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调查报告
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研究
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研究一、引言高校后勤服务是保障学校正常运转和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保障。
然而,传统的高校后勤服务模式在面对日益增长的需求时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服务质量不稳定、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应运而生。
本报告将对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进行研究,分析其意义、现状和影响,并提出相关改革策略与建议。
二、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意义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意味着将服务外包给市场化的服务机构,利用市场机制提高服务质量。
这一改革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提升服务质量: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高校后勤服务可以选择更专业、更高效的服务提供商,提升服务质量。
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社会化改革可以有效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促进专业化发展:通过引入专业的服务机构,可以实现高校后勤服务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更加细致、专业的服务。
三、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现状当前,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在中国的大学中已经初见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1. 支持不足:相关对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支持力度不够,制约了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2. 缺乏有效监管机制:社会化改革过程中,监管机制缺失导致服务质量无法有效监督和整改。
3. 机构创新不足:高校在选择服务提供商时缺乏创新思维,常常只是选择传统的服务机构,限制了改革的效果。
四、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影响社会化改革对高校后勤服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提升服务质量: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促使服务提供商提高服务质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
2.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社会化改革通过市场机制调动了更多资源参与高校后勤服务,优化了资源配置。
3. 推动产业发展: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了相关从业人员的就业机会和专业能力。
五、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策略与建议为了推进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需要采取以下策略与建议:1. 完善法律:加大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责任和权益。
中学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实践探索与思考_调研报告完整篇.doc
中学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实践探索与思考_调研报告《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大学校后勤改革力度,逐步剥离学校后勤系统,推动后勤工作社会化,鼓励社会力量为学校提供后勤服务,发展教育产业。
”两年多来,后勤工作社会化在高等学校推进很快,随着高校大量扩招,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各高校包括一些名牌高校都借助社会力量投资兴建了大量的学生公寓,改扩建或新建了学生食堂等,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进校后校舍不足,食宿条件较差的问题,后勤社会工作有声有色,全国已经分别在上海、武汉和西安召开了三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涌现出了一批后勤工作社会化典型,形成了一整套后勤工作社会化的经验。
然而,同样处于快速发展中的高中阶段教育,后勤社会化工作才刚刚起步,虽然不少学校已经在两年前就已经进行了尝试,见到了成效,积累了经验,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中学规模小、收费低导致的投资风险比高校大,回报相对较低的原因存在,中学后勤工作社会化一直受到人们的冷遇,各地推进后勤社会化工作的面远不如高校广,效果远不如高校好。
中学推行后勤社会化有没有可能性与必要性?中学后勤社会化的形式有哪些?在中学实施后勤社会化需要注意哪些问题?都是值得深入思考、实践与探讨的问题,现结合学校两年多的后勤社会化实践就以上几方面问题浅谈自己的观点。
一、中学后勤工作社会化必要性与可能性目前,各级政府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市县级政府,对高中阶段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但高中阶段教育却面临两大发展机遇,一是全教会召开后的高中阶段教育需要大规模发展的机遇,二是创建各级示范高中的机遇。
要扩大办学规模,学生进校,首先必须有教室上课,必须保障最基本的教学条件,近几年高中阶段教育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发展很快,进入到××年,一个学校一年的高中招生人数可能就相当于年以前一个县区一年的高中招生总数。
但教学用房、教辅用房却仍然停留在原有的规模与现状上,因此,扩大办学规模,适应群众对上高中的需求,必须保证最为基本的教学用房及教辅用房的数量,也要保证最起码的教学条件,包括实验条件、实践场地等,同时还要保证学生招进来有吃的地方,有住的地方,这无疑需要大量的投入。
关于后勤服务现状及对策的调研报告
关于后勤服务现状及对策的调研报告一、医院后勤服务调研(一)调研目的为认真贯彻实施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20XX深入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重点工作方案》以及《安徽省持续改善医疗服务实施意见》,适应医院基础建设增强、规模扩大的需求,全面了解医院后勤服务现状,制定对策,及时改进努力实现“患者满意、职工满意、政府满意”。
同时也为医院后勤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调研方式1、走访。
深入各临床医技科室及外包公司,通过询问和现场查看,了解我院后勤服务存在的不足。
共走访临床医技科室、外包公司30余个。
2、座谈会。
分别召开后勤保障部员工座谈会、临床医技科室员工座谈会、外包公司负责人座谈会及工休座谈会,临床医技科室员工座谈会、外包公司负责人座谈会特别邀请院感科参与,广开言路,开门纳谏,认真听取职工、患者、外包公司员工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3、问卷调查。
通过发放后勤服务满意度调查表,深入了解各科室对医院后勤服务管理、及时性、有效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及意见建议。
共发放后勤服务满意度调查表150份、收回132份、有效118份、无效14份,未收回18份。
(三)调研主要内容1、后勤保障部门人力资源、工作范围及职责调研后勤保障部是医院职能科室之一,现有工作人员14人,其中管理人员4人,水电维修人员6人,消防控制值班人员4人。
管理人员中主任1人,副主任1人,科秘书1人,布草洗涤管理1人。
水电维修人员6人,其中50岁以上2人,35岁以下4人,35岁至49岁人员为0人,本科学历2人,专科2人,高中1人,初中1人。
消防控制值班人员平均年龄48岁,最高学历为高中。
主要负责医院水电气等后勤供应保障、安全生产、消防、监控、医疗废弃物、能源、节能减排、医院改建项目等管理,同时提供后勤社会化服务项目(外包),肩负后勤服务社会化企业监督管理等内容,涵盖餐饮、物业、绿化养护、布草洗涤、电梯维保、空调维保、污水处理、建筑设施设备维护维修等项目。
高校后勤调研汇报材料
高校后勤调研汇报材料2023年,各位校领导、相关部门领导专题研究后勤工作,这是对后勤工作极大的支持和帮助!为此,我谨代表后勤全体员工对学校各位领导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将后勤管理中心调研汇报如下:一、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新形势和新趋势当前,国家各项重大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四个全面”的总体战略布局已经确立,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展开,社会服务产业进入快速发展与转型升级的新时期。
在这一总体形势下,高校后勤改革呈现新特点:一是“三个转变”成为新趋势:高校师生对后勤服务需求由单一转向多元,校园服务市场也由过去的封闭逐渐转为开放,自办后勤为主向选后勤、监管后勤为主转变形成新趋势。
愈来愈多高校顺应后勤老职工逐步减少趋势,逐步缩小后勤服务队伍规模,把后勤改革重点放在加强后勤监管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上,着力建立和完善监管体系和监管制度标准,完善后勤服务运行覆盖全过程监管制度和相关规范标准,建立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
二是扩大后勤开放成为新要求:愈来愈多的学校不断扩大引进社会力量进校服务的比例,实行服务外包,自主选择社会优质企业进校服务,涉及到伙食、公寓、物业、绿化、水电、商贸、交通等业态。
天津大学利用建设新校区契机,全面开放后勤服务市场,全部引进社会力量。
复旦大学餐饮领域引进12家社会企业营业额接近50%,公共楼宇物业社会企业服务面积超过80%。
三是后勤模式差异化探索要有新作为: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主体作用。
鼓励高校在坚持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现代化改革方向和原则的前提下,进行差异化探索,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校制宜,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多样化后勤管理模式;建立高校主要领导负责、各相关机构协调配合的组织管理体系,共同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形成各自的独特风格和鲜明特色。
二、新时代,后勤工作的新变化高校后勤的主要矛盾:广大师生对美好生活向往与后勤发展水平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后勤服务的教育性公益性与市场化逐利性之间的矛盾。
后勤: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情况调研报告(5篇)
后勤: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情况调研报告(5篇)第一篇:后勤: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情况调研报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年来,全国各地各类高校顺应自身发展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特点,采取了多种多样的社会化改革方式,其中有成有败,有很多经验可以总结,也有很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尤其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推进,面对新的不断发展的形势,面对各高校进一步发展以及高校教学科研和广大师生服务的新要求,原先已经过十年探索并趋于成熟的发展模式再次遇到新的挑战。
我们必须找出并解决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遇到的瓶颈,探索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新举措,重塑高校后勤新形象,才能进一步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建立既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又适应高校进一步发展要求的后勤保障体系,将高校后勤经营、服务、管理等推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一、制约目前高校后勤社会化发展的瓶颈(一)主体因素主体问题在这里主要是高校后勤工作人员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和制约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方向、过程及其结果。
主体作用良好则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发展良好,否则反之。
目前高校后勤工作的主体由后勤管理人员、后勤经营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三部分构成。
经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多年的探索,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主体的基本情况稳定,但是不足和所面临的问题也相当突出。
1、后勤管理人员这里所说的后勤管理人员是特指高校学校层面的从事大后勤管理工作的干部,他们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探索者和实践者,肩负着服务师生、服务教学科研、保障后勤体系顺畅运行、保障后勤实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的使命,后勤管理人员的责任不可谓不大,任务不可谓不重。
然而,多年来,由于思维习惯和管理惯性使然,不少高校对此重要和关键部门的后勤管理干部的定位一直存在偏差,同样是服务和服从于整个高校发展的大局,为高校发展贡献心力,但是广大后勤管理干部的地位却始终处于边缘地带,使得许多后勤管理人员荣誉感和成就感缺乏,致使不得不时常考虑个人出路和前途问题,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有些高校将后勤部门作为干部分流的承接单位,使得后勤管理人员基本是按经验和习惯来从事后勤管理工作,往往没有经营管理知识,业务水平不高;部分外聘管理干部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较低,加上待遇上与学校在编管理干部又有较大差异,稳定性和积极性较差;在很多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又将后勤管理部门条块划分太多,缺少整体的规划和统筹,加上一些后勤管理干部本位主义的影响,人为造成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壁垒和障碍。
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情况总结报告
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情况总结报告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情况总结报告一、背景和目的我校是一所综合类大学,目前有1.8万名学生,校区占地面积超过十五万平方米,并且持续扩大。
伴随着校园的扩建和规模的不断增大,后勤工作逐渐成为重点和瓶颈,原先的学校后勤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
针对这些情况,学校启动了后勤社会化改革,旨在更好地满足学生和职工的需要,减轻校园管理的压力,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本报告总结了改革的情况和成效,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二、改革的路径和措施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项目,需要多方面的投入和协调,具体的改革措施如下:1. 调整组织结构和功能原先的后勤部门已经无法适应校园管理的现状,因此学校召开了组织结构调研和分析会议,提出了新的组织机构:建立后勤服务管理中心和商业公司,并将原先的后勤部门加以整合和划分。
中心具有规范、统一、协调和监督后勤服务的职责和权利,同时商业公司则承担了校园服务设施的管理、维护和开发。
这样的改革操作可以更好地实现后勤管理的专业化,并能有效提高后勤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2. 加强外部服务和合作由于一些特殊原因,传统的学校后勤工作缺乏竞争和创新,无法激发活力和增加效益。
基于此,学校鼓励和引导商业公司与外部企业进行合作和交流,促进后勤服务业务的多样化和拓展。
例如,与学校商业公司合作的餐饮企业,能够获得大量就餐客源和增加产品开发的机会,而学校商业公司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利润和竞争优势。
3. 引入新技术和创新现代化的后勤管理需要应用最新的技术和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因此,学校也加强数字化技术应用,引进了一些新型的后勤管理软件和设备,例如设备维修管理软件、智能环境控制技术和自动化物流装备等。
这些新技术不仅为后勤服务提供了更为精准和快速的支持,也为学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体验。
三、改革的成效和实现的目标通过这些改革措施,学校后勤管理的状态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和效益。
高校关于提高后勤社会化管理与服务保障能力的调研报告
高校关于提高后勤社会化管理与服务保障能力的调研报告高校关于提高后勤社会化管理与服务保障能力的调研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和发展,高校后勤服务管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为了提高后勤社会化管理与服务保障能力,许多高校积极开展调研工作,以便更好地了解当前的情况并寻找改进的办法。
本文将基于对多所高校的调研结果,对此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背景与现状1. 后勤社会化管理的定义与重要性后勤社会化管理是指将高校内部后勤管理与外部社会力量结合,以提高高校后勤服务效率和质量的管理模式。
它解决了高校资源有限、人员流动性大等问题,提升了服务效率和质量,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更好的生活与学习环境。
提高后勤社会化管理与服务保障能力对于高校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现状与问题通过对多所高校的调研,我们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资源利用不合理:一些高校在后勤社会化管理上没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2)服务质量不稳定:有的高校在与社会服务提供商合作时,服务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使得师生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影响了校园环境。
(3)管理体系不完善:很多高校在推行社会化管理时,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和规范的管理流程,导致管理过程缺乏监督与评估,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解决方案及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和建议:1. 加强资源整合与管理高校应加强与社会资源的合作与整合,并建立科学的资源管理体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要建立资源评估与使用效果评估机制,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服务的提供。
2. 建立规范的合作机制高校在与社会服务提供商合作时,应建立规范的合作机制,明确各方责任与权利。
加强供需双方的沟通与协调,及时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 完善后勤管理体系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后勤管理体系,制定规范的管理流程和操作规范。
加强管理团队建设,提升管理的科学性和专业性,确保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
四、总结与反思通过对高校关于提高后勤社会化管理与服务保障能力的调研,我们认识到后勤社会化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当前所存在的问题。
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调查报告(最新版)
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调查报告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调查报告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过程,其实就是提高思想认识、明确产权界定、强化制度和职能、优化后勤队伍的过程。
传统体制下,政府机关后勤服务完全由政府后勤机构承担的做法,在新的形势下,暴露出一些问题和弊端。
因此,必须解放和发展机关后勤生产力,进一步探讨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有效途径。
根据调查掌握的情况,从我市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现状、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中存在的“瓶颈”和加快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和报告。
一、我市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现状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我市政府机关后勤部门对后勤产业进行优化重组,实现了后勤产业的跨专业、跨部门甚至跨系统和跨地域的联合,在为党政机关服好务的同时,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积极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
但是,在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并解决。
1.目前管理范围比较分散我们**市政府机关共有**个办公大院,**个机关干部职工宿舍区,布局分散,一方面每个办公大院都要安排人员管理,增加了管理难度;另一方面每个大院都要安排管理人员和保安、保洁人员,同时还要负责维修、绿化,增加了管理成本,后勤服务费用开支大。
从客观上导致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难以全面推行。
市场意识不强机关宿舍一部分住户对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心存疑虑:一是认为机关后勤服务是福利型的,应该由政府财政来负担,不应该社会化;二是认为社会服务机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良莠不齐,担心推行社会化会导致保障能力减弱、管理水平降低、服务质量下滑。
3.配套政策没有跟进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相关政策法规建设滞后,致使管理缺少法规、契约缺少规范、评估缺少标准、奖惩缺少依据。
2019年气象局园区后勤服务社会化调研报告
气象局园区后勤服务社会化调研报告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是机关后勤改革的必然趋势,是机关后勤走向市场、与市场经济融合的必然选择,也是机关后勤走服务商品化、管理人性化、经营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的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一篇关于气象局园区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调研报告,欢迎气象行业人员的参考阅读。
为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借鉴机关后勤管理工作经验、探寻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有效途径,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到省水利厅、省林业局调研后勤服务社会化和物业管理情况。
获得的启示是:随着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推进,后勤职工的危机感增强,后勤服务必须围绕气象事业发展勇于创新,后勤服务社会化也将为气象后勤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使后勤工作拥有更为广阔的创业空间和展现能力的舞台——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势在必行。
一、调研对象的后勤服务工作基本情况省水利厅和省林业局的后勤服务工作情况既有相似之处,也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他们都将机关办公区的保卫、绿化、保洁工作委托给物业公司管理,机关服务中心通过各处室每月打分、评价等形式对物业公司工作情况进行考核,服务满意度达到90%以上;物业公司根据机关服务中心提出的意见及时作出改正和完善;而水电暖维修保障工作仍由机关后勤部门负责。
省林业局还将宿舍区的物业管理工作一并交给物业公司负责,包括保卫、绿化、保洁、收发、家委会等。
这种聘请专业公司与自我服务相结合的办法,在两个单位取得了成功,他们一致认为,因为有专业公司的介入,机关后勤管理更加到位、更加省心,既节约了资金又提升了保洁和维护的专业水平。
二、省局后勤服务工作现状分析(一)后勤中心基本情况。
1.机构设置情况。
省局园区的后勤服务工作由省局后勤服务中心承担,中心下设办公室、物业服务部、后勤管理室、综合治理室、招待所、财务核算中心、车队等七个内设机构。
主要工作包括:机关办公车辆和办公家具管理,属于单位自行采购的政府采购事宜,省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维修改造,以及水电暖维修保障、保卫、绿化、保洁、收发、家委会等物业服务工作。
学校后勤管理社会化工作总结
学校后勤管理社会化工作总结一、社会化改革背景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校后勤管理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管理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资源配置不合理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学校后勤管理的整体水平,我们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政策号召,开始推进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
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激发社会力量的参与,以期实现学校后勤管理的专业化、高效化和优质化。
二、改革实施步骤(一)调研摸底在改革之初,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调研摸底工作。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座谈会等方式,全面了解学校后勤管理的现状和问题,为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方案制定在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的详细方案。
方案明确了改革的目标、原则、步骤和保障措施,为改革的实施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三)公开招标为了确保改革的公开、公正和公平,我们采用了公开招标的方式,吸引社会力量的参与。
通过严格的评审程序,最终选定了具有丰富经验和良好信誉的服务提供商作为合作伙伴。
(四)合同签订在与服务提供商达成一致意见后,我们签订了详细的合同。
合同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为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
(五)组织实施在合同签订后,我们与服务提供商紧密合作,共同组织实施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
通过加强沟通协调,确保改革的有序推进。
(六)监督评估在改革实施过程中,我们建立了完善的监督评估机制。
通过定期检查、绩效评估等方式,确保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改革成效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学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管理效率提升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学校后勤管理的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服务提供商在资源配置、人员调配、服务流程优化等方面采取了有效措施,使得后勤管理工作更加高效、顺畅。
(二)服务质量改善在改革推动下,服务提供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他们加强了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了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
同时,他们还积极引入新技术、新方法,创新服务模式,为学校师生提供了更加优质、便捷的后勤服务。
后勤: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情况调研报告
后勤: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情况调研报告的问题:一些高校后勤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无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后勤工作,导致后勤服务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安全事故等问题。
2、后勤经营人员的问题:一些高校后勤经营人员没有足够的市场意识和经营能力,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导致后勤经营效益不佳。
3、后勤服务人员的问题:一些高校后勤服务人员缺乏服务意识和专业素质,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影响了高校师生的生活和研究。
二)体制机制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体制机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金来源问题:一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资金来源单一,依赖于政府拨款,无法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限制了后勤服务的发展。
2、利益分配问题:一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利益分配不合理,导致后勤服务人员的积极性不高,服务质量下降。
3、监管机制问题:一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监管机制不健全,导致一些后勤服务机构存在管理混乱、服务品质不佳等问题,影响了高校师生的生活和研究。
二、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新举措一)加强人才培养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人才是关键。
高校应该注重人才培养,加强后勤管理、经营和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高校应该积极拓宽后勤服务的资金来源渠道,除了政府拨款外,还可以通过招商引资、合作开发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后勤服务,并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为高校后勤服务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三)建立健全监管机制高校应该建立健全后勤服务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后勤服务机构的监管,规范后勤服务行为,提高后勤服务的质量和效益,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好的后勤服务。
四)提高服务质量高校应该注重提高后勤服务的质量,加强对后勤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服务意识和专业素质,为高校师生提供更优质的后勤服务。
总之,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调查报告
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调查报告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过程,其实就是提高思想认识、明确产权界定、强化制度和职能、优化后勤队伍的过程。
传统体制下,政府机关后勤服务完全由政府后勤机构承担的做法,在新的形势下,暴露出一些问题和弊端。
因此,必须解放和发展机关后勤生产力,进一步探讨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有效途径。
根据调查掌握的情况,从我市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现状、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中存在的“瓶颈”和加快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和报告。
一、我市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现状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我市政府机关后勤部门对后勤产业进行优化重组,实现了后勤产业的跨专业、跨部门甚至跨系统和跨地域的联合,在为党政机关服好务的同时,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积极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
但是,在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并解决。
1.目前管理范围比较分散我们**市政府机关共有**个办公大院,**个机关干部职工宿舍区,布局分散,一方面每个办公大院都要安排人员管理,增加了管理难度;另一方面每个大院都要安排管理人员和保安、保洁人员,同时还要负责维修、绿化,增加了管理成本,后勤服务费用开支大。
从客观上导致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难以全面推行。
市场意识不强机关宿舍一部分住户对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心存疑虑:一是认为机关后勤服务是福利型的,应该由政府财政来负担,不应该社会化;二是认为社会服务机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良莠不齐,担心推行社会化会导致保障能力减弱、管理水平降低、服务质量下滑。
3.配套政策没有跟进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相关政策法规建设滞后,致使管理缺少法规、契约缺少规范、评估缺少标准、奖惩缺少依据。
另外,机关公有住房出让给个人以后,相关的管理政策法规并未配套,维修服务等问题因邻里关系不协调或因维修涉及经费大而无法解决。
4.后勤服务人员素质有待于提高后勤服务部门在机关的地位相对较低,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难以引进,一部分人员学习市场竞争本领主动性不够,参与市场竞争意识甚至市场化操作意识淡薄;大多数人员年龄结构老化,知识层次普遍较低,专业技能缺乏;一部分人员存在畏难情绪,担心改革引发矛盾,处理不好会影响部门工作,缺乏开拓精神。
关于公司生活后勤及房改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公司生活后勤及房改工作的调研报告加快生活后勤系统改革是保障公司整体改革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
根据公司党政安排,公司主管生活后勤领导,与经营管理部、人力资源部及生活总公司负责同志组成调研组,分六个片对个单位的生活后勤及房改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
这次调研,对公司所属二级单位的工作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同时对今后进一步搞好生活后勤及房改工作打下了基础。
一、生活后勤及房改工作的基本概况生活后勤系统是公司生产经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公司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单位生活后勤部门逐步向“小机关,多实体”的方向发展,承担着单位卫生绿化、劳保采购发放、房产管理、食堂、浴池、幼儿园、理发室等生产、生活服务以及房改工作任务,调研的个二级独立核算级单位,有个单位(金河公司、三矿、天祝矿、铁运处、动力公司、医院、教育处、供应处、老职中心、精益基建公司、煤光水泥公司)设立了生活服务部门,除海矿公司按照“新矿新机制”的要求,生活后勤工作由矿多经公司负责外,其余单位(电厂、多经总公司、设计院、运销公司、保卫处、救护大队、矿队办)生活后勤工作由机关职能部门兼管。
㈠人员及其文化、年龄结构:个单位从事生活后勤服务的专兼职职工人,其中管理人员人,占;服务人员人,占。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占;中专人,占;高中人,占;初中及以下人,占。
岁以上人,占;岁至岁人,占;岁以下人,占。
二房产管理情况:各单位生活服务部门除管理矿厂区工业建筑外,有个房屋产权单位管理职工住宅楼栋,住房套。
有个单位管理职工单身宿舍楼栋。
窑街矿区住宅楼分布相对集中的地区为:沙窝住宅区栋、金河公司二平台至下工业广场栋、滨河住宅区栋、跃进街住宅区栋、二中住宅区栋和上窑原八十三建井处栋,各单位按房屋产权归属自行管理住宅楼,主要负责水电暖费收缴、房屋修缮和矿厂区、住宅区卫生绿化工作。
三矿滨河住宅区、金河公司二平台住宅区和沙窝住宅区现已基本形成封闭式管理。
三生活服务网点开设情况:个单位共开设职工生活服务网点个。
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情况汇报 - 汇报材料
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情况汇报- 汇报材料大力推进后勤改革,促进学校新发展——##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情况汇报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全面推进五年来,各地高校在后勤社会化的多种实现形式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可喜成绩。
##大学于###年开始全面改革,并制定了初期改革方案;##年实现了后勤系统从学校行政系统的完全剥离,制定了新的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进入了后勤社会化改革新阶段。
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在省政府教育厅、学校党政领导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各方努力,我校后勤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2xx年以前后勤改革情况简要回顾自##年组建##大学后,学校根据教育部、四川省教育厅相关要求着手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
##年#月组建后勤服务集团总公司,2xx年4月30日《##大学后勤改革方案》出台,明确了2xx年-2xx 年的后勤改革目标、步骤和范围,明确了后勤管理处、后勤服务集团总公司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确定后勤管理处作为甲方代表学校与后勤集团签订有关管理和服务合同或协议并对管理和服务质量行使监督权。
后勤服务集团总公司作为乙方,实行总经理负责制,按照市场机制独立运行。
经过3年的努力,我校对后勤改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水电服务首先实行了企业化管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电价按国家公布的实施标准执行。
对外转供水电费如数上交学校,利润四六分成。
学生公寓建设方面,到2xx年,学生公寓建筑面积已经达到24.066807万M2 ,生均面积达到10.56M2。
在东苑学生公寓建设和服务管理的艰苦创业中,形成了管理规范,以人性化服务为特色的“东苑精神”和“东苑模式”。
经深化、总结,我们将“东苑精神”概括为“以人为本,创新实干”;将“东苑模式”概括为“坚持人性化管理特色,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以此作为规范学生公寓工作的标准。
饮食服务方面,先后创建了一个“全国示范性标准化食堂”和三个“标准化食堂”,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
2xx年李岚清副总理到我校视察,专门参观了学生五食堂,对我校的食堂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
幼儿园后勤管理社会化实践报告
幼儿园后勤管理社会化实践报告幼儿园后勤管理社会化实践报告一、幼儿园实行后勤管理社会化的可行性1.幼儿园后勤管理工作的现状笔者曾对杭州市某城区不同等级的公办、国有民办、街道办、其他部门办等25所幼儿园进行过调查,调查显示:88%的幼儿园由退休人员担任门卫,80%的幼儿园的保育员为临时工,76%的幼儿园的食堂人员为临时工。
后勤工作人员学历低、年龄大、专业化水平低、队伍不稳定,由此带来幼儿园后勤服务专业化、标准化水平低,管理难度大,管理效益差等诸多问题。
后勤管理已经成为幼儿园发展中的“软肋”,后勤队伍建设迫切需要加强。
2.幼儿团体制、人事改革的发展趋势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给教育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变革,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幼儿园受到了更大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幼儿园被推向市场。
幼儿园要生存,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并且稳步发展,要追求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以特色取胜、以质量取胜、以服务取胜、以规范取胜,这就需要高质量、正规化的后勤队伍做保障。
大多数幼儿园不可能再提高人员成本,引进正式编制的后勤人员已不大可能。
同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即将全面推开,学校编制还将进一步紧缩,引进正式编制的后勤人员将受到限制。
3.规模办园的发展趋势幼儿园办园规模的扩大,特别是集团化、连锁式的办园模式为社会化运营提供了可能,有利于吸引的社会团体或企业进入幼儿园后勤服务社会化领域。
二、幼儿园后勤管理社会化运作模式1.制定后勤管理目标,确定社会化服务岗位幼儿园实行后勤管理社会化,首先要有明确的后勤管理目标。
幼儿园可以实行社会化管理的岗位主要有:安全保卫(门卫)、保育以及食堂勤杂等。
根据管理目标,合作双方共同制订各岗位的质量目标、工作人凤职责、工作规范以及各岗位一日工作程序等,发挥专业公司的专业特长,突出行业规范,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
2.理顺管理关系,明确各自职责引进社会化管理后,幼儿园后勤人员基本由两部分人员组成,一是幼儿园正式后勤管理人员,主要包括分管后勤负责人、分管保育负责人、卫生保健医师、食堂管理人员;二是引进社会上各个专业公司的工作人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调查报告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过程,其实就是提高思想认识、明确产权界定、强化制度和职能、优化后勤队伍的过程。
传统体制下,政府机关后勤服务完全由政府后勤机构承担的做法,在新的形势下,暴露出一些问题和弊端。
因此,必须解放和发展机关后勤生产力,进一步探讨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有效途径。
本文根据调查掌握的情况,从我市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现状、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中存在的“瓶颈”和加快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和报告。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我市政府机关后勤部门对后勤产业进行优化重组,实现了后勤产业的跨专业、跨部门甚至跨系统和跨地域的联合,在为党政机关服好务的同时,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积极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
但是,在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并解决。
1.目前管理范围比较分散
我们**市政府机关共有**个办公大院,**个机关干部职工宿舍区,布局分散,一方面每个办公大院都要安排人员管理,增加了管理难度;另一方面每个大院都要安排管理人员和保安、保洁人员,同时还要负责维修、绿化,增加了管理成本,后勤服务费用开支大。
从客观上导致机关后勤服务社
会化难以全面推行。
2.市场意识不强
机关宿舍一部分住户对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心存疑虑:一是认为机关后勤服务是福利型的,应该由政府财政来负担,不应该社会化;二是认为社会服务机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良莠不齐,担心推行社会化会导致保障能力减弱、管理水平降低、服务质量下滑。
3.配套政策没有跟进
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相关政策法规建设滞后,致使管理缺少法规、契约缺少规范、评估缺少标准、奖惩缺少依据。
另外,机关公有住房出让给个人以后,相关的管理政策法规并未配套,维修服务等问题因邻里关系不协调或因维修涉及经费大而无法解决。
4.后勤服务人员素质有待于提高
后勤服务部门在机关的地位相对较低,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难以引进,一部分人员学习市场竞争本领主动性不够,参与市场竞争意识甚至市场化操作意识淡薄;大多数人员年龄结构老化,知识层次普遍较低,专业技能缺乏;一部分人员存在畏难情绪,担心改革引发矛盾,处理不好会影响部门工作,缺乏开拓精神。
1.职能上的原因,行政管理职能与后勤服务职能没有彻底分开。
一些地方和部门还是习惯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供给
式服务,仍停留在初级阶段。
经费、人员、编制分开了,但资产不明晰,结算关系没建立,工作没理顺,职能交叉的问题还没有解决。
2.政策上的原因。
配套政策的滞后性影响了改革进程。
机关后勤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既涉及机关办公保障,又涉及职工生活服务,如财政体制、工资分配制度等。
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不可能成为一种孤立的进程,还需要配套条件,要和整个社会环境的变化相协调。
3.观念上的原因。
思想观念上难以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后勤的思维方式。
往往把后勤改革看作机构改革的附属品,或者只是机关人员分流的渠道,缺乏对后勤改革重要性的认识,使后勤改革缺乏强有力的支持。
后勤服务部门自身的依赖思想没有转变。
参与市场竞争意识淡漠。
1.转变观念,进一步提高对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重要性的认识
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坚定不移地、积极稳妥地推进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
同时,有关人员必须认识到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是一个历史的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有权威的职能机构应加强对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指导,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科学决策,适时及时地出台有关政策,抓好典型,总结经验,保证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入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
善,机关后勤服务必须进行社会化改革,而机关事务管理是政府行政管理的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责是以资产管理为核心,以提供物质保障为手段,以保证机关高效有序运转为目的,是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方面,过去、现在和将来机关事务管理工作都不可能被社会化。
2.理顺机构,进一步规范机关后勤职能
从保障机关建设和工作需要的实际出发,本着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统一各部委机关后勤的体制和机构,明确规范机关后勤职能,从组织体制上优化结构,切实解决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能重复交叉不规范,管理责权脱节等问题,真正做到职能规范,职责明确,权责统一,相互制约,协调发展。
3.扶植发展,加快服务社会化步伐的要点把握。
后勤服务社会化已走过一段历程,当前重点要把握五个要点:一是现有服务项目要搞好,稳定机关内部市场。
二是选择优势项目,及时进入社会市场。
三是合理引进竞争机制,弱化各部委、各厅局的后勤管理职能,切断部门利益温床。
四是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实现原始积累。
市场经济是实力经济。
后勤服务经营单位只有发展壮大,才有能力走向市场,参与竞争。
五是鉴于目前后勤服务经营单位普遍存在规模小、实力弱等问题,需要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帮助这些单位改制。
4.硬件建设,为社会化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进一步强化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套措施。
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机关后勤部门向社会化过渡。
例如:计划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支持机关后勤服务单位兴办服务经营实体。
物价管理部门要随着财政体制改革和预算标准的提高,支持机关后勤服务收费标准和价格逐步向市场价格过渡,促进后勤服务商品市场化。
税务管理部门也要根据经费自立程度、服务的市场化程度给予后勤部门适当照顾,促使机关后勤服务逐步发展壮大。
5.市场接轨,努力提高社会化条件下的机关后勤服务质量
机关后勤部门要积极拓展两个市场。
社会化后的机关后勤服务部门区别于一般社会企业的显著特点是要面对机关和社会内外两个市场,既要为机关提供优质的后勤服务,保持在内部服务市场的份额,又要参与市场竞争,拓展外部市场。
机关后勤部门要立足机关、面向社会、走进市场、参与竞争”,在保证为党政机关服好务的前提下为社会提供便捷的专业化服务,实现机关后勤服务由过去的“事业型”、“福利型”,向“经营型”、“社会型”转变。
在这种转变下,既解决了后勤经费不足,又能创造一定的物质财富,提高了自我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通过方方面面努力,加快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
步伐,适应国家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符合机关实际的后勤管理体制,逐步实现后勤服务社会化。
推进后勤服务和行政管理两种职能分开。
建立机关与后勤服务单位的核算关系;在后勤服务单位推行和完善多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转变其内部运行机制,增强其自立能力,逐步减轻国家负担;推动有条件的服务单位过渡为事业性服务经营实体,努力使我市的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步入一个新的发展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