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 练习七教案 苏教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练习七》说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练习七》说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练习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练习七》的内容主要是巩固和提高学生在之前学过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这一练习,学生将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但在速度和准确性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对加减法运算还存在着恐惧和抵触情绪。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加减法运算的熟练运用。

2.教学难点: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以及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的情感态度。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数学运算变得形象、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与演示: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讲解和演示加减法运算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3.练习与讨论: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练习加减法运算,并讨论交流运算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4.游戏环节:设计一个有趣的加减法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练习七》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练习七》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练习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练习七》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通过前期的学习,对加减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情况的处理,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和引导。

同时,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有些学生对于加减法的理解较深,有些学生则还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复杂情况的处理,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游戏中,自然地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师用书。

2.图片和实物。

3.练习题。

4.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概念。

例如,展示一幅图片,上有3个苹果和2个香蕉,问学生:“如果再给你2个苹果,你一共有几个水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通过教学PPT,呈现一些100以内的加减法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题目的特点,发现加减法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解答。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给予鼓励和表扬。

4.巩固(10分钟)通过游戏和竞赛,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例如,设置一个“水果店”的游戏,让学生通过买卖水果,自然而然地运用加减法。

一年级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练习七》

一年级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练习七》

一年级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练习七》
一年级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练习七》
一、导入第一题。

1.老师想给小朋友画一幅画,你们想看吗?
2.师画文字画。

3.看了老师这幅画,你有什么感受?
4.这幅画和你们以前见过的画不太一样!其实这是一幅文字画!聪明的你能猜出哪些字?
5.生自由讲。

6.揭题板书:练习七
7.请小朋友把书翻到p122,读读题目要求,把字写在相应的田字格里。

生写字,师巡视。

8.投影一学生书本作业,评议。

二、完成第二题。

1.小朋友想不想把这幅文字画改成一幅美丽的风景画?2.请大家拿出纸、水彩笔或蜡笔、油画棒,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这幅文字画改成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老师看哪个小朋友的画最有创意/
3.生画画(放配乐),师巡视指导
师:老师真的像走进了美丽的大自然!
三、完成第三题。

1.请小朋友拿着自己的画介绍给好朋友听!。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练习七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练习七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练习七第一篇: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练习七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练习七第四课时:练习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页的练习7的1~4 教学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口算位数两位加整数十或一位数的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口算方法教学难点:弄清相同数位的数相减的道理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小黑板教学过程自我加减一.导入新课.前面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口算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看同学们掌握得怎样。

二.练习1.练习7-.1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学生独立口算第1题,在学生口算后,选择几组对比。

如:34+3 2+2520+25 34+302+5220+52 先说一说上、下两组题有什么不同,分别怎样计算? 2.练习7--2 先出示第一组的两道题,让学生说出它们的运算顺序。

然后分别计算这六道题。

计算时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做完后要求他们检查,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集体订正,做对的学生给予表扬。

3.“先估一估,再计算”(1)估一估的第一组题:65+30 56+3老师结合题目说说题意.如:65+30得九十几”,估计不需要算出得数,只要估计几十多就可以了。

学生自己口头估一估剩下几题的得数是几十多,老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辅导,集体交流估算结果。

(2)学生独立计算。

集体交流,并与估算结果进行比较。

(3)老师小结:估算对计算的帮助很大,有益于提计算的正确率,同学们在平时的计算中可以运用估算来检查计算结果。

4.练习7---4。

不计算,比大小。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不要采用计算的方法比大小。

(2)集体交流比较的方法,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比较方法。

对思维开拓想出多种思考方法的学生给予表扬。

5.练习7---4。

(1)出示第4题图,要求学生弄懂图意,并指名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同桌同学先互相说一说“怎样求出原来有多少本《数学故事》?”再指名说怎样求?(3)这道题做完了吗?还少了什么?(口答)(集体口答一遍)教学过程自我加减三、作业布置。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练习七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练习七

练习七上课时间:月日课型:练习课总课时编号: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加法的算法;2、通过练习,加强学生的数感培养,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3、通过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养成仔细审题、认真计算的好习惯;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积极与同学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还用加法解决了简单的实际问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练习,考考自己学的怎样?提问:说说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二、引导自学1、第一题(1)直接口答第一组,挑题说算法,有错的集体订正(2)比较算法:第一组里计算加2、加5和加20、加50时,有什么不同?追问:为什么先算4加2?先算30加20?指出: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时,几要加在个位上;加整十数时,要加在十位上。

(3)独立完成第三组2、用两步连加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53+10 42+6 30+56 2+94 50+2642+7 35+4 7+41 70+14 38+403、口算比赛(限时完成第二题)4、第三题引导:不计算,怎样比大小,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小组内能交流,再比比哪一组的语言组织的最棒。

三、小组交流1、第4题观察表格,说说表格应该怎样看?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用什么方法?指出:这里求原有的台数都是用加法,卖出的台数加还剩的台数就等于原有的台数(板书:卖出的台数+剩下的台数=原有的台数)2、第5题读题,分析题目,说说已知条件和要求问题提问:你是怎样列式的?式子数字的意思?追问:为什么不用3?指出:这里求原来有多少把,只要把卖出的54把和剩下的5把相加,和用几天卖的没有关系。

所以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看清楚题里的数量,找出与问题有关系的条件,根据数量间的联系来列式解答。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练习七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练习七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练习七一、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提高计算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100以内数的排列规律。

2.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

3. 100以内数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00以内数的排列规律、加减法计算及应用。

难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计数器、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课件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2)讲解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巩固(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针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讲解、辅导。

4. 合作交流(1)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

(2)每组选代表进行全班分享,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练习七2. 100以内数的排列规律3.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4. 100以内数的实际应用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七的相关习题。

2. 家长签字,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辅导。

2. 课堂练习题的设计要贴近生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加强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效率。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

一个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进度和效果。

1. 导入导入环节是教学过程的开始,它的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为他们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做好铺垫。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 练习七 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 练习七 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 练习七1. 教学内容和目标1.1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为: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练习七。

1.2 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目标有:•学生能正确区分小于、等于和大于;•学生能正确写出数学符号“<”、“=”和“>”;•学生掌握1~10之间的数字大小关系。

2. 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于、等于和大于的理解;•学生能够准确地运用数学符号“<”、“=”和“>”;•学生掌握1~10之间的数字大小关系。

2.2 教学难点本次教学的难点有:•学生如何准确地运用数学符号“<”、“=”和“>”进行书写和区分;•学生理解几个数字的大小关系。

3. 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教师讲解和学生参与。

3.1 教师讲解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的方式,对小于、等于和大于的概念进行详尽的解释,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3.2 学生参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和练习的方式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4. 教学过程4.1 导入与自主学习教师可以通过放置一些具体的物品,如多种饼干或糖果,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想吃的东西。

然后,教师询问学生,哪些小于、等于或大于其它物品。

通过这个过程,教师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小于、等于和大于的概念。

4.2 操作练习教师通过放映本单元相关视频、教材书上单元的漫画、通过语言的形式讲解下面的数学符号“<”、“=”和“>”是什么含义以及如何用书写。

然后,教师放置一些数字,让学生将它们按照大小关系用符号“<”、“=”和“>”进行书写。

通过这个过程,教师加深学生对数字大小关系和数学符号的理解和掌握。

4.3 分组合作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设计一个关于小于、等于和大于的游戏,以便加深他们的理解和掌握。

4.4 师生互动教师在讲解中可以适当地加入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探究性思维。

新版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课时 练习七-优质教案.doc

新版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课时  练习七-优质教案.doc
第4课时 练习七
【教学内容】练习七
【教学要求】
1、以口算为主,通过比较计算,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联系注意通过比较突出基本算法,也注意估算和口算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计算的水平。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是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以口算为主,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集体备课】
五、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些什么?还有什么疑问要提出来吗?
【学习目标达成评析】
【二次备课】
【三次备课】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与教师关注】
一、算一算,比一比
34+3 2+25 61+8
34+4 2+52 80+17
34+30 20+2 Nhomakorabea 3+36
34+40 20+52 37+20
1、先让学生观察比较每组题的异同点。
2、同桌交流,
3、集体反馈。
4、独立完成计算。
5、交流答案。
二、先估一估,再计算
不计算,先估算一下,想想圆圈里应该填什么?再让学生自己试一试看看应该怎么填。再交流反馈结果。
4、解决实际问题
小男孩说:我要借5本《数学故事》。阿姨说:你借走5本后还剩33本。小番茄的问题是:原来有多少本《数学故事》?
1、观察图,说说图上画了谁?他们分别说了什么?
2、试着解答问题,列式计算。
3、交流反馈。
65+30 4+52 60+13 53+20
56+3 25+4 31+6 20+35
1、让学生交流估算的想法。如:65+30得九十几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 练习七丨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 练习七丨苏教版

《练习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以口算为主,通过比较计算,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联系注意通过比较突出基本算法,也注意估算和口算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计算的水平。

教学重点: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以口算为主,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糖果教学过程:一、回顾和整理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糖果)请同学上来抓一抓。

提问:知道抓出的糖果和还剩的糖果如何求出原来有多少颗糖果?这是我们之前学习的什么内容?本单元除了已经学习了“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还学习了什么?你能举出例子吗?在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时应注意什么?你有什么想要提醒别人的?二、口算练习美羊羊求救,灰太狼设五关!第一关:算一算,比一比34+2 2+35 61+8 34+5 2+53 80+17 34+30 20+25 3+36 34+50 20+53 37+20 1、先让学生观察比较每组题的异同点。

提问:怎样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2、同桌交流,3、集体反馈。

4、独立完成计算。

5、交流答案。

举例说口算过程:34+2= 先算:再算:34+20= 先算:再算:第二关:看谁算得又对又快!59+20 6+33 40+47 43+6 18+7092+5 30+28 6+31 23+401、让学生交流估算的想法。

如:65+30得九十几2、再让学生算一算。

3、交流估算与实算的差距。

4、提问:每组的两道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整十数要和十位上的数相加,一位数要和个位上的数相加。

)三、拓展提升第三关、不计算,你能在○里填上“﹥”、“﹤”或“﹦”47+2○47+204+75○75+450+48○40+503+66○30+6不计算,先估算一下,想想圆圈里应该填什么?再让学生自己试一试看看应该怎么填。

再交流反馈结果。

四、提高应用第四关:说表格说的含义,把表格填写完整.问:怎样求出原有的台数的?数量关系式:卖出的台数+剩下的台数=原有的台数第五关:解决实际问题商店里有一批雨伞,3天卖出54把,还剩5把,原来有多少把?1、提问:可以怎样求出原来有多少把雨伞?2、试着解答问题,列式计算。

新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练习七》教案板书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练习七》教案板书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练习七》教案板书教学设计新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练习七》教案板书教学设计练习七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9页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练习能说明和归纳相应的口算过程,逐步形成口算技巧,提高口算能力。

3、在正确口算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中,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熟练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计算练习巩固1、算一算,比一比,说一说。

(练习七第1题)认真观察这几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2、先估算,再计算。

出示课本练习七的第2题,请学生先说出得数是几十多,再算出得数。

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然后再让学生独立计算。

小结;估计时既要看清要加的数是整十数还是一位数,还要看清两位数的十位、个位上的数各是多少。

3、不计算,比大小。

出示课本练习七的第3题,小朋友们,不计算你能比出两边的大小吗?47+2与47+20,怎么比呢?同样是47,要加上的数大和就大,要加上的数小和就小。

47+2得四十几,47+20得六十几。

二、解决实际问题1、出示课本练习七的第4题,指名读题,全班齐读。

怎样列式呢?要求学生独立列式填空。

交流结果2、练习七第5题,集体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列式,完成交流思考过程和结果。

三、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在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上有了哪些进步?。

第四单元 练习七(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第四单元 练习七(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第四单元练习七(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教学目标
1.能够练习简单的计算。

2.能够使用不同的单位测量长度、重量、容量。

3.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不同物品。

4.能够准确地表达数学计算的思路和步骤。

教学重点
1.单位换算的练习。

2.数学计算思路的表述。

教学难点
1.能够准确地选择合适的单位。

2.能够清楚地表述数学计算的思路和步骤。

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
1. 导入新课
首先,介绍今天的内容——单位换算的练习。

然后,向学生们提出以下问题:在生活中,你们经常遇到怎样的单位换算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在学生们回答问题之后,可以再发放一些有关体积、长度和重量的日常用品,让学生们自己掂量、测量或比较,然后复习一下之前学过的一些基础单位和无关单位。

2. 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之前的学习情况,针对教学难点重点讲解单位换算的知识点。

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单位换算的重要性。

同时,鼓励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

3. 练习
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做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彼此交流思路,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

4. 总结
在本节课结束时,教师可以再次回顾所学过的知识点,并对孩子们的表现进行评价。

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们在未来课程中继续学习和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
本节课程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注重直观体验和交流,可以促进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同时,通过丰富的练习,可以为学生们的思考和思辨能力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练习七 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练习七    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练习七苏教版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整数的认识和四则运算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1. 100以内的加减法。

2. 100以内的乘法。

3. 100以内的除法。

4. 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混合运算中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教学图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板书设计1. 板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练习七。

2. 板书内容: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

作业设计1. 做课后练习题。

2. 观看教学视频,加深对四则运算的理解。

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掌握较好,但部分学生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不够牢固。

2. 今后教学中,需要加强对混合运算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有所增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保持。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重点与难点”中的“混合运算中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详解混合运算中的运算顺序混合运算是指在一个算式中同时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运算(加、减、乘、除)。

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根据数学的运算法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应该是先乘除后加减,从左到右依次进行。

也就是说,当一个算式中既有乘除,又有加减时,应该先计算乘除,再计算加减。

例如,对于算式`3 4 × 2 - 5 ÷ 1`,应该先计算`4 × 2` 和`5 ÷ 1`,然后再计算 `3 8 - 5`。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 练习七 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 练习七 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 练习七教学目标•能认识并书写0、1、2、3、4、5、6、7、8、9这10个数码•能辨别大小,会从小到大书写0至5这些数码•能采用实物或板块图形进行数形结合的认知活动•能比较认识不同形态的几何图形教学准备1.教具:透明黑板、板擦、彩笔、数学教学卡片、布条、集合物品、教学软件2.学具:学生用品档案袋,分发纸、笔、尺等教学过程Step 1 - 学前预测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准备一组数字卡牌(0~9)按照顺序排列在黑板上,提问:“请问数字卡片按照什么规律排列?请你猜测一下下一个数字是几?”最后拓展“用数字卡牌可以写出多少数字?”Step 2 - 认识数字1.点读机/磁带介绍数字的发音和书写形式2.用小拇指准确地触写数字0~9,练习数码的顺序3.数码练习:将数码写在黑板上一侧,然后让学生在另一侧找出和书写对应的数字4.用数码写出年龄,电话号码等数字Step 3 - 认识数形结合1.采用实物模型和板绘画教具,引导学生将玩具,小生活用品数量进行概数,用胶带、布条等可视化教具画出图形,让学生从数量和图形的组合中感知数的概念。

2.让学生试着把不同形状的图形拼成一个名字和图形都相对应的组合,培养学生的几何图形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Step 4 - 论证数的大小1.老师拿出「1尺、2尺、3尺长的布条」,询问学生哪一个更长?然后老师拿出不同长度的布条,让学生针对两个选择更长或相等的问题练习直觉的数比较能力。

2.让学生画出一下人物或动物,打印成不同比例的图案,然后根据图案让学生练习比较大小的能力。

Step 5 - 教学软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适时地采用电子教具进行数字、图形配对和计算练习游戏。

教学总结本堂周练习课注重让学生感知数与形的结合,幼儿时期合理地进行数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与逻辑思考能力,有利于日后的学习和认知发展。

同时,教学应多途径地进行,搭配各种教具计算,灵活运用教学软件等方式增加孩子的学习趣味。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练习七》(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练习七》(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练习七》(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教案:《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练习七》,这一部分主要包括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来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同学们的计算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难点:如何快速准确地进行计算,以及在不同情况下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练习本。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过超市买东西?在超市里,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算钱的情况。

比如,一个苹果2元,一个香蕉3元,如果你买了2个苹果和1个香蕉,你需要支付多少钱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法和减法。

2. 例题讲解:我们来看一道例题:35 + 27 = ?我们可以将35和27的个位数相加,得到5 + 7 = 12。

我们在计算结果的个位上写下数字2,然后将十位上的1进位。

所以,35 + 27 = 62。

3. 随堂练习:(1) 43 + 56 = ?(2) 72 28 = ?4. 讲解练习答案:我们来一起看看答案:(1) 43 + 56 = 99。

(2) 72 28 = 44。

六、板书设计板书示例:加法:35 + 27 = 62减法:72 28 = 44七、作业设计(1) 45 + 37 = ?(2) 88 56 = ?答案:(1) 45 + 37 = 82。

(2) 88 56 = 32。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但在实际计算过程中,仍需加强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课后,同学们可以多做一些类似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练习七》数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练习七》数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练习七》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数的序数概念;2.掌握1~100的阶梯数数法;3.能辨认0~9的阿拉伯数字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掌握1~100的阶梯数数法;2.学生能够区分数的序数概念和基数概念。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110010的数字并且给出数字的阿拉伯符号。

的数字表,学生依次背诵12. 新知学习(25分钟)2.1 数的序数概念场景:做游戏比赛老师让某个同学做小组代表,现在有5个小组在玩游戏比赛,在下面安排好了座位,按排名顺序向前依次站立,代表往右走一步,最后排在第一,问小组代表此时是第几名?老师:你知道排名是什么吗?学生回答:排名就是按照顺序排列的名次。

老师:那你们知道第几名是什么吗?学生回答:第几名就是排名的数字表示。

老师:所以,排名就是指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人或物的名次或位次,第几名就是排列的数字。

老师:同学们,我们能从排名中看出什么吗?学生回答:能看出来先后顺序。

老师:对的,现在再看一下排名时第几名的用法。

老师示范,1 2 3 4 5,问你第二个数字是几,第三个数字是几…学生读依次读出数,回答是第几个数。

练习几题,学生能够掌握序数的基本用法。

2.2 阶梯数数法场景:排队进食老师:你们在排队进食时,注意维持队伍的次序,队伍很长,我们也要大声数数,从1一直数到100,此时我们就要讲阶梯数数法。

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阶梯吗?学生回答:阶梯就是有大小的阶段。

老师:很棒,阶梯就是数列中每个数字之间的差值,学校的楼梯就是阶梯一样的概念。

老师:为了让你们更好的理解阶梯数数法,我们举几个例子。

老师:1到8,差是多少?学生回答:1。

老师:很好,下面的数字例子大家跟我念读一遍:2-3-4(停留)-5-6-7(停留)-8。

老师:3到7,差是多少?学生回答:1。

老师:现在大家跟我念读一遍:3-4-5-6(停留)-7。

老师:6到13,差是多少?学生回答:1。

老师:现在大家跟我念读一遍:6-7-8-9-10-11(停留)-12-13。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练习七》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练习七》教学设计

练习七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页教学目标:1.学生在练习中,熟练地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以及对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计算方法的理解。

2.学生在比较、操作的过程中,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谈话:小朋友们,这两天我们学习了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类题目的?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些相关的练习。

(板书:练习七)二、交流提升1.完成第1题(1)课件出示:34+334+434+3034+40引导学生比一比,四道算式之间的关系。

(2)完成2、3组。

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发现、比较的结果。

(3)交流:你是比较的哪几道算式?有什么发现?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再在全班交流。

2.完成第2题(1)课件出示题目。

指名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说出得数是几十多时,不需要算出具体是多少,只需要看清加上的数是整十数,还是一位数。

例如,65+30,可以看成是60多加30,等于90多。

(学生估算,适时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3)估算后,集体计算。

检查自己估算的对于否。

3.完成第3题(1)出示题目要求,强调不计算也可以比较出他们的大小。

(2)集体检查时,指名说一说自己的比较方法。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比较方法)4.完成第4题课件出示,学生完成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为什么用减法计算?三、全课总结你有什么收获?还有疑问吗?板书设计:。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练习七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练习七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练习七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内容1.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

2. 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3. 应用题的解答。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应用题的题意,找出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进行解答。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有趣的数学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以及如何进行计算。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基本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练习,检查他们的掌握情况。

4. 应用题解答:讲解如何解答应用题,让学生尝试解答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板书设计1.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

2. 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3. 应用题的解答。

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题。

2. 尝试解答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在应用题的解答方面,学生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练习和指导。

整体来说,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教学效果良好。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因为这是整个教案中实施教学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通过生动的PPT展示或实物操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可以使用动画形式展示数字的变化,或者通过故事情境引入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练习七》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练习七》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练习七》苏教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写出数码和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2.掌握用手指数物品并记录数码的方法。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码讨论物品的数量和大小关系。

教学重点1.数码和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2.用手指数物品并记录数码的方法。

教学难点1.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的运用能力。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群体活动教学过程导入首先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通过对提问进行复习,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提问内容:1.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2.什么是数码?3.数码和数字有什么区别?4.数字和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呈现在本课的学习中,我们将通过练习七,深入探讨数码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先给学生出示题目,让学生用手指数物品并记录数码的方法完成练习。

练习七:小明有两条青蛙,小红有四只老鼠,小蓝有六只鸟,他们一共有多少只动物?(表格略)引导完成练习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记录下来的数码得出答案。

然后老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你们是怎么记录这些数字的?2.这些数字和原题目中的东西有什么关系?学生可以通过几组数据,进行讨论并推理出规律。

拓展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例子锻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运用数码概念和知识进行推理。

例如:小华从超市里买了10个苹果和5个梨子,请问他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学生可以通过数码概念,快速的算出小华买的水果个数)总结在本次课堂学习中,我们通过完成练习七,深入理解了数码和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且可以将数码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便于日常生活中的盘点物品数量。

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后面的习题;2.搜集一些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盘点物品的例子,运用数码知识进行计算。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导入、呈现、引导和拓展,让学生逐步深入了解了数码和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在实际生活中进行了练习。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任务,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码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了学生的运用能力。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5《练习七》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5《练习七》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5《练习七》苏教版1. 教学目标本课主要围绕数的认识和数的大小进行教学。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达到如下目标:•掌握数的读法和写法•能够辨别不同数的大小•了解数的排列顺序•学会使用“多少个”、“几”等词语进行数量的描述2.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数的读写介绍数的读法和写法,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写数字。

2.2 数的比较通过比较不同数字大小的训练,让学生能够辨别不同数字的大小。

2.3 数的排列介绍数的排列顺序,让学生能够正确排序。

2.4 数量的描述学会使用“多少个”、“几”等词语进行数量的描述,增强学生对数的认识。

3. 教学准备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本课的教学需要准备以下材料:•课件:包括数字图片、排序图片等•数字卡片: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数字的图片打印在纸片上,每个学生一份•排序卡片:数字的图片打印在纸片上,随机分配给学生4. 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展示数字图片,教师介绍数字的读法和写法,引导学生大声跟读,并将数字卡片分发给学生。

4.2 数的大小比较教师出示数字图片,让学生分别发出数字读法,并根据数字大小进行比较,轻声读出大或小。

4.3 数的排列顺序将排序卡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原则将数字卡片排序,并与其他学生分享思路。

4.4 数量的描述教师出示一些图片,如小球、糖果等,引导学生用“多少个”、“几”等词语进行数量的描述,如“有多少个小球?”“有几颗糖果?”4.5 练习展示《练习七》的问题,让学生结合之前学习的知识进行解题。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及时纠正错题。

4.6 总结教师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作业,如完成《练习七》中指定的题目,并要求学生在课后复习数字读写、数字大小比较和数字排列等知识点。

6. 教学反思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和学生的反馈,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数字大小比较和排序方面的理解并不是很深入,建议在以后的教学中适当增加这方面的联系。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练习七丨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练习七丨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 练习七丨苏教版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和责任。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关于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 练习七的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的第4.5章练习七。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的练习,巩固和掌握之前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应用,以及如何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练习,巩固和掌握之前所学的数学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练习题、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通过一个实际的生活情景,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讲解与演示:我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解释和展示数学知识的应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数学概念和方法。

3. 随堂练习:我给出一些实际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实际的练习和应用。

4. 例题讲解:我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向学生展示和讲解数学知识的应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数学概念和方法。

5. 小组讨论: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设计了一些相关的数学公式和方法,以及一些实际的例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和巩固。

作业题目包括:1. 请列举出三个实际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

2. 根据所学的数学知识,完成练习七中的题目。

答案:1. 问题一: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答案:小明和小红一共有8个苹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七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页的练习7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同学们口算位数两位加整数十或一位数的能力;
2. 提高同学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发展大家的数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弄清相同数位的数相减的道理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口算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看同学们掌握得怎样。

二、练习
1.练习7--1
学生独立口算第1题,在学生口算后,选择几组对比。

如:34+3 2+25 20+25
34+30 2+52 20+52
先说一说上、下两组题有什么不同,分别怎样计算?
2.练习7—2
先出示第一组的两道题,让学生说出它们的运算顺序。

然后分别计算这六道题。

计算时要给学
生充裕的时间,做完后要求他们检查,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集体订正,做对的学生给予表扬。

3.“先估一估,再计算”
(1)估一估的第一组题:65+30
56+3老师结合题目说说题意. 如:65+30得九十几”,估计不需要算出得数,只要估计几十多就可以了。

学生自己口头估一估剩下几题的得数是几十多,老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辅导,集体交流估算结果。

(2)学生独立计算。

集体交流,并与估算结果进行比较。

(3)老师小结:估算对计算的帮助很大,有益于提计算的正确率,同学们在平时的计算中可以运用估算来检查计算结果。

4.练习7---3
不计算,比大小。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不要采用计算的方法比大小。

(2)集体交流比较的方法,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比较方法。

对思维开拓想出多种思考方法的学生给予表扬。

5.练习7---4。

(1)出示第4题图,要求学生弄懂图意,并指名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同桌同学先互相说一说“怎样求出原来有多少本《数学故事》?”再指名说怎样求?
(3)这道题做完了吗?还少了什么?
(口答)(集体口答一遍)
三、作业布置。

《练习与测试》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