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教案1

合集下载

课程设计心电图

课程设计心电图

课程设计心电图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心电图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应用,能够独立进行心电图的阅读和分析。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心电图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成部分;2.掌握心电图各波形的名称、含义和正常范围;3.熟悉心电图的测量和解读方法;4.理解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和意义。

5.能够正确识别和解读常见的心电图波形;6.能够分析心电图中的异常表现和相关疾病;7.能够运用心电图进行临床诊断和评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对心电图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培养严谨、细致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3.培养医德医风,注重患者隐私和人文关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心电图各波形的识别和解读、心电图的测量和分析方法以及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如下:1.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心电图的定义、原理、组成部分和分类;2.心电图各波形的识别和解读:P波、Q波、R波、S波、T波、U波和V波等;3.心电图的测量和分析方法:纸带记录法、数字记录法、心电图机操作和解读;4.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常见心血管疾病的心电图表现、心电图诊断标准和临床意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教师讲解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和临床应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2.讨论法:分组讨论心电图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病例心电图,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4.实验法:操作心电图机,进行心电图的测量和解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具体资源如下: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心电图学》等;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心电图参考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心电图知识;4.实验设备:心电图机、纸带记录器等,用于实践操作和实验教学。

心电图教案

心电图教案
P波形态
P波代表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在心 电图上呈现为小而圆钝的波形。
P波意义
P波的出现表示心房开始除极,其形态 、大小和方向与心房的除极方向和速 度有关。正常P波在Ⅰ、Ⅱ、aVF、V4 ~V6导联中直立,aVR导联中倒置。
QRS波群形态与意义
QRS波群形态
QR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在心电图上呈现为高大而尖锐的波形。
心电图教案
目录
CONTENTS
• 心电图基本概念与原理 •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征 • 常见异常心电图诊断及鉴别 • 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相关心电图表现 • 药物影响及电解质紊乱对心电图影响分析 • 临床案例分析与讨论
01 心电图基本概念与原理
CHAPTER
心脏电生理基础
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具有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其中自律性是指心肌细胞能够自动产 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传导性是指心肌细胞之间能够传递兴奋的能力,收缩性 是指心肌细胞受到刺激后能够发生收缩反应的能力。
03 常见异常心电图诊断及鉴别
CHAPTER
窦性心律失常诊断及鉴别
01
02
03
窦性心动过速
心率超过100次/分,P波 形态正常,PR间期缩短。
窦性心动过缓
心率低于60次/分,P波形 态正常,PR间期可延长。
窦性心律不齐
同一导联上P-P间期差异 >0.12s,P波形态正常。
房性心律失常诊断及鉴别
斜型压低≥0.05mV。
T波倒置或低平
心肌缺血时,T波常表现为倒置 或低平,双支对称,基底部较窄

U波倒置
有时在心肌缺血的情况下,U波 可能倒置。
心肌梗死时典型心电图表现
异常Q波

心电图教学设计教案1

心电图教学设计教案1

● 02
第2章 心电图的基本原理
心脏的电生理学
01 心脏的起搏与传导系统
控制心脏跳动的关键
02 心房、心室肌细胞的电活动
不同部位电信号的生成
03
心电图的波形及意义
P波的形态分析
代表心房的兴奋 持续时间正常在0.11秒以内
01
心律失常的识别和分

04
根据波形形态和间距进行判断
常见的有房颤、室性早搏等
Theme color makes PPT more convenient to change.
Adjust the spacing to adapt to Chinese typesetting, use the reference line in PPT.
心房扩大的心电 图表现
心房扩大时,常出现P波增宽、P波双峰的 情况。此外,房颤合并心房扩大时,心电 图特点更加复杂,需要进一步分析和诊断。
心室肥大的心电图 表现
R波振幅增高 心室重构与心室肥
大的关系
S波加深
心电图解读 病理生理学角度
心电图解析
心包炎的心电图表现
01 弥漫性ST段抬高
心电图特征
02 T波倒置
临床观察
03
先天性心脏病的心电图特征
房室缺损的心电图
表现
描述A 描述B
01
描述C
动脉导管未闭的心 电图表现
解释X 解析Y 说明Z
心电图信号的获取 与保存
心电图信号的增益 设置
心电图的保存方式

调节增益以获得清晰的心电图信号 选择合适的方式保存心电图数据
心电图信号的滤波 设置
设置适当的滤波以排除干扰
Unified fonts make reading more fluent.

心电图教案一

心电图教案一

逆钟向转位: 是指V3和/或 V2导联出现 V5导联的波 形,呈Rs、 R、qR及 qRS型。正 常人(所谓 横置型心 脏)、早期 复极综合征、 A型预激征 可见到此现 象,部分见 于左心室肥 大。
肢导联低电压:是 指各肢导联QRS 电压的算术和均 小于0.5mV或相 加<1.5mV。见于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炎、急 性心包炎、纵隔 肿瘤、胸腔积液 也见于正常的肥 胖人,。本图为 陈旧性下壁梗死 心电图,肢导联 QRS电压<0.5mV。
P-R间期延长:正常P-R 间期在成年人为0.120.20s。当P-R间≥0.21s 时,称P-R间期延长(一 度房室传导阻滞或持续慢
径路传导)。当P-R间期 大于0.30s,特别大于0.40s, 应排除房室结内双径路存 在,该延长P-R间期可能 为持续慢径路传导。本图 P-R间期0.268s。(测量宜 用II、III导联)
肢导联连接 示意图
胸导联连接示意图 V1导联: 正极放在第四肋间胸骨旁右缘。 V2导联: 正极放在第四肋间胸骨旁左缘。 V3导联: 正极放在V2~V4导联连线中点。 V4导联: 正极放在第五肋间与锁骨中线交点上。 V5导联: 正极放在腋前线与V4导联水平线的交点上。 V6导联: 正极放在腋中线与V4导联水平线的交点上。 附加导联:V3R-V6R分别接右胸与V3-V6导联对称部位。V7-V9导 联电极分别接腋后线、肩胛线、脊柱旁线与V4同一水平线上。
逆行P波2 :本图 aVR导联P波正 向,II、III、 aVF导联P波倒 置,符合逆行P 波标准。其P-R 间期达0.18s, V1导联P波负正 双向, V4-V6倒 置,故符合起源 于“左房前下侧 壁”的房性激动 形成的房性心律 的。
房性P波: aVR导 联P波既不倒置, 也不正向,呈双向 或平坦时,也属于 房性P波。本图 aVR导联P波正负 双向,I、aVL导 联正向,其它导联 P波倒置或负正双 向,既不符合窦性 P波,也不符合逆 行P波标准,且PR间期又>0.12s, 故属于房性P波。 (右房前下部心律)

心电图教案一

心电图教案一
上型
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 出现宽而深的Q波(病理性Q
波)
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的 导联上出现T波倒置
在背向心肌梗死区的导联则出 现相反的改变,即R波增高、 ST段压低和T波直立并增高
心肌梗死定位诊断依据
前间壁梗死
V₁~V₃导联
前壁梗死
V₃~V₅导联
广泛前壁梗死
V₁~V₆、Ⅰ、aVL导联
后壁梗死
• 逆钟向转位:心电图表现为V3或V4导联的R/S波形出现在V1、V2导联上。单纯出现这种心电图改变时,要结 合其他资料作出判断。因为,正常人就可以出现心电图上的逆钟向转位。在病理状态下,左心室肥大时可出现 逆钟向转位。
• 右心室肥大:心电图上主要表现为V1导联R/S>1,V5导联R波幅度增高,R/S接近1,或S波增深。引起右心室 肥大的原因有肺动脉高压、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要结合病史和其他检查综合分析。
各波形间期测量方法及正常范围
P-R间期
从P波的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 开始除极的时间。正常范围为0.12~0.20秒。
QRS间期
从QRS波群的起点至终点,代表心室肌除极的全过程。正 常范围为0.06~0.10秒。
S-T段
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 过程。正常的S-T段多为一等电位线,有时亦可有轻微的偏 移。
律失常。
药物引起心电图改变类型举例说明
01
02
03
04
传导阻滞
如服用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后, 心电图可能出现房室传导阻滞
或室内传导阻滞的图形。
心率失常
药物可能导致心率过快或过慢, 如服用β受体阻滞剂后可能出
现心动过缓。

心电图教案讲稿

心电图教案讲稿

第一章心电图第一节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一、心电图的产生原理心脏机械收缩之前,先产生电激动,心房和心室的电激动可经人体组织传到体表。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利用心电图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

细胞膜外正电荷消失而其前面尚未除极的细胞膜仍带正电荷,从而形成一对电偶(dipole)。

就单个细胞而言是以下的情况:由体表所采集到的心脏电位强度与下列因素有关:1、与心肌细胞数量(心肌厚度)呈正比例关系;2、与探查电极位置和心肌细胞之间的距离呈反比关系;3、与探查电极的方位和心肌除极的方向所构成的角度有关,夹角越大,心电位在导联上的投影愈小,电位愈弱。

这种既具有强度,又具有方向性的电位幅度称为心电“向量”(vector),通常用箭头表示其方向,而其长度表示其电位强度。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由窦房结、结间束(分为前、中、后结间束)房间束(起自前结间束,称Bachmann束)、房室结、希氏束(His bundle)、束支(分为左、右束支,左束支又分为前分支和后分支)以及浦肯野纤维(Pukinje fiber)构成。

心脏的传导系统与每一心动周期顺序出现的心电变化密切相关。

心脏起搏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希氏束)左右束支及其分支以及浦顷野纤维网。

窦房结位于右心房上腔静脉入口处,是控制心脏正常活动的起搏点,窦房结的冲动经前、中、后三条结间束传导至房室结,向前延续成房室束(又称希氏束)。

房室束先发出左束支后分支,再分出左束支前分支,本身延续成右束支,构成三条系统。

左束支后分支细长,分支晚;两侧束支于心内膜下走向心尖分支再分支,细支相互吻合成网,称为浦顷野纤维网深入心室肌。

(图3-3-1)。

临床心电学对这些波段规定了统一的名称:1、最早出现幅度较小的P波,反映心房的除极过程;2、P-R段(实为P-Q段,传统称为P-R段),反映心房复极过程及房室结、希氏束、束支的电活动,P波与P-R段合计为P-R间期,始自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幅度最大的QRS波群,反映心室除极的全过程;4、除极完毕后,心室的缓慢和快速复极过程分别形成了ST段和T波;5、Q-T间期为心室开始除极至心室复极完毕全过程的时间。

心电图学上教案

心电图学上教案

R

+
R,V1例外) Rv1<1.0mV
S
第一个正向 全部心室
--

除极
Rv5<2.5mV V1R/S<1,
第二个负向
V5R/S>1

名称 定义 电活动 方向 时间
振幅
ST段
QRS终点 至T波起点
心室缓慢 复极
等电位线
下移 0.05mV 上抬0.1mV
V1-V30.3mV
T波
ST后的圆 心室快速 与QRS主
心肌细胞除极及电偶形成 – – – – – – + + + + + ++
– 除极方向 +
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
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心电图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示意图
正常心电活动始 于窦房结,并从此发 出冲动,循此特殊传 导系统的通道下传, 先后兴奋心房和心室, 使心脏收缩,执行泵 血功能。这种先后有 序的电兴奋的传播, 将引起一系列的电位 改变,形成心电图上 相应的波形。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U波(U wave):由心室复极化形成, T波后 0.02~0.04sec出现,方向大体与T波相一致。U 波明显增高常见于血钾过低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心电图波段 P波
PR段 QRS波群 ST段与T波
相应心电活动
心房除极
房室传导时间
心室除极 心室复极的 缓慢期与快速期
心电信号பைடு நூலகம்递的三站
一.第一站:窦房结
心房
二.第二站:房室结
束支

心电图技术教案

心电图技术教案
二、教学内容:
一)心电学的基本知识(20min)
1了解心电图产生原理:心电图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
2掌握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心电图常见的各波段包括P波、P-R段、QRS波群、ST段和T波、Q-T间期.
3了解导联系统:包括肢体导联系统和胸导联系统.肢体导联系统有Ⅰ、Ⅱ、Ⅲ、AVR、AVF、AVL,胸导联系统包括V1-V6导联.
3鉴别诊断:
除冠心病外,心肌病、心肌炎、瓣膜病、心包炎等均可出现ST-T改变.电解质紊乱及自主神经调节障碍也可引起非特异性ST-T改变.心室肥大、束支传导阻滞可引起继发性ST-T改变.
五)心肌梗塞(15min)
1基本图形:“缺血型”改变、“损伤型”改变和“坏死型”改变
2心肌梗塞的图形及其演变:
早期(超急性期):心电图上产生高大的T波,以后迅速出现ST段斜型抬高,与高耸直立T波相连,也可出现QRS振幅增高并轻度增宽,但未有异常Q波;
包括房性逸博心律、交界性逸博心律、室性逸博心律和反复心律.
七)电解质紊乱和药物影响(10min):
在电解质紊乱情况下,如高血钾、低血钾、高血钙和低血钙都会对ST-T段有明显影响;某些药物,如洋地黄、奎尼丁、胺碘酮等也可影响QT间期和ST段的变化.
八)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和临床应用(10min)
九)方法和时间
3期前收缩:房性、结性、室性
4异位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心动过速发作有突发突止的特点,频率一般在160-250次/分,节律快而规则,QRS形态一般正常(伴有束支阻滞或室内差异传导时可呈宽QRS波)
5扑动与颤动:
心房扑动:正常P波消失,代之以连续的大锯齿状扑动波(F波),F波多数在Ⅱ、Ⅲ、AVF导联清晰可见;F波间无等电位线,波幅大小一致,间隔规则,频率多为250-350次/分,大多不能全部下传,以固定房室比例(2:1或4:1)下传,故心室率规则.

心电图大课教案

心电图大课教案
U波
位于T波之后的小波,其产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一般方向与T波一致,多出现 在V2~V4导联,其他导联可不明显。U波明显增高常见于血钾过低。
04
常见异常心电图识别与处理
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
心率超过100次/分,P波形态正常, PR间期缩短。常见于发热、贫血、甲 亢等。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不齐
PR间期缩短,QRS波群起始部分有预激波(delta波),ST段和T波方 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常见于先天性心脏病、后天性心脏病等。
05
心电图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协助诊断心脏疾病
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
心电图可显示心肌缺血时ST段压低、T波倒置等异常表现;在心肌梗死时,可出现特征性 的ST段抬高、Q波形成等改变。
心律失常
心电图能准确记录心脏电活动的节律和频率,有助于诊断各种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缓、心房颤动等。
心脏传导阻滞
心电图可显示心脏传导系统的异常,如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等,有助于判断阻滞 的部位和程度。
评估心脏功能状态
01
心室肥大
02
心房肥大
心电图可根据QRS波群的形态和电压 判断心室是否存在肥大,如左心室肥 大时,可出现RV5或RV6电压增高、 ST段压低及T波倒置等表现。
02
掌握心电图机的操作技巧,能够正确、规范地使用心电图机进
行心电图检查。
学会分析和解读心电图
03
通过对典型心电图案例的分析和解读,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
课程安排和学习目标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理论授课、实验操作、病例分析和讨论三个部分。理论授课主要介绍心电图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实 验操作部分将指导学员进行心电图机的使用和操作;病例分析和讨论部分将结合具体病例,深入分析和解读心电 图。

2024年《心电图》课件.

2024年《心电图》课件.

2024年《心电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2024年教材《医学基础》第十二章《心电图》的内容。

具体包括心电图的基本原理、心电图波形解读、常见心电图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心电图的基本原理,掌握心电图波形的基本解读方法。

2. 学会识别常见的心电图异常表现,了解其临床意义。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其能够在临床实践中正确使用心电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心电图波形的识别与解读,心电图异常表现的识别。

重点:心电图的基本原理,常见心电图异常表现的临床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心电图机、多媒体设备。

学具:心电图图纸、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个临床病例,让学生了解心电图在实际诊断中的应用。

2. 理论讲解(20分钟)(1)心电图的基本原理(2)心电图波形的解读(3)常见心电图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3. 例题讲解(20分钟)讲解几个典型的心电图病例,让学生学会识别和解读。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在心电图图纸上进行波形识别和解读,教师进行现场指导。

5. 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病例,分析心电图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心电图的基本原理。

(2)列出三种常见的心电图异常表现,并说明其临床意义。

2. 答案:(1)心电图基本原理:心电图是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产生的电压变化,从而反映心脏功能和病理状态的一种无创检查方法。

(2)常见心电图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ST段抬高:提示心肌缺血。

QRS波群增宽:提示心室肥厚或心肌梗死。

T波倒置:提示心肌缺血或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理论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2. 拓展延伸:(1)学习心电图相关的临床检查,如动态心电图、运动心电图等。

心电图教案

心电图教案

心电图检查 ( 第一轮 )一、目的要求:( 一) 通过示教了解心电图的描记方法。

( 二) 初步掌握正常心电图的各波图象,了解心电图的分析步骤及心电图各波段,:波形测量方法。

( 三) 写出正常心电图的正式报告。

二、器材:心电机一台,分规,正常心电图及心电图报告单每人一套。

三、实习安排:( 一) 轮流看心电图机操作方法。

( 约30 分钟)( 二) 测量正常心电图,边分析边记录写出完整报告后,交教师批改。

( 约2 个时)四、实习内容:( 一) 心电图的描记方法:l .被检查方面的准备:(1)在进行描记心电图前,让被检查者静卧数分钟。

使全身肌肉松弛,在冬天应在比较温暖的环境内进行,这样可以减少因肌肉震颤而引起的干扰。

(2)对初次检查心电图者,在操作前要作些解释工作,说明这种检查是毫不痛苦的,也没有什么危险性,以减少和消除心理上的紧张。

(3)被检查者一般采取卧位,宜用木床。

如在铁床上做,应注意绝缘,使身体不与其他任何金属导电体接触,可在床上垫上橡皮或塑料布,亦不能与墙壁和地面接触,以免受到干扰。

(4)四肢及胸前安放电极的部位,要将皮肤擦洗干净,并涂上导电液体,保持皮肤与电极良好接触及导电性能。

2 .心电机的操作步骤:(1) 接好地线,以防交流电干扰并保障病人安全。

(2) 接好导联线,左手黄线,右手红线,左足绿线,右足黑线,胸前白线。

(3) 接通交流电源:打开电源开关,将导联变换器转至“零”点,预热1 -2 分钟打开输入开关。

(4) 定好标准:即加1 毫伏特电压可使记录笔上移10 毫米为准。

如不够10 毫米或大于10 毫米,可用灵敏度调节( 增益) 调节之。

(5) 关上输入开关:将导联变换器转至T 处然后开输入开关,此时可见记录笔随心动而摆动,根据需要开记录开关,即记录了第1 导联心电图,以后依同法按次记录II,Ⅲ,avR 、avL ,aVF Vl --6 等导联。

(6) 记录完毕后,关上电源开关,在记录纸上注明姓名,测定时间,导联等。

心电图经典教案

心电图经典教案
心电图经典教案
目 录
• 心电图基础知识 • 常见异常心电图解读 • 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应用 • 心电图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 心电图教学方法与技巧分享 • 心电图领域最新研究进展介绍
01
心电图基础知识
心电图定义与原理
心电图定义
心电图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 的技术。
心电图原理
心脏在收缩与舒张时,会产生微弱的生物电,这种电流可以传到人体表面。心 电图机就是通过捕捉这些微弱的电信号,经过放大和记录,形成心电图波形。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征
P波
代表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形 态通常呈钝圆形,有时可能有
切迹。
QRS波群
代表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形态较为复杂,但通常可见到 明显的R波。
自然语言处理
将心电图报告转化为文字描述,便于医生快速了解病情。
计算机视觉技术
辅助医生识别心电图中的微小变化,提高诊断准确性。
远程医疗服务在心电图领域拓展
实时远程心电图传 输
患者在家中完成心电图检查,医生远程实时查看并诊断。
移动心电图服务站
配备便携式心电图机,为偏远地区提供上门服务。
互联网+心电图平台
04
心电图操作规范与注意事 项
操作前准备工作要求
01
确保检查室安静、整洁 ,温度适宜,避免患者 因环境不适而影响检查 结果。
02
核对患者信息,了解患 者病情、用药史及过敏 史,排除禁忌症。
03
向患者解释心电图检查 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 项,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
04
检查心电图机及配件是 否齐全、完好,确保电 源连接安全。
理论授课内容安排建议
基础概念讲解

心电图教案讲稿-2024鲜版

心电图教案讲稿-2024鲜版
心电图的测量与分析
通过对心电图波形的测量和分析,可以了解心脏 的电活动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2024/3/28
5
心电图导联体系
标准导联体系
包括I、II、III导联,它们分别代表 了不同的电位差方向,可以反映 心脏不同部位的电活动情况。
2024/3/28
加压肢体导联
包括aVR、aVL、aVF导联,它们 通过对不同肢体电极的加压组合, 提高了心电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心室功能
通过测量心电图上的QRS 波群时限、振幅等参数, 可评估心室收缩功能。
2024/3/28
心脏电生理稳定性
心电图上的QT间期、QT 离散度等指标可反映心脏 电生理稳定性,预测心律 失常风险。
预后评估
结合患者病史、症状及心 电图表现,可对心血管疾 病的预后进行评估,指导 治疗策略选择。
25
指导治疗策略选择和调整
QRS波群的形态和时限是判断心室电 活动是否正常的重要依据,异常QRS 波群可能提示心室肥大、束支传导阻 滞、预激综合征等病理情况。
2024/3/28
9
T波形态及意义
T波形态
T波在心电图上表现为一个较为宽大的波,出现在QRS波群之后,代表心室复 极的电位变化。正常T波形态较为平滑,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
T波意义
T波的正常形态和幅度是判断心室复极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异常T波可能提示 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等病理情况。同时,T波的变化还可以反映心室肌的应激 性和自律性。
2024/3/28
10
03
常见异常心电图诊断与鉴别
2024/3/28
11
窦性心律失常
01
02
03
04

心电图技能教案

心电图技能教案

心电图技能教案第一篇:心电图技能教案心电图技能.1、各波形的意义(1)P波:最早出现,代表心房除极过程(房室结,希氏束,束支):异常多说明心房的问题(2)PR间期:不等于PR段,而等于P 波+PR段。

代表心房除极开始至心室开始除极(3)QRS波群:幅度最大,心室除极全过程(4)ST-T:心室复极全过程(缓慢和快速),故其异常亦多为心室的问题。

(5)QT间期:整个心室活动过程。

主要看QT c间期,因心率慢QT间期必长,QT c间期[QT/(根号RR)])心电活动的传导: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延迟)-----希氏束---左右束支---蒲氏纤维--心室3、心电图诊断的二个注意点(心律,传导,房室肥大,心肌改变):(1)顺序一般为心律一定写第一位,如窦性心律、房性心律、房颤,而电轴左右偏写第二位等等(2)ECG诊断内容分为三类:①A类:多指解剖、病理生理诊断:主要有各房室肥大、心肌梗死、缺血、冠脉供血不足、各电解质紊乱等,结合临床②B类:单看心电图不须病史就能直接诊断的,各类心律失常是主力,例如房颤、预激综合征、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③除上述二者外的其他情形,例如ST-T改变,如心脏顺钟向转位,如电轴左偏。

QRS波群命名:第一个向上的的波称为R波,R波之后向下的波称为S波,R波之前第一个向下波为Q波 J点为QRS波群的终末与ST 段起始之交接点(可由于心动过速等原因引起偏移)顺钟向转位:V5,V6上出现V3,V4的波形(右室肥厚)逆钟向转位:V1,V2上出现V3,V4的波形(左室肥厚)4、看图的方法(其实须牢背的最主要其实就几个):1.P波时间应<0.12s,若延长和或成双峰,要注意有无左房肥大,在aVR上向下2.II导振幅应<0.25mV,若增高,注意有无右房肥大或肺动脉高压;3.PR间期应0.12-0.20s,若>0.20,注意是否各类房室传导阻滞,若<0.12,看看有无预激综合征4.QRS波应<0.12s:若宽大畸形,看看是干扰还是室早还是房早伴室内差传若>0.12s常用以判断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束支阻滞,RV5<2.5mV, RV5+SV1<4.0mV(M), RV5+SV1<3.5mV(W)5.还有QTc间期,正常是<0.43s的,若明显延长,>0.5s,要看是否QT间期延长综合征、电解质紊乱等6.心率计算HR=60/PP(RR),明显心律不齐时可取平均值心律失常的分类:激动起源异常-------激动传导异常,缓慢性-----快速性二、危重心电图A:[急性心梗] 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胸闷/胸痛/心悸/上腹痛/甚至左肩背痛均应查ECG以鉴别急性心梗。

心电图教案

心电图教案

心电图教案教案老师姓名:职称:副教授系(部):临床教学部教研室:诊断学授课对象:临床医学本科班级:1班上课时间:中心电图选用卫生部规划教材授课6学时文教材第六版诊断学时数课程英章节授课electrocardiogram名称及第五篇第一章(ECG)文内容地点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正常心电图的测量、正常值和图形。

2.熟悉房室肥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和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

3.了解心电产生的原理、心电轴和导联系统。

1.重点(1)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P波:最早出现的幅度较小的波,反映心房的除极过程;P-R 段:反映心房复极过程及房室结、希氏束、束支的电活动.P-R 间期:P波与P-R段合计为P-R间期;QRS波群:为幅度最大的波,反映心室除极的全过程;ST段和XXX:除极终了后,心室的迟钝和快速复极进程分别形成了ST段和T波;QT间期:心室开始除极至心室复极完毕全过程的时间.(2)心电图的导联体系的命名:通例12导联体系:肢体导联:包孕标准导联Ⅰ、Ⅱ、Ⅲ及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胸导联:属于单极导联包孕V1-V6导联.临床上还时常使用的导联包孕V7-V9导联和V3R-V6R导联.(3)一般心电图的波形特性和一般值:ST段: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室迟钝复极进程.在任一导联,ST段下移一般不超过0.05mv.ST段上抬在V1-V2导联不超过0.3mv,V3不超过0.5mv,V4-V6导联与肢体导联不超过0.1mv.教学重点与难点Q-T间期:从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终点,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的时间.心率在60-100次/分时,Q-T间期正常范围应为0.32-0.44s.2.难点(1)心房心室肥大的常见心电图表现:右房肥大:P波尖而高耸,振幅≥0.25Mv,以Ⅱ、Ⅲ、AVF导联表现最为凸起;V1导联P波直立时,振幅≥0.15mV,如P波呈双向时,其振幅的算术和≥0.20mV.左房肥大:Ⅰ、Ⅱ、AVR、AVL导联中P波增宽≥0.12s,常呈双峰型,两峰间距≥0.04s,以Ⅰ、Ⅱ和AVL导联明显;V1导联上P波常呈先正而后出现深宽的负向波.双房肥大:P波增宽≥0.12s,其振幅≥0.25mV;V1导联P波高大双相,上下振幅超过一般规模.左室肥大:胸导联V5或V6导联的R波>2.5mV,或V5的R波+V1的S波>4.0Mv(男性)或>3.5mV(女性);肢体导联中Ⅰ导联的R波>1.5mV,AVL导联的R波>1.2mV,AVF导联的R 波>2.0Mv,或Ⅰ导联的R波+Ⅲ的S波>2.5Mv;电轴左偏;QRS 波群工夫延长到0.10-0.11s,但一般<0.12s;在R波为主的导联中可出现ST段下移和T波的低平倒置,在S波为主的导联中反可见直立的T波.右室肥大:V1导联R/S≥1,V5导联R/S≤1或S波比一般加深;V1导联的R波+V5导联的S波>1.05Mv,AVR 导联的R/q或R/S≥1,R波>0.5Mv;电轴右偏;继发性ST-T改变.(2)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窦性心动过速:正常成年人窦性心律的频率>10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期前出现的QRS-T波前无P波或无相关的P波;期前出现的QRS形态宽大畸形,时限大于0.12s,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每每为完整性代偿间歇.房性期前收缩:期前出现的异位P’波形态与窦性P波有所不同;P’-R波间期通常>0.12s;大多数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室性心动过速:频率多在140-200次/分,节律可稍有不齐;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通常>0.12s;如能发现P波,并且P波频率慢于QRS频率,P-R无固定关系(房室分离);可出现室性融合波.心房颤动:正常P波消失,代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波(f波),通常以V1导联最明显;f波的频率为350-600次/分;心室律绝对不规则,QRS波群一般不增宽;可以存在室内差异性传导.三度房室传导阻滞:P波与QRS波毫无关系(P-R间期不固定),心房率快于心室率.(3)心肌堵塞的定位诊断:前间壁梗塞,V1-V3导联出现异常QS波或Q波;下壁梗塞,在Ⅱ、Ⅱ、AVF导联出现异常Q波;侧壁梗塞时在Ⅰ、AVL、V5、V6导联教学方法教具使用教学进程与时间分配出现异常Q波;前壁梗塞时在V3和V4导联出现异常Q波;后壁梗塞时V7、V8和V9导联有异常Q波;如果大部分胸导联或所有胸导联(V1-V6)都出现异常Q波或QS波,则称为广泛前壁心肌梗塞.1.启发式√2.导入式3.PBL4.案例教学5.自学6.其它多媒体设备主要教学内容一)心电学的基本知识(20min)1了解心电图发生原理:心电图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2掌握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心电图常见的各波段包括P波、P-R段、QRS波群、ST段和T波、Q-T间期.3了解导接洽统:包孕肢体导接洽统和胸导接洽统.肢体导联系统有Ⅰ、Ⅱ、Ⅲ、AVR、AVF、AVL,胸导联系统包孕V1-V6导联.二)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20min)1学会心电图的测量:包括心率的测量、各波段振幅的测量、各波段时间的测量和平均心电轴的测量.2熟悉一般心电图波形特性和一般值3阅读小儿心电图的特点:小儿心率较成人为快,P-R间期较成人为短,7岁以后趋于恒定(0.10-0.17s),小儿的Q-Tc间期较成人略长.小儿的P波时限较成人短;婴幼儿常呈右室占优势的QRS图形特征;小儿T波的变异大,于新生儿期,其肢体导联及右胸导联常出现T波低平倒置.三)心房、心室肥大(15min)掌握心房和心室肥大的心电图表现四)心肌缺血和ST-T改变(30min)1图形:缺血型心电图改变:若心内膜下心肌缺血,表现为T波向量增长,表现为缺血相关导联高大的T波;如心外膜下心肌缺血,表现为缺血相关导联倒置的T波.损伤型心电图改变:心内膜下心肌损伤表现为损伤相关导联ST段压低;心外膜下心肌损伤,表现为相关导教学方法联ST段抬高.2临床意义:心肌缺血的心电图可仅仅表现为ST段改变或者XXX改变,也可同时出现ST-T改变.典型心绞痛发作时,缺血部位的导联常显示缺血型ST段压低和/或T波倒置.持续和较恒定的缺血型ST改变和/或T波低平、负正双向和倒置,多见于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上出现倒置深尖、双肢对称的T 波,反映心外膜下心肌缺血或有透壁性心肌缺血,也可见于心内膜下心肌堵塞和透壁性心肌堵塞.变异性心绞痛多引起ST段抬高并高耸T波和对应导联的ST段下移.3鉴别诊断:除冠心病外,心肌病、心肌炎、瓣膜病、心包炎等均可出现ST-T改变.电解质混乱及自立神经调节障碍也可引起非特异性ST-T改变.心室肥大、束支传导阻滞可引起继发性ST-T改变.五)心肌梗塞(15min)1基本图形:“缺血型”改变、“损伤型”改变和“坏死型”改变2心肌梗塞的图形及其演变:早期(超急性期):心电图上产生高大的T波,以后迅速出现ST段斜型抬高,与高耸直立T波相连,也可出现QRS振幅增高并轻度增宽,但未有反常Q波;急性期:在高耸T波开始降低后即可出现反常Q波(包括QS波);ST段呈弓背向上举高,举高明显者可形成单向曲线,继而逐渐下降;直立的T波开始倒置,并逐渐加深.坏死型的Q波,损伤型的S-T段抬高和缺血型的T波倒置在此期间可同时并存.近期(亚急性期)抬高的S-T段基本恢复至基线,坏死型Q波持续存在,缺血型T波由倒置较深逐渐变浅. 陈旧期(愈合期)S-T段和T波恢复正常或XXX持续倒置,低平,趋于恒定稳定,留下坏死的Q波.3心肌堵塞的定位诊断4不典型图形和鉴别诊断六)心律失常(60min)1概述2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点是P波规律出现,且P波形态表明激动来自窦房结(P波在Ⅰ、Ⅱ、AVF、V4-V6直立, 在AVR倒置),频次一般为60-100次/分.3期前收缩:房性、结性、室性4异位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发作有突发突止的特性,频次一般在160-250次/分,节律快而划定规矩,QRS形态一般一般(伴有束支阻滞或室内差异传导时可呈宽QRS波)5扑动与颤动:心房扑动:一般P波消失,代之以连续的大锯齿状扑动波(F波),F波多数在Ⅱ、Ⅲ、AVF导联清晰可见;F波间无等电位线,波幅大小一致,距离划定规矩,频次多为250-350次/分,大多不克不及全部下传,以牢固房室比例(2:1或4:1)下传,故心室率规则.心房跳动心室扑动和心室跳动:室扑是无一般QRS-T波,代以连续快速而相对划定规矩的大振幅动摇,频次达200-250次/ 分.室颤表现为QRS-T波完全消失,出现大小不等,极不均齐的低小波,频次在200-500次/分左右.6传导异常:包孕窦房阻滞、房内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与分支阻滞等.7逸搏与逸搏心律:包孕房性逸博心律、交壤性逸博心律、室性逸博心律和反复心律.七)电解质紊乱和药物影响(10min):在电解质混乱情形下,如高血钾、低血钾、高血钙和低血钙都会对ST-T段有明显影响;某些药物,如洋地黄、奎尼丁、胺碘酮等也可影响QT间期和ST段的变化.八)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和临床使用(10min)九)方法和时间结合多媒体课堂教学4学时,示教2学时见和实时进一步掌握心电图的检查方法和图形判断,熟练掌握正常图形十、经典图片及电影片段心电图各波段的划分:右房肥大的心电图改变;左室肥大的心电图改变广泛前壁心梗的心电图改变一般窦性心律的心电图室性早博的心电图改变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改变心室扑动和跳动的心电图变革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改变教学过程与工夫分配主要教学内容布置作业或考虑题思考题或作业:1.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有哪些?2.正常心电图波形组成有哪些时段?3.心肌堵塞的图形演变和分期4.室性早博的心电图特点有哪些?5.引起ST-T改变的常见原因有哪些?教材:《诊断学》(五年制,第六版)参考书籍与章节:第五篇第一章常用网址课后小结。

心电图教案

心电图教案

心电图教案心电图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可以用来监测心脏的电活动。

心电图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各种心脏疾病,如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

在本篇教案中,我们将介绍心电图的基础知识、分析方法和应用。

教学目标:1、了解心电图的基础知识,包括产生原理、形成方式和仪器使用方法。

2、掌握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包括波形分析、时域分析等。

3、了解心电图在临床上的应用,如心脏病诊断、危急症监护等。

教学过程:1、心电图的基础知识心电图是一种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图形,它是由心脏产生的一种微弱的生物电变化而来的。

心电图机的原理是通过放置在皮肤上的电极来探测心脏的电信号,并将这些信号转化为图形。

心电图的图形通常包括P波、QRS波和T波等。

2、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包括波形分析、时域分析等。

波形分析主要是分析心电图的各个波形,包括波形的形态、幅度和时限等。

时域分析主要是分析心电图的时间变化,包括PR间期、QT间期等。

通过这些分析方法,医生可以了解心脏的电活动情况,从而诊断各种心脏疾病。

3、心电图的应用心电图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心脏病诊断、危急症监护等。

在心脏病诊断方面,心电图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

在危急症监护方面,心电图可以用来监测心脏的功能,如心功能不全、心肌缺血等。

教学总结:本篇教案介绍了心电图的基础知识、分析方法和应用。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心电图的产生原理、分析方法和实际应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心电图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同时,也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和应用技巧,为将来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回顾与评价:本篇教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心电图的相关知识。

同时,通过课堂互动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对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和应用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注重了学生的反馈和评价,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导联
1.食管导联 2.心腔内导联 3.房室束电图导联 4.监护导联 5.动态心电图导联
导联轴
额面 六轴系统
横面六轴系统
三、心电向量、心电向量环及其形成 1.心电向量的概念
三、心电向量、心电向量环及其形成 2.心电向量环概念及心电向量环的形成
V6 V2
Ⅰ 0°
avF 90°
四、心电图与心电向量环的关系
心脏顺钟向及逆钟向转位的测量及其意义
顺钟向转位:可见于右心室肥大。 逆钟向转位:可见于左心室肥大。 这种转位图形亦可见于正常人。
(四)QRS波群 2.形态与电压:
(2)肢体导联:
aVR导联 :
QRS波群主波向下,可Qr、rS、rSr’或QS型,
R aVR<0.5mV,超过此值常提示右心室肥大。 aVL和 aVF导联: 可呈qR、qRs、 Rs型,及rS型,
心电图 诊断
第一节 心电图基本知识
心电图机
临床上常用的各型心电图机
一、心电产生原理
1.心肌细胞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
心电产生原理
心肌细胞除极与复极过程的电偶学说
心电产生原理
容积导电概念与体表心电位强度
二、心电图导联与导联轴
标 准 导 联 的 连 接 方 式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的连接方式
胸导联的连接方式
R aVL<1.2mV, R aVF<2.0mV, 超过此值常提示左心室肥大。
Ⅱ导联:
QRS波群主波向上,
Ⅰ 、Ⅲ导联:
QRS波群形态则随QRS平均电轴而变化。
(四)QRS波群
若六个肢体导联中每个QRS波群正向波与负向波电压的 绝对值之和均小于0.5mV,
或(和)每个胸导联的QRS波群电压的绝对值之和均小 于1.0mV,
传导阻滞及预激综合征
(四)QRS波群
2.形态与电压:
(1)胸导联:
V1、V2 呈rS型, R/S<1, RV1<, 超过此值提示右心室肥大。
V5、V6 呈qR、Rs、qRs或R型, R/S>1, RV5<2.5mV,超过此值提示左心室肥大。
V3、V4 呈RS型, R/S接近于1, 称为过渡区图形。
五、心电图各部分的正常范围及其变化的主要意义 (五)J 点
QRS波群终末部与S-T段起始部的交接点,称J点。 大多在等电位线上,但常随S-T段偏移而发生移位。
J点上移:因心室除极尚未完全结束而部分心肌已开始复极。 J点下移:因心动过速等原因,使心房复极与心室除极同时 进行,导致心房复极波(Ta)重叠于QRS波群后段而引起。
第二节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及正常心电图 一、心电图记录纸的组成
二、心率的计算
三、心电图各波、段、间期的测量
四、心电轴的测定
心电轴:心室除极过程中的全部瞬间综合向量,进一步综合而成的 总向量,称为QRS平均心电轴,简称心电轴, 借以概括 的说明心室激动平均电力方向和强度。
临床心电图学所说的心电轴通常指额面QRS环的平均心电轴。 以心电轴与Ⅰ导联轴正侧段所构成的夹角度数来标记。
P-R间期<0.12s,称P-R间期缩短,见于预激综合 征或房室交界性心律。
五、心电图各部分的正常范围及其变化的主要意义 (四)QRS波群 QRS波群的命名方法
五、心电图各部分的正常范围及其变化的主要意义 (四)QRS波群
1.时间:正常人0.06~0.10s。 婴儿与幼童为0.04~0.08s 随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 正常成人,VATV1<0.03s, VATV5<0.05s, QRS波群时间与VAT延长,见于心室肥大、心室内
称为低电压,前者又称为肢导联低电压。
常见于肺气肿、心包积液、全身水肿、心肌梗死、心 肌炎心肌病、缩窄性心包炎、胸腔积液、气胸等。
也可见于少数正常人。 个别导联的QRS波群振幅小并无病理意义。
(四)QRS波群
3. Q 波: 正常人除aVR导联可呈Qr或QS型外, 其它导联Q波的振幅不能超过同导联R波的1/4, 时间不得超过0.04s,而且无切迹。 正常时,V1、V2导联不应有q波,但可呈QS型, V3导联极少有q波, V5、V6导联可见正常范围内的q波。 超过正常范围的Q波称为异常Q波, 常见于心肌梗死。
心电轴轻度中度左偏 见于妊娠、腹水、肥胖、横位心和轻度左室大。显著左偏 见于左室肥大、左前分支传导阻滞,也可见于左室起源的室速。
五、心电图各部分的正常范围及其变化的主要意义 (一)P波
1.形态:在多数导联呈钝圆形, 可有轻微切迹, 但双峰间距<0.04s。
(一)P波
2.方向:窦性P波在aVR导联倒置, 在Ⅰ、Ⅱ、 aVF和V3~V6直立 其余导联(Ⅲ 、aVL 、V1、V2)可直立、低平双向或倒置。 若P波在aVR导联直立, Ⅱ、 Ⅲ、 aVF导联倒置,称逆行P波, 表示起源于房室交界区
成人心率在正常范围时,P-R间期为0.12~0.20s。
P-R间期随心率及年龄而异,年龄小或心率快时P-R间期较短, 反之则较长,老年人P-R间期可长达0.21~0.22s。 P-R间期的正常 最高值可查表。
(三)P-R间期延长
P-R间期超过正常最高值,称P-R间期延长,见于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三)P-R间期缩短
测定方法:1.目测法 2.振幅法 3.查表法
心电轴的临床意义
-180° +180°
-90°
-30°

+30°
+120°
+90°
心电轴轻至中度右偏不一定是病态,可见于垂位心,肺气肿、及轻度右室肥大。 显著右偏及重度右偏多为病态,可见于右心肥大、左后分支阻滞,也可见于左心 室起源的室速、广泛心肌梗死等。
电压较P波显著为小, 方向与P波相反。
由于电位很低,时间上又与QRS波群及S-T段重叠, 故一般不易察觉。仅在房室传导阻滞、心房肥大等情况下方 可见到。心动过速时Ta波可加深,致使P-R段下斜或S-T段 的J点压低。
五、心电图各部分的正常范围及其变化的主要意义 (三)P-R间期
又称房室传导时间。
代表从心房开始激动到心室激动开始的一段时间。
(一)P波
3.时间:正常P波时间≤0.11s。 P波时间>0.11s, 且双峰间距≥0.04s, 表示左心房肥大或心房内传导阻滞。
4.电压:肢体导联P波电压<0.25mV,胸导联<0.20mV。 肢体导联P波电压≥ 0.25mV,胸导联≥ 0.20mV, 提示右心房肥大。 P波低平一般无病理意义
五、心电图各部分的正常范围及其变化的主要意义 (二)Ta波 Ta波:是心房的复极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