学具材料,这是完成复习课教学任务的物质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