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经济制度课件.ppt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年份
1978 1995 1996 1997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56.0
43.0
1.0
41.0
44.0
15.0
40.8
35.2
24.0
42.0
33.8
24.2
▪ 资料来源:根据有关报刊资料整理所得
我国各种经济成分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
年份 国有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工业
56.0 ①
43.0 ②
在工业总产值 中的比重
99.2
0.8
77.6
22.4
在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中的 97.9
2.1
55.8
44.2
比重
注:①②在GDP中的比重 资料来源:根据有关报刊资料整理所得
单一公有制的所有制结构形成的原因:
▪ (1)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 ▪ (2)建国初期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 ▪ (3)苏联模式的影响 ▪ (4)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所有制理论的教条式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称 为“三大改造”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过程
(2)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后
十二大“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补充”。
▪ 十三大,私营经济、中外合资合作经济、外商 独资经济同个体经济一起成为公有制经济必要 的和有益的补充。
▪ 十四大,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
我国各种经济成分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
年份 1978
公有 制商

在公有制商业实现 的零售额中
国有 集体
商业 商业
97.9 55.8 44.2
城乡 个体 商业
2.1
其他 经济 成份
0
1996 45.6 59.6 40.4 32.0 22.4
1998 37.22 20.65 16.57 37.05 25.72

社本
会经
主济 第 义制
九 初度
讲 级和
阶分
段 的
配 制 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 度的确立
(1)单一的全民所有制 (2)提出过集体所有制设想
(2)列宁、斯大林的所有制理论 和实践
1921年前列宁的所有制思想基 本与马、恩相同;在此以后,他根据实
践提出了所有制的多种形式问题。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推行租赁制、租让制、合营制、通过示 范和国家帮助引导农民走向合作化道路。
▪ 资料来源:根据有关报刊资料整理所得
所有制结构变化的趋势:
▪ 公有制经济比重下降 ▪ 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上升 ▪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并未改变
2、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1)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及其地位 ※概念:
公有制经济就是生产资料归全体或 部分劳动者占有的经济形式。就范围 而言,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 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 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 十五大: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 从方针、政策层面上升到基本制度,体现了党 在所有制理论上的与日俱进。
2、确立这一制度的根据:
▪ 第一,由我国社会性质所决定的。我国是社 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 经济制度的基础。
▪ 第二,由我国社会发展程度所决定的。我国 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 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 确立过程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的确立依据
3、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突破与创新
专题十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过程
专题四
(1)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前
1949—1952年:“限制、利用” 1953—1956年:“三大改造” 1957—1965年:利用、限制、改造、调整 1966—1977年:取消个体经济
1、我国所有制结构的演进过程
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含义:
狭义的所有制结构:社会各种所有制在 社会经济形态中所处的地位、所占的比重 及相互关系。
广义的所有制结构:还包括各种所有制 的具体实现形式,它是各种所有制在社会 经济形态中所处的地位、比重、关系及实 现形式的统一体。
(1)马、恩对社会主义所有 制的设想
▪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 在:
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有质的提高。
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 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指全局而言, 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 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 位。
▪ 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 结构调整,根据“有进有退,有所 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强重点, 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在这个 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少一点,也 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 制形式都可以可以而且应当用来为社会主义 服务
3、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突破与创新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标志着在 所有制结构理论和实践上有了新的突破和创新
▪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有机 的结合体。既包括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公有制经 济。
1978 77.6
22.4
——
1984 69.1
29.7
0.19
1987 59.7
34.6
3.63
1992 51.4
35.0
5.79
1995 34.0
36.6
12.86
1996 28.5
39.4
15.48
1997 25.5
38.0
——
1998 28.5
38.3
18.9
▪ 资料来源:根据有关报刊资料整理所得
▪ 第二、这一制度的确立,体现了党对所有制理论的 与时俱进。不仅在理论上有了重大突破,而且在实 践中也使我国进入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和多种经 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新阶段。
▪ 第三、建立怎样的所有制结构,实行怎样的基本经 济制度,只能以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 标准。wenku.baidu.com
(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斯大林总结了著名的社会主 义所有制的单一公有制结构的模
式。 但公有制有两种形式:全民 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3)改革开放以 来我国所有制结构 的重大变化
※改革以前我国的所有制结构(1978年)
相对指标
公有制 非公有制 在公有制经济中的比重
经济
经济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在GDP中的
比重
99.0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