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攻》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谋攻》导学案
导学案编写:导学案审定:八年级语文教研组
八年级班姓名
【学习目标】
1. 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 理解“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著名的战略战术思想。
3. 认识孙武的过人智慧。
4. 积累一些名言警句。
【学习重点】
1. 积累文言词语,学习紧扣中心恰当的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述方法。
2. 了解有关的战略战术思想。
【学习难点】
理解文题“谋攻”
【资料链接】:作者、背景、解题
孙武,即孙子,字长卿,春秋晚期的著名军事家。吴王阖闾为振兴国力招募贤才时,孙武从齐国带着兵法来到吴国,受阖闾重用,任命为将。他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总结了春秋时期各国战争的丰富经验,概括了战略战术的一般规律,现存十三篇,所以也称《孙子十三篇》。篇目有《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事》《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等。《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兵书。
《孙子兵法》,又称《吴孙子兵法》,为春秋末期孙武所著。《孙子兵法》不仅是中国传统兵学的奠基之作,它还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完备的军事理论体系,因此也有着“世界古代第一兵书”的称号。《孙子兵法》是一部兵书,但其影响又不仅限于军事领域。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出现了一股将《孙子兵法》运用于非军事领域的研究热潮。人们从经济学、体育竞技、系统科学等多个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它,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以这样说,经过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孙子兵法》在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行动和思维。
“谋”是计谋、谋略,“攻”是攻击、攻破。意思就是:在谋略上攻破敌人。孙子把这两个字合在一起创“谋攻”一词,用以阐述他对军事学上的卓见。只知兵攻,决胜于锋刃之下,纵能完全歼灭敌人,也绝不能保证我军无一伤亡,俗语云:“杀贼一千,自损八百。”就是警告我们,战争不论胜败,双方都会伤亡很大。因此,曹操注曰:“欲攻敌必先谋。”刘邦也曾对项羽说:“吾宁斗智,不能斗力。”孙子继《作战篇》后,提出“谋攻”问题,做系统的发挥,意义极为重大。
一、【前置作业*我的自主学习】
(一)、.本文选自《》,作者是时期的兵家。
(二)、你如何理解题目“谋攻”?
(三)、给划线的字注音。
橹( )闉( )御( ) 轒辒()()忿()縻军()虞()(四)、.读了课文,你知道了我们平时所说的名句“,就出自于本文。(五)、.根据原文填空。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破军次之;全旅为上,;全卒为上,;,破伍次之。
(六)、解释下列各句文言中划线的字
1.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2.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3.故兵不顿.而利可全
4.将能.而君子不御者胜
5.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
6. 杀士三分之一
7.毁人之国而非久也8.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
9.不若则能避之10.百战不殆
(七)、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2.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3. 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4.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5. 必以全争于天下
6. 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二、【探究交流*我们相互提高】
【一】本文主旨:
本文围绕“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中心论点,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及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充分阐述进攻敌人的战略战术。作者认为军事是为政治斗争服务的,要求把政治斗争、外交斗争和武装斗争统一起来。他的用兵之法就是集中兵力,攻敌弱点,打歼灭战。“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著名论断,集中反映了他的军事思想。
【二】通读全文,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并概括出每一层次的段意:
第一部分(1—3段):论述谋攻的原则和方法。
第二部分(4):阐明谋攻原则在战术上的具体运用。
第三部分(5、6段):论述将帅在谋攻中的作用。
第四部分(7、8段):列举“知胜”之道,强调“知彼知已”,说明“知”是谋攻的基础。
【三】阅读理解课文,探究下列问题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论证的?
2. 孙子认为,最好的用兵之法是什么?
3. 作者是如何提出这一用兵原则的?
4. 如何做,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呢?
5、具体在战术上该如何运用谋攻的战略思想和原则?
6. 谋攻的具体实施者是谁?
7. 谋攻的作用固然重要,那个将帅也想有高深的谋略,可怎样去谋呢?
8. 孙子认为攻城的弊端是什么?国君在用兵打仗中应该注意什么?取得战争胜利的条件是什么?
9. 本篇主要论述了战争中的哪几个要点?说说你的理解。
【四】鉴赏与写作
语言风格-----精练的语言
本文内容丰富,而且所讲的道理又是深奥的兵法,但作者用笔却极其精练,比如“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一句话既说明了攻城之弊,又从反面证明了“伐谋”之利。又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概括精练,已成为流传下来的成语。
三、【学习小结*我的收获最多】
1、小组自我评价:
2、知识能力收获:
3、情感价值提升:
四、【检测反馈*我的效果最好】
1.《谋攻》作者是(朝代)兵家。(2分)
2.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5分)
(1)不战而屈人之兵(屈:)(2)故上兵伐谋(伐谋:)(3)故兵不顿而利可全(顿:)(4)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谓:)(5)故知胜有五(知胜:)
3.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2)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3)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4.孙子认为攻城的弊端是什么?(用原文回答)(3分)
5.孙子认为战争胜利的条件有五,请加以归纳:
(1);(2);(3);
(4)(5)。
6.这篇课文围绕“,”的中心论点,阐述了进攻敌人的战略和战术。他的“,”的著名论断,集中反映了他朴素的唯物辩证法的军事思想。(4分)
7.将帅在谋攻中有什么作用?(3分)
8.课文最后一段起什么作用?(3分)
五、【考题专家*我的作品最佳】
1、拟题人:
2、考题:
3、本题考点:
4、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