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率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的分析
摘要:通过实证分析和论证,得出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并不适合及人民币利率上调对汇率并不存在升值压力的结论。这一结论与利率平价基本理论的预测结果恰好相反。通过使用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检验等方法进行了研究,试图对理论与实践的差异进行分析,并据此对我国现行的汇率机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利率;汇率;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人民银行在2005年7月21日发布公告称,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这是自1994年中国进行汇率改革以来的重大变化,这次改革对人民币汇率做出了2%左右的上调幅度,远低于市场上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尽管如此幅度的变动对整个经济的影响会是相当小的,但毕竟打破了长达十年盯住美元的汇率体制,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开始更加灵活,并有可能进一步升值。
自199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一直执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1994年汇率并轨后,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从1994年至1997年基本上是一个小幅升值的走势,1997年到2005年基本上一直保持在1美元兑换8.28元左右人民币的水平,变化幅度始终不大,而同期
人民币利率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93年7月和1995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两度提高利率,使得人民币利率远远高于美元利率。而自1996年5月起,中国人民银行更是先后7次降低利率。仅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为了刺激国内外的需求,拉动国内经济的增长,央行就连续6次降息。此后与连续降息同时出现的是人民币汇率的持续稳定。
除了1997~1999年人民币利率水平是低于美元利率水平外,我国人民币利率水平一直明显高于美元利率水平。回顾1994—1995年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我们发现,人民币从 1994年初的1美元兑换8.61元升至1995年12月底的1美元兑换8.35元左右,而且市场交易者及贸易商也普遍预期到了这一升值趋势,这种预期持续有两年之久。
如果根据利率平价的基本理论,当国内利率水平上升时,本币汇率应当是预期贬值的,而不应是升值的。那就是说,如果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当人民币利率高于美元利率时,人民币汇率应该趋于贬值;当人民币利率低于美元利率时,人民币汇率应趋于升值。这与我们上面所看到的实际情况正好相反。1996~1997年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势头,利率平价的预测正好相反;1998~2004年人民币利率水平高于美元利率水平,利率平价预示人民币应该升值,实际上,人民币汇率基本保持不变。那么,人民币汇率与利率变动之间的关系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呢?
二、汇率和利率关系的理论分析
经济理论中关于汇率和利率关系的理论研究有很多,而最直接给出利率与汇率之间关系的理论是利率平价理论。
利率平价理论的假定有两条:(1)资本在国际间可自由流动;(2)外汇市场高度发达与完善。
根据这样的假定前提,得出利率平价公式:
Rf-Rs=Ia-Ib (1)
式(1)即为利率平价公式,其中:Rf为远期汇率,Rs为即期汇率,Ia为一国国内市场利率,Ib为国际市场利率。
式(1)表明:当本国利率高于(低于)外国利率时,本国货币预期贬值(升值),本币预期贬(升)值的幅度等于国内与国际利率水平之间的差异。
因为远期汇率和国际市场利率要由国际货币市场来决定。所以,一国政府可调控的对象就只能是即期汇率和国内市场利率。而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即期汇率是不变的,这样政府可以调整的就只有国内市场利率了。因此,如果资本具有充分的国际流动性,那么本国利率的上升,一旦超过了利率平价所要求的水平,本币将会预期贬值。
我国以往实行的是盯住汇率制度,是很接近于固定汇率制的。实施盯住汇率制中国人民银行就具有了通过运用货币政策等政策工具来维护盯住汇率的义务,为维护盯住汇率制度所采用的主要方式就是人为增减国际储备。
而人为增减国际储备的结果,会使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有可能出现冲突,这是因为国际储备的增减会影响到中央银行的资产与负债,从而会引起中央银行货币发行量的变化。当一国国内经济发生通货紧缩时,国内经济发展要求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以抑制通货紧缩,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