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至唐的政治演变20页PPT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课件【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修一PPT
地方行政层级管理 地方制度的主要内容,掌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的变化,认识自秦起 发展演变的特点,培养时空观念
中央集权政治制度 (3)客观准确地评价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增
的演变线索
强民族自信心,培养家国情怀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 史选修 一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 史选修 一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 史选修 一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 1.皇帝制度: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 定权都在皇帝手中。 2.中央机构:三公九卿制 (1)三公: 丞相 是百官之长,分左、右,秉承皇帝旨意,统领众官; 太尉是最高武官,掌军事; 御史大夫 是副丞相,协理国政,掌管 图籍、文书,同时又是最高监察官。 (2)九卿:三公之下是分掌国家各种政务和皇室事务的卿,泛称“九 卿”。 (3)权力运作: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国家重大事务往往由公 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
创立了共和制,但是革命果实最终落入袁世凯手中,共和制名存实亡;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实行独裁统治;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的过程中
进行的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民主政治
建设积累了经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制度逐步确立并发展完善。中共十八大和中共十九大为中国特色社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 史选修 一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 史选修 一
从汉至唐的政治演变
A、门第
B、孝廉
C、进士
D、名望
8、我国古代采用科举取仕选拔人才的制度始于( C)
A、汉朝
B、魏晋南北朝 C、隋朝
D、唐朝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 1、汉代的郡国并行制和汉武帝的“推恩令”
祸祸亦 大小反 今 。;。 削 ”不削 之 削之亦 ,,反 反其, 迟反不 ,亟削 ,
“
汉 武 帝 刘 彻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诸侯王死后, 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 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结果 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
(相权一分为三)
3、北宋:
皇 帝 中书门下
(总揽大权)
(
最高行政机构, 行使宰相权)
参知政事 枢密使 三司使
( (行政权)(军权) (财权) 相权一分为三)
度支、盐铁、户部
元:中书省制
皇帝 中书省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三.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朝代 制度 方法 依据
孝悌、廉正 (品行)
汉代
察举制
赵普认为“国家不安”的原因是什么?面对这 种情况,宋朝统治者应采取什么措施?
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措施
军事上: ①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 ②加强禁军、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行政上:①派文臣任地方知州; ②设通判负责监督。 经济上: 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中央掌管
这些措施体现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安史 之乱
2、唐代的节度使与藩镇割据
思考: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五代建立者简历
后梁:朱温, 原任梁王、宣武节度使 后唐:李存勖,原任晋王.河东节度使 后晋:石敬瑭,原任河东节度使 后汉:刘知远,原任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后周:郭威, 原任邺都留守将军
汉朝至唐朝中枢机构发展演变的趋势
汉朝至唐朝中枢机构发展演变的趋势中国历史上,从汉朝到唐朝,政治制度和中枢机构都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和演变。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立宪制为基础的朝代,最初的政治体系是三公九卿制,其中九卿的称号、职权和职责都十分明确。
汉在政治上更加完善和统一,促进了各个地区加强政治统一,从而为下一个朝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唐朝更进一步优化了政治制度和中央机构,形成了一个完善的君主制度,把朝
廷召见官员进行审议,把朝廷大臣分为内阁和外阁两个部门,建立了一套复杂的朝廷法定制度。
唐朝积极建立百家内阁,由宰相统率,使朝廷有条不紊的治理规则和政策,推行了一套完善的朝廷制度,使政权的统治更加规范化,使朝廷对地方的管辖更加有效。
从汉朝到唐朝,在中枢机构上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政治组织,这促进了中国
政治中央集权的发展,增强了君主专制统治的权力和价值,从而有利于实现早期中国的统一、和谐及繁荣,为实现中国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37张PPT)
唐后期——两税法的失败
材料十: 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 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1.认识从汉至唐,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枢政务机构和赋税
制度的演变历程。
2.分析理解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租
庸调制、两税法的内容和影响。
3.联系隋唐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制度创新的意义。
认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贡献,增强对中华文明成就的
隋唐——三省六部制
中书令、侍郎 尚书令、仆射 侍中、给事中 政事堂
职责: 三省长官都是 宰相,中书、 门下决策,尚 书省下辖六部, 具体执行
特点: 职权分工明确, 又彼此制约;中 书和门下省处于 枢纽位置;集体 宰相制(群相); 官僚政治的强化。
隋唐——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的历史意义: 家国异构
三、赋税制度 ——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
中国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一般包括: 1.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也叫人口税,即丁税; 2.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 3.以亩为依据的土地税,即田租; 4.以成年男子为依据的徭役和兵役; 5.其他杂税
三、赋税制度 ——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
时代
赋税制度
征税标准
1、使负责宫廷饮食服饰起居等皇帝家务事的机构与 处理国家政务的机构截然分开,标志中国古代职官 制度走向成熟,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 2、有利于政令的推行和国家机器的顺利运转,行政 效率的提高。 3、既避免大臣独揽大权,也避免了皇帝一人决策专 断带来的失误。
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ppt课件
最新版整理ppt
16
知识迁移
宋太宗初年,西北边境上的州郡大都以文官充 任,在官衔前加上“权知”二字,如“权知州 事”,以表示其“名若不正”,“任若不久”, 并规定“三岁一易”。这表明当时( ) A.地方武将拥兵自重现象普遍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趋加强 C.西北边患的威胁得到了缓解 D.事权分割导致冗官现象严重
最新版整理ppt
19
最新版整理ppt
20
图表释义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推行 推行于西周,春秋 春秋战国时期至 确立于元
时代 时期趋向瓦解
元建立前
与中 诸侯国相对独立于 郡县是中央政府 行省是中书省
央关 中央政府,诸侯的 下属的地方行政 的派出机构,
不 系 权力和地位可以世 机构,官吏由皇 行政长官直接
9
(二)唐安史之乱后中央集权严重削弱
唐朝设藩镇(节度使)
“安史之乱”发生
“藩镇割据局面出现
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形成
藩镇与节度使: 原来玄宗因对外开拓,在边境驻以重
兵,设立十大兵镇,以节度使为最高军事 长官。节度使领若干州,权力很大,初时 由中央派大臣充任,立功后往往入朝拜相。 天宝以后,李林甫为了巩固本身权位、堵 塞边帅入相的路径,借口文官不懂军事, 多用胡人担任节度使。结果给胡人节度使 安禄山起兵反唐的机会。
中央权力不 断加强。
2
秦汉---明清地方行政的设置概况
秦朝
郡
汉末魏晋
州
县
郡
县
唐朝 宋朝
道
州
县
路
州
县
元朝
行省 路 府 州 县
明朝
承宣布 政使司
府
县
清朝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共33张PPT)
1、变化
A.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B. 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C.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当然,从贵族政治发展到官僚政治,这是历 史的进步。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促进了社会各阶层之 间的流动性。所以也有说法,官僚政治是中国“公天下”的开始。(不是指 最高权力,而是指统治集团)
特点:
职责:是起草诏令、处理政务,是内侍机构,没有实权。 职权:内阁有相权无相名,权力来源于皇帝个人。 实质:是为保障皇权的高度集中而建立起来的新的中枢体制,也是官僚 机构日益腐败的重要原因。
【补充】问:隋唐三省六部属于法定机构,明朝的内阁是什么机构?那从隋唐到
明朝,决策机构转移的趋势是什么?
机构:皇帝的内侍机构。 趋势:由法定机构到非法定机构。 (六)、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秦朝的政 治制度
中央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廷议制度 地方制度:郡县制 其他制度:文书行政制度
两汉至明 清时期政 治制度的 演变
中央行政制度:西汉:中外朝制 隋唐:三省六部制 宋:二府三司制 元:一省制 明:废宰相制度设内阁 清:设军机处
地方行政制度:西汉:郡国并行制、郡县两级制 隋唐:州县两级制、道州县三级制 宋:路府县三级制 元:行省制 明清:省府县三级制
②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③分封制受封的诸侯包括周的同姓贵族、异姓功臣和旧贵族
④受封的诸侯享有受封土地的统治权,同时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如服
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⑤分封制前期巩固了周朝统治,但地方自主权过大,后期出现地方割据
⑥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⑦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相互配合,政治权力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第三讲 中国古代中央权力的演变
2、丞相
(1)“相”职权的演变及其原因 丞相起源于封建时代的“相”,“相”是诸 侯朝聘宴享时辅导行礼之官。 春秋:由相礼之官变为掌理国政的官员 由相礼之官变为掌理国政的官员 战国:一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一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原因: 原因:一是辅助国君处理政务和治理国事的 需要,二是皇权抵抗贵族擅权的需要。 需要,二是皇权抵抗贵族擅权的需要。
第三是社会结构的影响 的影响。 第三是社会结构的影响。 在科举制实行之前,世族社会并没有完全被打破, 皇权面临着世家大族势力的影响。 萧何:“入朝不屈,践履上朝” 公孙弘:“人主病不扩大,人臣病不俭节” 唐宋以后,开科举,世族结构逐渐瓦解,皇权日 益伸张。 唐初门下省政事堂议政大权应由南北朝以来门阀 政治的历史背景中去理解。唐初尚存的门阀势力对 三省制下宰相拥有议政大权有相当的作用。 第四是选举制度的影响 的影响。 第四是选举制度的影响。 北宋:九朝167年,居相位者75人,除了赵普等 六人不是科举出身外,其余69人都是科举出身。
e以宰相权力的大小可以分为权相和弱丞相是?王者佐社稷器?由于天子是传子的但这又不能保证将来的太子都是聪明勤勉之人因此就要依靠宰相传贤来弥明君贤相皇权专制专制权力实质官僚集团军事集团宦官集团外戚集团皇族集团常规权力一窃取皇权只知有汪太监不知有天子刘皇帝二代行皇权张居正我非相乃摄政三分割共行皇权东晋王与马共天下四制约皇权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历史上皇权的处境三皇权与相权1皇帝皇权
分封制对周天子的限制。 (3)分封制对周天子的限制。 宗教信仰的制约。 (4)宗教信仰的制约。 商汤以夏桀“弃捐五帝之恩刑,推蹶三王 之法籍”,方以“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为词 进行征伐;周武王伐纣也以纣“自弃其先祖肆 祀不答”作为兴兵的理由之一;周穆王将征犬 戎,辅政贵族祭公谋父也是搬出“先王”之制 来加以劝谏。
从汉朝至唐朝中枢机构发展演变的总体趋势
从汉朝至唐朝中枢机构发展演变的总体趋势总体上说,从汉朝至唐朝政治中枢机构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三大阶段:I. 社会和政治结构完善1. 汉朝:汉朝的政治中枢机构是定祚的君主和皇室共同统计的商朝政权,明确了中央与各州政府地位关系,实行地方自治,克制和控制内部的势力,由官吏各司其职。
2. 魏晋:魏晋时期的政治结构形成了“宰相为首,一部九卿,外支三省”的政服体系,建立形式化的官吏职位,遵从中央君主主动派任官吏,夯实了君臣之间的关系,同时出台大量政策促进农业发展。
3. 唐朝:唐朝改革后,更加完善和规范政治结构,实行“君臣成一体,三省六府动态调节”的权力分配制度,形成由“外交宗府-中央政服-地方自治”三个层次组成的中央政权体制。
II. 行政管理机构建立1. 汉朝:汉朝开创了唐朝以后官制的基础,实行地方自治,设置“宰相、尚书、内外两府”等政务机构,实行科举制度,通过考试择优任用官置,使中央及地方结构更加完善。
2. 魏晋:社会秩序相对稳定,魏晋时期逐渐形成由领导机构、文书机构、政务机构、官吏具体实施的行政管理结构,设置特定的各类机构,以达到社会政治管理的需要。
3. 唐朝:唐朝完善了建制,分设各种行政机构,如社稷司、尚书司、治安司等,其政治秩序可称得上完备。
III. 全国通用的宪法制定1. 汉朝:汉朝时期为了维持和扩展统治领域,实行了以皇朝家族财产为基石的封建制度,并逐渐形成全国通用的宪法体系,使国家实行统一的规章制度。
2. 魏晋:魏晋时期形成了以臣置君制为主的宪法制度,实行“某某诏令”、“某某律”等文书令,开创了立法历史。
3. 唐朝:唐朝开启了大一统的历史时期,制定科举制度,审定《唐律》、《唐刑律》,建立对社会的绝对控制,使宪法颁布的普遍性更加强烈。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在唐后期150年 里河北三镇的57个节 度使中,真正由朝廷 任命的只有4人。内地 许多节度使也效法藩 镇,各占一方,唐朝 统一局面破坏,形成 了“藩镇割据”的局 面。
藩镇割据现象的 实质是什么?
实质是中央集权 与地方分权之争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朝:郡国二制并行与“推恩令” 2、唐中后期:“藩镇割据”
⑴积极:①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一大进步,有利于打破特权
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②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 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中央集权。 ③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⑵消极:①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②忽视实用性学问,不利于科技的发展。 ③阻碍了近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是造成中国落后 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总特征: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学习延伸
巩固提高
本课测评
①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 高权重。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 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 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②唐朝时为加强皇权在中央设立三省六部,三省的 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 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③宋初,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行政长 官行使宰相权力。为制约宰相,后又增设参知政事、 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 这样就削弱了宰相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推恩令”和“酎金夺爵” ——瓦解王国
汉 武 帝
设置刺史
全国划分为13个 州郡,各置刺史一 人,刺史位卑权重, 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 行“推恩令”,多立诸侯,王国 领地不过数县,由郡守统辖。结果, 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 后来,汉武帝又以“酎金” 借口,削夺106个列侯爵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3课从汉至元朝政治制度的演变
2021/8/27
17
中央集权的发展(中央VS地方)
郡县制 郡国并行
推恩令
加强
削弱 加强
节度使(藩镇割据)
削弱
权归中央(文官知州,通判监督) 加强
行省制(宣慰司)
加强
强趋 ,势 地: 方中 权央 力权 不力 断不 削断 弱加
君主专制的演变(皇权VS相权)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汉初:丞相位高权重
加强君权 威胁君权
汉初:郡国并行制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
说一说皇帝的烦恼是什么? 后梁:朱温,原任梁王.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2)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君主专制的演变(皇权VS相权)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君主专制的演变(皇权VS相权) 藩为“保卫”之意,“镇”指军镇; (中央与地方) 忠奸难辨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 趋势:相权不断被削弱,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中 太央祖(集问权 :2的 “)发 天展 下( 自结中 唐央果VS地:方)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汉武帝:内外朝制度 加强君权 (2)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三省六部制 加强君权 材料中赵普认为唐以来战争不断的原因是什么?他建议宋太祖从那些方面加强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的演变(皇权VS相权)
(2)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官制矛盾核心:皇相权之争(一)发展演变1、秦朝——建立2、两汉——巩固3、隋唐——完善4、北宋——加强5、元朝——新发展6、明清——强化至顶峰(二)具体内容1、秦朝:皇帝制(五德终始说,封禅),三公九卿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2、两汉魏晋:汉承秦制决策中枢机构的变化:汉武帝“中朝”;东汉尚书台(汉成帝,尚书四曹);曹魏秘书监到中书省(中书、尚书、门下);刘宋中书舍人监察:汉武帝司隶校尉(京师百官,三辅,三河,弘农七郡) 曹魏校事王莽改制:五等爵3、隋唐:三省六部制(注意:隋和唐的名称区别;实行的意义)07 年隋朝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意义隋:内史,门下,尚书(吏,礼,兵,都官-刑,度支-民,工)唐:尚书(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中书,门下;政事堂-中书门下 09年材料宋意义:中国官制史上的新阶段,中央集权化的体现。
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提高执政和决策水平。
4、北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权力(二府,计相)官职差遣,冗官(09年名解,“三冗”问题)辽:南北官制(藩汉分治)5、元朝:设中书省(领六部)、枢密院(军事)、札鲁忽赤(刑政)、御史台(监察)宣政院(佛教,吐蕃军政民事,11年名解)、崇福司(也里可温)6、明清:明废丞相、设内阁(票拟);“三法司”(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 07年选择;通政使司(内外廷);厂卫制度(锦衣卫,北镇抚司,东厂,西厂,内行厂),六科给事中清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南书房(09年名解)到军机处;秘密建储;内阁(内三院)和六部;理藩院(蒙古,俄):内务府二、地方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矛盾核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一)发展演变尽管有反复,总体上中央集权呈加强之势。
(二)具体内容1、西周:分封制2、战国: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3、秦朝: 郡县制(郡守,郡尉,郡监;县令,县尉,县丞;乡亭里)4、西汉: 郡国并行制 (吴楚七王之乱;推恩令 07年名解,酎金夺爵;《左官律》和《附议法》) (10年简答西汉诸侯王问题)东汉末:州、郡、县三级地方政治制度州的设置及性质的变化:西汉武帝始置州部刺史监察制度-中央监察制度,东汉光武帝加强州部刺史制度,而到东汉末黄巾起义后变为地方行政区。
历史ⅰ人教新课件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资料.ppt
• 【点评】 本题对史实和能力的要求都比 较高,同时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概括和比 较的能力。
史趋势有关的,①②③④四种制度产生时,
• 【答案】 D
• 顿有所悟 组合型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有多 种,就本题来讲,审清题意是关键。审清 题意后,在备选项中用排除法选择正确的 答题。
• 3.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弊端。
• (1)特点:①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地方 不存在独立的行政体系。②地方服从中央, 中央服从皇帝。③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 多渠道管理。④地方权力分散。⑤中央控 制地方官的任免、监督、考核。
。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
局面,严重削弱了
。
• 3.北宋
• (1)内容
• ①军事:把兵权收归中央 禁兵军充实中央 。
,抽调各地精
• ②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通设判
负责监督。
• ③财中政央掌:控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地方为开支
,
其余全部由
。 藩镇割据
• (2)作用中央:集改权变了唐
• 4.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 (1)内容
• ①地方设 行中书省 ,简称 行省或省 。 行 省
长朝官廷由
任命。
• ②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地区设
宣慰司进行管理。
经济、军事
•
③行省拥有 时中受央到
大权,但行使权力 的节制。
• (2)影响
• 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 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 当时全国除中书省直辖的河北、山东、山 西、河南北部、内蒙古中部东部地区称为 “腹里”,以及宣政院直辖的吐蕃外,共 分置十一个行省,其中在边疆地区还专设 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四个行省。元的疆域 十分辽阔,岭北行省的治所在和林(今蒙古 乌兰巴托西南),管辖范围除了蒙古高原外, 北边一直到北冰洋;东北地区由辽阳行省 管辖,省区范围向东北延伸到库页岛和北 冰洋。江浙行省泉州路在澎湖设巡检司, 管辖澎湖、琉球(即台湾)。西藏虽未设立行 省,但属中央宣政院直接管辖,并在西部 乌斯藏、纳里、速古鲁孙设三路宣慰司都
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课件
2: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措施
秦朝
郡县制,中央直接管理。全国36郡(行政长官为郡守),郡下设 县(县令或县长)。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开创了我国历代 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西汉 宋朝 元朝 明朝
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 名,监视地方。
宋太祖,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 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皇帝
军机处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部部部部部部
军机处值房
清世宗胤禛雍正帝
1678.12.13~1735.9.28 1722~1735在位 康熙帝第四子
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 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能跪记, 然后传达给中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 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 一步强化。
治者(C )
A.制定刑法,稳定统治秩序 B.躲避战乱,多次迁移国都 C.实行分封,扩大统治范围 D.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工程
2: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秦 朝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人治色 彩浓厚
皇帝制度
影响:君主的权力具有独断性和 随意性,影响着国家决策。是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
中央机构——三公九卿制
自治制度
一国两制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 义制度
中考二轮复习课件
2023 年
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早期国家政治 制度
(奴隶制社会) (前2070年—前476年)
夏、商、周
禅让制 分封制
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
(封建制社会) (前221年—1912年)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完美版)
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
地”。
------《元史》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为什么要实行行省制度?
①历史原因:吸取唐朝实行节度使导致权力的分散国家动乱、北宋过分集权 导致国家积贫积弱的教训. ②现实原因: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③民族因素: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元朝行省制度和宣政院的设置
五代建立者
后梁:朱温,原任梁王、宣武节度使 后唐:李存勖xù ,原任晋王.河东节度使 后晋:石敬瑭,原任河东节度使 后汉:刘知远,原任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后周:郭威,原任邺都留守将军
共性何在? 对北宋统治者在治国方略上又有何影响?
北宋地方分权
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 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 涂炭,其故何也?”
1、“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2、大家自由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教室里只听见琅琅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动。 3、经过这么一读,这一段文字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 4、请你们读一下,将你的感受从声音中表现出来。 5、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特别是这一句,请再读一遍。
1. 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
2、酎( zhòu )金夺爵
汉武帝采取的一项打击王侯势力的措施。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以诸侯王所
献助祭的"酎金"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而夺爵,被夺爵者达106人,占当时列侯的
半数。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基本上结束了汉初以来诸侯王割据的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