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分论考试整理
刑法分论期末考试资料.doc

1、失火罪与放火罪的区别;失火罪与放火罪的界限失火罪与放火罪在客观上都表现为与火灾有关的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都侵害了社会公共安全。
但两者有明显的区别:(1)在客观方面,失火罪必须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才能构成。
放火罪并不以发生上述严重后果作为法定要件,只要实施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放火罪即能成立。
(2)放火罪有既遂、未遂之分。
失火罪是过失犯罪,以发生严重后果作为法定要件,不存在犯罪未遂问题。
(3)主体要件处罚年龄不同,放火罪年满14周岁不满16 周岁的人即可构成;失火罪年满16周岁的人才负刑事责任。
(4)主观罪过形式不同:放火罪由故意构成,失火罪则出于过失。
这是两种犯罪性质的根本区别所在。
2、生产、销售假药罪与生产、销售劣药罪的区别:1、侵犯的客体不同。
生产、销传劣药罪侵犯了公民的健康权和国家药政管理制度;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则侵犯了国家产品质埴监督管理制度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犯罪对象不同。
生产、销传劣约罪仅限于药品;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则包括所有产品。
3、构成犯罪的标准不同。
生产、销售劣匆罪的构成必须具备“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而生产、销传伪劣产品罪的构成要求“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 o3、伪造货币罪与变造货币罪的区别:其一,二者制造的要求不一样。
伪造货币是仿照真货币制作的假货币,它要求的是仿照;而变造货币是对真货币进行加工形成的货币,要求的是从真币中提炼。
其二依据不一样。
“伪造货币”是无中生有,将非货币物质加工为货币。
而“变造货币”,是依据原货币为基础而加工处理使其虚假增值的货币。
其三,伪造的货币没有原币成份,或完全改变形态,如将真实金属币融化铸为面值更大的货币;而变造后的货币,具有原币成份。
第四,伪造货币可以大量进行,危害更大,而变造假币一般要投入原币成本,数量也有限,而因二者的处刑宽严不同。
4、故意伤害与故意杀人未遂的区别:相同点:一是行为结果相同。
刑法分论试题及答案(1)

刑法分论试题本试卷共页,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180 分钟;考试方式:闭卷一、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甲以强奸为目的劫持乙至家中地洞中,对其多次强奸,因无钱支付儿子学费将乙出卖。
甲某的行为构成( C )A.拐卖妇女罪的情节加重犯(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B.非法拘禁罪、强奸罪、拐卖妇女罪三罪,要并罚C.非法拘禁罪、强奸罪、拐卖妇女罪,其中非法拘禁罪与强奸罪系牵连犯,从一重定处定强奸罪,对甲以强奸罪与拐卖妇女罪并罚D.非法拘禁罪与拐卖妇女罪的情节加重犯(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应并罚。
2、丁某盗窃某单位财务室只盗得该单位盖了公章的空白支票,丁私刻了财务印章盖上并填写了金额二万元取出,丁某的行为构成( D )A、盗窃罪 B.伪造金融票证罪C.伪造金融票证罪和金融票据诈骗罪数罪D.伪造金融票证罪和金融票据诈骗罪,但只从一重罪定处3、如果某乙将信用卡交给某甲保管并告之了密码时,某甲私下用该信用卡取了5万元现金使用且拒不归还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某甲构成侵占罪 B.某甲构成盗窃罪C.某甲构成诈骗罪 D.某甲构成信用卡诈骗罪4.铁路附近的农民李某为走近道,将牛赶过铁路时正遇一火车驶来,牛受惊李某怎么赶也不动,致火车发生脱轨事故,有二节车箱翻车,直接经济损失三百多万元。
李某构成(A )。
A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B交通肇事罪C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D过失毁坏交通设施罪5.关于自伤,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B )?A.军人在战时自伤身体、逃避军事义务的,成立战时自伤罪B.帮助有责任能力成年人自伤的,不成立故意伤害罪C.受益人唆使60周岁的被保险人自伤、骗取保险金的,成立故意伤害罪与保险诈骗罪D.父母明知精神病儿子要自伤,有能力制止故意不制止的,构成故意伤害罪6.甲预谋拍摄乙与卖淫女的裸照,迫使乙交付3万元财物。
一日,甲请乙吃饭,叫卖淫女丙相陪。
饭后,甲将乙、丙送上车。
乙、丙刚到乙宅,乙便被老板电话叫走,丙亦离开。
刑法分论期末考试内容(西政专用)

陈荣飞刑法分论期末考试内容第一章犯罪客体的分类依据罪状选择性罪名绝对性确定的法定刑第四节法条竞合的使用原则第二章第二节特殊主体罪有几个3个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6个对象九.叛逃罪注意看《刑修八》十.间谍罪三种行为方式十一. 与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区别,界限二者是法条竞合十二。
必须发生在战争时第三章看目录就明白了第1 3 5 7 9 11 13 19 20 21 22 23 24 26 28 2930(与抢劫罪的区别)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7 (都是罪名)第五章(必须全章掌握)看课件:转换犯(在强迫劳动罪后)灭口只限绑架罪中构成一罪,在其他罪中构成数罪并罚。
对于抢劫:先抢后杀数罪并罚,先杀后抢一罪第4个罪注意强迫,欺骗转换故意杀人第24 25 26 27 29(与盗窃罪的区别,看课件)第六章(必须全章掌握)特别注意:第一罪抢劫罪,第8 9(注意看书279页犯罪客体)10(与抢劫罪的区别。
与绑架罪容易混淆,注意的是取财与手段是否同步,不同步则构成敲诈勒索罪)13(修正案新加罪名)挪用资金罪与挪用特定款物罪及挪用公款罪(先区分公用还是私用,如果公用不管主题是什么构成挪用特定款物罪,如果私用,分是国家工作人员构成挪用公款罪,非国家工作人员构成挪用资金罪)第七章第二节P291 第1P295 第3注意P296页最上面那段里面最后的那句话,还有第二段的最后的但是那半句P296 第4P297 第5P298 第七了解就好P299 第九第十P300 第十三第十四P301 第十五第十六P302 第十八的第2点注意看课件,考点1.转换犯2.处罚范围注意聚众性犯罪与组织性犯罪的区别P304 第20 只处罚首要分子P306 第24 注意是口袋罪类型注意看第1点的第2小分点,还有第2点第25 注意黑社会是考点P308 第2的第1点是考点注意为什么保护伞不是必备要素P310 第27 第1点的第3小分点P311 第28 与教唆犯的区别,注意看《刑修八》中13个死刑废除,废除了那些死刑P314 第34 第2点要记住P316 第37 第38 P317第2点的第2小分点要记住,还有接着下来的那段的第一句话(未经。
刑法分论期终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1、关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主体的描述哪个选项是错误的?A.从事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生产者B.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主体不包括单位C.从事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销售者D.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正确答案:B2、关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描述哪个选项是错误的?A.“以次充好”,是指以低等级、低档次产品冒充高等级、高档次产品,或者以残次、废旧零配件组合、拼装后冒充正品或者新产品的行为B.“不合格产品”,是指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质量要求的产品C.“以假充真”,是指将不是该品牌的产品,贴上该品牌的标签,冒充该品牌的产品进行销售的行为D.“在产品中掺杂、掺假”,是指在产品中掺入杂质或者异物,致使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或者产品明示质量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降低、失去应有使用性能的行为正确答案:C3、下列选项中属于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犯罪对象的是( )A.珍稀植物制品B.名贵汽车C.武器弹药D.淫秽的影片、录像带、录音带、图片或者书刊正确答案:B4、伪造货币罪的客体是?A.社会管理秩序B.公民的财产权益C.国家的货币管理制度D.国家的财产权益正确答案:C5、关于伪造货币罪错误的是?A.采用机制、手工等方法,非法制造假货币B.意图使之进入流通的行为C.伪造曾经发行过但是现在没有流通的货币D.是指仿照货币的式样、票面、图案、颜色、质地和防伪标记等特征正确答案:C6、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金额的计算方式下列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以行为人所吸收的资金全额计算,案发前后已归还的数额,应当作为量刑情节酌情考虑B.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以行为人所吸收的资金全额计算,案发前后已归还的数额,可以作为量刑情节酌情考虑C.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以行为人所吸收的资金全额计算,案发前后已归还的数额,应予以扣减D.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以行为人所吸收的资金全额计算,若将吸收的金额用于正常的生产活动,则应该对该部分资金进行扣减正确答案:B7、洗钱罪的客体包括?A.公民个人的财产权益B.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C.国家的财产权益D.公民的健康权正确答案:B8、关于诈骗罪的理解和认定,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甲发现乙出国后其房屋无人居住,便伪造房产证,将该房租给丙住了一年,收取租金2万元。
刑法分论考试要点必背

刑法分论考试要点必背刑法总则与分则的关系刑法是以总则和分则作为基本构成内容的,总则部分从总体上规定了犯罪以及对犯罪的处罚措施,是对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所做的一般性规定。
而刑法分则是在总则的基础上,具体规定每一个犯罪行为所应该具备的构成特征以及相应的刑事责任。
刑法总则与刑法分则紧密联系,相互作用。
刑法总则是对刑法分则的抽象与概括,而刑法分则是刑法总则的具体化。
刑法分则的条纹结构罪状罪名法定刑(简答题,请自行细化;五类罪状需要了解,可能出现在选择题)法条竞合又称法规竞合,是指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具体包容关系的刑法分则条文,只适用其中一个条文定罪量刑的情况。
背叛国家罪是指勾结外国或与境外组织、机构、个人相勾结,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
分裂国家罪是指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
武装叛乱、暴乱罪是指组织、策划、实施武装叛乱、武装暴乱的行为。
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行为人故意或者过失地实施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生命、健康、重大公私财产或者公共生活安全的行为。
(“不特人多数人”包括两层含义:首先,行为人的犯罪对象不限于一个特定的范围之内或者犯罪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不是局限在一个特定的范围之内。
其次,此类犯罪还要对多数人的生命、健康、以及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造成侵害或者威胁。
)放火罪是指故意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失火罪,即区别在于是行为人是过失引起的。
)破坏交通工具罪是指故意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其发生倾覆、毁坏、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行为人所破坏的交通工具,是正在实用中的交通工具。
)劫持航空器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这里所指的交通运输,是指航空、铁路之外的道路运输以及水路运输。
)重大责任事故罪是指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
刑法学练习习题库(分论) - 二十五章起

第二十五章侵犯财产罪一、单项选择题:1.某甲在公共汽车上窃取某乙人民币3000元,下车时被某乙发现,钱被追回,在将其扭送派出所途中,甲猛地将乙推开,钻入一死胡同,被群众抓获,某甲的行为应认定为(B)。
A .构成抢劫罪B.构成盗窃罪C .应以抢劫罪论处D.尚未构成犯罪2.某甲从某医院收费处偷走已盖章的空白收据一本,然后隔一个时期自己填写一定的金额,到本厂会计处报销药费,累计达5000余元,某甲的行为构成了(C)。
A .侵占单位财物罪B .盗窃罪C .诈骗罪D.贪污罪3.某通信建设公司在铺设通讯电缆施工时,当地农民于某乘无人看守之机,切断电缆线 100余米,价值人民币2000余元,并将其中铜芯拿出卖钱。
于某的行为构成(B)。
A .故意毁坏财物罪B.盗窃罪C .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D.破坏生产经营罪4.乙在一饭馆喝酒。
乙自斟自饮,喝得酩酊大醉。
甲见乙身边有一部手机(价值2100元),乃趁机取走,据为己有。
甲的行为(B)。
A .构成抢劫罪B .构成盗窃罪C .构成侵占罪D.不构成犯罪5.刘某携10万元现金去外地进货,到了目的地以后,刘某感觉携带现金不安全,于是就把钱交给当地的一个朋友黄某代为保管。
等到刘某要用现金找黄某要钱时,黄某矢口否认收到过刘某的钱,拒不归还该笔现金。
黄某的行为属于(B)。
A .诈骗罪B .侵占罪C .盗窃罪D.民事侵权6.甲乙二人晚上携带匕首潜入某超市准备抢劫,但进入超市后发现值班人员睡熟,于是在没有使用凶器的情况下很顺利地盗得了数额较大的商品,甲乙的行为构成(A)A .盗窃罪B.抢劫罪C.抢劫罪(预备)和盗窃罪D.抢劫罪(既遂)和盗窃罪7.张某乘坐出租车到达目的地后,故意拿出面值100元的假币给司机钱某,钱某发现是假币,便让张某给10元零钱,张某声称没有零钱,并执意让钱某找零钱。
钱某便将假币退还张某,并说:“算了,我也不要出租车钱了”。
于是,张某对钱某的头部猛击几拳,还吼道:“你不找钱我就让你死在车里”。
刑法分论期末考试复习题

刑法分论期末考试复习题一、选择题1.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不归还D. 酒后驾驶2. 刑法中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哪些?A. 行为人、行为、结果、因果关系B. 行为人、行为、结果、过错C. 行为人、行为、结果、目的D. 行为人、行为、结果、动机3. 以下哪种情况可以认定为正当防卫?A. 甲在被乙持刀追赶时,用石头击打乙的头部B. 甲在乙睡觉时,用棍棒击打乙的头部C. 甲在乙醉酒后,用拳头击打乙的腹部D. 甲在乙逃跑时,用脚踢乙的腿部4. 刑法中关于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区别是什么?A. 故意犯罪是有预谋的,过失犯罪是无预谋的B. 故意犯罪是故意的,过失犯罪是无意的C. 故意犯罪是主观的,过失犯罪是客观的D. 故意犯罪是主动的,过失犯罪是被动的5. 以下哪种行为构成贪污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D.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泄露国家秘密二、判断题6. 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不包括无过错。
()7. 正当防卫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时进行的防卫行为。
()8. 犯罪的客观方面包括行为人的行为、行为的结果和行为的因果关系。
()9. 贪污罪的主体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
()10. 过失犯罪的处罚一般比故意犯罪轻。
()三、简答题11. 简述刑法中的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区别。
12. 简述刑法中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
13. 简述刑法中关于犯罪的既遂与未遂的区别。
四、案例分析题14. 甲因与乙有矛盾,趁乙不在家时,潜入乙家中,将乙的电脑偷走。
请分析甲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并说明理由。
15. 丙在一次聚会中,酒后驾驶车辆,撞伤了行人丁。
请分析丙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并说明理由。
五、论述题16. 论述刑法中关于犯罪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的关系。
刑法学单元练习题(分论)

《刑法学》单元练习题—分论部分第一章刑法分论概述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写在题中相应位置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1.我国刑法分则根据犯罪所侵犯的(),将各种各样的犯罪归纳为十大类。
A.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D.犯罪对象2.在刑法分则中,凡规定有具体犯罪和刑罚的条文,一般分为()两部分。
A.罪状与法定刑B.罪名与法定刑C.罪状与罪名D.罪名与犯罪构成3.刑法第333条第二款规定:“有前款行为,对他人造成伤害的,依照本法第234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这一规定属于()。
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空白罪状D.引证罪状4.刑法第345条规定:“违反森林法的规定,滥伐森林或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处……”。
这一规定属于()。
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空白罪状D.引证罪状5. 根据刑法规定,走私罪从罪名上看属于()。
A 具体罪名 B.类罪名 C.单一罪名 D. 选择性罪名6.我国刑法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犯罪的直接客体 B.犯罪对象C.犯罪的同类客体 D.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7.下列属于绝对确定的法定刑的是()。
A.处死刑 B.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C.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 D.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8.我国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绝大多数法定刑属于()。
A.绝对确定的法定刑 B.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C.相对确定的法定刑 D.宣告刑9.刑法第258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本规定的罪状属于()。
A.引证罪状 B.空白罪状C.简单罪状 D.叙明罪状10.刑法第151条第4款规定:“犯第1款、第2款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本规定的罪状属于()。
A.简单罪状 B.叙明罪状C.引证罪状 D.空白罪状11.在条文中不直接说明某种犯罪的构成特征,而只是指出该罪违反的有关法规的,属于()。
A.引证罪状 B.空白罪状C.简单罪状 D.叙明罪状三、判断正误:(每小题1分你认为正确的在后面的括号里打√;错误的打χ。
02 刑法分论真题要点归纳-司法考试笔记

刑法分论真题要点归纳十一、危害国家安全罪《刑法》109:叛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在境外叛逃,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刑法》110:有下列行为,危害国家安全的,是间谍罪:(1)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的;(2)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
十二、危害公共安全罪根据最高法《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7: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所有人指示他人违章驾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具有法定情形的,以交通肇事罪处罚。
明知车辆的安全装臵不全,仍然指示雇员驾驶车辆运输货物,以交通肇事罪处罚。
重大责任事故罪是发生在生产、作业领域中的犯罪。
在施工场地卸货倒车撞死人,属于生产、作业领域中的犯罪。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决水罪的兜底条款,即一个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不能被上述四个罪名评价,但危害性又与上述四个罪名相当时,以本罪论处。
参加恐怖活动组织,构成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
十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一)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销售不符合保障人身安全的国家标准的电器,造成严重后果的,符合《刑法》146规定的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如果销售金额满5万元,还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二)走私罪直接向走私人购买走私物品,可能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但是需要偷逃关税5万元以上。
未经批准,未补缴关税,以抵债的形式变相出售特定减免税物品,符合法律要求的销售牟利,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三)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构成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的主体只能是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和经理。
(四)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使用假币罪中的使用指的是将假币当作真币纳入流通或者兑换领域的行为。
银行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以伪造的货币换取真币的,构成金融工作人员以假币换取货币罪。
持有、使用假币罪与诈骗罪的法定最高刑是一致的,但法定最低刑中持有、使用假币罪的量刑重(拘役)伪造货币后又运输、出售的,以伪造货币罪从重处罚。
刑法分论练习题

刑法分论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背叛国家罪是指勾结外国或者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
其中的“外国”是指。
A.外国政府B.某国政府或某几国政府C.外国政府、外国政党、外国政治集团D.某个外国人或某几个外国人2、张某多次召集他人秘密商量,意图挑起民族矛盾,制造民族分裂,破坏统一的的多民族的国家和民族团结。
但由于其中一人向国家安全机关自首,张某等人未及实施具体的行为,即被抓获。
张某等人的行为属于。
A.分裂国家罪既遂B.分裂国家罪未遂C.背叛国家罪D.煽动分裂国家罪3、甲、乙、丙、丁四人多次密谋推翻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
某日,四人策划成立“自由民主党”反动组织,共同起草了“宣言书”,诬蔑、攻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号召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宣言书”制作完毕以后,甲、乙、丙、丁四人多次在公共场合进行散发。
四人的行为构成。
A.背叛国家罪B.煽动分裂国家罪C.颠覆国家政权罪D.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4、胡某系我国公民,他在得知李某正在为境外的某个机构窃取我国的某项国防机密时,为李某提供了一笔资金予以帮助。
后李某和胡某均被我国家安全机关抓获。
胡某的行为属于。
A.资敌罪B.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C.间谍罪共犯D.为境外窃取国家秘密、情报罪共犯5、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行为构成。
A.资敌罪B.间谍罪C.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D.投敌叛变罪6、李某系国家机关保密室工作人员,为达到出国目的,李某主动将其所保管的国家事务中重大决策的秘密文件提供给境外某机构。
李某1构成:A.间谍罪B.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C.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D.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二、多项选择题1、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从重处罚的犯罪是A.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B.资助危害国家分裂犯罪活动罪C.武装叛乱罪D.间谍罪2、在危害国家安全罪一章中犯罪主体只能是中国公民的犯罪有A.投奔敌营,为敌方效力B.带领人民警察投敌叛变C.勾结外国背叛国家D.资助武装叛乱、暴乱分子4、间谍罪的犯罪主体是A.无国籍人B.中国公民C.境外机构、组织D.外国人5、分裂国家罪的犯罪首要分子可处A.无期徒刑B.死刑C.拘役D.剥夺政治权利E.没收财产6、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的犯罪行为主要表现为A.造谣B.组织、策划C.诽谤D.发表、散布侮辱性言论或文字7、间谍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A.参加间谍组织B.接受间谍组织分配的任务)2C.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D.接受间谍组织代理人分配的任务8、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的犯罪手段是A.窃取B.策划、组织C.收买D.刺探、非法提供三、名词解释1.分裂国家罪 .间谍罪3.资敌罪四、简答题1、投敌叛变罪与叛逃罪有什么区别?2、间谍罪与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有什么区别?五、案例分析一被告人丰某,男,40岁。
刑法分论期末考试重点精华总结

刑法分论期末考试重点精华总结刑法分论第一章刑法分则概论一、罪状和法定刑(一)罪状1、含义:罪状是指刑法分则条文对具体犯罪的基本构成特征的描述2、类型:(1)简单罪状:即仅仅写出犯罪名称,没有具体描述犯罪特征。
(2)叙明罪状:叙明罪状的特点是在罪刑规范中对具体犯罪的构成特征作了详细的描述。
(3)引证罪状:引证罪状表现为引用刑法的其他条款来说明和确定某一犯罪的构成特征。
(4)空白罪状:空白罪状没有具体说明某一犯罪的构成要件,但其指出了必须要参照的法律、法规。
(二)罪名1、含义:罪名就是犯罪名称,是对具体犯罪本质或主要特征的高度概括。
2、类型:(1)类罪名和具体罪名1、类罪名:是指某一类犯罪的总名称。
2、具体罪名:是指各种具体犯罪的名称。
只能根据具体罪名定罪。
(2)单一罪名、选择罪名、概括罪名1、单一罪名,指所包罗的犯罪构成的详细内容单一,只能反应一个犯罪行为,不能分解拆开使用的罪名。
2、选择罪名,指所包罗的犯罪构成的详细内容复杂,反应出多种行为类型,既可概括使用,也可分解使用的罪名。
3、概括罪名,指其包罗的犯罪构成的详细内容复杂,反应多种详细行为类型,但只能概括使用,不能分解使用的罪名。
(3)罪名的功能:1.概括功能;.2.辨别功能.;3评价功能;4慑功能;(三)法定刑1、含义:指包罗罪刑关系的条文所划定的适用于详细犯罪的科罚种类和科罚幅度2、种类:(1)绝对确定的法定刑,是指在条文中仅划订单一的刑种与固定的刑度。
(2)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是指只规定对某种犯罪予以刑罚处罚,却没有规定对该种犯罪应当适用的刑种和刑度。
(3)相对确定的法定刑,是指在条文中规定一定的刑种与刑度,并明确规定最高刑与最低刑。
(4)浮动法定刑,是指法定刑的具体期限或者具体数量并非确定,而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升降。
浮动法定刑只适用于罚金。
二、注意规定与法律拟制1、注意规定:指在刑法已作基本规定的前提下,提示司法人员注意、以免司法人员忽略的规定。
《刑法分论》考试要点

《刑法分论》考试要点刑法考点(1)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特征:1、本罪侵害的客体是社会的公共安全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3、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4、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的,而且只能是直接故意(如果行为人不知道是恐怖组织而参加且未进行恐怖活动的,不构成该罪)注意:犯该款罪的并实施杀人、爆炸、绑架等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2)交通肇事罪特征:1、本罪侵害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3、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本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也包括自信满满的过失司法实务: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1、是否存在违章行为且是否造成严重后果(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2、本罪与利用交通工具的故意犯罪的界限:区别的关键在于查清行为人主观上是出于故意还是过失,若行为人故意开车撞死或撞伤特定的个人,应定为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如果行为人故意开车冲撞人群,则应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若交通肇事后,将被害人带离现场隐藏或者遗弃的,造成被害人死亡或残废的,定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以为被害人已经死亡的,为了隐匿罪迹,将被害人沉入河流中,事实上被害人溺死的,应将后行为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如果前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则应实行数罪并罚。
(3)保险诈骗罪特征:1、侵害的客体:双重客体:既侵犯了国家对保险的管理制度,又侵犯了保险人的财产所有权2、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保险法律、法规,在保险活动中骗取较大数额保险金的行为。
3、本罪主体:特殊主体“保险合同中的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包括自然人和单位”4、本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且具有骗取保险金的目的保险诈骗罪的处罚:犯此罪和为此同时进行其他犯罪的数罪并罚(4)走私贵重金属物品罪:特征: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外贸易的管制及国家对贵重金属的管理制度2、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非法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出口的贵重金属行为。
【司法考试】刑法分论练习题参考答案(共16页)

第三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C 3、C 4、A 5、B 6、C 7、D 8、C 9、A 10、C 11、A 12、C 13、A 14、D 15、B 16、D 17、A 18、B 19、A 20、C 21、B 22、C 23、B 24、C 25、A 26、D 27、A 二、多项选择题 1、ACDE 2、ABD 3、ACDE 4、AD 5、ABCDE 6、ABCDE 7、AB 8、ACDE 9、ABCE 1O、ABD 三、名词解释(略) 四、简答题(略) 五、案例分析 案例一: 对被告人李某应以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进行两罪并罚。 被告人李某违章高速行驶将季某、韩某撞死,应定交通肇事罪。被告人李某第二次高速行驶,连续撞死、撞伤人,侵犯的客体是不特 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客观行为是采用汽车高速行驶这样一种危险方法;主观方面行为人对他人的死伤是持 一种放任态度。所以对被告人李某的第二次行为应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案例六:根据新刑法第 165 条规定,(非法)经营同类营业是指国有公司、企业、董事、经理利用职务便利,自己经营或为他人经营 与其所任职公司、企业同类的营业,获取非法利益,数额巨大的行为。 本案性质上属于国有公司、企业董事、经理经营同类营业罪。从主体条件看,王某为国有砂布厂经理,符合本罪主体特征。胡某虽不 是经理,但构成共同犯罪。从主观方面看,胡、王明知李某购买砂布后再予以销售属于经营与砂布厂相同的营业,但两被告人为获取 好处仍帮助经营,符合本罪主观特征。在客观方面,两被告人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经营与其所任职同类营业的行为。最后,两被告人 的行为显然损害了砂布厂的利益,影响了单位的正常经营活动。据此,对胡、王二人可以按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予以定罪量刑。
案例八:根据我国刑法第 205 条规定 , 所谓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是指为他人虚开,为自己虚开,让他人为自己虚开、介绍他人虚开增 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其主要特征为:第一,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税收管理制度。第二,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为他人虚开,为 自己虚开,让他人为自己虚开,介绍他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第三,本罪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第四,本 罪在主观上必须具有犯罪故意,一般来说具有牟利动机。 从本案情况来看,被告人顾某与林某一道以全盛实业有限公司的名义为他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以牟取非法暴利为目的,骗取国家 税款,且数额特别巨大,情节特别严重,已给国家利益造成特别重大的损失。被告人卢某为他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数额巨大,牟取 暴利。他们的行为均符合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主客观要件,在共同犯罪中,顾某、林某起主要作用,是主犯;而卢某起次要或 辅助的作用,是从犯。
刑法分论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刑法分论期末考试重点总结一、刑法概论刑法是国家对犯罪行为实施强制措施的一种特殊法律。
刑法是刑事法的核心,是刑事法规范犯罪行为的基本规则和原则,具有强制性、惩罚性和侵权性的特点。
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法定性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无罪推定原则、追溯原则、犯罪不按民事责任确定和与国际刑法原则相符合。
刑法的对象是犯罪行为,犯罪行为是指主观上有故意或过失,客观上有违法特征的行为。
刑法的目的是保护社会秩序和人身安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罪犯人权。
刑法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
二、刑法的犯罪类型1. 根据犯罪性质划分,刑法可以分为普通刑法和特殊刑法。
普通刑法是指适用于一般犯罪行为的刑法规范,包括刑法通则和刑法特则。
特殊刑法是指适用于特定犯罪行为的刑法规范,包括刑法特例和刑法分则。
2. 根据犯罪对象划分,刑法可以分为人身刑法和财产刑法。
人身刑法是指以危害人身健康、权益和生命为对象的刑法规范,包括故意杀人罪、抢劫罪等。
财产刑法是指以危害财产安全为对象的刑法规范,包括盗窃罪、诈骗罪等。
3. 根据犯罪行为划分,刑法可以分为直接犯罪和间接犯罪。
直接犯罪是指犯罪主体本人直接实施的犯罪行为,包括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
间接犯罪是指犯罪主体通过其他人实施的犯罪行为,包括教唆、指使和共同犯罪。
三、刑法的刑罚类型刑罚是刑法对犯罪行为实施的一种惩罚措施,包括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包括罚金、拘役、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
罚金是指对犯罪人处以的一定金额的罚款。
拘役是指对犯罪人强制在特定场所居住,限制行动自由的刑罚。
有期徒刑是指对犯罪人限制人身自由,在一定期限内收监的刑罚。
无期徒刑是指对犯罪人判处无固定限期的徒刑。
附加刑是指对犯罪人处以的除主刑以外的其他刑罚,包括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和责令公布、公示等。
四、刑法的犯罪构成与量刑1. 犯罪构成是指犯罪行为符合刑法规定的要件或条件,使犯罪事实成立。
犯罪构成要件包括:主要犯罪建议、交叉犯罪构成要件、辅助犯罪构成要件、参与犯罪构成要件和取证犯罪构成要件。
刑法分论复习 重点.

题型:判断10个单选简答论述案例一、危害公共安全罪(重)交通肇事罪(法条内容和司法解释)构成要件、特征、刑事责任逃逸致人死亡如何定性,看相关司法解释。
相关罪名:危险驾驶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杀人罪、过失致人死亡罪。
与故意杀人罪等故意侵犯公民民主、人身权利的区别交通肇事罪(一)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二)构成要件1、客体:交通运输安全2、客观方面: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事故的行为3、主体: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过失。
如酒后、强行超车、超速行驶等,造成严重后果,应当预见而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虽已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造成了严重后果。
(三)刑事责任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四)关于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司法实践中三种情形:1、畏罪潜逃,致受害人耽误抢救而死亡;2、限于过失致人死亡,事实上是发生二次交通事故3、肇事后将被害人转移到偏僻地方,致使死亡。
定罪问题1、行为人肇事当场致被害人死亡又逃逸的,依照133条第二档即“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决定行为人应当判处的刑罚。
2、误认为轻伤或者已经死亡,逃逸致人死亡,适用133条第二档;3、发现伤势严重,为避人耳目,将其转移,致使死亡,定故意杀人罪或者数罪并罚;4、发现伤势严重,又将被害人轧死,尔后逃逸,定故意杀人罪或者数罪并罚;5、交通肇事后熄灭车灯,加速前行,又致他人死亡,定故意杀人罪或者数罪并罚;6、将他人撞伤(包括轻伤和重伤)但并不具有致其死亡的现实危险性,行为人逃逸,被害人因未得到及时抢救而死亡的。
适用“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故意杀人罪: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1、本罪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利(他人;脑死亡)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非法;主要为作为)3、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年满14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4、本罪主观方面为故意我国刑法典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分论练习题

第二学期专升本刑法分论一、单选题1.(3分)下列有关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罪的对象为枪支、弹药、爆炸物;B.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气枪的行为应以该罪论处C.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烟花爆竹的行为应以该罪论处D.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的行为应以该罪论处答案A2.(3分)某甲明知某乙是强奸杀人的犯罪分子,但当侦查人员向其调查时,他却谎称犯罪发生时某乙正在与自己一起吃饭玩耍,不在犯罪现场,没有作案时间。
某甲的行为()。
A.不构成犯罪B.构成伪证罪C.构成包庇罪D.构成妨害作证罪答案C3.(3分)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构成()。
A.拐卖儿童罪B.绑架罪C.拐骗儿童罪D.非法拘禁罪答案A4.(3分)下列有关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罪的犯罪对象只限于公务枪支B.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违反法律规定,将公务用枪作借债质押物,使枪支处于非依法持枪人的控制、使用之下的,应以该罪论处C.该罪的主体为自然人D.该罪主观上必须以牟利为目的答案B5.(3分)斗殴中,王某向李某腿部扎了一刀,李某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王某构成()。
A.故意杀人罪B.故意伤害罪C.过失致人死亡罪D.过失伤害罪答案B6.(3分)利用职权、从属关系,以胁迫手段奸淫现役军人的妻子的,构成()。
A.破坏军婚罪B.强制很亵妇女罪C.强奸罪D.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答案C7.(3分)监管人员指使被监管人殴打或者体罚虐待其他被监管人的,构成()。
A.故意伤害罪B.非法拘禁罪C.虐待罪D.虐待被监管人罪答案D8.(3分)犯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造成被组织人死亡的,应当依照()处罚。
A.故意伤害罪B.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C.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从重D.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和故意伤害罪合并答案D9.(3分)一般情况下,妨害公务罪的犯罪方法是()。
A.欺骗方法B.胁迫方法C.暴力、威胁方法D.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答案C10.(3分)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致使被害人死亡的,构成()。
刑法学(分论)(204303)

一、单选题1.对判处管制,但未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可自由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和示威自由的权利C、可担任某国有企业的销售科科长D、仍然可以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答案: B2.甲因为重男轻女,将妻子刚生下才3天的女婴包裹好放在医院门口,躲在一边观察。
见有群众围观、议论,便放心离开。
第二天一早,甲又到医院门口察看,见女婴还在,但女婴却因晚间气温过低被冻死。
法官据此判决甲构成遗弃罪。
甲的行为属于()。
A、纯正的作为犯B、不纯正的作为犯C、纯正的不作为犯D、不纯正的不作为犯答案: C3.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实施( ),应当负刑事责任。
A、杀人罪和盗窃罪B、绑架罪和抢夺罪C、诈骗罪和失火罪D、杀人罪和抢劫罪答案: D4.《刑法》第167、168、169条所规定的“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滥用职权罪”、“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罪”这四种犯罪的共同主体是()。
A、国有公司、企业直接经办的工作人员B、国有公司、企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C、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D、国有公司、企业的上级领导答案: B5.齐某1999年8月,超速驾驶汽车轧死行人,被判有期徒刑2年,2001 年8月释放。
2006 年6月,因酒后开车,又将一路人轧死,对此案应如何认识?A、齐某的行为已构成累犯,应从重处罚B、齐某未构成累犯,因前后两罪皆非故意犯罪C、齐某构成累犯,因后罪在前罪执行完毕五年内所犯D、齐某虽构成累犯,但因为是酒后开车,可以从轻处罚答案: B6.个体户甲开办的汽车修理厂系某保险公司指定的汽车修理厂家。
甲在为他人修理汽车时,多次夸大汽车毁损程度,向保险公司多报汽车修理费用,从保险公司骗取12万余元。
对甲的行为应如何论处?A、以诈骗罪论处B、以保险诈骗罪论处C、以合同诈骗罪论处D、属于民事欺诈,不以犯罪论处答案: A7.《刑法》第342条规定:“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改作他用造成耕地大量毁坏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问此罪状属于何种罪状?A、叙明罪状B、简单罪状C、引证罪状D、空白罪状答案: D8.被告人赵某意图杀死妻子王某和与王某勾搭成奸的李某。
法学《刑法分论》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刑法》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某甲与某乙投宿同一旅馆同一房间,某甲得知乙是一家大公司的采购员,携带一笔巨款,准备进货。
于是晚上某甲便机请乙喝听装饮料(内掺有安眠药),乙服后很快就错昏睡不醒,某甲便乘机将某乙携带现金的皮包扭开,拿走定货现金15000元。
甲的行为构成(D )。
A.盗窃罪B.诈骗罪C.抢夺罪D.抢劫罪2.甲、乙二人某天晚上携带凶器潜入商店准备进行抢劫,但在进店后发现值班人员睡着了,两人就在没有使用凶器的情况下取得大量商品。
甲乙的行为构成(A )。
A.盗窃罪B.抢劫罪C.抢劫罪预备和盗窃罪D.抢夺罪3.甲偷乙的自行车被乙当场抓住,甲为挣脱逃跑而将乙打成重伤。
甲的行为构成(A )oA.抢劫罪B.故意伤害罪C.抢劫罪和故意伤害罪D.抢夺罪和故意伤害罪4.甲自己饮酒过量醉倒在路旁,乙从此经过,见有机可乘,就将甲身上的钱掏走,钱包内有现金850元。
甲的行为构成(C )。
A.抢劫罪B.抢夺罪C.盗窃罪D.抢劫罪和盗窃罪5.甲系某宾馆服务员,在上班期间,经常乘客人不在房间之机,窜入房内以旅客的名义偷打国内、国际长途电话。
甲的行为构成(B )。
A.贪污罪B.盗窃罪C.侵占罪D.不构成犯罪6.王某盗窃正在使用中的电话线数额不大,但造成了严重后果。
王某的行为构成(B )oA.盗窃罪B.破坏公用电讯设施罪C.盗窃罪和破坏公用电讯设施罪D.危害公共安全罪7.盗窃由单位已盖好印章的空白转帐支票,并冒充签发支票单位的人员向商店骗购大量货物的,应定(A )oA.盗窃罪B.票据诈骗罪C.盗窃罪和票据诈骗罪D.诈骗罪8.甲盗窃了某单位印鉴齐全的空白转帐支票,自己不到商店使用。
于是甲找到邻居乙,对乙说:捡到一张支票,请乙帮忙去商店买些高级音响,并许诺给乙一台录象机。
乙跑到商场签发单位的人员骗购了大量高档音响。
乙的行为属于(C )oA.盗窃罪B.盗窃共犯C.票据诈骗罪D.票据诈骗罪的共犯9.甲、乙二人为了游玩,多次偷开汽车并将其遗弃,严重扰乱工作、生产秩序并造成严重损失,甲乙的行为构成(A )oA.盗窃罪B.流氓罪C.扰乱社会秩序罪D.破坏生产经营罪10.甲系某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计,因其家庭住房紧张,急需一笔资金购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法学分论考试整理第二十章罪刑各论概述第一节刑法分则的体系一、罪刑分则与刑法总则的关系(书P215)二、刑法各论的研究对象三、刑法分则的体系刑法分则体系:是指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各类犯罪所包括的各种具体的犯罪,按照一点的次序排列而形成的体系结构。
(一)章的分类:同类犯罪客体(二)章的排序:由重到轻(三)章中排序:由重到轻第二节刑法分则的条文结构一、罪状(一)罪状:是刑法分则条文对具体犯罪的基本构成特征的描述(二)罪状的种类:1.叙明罪状:(详尽描述)是指对某一犯罪的构成特征进行详细描述的罪状形式。
2.简单罪状:(只表述罪名)是指刑法分则只对某一反正的构成特征进行简单描述或只是简单规定罪名的罪状形式。
3.引证罪状:(引用刑法..中的其他条文)是指需要引用刑法条文中的其他条款来描述犯罪的构成特征的罪状形式。
4.空白罪状:(引用刑法以为其他法律....条文)是指刑法分则条文不直接具体规定某一犯罪构成的特征,而是引用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罪状形式。
5.混合罪状二、罪名现用97年、02等等四部司法解释1.单一性罪名:只反应一种犯罪行为的罪名(如杀人罪)2.选择性罪名:所包含数个犯罪行为或犯罪对象既可以连用也可以分解使用的罪名(如引诱、容留、介绍、强迫他人卖淫罪)3.概括性罪名:对所包含的数个犯罪行为或犯罪对象用一个上类概念进行概括的罪名(信用卡诈骗罪)4.并列式罪名:一个条文规定多个罪名(放火、决堤、投放危险物质罪)三、法定刑规定刑种、刑度1.绝对确定的法定刑:规定单一刑种且固定刑度2.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法官完全自由裁量(各国均不使用)3.相对确定的法定刑:一定的量刑幅度第三节法条竟合一、法条竟合的概念(一)概念:又称法规竞合,是指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具有包含关系的刑法分则条文,只适用其中一个条文定罪量刑的情况。
(二)特征: 1.一个犯罪行为2.触犯多个罪名3.多个罪名之间逻辑上具有包含或交叉二、适用原则(一)特别法优于普通法(二)重法优于轻法第二十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第一节危害国家安全罪概述一、概念:故意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二、构成特征(一)客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安全,即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与安全以及社会制度。
(二)主体:一般主体(自然人,部分罪有身份要求:如背叛国家罪;对单位犯罪采取单罚制,即只处罚直接责任人)(三)主观方面:直接故意(四)客观方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作为为主第二节危害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犯罪一、背叛国家罪(举止犯)(一)概念:勾结外国或与境外组织、机构、个人相勾结,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
(二)构成特征1.客体: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与安全2.客观方面:①勾结外国②危害国家安全行为具体行为有:<1>与外国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出卖国家主权<2>非法割让国家领土,破坏国家领土完整<3>与外国通谋或合谋制造国际争端,使外国向我国提出领土要求。
<4>勾引外国对我国进行侵略<5>策划建立受他国操纵的傀儡政权3.主体:特殊主体,只能是我国公民,且一般担任国家重要职务或有一定社会影响4.主观方面:直接故意(三)刑事责任:二、分裂国家罪(行为犯)(一)概念: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
(二)构成特征:1.客体:国家统一2.客观方面:具体行为:<1>把国家的一部分分裂出去,进行独立(疆独、藏独)<2>保持分离状态(台独)<3>地方割据(不服从中央政府)3.主体: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直接故意(三)刑事责任:三、煽动分裂国家罪(举止犯)(一)概念: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二)构成特征:1.客体:国家的统一2.客观方面:煽动他人进行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3.主体: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直接故意(三)刑事责任:第三节危害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犯罪一、武装叛乱、暴乱罪(一)概念:组织、策划、实施武装叛乱、武装暴乱的行为(二)构成特征:1.客体: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2.客观方面:组织、策划、实施武装叛乱、武装暴乱3.主体: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直接故意(三)认定本罪应该注意的问题(书P224)(四)刑事责任二、颠覆国家政权罪组织、策划、实施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三、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以造谣、诽谤或者其他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
第四节投敌、间谍、资敌的犯罪一、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罪活动罪资助前6种犯罪主体:特殊主体,即境内外的机构、组织或个人二、投敌叛变罪主体:特殊主体,中国人三、叛逃罪主体: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即公务员,行使国家公权力——司法权、立法权、行政权的人)和国家工作人员(不行使国家公权力)特征: 1.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2.叛逃境外或在境外叛逃3.危害了国家安全四、间谍罪(一)概念:参加境外..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者为敌人指示轰炸目标的行为。
间谍组织:国家对外情报机构(二)构成特征1.客体:国家安全2.客观方面:实施间谍行为间谍行为:<1>参加间谍组织<2>接受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3>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战时)3.主体:为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直接故意(三)注意1.罪与非罪的区别:主观上是否认识实施了间谍行为2.本罪与其他罪的界限<1>叛逃后实施间谍行为的,数罪并罚<2>为间谍组织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的才是间谍罪,否则为下罪(四)刑事责任五、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境外的概念: 1.我国领域外2.我国领域呢,但我国政府未行使管辖权的(实指台湾)机构:指外国官方组织组织:在国外登记注册的,民间非官方组织境外人员: 1.在我国境外的中国人、外国人、无国籍人2.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非法提供:国家情报持有人将情报透露给不应接触之人(针对特殊主体,即掌握国家情报的人员)六、资敌罪(一)概念:在战时为敌人提供武器装备、军用物资的行为。
(二)构成特征: 1.客体:国家安全2.客观方面:向敌人提供武器装备、军用物资3.主体:特殊主体(与书不同),即仅限于中国人4.主观方面:故意5.时间:战时(此处出现选择要件)第二十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第一节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一、概念与特征(一)概念:行为人故意或者过失的实施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重大公私财产或者公共生活安全的行为。
(二)构成特征: 1.客体:公共安全2.客观方面:实施了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3.主体:大多为一般主体,也可以有单位4.主观方面:故意或过失5.地点:公共场所6.对象:多个人第二节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一、放火罪(危险犯)(一)概念:故意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二)构成特征:略(注意主体14周岁以上即可)(三)注意的问题:既遂标准——危险犯,此指放火对象能够持续燃烧,即构成既遂。
二、失火罪(实害犯,法定危害结果出现行为构成犯罪)三、决水罪四、过失决水罪五、爆炸罪六、过失爆炸罪七、投放危险物质罪(≥14周岁即可)八、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九、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要求: 1.性质与本节其他罪相同2.结果与本节其他罪相似十、过失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第三节破坏公共设施、设备的犯罪一、破坏交通工具罪(一)概念:故意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其发生颠覆、毁坏危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二)构成特征: 1.客体:交通运输的安全2.客观方面:故意破坏正在使用中的......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其发生颠覆、毁坏危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3.主体: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故意限定注意: 1.公共交通工具只限5种2.必须是使用中的交通工具。
即行驶中或者已经投入使用的。
二、过失破坏交通工具罪三、破坏交通设施罪概念:故意破坏轨道、桥梁、隧道、公路、机场航道、灯塔、标志或者进行其他破坏活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颠覆、毁坏危险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四、过失破坏交通设施罪五、破坏电力设备罪概念:故意破坏电力设备,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六、过失破坏电力设备罪七、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概念:故意破坏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八、过失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九、破坏广播电视、公用电信设施罪概念:故意破坏广播电视、公用电信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十、过失破坏广播电视、公用电信设施罪第四节实施恐怖、危险活动的犯罪一、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一)概念:(二)构成特征: 1.客体:公共安全2.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了组织、领导或参加恐怖活动的组织的行为。
3.主体: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故意恐怖组织与一般犯罪组织的区别:在犯罪目的上,恐怖组织是通过恐怖活动实现某些政治目的。
二、资助恐怖活动罪可以事前资助,也可以事中资助或事后资助。
三、劫持航空器罪(一)概念: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式劫持民用..航空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二)构成特征: 1.客体:航空运输的安全2.客观方面: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3.主体: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故意四、劫持船只、汽车罪五、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第五节违反枪支、弹药、爆炸物管理规定的犯罪一、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枪支:使用火药或空气发射弹丸具有杀伤性的管状器具储存:为他人(一)概念:违反国家有关枪支、弹药、爆炸物管理法规,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行为。
(二)构成特征:1.客体:公共安全、国家对枪支弹药、爆炸物的管理制度2.客观方面:3.主体: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直接故意(三)注意问题(书P240)★二、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危险物质:有毒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三、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主体:只可由单位构成四、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盗窃:秘密窃取抢夺:公然夺取(非暴力)五、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抢劫:暴力胁迫等手段六、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持有:为自己私藏:指原来有持有资格的人,在失去资格后,偷偷持有七、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主体:特殊主体公务用枪——行为犯配置枪支——结果犯八、丢失枪支不报罪九、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危险物品及公共安全罪管制刀具:匕首、弹簧刀、三棱刀或刀尖角度小于60°刀身长于150mm刀尖角度大于60°刀身长于220mm第六节重大责任事故的犯罪(过失犯罪)一、重大飞行事故罪(空白罪状)主体:特殊主体——航空人员二、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空白罪状)主体:铁路职工三、交通肇事罪(空白罪状)主体:一般主体四、重大责任事故罪(新分离出的)强制违章冒险作业罪五、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六、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事故罪单罚单位七、危险物品肇事罪八、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建设单位:出资要求建设的单位(开发商,或称发包方)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单位九、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十、消防责任事故罪十一、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罪名按司法解释,与书不同)第二十二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第一节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概述一、概念及其特征(一)概念: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是指违反国家经济管理法规,重试非法经济活动,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