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欣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qìng )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
清晨我走进这破山古 寺,初升的太阳映照着 高高的树林。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 林。”首句 “清晨”二字点明 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诗人一大 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 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古 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 幽雅和宁静。
3、诗中被后世广为传诵的名句是: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4、全诗的主旨句是: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5、诗中将自然之趣与人心愉悦融为一体,奏出 了一曲和谐而完美的交响乐的诗句是: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6、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本诗的哪一句: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7、华夏文化常常讲究曲折美,层次美,本诗 中有两句就表现了这种美学思想,它们是:
中心思想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 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 的隐逸胸怀。抓住山寺中独特的 景物,运用了以静显静,以动显 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幽深 静寂、安祥和平、自然高远的境 界。
1、诗中交待出游的时间和地点的诗句是: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2、描写通向后禅院曲折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 景色的幽静迷人的诗句是: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苏轼在黄州的心路历程
后期
中期
乐观豪迈
前期
失意自伤
低沉苦闷
随遇而安 洒脱旷达
积极向上
在贬谪到黄州的初期,苏轼是低沉、苦闷的,但他很 快从中逃离出来。毕竟他是一个洒脱旷达的人。面对人生 的困境,他没有颓废,没有逃避,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 心态去面对,去挑战。所以,他战胜了生活,战胜了自我。 所以,我们才看到,黄州时期的苏轼是一个无畏风雨、笑 看坎坷的潇洒之人,是一个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之 人。
拎结构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点出告别的地点。
表达了对朋友飘泊生涯的 深切关怀。
抒发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 心情。
借用马的萧萧长鸣,表达诗 人与友人之间无限深情。
写景,分别处的 山水,色彩明丽。
送友人[唐] 李白
青山横北郭, 首联对偶, 白水绕东城。 别开生面
对朋友飘泊生涯 的关切。
写依依惜别的心情。
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 清寂。“山光”山中的景色。“悦”,用作动词, 使……欢悦。“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 “空”,消除。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
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
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
映。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是诗人表达 了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 实的愤慨和反感。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 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 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 ,号 “东坡居士 ”,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 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书画家,谥号文忠。他与他的父亲苏洵、 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父子三人与唐代的 韩愈 、柳宗元 和宋 代的欧阳修 、王安石 、曾巩 合称“唐 宋八大家”。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 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
它突然惊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
宣城是南齐大诗人谢朓居住
和任太守之地,景色优美,李白 对此素来独有情衷。
李白简介 •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
仙”。祖籍陇西成纪,幼年随父自中亚
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
• 天宝元年(742),被唐玄宗召入长安, 供奉翰林。但时值玄宗后期,政治日趋 腐败黑暗。李白秉性耿直,对黑暗势力 不能阿谀奉承,因而遭受谗言诋毁,在 长安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安史 之乱爆发,李白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 家统一的志愿,任永王幕府并因此获罪, 被系浔阳狱,不久流放夜郎。幸而途中 遇到大赦,得以东归,61岁卒于当涂。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诗人与友人挥手道别, 马儿似乎也懂得了离别之 伤,发出了鸣叫。以景结 情,暗写了诗人与友人的 离别。
本诗是怎样化用典故,抒发对友人的深情 厚谊的?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 君千里,终须一别。描写“萧萧班马鸣” 的动人场景。这一句出自《诗经·车攻》 “萧萧马鸣”。班马,离群的马。诗人 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 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 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 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李白化用 古典诗句。
1083 《浣溪沙》 门休前将流白水发尚唱能黄西鸡,。热爱生活、旷达乐观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成
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 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 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 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 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 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 汇成了湖,结果--
在此我们一道握手言别,你像蓬草飘泊万里远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游子心思恰似天上浮云,夕阳余晖可比难舍友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 鸣……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城:内城。郭:外城。
这两句诗点明了送别的 地 点,诗人送友,从内城一直送 到外城,送行之路程远,暗写 诗人与友人的不忍遽去,依依 惜别之情 。
• 竹径通幽,花木掩映,天光、 山色、澄波,不仅使鸟儿欢悦,而 且令人杂念顿消。中间四句不仅写 出环境的极静极美,而且体现出诗 人内心的旨趣,富有言外之意。
常建简介
常建(708-765),生卒年、字号不详,唐 代诗人,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 年(727)进士。天宝中年为盱眙尉。后隐居 西山。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交游无显贵。 与王昌龄有文字相酬。其诗意境清迥,语言洗 炼自然,艺术上有独特造诣。现存诗57首,题 材较窄,绝大部分是描写田园风光、山林逸趣 的。名作如《题破山寺后禅院》、《吊王将军 墓》和一些优秀的边塞诗。今存《常建诗集》 三卷和《常建集》两卷。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孤蓬,这个意象借喻即将离 去的友人,一个孤字写出来离程 之孤独;万里,点明离程之遥远。 这一句暗含了诗人对远行友人的 一种真诚的关切之情。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意象:浮云,比喻友人 行踪飘忽不定,任意东西; 落日,自喻,缓缓落下, 不肯离开大地,表达了对 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颔联点题, 分手时的离情 别绪。
颈联抒情,对偶 情景交融。
抒发与友人难舍难 分的情绪。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尾联细节描写。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写景 抒情 写景 抒情
总结:
这首送别诗的情感主要包括:
1、与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2、对友人远行的真切关 心之情。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3、李白在《送友人》中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
托离情别绪(化用典故,以景结情,衬托离别)的诗句 是: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一、简介本词写作背景:
“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 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他看到当时 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任杭 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诗,因 而激怒新党。被构陷成罪,囚捕至京,系 狱一百三十天。而且牵连甚广,苏轼的友 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人。苏轼在 狱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辙诀别。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8、诗中写环境极美极静,体现诗人内心旨趣 的两句是: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宣城风光速览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诗歌背景:
这首诗是玄宗天宝末(约754)
李白在安徽宣城送别友人时所作。
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 寓定惠院,后迁临皋亭。现在通行的各个 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慧 院寓居作。”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 1083年(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 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县东南,苏轼另有 《游定惠院记》一文。到黄州之初,亦因 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由于牵 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 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 深怀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
黄州贬谪时期的苏轼(1079——1084)
时间 1080 1080 1082 1082
词作
《卜算子》 《西江月》 《念奴娇》 《定风波》
诗句
思想感情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幽独凄清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凉北望。
人生空幻
失意自伤 壮志难酬
人生如梦,一尊 时运不济 超脱旷达 还酹明月。
一蓑烟雨任平生 不畏坎坷 笑看风雨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清晨来到古寺,初升的太子时照着高高的树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曲折小径直通幽静的后院,僧人禅房掩映于花木扶疏之间。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美丽山光使鸟儿们鸣啭欢腾,清澈潭影澄净了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自然界的一切声响都消然寂静,
只能听到寺院里的钟磬声。
八下课外古诗词(二)
5.《题破山寺后禅院》 6.《送友人》 7.《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8.《卜算子·咏梅》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诗名:破山寺简介
破山寺是指佛寺名。在今江苏省常 熟市虞山北岭下。南朝齐始兴五年邑 人郴chēn州刺史倪德光舍宅建,唐咸 通九年,赐额“破山兴福寺”。
写作背景
• 由于诗人的仕途失意,所以寄情 山水,游览名山古刹,云游四海, 寻幽探胜。
诗歌主旨
这是一首意味深长的送别 诗。作者通过描写清丽如画 的送别环境,营造出深情美 好的送别气氛,抒发了作者 对朋友漂泊天涯的深切关怀 和依依惜别之情。
1、李白在《送友人》中,用比喻手法,表达 了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的诗句: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2、李白在《送友人》中以浮云孤飞,喻游子之心; 以落日将下,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形容友人行踪飘 忽不定,表现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之情,即景设喻)的 诗句是: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 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 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 合全诗简要赏析。
“诗眼”分别是“悦”“空”。
这两句诗,因景生情,含蓄隽永。表现 了大自然的美景对人的熏陶作用,既是 诗人宁静的内心感受,也抒发了诗人寄 情山水忘却尘俗的隐逸情怀。
李白诗歌想象丰富,意境瑰奇,对 后代产生深远影响,著有《李太白集》 。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友人 [唐]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青山横卧在城郭的北面,白水泱泱地环绕着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各种声响都在这里 消失,只能听到寺院 里撞击钟磬发出悠扬 的声音。
尾联: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 音响轻轻回荡,以动衬静,映衬山 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
“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 各种声响。“俱”,都,全部。 “寂”,寂静,没有声音。成语 “万籁俱寂”出于此句。
合称为"宋四家"。苏氏四门生为:秦观、 黄庭坚、晁补之、张耒[lěi] 。
一、疏通词意,体会意境。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还有那缥缈高飞的孤雁的身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竹间小路通向幽静 的去处,清静的禅房 更显得草木深深。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 特的景物,以静衬静, 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 清寂的景色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明媚的山野风光使飞 鸟更加快乐,潭中的清 影使人的心境得到净化。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